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动新能源 > 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产业

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产业

发布时间:2021-06-20 23:36:26

1、新能源汽车电池生产厂家有哪些?

1、惠州比亚迪

惠州比亚迪电池有限公司于2007年06月12日在惠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成立。法定代表人王传福,公司经营范围包括锂电池材料(磷酸铁锂、电解液、苯基环已烷(CHB)、碳酸亚乙烯酯(VC)、六氟磷酸锂、隔膜纸、前驱体、塑胶壳、盖板)等。

2、CATL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1年12月16日在福建省宁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成立。

2018年6月11日,深交所公告,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民币普通股股票将在本所创业板上市。

3、力神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专业从事锂离子蓄电池以及动力电池的技术研发、生产和经营的股份制高新技术企业。

4、国轩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5月。公司主要从事铁锂动力电池新材料、电池芯、电池组及电动自行车、风光锂电绿色照明系统、电动汽车等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并延伸开发电动高尔夫车、锂电光伏电源、锂电备用电源等多领域系列产品。

公司为2008年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安徽省“861”行动计划重点项目单位和安徽省环境保护创新试点单位,同时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有两项科研项目分别被列入合肥市2007年和2008年科技攻关计划,并于2009年承担了有关新能源汽车的国家“863”计划课题。

5、沃特玛

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位于深圳市坪山新区,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成功研发磷酸铁锂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汽车启动电源、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并率先实现规模化生产和批量应用的磷酸铁锂电池企业之一。

2012年,沃特玛入选国家“2012年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项目”支持企业。2015年11月,入选工信部首批《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目录 [1]  ;2015年12月,在国内新能源汽车电池配套排名中位列第二。

(1)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产业扩展资料

功能

随着电动汽车的种类不同而略有差异。在仅装备蓄电池的纯电动汽车中,蓄电池的作用是汽车驱动系统的惟一动力源。而在装备传统发动机(或燃料电池)与蓄电池的混合动力汽车中,蓄电池既可扮演汽车驱动系统主要动力源的角色,也可充当辅助动力源的角色。

可见在低速和启动时,蓄电池扮演的是汽车驱动系统主要动力源的角色;在全负荷加速时,充当的是辅助动力源的角色;在正常行驶或减速、制动时充当的是储存能量的角色。

2、新能源车电池处理行业未来将如何发展?

是一个比较有前景的行业,国家政策层面,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车,和绿色出行,慢慢的会逐步替代燃油车,

3、沃特玛破产,动力电池产业迎来“洗牌”时代

离2020年到来还有1天的时间,想必很多车企已经规划好了2020年的目标,就待元旦的钟声响起后宣布。不管目标大与小,至少还有一个奋斗的方向。不过,梦想与奋斗于沃特玛而言,却是泡沫与幻影。

 12月29日,坚瑞沃能公布,2019年11月15日,公司收到全资子公司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沃特玛”)转发的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深圳中院”)于2019年11月7日作出的(2019)粤03破申410号《民事裁定书》,深圳中院裁定受理自然人黄子廷对沃特玛的破产清算申请。

是的,这个成立于2002年的动力锂电池企业,是国内最早成功研发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并率先实现规模化生产和批量应用的企业之一,拥有专利2000余项,最终止步在2020年钟声敲响之前破产了。

也让出行君没想到的是,2019年的最后一篇文章是关于“破产”的,真是个伤脑筋的一年。即便如此,汽车领域发展仍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翻译成人话就是,2020年关于动力电池企业倒闭、破产的消息会纷沓而至。

谁将是下一个“沃特玛”?

虽然谁都不想成为下一个“沃特玛”,但就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谁都可能成为下一个沃特玛。

2017年,我国动力电池企业共有155家;2018年,这一数字下滑到了105家;到了今年,就只剩下80家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其中能真正实现装机量的仅40家左右。业内人士预测,未来3年内,仅有不到20家能够存活。

这其中还不包括并不是一般实力的沃特玛,曾经的它也拥有无限风光。

2015年,沃特玛电池国内市场占有率曾达26.6%,排名第五,仅次于当时的比亚迪、宁德时代、力神和国轩;2016年,沃特玛被当时的坚瑞消防以52亿元、溢价近5倍收购。坚瑞消防由此改名为坚瑞沃能,进军新能源领域。

2017年一季度,沃特玛电池为坚瑞沃能带来高达1681倍的净利增长,坚瑞沃能当时98%的营收都来自于沃特玛。可惜好景不长,2017年下半年,沃特玛爆发了债务危机。

公告显示,2017年,坚瑞沃能年净利润为-37.34亿元;2018年,公司净利润为-39.45亿元。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继续大幅亏损,净利润为-26.17亿元。

