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动新能源 > 电动汽车电网运营

电动汽车电网运营

发布时间:2020-08-11 10:39:10

1、电动汽车如何成为调节电网的好帮手

首先随着使用电动汽车的用户增加了,电网负荷多了,峰谷电量变化会减小,发电厂负荷趋于平稳,对电网运行有好处;
其次是如果通过电价调节,夜里电价非常便宜,会有大量用户选择在晚上和夜里充电了,一旦有几百万两在夜里充电时,会明显提高夜间发电负荷,也是好处多多。供参考。

2、电动汽车与智能电网关系如何,应该如何发展?

而充换电设施是推动电动车发展的重要环节,在发展充换电设施的同时,需要对配电网络进行相应改造。电动汽车与电网关系如何,应该如何发展,这些问题也是与会代表关心和热议的话题。发展电动汽车要循序渐进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主任欧阳明高: 我国已经成为最大的汽车生产国,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年产3000万~4000万辆,汽车保有量将超过3亿辆。而汽车又会消耗非常多的能源,预计到2030年仅汽车燃料消耗就将超过3亿吨,这对于中国的能源保障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目前,我国政府制定的汽车节能目标,是在2020年百公里油耗要降到5升以下,这对传统的汽车技术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这就要求对汽车进行电气化的改进,即发展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 我倡导建立一个电动汽车的“点线面”系统,在大城市推广电动公交车和私家车,在城市之间推广电动商务汽车与电动运输汽车,而在小城市可以推广微型电动汽车,如电动摩托车等。我国电动汽车发展战略应该是一种演变型的战略,实质上就是对现有交通工具进行电气化演变。 在新能源交通工具的推广中,一种是革命性的战略,就是开发一种新型燃料的交通工具,这在现实中是需要很大的代价的。另一种就是模块化战略,我认为在中国推广电动汽车,模块化是非常重要的,应该先是混合动力电动车,然后再是纯电动车,在过去的几年内,我国政府在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发面做了很多工作。 就电动汽车的技术来讲,相关技术发展很快。在电池方面,目前主要是锂电池,并且已经有35个国家出台了锂电池的相关标准。我国也已经在10个大城市推进了电动车的示范应用。 接下来,我们应该进一步提高电动车的国际合作,并且未来的研究重点应放在电池、电机方面,研发下一代电力传动技术。我建议对于整车的研发,应该是混合动力电动车和插电式电动车,在研发电动汽车的同时,还应注重电动汽车基础设施的改进。 电动汽车上路需电企和车企联手推动 中国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陈清泉: 目前,我国电动汽车的发展的路线图仍未清晰。我认为应该采取集中发展纯电动汽车,同时跟进混合动力及燃料电池等其他技术路线。 现在发展纯电动的“低速小型”电动汽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根据我的调研,当前市场上在售和即将进入市场的纯电动汽车基本是高端的电动汽车,即便享受了国家的补贴,大部分消费者还是会认为价格偏高,导致消费者不认可。其实,“低速小型”电动车的市场应该在农村以及一些欠发达城市,农民用它主要是从家里到农田、从家里到集市,时速60公里就够了,所以小型低速的电动汽车不需要锂电池,铅酸电池就够了,这样核算下来,一部车造价可以不到一万元。 另外,当前我国对发展电动汽车的商业运营模式正在进行有益的探索,究竟是“充电”为主,还是“换电”为主,大家都有自己的理由和看法。我认为,两者皆有利弊,但是电动汽车最关键的部位就是电池,因此在当前电池技术尚不发达,电池容量、功率均有限的条件下,为了能够使电动汽车驾驶者有更好的体验,我还是支持“换电”模式为主的商业运营模式。因为这种模式可以提高电池寿命、同时为使用者节约等待充电的时间,而电池在充电站还可作为储能装置连接于智能电网。 但是,未来对不同汽车车型应该探索更加合理的商业模式,如对公交电动车和出租车,换电池显然更加方便;未来如果有条件,充电站网络已经建立家用电动汽车,可以慢充为主,辅以换电模式。 此外,电池等关键技术需要更大的投入集中突破;电池的附加值尚未挖掘,车企与电网公司也亟须握手。所以,今后商业模式的确定有赖于汽车产业和电力产业的摸索与妥协。 结合当前电动汽车发展形势,我认为:第一,电动汽车产业化的火车已经开动了,未来几年速度会有多快,没人能够预测,因此想赶火车的要快点上车;第二,不能仅用市场这只手来主导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而应发挥好政策这只手,创新的、有效的政策可以很好化解电企和车企间的矛盾;第三,技术已经在不断进步,产业之间、城际之间需要相互取经、相互帮助。 电动汽车规模化与智能电网发展相得益彰 中国电科院电工与新材料研究所所长来小康: 电动汽车规模化发展会有力驱动智能电网的建设,而智能电网的全面建设也将为电动汽车的充换电设施提供极大保障。 电动汽车的接入将对电网产生毋庸置疑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区域负荷的影响,电动汽车集中充电将增加峰值负荷,加大峰谷差率,从而加剧电网调峰压力,使得电网的运行效率降低。其次可能会引起供电设备的过载,使得供电可靠性降低,从而对配电网升级改造的需求,并增加充电设施的安装费用增加。此外,由于电池容量使车辆行驶范围受到限制,短期内将难以实现动力电池技术突破,因此规模化充电设施建设是推广电动汽车的必要条件,规模化充电设施建设给电网带来了挑战。 这就要求实现电动汽车与智能电网的有机融合。智能电网的特征是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二者融合可为用户带来很多益处:分时电价、实时电价的实施,使得充电费用更为低廉;通过充换电服务网络实现电动汽车“漫游”不受限制;用户还能通过电动汽车向电网回馈电能获得收益。电网也将从中获得收益:通过削峰和负荷平衡改善电网运行效率,增强电网稳定性;减少配电线路“阻塞”,提高供电可靠性,从而降低配电网络建设改造费用。 所以,电动汽车规模化发展与智能电网的建设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推动,可谓双赢发展的新局面。 中国电力科学院下一步将计划进行用户行为和观点的基础数据收集,通过对电动汽车的充电特性——包括充电时间、充电电量、充电地点、充电频次等方面的研究,评估电动汽车对电网的影响,从而指导充电设施建设,为控制模型提供基础数据,最终形成有序充电解决方案。

