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动新能源 > 新能源汽车电池降温国内外

新能源汽车电池降温国内外

发布时间:2021-05-18 22:35:58

1、目前新能源汽车电池上常见用于导热散热降温的材料有哪些?

据我个人所知,主要有3种散热方案。
液冷散热
通过散热铝管与冷却液形成液冷散热系统,冷却液采用水与乙二醇混合物,其比例是各占50%,以S型迂回包裹整个电池组,在电子组之间增加导热硅胶片辅助热传递工作,硅胶片本身具备优秀的绝缘性能和压缩性能,能够对电池组与铝管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风冷散热
通过在电池组内部增加散热风扇与通风孔,增加电池内部的空气流动性,带走散发在空中的热量;而发热量较大的正负电极则采用导热硅胶片,通过硅胶片将热量传导到基板散热效果的金属外壳上。
对流散热
通过在电池组之间与电池底部散热铝板增加导热硅胶片,而电池组的侧面则通过空气散热,除了能起到很好的热量传导工作,还能在电池组之间形成很好的隔离减震作用,能够有效的避免电池之间的因摩擦震动导致的短路、磨损现象。
兰洋液态散热技术可以覆盖绝大多数的散热场景,包括消费电子市场(比如PC、手机、投影仪等移动便携设备)、商用领域(比如数据中心、5G基站等)以及其他大型散热场景(比如激光雷达、电网基站等)

2、国内外新能源汽车车型分别采用什么类型的动力电池?

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类型主要为: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燃料电池、铅酸电池、超级电容器。
1、铅酸蓄电池:铅酸蓄电池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广泛用作内燃机汽车的起动动力源。它也是成熟的电动汽车蓄电池,它可靠性好、原材料易得、价格便宜;比功率也基本上能满足电动汽车的动力性要求。但它有两大缺点;一是比能量低,所占的质量和体积太大,且一次充电行驶里程较短;另一个是使用寿命短,使用成本过高。
2、镍氢蓄电池:镍氢蓄电池属于碱性电池,镍氢蓄电池循环使用寿命较长,无记忆效应,但价格较高。国外生产电动汽车镍氢蓄电池的公司主要是Ovonie、丰田和松下的一个合资公司。Ovonie现有80A·h和130A·h两种单元电池,其比能量达75-80W·h/kg,循环使用寿命超过600次。这种蓄电池装在几种电动汽车上试用,其中一类车一次充电可行驶345km,有一辆车一年中行驶了8万多公里。由于价格较高,目前尚未大批量生产。国内已开发出55A·h和100A·h 单元电池,比能量达65 W·h/kg,功率密度大于800W/kg的镍氢蓄电池。
3、锂离子电池:锂离子二次电池作为新型高电压、高能量密度的可充电电池,其独特的物理和电化学性能,具有广泛的民用和国防应用的前景。其突出的特点是:重量轻、储能大、无污染、无记忆效应、使用寿命长。在同体积重量情况下,锂电池的蓄电能力是镍氢电池的1.6倍,是镍镉电池的4倍,并且人类只开发利用了其理论电量的20%~30%,开发前景非常光明。同时它是一种真正的绿色环保电池,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是目前最佳的能应用到电动车上的电池。我国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开发和利用锂离子电池,至今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研制出了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锂离子电池。
4、镍镉电池:镉电池镍镉电池的应用广泛程度仅次于铅酸蓄电池,其比能量可达55W·h/kg,比功率超过190W/kg。可快速充电,循环使用寿命较长,是铅酸蓄电池的两倍多,可达到2000多次,但价格为铅酸蓄电池的4~5倍。它的初期购置成本虽高,但由于其在能量和使用寿命方面的优势,因此其长期的实际使用成本并不高。缺点是有“记忆效应”,容易因为充放电不良而导致电池可用容量减小。须在使用十次左右后,作一次完全充放电,如果已经有了“记忆效应”,应连续作3~5次完全充放电,以释放记忆。另外镉有毒,使用中要注意做好回收工作,以免镉造成环境污染。
5、钠硫蓄电池:钠硫电池的优点:一个是比能量高。其理论比能量为760W·h/kg,实际已大于100W·h/kg,是铅酸电池的3~4倍;另一个是可大电流、高功率放电。其放电电流密度一般可达200~300mA/mm2,并瞬时间可放出其3倍的固有能量;再一个是充放电效率高。由于采用固体电解质,所以没有通常采用液体电解质二次电池的那种自放电及副反应,充放电电流效率几乎100%。钠硫电池缺点,主要其工作温度在300~350℃,所以,电池工作时需要一定的加热保温。而高温腐蚀严重,电池寿命较短。已有采用高性能的真空绝热保温技术,可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也有性能稳定性及使用安全性不太理想等问题。

