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动新能源 > 电动汽车的最新新闻

电动汽车的最新新闻

发布时间:2021-07-16 16:25:28

1、为什么总能看到电动汽车出事故的新闻?

这应该归结到我国电动汽车发展过程中的激进吧,那些老年代步车之类的说实话都属于不正规车辆,要买新能源车就要买欧拉iQ这样的,大品牌、高技术,驾乘也更放心。

2、电动汽车发展前景如何?为什么很多人不看好呢?


电动汽车在这个以环保为主的时代,成为了未来汽车发展的一大趋势,电动汽车环保,用车成本低,以成为一种共识,在汽车销量整体下降的时候,电动汽车成为一匹黑马,保有量不断的增加,接受的人也是越来越多,但总有一种声音,不看好电动汽车发展前景,处处唱衰电动汽车的前景,而这些人为什么不看好?


先说结论吧,不看好电动汽车发展前景在,是因为离不开传统燃油车,不能够接受新鲜事物,同时也不看好电池技术的进展情况,现阶段对于电动汽车,电池带来的问题成为电动汽车的一个短板问题所在,目前电车技术不成熟,就说目前电能本身,稳定度极低,储存成本极高,这就造成了电动车只在特定的工况和环境里面进行使用,加上电动汽车会一些问题导致车辆出现自燃事件,这一点也加剧了很多人都不看好电动汽车的发展前景,再一个站在一些环保的理念上面去分析,新能源电动汽车宣传的是实现节能环保低碳。

而在一些人的心里认为电动车是以电力为能源,根据我国的电力能源方式来看,是以煤力发电为主。但根据能源的来源,其节能效果和传统车差不多,加上电池本身的污染,可能推广电动车之后甚至比原有内燃机排放还高。因此电动车环保只是适合局域范围。对于不看好电动汽车发展前景的人,基本上还是对于电动汽车了解的比较少。



虽然电动汽车有不足点,但从优点上面,电动汽车的优点还是大于缺点的,不看好电动汽车发展前景,并不代表不认可电动汽车,正所谓有争议性的东西,才会有更多的价值所在,就像百年前汽车兴起的时候,驾驶马车的人不认可汽车发展一样。总之,就目前发展形式来看电动汽车将引领未来交通工具走向一个新的时代,新能源的使用必定能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利益,对环境的破坏相对减少有利于能源节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国内的智能电动汽车发展怎样了?之前看网上资讯,理想智能电动车销量很火爆,还挺让人心动的

2020年是全球电动化元年,特斯拉、新势力、大众等爆款车型带动超级产品周期崛起,推动ToC需求爆发。汽车正迎来百年大变革,电动化及智能化是行业大势所趋,汽车产业将从产业链向生态链转变,车企、零部件供应商和科技公司之间重新进行角色分工、利润分配、价值链构建,车企将依靠软件开发、迭代升级重新掌握主控权。

2020年,中国建投集团围绕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十四五”规划建议,推出 “JIC讲堂·科技投资系列”,以 “智联世界”为关键词,聚焦5G、芯片、人工智能、金融科技、信息安全、智能汽车等多个科技投资重点领域,邀请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从宏观到微观、从技术到产业、从理论到实践,通过专题讲座,线上线下联动,为观众阐述第四次科技革命浪潮如何为中国输送崭新的发展动能,研判行业发展与技术进步的前沿趋势、投资方向,交流分享实践经验。

近日,中国建投2020年度“JIC讲堂·科技投资系列” 第三场在建投书局举行。东吴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电力设备新能源首席分析师曾朵红以“智能汽车驶向怎样的未来?”为主题,详细解析了汽车产业链的深度变革与主流车企的智能化战略。关于智能汽车产业格局,曾朵红表示,特斯拉是头牌标杆,传统车企正在追赶,而造车新势力已成气候,未来潜力巨大,电动化零部件环节,中国企业已具备全球竞争力,智能化领域也将孕育出更加优秀的企业。

东吴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电力设备新能源首席分析师 曾朵红

新能源汽车最早是2010年开始萌芽,经历几波大的产业周期逐步稳定下来,在现在这个节点应该是真正的“元年”。新能源车企在目前可以分为四个大类,一是特斯拉,特斯拉引领整个电动化趋势,一定意义上也加速了电动化的趋势;二是国内的造车新势力;三是海外传统车企;四是中国的传统车自主品牌。

从特斯拉看全球车企智能化最高水平

造车新势力市值实现超越,电动化+智能化加码汽车产业未来。从主流车企的市值对标来看,特斯拉的最新数据超过4500亿美元,远超传统车企丰田(以前最大在2000亿美元左右)。除了特斯拉,中国的几个造车新势力,也比肩一线车企的市值。蔚来市值超过宝马,接近戴姆勒。

