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动新能源 > 电动汽车碰撞后安全要求

电动汽车碰撞后安全要求

发布时间:2021-03-06 03:25:17

1、新交通法对电动车发生事故怎么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 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1)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2)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10%的赔偿责任。

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

从2010年1月1日起国家实施了电动车国家新标准。标准将“40公斤以上、时速20公里以上的电动自行车,称为轻便电动摩托车或电动摩托车,划入机动车范畴”,与原有的电动自行车区分开来。

“超标车”一旦造成交通事故,由于其部分关键技术指标超出了电动自行车标准的规定,且动力性能明显高于其他非机动车,在司法实践中会被判定为机动车,从而使驾驶人在事故责任认定以及后续赔偿等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

(1)电动汽车碰撞后安全要求扩展资料:

电动自行车的部分限制条件:

1、车速限制

新标准规定电动自行车最高车速不得超过25km/h,主要是考虑到如果车速过快,将直接增大交通事故的发生几率,一旦遇到紧急情况,骑行人做出相应避险动作的时间很短,刹车距离也会相应变长,很容易与其他交通工具或行人发生碰撞,有时甚至还会出现侧滑摔倒等失控现象,造成了许多人身伤害事故。

因此,将电动自行车行驶速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是确保安全的重要前提。

2、尺寸重量限制

新标准规定电动自行车前、后轮中心距不大于1.25m,车体宽度不大于0.45m,整车重量(含电池)不大于55kg。

主要是考虑近些年,部分“超标车”车体越来越长、越来越宽,重量越来越重,外观和性能都逐渐摩托化,严重挤占了非机动车道的空间,这类超大车辆极易与其他非机动车以及行人发生碰撞。同时,如果电动自行车整车重量过重,碰撞时由于冲击力较大,将给对方造成严重的伤害。

因此,为确保交通安全,必须对电动自行车长度、宽度以及整车重量加以限制。

3、脚踏功能

电动自行车从根本上说是带有电动助力功能的自行车,应当符合自行车的相关特征,即能够由人力驱动行驶。

如果没有脚踏骑行功能,电动自行车在产品形态、动力来源、使用方式等方面就与电动轻便摩托车不存在本质的区别,也就无法纳入非机动车管理。

此外,脚踏骑行功能还能够让消费者在车辆故障或电池乏电时继续行驶,避免了长距离的推行,更加便利消费者使用。根据国际经验看,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均只有具备脚踏骑行功能的电动两轮车才能纳入非机动车范畴。为此,新标准中规定电动自行车必须具有脚踏骑行功能。

参考资料:

北京公安交通局-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网络-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

2、电动车和汽车相撞怎么处理

简单的小事故就相互宽容一些,协商处理。一般事故,如果协商不成,只有报警处理,机动车主要报保险,保险公司出现场拍照定损。警察出现场,拍照。车辆损坏的要出拖车,送入停车场,警察用N个工作日处理完事故责任的划分,把事主叫到一起签字处理事故。如何赔偿要看交警对此事故责任的划分,产生的医疗费,误工费,停车费,修车费,等等,然后机动车主拿着各种有关票据到所管的保险公司报销。还有,如果事主住院治疗的,还得等出院后才能处理。整个过程比较繁琐。会浪费很多时间。

3、电动车和汽车相撞的处理办法有哪些?

电动车和汽车相撞,首先应当确定电动车是否是机动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家标准《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GB17761—1999)“技术要求”第5.1.1规定:“最高车速,电动自行车最高车速应不大于20km/h”。第5.1.2规定:“整车质量(重量),应不大于40Kg”。第5.1.3规定:“脚踏行驶能力,电动自行车必须具有良好的脚踏骑行功能,30min的脚踏行驶距离应不小于7Km”。
如果是40公斤以下,最高车速不大于20km/h,且具有良好的脚踏骑行功能的话,电动车应该属于非机动车。反之则属于机动车。
处理办法可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
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
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4、电动车与机动车发生碰撞、责任怎么认定