目前,沃特玛对外负债约197亿元,拖欠559家供应商债权约54亿余元。公司现有资产只剩一部分建设用地、对外股权投资、车辆、存货、机器设备、应收账款等。曾经的沃特玛一度在国内新能源汽车电池配套排名中位列第二,可如今却以破产收场,很难让人不引以为憾。

而它的母公司坚瑞沃能,目前已经停牌,截止停牌前一天即12月22日收盘,坚瑞沃能的市值仅39亿元,相较市值高位暴跌近9成。如果这世间有后悔药,坚瑞消防应该想喝N碗,并且打死它也不会收购沃特玛,可惜没有如果。

据坚瑞沃能的工作人员介绍,受沃特玛拖累,其母公司坚瑞沃能也资不抵债,当前也正处在破产重整阶段,虽然已确定了重整投资人,但重整计划草案仍有可能流产,坚瑞沃能仍存在被终止上市的风险。

至于沃特玛出现如今的情况,有业内人士指出,是与沃特玛不重视核心技术,只想通过产业联盟,赢得一时订单的做法有直接关系,这也导致公司未能及时跟上产业发展的步伐,从而遭到市场淘汰。

不仅是沃特玛与坚瑞沃能近乎“夭折”,除宁德时代、比亚迪外,其它一众企业可谓是吃糠咽菜,2019年前11个月市场累计占比寥寥可数。

1-11月,宁德时代以累计装机27.6GWh,排名第1,累计占比达52.5%;比亚迪以9.61GWh,排名第2,累计占比达18.3%,可以看出,宁德时代与比亚迪早已不在一个“阶层”。国轩高科、力神电池、中航锂电和亿纬锂能等超20家企业才占市场近三成的比例。

在2020年,动力电池企业的淘汰名单已肉眼可见。深圳市中欧瑞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研究总监刘飞表示,在未来动力电池领域,已经没有小企业能走出来的机会。

不再一家独大的宁德时代

对于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领域“领头羊”的位置,显然比亚迪是不服气,但又不得不服输“认可”它的存在。在2017年以前,比亚迪还是动力电池的国内第一,全球第二。

比亚迪作为最早进行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研发的车企之一,之所以能坐上行业第一的宝座,一是因为新能源客车在国内先行推广、补贴额度巨大;再者就是比亚迪自身体量不小的新能源乘用车业务。

但2017年,随着新能源车骗补事件爆出,且政策补贴不断退坡,客车用动力电池需求也因此下降,比亚迪不幸躺枪,业务缩水。

与比亚迪走不同技术路线,手握三元锂这张王牌的宁德时代便在这一年异军突起,成功挤下松下、比亚迪,成为2017年至今的行业全球第一。

2017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出货量增长73%,达到11.8GWh,当时就一家独占近三成市场,配套的乘用车与客车车型多达500余款。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宁德时代已是出货量最高的动力电池企业。

不过业内人士表示,看似拥有着接近50%市场份额的宁德时代,在一定意义上反而意味着风险。

很大原因在于宁德时代在业界以强势闻名,这从其现金流和预收账款的表现上可以看出来,这对于宁德时代来说是有好处,但从整车厂家角度出发,它们显然不愿意有一个如此强势的供应商,因为这无异于在产业链中最关键的位置被人卡住脖子。

有车企代表表示,“现在去宁德时代提货,有钱是不行的,还要看谁给的钱多。”

由此可见,整车厂商扶持可以与宁德时代抗衡的供应商显得很有必要。无论是外资品牌的加入,还是内资品牌的崛起,整车厂商们恐怕都会乐见其成。

令整车厂商开心的转折点便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白名单”政策的取消。

2019年6月21日,工信部宣布废止《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5年第22号),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批符合规范条件企业目录同时废止。

此举意味着,此前因“白名单”暂离中国市场的日韩动力电池巨头,如松下、LG化学、三星SDI有望加速回归,国内动力电池产业将正式迎来“洗牌”时代。同时,从2018年全球出货量排名前十的电池企业中可知,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也只有宁德时代外加上述三家企业。

日韩动力电池巨头为“重返中国”,早在2018年就进行了“备战”准备。

2018年7月,LG化学宣布投资20亿美元在南京建设了32GWh动力电池项目,该项目预计今年10月开始量产,2023年全面达产;同年12月,三星SDI低调重启了暂停2年的西安动力电池生产基地二期项目;同月,松下宣布将投资数亿美元,用于将其大连动力电池工厂的产能提升一倍。

另外,现在比亚迪也幡然悔悟,开始主动出击,在与长安汽车成立电池合资公司后,又开放了公司的E平台。最新的消息是,比亚迪要与丰田成立合资公司。

这些动力电池巨头之间的“厮杀”,只会产生“神仙打架,小鬼遭殃”的局面。同时,锂电池板块将会进入高质量竞争时代。

国泰君安电新行业分析师徐云飞认为,假设2030年全球电动车市占率达到30%,预计动力电池行业净利润将达到1400亿,十年净利润十倍以上增长空间,锂电池龙头及材料龙头将迎来巨无霸时代。

文/甘芳利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利用行业为何会被看好?

