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动新能源 > 新能源汽车增速

新能源汽车增速

发布时间:2020-08-10 23:19:45

1、累计同比上涨5.1%,新能源市场交2019年成绩单

1月9日,乘联会发布2019年12月份全国乘用车产销数据。

1月厂家批发销量216.2万台,同比下降1%,环比增长6.3%,相对历年12月的拉升情况,今年12月的批发环比拉升不强,全年市场走势也趋于理性。

乘联会预计车市将从2019年的谷底走出,2020年乘用车增速相较2019年的-8%将大幅改善,目前乐观判断是增长1%。

12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13.7万台,同比下降15.1%,环比11月增长73.5%。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12月新能源销量环比拉升主要原因在于车企抓住了年末增量时机。

电动市场,乘用车批发11.9万台,增速同比下跌8%,环比增长76%。其中A级电动车同比增长60%,A00级同比则下降了70%。

12月插混车型批发销量1.5万台,同比下降50%,环比增长30%。

2019年1-12月新能源乘用车累计批发106万台,同比增速5.1%。目前新能源市场仍持续处于退坡后的持续调整期,叠加二手新能源汽车的低价冲击,A00级纯电动份额从49%下降至26%,A级电动车则从33%上升至56%,崔东树称,网约车出租等市场规模扩大较快带动了A级纯电动车市场的快速提升,而代步私人消费市场仍有较大压力。同时,2020年1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不会冲刺,销量贡献将主要靠传统车实现。伴随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规模的持续扩大,在返乡大潮中为用户做好给周到细致的服务准备,也将为新能源汽车用户构筑起更健康的用车体验。

崔东树还表示,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国如何保持先发优势,如何平稳度过无补贴时代迫在眉睫。中国需要创新新能源车的补贴与社会支持举措,确保中国在与美国、德国等国家的新能源竞赛中保持优势地位。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新能源汽车肯定是将来的趋势,在我国更是这样。原因有两点:一是传统能源紧张,我国又是个多煤少油的国家,所以新能源汽车是现在研究的必须;二是我国传统汽车技术落后德国、日本等汽车大国太多,水平几乎不可能追上,所以通过新能源汽车实现汽车行业的弯道超车是现在中国汽车领域的最佳途径。

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中国有着较大优势,现在中国的电池无论从技术上还是产量上都是世界领先的,同时由于政策驱动与支持,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市场化进程是很快的,效率也很高。因此通过新能源汽车实现弯道超越是完全有可能的。

但是新能源汽车技术还不成熟,电池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也没有相应的基建,电池的性能和管理还不成熟(续航能力和安全性是现在电动车的弱点),所以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多数仅限于短距离代步(多数在城市内使用),仍无法撼动传统燃油车的地位。同时,新能源汽车的性能衰减很快,现在常用的锂电池污染很严重,之后的电池回收和处理是一个大难题,电池的梯次利用也没有一个完整的规范。

3、如何促进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

迄今为止,我国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出台了多项强力的支持措施。在消费者购置新能源汽车继续免征购置税、实行双积分管理、购车摇号以及一些地方开展的新能源汽车免停车费、过路费等政策的推动下,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驶上了快车道。

一方面是政策强力推动,另一方面补贴也在逐渐调整。6月12日,新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开始正式实施。根据财政部等4个部门此前公布的方案,纯电动车续航150-300公里车型补贴分别下调约20%-50%不等,低于150公里续航的车型将不再享有补贴。

有专家表示,这也意味着一大批技术水平落后的纯电动车企获得国家补贴的额度将大幅减少。新政实施将有效避免行业低水平的盲目扩张,而最终没有技术含量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将会被加速淘汰。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新的补贴政策可能暂时会对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形成一定影响,但总体来看有利于新能源汽车产品升级和技术高端化,促进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良性发展。

4、2020年将会是新能源汽车上市数量的巅峰吗?