机动copy车与非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对超过责任限额的部分,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机动车一方按照以下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1)机动车一方负主要责任的,承担80%;
(2)机动车一方负同等责任的,承担60%;
(3)机动车一方负次要责任的,承担40%;
(4)机动车一方无责任的,承担10%;
(5)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在禁止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过的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一方无责任的,承担5%;
(6)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
(7)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与处于静止状态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一方无交通事故责任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未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由机动车方在该车应当投保的最低保险责任限额内予以全部赔偿,对超过保险责任限额的部分,按照当前规定赔偿。
根据你的描述,电动车是在你右侧,有优先行驶权,不过当时道路的具体情况怎么样,不清楚。这种情况,机动车一方要么就是全责要么就是主要责任。

5、纯电动汽车碰撞后如何处理?

不管什么车只要发生碰撞多少车辆会受损,车辆受损该修的修,该报废的办理报废,只能这样处理。

6、电动车碰撞安全性为什么可能会成为下一个车企比拼的指标?

电动车的标准它无非就是电池的寿命,电池的材料,还有电动车的他那个各个部件的材料,国家标准无非就这几样,现在电池的材料普遍的差不多了吧!这个基础上,他又开始比拼电动车碰撞安全性。

7、电动汽车碰撞燃烧安全直径多少米

电动汽车会烧的只有电池比较危险,但它们都被密封的很好,所以车子会烧,不太可能会爆,躲远离就好。

8、电动汽车碰撞安全设计靠谱吗

有标准的
反问:汽车碰撞安全设计就一定是靠谱的吗?

9、电动车和汽车相撞 询问处理办法

电动车和汽车相撞,首先应当确定电动车是否是机动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家标准《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GB17761—1999)“技术要求”第5.1.1规定:“最高车速,电动自行车最高车速应不大于20km/h”。第5.1.2规定:“整车质量(重量),应不大于40Kg”。第5.1.3规定:“脚踏行驶能力,电动自行车必须具有良好的脚踏骑行功能,30min的脚踏行驶距离应不小于7Km”。
如果是40公斤以下,最高车速不大于20km/h,且具有良好的脚踏骑行功能的话,电动车应该属于非机动车。反之则属于机动车。
处理办法可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
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
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10、新能源电动汽车在安全方面,国家都有哪些规定?

结合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和制造厂商生产数目过剩的数以百万相计的新能源汽车,显然前后供应量无法达到平衡,以此为背景不难看出国家在近期会提高新建新能源电动汽车工厂的门槛、并对其生产资质进行考察。
尽管新能源电动汽车的起初目标是节能、低碳、减排、环保,但是就目前的形式来看,新能源电动汽车所带来的电池消耗和电池污染在某种方面上甚至超过了燃油类汽车所带来的污染。所以针对此类情况,国家会对2017年WTO官方发布的《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进行分析,并以此出台符合我国国情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回收法,这方面如果得到实施,那么新能源电动汽车制造厂商就必须严格要求自身汽车电力供给方面的问题。
同时为了能够让新能源电动汽车在行驶中更加安全,国家将对其进行不同于传统汽车的安全检测,除去汽车正面100%、40%碰撞,新能源电动汽车还要应国家要求进行电气安全的附加审核。不得不说C—NCAP新车测试的加入,让很多新能源电动汽车生产厂商有些措手不及,以此为代表的应对措施只能是——马不停蹄的对汽车测试做全面完善。
最后除去对新能源电动汽车生产厂商的安全新规,国家还将下调新能源电动汽车的购车补贴和度电补贴,这项新规的存在不仅仅意味着新能源电动汽车生产厂商将面临更大的资金链压力,还可能让很多的消费群体流失。
总之较2017年新能源电动汽车方面的政策来看,2018年国家所出台的针对新能源电动汽车生产厂商的新规确实比之前更加全面了。


与电动汽车碰撞后安全要求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