近日,工信部、科技部、环境保护部等七部门印发通知,强调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利用。通知提出,汽车生产企业应建立动力蓄电池回收渠道,负责回收新能源汽车使用及报废后产生的废旧动力蓄电池。

鼓励汽车生产企业、电池生产企业、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与综合利用企业等通过多种形式,合作共建、共用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渠道。通知还提出,鼓励社会资本发起设立产业基金,研究探索动力蓄电池残值交易等市场化模式。 

通知还提出,鼓励社会资本发起设立产业基金,研究探索动力蓄电池残值交易等市场化模式。专家指出,动力电池的使用年限一般为5到8年,这意味着我国前些年投入市场的新能源电池基本处于淘汰临界点。预计今年,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可达50亿元规模,2020年预计增长至100亿元规模以上。

5、新能源汽车电池生产厂家有哪些?

湖南合一能源锂电池定制工厂

1对1量身定制产品方案

10年电池定制开发经验

100%电芯配组、产品测试

1000+成熟产品设计方案

电动汽车、电动轮椅、电动自行车、独轮电动车、两轮电动车、三轮电动车、电动船、航空飞行器、超低温无人机、航天飞行器等

测量仪器、检测设备、特种仪器、检测仪表等

运输设备AGV、智能分检设备、机器人、矿灯、AGV人工智能、手机数码、航模电玩、园林工具、吸尘器、灯具、储能系统等

6、新能源汽车电池属于什么行业?

其实新能源汽车电池也是属于新能源,这个行业在这个新能源的这个大系里面的初始端。因为汽车最终究归于蓄电池,所以说这个属于这个整个新能源行业里面属于前端的行业,希望以上意见能够帮助到你,仅供参考谢谢!

7、一款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研发过程是什么?

经过 20 余年的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实现从科研、产业化到市场推广的“三级”转变。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已超 280 万辆,推广规模居于世界首位。车辆类型上,乘用车、商用车分别占总产量约 70.4%、29.6%;动力类型上,以纯电动为主,占总产量约 78.5%,插电式混合动力约 21.5%。区域分布上,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及珠三角 地区,广东、上海、北京、山东、浙江保有量位列全国前 5 位。

我国动力蓄电池累计配套量超过131GWh,产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一。配套类型上,磷酸铁锂、三元电池分别占比约 54%、40%。纯电动乘用车、商用车中三元电池配套占比分别约 71%、17%,磷酸铁锂电池配套占比分别约 23%、78%;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中三元、磷酸铁锂电池配套占比分别约 53%、33%。外形设计上,方形、圆柱形、软包占比约 78.7%、20.6%、0.7%。

随着动力蓄电池需求量的快速上升,原材料行业投资规模快速扩大。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及电解液行业龙头企业在市场占有率和技术研发方面优势明显,行业集中度较高。2017 年,我国正极材料产量达 32.3 万吨,磷酸铁锂产 量为 6 万吨,负极材料产量达 14.6 万吨,隔膜销量 13.6 亿 平方米,电解液产量为 10.2 万吨。

动力蓄电池大量退役后,未经妥善的处置和进行价值最大化利用,将威胁公共安全,造成难以逆转的环境污染,并浪费宝贵的有价金属资源。

从安全层面来看,废旧动力蓄电池处置不当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一是触电隐患。新能源汽车的动力蓄电池额定电压较高,人员在缺乏防护措施情况下接触易造成触电事故。二是燃爆隐患。电池在出现内部或外部短路情况下,正负极会产生大电流导致高热,引起正负极燃烧。三是腐蚀隐患。电解液为有机易挥发性液体,与空气中水分反应产生白色有腐蚀性和刺激性的氟化氢烟雾。

从环境层面来看,废旧动力蓄电池对生态环境和人身健康均有威胁。一是重金属污染。电池正极材料中含镍、钴等重金属,不经专业回收处理会造成重金属污染。二是电解液污染。电解液溶质LiPF6属有毒物质且易潮解,会造成氟污染,溶剂会造成水污染。

从资源层面来看,镍氢、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因正极材料不同,分别含有锂、镍、钴、锰及稀土等金属,动力蓄电池产业对于锂、镍、钴等资源需求旺盛。随着动力蓄电池累计配套量的不断增加,电池中这些资源如未有效回收利用,将直接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1. 退役现状

从现有退役电池数量、种类及分布地区情况来看,相对比较集中。“十城千辆工程”推广期间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共计产生退役动力蓄电池(以下简称“退役电池”)约1.22GWh;退役电池主要集中在深圳、合肥、北京等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较大的城市。

