导航:首页 > 电动新能源 > 时代广湛新能源汽车空调项目

时代广湛新能源汽车空调项目

发布时间:2021-02-14 05:47:23

1、广汽新能源汽车魅580热空调怎么开?

你好,这款车型在我们驾驶室内找到空调的冷风风,这风这这讲的话,他是谁自动化的?只需要我们用手点一下温度上升,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您

2、EK空调在国内的项目?

EK做过的项目实在是很多,这里给大家分门别类简单概述下。
1、大型建筑:北京大内兴国际机场、深圳宝安容国际机场T3、重庆江北国际机场T3、西藏国际会议中心、英国F1银石赛道等;
2、商业办公:中国商飞研发中心、深圳达实大厦、杭州近江时代大厦、德国宝马总部、芬兰诺基亚总部、欧洲专利局大厦、奥地利国会大厦等;
3、高端酒店;三亚亚特兰蒂斯酒店、广州希尔顿逸林酒店、青岛紫玥铂尔曼酒店、咸宁三江森林温泉度假酒店、吉隆坡W酒店等;
4、住宅公寓:西安曲江华著中城、济南鲁能领秀城、南京紫悦广场、深圳悦千山雅园、迪拜AL ZEINA商业住宅群等;
5、工业生产:中国核工业物理研究所、中国中车集团、中兴通讯(深圳/南京/武汉)、富士康集团(深圳/武汉/廊坊/太原/成都/重庆/衡阳)等;
6、轨道交通:深圳地铁、杭州地铁、青岛地铁、西安地铁、长春地铁、成都地铁、重庆地铁、郑州地铁、石家庄地铁等;
7、精密机房:润泽国际信息港、上汽金桥数据中心、上海电信呼玛数据中心、德国安联保险总部大厦、芬兰诺基亚总部大厦、DHL数据处理中心(意大利/北京/成都)等。

3、定位高端新能源品牌!长城全新项目曝光,首款车型或将对标蔚来

近日,据海外媒体报道,长城汽车即将推出一个全新高端新能源品牌。该品牌在长城内部代号为“SL项目”,中文名暂定为“沙龙汽车”。其首款车型将是高端纯电动SUV产品,或将对标蔚来ES8。

据悉,长城高端新能源品牌计划由仙豆智能创始人、长城汽车数字化执行官李鹏担任董事长。而他本人近日在北京出席活动的时候也隐晦地证实了这一消息。

值得注意的是,相关报道提到该项目将由长城汽车投资,并采取多元化融资结构。未来产品将由长城工厂代工,但保持独立运营。

在长城汽车曾经的发展规划中,新能源车型更像是一个应对“双积分”政策而不得已而为之的举措。其欧拉品牌自2018年成立之初,主要面向B端出行市场以及生产大家都很熟悉的A0级电动小车。

但经过几年的发展,市场形势的变化显然让长城开始对新能源市场更加重视。今年11月,欧拉销售了11,592辆新车。欧拉好猫等几款产品也成为了今年国内新能源市场的亮点产品。

目前,国内新能源市场高端车型和低端车型“两极分化”的态势愈发明显。传统汽车厂商也纷纷开始把握机遇,相继宣布各自的高端电动品牌计划。

从东风的岚图到广汽埃安独立,从上汽联合阿里打造智己汽车,再到长安、华为、宁德时代联合打造全新高端品牌,长城的加入无疑将让高端新能源细分市场变得越发热闹。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宁德时代100亿资金投建宁德车里湾锂离子动力电池基地

财经网汽车讯 宁德时代自筹100亿资金投资建设宁德车里湾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项目,目前已动工。

2月26日,宁德时代官方发布公告,“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会议于2020年2月26日审议通过了《关于投资建设宁德车里湾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项目的议案》,公司拟投资建设宁德车里湾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项目。”

公告指出,该项目选址为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车里湾塘,总投资将不超过人民币100亿元。公告还显示,本项目规划建设动力及储能锂电池生产线,用地面积规模约1300亩,项目建设期两年。

“随着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储能应用场景逐步成熟,动力和储能电池产业的市场将持续增长,(拟投资项目)可进一步推进公司产能布局、巩固市场地位。”宁德时代表示,本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扩大公司产能,满足公司未来业务发展和市场拓展的需要,对促进公司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投资建设将增加公司资本开支和现金支出,但从长远来看对公司业务布局和经营业绩具有积极影响,符合公司全体股东的利益。

2月27日,据财联社消息称,该动力电池基地基础设施已开工,规划产能为45Gwh。前期将进行吹沙造地、海堤提级改造以及项目周边国道的拓宽改造工程。其中,防潮工程(排洪渠)计划总工期360日历天。

此外,2月26日,宁德时代还拟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不超过200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宁德时代湖西锂离子电池扩建、江苏时代动力及储能锂离子电池研发与生产项目(三期)、四川时代动力电池项目一期、电化学储能前沿技术储备研发项目等4个项目,其余为补充流动资金。

出货量方面,据同花顺消息,韩国SNE Research发布了2019年全球锂离子动力电池出货量榜单,去年全球整体锂离子动力电池总出货量为116.6GWh,同比增长16.6%,榜单前十名中,中国电池厂商占据了5个席位。

数据显示,宁德时代以32.5GWh的出货量位居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的第一名,同比增长38.89%,并扩大了4.47%的市场份额。松下则以较小差距紧随其后。

客户供应方面,据证券时报消息,宁德时代目前为上汽、吉利、宇通、北汽、广汽、长安、东风、金龙、江铃、蔚来、威马、小鹏等车企配套动力电池产品,在海外市场与特斯拉、宝马、戴姆勒、现代、捷豹路虎、标致雪铁龙、大众和沃尔沃等车企进行合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222万和8%,广汽集团2020年重新出发