3、新能源汽车与电网对接的关键技术有哪些

(1)有序充电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数量的增加,必然会给电网带来一系列影响,如负荷激增、负荷波动增大和三相不平衡加大等,有序充电技术是解决激增充电负荷对电网影响、提高电网接纳新能源汽车能力的有效手段。
(2)储能技术

新能源汽车作为可移动的储能设备在不同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在能源领域,新能源汽车一方面可以与太阳能、风能等分布式电源联合协调运行,形成坚强、
绿色智能电网,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构建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的能源供应体系。另一方面对退运动力电池进行梯次利用,不仅能够增加电池使用率,还可以解
决废旧电池的潜在环境污染问题。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在北京市科委及国家电网公司的支持下,深入研究了动力电池状态评估方法和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原则和条件,
结合电池储能系统工程示范,对动力电池在电力削峰填谷、备用电源等应用方面进行了相关试验研究,为新能源汽车在电力储能领域的推广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
(3)V2G技术

V2G(Vehicle-to-Grid)技术是新能源汽车与电网互动的技术体现,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思想是将新能源汽车作为电网与负荷的
缓冲,当电网负荷较高时,新能源汽车作为电源点向电网馈电;当电网负荷较低,新能源汽车利用负荷低谷充电,避免能源浪费。V2G
技术的发展会对新能源汽车运营模式产生一系列影响。对于用户而言,利用V2G技术,新能源汽车可作为应急电源,停电时实现紧急避险,同时结合未来的电价体
系,随着电池寿命的大幅度提高,用户可以在低电价时给车辆充电,在高电价时将电动汽车蓄电池中存储的能量出售给电力公司,获得现金补贴,降低电动汽车的使
用成本;对电网公司而言,V2G技术不但可以减少因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而带来的用电压力、延缓电网建设投资,而且可用于调控负荷,实现削峰填谷,提高电网
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4、全国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营城市有哪些