特斯拉是如何做的呢?首先特斯拉的定位重塑了整个商业模式,树立了电动车领域第一品牌。特斯拉从豪华车领域开始主打品牌,然后逐步下沉到中高端市场,整个市场空间也是逐步从50万辆扩展到800万辆,这样的定位使得它能够有效地树立品牌,同时又能够逐步把规模和体量做起来。它对标科技类企业,10年资本开支120亿美元,改变传统车企商业模式,打造电动车企巨头+科技巨头,真正重构了汽车行业。

特斯拉是怎么做的呢?第一,从硬件角度,在“三电”技术上做了很全的布局或者自研。从圆柱电池,到BMS电池管理系统,是它有特色的核心竞争力,另外特斯拉的电机、电控都是自研,把控了最核心的技术。

第二是特斯拉的智能驾驶。特斯拉率先推出Autopilot(辅助驾驶系统),L5级完全自动驾驶即将实现。一开始它就用类智能手机的方式定义汽车。所以它的智能驾驶不断升级,从架构上采用开放的体系,同时不断地完善功能,现在model 3(参数|图片)在非复杂路况下可以自动驾驶,驾驶员可以看报纸、看手机,做别的事情。目前特斯拉处于L4级别自动驾驶,随着软件进一步升级,一年内可以实现L5级别自动驾驶。

特斯拉自研的FSD芯片的算力很高,同时因为互联网化数据的收集是非常关键的,特斯拉不断收集数据,对体系的完善也有一个正循环的作用。所以在智能驾驶领域,其芯片算力和路测的数据也构成了核心竞争力,而且特斯拉也会不断地迭代升级,从而能在自动驾驶领域领先于传统市场大约5年时间。

特斯拉的OTA(远程无线升级技术)领先了两代以上,现在车企都有OTA的能力,但是特斯拉的特色在于不仅能够软件升级,同时也能够固件升级。目前造车新势力也采用跟它类似的思路,但是在升级的功能上跟它比还是有不少差距。

特斯拉在电动化、智能化及商业模式全方面领先,引领整个行业的电动化浪潮。特斯拉不仅仅卖车,还实现商业模式转变,提供FSD选装等服务,规模效应明显。所以特斯拉不仅仅是一个汽车公司,它也是一个科技公司、一个互联网公司。

对于新市场新车型,特斯拉后续增长动力源源不断。2020年Model 3国产,Model Y(参数|图片)上市;2021年第一季度,国产Model Y 有望上市;2022年皮卡cyber交付,新车型将打开新市场。今年特斯拉预计销量是50万辆,明年的销量将会达到100万辆的级别。

此外,特斯拉产能建设加速,新超级工厂保证交付能力。目前全球共6家工厂,其中美国3个,中国1个,欧洲2个,另外还有2个待建工厂。马斯克曾表示在全球要建10~12座超级工厂,除了以上工厂,有传闻可能在英国、印度、中国的中西部都会进一步建造工厂。

基于此,曾朵红预测,特斯拉在电动车领域销量将一直是龙头,大众也比较难跟上。另外其市占率将会超过传统汽车品牌市占率,丰田和大众大约15%,特斯拉会占到20%以上,甚至有可能到30%。特斯拉的车型低端、中端、高端都有比较全的覆盖,所以未来是非常值得期待的,预计2025年特斯拉全球销量接近250万辆,其中,在中国市场年销量约55万辆,美国市场年销量约80万辆,欧洲市场年销量57万辆左右。

中国新造车势力已成气候

今年对“中国的特斯拉”而言也是一个转折之年。前几年有一批有梦想的创业者,造车新势力,但不知道到底会做得怎么样,心里没底。今年是转折之年,生存问题已经解决,接下来面对的是成长问题。

1.蔚来:造车新势力领头羊、极致用户体验践行者

蔚来参照特斯拉路径,构建三步走的战略规划:有高端超跑、到中高端豪华车市场,再切入大众市场。蔚来从2015年开始创业到现在,基本上每年推一款新的车型,跟特斯拉类似的地方也是从高端开始打造,从概念车、超跑,到SUV,当下最新推出的是ES6轿跑,2020-2021年推轿车ET7。它跟特斯拉不同的地方是,特斯拉在10万辆级别以后价格下沉比较快,下沉到model 3领域,蔚来明年会冲击10万辆的销量,但是车型下沉会比特斯拉更慢一些。