转眼间已经来到了2020年,2019年的那些彷徨和恐惧都已经成为一丝燃油汽车的尾气,成为一声电动汽车的低速提示音。

对于广汽集团来说,2019年可谓是冰火两重天:广汽本田和广汽丰田逆转汽车寒流,极速增长;广汽传祺和广汽菲克跟随整个车市冬眠,调整和反击。

根据广汽集团董事会决议公告:2019年222.5万辆的销售目标,预计将完成205.6万辆,同比下降约4.3%;2020年将继续挑战8%的增长率,销量目标继续为222万辆。

“油耗”和“排放”的双积分将在2020年迎来一场历史考核,日系汽车的低油耗以及超长续航的新能源汽车增量,广汽集团对这一场考验信心满满。

2020年对于广汽集团来说,是极其特殊的一年:广汽本田和广汽丰田如何高位继续增长,广汽传祺和广汽菲克如何扭转局势,广汽新能源如何引领新能源汽车发展,没有一个任务是简单的。

广汽集团旗下事业体在2020年将会迎来什么样的挑战和机遇,让我们天马行空地头脑风暴一番。

一、广汽乘用车

广汽乘用车2019年60万辆的目标,在重磅量级车型不足的情况下,预计将只能完成不足40万辆的实绩,2020年或许也是这个挑战的目标。

广汽乘用车2020年将推出GA8中改款、GM8中改款、GS3中改款、GA4中改款、GS4 PHEV换代及GS4 Coupe等车型。

广汽乘用车是中国自主品牌中少有的,坚持轿车、SUV和MPV全系列车型同步发展的车企。轿车市场有多难,看看排名榜上几乎清一色的合资品牌就可以知道。

杭州工厂率先投产GA4、宜昌工厂率先投产换代GA6,再加上广州工厂的高端轿车GA8,广汽传祺在坚守着中国高品质轿车的地位。

广汽乘用车规模量级最重磅的车型——第二代传祺GS4,已经在2019年年底正式上市,2020年还将引入PHEV和Coupe车型,全新的领导团队也将开始引领变革。

曾经的增程式混合动力系统以及丰田的油电混合动力系统,将在广汽乘用车全新动力组合中扮演什么角色,2020年也将会有一个结果。

改变正在快马加鞭实施:广汽乘用车再一次聚焦GS4,并加快车型的换代升级;e-TIME行动以顾客体验为核心,打造极致创新的智能汽车。

广汽乘用车回到了第一代GS4那时的创业时刻,对市场拥有强大的自信,同样更加深刻地了解到自主品牌市场的残酷和用户的真正需求。

借用一位广汽老员工的话语:传祺不是传奇,但难掩心中对传奇的追求!

二、广汽新能源

从2019年的表现来看,如果要给广汽新能源一个形容词,首先蹦出来的就是“高调”这个词。

当互联网车企开始不再高谈阔论,专注于内部整理整顿、汽车销售和用户运营,广汽新能源成为了2019年汽车市场最为高调的车企,没有之一。

超越特斯拉、超越百万豪车、多项参数和性能世界第一,广汽新能源将其野心暴露无遗,那就是成为世界级的新能源汽车企业。

全新智能工厂2019年才正式量产,中高级纯电轿车Aion S 和豪华智能超跑Aion LX,让广汽新能源赚足了眼球。Aion S 一车双版本的引领之下,广汽新能源早早完成了4万辆的年度销售目标。

Aion S 炫面向运营市场,Aion S 魅面向零售市场,可以说是对新能源汽车市场进行了透彻而彻底的研究之后,给出的最快速、最贴合实际的新能源汽车销售解决方案。

广汽新能源2020年将按照一年两个车型的计划,推出代号为A20和A18的两个全新车型,项目总投资超过12亿元。

SUV市场同样是新能源汽车主要的零售市场,相信A20和A18或许是A0级SUV和紧凑型SUV,将承担广汽新能源规模销量的重任。

广汽新能源一期工厂年产能为10万辆,2020年将是广汽新能源的完整生产年。纯电平台的车型将增加到四款,广汽新能源将有望借此成为2020年新能源汽车的黑马。

借用一位广汽老员工的话:在我们这里,“变”是永恒的主题,而且是速度超快的变化。

三、广汽丰田

广汽丰田的2019年让全球市场都为之震撼,汽车持续寒冬之中,2018年将近60万辆的销量和31%的增长率,2019年预计将达到70万辆销量,增长率超过15%。

2018年的全新凯美瑞,2019年的全新雷凌,TNGA构造改革下的广汽丰田,几乎仅仅依靠这两款轿车车型就实现了销量和利润的双丰收。

广汽丰田南沙基地的三个工厂将在2020年实现标准的60万辆年产能,年产能达到4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第四工厂,首期将在2020年建成,2021年初投产,随后二期的第五生产线将在2022年投产。

广汽丰田的2020年,全新雷凌将在完整的销售年展现其颠覆紧凑级轿车市场的力量,首批油电混动双擎车型已经导入与滴滴合资的丰桔出行,1.5L三缸发动机车型将提升雷凌的性价比。

凯美瑞改款应该要来了,插电混动双擎E+也应该成为现实了,汉兰达的全新TNGA换代车型和油电混合动力也将压轴现身。

作为广汽丰田运营能力的见证,最为重磅的车型就是紧凑级SUV 威兰达,燃油车和油电混合动力版本同时发布,很快插电混合动力版本也将在2021年到来。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广汽丰田已经推出了雷凌双擎E+和广汽iA5,C-HR E擎也将正式上线,打造稳定续航的可靠纯电动汽车。另外,代表未来终极新能源汽车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也要来了。