全国主要城市电动汽车推广情况一览
上海:拟制定近三年的电动汽车示范运行专项计划。同时,试行整车分期付款、电池融资租赁、里程消费结算等商业模式。

深圳:计划在未来四年内,从比亚迪购买2000辆纯电动出租车。目前已有40辆电动出租车运营(其中新上30辆比亚迪E6),主要是由深圳巴士集团旗下鹏程出租车公司运营。

杭州:2007年起,进行纯电动公交车试运营。目前,杭州正在运营369辆电动汽车(主要是公交车和出租车),另有25辆众泰租赁电动汽车。采用一环(环西湖)、两区(西湖景区、萧山开发区)、多点(众多旅游景点)的运营线路。今年6月组建纯电动汽车运营公司,开展民用车租赁,初步计划提供200辆。

合肥:已投放30辆纯电动汽车示范运营,开通全国首条纯电动公交线路。

北京:加快在公交、环卫等领域的示范应用,探索纯电动汽车商业化运行模式,逐步建立纯电动汽车服务体系。采用区域定时、定点班车和园区观光两种经营模式。2008年奥运会期间,有60多辆新能源的纯电动汽车示范运行。今年年底前力争能够进行500辆纯电动出租车的示范运行,带动电动汽车的产业链。北京市环境保护局2010年下发《关于电动汽车等零排放车辆办理环保手续有关事项的通知》(京环发〔2010〕3号),生产厂家备案不必提交检测报告,购买者办理新车环保手续时,也无需进行排放检测。

济南:已配置纯电动公交车6辆。拟在全运会期间,以奥体中心为核心,开辟4条公交电动汽车示范运营线路。规划2009年—2012年,将推广电动汽车1610辆(公交车370辆、出租车400辆、公务、环卫、邮政、旅游观光车约840辆);2013年—2015年,推广电动汽车10000辆以上。

武汉:2005年提出,以武汉市电动汽车示范运营有限公司为依托,抓好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

观光汽车的示范运营。曾采用“一环两区多点”的试点运营格局。
昆明:2辆纯电动客车预计在6月试运营。云南电网公司和在昆单位也将示范使用一批约100辆纯电动汽车。

南昌:江西省《进一步支持工业企业开拓市场搞活营销扩大销售意见》的通知(赣府厅发
[2009]91号):“南昌市作为新能源汽车的试点城市,在同等性价比条件下,应优先选用省产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产品。”
天津:在汽车中心、集团内部或政府公务用车中,通过以里程计费的方式租赁使用。
郑州:《河南省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提出,力争尽快列入国家电动汽车示范试点城市并先后启动电动汽车示范工程。河南省实施《10项行动计划》中:在郑州市区新开辟2条混合电动汽车公交示范线路;以郑州为中心,推出中原城市群城际公交电动汽车示范线路,今明两年先开通2条试运行,投入电动客车20台
唐山:规划到2012年底,公共服务系统推广纯电动汽车2000辆,带动社会电动汽车保有量达到8000辆。
成都:到2012年,共投入电动公交车250辆(首期50辆在国庆前投入运营)、电动出租车1300辆、电动专用车(旅游观光、绿化、市政、环卫、城市管理)350辆。
洛阳:《河南省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提出,力争尽快列入国家电动汽车示范试点城市并
先后启动电动汽车示范工程。
新乡:《河南省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提出,力争尽快列入国家电动汽车示范试点城市并
先后启动电动汽车示范工程。河南省实施《10项行动计划》提出在新乡市推出城市公交、出租车和民用电动汽车示范运营;
株洲:8.3公里长的试点线路沿市东西向主干道,纯电动小汽车投放到8万人的组团式社区运营。
南京:首批3辆电动公交汽车在南京公交游1线正式上路示范运营。
威海:公交公司启动线路运营,以沿海岸线作为绿色环保对外展示线路。

5、纯电动汽车基本电力系统由哪些组成

电动汽车供电系统的组成与原理:组成
纯电动汽车电力驱动系统主要由电子控制器、驱动电动机、电动机逆变器、各种传感器(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制动踏板开关、转向盘转角传感器等)、机械传动装置(变速器和差速器)和车轮等组成。