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15年规划:未再设具体产销量目标

历时10月,《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开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12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稿》明确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新阶段的首条基本原则为“市场主导”。强化企业在技术路线选择、产品产能布局等方面的主体地位。

整体目标方面,《征求意见稿》提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整体发展目标为纯电动汽车成为主流,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运行,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高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趋于普及。

具体目标方面,《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左右,智能网联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30%,高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

据中汽协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10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万辆和7.5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35.4%和45.6%。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8万辆和5.9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33.3%和47.3%;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均完成1.6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44.3%和38.7%。

累计方面,2019年1-10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8.3万辆和94.7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1.7%和10.1%。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9.5万辆和75.0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8.4%和15.0%;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8.6万辆和19.6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0.6%和5.7%;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91辆和1327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8.2倍和8.0倍。

2018-2019年10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统计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备注:2019年6月销量增速为80%)

我国现阶段应用实施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是由工信部于2012年6月印发,主要目标指出,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推广普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节能内燃机汽车,提升我国汽车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根据2020年到期的规划,到2020年,我国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燃料电池汽车、车用氢能源产业与国际同步发展。

对比全新2020年到期的规划,《征求意见稿》不再具体要求新能源汽车产销数量,而是转成追求市场规模。此外,《征求意见稿》更加注重核心技术攻关,对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也提出更高要求。

更多数据来源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5、3月新能源汽车产销环比增速迅猛 分别完成5.0万辆和5.3万辆

4月10日,中汽协发布了3月份汽车产销数据。随着行业企业有序复工复产进度加快,3月产销量有了非常明显的回升,不过同比依然呈较快下降,受疫情的负面影响仍在持续。

3月汽车产销均超过140万辆,分别达到142.2万辆和143.0万辆,环比增长4.0倍和3.6倍,同比下降44.5%和43.3%,降幅比2月明显收窄。

今年3月,新能源汽车产销表现也明显好于上月,环比增速迅猛,同比降幅比2月有所收窄(以下数据不包含特斯拉,因特斯拉未按要求向中汽协汇报数据)。3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0万辆和5.3万辆,环比增长3.8倍和3.0倍,同比下降56.9%和53.3%。在新能源汽车主要品类中,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环比均呈大幅增长,同比依然呈较快下降。

分车型看,新能源乘用车产销分别为4.4万辆和4.7万辆,环比增长361.0%和298.6%。其中纯电动乘用车3月生产3.3万辆,环比增长336.6%;销售3.5万辆,环比增长271.5%。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1.1万辆,环比增长457.0%;销售1.2万辆,环比增长400.9%。

1-3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0.5万辆和11.4万辆,同比下降60.2%和56.4%。在新能源汽车主要品种中,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同比降幅继续呈较快下降。

中汽协预测,虽然随着行业企业有序复工复产进度加快,销量在逐渐攀升,下半年可能会有去年同期水平,但一季度所受的损失是无法挽回的。

另外,国内疫情对运输业、旅游业、餐饮业、零售业和制造业等多行业造成了巨大冲击,据有关数据显示,1-2月份全国有24.7万家企业倒闭;天眼查数据显示2月1日-3月15日,全国有10万家企业提交了注销申请,中小企业的倒闭,严重影响了从业人群的收入,造成汽车消费能力下降。

海外疫情爆发,港口关闭等防控措施对中国品牌汽车出口受阻,也会直接影响全年销量,海外消费者收入受疫情影响,同样会造成汽车消费能力下降。对整个汽车产业影响巨大,国内目前已经出台了各项政策,中汽协也呼吁,更多城市推出小排量汽车购买优惠政策、国三车型淘汰更新补贴以及皮卡进城政策等,这些措施将有利于汽车销量上升,促进汽车产业发展。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6、中国2020年新能源车产销200万辆 十年后能成世界汽车强国吗