蔚来在差异化方面倡导极致的用户体验,蔚来的车主会享受全周期的定点保养,极致的用户体验为蔚来赢得了较好的口碑。蔚来认为在传统车领域里,经销商体系对用户来说体验不好,他们一方面学特斯拉直销的模式,另一方面把服务有效做起来。蔚来有50%的销量来自老车主的推荐。

蔚来在智能化领域的布局,一开始也是搭载自主开发的辅助驾驶系统NIOPilot,以及车载的AI系统NOMI。NIOPilot硬件搭载传感器的数量以及自动驾驶的一些功能,做得比较好。蔚来在基本问题解决以后,也开始自研芯片,今年它进一步开始第二代芯片技术的研发,如果顺利,有可能成为全球第二家自主研发自动驾驶芯片的公司,当然这才刚刚开始。

蔚来还有一个特色。特斯拉是充电模式,蔚来携手宁德时代,推出车电分离模式。采用车电分离模式的原因,是因为总有一部分车主没法很方便地充电,这能解决用户担心的问题,同时使得初始的购买成本更低一些,蔚来以租赁的形式降低初始的成本。蔚来的换电站现有大概有100多家,到2020年年底达到200家,到2021年达到300家。

蔚来规划的车型非常多,在制造环节是委托加工的形式,蔚来2025年的目标是产销20万辆。最新的财报表示,2021年年初蔚来单月产能可以达到7500辆。在财务数据报表上,2020年公司销量有望达到4万辆,汽车制造环节毛利转正,叠加各项费用控制,2020年将减亏;2022-2023年,预计汽车制造毛利率达到20%左右,且服务业务毛利转正,有望实现扭亏。

2.小鹏:互联网造车模范,智能化彰显竞争力

小鹏汽车2014年成立,在定位上是“数字化+电动化的智能汽车”,希望做更懂中国人的电动汽车。特斯拉毕竟源于美国,对有些中国的用户习惯和路况环境下没有达到最佳的应用理解,所以小鹏致力于在这一块打造出中国特色。小鹏第一款车G3(参数|图片)四平八稳,今年上半年上市的P7(参数|图片),一上市成为爆款,单月销量达到3000辆。小鹏也在美股上市,市值第二大,仅次于蔚来。

小鹏要做“最懂中国消费者的智能汽车”,在传感器领域的配置上比特斯拉更多一些,因为中国的路况比美国更复杂。另外它也打造一些小的爆点,最明显的就是在自动泊车功能上比较领先,识别率超过特斯拉,同时软件算法上更加本土化。小鹏在智能化上还有一个特色,就是打造了纯电的SEPA平台,这是类似特斯拉的集中式电子电气架构。小鹏称目前SEPA平台比大众MEB平台领先半代以上,落后特斯拉的电子电气架构一代,仅次于特斯拉。

小鹏汽车视觉配置31个传感器,超越特斯拉。特斯拉搭载21个传感器实现360度无冗余的视觉感知,而小鹏P7搭载31个传感器,强化安全驾驶感知,建立超越特斯拉的视觉系统。

小鹏的智能化系统预计在2021年年初会推出第三代的Xpilot,从芯片的角度还是采用英伟达,会做一些次开发和应用。它的智能车载系统Xmart OS也是自主开发,升级的速度比较快,也是为了提升整个用户的体验。


小鹏明后年会开始推一款轿车纯电EV,后面进一步推SUV纯电车型。小鹏的爆点从轿车开始,这是和蔚来不一样的地方。小鹏对于未来销量的预期也是比较乐观的,在30万辆左右。

3.理想:增程式智能电动车,精准定位客户群体

相较特斯拉、蔚来,理想的定位更加亲民,一切以成本效率为出发点。理想2015年成立,定位于比较特色的细分市场,所谓的“不担心续航的新能源汽车”。它采用的是增程式的技术路线,可以通过内燃机给电池充电从而驱动电池的运行。

理想与德尔福、AVL合作研发四驱增程电动平台,增程式电动车主要依靠发动机工作为电池提供动力,然后依靠电池驱动车辆行驶;但油电混动车型通过发动机工作为电池提供动力,除了依靠电机驱动车轮之外,需要急加速或者强动力时,发动机也可以直接参与驱动。在尺寸上它聚焦于中大型SUV,也是一款比较实用的车型。在2022年理想还会进一步推出全尺寸的SUV。

理想下一步的发展目标还是进一步过渡到纯电领域,目标是等到续航完全不担心以后,再进入到纯电SUV的定位。因为定位有特色,同时又以互联网思维打造SUV,所以目前发展速度比较快。