从企业回收情况来看,当前回收的动力蓄电池中,以研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旧动力蓄电池为主,新能源汽车退役电池较少,主要来源于研发试验和生产制造产生的废旧动力蓄电池。

从综合利用经济性方面看,三元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互有优势。梯次利用方面,磷酸铁锂电池更适于梯次利用。再生利用方面,企业再生利用收益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易受退役电池数量、原材料市场行情及企业管理水平等因素影响。

从用户移交退役电池情况来看,市场上存在电池生产企业、回收利用企业、租赁企业及保险公司等多主体回收处理退役电池的情况。例如,深圳市退役的大部分动力蓄电池交由电池生产企业回收存储,用于梯次利用研究;北京新能源公交车动力蓄电池主要采取租赁方式,退役后交由北京电力公司用于梯次利用储能产品研究或回收利用企业处理。

8、国内新能源车保有量达381万台,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应该如何规范?

随着大批新能源汽车的淘汰,我国的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具有多大规模、如何监管?

从国产特斯拉Model3、索尼Vision-S等车型中,我们可以看出新能源市场的火热前景。但是在享受新科技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关注新能源汽车可能带来的危害。据悉截至2019年底,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就达到了381万辆,而第一批新能源汽车如今已经到了淘汰的边缘,动力电池的回收成为了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毕竟动力电池内含有较多的有毒金属和有价金属。

梯次利用成为了动力电池回收的第一道防线,与传统的铅酸电池相比,退役下来的磷酸铁锂电池在循环寿命、能源密度方面都更有优势。以2018年的数据为例,新的磷酸铁锂电池的价格大约在1.1-1.2元/Wh,而可用于梯次利用的电池回购价格为0.35元/Wh左右,可见磷酸铁锂电池存在一定的回收价值。而三元锂电池内富含有价金属,通常可以直接拆解回收。比如三元锂电池中镍、钴、锂的含量大约为12%、3%、1.9%,显著高于我国开发利用的有价金属矿产资源。

按照6年的使用周期,2014年产的动力电池预计将在2020年集中进入回收利用周期。预计2020年我国将产生约24万吨退役锂离子电池、2022年将产生53万吨退役锂离子电池。按照1.23GWh/万吨计算,2020年退役的锂离子电池容量高达29.5GWh。如果按照0.2元/Wh的回收价格,2020年动力电池回收的市场规模将高达59亿元人民币,接近百亿规模指日可待。

当然有关部门一直在不断完善动力电池回收的相关规则。比如深圳规定在深圳市销售新能源汽车的企业,应按照20元/kWh的标准专项计提动力电池的回收处理资金。对于按照要求计提了动力电池回收处理资金的,按经审计确定的金额的50%对企业进行补贴,补贴资金应专项用于动力蓄电池回收。而2020年1月2日,工信部公布了《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2019年本)》,明确了动力电池回收企业的布局与项目选址;技术、装备和工艺;资源综合利用及能耗;产品质量和职业教育;安全生产、人身健康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要求。同时强调了动力电池回收的信息可溯源,防止对环境产生危害。

关于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你觉得应该从哪些方面抓起?对于这个即将达到百亿级的市场,你有什么创业的想法?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9、新能源汽车电池生产厂商?

1、惠州比亚迪

惠州比亚迪电池有限公司于2007年06月12日在惠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成立。法定代表人王传福,公司经营范围包括锂电池材料(磷酸铁锂、电解液、苯基环已烷(CHB)、碳酸亚乙烯酯(VC)、六氟磷酸锂、隔膜纸、前驱体、塑胶壳、盖板)等。

2、CATL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1年12月16日在福建省宁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成立。

2018年6月11日,深交所公告,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民币普通股股票将在本所创业板上市。

3、力神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专业从事锂离子蓄电池以及动力电池的技术研发、生产和经营的股份制高新技术企业。

4、国轩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5月。公司主要从事铁锂动力电池新材料、电池芯、电池组及电动自行车、风光锂电绿色照明系统、电动汽车等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并延伸开发电动高尔夫车、锂电光伏电源、锂电备用电源等多领域系列产品。

公司为2008年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安徽省“861”行动计划重点项目单位和安徽省环境保护创新试点单位,同时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有两项科研项目分别被列入合肥市2007年和2008年科技攻关计划,并于2009年承担了有关新能源汽车的国家“863”计划课题。

5、沃特玛

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位于深圳市坪山新区,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成功研发磷酸铁锂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汽车启动电源、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并率先实现规模化生产和批量应用的磷酸铁锂电池企业之一。

2012年,沃特玛入选国家“2012年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项目”支持企业。2015年11月,入选工信部首批《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目录 [1] ;2015年12月,在国内新能源汽车电池配套排名中位列第二。


与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产业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