电动汽车供电系统的原理:
能够将动力电池输出的电能转换为车轮上的机械能,驱动电动汽车行驶,并能够在汽车减速制动时,将车轮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充入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关键组成部分。它以驾驶人的操作(主要是以加速踏板位置的操作)为输入,经过驱动系统电子控制器的变换后,输出转矩给定值提供给电动机逆变器,电动机逆变器控制驱动电动机的输出转矩,从而使电动汽车以驾驶人预期的状态行驶。当电子控制器同时收到制动和加速信号,则以制动信号优先。其中,最关键的是电动机逆变器,电动机逆变器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动力电动机和动力电池之间的电流频率和幅值,使其达到匹配,将动力电池的直流电逆变成交流电提供给驱动电动机,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电动机输出的转矩经传动系统驱动车轮,使电动汽车行驶。
对于电动汽车不仅仅对环境有相当好的保护,更重要的就是在买电动汽车的时候还可以得到一大部分的优惠政策。

6、横评:哪些电动汽车更适合作为网约车运营

新能源汽车销量每年的涨幅都在增加,其中纯电动汽车贡献较大,但由于目前国内纯电动汽车使用环境而言,网约车市场是纯电动汽车主要的销售市场,相比于2016年选购纯电动汽车跑网约车的捉襟见肘,经过几年时间的发展,笔者通过和身边网约车司机以及自己的经验给大家分享一下哪些品牌车型纯电动汽车适合跑网约车,由于目前网约车平台主要以滴滴出行为主,笔者便按照滴滴出行的规则给大家推荐。

说在前面,由于滴滴出行平台严格执行司机人脸识别,并且强制设置的每天接单时间(累计计费十小时停止接单,累计服务四小时强制休息20分钟),杜绝了一车多人的使用情况,因此不会出现出租车两班倒的情况,一定程度上为大家选购新能源汽车跑网约车创造了条件(不用担心没有时间充电),在这种情况下,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将不是选购的绝对重点,纯电续航400公里左右即可,而对于网约车而言可靠耐用才是根本。

1、比亚迪e5:

比亚迪e5是目前市面上网约车中最常见的纯电动汽车了,笔者在2016年自行购入一台用于长测,目前已经行驶20多万公里,如果是家中能够申请安装三相电,其实2016款续航305公里的e5也可以考虑,毕竟在家中也能一小时把电充满,出车一个上午,吃顿午饭又是满电出发。当然如果没这条件可以考虑新款e5,纯电400公里绰绰有余。不过目前基本上都在清理库存阶段,车源很少了。

e5最大的优点就是可靠耐用故障率低,空间大,并且价格实惠,但最大问题就是外观过时,内饰做工粗糙,廉价感非常强。

2、比亚迪全新秦EV:

比亚迪全新秦EV可以看做比亚迪品牌针对e5车型的升级换代,外观内饰重新设计,做工也是明显进步,当然最重要还是三电系统的升级,基于比亚迪“e平台”的全新秦EV,纯电续航里程达到421公里(出行版400公里),采用100千瓦永磁同步电机,动力性可以得到保证。

全新秦EV的优点是新平台,新车型的品质提升,空间和性价比在同级别处于领先地位,缺点还是在外观设计方面没有脱离比亚迪之前的设计痕迹。

3、比亚迪元EV535:

比亚迪元EV535车型由于自身尺寸问题,局限性比较大,对于当地网约车准入政策比较依赖,比如笔者所在的湖南衡阳市,之前比亚迪元EV车型是无法作为滴滴出行网约车使用的,比亚迪E2也是如此,最近才通过审核可以作为滴滴出行网约车使用。元EV535 11万起的价格作为网约车而言相当不错,虽然比亚迪元EV作为一款小型SUV,但是空间其实不错,乘坐空间和后备箱装载空间都不比一般的紧凑型轿车小,如果当地政策允许,可以考虑购买作为网约车使用。

4、比亚迪E3:

比亚迪E3作为e2车型的三厢版本,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由于车型尺寸问题被卡的情况,比亚迪E3高续航版本售价11.38万元起,纯电综合续航达到405公里,整体尺寸比全新秦EV小一圈,电机也主要以70千瓦为主,出行版为100千瓦电机。

