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动新能源 > 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需求情况

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需求情况

发布时间:2020-08-10 15:02:15

1、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现在就业前景好吗?

你好,很开心为你提供我所知道的信息。新能源汽车专业就业前景一片光明。
1.当前,我国正在贯彻“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战略,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实施重点扶持政策。目前国家财政扶持节能减排,促进了新能源产业加速发展,并且已成为新一轮汽车促销的亮点。随着油价不断攀升,能源与环保问题日益突出,新能源汽车无疑会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因此,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定然是未来的稀缺人才。
2、新能源汽车专业毕业生就业途径比较广。新能源汽车专业毕业生可以通过竞聘,做新能源汽车公司的技术人员;也可以到4S店做新能源汽车的维修技师,随着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未来三年,所有4S店及汽车连锁服务门店都将需要配置专门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服务技师,每年约30万人。还可以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就业。
希望我提供的信息能对你有所帮助。

2、新能源汽车技术就业前景?

目前国家财政扶持节能减排,促进了新能源产业加速发展,并且已成为新一轮汽车促销的亮点。随着油价不断攀升,能源与环保问题日益突出,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现在乃至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所以 该专业就业前景是非常好的。

3、新能源汽车技术就业前景好不好

新能源汽车技术前景非常不错的!现在是非常有前景的行业,学门这个技术相当可以的

4、新能源汽车专业就业前景

现在社会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是非常重视的,随之带来新的就业机会,新能源企业养护维修人员以后会非常紧缺,就业前景非常不错。

5、新能源汽车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

去有品牌的学校,起码得是正规的学校吧,有相关办学资质的,最好是资金雄厚的,教学设备方面有保证。其实民办的院校比公办的有优势,民办学校的课程设计更贴近市场需求。还要看实训,学汽修技术,实训课程当然是最重要的,光有理论,不会修车洗车打蜡,哪家企业会要你?所以实训是非常关键的,实训课程的比例要比理论课程高,但也不是说全部实训就是最好的,只有将理论实训相结合,学习效果才能实现最大化。管理要好,一所汽修学校的好与坏,除了看是否能学到技术以外,还要考虑能否提升个人素养,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个人素养和精湛的技术后,在社会的工作中才会有长远的发展。

6、学新能源汽车的基本需求

基于环保性、能源安全性等原因,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新兴产业成了我国的基本国策。因此,近年来我国出台了许多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扶持政策。
从整个个产业的发展来看,目前我国每年都有10~20亿元扶持资金,重点支持具备条件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以及支持节能汽车技术研发和产业链建设。并且,今后将会继续加大25个城市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力度。
考虑到目前国家正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在未来几年将会直线趋势。市场保有量增速加快,而围绕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维修、保养等技术人才的用工需求也会相对增加。
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培训相关事宜还处于一个滞后的阶段,对于人才培养计划也尚未完善。多数学校尚未设置新能源汽车的培训课程,导致目前市场的技术人才高度匮乏。那些既有新能源车专业知识,又有能掌握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汽车高级修理人才,成为市场上的一大需求热点,吸引众多企业争相竞争!
学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就业前景是非常广阔的,是非常具有升值空间的!

7、新能源汽车专业发展哪块人才紧缺?

伴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新能源人才的竞争也开始白热化,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大量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人才需求。特别对于三电人才、无人驾驶人才、智能车联网人才的需求最为急迫。从全国招聘网站上也可以看到新能源车企对于以上人才招聘数量的剧增。

8、新能源汽车技术未来就业前景好不好。

新能源汽车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1、新能源汽车专业就业前景光明。
当前,我国正在贯彻“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战略,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实施重点扶持政策。目前国家财政扶持节能减排,促进了新能源产业加速发展,并且已成为新一轮汽车促销的亮点。随着油价不断攀升,能源与环保问题日益突出,新能源汽车无疑会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因此,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定然是未来的稀缺人才。
2、新能源汽车专业毕业生就业途径比较广。
新能源汽车专业毕业生可以通过竞聘,做新能源汽车公司的技术人员;也可以到4S店做新能源汽车的维修技师;还可以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就业。

9、中国的汽车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这方面的人才需求情况?