高光时刻的广汽丰田,雷克萨斯国产能否锦上添花,能否在2020年超越广汽本田和一汽丰田?就看你想不想了。

四、广汽本田

作为广汽集团的黄埔军校,广汽本田对于广汽集团的意义远远不是销量和利润等数字所能够代表。

没有广汽本田就没有现在的广汽集团,从广汽丰田、广汽乘用车到广汽菲克,广汽集团各个事业部的高管队伍几乎都有广汽本田的从业经历。

广汽本田的2019年,燃油和锐·混动车型发力,全新十代雅阁成功颠覆了中高级轿车市场,超过20万辆的销量,或将历史上再一次夺得中高级轿车的销量冠军。

以雅阁锐·混动为开端,本田的混动系统将在2020年开始普及。锐·混动车型是全新紧凑级SUV 皓影的主力车型,很快凌派和飞度的锐·混动车型也将正式亮相,与丰田双擎系统在中国市场同台竞技。

6万辆产能的本田中国出口基地已经成为广汽本田的子公司,不管未来的产能扩充,还是海外渠道的拓展,都让人遐想连篇。

2020年的广汽本田,皓影、全新飞度、凌派锐·混动、广汽A26H纯电动轿车,每一个都是重磅车型。或许留待广汽本田解决的就是高端品牌讴歌和理念纯电动汽车如何打开全新局面。

广汽本田是广州汽车工业,乃是中国汽车工业的重要代表,它所曾经引领的创造在全新汽车时代又将如何,2020年就是答案时刻。

五、广汽菲克与广汽三菱

如果说广汽本田为广汽集团自主品牌事业来说居功至伟,为广汽乘用车成立之初提供整车和发动机平台的菲亚特同样是功不可没。

曾经广汽菲亚特的工厂从长沙建到广州,设定了宏伟的发展计划,引入了JEEP品牌,变成广汽菲克之后,发展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广汽集团也成为集日、欧、美三种汽车理念的融合体。

只是,广汽菲克2018年销量为12.5万辆,下跌达38%,2019年预计销量将不足7万辆,下跌超过45%。广汽菲克合计产能高达32.8万辆,产能闲置率居于中国汽车企业之最。

菲亚特品牌已经实际上退出中国市场,在菲克集团与标致雪铁龙合并的背景下,阿尔法·罗密欧、欧宝和DS都是广汽菲克的又一个选择,只是对于广汽菲克的2020年,远水不能救近火。

SUV市场依旧是市场红利所在,自主品牌的WEY、领克和传祺引领中国汽车品牌向上,而大众、丰田、本田等车企也开始大规模进入紧凑级SUV市场。

竞争品牌性价比更好、品质更加稳定、城市SUV受众更广,广汽菲克专注于SUV市场,JEEP品牌也非常闪亮,但需要补齐的短板在于汽车本身,更在于市场和用户。

假如广汽菲克持续低迷,广汽集团的内部整合将不可避免,毕竟还有集团内部还有产能紧张的广汽本田和广汽丰田,以及雄心勃勃的广汽新能源。

广汽三菱源自广汽长丰,也是广汽集团走出广州的第一步,最终在长沙实现了广汽三菱和广汽菲克双基地,也让广汽集团成功实现了“A+H”两地股市上市。

专注于SUV市场,在日产-雷诺-三菱联盟之下,广汽三菱发展稳扎稳打,或许爆发仅仅是时间关系。

六、广汽蔚来

广汽蔚来是广汽集团最新的合资公司,融合广汽集团和蔚来双方资源,特点是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轻资产、用户企业、智能汽车、共享和出行等等。

“合创HYCAN”品牌于2019年5月20日发布,首款智慧高能纯电SUV HYCAN 007 于12月27日正式发布,并将于2020年4月开始正式交付。

来自广汽新能源的原车型和制造工厂、蔚来的智能座舱再加上互联网式的销售和运营,这样的模式究竟会带来什么样的成果,等待时间来验证。

展望GAC 2020

天时、地利、人和,这是任何事情成功的关键。

经济大环境对哪一家车企都一样,如果说经济增长周期,几乎每一个车企都能够获得增长,都能收获一定的销量。当经济进入新的发展周期,那就考验一个企业是否有真本事的时候。

是否曾经在高光时刻依旧保持清晰的头脑,不忘自己不足和对手的强大,并努力亡羊补牢,诚然在目前整体市场产销量下滑大背景下,往事已不可追回。

在这样的时刻,又可以做些什么?当所有不足和短板在这样的寒冬时刻暴露无遗,剩下的就看是否有勇气去承认并开始行动。

222万辆,是一面镜子,照进的阳光,能否光芒四射,拨开云雾见青天,考验的是广汽集团是否敢于直面自己的不足,是否有足够的魄力继续创造传奇。

222万辆,仅仅是一个目标,而且是一个过去的目标,但远远不是结果,也不是一个结束。

2020年,从零开始,重新出发。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6、广州市广湛新能源制冷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广州市广复湛新能源制冷科制技有限公司是2016-07-18在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大石街大山工业区A11栋101号。

广州市广湛新能源制冷科技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40113MA59DW926Y,企业法人支庆文,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广州市广湛新能源制冷科技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能源技术研究、技术开发服务;能源技术咨询服务;汽车零售;汽车销售;汽车租赁;为电动汽车提供电池充电服务;电气机械设备销售;电气设备批发;电气设备零售;汽车零配件批发;汽车零配件零售;商品零售贸易(许可审批类商品除外);商品批发贸易(许可审批类商品除外);商品信息咨询服务;房屋租赁;物业管理;制冷、空调设备制造;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不含汽车发动机制造);助动自行车制造; (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网络企业信用查看广州市广湛新能源制冷科技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7、重庆科湛纵弛新能源汽车空调有限责任公司怎么样?