海外主流车企的电动化&智能化战略

传统车企在2017年推出电动化转型,直到2019年,尤其是今年,他们在数字化和智能化方面开始有比较大的投入。大众造电动车是MEB平台,这是按照电动车的特点打造的全新平台。在此之前的电动车都是原来燃油车的改款版,没有把电动车的优势真正发挥出来。大众第一款车ID3去年开始在欧洲交付,ID4今年年底在中国交付。大众的目标是非常宏伟的,2020、2021年、2025年,电动化目标分别是4%、8%、20%,对应到2025年大概是300万辆电动汽车的销售目标,也会成为全球第二大或者第三大的新能源汽车企业。MEB平台是大众的全新电动化平台,2019年6月份组建电动软件公司,今年年初全面搭建软件平台。它的自主研发能力相对弱一些,会借助比较多的第三方。大众自己独立打造的是VW.OS自动驾驶操作系统,也和宝马进行了联手。简单对比大众和特斯拉,大众在品牌或者车型数量以及制造能力上非常强,但是在电池领域跟特斯拉差不多,都是会借助第三方,同时自己有一定的介入,但在软件和自动驾驶方面还是差得比较远,当然他们也在努力追赶。

宝马计划2023年之前要推25款新能源车,50%为电动车。宝马是在传统车企里面最早拥抱电动车的,在最早特斯拉刚开始推的时候,宝马就推出了R3,但是进度没有那么快,2017年车型推进的速度开始明显加速,2019年宝马车型就多了,今年新推的iX3(参数|图片)有比较大的看点,明年或者到后年iNext也可能会是爆款车型。宝马的电动车平台上不是全新平台,而是兼容的平台。

戴姆勒的目标也比较宏大,2030年电动汽车要占销量的一半,也投入了上百亿欧元。戴姆勒EQA、EQB、EQS的平台也是全球布局。戴姆勒推出新车型的速率比大众略慢一点,预计2022年推出车型会非常多,电动车销量的上升也值得期待。另外,戴姆勒到2025年计划达到17~18%的渗透率,也是比较可观的。

丰田从2017年开始全面拥抱电动化。推的进度比大众慢半年到一年,明年开始有纯电平台e-TNGA的车型推出。丰田去年也多次颁布了电动化的战略,将要计划推的车型也非常多,覆盖了中大型SUV以及中小型轿车。在中国市场先推C-HR的纯电版本,这是已经上市的车型,还有奕泽的纯电版本,已经开始在一汽丰田、广汽丰田销售。

基本上全球前十大车企,从2020年、2021年、2022年都是真正平台化的电动车型开始逐步上市的年份,这三年对这个行业是一个渗透之年。奥迪、保时捷、雷诺日产、现代起亚等车企也都开始打造自己的纯电动平台。

国内自主品牌的电动化&智能化战略

国内主流车企在电动车上都有自己的规划, 2025年都希望自己的电动车占比在20—25%之间。在智能化的规划方面,从2020年开始有实质性的动作,设置了智能化部门或者成立了智能化的汽车研究中心。传统车企里面最具备代表性的是比亚迪,发展到现在形成了非常全面的车型体系,从纯电到插电,从SUV到小轿车,从高价格到中高价格的定位都有。过去几年唐、秦、宋、秦pro,每年都有新的车型升级和改版,新推的“汉”,有一定质的飞跃。比亚迪在传统领域是比较中低端的品牌,但是电动车领域逐步往中高端方向拓展,请了全球最知名的设计师做外形设计,动力性能方面也具有领先优势,同时自己也具备电池技术。比亚迪在智能化的布局方面,与华为签署了全面的战略合作协议,也是全面引入外部的力量,做一个综合的提升。

长城电动化相对没那么快,但是决心也非常强,在智能化方面节奏跟得比较紧,主要体现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吉利在这两方面也做了不少的工作。但是国内的车企目前阶段都还是自研一部分,同时借助较多的外力,以此来实现有吸引力的功能。每家车企都有特色的地方,也有自己比较细分的市场,同时他们的共性都是以全新的理念打造电动车。

软件定义汽车,重塑产业链

曾朵红表示,电动化是核心,未来五年国内新能源车的复合增速预测是35%~40%。车企有非常多的机会颠覆整个格局,此外配套的核心零部件——电池、电机、电控等零部件也有一些机会。从智能驾驶的角度,商业模式也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电动车只是变化的起点,电动化之后会逐步进入智能化阶段,整个盈利模式从卖车向卖软件转变,有了软件以后会产生更多的增值服务,这也会带来一系列机会。车企会重新掌握产业链的主动权,在整个产业链的整合和创新上会有更多的话语权。

此外,不论是硬件、芯片,还是软件的算法和体系,也会有一些新的机会。部分实力强的车企自己做,也会有第三方厂商提供智能化的解决方案,例如华为在智能化领域会有非常大的作为。

电动化和智能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电动化已经轰轰烈烈开始,智能化也在孕育之中,所以未来整个产业链会有非常好的投资机会。

4、纯电动在未来新能源汽车的主宰地位会被撼动吗?