我国汽车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一、当前国际汽车行业的主要特征

1. 追求规模经济。 目前对国际汽车行业规模经济的普遍标准是小轿车年产量 100万辆以上,汽车总产量150万辆以上。对于发展中国家,这一标准则是年产小轿车40万辆以上(含40万辆)。今年奔驰与克莱斯勒合并,大众与宝马争购维克斯集团旗下的劳斯莱斯, 均表明了对规模经济的追求以及对市场份额的激烈争夺已经成为当代国际汽车行业发展的主方向。

2.全能型生产,以轿车为主导产品。对规模经济追求的结果是一家汽车公司要生产包括客车、货车、轿车、牵引车、越野车在内的重中轻微各种型号的汽车,但以轿车为其主导产品。轿车产品本身因其制造工艺水平较高,下游企业庞大,其质量可以代表一国工业发展的总体水平;作为个人基本交通工具,下个世纪轿车市场的发展空间仍然很大,与其它汽车产品相比,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轿车市场的扩展速度最快。因此对于处在成熟期的国际汽车行业来说,以轿车为主导产品是一种必然选择。在汽车行业发达的国家,轿车保有量占整个社会汽车保有量的比重均在60%以上。

3.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在汽车行业处于成长期时,生产厂商为降低成本、追求规模经济而进行日趋激烈的竞争,最终经过破产、倒闭、联合、兼并形成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行业发展步入成熟期。在这一阶段,生存者寥寥无几,但都已实现规模经济。例如20年代,美国汽车生产厂商有80家,法国有150多家,英国有40家,意大利有30多家;到70年代,美国只剩下4家即通用、福特、克莱斯勒、 美国汽车(后美国汽车被克莱斯勒兼并),整个西欧也只剩下12家汽车公司。

4.政府参与。作为社会经济的支柱产业,汽车行业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无一例外地受到政府的扶助。一国产业政策也对汽车行业具有深远影响。 1979年,克莱斯勒公司濒临倒闭,美国政府立即于当年12月通过了《克莱斯勒贷款担保法案》,由政府出面为公司提供财政担保。克莱斯勒公司接受贷款援助后逐步走出困境,于1982年盈利24亿美元,汽车销售超过200万辆。 这一事例成为政府扶持汽车行业的成功典范。

5.跨国性生产。由于行业内部广泛的分工与协作,一般来说,整车厂30%以上的成本是由外部购进的投入,包括钢铁、铝、其它金属、轮胎、制动线管、电池装置、化油器、火花塞、油泵、雨刮、锁、门把手等各种零部件。汽车行业逐渐形成少数汽车总成厂由多家零部件企业支撑,再以大量下游企业为基础的金字塔结构,生产厂商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进行跨国生产。跨国性生产在我国的表现,就是我国汽车产品几乎都已打上了国际汽车集团的烙印。比如德国大众与美国通用投资上汽生产桑塔纳和别克;德国在一汽生产捷达与奥迪;通用与一 汽合作生产雪弗兰厢式车和卡车;法国雪铁龙投资东风生产富康;法国在广州生产广州标致;福特与江铃汽车合作生产全顺轻型车;美国汽车投资北京生产北京切诺基;铃木投资长安奥拓及其它摩托车厂等等。

二、我国汽车行业面临的问题

1.市场狭小与生产厂商众多的矛盾制约了规模经济的实现。1995年我国汽车产量突破10万辆的厂商仅有4家,最多的一汽生产了18.2万辆, 还不到规模经济标准的一半。截至1998年上半年,我国还没有一家汽车企业达到发展中国家汽车行业规模经济的生产标准(以轿车生产为标准)。根据汽车行业发展“九五规划”,九五期间可以形成规模生产(轿车40万辆)的厂商只有上海大众一家,其余包括一汽、东风、天津、重庆长安等大集团在内的厂商仍无法达到规模经济。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国汽车行业生产技术、工艺水平较低,长期在高关税的保护下没有形成足够的开拓市场(包括国际市场)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我国汽车市场狭小与生产厂商众多的矛盾制约了规模经济的实现。40多年来,为追求汽车行业在高关税保护下的超额垄断利润,各地纷纷建厂生产汽车,从而形成今天100多家生产厂商群雄纷争的局面。这在汽车行业成长阶段是不可避免的现象。随着汽车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各厂商均需通过实现规模经济、扩大生产、降低成本以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由于长期处在高关税的荫庇之下。各厂商的汽车产品在国际市场缺乏竞争能力,目标市场只能定为国内市场。问题是,我国汽车市场是小市场,而且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将保持小市场的状态。我国近年的汽车需求仅由西方一家大汽车公司来生产即可满足,国内厂商若达到规模经济(发展中国家标准),那么只需要3—4家厂商就能满足全国的汽车需求,而我国现有汽车整车厂116家,即使排除进口, 国内汽车市场完全由国内厂商占有,那么平摊到每家厂商的可实现年产量也不足1.5 万辆。

随着汽车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汽车专业也成为了社会上十分走俏的专业。汽车类专业人才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抢手货”,汽车行业中的复合型人才将成为竞争焦点,比如精通外语的汽车设计人才、具备汽车技术背景的营销人才、具备汽车销售背景的IT类专业人才,以及汽车信贷、保险等金融人才将继续走俏。此外,热能与动力工程、工业设计等相关专业人才需求也将持续看涨。


与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需求情况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