比亚迪e3的优点为造型时尚漂亮,价格性价比突出,劣势为空间相比于其他紧凑型轿车稍小,动力方面有一定的差距。

小结:可以看出比亚迪品牌在2019年针对10-15万元级别的车型布局调整明显,相比于之前一款比亚迪e5打天下不同,进入2019年,在这个价位新车型不断上市,在网约车领域频频出手,收获大量订单,特别是全新秦EV和E3两款车型的出行版本,虽然价格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但是三电系统6年或60万公里的质保政策,给B端消费者打下一针强心剂,相比于其他品牌而言竞争力明显提高。

因此,就比亚迪品牌而言,笔者推荐购买元EV535和全新秦EV两款车型。

5、吉利帝豪EV:

吉利帝豪EV车型是吉利旗下出行平台“曹操专车”的主力车型,2019款车型帝豪EV500售价13.58万元起,NEDC续航达到400公里,120千瓦电机动力输出中等偏上的水平。帝豪EV是吉利品牌纯电动汽车的销售主力,由于“曹操专车”的示范作用让消费看到帝豪EV作为网约车的实力,打消了许多消费者对该车型可靠性方面的疑虑。

吉利帝豪EV的优点是做工优秀,行驶驾驶质感不错,电池温控系统较为先进,劣势为售价相比而言较高,部分批次车型充电机容易发生故障,质保期较短。

6、吉利帝豪GSe系列:

吉利帝豪GSE是笔者自购的第二款用于长测的纯电动汽车,目前累计行驶里程超过7.7万公里,配置参数和帝豪EV车型类似,120千瓦电机,纯电动续航为400公里(后期升级),不过帝豪GSE定位跨界SUV,操控和空间相比帝豪EV更有优势,并且车型小巧,非常适合市区通行。笔者目前并没有发现电池续航有衰减的痕迹,毕竟笔者购买时纯电动续航仅为353公里,但后期通过软件升级提高到400公里的续航,并且续航真实可靠。

帝豪GSE的优点是车型小巧便于市区通行,10.98万元的起售价也凸显性价比,劣势为后备箱空间稍小,座椅舒适度欠佳。

小结:吉利品牌两款纯电动车型笔者更推荐购买帝豪GSE,两款车型在三电系统方面是传承关系,GSE在帝豪EV车型上面进行了一定程度上优化和升级,在价格、空间和操控都占优势的情况下,肯定更适合购买作为网约车使用。

7、北汽新能源EU5系列:

北汽新能源EU5是北汽纯电动汽车销量的主力车型,也是目前10-15万元级别销量前三的选手,2019款EU5售价13.29万元起,匹配160千瓦电机,动力十足,车身尺寸在同级别也属于领先的地位,纯电动续航416公里起,并且匹配北汽自行研发生产的EMD3.0 Pro智能电控系统让该车型电耗保持较高的水准。并且全新的设计和内饰风格,让消费者能够产生购买的欲望。

北汽新能源EU5的优点为动力强劲,三电系统技术先进,外观内饰设计水准高,劣势为做工水平稍差,售价略高。

8、北汽新能源EX3:

北汽新能源EX3定位小型纯电SUV,EX3的NEDC综合续航里程为501km,是目前自主品牌纯电动汽车市场续航里程最高的量产车型之一,同样采用160千瓦电机和EMD3.0 Pro智能电控系统,车身尺寸为4200*1780*1638。作为一款SUV车型,乘坐空间并不会因为车身尺寸较短有明显的影响。

北汽新能源EX3的优点为动力强劲,纯电续航同价位最长,车身小巧操控不错,劣势为后备箱空间偏小(后面可以全平放倒),起售价略高。

9、广汽AION S:

广汽AION S作为广汽新能源全新车型,在外观内饰和三电系统方面都有较大程度的改变,AION S售价13.98万元起,匹配一台135千瓦电机,动力不错,NEDC纯电动续航为410公里起,车身尺寸较为出色,长度达到4768MM,同级别最为领先。

广汽新能源AION S的优点为车身尺寸较大,空间不错,动力和驾乘舒适感出色,劣势为售价过高,三电系统集成度较低,纯电续航起伏较大。

10、长安逸动新能源:

长安逸动EV460为长安品牌目前在10-15万元级别的主打车型,电机最大功率100千瓦,纯电动续航405公里,补贴后的售价12.99万元起,这款车型其实比较少见,主要是长安新能源销售和售后网点布局问题,和早期吉利新能源品牌类似,车型空间和动力都不错,但内饰廉价感稍强,作为一款2018年十月份上市的车型,目前一直没有改款,虽然笔者早已静态体验过未上市的新款车型。