重庆科湛纵弛新能源汽车空调有限责任公司是2016-05-06在重庆市江北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重庆市江北区港安二路2号8幢7-1。

重庆科湛纵弛新能源汽车空调有限责任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500105MA5U5UF40D,企业法人李培松,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重庆科湛纵弛新能源汽车空调有限责任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汽车空调及新能源空调的设计研发、生产、加工、销售、维修。 (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在重庆市,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2000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1000-5000万 规模的企业中,共2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优秀。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重庆科湛纵弛新能源汽车空调有限责任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8、日韩动力电池辛酸入华路:六年挣扎,将正面PK宁德时代

车东西

文 | Bear

导语:借着电动汽车的行业大潮,动力电池产业迅速崛起,全球已形成中、日、韩三国企业争霸,松下、LG、宁德时代等巨头分庭抗礼的行业格局。

表面的平静背后,新一轮巨变正在酝酿之中——固态电池即将掀起新一轮技术变革浪潮、动力电池白名单去除后日韩企业重回中国市场、全球车企与零部件巨头们也纷纷涉足电池产业,一场大变局即将上演。

为此,车东西特推出《动力电池大变局》系列报道,详解全球动力电池产业的风云变幻,本文为系列报道之一。

“2025年车载动力电池市场规模将会是2018年的7倍。”今年年中,全球动力电池巨头松下,对动力电池市场的宏大前景给出了自己的预判。

根据天风证券预测,2020年,全球动力电池市场规模将达到1637亿元;到2025年,动力电池市场规模将会爬升至5000亿元;如果从长期来看,到2030年,全球动力电池市场规模很可能会上升至1.3万亿元的高位。

与此同时,根据天风证券数据粗略推算,国内动力电池市场规模将在2020年-2030年间接近5000亿元,数千亿级别的中国动力电池市场使得众多巨头趋之若鹜。

一边是以宁德时代、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动力电池公司。2016年-2019年,四年时间里,中国动力电池产业高速增长,国内公司市场布局与技术力逐渐增强。

另一边,则是以松下、三星SDI、LG化学为代表的日韩动力电池大军。曾被“动力电池白名单”拒之门外的日韩巨头们,在叱咤海外市场,砍下众多车企订单的同时,也在暗地里摩拳擦掌,准备着中国市场补贴退坡后杀回中国市场的计划。

据了解,以松下、LG化学为代表的日韩动力电池势力,自2017年起加大了中国市场的布局,大部分项目将在2020年-2021年投产或实现产能释放,日韩动力电池巨头的准星已经瞄准了国内新能源汽车补贴完全退出的节点。

与此同时,2019年6月,工信部提前宣布废除《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与四批企业目录名单,国内动力电池市场正式失去保护伞,日韩动力电池巨头重返中国市场的脚步正在加速。

▲工信部宣布废除《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

自动力电池浪潮兴起以来,日韩动力电池企业几乎引领了每一波技术的变迁,借助技术先行的优势,松下、LG化学、三星SDI等日韩动力电池企业已经成长为产业巨头。巨头返华,势必会对中国动力电池市场形成冲击。

但中国动力电池产业经历了2016年-2019年的黄金四年,技术、规模、市场也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车企与国内动力电池厂商的绑定关系也在逐渐成型,日韩动力电池企业真的能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席卷中国市场吗?

中、日、韩三方动力电池势力谁更强势?

中国动力电池市场将走向何方?

本文试图从中日韩动力电池主要玩家近些年来经历的发展与变迁,来解答上述问题。

一、日韩四巨头加大中国市场布局?“三国杀”局面再现

当下,国内动力电池市场如临大敌。

如果按原计划不变,国内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从2020年开始,就将完全退出市场。

整个产业将由“政策主导”转向“市场主导”,简而言之,此前被政策保护的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将无差别地暴露在外资企业的“火力”中。

从下游的新能源整车产业,到上游的动力电池与各个核心零部件产业,无一幸免。

工信部曾经面向动力电池产业出台《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并配套了四批符合条件的企业名单(俗称“动力电池白名单”)。但随着2019年6月,工信部废止这批文件,白名单失效,曾经被“动力电池白名单”拒之门外的日韩动力电池企业正在加大中国市场布局,松下、LG化学、三星SDI、SKI集团等日韩动力电池企业,早已为角逐中国市场做好了准备。

1、日系动力电池企业:松下

日系动力电池企业松下是所有外资动力电池企业中,受“动力电池白名单”影响最小的企业,也是在中国业务布局最快的外资动力电池企业。

▲松下总部

早期,松下一度是特斯拉的独家供应商,加上特斯拉新能源车型出货量大,松下生产的动力电池绝大多数供应给了特斯拉。

2013年,松下与特斯拉签订扩大动力电池供应量协议后,自身产能吃紧,已有生产线全面运转为特斯拉供应18650三元锂电池。第二年,松下投资27亿元,兴建大连工厂,年产能5GWh,主要用于给松下的国外合作伙伴供应方形动力电池。