3、新能源汽车天气冷电池问题多吗?

一般性新能源汽车天气冷,电池问题肯定是比较多的,而且它的蓄电能力也有一定的影响,续航力也会降低,这是通病

4、新能源汽车电池80%来自中日韩,欧洲厂商断货了?

由于LG 化学在波兰的电池供应问题导致捷豹I-Pace和奥迪e-Tron的生产中断,因此电动汽车市场扩张的不确定性正在增加。上周,《泰晤士报》就报道了捷豹路虎(Jaguar Land Rover)就电池供应问题停止生产I-Pace,并表示尚未宣布重启时间表。 不过LG 化学的电池供应问题并非由中国的新冠肺炎疫情引起。

由于LG 化学的电池供应短缺,奥迪今年将e-Tron的交付量从5,700辆降低至4,100辆,欧洲媒体未经证实的报道称,奔驰计划将EQC的产量从60,000辆减少至30,000辆。 LG 化学的弗罗茨瓦夫工厂预计将为福特野马Mach E电动SUV提供电池,该电池计划于今年晚些时候发布。

同时,中国的宁德时代正在德国建设电池厂。包括此在内,德国目前正在建设六个电池工厂。大众汽车正在与瑞典的Northbolt合作建造一座工厂,宝马已经建立了一个电池研发中心,以满足自己对电池的需求。

彭博社预测,到2030年,欧洲电池电动汽车的销量将从2019年的50万辆,提高到2030年的770万辆。根据二次电池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的《主要锂二次电池材料制造商的深入分析》报告,到2030年,全球锂离子二次电池(LIB)市场需求预计将增长到3,392GWh。 是2019年的LIB需求量198 GWh的17倍。因此电池不足的问题依然是长期存在的。

目前,全球主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商,被迫主要依靠宁德时代,LG 化学和三星SDI,由于LG化学的供应陷入困境,预计2020年汽车公司的电动汽车战略受到阻碍。此外,锂和钴等原材料的供需问题也会变得格外紧张。

特别是与美国和日本相比,在柴油丑闻发生后,欧洲汽车制造商正在寻求加快向电动汽车过渡的战略。然而,令人担忧的是,电动汽车电池供应的80%来自中国,韩国和日本公司。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新能源汽车电池成本下降,突破点在哪儿?

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关乎着车辆的使用,同时电池也占了车辆的30%到40%的成本,目前动力电池的电芯1kwh成本1500元左右,主流的电动汽车电池容量在40~60度之间,电池成本就是6万~9万,同时加上电池的一些其它的系统那么价格就更贵了,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电池来说,成本下降的突破点在哪里?