新能源汽车是巨大空间、高成长的稀缺行业:《中国制造2025》规划明确提出,将到2020年,我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年销量突破100万辆,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年销量300万辆。到2020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市场占有率80%,随着整车放量,产业链在未来6年内将迎来10倍的发展空间,可以说是巨大空间、高成长的稀缺行业。产销高增长、产能扩张,使新能源汽车主题具备景气确定性: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预计今年增长150~200%,销量达到20~25万辆,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明年增速保持50%以上,达到35~40万辆;截止今年7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9.89万辆,同比增长3倍,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同比增长近4倍,纯电动乘用车同比增长2倍,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同比增长85%,纯电动商用车同比增长7倍;新车型不断推向市场,各级别车型中的高性价比车型成为爆款;新能源客车、物流车经济性显著,充电易解决,交通部支持,需求爆发;新能源汽车主题具备中长期想象空间和后续催化剂:随着新能源汽车运营保有量的增加,消费者认知逐步提升,行业发展过程中逐步“去伪存真”,使得消费者购买意愿跨过了“无知无畏”阶段,来到了“成熟理性”阶段,意愿购买比例回升至43%;车价与续航及充电仍然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随着动力电池成本快速降低和补贴的持续,以及充电设施的普及,预计新能源汽车成本及价格降低,需求将受到有力支撑;参考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行业“鲶鱼”出现,性价比进一步提升,带动市场需求进一步提升,且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预计较美国至少大4倍、价格弹性更大,在充电便利性远不及美国的情况下销售放量,预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需求爆发将更快;新能源车2014年销量在商用车市场渗透率仅0.05%,客车销量渗透率仅3%左右,乘用车中仅为0.3%,年销量即便增长10倍,成长空间也仍然十分巨大;

7、新能源汽车为何发展这么慢?

因为电动爹只靠政策卖车,要是没补贴,没牌照傻子才会去买!!!

何必找一帮狗托去吹牛呢??

8、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刹车”,下一个突破口何在?

伴随新造车势力雨后春笋般的崛起、国家排放政策与城市限牌的紧逼,新能源汽车似乎找到了适宜生存的“温室”。

但温室的花朵并非就一定可以无忧无虑,从刚出炉不久的5月份汽车销量情况而来看,新能源虽然仍保持一定的增速,但这个增速就像带上镣铐的犯人一样,越走越慢。

事实上,5月份的新能源汽车相对于传统燃油汽车而言,销量表现已经不差了。

数据说明问题,我国5月份的乘用车总零售量为158.2万台,同比去年下降了12.5%,环比4月增长了4.8%,看得出2018年的“冷气”仍然无损地输送到2019年。

在“冷冷的销量在车市胡乱地拍”的情况下,今年5月,新能源狭义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了9.69万台,同比增长了5%,累计1-5月来看,新能源汽车已销售出44.1万台,同比2018年增长高达58%。

如果将传统燃油汽车目前的销量境况比作成寒冬里尚有生命力的无叶枝丫,那么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就能当作是集傲骨于一身的腊梅了?非也!新能源汽车目前增速的脚步在逐渐放缓,而造成这一局面的因素繁多而复杂,编者认为,主要由积极与消极两大影响因素构成,前者能维持新能源汽车来之不易的销量增速,后者则令新能源汽车的增速出现“刹车”情况。

顾名思义,新能源汽车能保持一定的增速,和它的“新”脱不了干系,这种“新”既可以是动力来源、驾驶感受和销售价格等异于燃油车的改变,也可以是出行方式、政策支持和国家补贴等区别于燃油车的吸引。

但不幸的是,新能源汽车却总是给人一种“生不逢时”的感觉:车市“寒冬”,整体汽车销量受挫,新能源汽车同受波及;政策红利逐渐“退坡”,一旦缺失补贴,新能源汽车将寸步难行;尚未成熟的造车技术,自燃、失控和短续航等产品问题渐露等等。一前一后的矛盾作用,令新能源汽车只能保持较低的增速向前蠕行。

问题既然提出了,那我们就一一解决。车市低迷其实与总体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车企在这方面并不能左右,先将这个问题搁一边;政策红利的退坡对新能源的销量产生较大的消极作用,但这并不是拉低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根本原因。那么,新能源汽车未来的突破点在哪呢?