在松下的客户清单中,中国整车企业的数量与订单量均较少,“动力电池白名单”的限制对于松下影响有限。

但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松下开始加大中国动力电池业务布局。

2017年5月,松下与捷星新能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苏州政府合资,建造了苏州动力电池工厂。2017年下半年,工厂已投入生产,年产能18650电池1亿只。

2018年9月,松下与联动天翼合资,双方共同出资200亿元,计划在江苏江阴分期建成总产能30GWh的动力电池工厂,项目包括了锂离子电池和模组,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储能系统的研发和制造。

2018年12月,外媒曝出松下将向已投产的大连工厂投资“数亿美元”,将大连工厂的产能从5GWh提升到12GWh。

一系列动作背后,松下在中国动力电池市场的影响力得到了极大的强化。

2、韩系动力电池企业:LG化学、三星SDI、SKI集团

韩系动力电池企业拓展中国市场的过程相对来说坎坷得多,其中既有政策倾向因素,也有地缘政治因素。

与所有外资动力电池公司一样,韩系动力电池企业LG化学、三星SDI、SKI集团,均未进入2016年工信部发布的符合《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目录。

继续使用上述三家公司的动力电池,整车厂就将失去巨额新能源汽车补贴,盈利能力大幅下降。与此同时,2016年韩国不顾我国政府警告悍然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国内反韩情绪高涨。

在双重因素的作用下,原本已经展开合作的国内整车厂纷纷取消了韩系动力电池企业的订单。

LG化学此前在2014年已经建成了南京动力电池工厂,每年可为5万辆纯电动车配套动力电池,但失去在华订单后,2017年,LG化学只能被迫将工厂设备与相关知识产权出售给吉利旗下的衡远新能源。

无独有偶,三星SDI与SKI的在华业务也于2017年前后受挫,前者停建了西安动力电池工厂的二期工程,后者与北京电控、北汽集团合资成立的BESK直接停产。

▲三星西安动力电池工厂

在之后近一年的时间里,韩系动力电池企业偃旗息鼓,几乎退出了中国市场。

但随着补贴退坡,市场环境转好,LG化学、三星SDI与SKI集团已经重新开始了中国动力电池市场的布局。

2018年7月,LG化学电池项目签约落户南京,项目包括动力电池、储能电池与小型电池三类生产线,工厂规划电极、电芯生产线共23条,动力电池生产线占16条。

该项目于2018年10月开工,2019年底,一期工程已经竣工投产,年产能10GWh。

LG化学称,该工厂将在2023年完全释放产能,预计总产能可达32GWh。

随着LG化学回到中国市场,三星SDI与SKI也加紧了中国动力电池市场的布局。

2018年7月,SKI宣布在江苏常州建造拥有7.5GWh的动力电池工厂,同年10月,SKI宣布追加投资25亿元,为动力电池工厂配套隔膜生产线。

2018年底,三星SDI重启了已经暂停两年的西安动力电池工厂二期项目。

韩国动力电池企业,正在一点点重新拾起在中国市场的布局,产能规模已经接近50GWh。

当下国内动力电池市场,有些许像2014年前后,国内掀起新能源热潮,日韩动力电池集体进入中国市场所形成的“三国杀”局面。

但今时不同往日,国内整车厂基本已经完成了与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等大型动力电池供应企业绑定。

动力电池产品与整车需要进行复杂的定制、匹配、验证工作,时间、人力、资金等生产要素缺一不可,整车企业是否愿意抛弃成熟的供应链,劳心费神去选择一家“看似高级”的外资动力电池供应商,还需要打上一个问号。

更何况车市寒冬之中,众多整车企业都在寻求降本增效,重新适配一家全新供应商的动力电池所需耗费的成本值得三思。

在这样的前提下,日韩动力电池企业的回归,真的会对国内动力电池市场形成巨大冲击吗?

二、日韩动力电池全球制霸?四年前何故折戟中国市场?

要正视日韩动力电池企业重回中国,是否会对国内动力电池市场形成巨大冲击,还需要正确认识日韩动力电池企业的深厚底蕴以及强大实力。

得益于消费电子时代的产业红利,日韩动力电池产业从一开始就占据了先机。

以日系电池厂为例,锂电池的产业化应用方案最先由索尼开发成功。上世纪,日本三大电池厂索尼、松下、三洋几乎覆盖了整个日本的消费电子产业,同时也大量出口,并且业务范围从消费电子朝储能、汽车动力电池等领域扩展。

在发展过程中,曾经的18650圆形锂电池产业化推广者索尼,由于误判了锂电池在消费电子领域之外的潜力,错失动力电池与储能浪潮,随后又将自身的锂电池业务出售给了村田,黯然退出电池市场。

而三洋则因代工厂产能过剩,自身创新不足,集团各项业务逐渐被分割收购。其中负责汽车动力电池业务的三样电机,就在2009年被松下收购。

日本本土残酷的淘汰制中,松下成为了三家公司唯一一家幸存下来的企业,通过早期对动力电池的摸索,以及吸收三洋电机后,动力电池业务的发展壮大,逐渐成为日系动力电池企业的代表。

在技术方面,松下在继承18650圆柱形锂电池方案的同时,还开发了新的21700圆柱形锂电池技术路线,实现动力电池单体容量上升35%,能量密度上升20%,系统成本下降9%,系统重量下降10%,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

▲松下21700圆柱形锂电 

此外,松下发力NCA体系正极材料,将单体电芯能量密度做到了340Wh/kg,搭载松下NCA21700的特斯拉Model 3,目前动力电池组综合能量密度也达到了153Wh/kg。此外,松下还在与信越化学共同开发硅基负极体系,进一步拉升了NCA21700圆柱形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