长安逸动EV460的优点为外观设计漂亮时尚,空间表现不错,劣势为售前和售后网点较少,并且该车型没有大批量长时间布局B端市场,可靠性还需要时间来考验。

笔者有话说:

这篇稿件笔者基本上把市面上适合作为网约车的纯电动车型进行了一次简单盘点和推荐,还有其他的一些纯电动车型和品牌没有提高的原因,要不就是路上见的太少,要不就是价格不合适,毕竟作为B端网约车市场,车辆的价格和可靠性尤为重要,因为作为一款用来赚钱的车和自己买来家用的需求点很大程度上是不一样的。

当然,除了车型本身品质、电驱动系统可靠性、动力电池对极端气候的适应性等“硬实力”外,还要注意品牌“软实力”。这里提及的品牌“软实力”主要指的是,基于整车及动力电池系统的全寿命周期的质量保证体系。

总的来说,比亚迪对B端市场的把控肯定是最为厉害而精准的,不过车型数量和B端市场的口碑都是其强项,而且针对需要改为营运车型的地区推出的出行版本,超长的质保也是收割B端销量的法宝。而吉利和北汽两个品牌同样依赖于一直以来B端市场的持续布局,销量也是最为明显的体现。如果在上述车型中选择两款车型推荐的话,笔者大概率会推荐比亚迪全新秦EV和北汽新能源EU5两款车型。

不可置否的是,网约车市场已经成为诸多主机厂以及“第三方”争夺的主要阵地。主机厂在发力新能源私人用车市场份额同时,持续重视网约车及分时租赁市场的健康成长对销量提升的重要性。

就在主机厂之外,“第三方”势力对网约车市场的发展带来的诸多商机,促进了充电设施建设规模以及充电服务体系的上升。新能源情报分析网注意到,国家队(国家电网)与4S店为主题构成的“第三方势力”,开始在充电体系建设和服务层面的进行主动出击,甚至打出了XXXX度电、包X年的充电套餐的服务内容。

这种通过国家级能源厂商在相关区域“垄断”优势,与销售端的4S店,为网约车甚至私家车的充电服务,直接降低了用电成本。直接的提升电动汽车使用便利性,间接的促进新能源整车市场由“政策型”向“市场型”的转变。

文/新能源情报分析网 粟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智能电网和电动汽车的关系

如果把智能电网的相关技术看做一个“面”,那其中某个专业的知识就是“点”。
对于“面”,不必做太深的研究,你现阶段也不可能,但对一个“点”的精深研究是有可能的。
“以点带面”是我现在给你的建议。先不要想的太大,先从具体工作入手。
智能电网包括以下一些方向:
电网的自愈性(高级算法)、分布式电源(分布式应用)、新能源的充分利用(接入与防扰动)、用户的分时电价(智能电表)、电动汽车充电(充电站)等应用,还包括智能化设备(ED)、智能化变电站等相关产品。
对更细的专业细分,你得对智能电网有一定的了解后再说。

对于电力行业,了解以下的知识是需要的:
1、电力系统的概念和组成《发电厂电气》
2、发电厂的组成与生产过程《动力工程》
3、电网的组成与生产过程《电力工程》
4、配网自动化《配网自动化系统》
6、发电厂和变电站一次系统《发电厂电气》
7、发电厂和变电站二次系统《继电保护》
8、需求侧的管理《电力系统负荷管理》

还包括:
1、智能电网的概念和发展
2、智能化变电站及其相关技术
—— 这方面出版的书很少,更多的知识存在于专题报告、论文等资料中

8、说了那么多年的电动汽车 国家电网怎么想

和国家电网的关系不大的,
唯一联系的就是充电桩,
这个一般都是商业性质的吧。

9、电动汽车可以直接连接电网行驶吗

那就不是电动汽车了,
分明就是电车,
电车早就有了吧,
理论上是可以的,但是不实用。

10、为什么智能出行、智能电网与电动汽车的协同发展将成为新趋势?