编者认为,高质量与高性价比才能确保新能源汽车拥有更广的消费群。首先至少不能出现自燃、爆炸或者失控等严重故障,说真的,有哪位消费者会掏钱买一个定时炸弹?丰田质量带来的销量表现就很能说明问题。

质量好了,价格也不能飞起来,因为百姓们都是过日子的,性价比不高谁会买单?性价比可以学习北汽EU系列,可代步、可滴滴还可过日子,一次性满足你对代步、绿牌和家用等诸多愿望。

写到最后

不吹不黑,如果现在所谓的新造车势力对质量与性价比不多加重视的话,未来无论股东是BAT还是TMD(头条、美团和滴滴),多厚实的资金支撑都会垮台。

9、扬州市最近十年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

新能源汽车是巨大空间、高成长的稀缺行业:《中国制造2025》规划明确提出,将到2020年,我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年销量突破100万辆,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年销量300万辆。到2020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市场占有率80%,随着整车放量,产业链在未来6年内将迎来10倍的发展空间,可以说是巨大空间、高成长的稀缺行业。产销高增长、产能扩张,使新能源汽车主题具备景气确定性: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预计今年增长150~200%,销量达到20~25万辆,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明年增速保持50%以上,达到35~40万辆;截止今年7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9.89万辆,同比增长3倍,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同比增长近4倍,纯电动乘用车同比增长2倍,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同比增长85%,纯电动商用车同比增长7倍;新车型不断推向市场,各级别车型中的高性价比车型成为爆款;新能源客车、物流车经济性显著,充电易解决,交通部支持,需求爆发;新能源汽车主题具备中长期想象空间和后续催化剂:随着新能源汽车运营保有量的增加,消费者认知逐步提升,行业发展过程中逐步“去伪存真”,使得消费者购买意愿跨过了“无知无畏”阶段,来到了“成熟理性”阶段,意愿购买比例回升至43%;车价与续航及充电仍然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随着动力电池成本快速降低和补贴的持续,以及充电设施的普及,预计新能源汽车成本及价格降低,需求将受到有力支撑;参考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行业“鲶鱼”出现,性价比进一步提升,带动市场需求进一步提升,且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预计较美国至少大4倍、价格弹性更大,在充电便利性远不及美国的情况下销售放量,预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需求爆发将更快;新能源车2014年销量在商用车市场渗透率仅0.05%,客车销量渗透率仅3%左右,乘用车中仅为0.3%,年销量即便增长10倍,成长空间也仍然十分巨大;

10、中汽协:2019年汽车销量下降8.2% 新能源市场迎十年首降

2019年中国汽车市场先后经历了寒潮蔓延、国五国六切换观望期、新能源补贴退坡、传统淡季等的侵袭。如今,在业内一片哀鸿中,2019年车市成绩单终于出炉。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12月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8.3万辆和265.8万辆,环比增长3.5%和8.2%。产量同比增长8.1%,销量同比下降0.1%;2019年我国汽车产销累计分别完成2572.1万辆和2576.9万辆,虽然同比仍下降7.5%和8.2%,但产销量继续蝉联全球第一。

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2019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汽车产销虽呈现降幅逐渐收窄的走势,但在国内市场消费需求不足、国六标准带来的技术升级压力、新能源补贴大幅下降等因素的影响下,市场总体回升幅度有限。而这些影响因素短期内仍将存在,因此行业将继续承压,企业分化也将更加明显。”

乘用车降幅领跑大盘

作为汽车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12月乘用车市场降幅较上月继续缩小,但情势依旧不容乐观,2019年全年乘用车产销量降幅更是大于市场整体。

具体来看,12月乘用车产销量分别完成218.5万辆和221.3万辆,环比增长1%和7.6%。产量同比增长6.4%,销量同比下降0.9%;2019年全年,乘用车累计产销量分别完成2136万辆和2144.4万辆,同比下降9.2%和9.6%。

在乘用车四大品类中,与2019年11月相比,四大类品种销量均呈增长。其中,多功能乘用车(MPV)和交叉型乘用车增速更为明显,分别达19.9%和34.6%。;与2018年同期相比,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和交叉型乘用车销量略有增长,其他品种依然下降,多功能乘用车(MPV)降幅更为显著。