要知道,松下从2017年开始,就为特斯拉批量供应NCA21700圆柱形动力电池,而国内同代的NCM811动力电池则是在2019年,由宁德时代实现量产,单体能量密度为304Wh/kg。

这意味着,不仅在动力电池电芯的单体能量上,松下领先于国内的动力电池技术;在量产时间上,松下也比国内同代产品早两年。两年时间,足够松下优化NCA21700圆柱形动力电池技术路线,实现低成本稳定量产。

在产能铺设方面,松下在中、美、日三地建有8座工厂,预计2020年产能将会持续释放,达到52GWh。

而在合作伙伴方面,松下圆柱形动力电池几乎独供特斯拉,而在大连工厂生产的方形电池则主要配套给北美与欧洲的车企。目前,松下的合作伙伴包括了特斯拉、福特、大众、丰田、奔驰等知名车企,配套车型在2018年达到了58款。

虽然2018年松下出货量略逊于国内最大的动力电池公司宁德时代,但在技术路线、产能建设与合作客户等方面,松下不仅不落后,反而在各方面都有所领先。

相对于日本动力电池产业的激烈竞争,韩国动力电池产业相对来说温和许多。

目前,韩国主流的三大动力电池公司LG化学、三星SDI、SKI从不同的领域切入到了动力电池产业,各自技术路线与布局情况也存在一定差异。但整体而言,互相侵蚀市场份额的情况并不严重。

LG化学是现阶段全球出货量最大的软包动力电池供应商,2000年启动动力电池研发项目,并于2008年左右与现代起亚合作,正式开启商用化进程。

▲LG化学软包电 

在技术方面,LG化学拥有丰富的化学材料开发经验。在研发动力电池的早期,LG化学在就建立了隔膜与电解液技术的技术壁垒,并基于自身的技术培养了一批优质供应商,巩固了LG化学在动力电池产业的地位。

此外,LG化学作为最早布局软包动力电池的企业之一,覆盖了大部分软包电池的核心专利,2019年,LG化学软包电池在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16%,且有持续增长的趋势。

在产能铺设方面,LG化学在中、韩、美、欧建有4座工厂,目前产能已经超过23GWh,该公司预计,到2021年,其产能将会扩张至110GWh。

庞大的产能与先进的动力电池量产技术,是的LG化学拥有消化全球顶尖电动汽车企业订单的能力。2019年年底,特斯拉宣布中国工厂Model 3生产线投入量产,其二供首先选择了LG化学,而非中国动力电池公司。

除此之外,LG化学还合作了现代、通用、福特、戴姆勒、大众等主流欧美韩车企,主要配套车型12款,配套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超过200Wh/kg。据东吴证券统计,2018年,LG化学动力电池出货量7.4GWh,2019年,LG化学动力电池出货量超过10GWh。

三星SDI主推方形动力电池,与LG化学几乎是同一时期进入动力电池市场。2008年,三星SDI与汽车Tier 1博世合资,成立动力电池公司SB Limotive,开始给宝马供应动力电池。

▲博世与三星SDI合资成立SB Limotive

2015年,三星SDI收购了麦格纳的动力电池组子公司MSBS(Magna Steyr Battery Systems GmbH & Co OG),加快了全球化布局的进程,先后在中国、美国与匈牙利建造了三座动力电池工厂,产能也上升至22GWh,与LG化学非常接近。

在技术方面,三星SDI坚定NCM三元锂电池路线,并从NCM523逐渐向NCM622、NCM811演进,其单体能量密度已经从2016年的130Wh/kg上升至2019年的250Wh/kg。

在合作车企方面,三星SDI的合作对象主要是宝马,其余核心客户包括大众、马恒达、Lucid?Motors,供货车型达到30+款。

SKI的技术路线与三星SDI类似,该公司从2017年开始加大动力电池的布局力度,但目前整体规模仍然较小。据光大证券数据,SKI集团2018年动力电池产能仅3.9GWh,与国内二线动力电池厂接近,配套客户也较少,主要是现代、北汽、戴姆勒等公司的二供。

整体来看,日韩动力电池企业在技术力、产品力、产能等方面竞争力都非常强。

那么,日韩动力电池企业能够凭借这些硬实力颠覆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吗?答案是不一定。

早在2016年之前,日韩动力电池企业就曾尝试在华布局。

2014年,松下与LG化学的动力电池工厂先后落地中国大连、南京,在随后的两年时间里,三星SDI工厂落地中国西安,SKI与北京电控、北汽集团成立合资公司BESK生产动力电池。

那么,日韩动力电池企业第一波布局的结果如何?答案是惨败。

日韩动力电池企业入华时间较晚,布局最早的LG化学在2014年才建成南京工厂。

2016年前,日韩动力电池尚未与整车厂完成大规模的车型配套,出货量较低。高工锂电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近8成的动力电池出货量由前十名包揽,而前十名完全是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日韩动力电池企业的市场份额小于2%。

在日韩动力电池企业即将展开在中国的布局的时候,2015年底,工信部出台《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并在2016年连发四份符合条件的企业名单(俗称“动力电池白名单”)。

出于保护国内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目的,“动力电池白名单”中并不包含日韩动力电池企业,这也意味着日韩动力电池企业的产品无法享受国内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日韩动力电池被拒之门外。

此外,地缘政治的摩擦也成为了韩系动力电池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2016年,韩国政府部署萨德反导系统,极大地威胁到了周边安全,激起了国内的反韩情绪,当时三星SDI的电池也发生过爆炸事故,这一轮节奏使得韩系动力电池企业在国内举步维艰。