电池的成本下降需要取决于电池的上游原材料的成本,以及电池本身的产能等方面,成本下降需要各个环节进行配合。电池在成本构成中,因电池的内部正极材料的不同,也会导致不同的电池组的成本是会存在有一定的差距。另外从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和产能也是会影响到电池电芯等成本的。




加之电池在生产的时候,电池的产能效果,以及采用的工艺和社备等各个方面,都会使得电池在生产的时候出现成本不一样的情况,从电池的生产来说,需要突破产业链的不足,提高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和减少原料损耗,扩大市场规模反向刺激成本下降。对于电池整个产业链来说就需要深度的进行整合,或许也是降低电池成本的一个途径。


这可能就涉及到产业融合和协同发展的问题。产业链的完善和产业规模的扩大推动锂离子电池产品的成本和售价下降,相应降低了新能源汽车成本。最后来说就是提高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占有率,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当数量多起来的时候,电池的成本下降也就不言而喻了

6、新能源汽车电池冷却系统设计

你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作为汽车的动力源,其充电、放电的发热会一直存在。动力电池的性能和电池温度密切相关。
为了尽可能延长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并获得最大功率,需在规定温度范围内使用蓄电池。原则上在-40℃至+55℃范围内(实际电池温度)动力电池单元处于可运行状态。因此目前新能源的动力电池单元都装有冷却装置。

动力电池冷却系统有空调循环冷却式、水冷式和风冷式。1.空调循环冷却式
在高端电动汽车中动力电池内部有与空调系统连通的制冷剂循环回路。插电式混动车型动力电池冷却系统如下图所示。
动力电池单元直接通过冷却液进行冷却,冷却液循环回路与制冷剂循环回路通过冷却液制冷剂热交换器(即冷却单元)连接。因此,空调系统制冷剂循环回路由两个并联支路构成。一个用于冷却车内空间,一个用于冷却动力电池单元。两个支路各有一个膨胀和截止组合阀,两个相互独立的冷却系统图示如下图所示。冷却工作原理:
电动冷却液泵通过冷却液循环回路输送冷却液。只要冷却液的温度低于电池模块,仅利用冷却液的循环流动便可冷却电池模块。冷却液温度上升,不足以使电池模块的温度保持在预期范围内。
因此必须要降低冷却液的温度,需借助冷却液制冷剂热交换器(即冷却单元)。这是介于动力电池冷却液循环回路与空调系统制冷剂循环回路之间的接口。
如冷却单元上的膨胀和截止组合阀使用电气方式启用并打开,液态制冷剂将流入冷却单元并蒸发。这样可吸收环境空气热量,因此也是一种流经冷却液循环回路的冷却液。电动空调压缩机再次压缩制冷剂并输送至电容器,制冷剂在此重新变为液体状态。因此制冷剂可再次吸收热量。为了确保冷却液通道排出电池模块热量,必须以均匀分布的作用力将冷却通道整个平面压到电池模块上。通过嵌入冷却液通道的弹簧条产生该压紧力。针对电池模块几何形状和下半部分壳体对弹簧条进行了相应调节。

7、新能源汽车电池需要散热吗?

你好,根据你的描述,新能源汽车电池是需要散热的,望采纳,谢谢。

8、请问新能源汽车行使时间长,电池温度高了会自燃吗?

电动汽车发生自燃事故,其最根本的原因之一为电池热失控。

电池热失控定义:指电池内部出现放热连锁反应引起电池温升速率急剧变化的过热现象。电池的热失控在宏观上主要表现为冒烟、起火燃烧以及爆炸。

电池热失控的诱因:机械电气诱因(碰撞、针刺、挤压、电解液泄漏)、电化学诱因(内短路、过充电、过放电、浸水(电解水反应))、热诱因(电池包内接触电阻变大引起局部热集中、电池包温度过高(环境着火)、温控效果达不到要求)。D60EV电池包在开发过程中,通过电池相关安全测试标准(如GB/T 31485, GB/T 31467.3),可大幅减少甚至避免热失控事故的发生。

这个是2011-2018的90起的分布统计,机率上看不算太大。自己多注意点,持续升温的话考虑更换吧。

9、大部分国外新能源汽车续驶里程为什么都不如国产车?