2019年1-12月,四大类乘用车品种销量同比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其中,轿车下降10.7%、SUV下降6.3%、MPV下降20.2%、交叉型乘用车下降11.7%。

对此,陈士华表示:“2019年12月乘用车市场出现增长是由于双十二、圣诞节以及部分地区车展期间的促销活动刺激消费者购车,消费潜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释放。此外,2020年春节比往年提前,从而带动销售旺季提前到来,也使得四季度总体表现好于全年。”

新能源市场迎负增长

自2019年6月补贴新政开始实施后,此前高歌猛进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也开始降温。从7月开始,新能源汽车销量迅速回落遭遇“五连跌”。而12月及全年销量出炉后,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也出现了自2009年大力推广新能源以来首次负增长。

数据显示,2019年1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4.9万辆和16.3万辆,同比下降30.3%和27.4%。1-1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4.2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下降2.3%和4%。

在新能源汽车主要品种中,纯电动汽车累计产销同比分别增长10.8%和5.9%,增速略高于行业。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分别完成21.4万辆和22.6万辆,同比下降22.9%和14.7%,降幅有所扩大。

陈士华认为,2019年补贴大幅退坡对于生产企业来说影响较大,目前新能源行业的整体利润率较低,企业为了研发新产品投入很大,导致整个行业很难通过新能源车来盈利。他表示:“受新能源汽车受补贴退坡影响,2019年下半年呈现大幅下降态势。希望国家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下一步可从税收、使用环节便利性等方面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做政策支持。”

此前,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0)上,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不会再进一步的退坡。随后,工信部相关负责人对苗圩的表态进一步解释称,“今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将保持相对稳定,不会大幅退坡”。这意味着,2020年新能源的补贴退坡将在一定程度上“放缓”,将对新能源市场发展提供助力。

中国品牌进入洗牌期

在车市整体大环境不景气、竞争进一步加剧的背景下,中国品牌的市场份额进一步下降,表现也愈发低迷。

数据显示,2019年12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为92.9万辆,同比下降5.2%,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2%,占有率同比下降1.9%;1-12月,中国品牌乘用车累计销量为840.7万辆,同比下降15.8%。市场份额为39.2%,下降2.9个百分点,这也是2006年至今,中国品牌所占市场份额最低的一年。

具体车型来看,2019年,中国品牌轿车累计销量为204.6万辆,同比下降15.2%,占轿车总销量19.9%,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中国品牌SUV销量为492万辆,同比下降15%,占SUV市场份额的52.6%,同比下降5.4个百分点;中国品牌MPV销量为104.1万辆,同比下降21.6%,占MPV总销量的75.3%,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

从车企来看,上汽集团以累计销量197.6万辆销量夺得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冠军,吉利汽车、长城汽车汽车则分别以136.7万辆、91.1万辆紧随其后。值得关注的是,在排名前15的中国品牌车企中,仅有2家车企保持销量同比正增长。

“目前的市场确实整体低迷,尤其是对于一些品牌力较弱、且缺乏核心竞争力的自主品牌来讲,确实是不小的挑战。”在中汽协秘书长助理许海东看来,车市大环境不好,头部自主车企能够通过战略调整保住一定的市场份额,但一些缺乏竞争力的中小企业会面临很大的市场风险。

对于中国品牌的前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师建华认为:“前些年中国品牌发展的好,主要由于三四线城市的硬性需求高、消费层级多,加上SUV市场红利,很多企业抓住了机会。对于中国品牌来说,转型升级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头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逐步提升,与合资企业间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对未来而言,市场竞争虽然激烈,但中国品牌的市场份额还是能够稳定在一定程度,甚至是上升。”

总的来说,在车市持续下行的大背景下,2019年汽车市场大幅下跌已成事实。对于2020年市场预期,中汽协分析认为:“2020年宏观经济仍将保持稳定增长,中国汽车产业仍将延续恢复向好、持续调整、总体稳定的发展态势。预计总体呈现2%的负增长,而新能源市场将保持和目前持平或者微增长的态势。”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与新能源汽车增速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