前一轮日韩动力电池的入华路,走得相当艰难。

三、中国动力电池的“黄金四年”

市场接受度低迷、政策保护以及地缘政治的摩擦,使得日韩动力电池企业的第一轮入华布局遭受重创,同时也错过了2016年-2019年中国新能源市场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这一轮黄金期内,中国动力电池产业迎来了高速增长。

从玩家情况来看,中国动力电池产业的集中化趋势越发明显,企业数量从2016年的200+家缩减至2019年的60+家。

▲近年来国内动力电池产业企业数量变化情况

产业内逐渐形成了以宁德时代、比亚迪为第一梯队,国轩高科、比克电池、天津力神灯企业为第二梯队的产业格局。与此同时,第一梯队的市场份额,尤其是宁德时代的市场份额还在持续扩张,相反地,第二梯队的市场空间与玩家规模都有进一步收缩的趋势。

整个产业正在从野蛮生长期走向成熟期。

从技术的演进来看,中国动力电池产业的技术路线从早期的磷酸铁锂路线,切换到了NCM三元锂路线,并且在四年内完成了从NCM523、NCM622到NCM811的技术迭代。

伴随技术的迭代,中国国产动力电池电芯的能量密度也从磷酸铁锂时代的140Wh/kg增长至NCM811三元锂电池的304Wh/kg,宁德时代也成为全球首家量产NCM811三元锂电池的公司。

在市场方面,由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高速增长,动力电池市场也水涨船高。

▲近年来国内动力电池产业关键指标变化情况

2016年,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为28.3GWh,2018年,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达到56.9GWh,对比2016年增长超过100%。

产量则从2016年的30.8GWh,增长至2018年的70.6GWh;产能从2016年的90GWh,增长至2018年的260GWh。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国内动力电池市场近几年出现了大幅增长,但从产能与装车量差距的扩大,也反映出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出现产能结构性过剩的现象。

另一个体现出国内动力电池市场高速发展的现象是,除了布局国内市场,部分有竞争力的动力电池企业开始收到国外车企订单,布局海外市场。其中,比较典型的有宁德时代、国轩高科、比克电池、孚能科技、亿纬锂能、欣旺达等动力电池企业。

据了解,宁德时代是国内最早与国外车企接触的动力电池公司。2012年,宁德时代与宝马达成合作,为其供应动力电池,2018年宁德时代与宝马正式签订40亿欧元(约合311亿元人民币)订单,成为宝马的全球动力电池供应商。

宁德时代与宝马的成功合作案例为其带来了一系列国际车企,其中不乏大众、通用、日产、本田、戴姆勒等知名车企。

除此之外,宁德时代还在德国规划了一个100GWh的动力电池工厂,预计2026年产能完全释放。一旦这一工厂落成,将会超越松下与特斯拉合资的内华达超级工厂(35GWh产能),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工厂。

除了宁德时代,2018年以来,国轩高科、比克电池、孚能科技、亿纬锂能、欣旺达也陆续收到了海外车企的配套订单。

举例来说,国轩高科在2019年2月与博世达成合作协议,为其提供锂离子电池、模组和电池包(零件、产品)等,除此之外,还与印度汽车集团塔塔合作,计划为其乘用车与商用车提供动力电池。

孚能科技则在2018年12月获得了戴姆勒超百亿欧元的动力电池订单,根据协议,孚能科技将从2021起至2027年这7年间,向戴姆勒提供合计140GWh的电池。

从产业格局变化、技术突破、市场增长以及出口布局来看,日韩动力电池企业缺席的2016年-2019年,成为了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黄金四年。

四、中日韩动力电池再PK?到底谁更强?

那么,一边是高速发展了四年的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另一边是布局海外,持续在技术和产能上取得突破的日韩动力电池企业,中、日、韩三方动力电池势力将在中国市场再度聚首,究竟谁的竞争力更强?

车东西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了中日韩动力电池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指标对比。

▲中韩动力电池核心竞争指标对比

从技术力上来说,目前日系动力电池企业松下依然保持着领先的地位,该公司与特斯拉合作研发的NCA21700圆柱型动力电池电芯能量密度可达340Wh/kg。

这款电芯的能量密度目前领先于宁德时代的NCM811动力电池(304Wh/kg)以及LG化学的动力电池产品(253Wh/kg)。

此外,在动力电池成本方面,根据研究机构瑞银此前公布的信息,松下的动力电池成本已经下降到了773元/kWh,LG化学动力电池成本在1031元/kWh左右,宁德时代动力电池成本在1042元/kWh。经过推算比亚迪动力电池成本在整车的占比以及比亚迪唐EV带电量可得出,比亚迪动力电池成本大约在1100元/kWh。

成本上来看,松下的优势也不小。

不过从出货量、合作客户、产能以及配套车型等方面来看,宁德时代作为行业龙头,对比松下与LG化学依然有着一定程度上的优势。

2018年,宁德时代出货量23.5GWh,全球排名第一,松下则紧随其后,出货量20.7GWh,排名第二。

合作客户方面,宁德时代在全球范围内合作了15家主要车企,松下的合作车企数量为12家,LG化学合作车企数量为9家。

配套车型方面,松下2018年配套车型58款,2019年预计为70+款,主要客户仍然是特斯拉。LG化学自2017年加大动力电池业务投入以来,一直在快速拓展欧美地区的车企,目前有主要的9家合作车企,主要配套车型12款。

宁德时代的配套车型数据中计入了商用车型,因此表中宁德时代配套车型的数量大幅超过松下与LG化学,达到了1000+款。

据车东西预估,今年,宁德时代的配套车型还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国内合资车企的动力电池供应商基本选择了宁德时代,而今年合资车企将会有多款电动车型上市。