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来分析,这些概念中,智慧出行、智能电网、电动汽车的发展相对其他行业来说较快,并且也显得相对靠谱。出行是古已有之的生活场景,有买单的主体——出行者,有出行目的,也有出行手段,非常清楚明白。

智能电网也是普及各家各户,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电动汽车为我们的环境保护贡献了力量,因此,这三样必然会成为协同发展的新趋势。

这两年,出现了很多概念,不知从何而起,但慢慢就流行起来。比如智慧城市,智能家居,智慧出行,智能农业等等。


然而在快速汹涌的发展大潮中,人们或多或少都在思考,智慧出行发展方向何在,目标又是什么?而车企关注的智能网联又与智慧出行有什么关系呢?

在我看来,智慧出行将向着出行手段公共化,和出行服务融合化的方向发展。

公共化的前身是共享化。

共享化,标志性地宣示着智慧出行时代的开始。这种受惠于互联网思想和技术,致力于改变出租车行业的商业模式,除了激发了更多其他行业的想象力之外,更重要的成果是让众多的车主和准车主们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购买汽车,拥有汽车的决定,因为他们的交通工具有了新的可能,新的选择。


古往今来人们从没停止过出行,然而出行目的却越来越丰富,从出差,求学,返乡,到旅游,娱乐,购物。出行的手段也越来越复杂,从交通工具的升级,比如自动驾驶,到智能交通系统的演变,比如V2X,再到运营方式的变化,比如共享汽车。

这些都是智慧出行的表现形式。



对出行者个人而言,这种新可能让他从资产拥有者悄然变为了服务使用者。另一方面,对整个社会而言,共享可以降低交通工具的拥有成本和使用成本,经营者和出行者也因此而分享共享模式所带来的红利。这是非常完美的商业模式。(最近滴滴出现的裁员举动,并不是对共享模式的否定,只不过是滴滴试图在规模和盈利之间找到平衡)

那么,共享化是聪明人心血来潮的偶然创造呢,还是更为深刻变化的前奏呢?

前面提到了,共享化受到了互联网技术的推动,这种技术把原本近在咫尺却互相不知的供需双方联系在一起,使共享的效率和经济性得到实现。

然而算法工程师们和产品经理们并不准备就此打住,他们还会把共享化做的更加彻底,他们的法宝就是正在逐渐成熟的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的价值,不仅仅是带给人们新奇的体验,还很大可能会使交通体系发生深刻变化。自动驾驶技术将把公共化变为现实。到那时,我们会发现共享化只是通往公共化道路上的一块站牌。

当前的交通工具中,除了汽车外,其他的飞机,轮船,火车大部分都是公共交通工具。而除了公共汽车外,大部分汽车都为私人,或者企业所有,因为只有汽车私有化,才能方便地满足个性化出行或运输的需要。

然而自动驾驶将有可能改变这一局面。出行者可以把自己的手脚,甚至大脑从具体驾驶行为中解放出来。他可以把时间,精力用在其他更有意思,或者更有价值的事情上,而同时仍然体验更为高效,精准的出行服务。自动驾驶汽车甚至能够通过V2X技术和其他车辆(V2V),和道路、桥梁、涵洞等交通和设施(V2I),和行人(V2P)通信,从而在同一个交通系统中协调彼此的通行状态。而V2X系统配合以自动驾驶技术,也可以随之而发展出行程规划能力和货物调度能力,甚至更多。自动驾驶技术与V2X相结合,不仅给予出行者免于驾驶的自由,还可以把每一个交通参与者的通行效率提到最高,把每一条道路的通行能力发挥到最大。

在这样的场景中,拥有自己的汽车和共享使用汽车相比,从出行结果来看没有任何区别。因此出行者完全没有必要拥有自己的自动驾驶汽车。当然,有些人会为了感受驾驶乐趣而购买汽车,但未来的自动驾驶技术可以让任何赛车手的车技都相形见绌。而且在流行自动驾驶的交通环境中,人工驾驶汽车不仅自身效率不高,还会拖累整个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甚至带来潜在危险。也有些特殊身份的出行者,需要感受自己的尊贵,或者安全,那么他们只需要支付高价的月租就可以得到一辆特别配置的自动驾驶汽车,仍然不一定要拥有它。


与电动汽车电网运营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