汽车已经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他的出现彻底的改变了我们的出行方式,随着现在燃油汽车越来越多,汽车成了破坏环境的主力军,所以各国都在大力的研制推广鼓励民众使用新能源的电动汽车,在燃油汽车领域,我们和国外生产的汽车一直存在着不小的差距,那是因为我们早期的国内工业力量薄弱,所以国产汽车的起步比较晚,和国外存在着差距也可以理解,但是在新能源电动车领域,我们和国外是处于同一起跑线的。

我们都知道,特斯拉是一家知名的电动汽车生产品牌,特斯拉生产的汽车目前是在续航里程上达到了557公里,而咱们国内生产的电动汽车续航里程最远也不过400公里难道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我们还要被国外吊打吗?其实不是的,要从综合的角度去考虑。

首先我们说一下成本问题,国内比亚迪生产的新款电动汽车E6它的售价差不多是30万元人民币,而对比特斯拉生产的豪华电动车最便宜的也可以换两辆E6了,为了满足电动汽车的动力需求,电动汽车使用的电池都是密度超高的电池,这种电池价格昂贵,如果比亚迪换上了和特斯拉一样的电池,那么成本自然就会增高,厂商肯定不会做赔本的生意,自然售价也要进行调整,可是车子价钱高了,就卖不出去了。

所以为了控制成本国产电动车在电池续航领域就被绊住了脚。其次则是安全问题,超长的续航其实是大量的电池堆积出来的,我们知道特斯拉最早在研究电动车的时候,使用的是笔记本上的电池,他们将上百台笔记本上的电池串联起来做出了第一款电动车的模型,虽然现代电池发展工艺技术已经非常的成熟,但是将如此庞大的电池组安装到汽车上如果发生意外那么这些电池就会变成随时都会爆炸的炸弹,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10、目前新能源汽车电池上常见用于导热散热降温的材料有哪些?

2018-07-03 1128 次浏览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而电池隔膜在动力电池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主要是在狭小空间内将电池正负级板分隔开来,防止两极接触造成短路,却能保证电解液中的离子在正负极之间自由通过。因此,隔膜就成了保证锂离子电池安全稳定工作的核心材料。

电解液是为了隔绝燃烧来源,隔膜是为了提高耐热温度,而散热充分则是降低电池温度,避免积热过多引发电池热失控。如果说电池温度急剧升高到300℃,即使隔膜不融化收缩,电解液自身、电解液与正负极也会发生强烈化学反应,释放气体,形成内部高压而爆炸,所以采用适合的散热方式至关重要。

动力电池包风冷结构散热方式介绍



动力电池包风冷结构散热方式

1、在电池包一端加装散热风扇,另一端留出通风孔,使空气在电芯的缝隙间加速流动,带走电芯工作时产生的高热量。

2、在电极端顶部和底部各加上导热硅胶垫片,让顶部、底部不易散发的热量通过TIF导热硅胶片传导到金属外壳上散热,同时硅胶片的高电气绝缘和防刺穿性能对电池组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动力电池包液冷结构散热方式介绍



动力电池包液冷结构散热方式

1、电芯的热量通过导热硅胶片传递至液冷管,由冷却液热胀冷缩自由循环流动将热量带走,使整个电池包的温度统一,冷却液强大的比热容吸收电芯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使整个电池包在安全温度内运作。

2、导热硅胶片良好的绝缘性能和高回弹韧性,能有效避免电芯之间的震动摩擦破损问题,和电芯之间的短路隐患,是水冷方案的最佳辅助材料。

动力电池包自然对流散热方式介绍



动力电池包自然对流散热方式

1、此类电池组空间大,与空气接触良好,裸露部分能通过空气自然换热,底部不能自然换热部位通过散热器散热,导热硅胶片填充散热器与电池组中间空隙,导热、减震、绝缘。

2、加热片方案多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市场,启动前的电池预热加热片的热量通过导热硅胶片将热量传递给电池组,预热电池、导热硅胶片有良好的导热性能、绝缘性能、耐磨性能,能有效传热和防护电池组与加热片之间摩擦产生的磨损、短路等。


与新能源汽车电池降温国内外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