分阵营总结,日系动力电池企业松下目前在技术上的优势较大,后续进入中国市场开拓业务时,较低的成本与较高的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将为其提供很强的竞争力。

但目前松下对于产能建设与客户渠道的拓宽较为保守,东吴证券预期,松下未来数年内的增长有可能会落后于宁德时代与LG化学。

韩系动力电池企业LG化学目前从产品力与合作车企来看亮点不多,但该公司计划在2020年-2021年将产能提升到110GWh。同时,LG化学还在快速扩展与车企的合作业务。如果能够协调好产能扩展的速度与业务扩展的速度,LG化学将可能成为2020年-2025年增长速度最快的动力电池企业之一。

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与电芯成本虽然不如松下,但合作车企数量众多,并且与大众、宝马等国际知名车企达成了动力电池供应协议,同时还在德国规划了100GWh的动力电池工厂,随着动力电池量产规模的扩大,其产品成本的下降速度也会加快。不出意外,宁德时代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会保持高增长,同时其海外业务的比例会不断扩大。

五、日韩动力电池加速到来?国内二线厂商生存空间受压缩

日韩动力电池企业重回中国的布局十分迅速,产品力与技术力直逼甚至超出国内顶尖水平,但经过“黄金四年”的发展,国内动力电池产业已经有领先的企业能够站出来与日韩动力电池企业对抗。

那么重回文章开篇的三大问题:

1、日韩动力电池企业真的能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席卷中国市场吗?

2、中、日、韩三方动力电池势力谁更强势?

3、中国动力电池市场将走向何方?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想必已经十分清晰,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宁德时代在技术、产能以及合作车企方面并没有完全落于下风。甚至得益于国内的环境,宁德时代比松下、LG化学获得了更好的客户资源,这一点从近些年宁德时代蝉联动力电池出货量第一就能看出。

此外,诸如亿纬锂能、孚能科技等国内动力电池厂也获得了戴姆勒等国际知名车企的大订单,借助与知名车企的合作,这些二线动力电池企业并非没有翻身的机会,国内排名靠前的动力电池企业完全有可能抵御日韩动力电池企业的入侵。

第二个问题目前来看也有了答案,日系技术力确实占优,但发展速度却是中韩更快。简单来说,日系动力电池企业松下技术与成本占优,但目前合作伙伴较少,过于依赖特斯拉,此次特斯拉国产后选择LG化学作为二供,松下的地位立刻就受到了挑战。

韩系有竞争力的玩家目前较多,LG化学实力最强,优势体现在产业链布局深入,牵手车企多,且产能扩张较快。但新能源车市增长动力终究有限,LG化学在20201年前规划达到110GWh产能,很容易陷入产能过剩的局面。

而国内宁德时代产品技术较有竞争力,且绑定车企较多。但相对而言,其电芯成本较高,后续还需采取降本增效的措施,使自身产品在与日韩动力电池企业的同类产品竞争时更具优势。

第三个问题,中国动力电池市场将走向何方?根据文章分析与车东西与业内人士的交流,目前也可以得出三个趋势:

1、国内二线动力电池企业生存空间被压缩,产品、成本、产能等硬性指标被日韩动力电池厂超越,很可能会失去当前的合作车企,二线动力电池厂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2、车企与日韩动力电池企业定制、匹配、测试动力电池仍需一定时间,这个时间周期大概会持续1-2年。即是说,日韩动力电池大规模进入国内市场将会在2021年左右,在此之前都是国内动力电池公司寻求产品力突破、成本下降、提升产能的时间窗口。

3、日韩动力电池企业的优质产品进入国内,不会对国内动力电池市场造成致命打击,相反会促进动力电池产业整体产品力的提升,从而提升国内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以及使用寿命。

因此,从全局来看,日韩动力电池企业对国内动力电池产业仍然存在不小的威胁。但经过四年的发展,国内电池企业已经掌握了核心技术,产品力足以与国际一线电池厂匹敌,因此并不需要担心日韩动力电池企业入华会掀翻国内动力电池产业的“小船”。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部与尾部的动力电池企业可能会在这轮变革中被迫出局,需要抓紧日韩动力电池入华前的窗口期,抓紧与头部车企形成绑定,保证自身不被淘汰。

结语:日韩动力电池返华?再现“三国杀”

日韩动力电池企业重回中国,已经从此前的预测到迹象,再到如今已成现实,并且随着政策的开放,日韩动力电池企业回到中国的速度只会越来越快,松下、LG化学、三星SDI、SKI等企业的动力电池工厂大多已在中国落地,并处于产能爬坡阶段。

但现象背后的事实往往没有那么“危言耸听”,日韩动力电池的到来很大可能不会对国内动力电池产业造成过强的冲击。目前来看,国内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有实力和松下、LG等公司同台竞技。此外,一些二线动力电池企业也在通过与国外车企合作,寻求突围的机会。

不过客观来说,日韩动力电池企业入华也确实会加速国内动力电池产业洗牌的进程,使得国内动力电池产业更快向成熟期过渡,实现产品力的提升。

当日韩动力电池企业真正开始在国内大规模量产销售动力电池,产业很可能会再现2016年前,动力电池“三国杀”的局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9、找度娘咨询我想买一个校车空调开关怎么买广湛空调生产的校车空调开关面板多少钱一个

这个还是要联系校车厂家,估计面板都是订制的;还有可以通过校车厂家要空调生产厂的联系方式。


与时代广湛新能源汽车空调项目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