汽车电动化一直都是业内的追求,由于当时储能电池达不到产业化的需求,欧美都更偏向于燃料电池汽车。在新世纪后,锂电池的研究得到了一定的突破。对比燃料电池,我国在储能电池领域的积累更多,因此我国主动选择了纯电动路线。

这其实冒了很大的风险,正如上面所说,2010年前后各大汽车强国和车企巨头都认为氢燃料电池才是主要的发展方向。但这个险也不得不冒,因为跟内燃机一样,我国在燃料电池技术上相对落后,选择燃料电池路线将依然处于长期追赶的位置。但我国在储能电池上积累较多,更适合优先发展。

在2010年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上升到国家战略,个人补贴政策开始推行之后,经过了四年的准备期,到了2014年进入了爆发期。在补贴和政策的强力推动之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占据了全球新能源汽车一半的份额,同时中国汽车市场总销量占到了全球的四分之一。如此巨大的市场,不可能不引起全球各大汽车巨头的高度重视,中国汽车市场选择了什么方向,汽车巨头们必须跟进,不然将丢掉市场。

在2018年后,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已经超过了总销量的4%,电动汽车已经到了市场化的节点。此时政策扶持重点转向燃料电池汽车,并不是要放弃电动汽车,而是要让电动汽车丢掉补贴的拐杖,去市场中接受检验。而相对仍较为弱势的燃料电池汽车,则需要继续扶持。这两个技术路线,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并存,更何况各种电池技术都有发展前景,不可轻言XX电池取代YY电池!

5、电动美国“恶霸”即将电动化回归 丰评1月13日之家车市重点新闻

每天为你带来车界最新最IN最火热的新闻,欢迎来到丰评汽车频道!在这里除了每日新闻,也会经常分享各类汽车评测,车主故事,经典车和老车那些事儿,改装车的小知识,欢迎大家的关注~

写在开头:本文所有内容均转自汽车之家车市资讯新闻,仅对汽车之家全天车市重点新闻进行梳理及汇总。

目录:

一:电动美国“恶霸”即将电动化回归?重新复活 通用或将公开悍马电动车项目

二:挂个羊头逗你玩 VISION-S只为展示技术 索尼无意造车

三:或将国产 宝马3系纯电动版谍照曝光

看点一:重新复活 通用或将公开悍马电动车项目

据海外媒体报道,通用汽车有意在2月2日于美国举办的超级碗比赛期间发布一则广告,其中或宣布关于悍马电动车项目计划。不过,截止目前,通用汽车并未对此消息进行回应。

《华尔街日报》援引消息人士称,通用汽车将进行一场包括NBA传奇人物勒布朗·詹姆斯在内的超级碗广告活动。据悉,一则30秒的超级碗广告平均成本约为500万美元(约为3458.9万元人民币),再加上请詹姆斯这样的超级明星代言人,外媒在报道中提及“通用汽车似乎非常渴望在悍马复兴进程中大放异彩”。

《华尔街日报》在报道中也认为关于悍马电动车项目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早在2019年6月份,便有消息称,通用汽车集团内部正在推进一项代号BT1的大型豪华电动车计划,计划中的首款车型将会是一辆内部代号“Project O”的皮卡,该皮牌或将使用“悍马”品牌。其首款产品预计将在2021年底投产,或将通过现有的经销商网络与其他通用汽车一起销售。

根据此前曝出的消息,通用已经投入了77亿美元对旗下工厂生产电动车产品进行了升级改造,改造将会在接下来的4年内陆续完成。其中底特律的Hammtramck工厂的升级费用已经达到了30亿美元,升级完成后该工厂将会用来生产电动版的皮卡和厢式货车。

此外,通用汽车集团也正在打造一款GMC旗下的电动皮卡以及属于凯迪拉克的电动SUV,或将与内部代号“Project O”的皮卡一起在2023年正式面世。

看点二:VISION-S只为展示技术 索尼无意造车

在不久前的美国CES展会上,索尼发布了一款名为VISION-S的纯电动概念车,这让业界一度猜测索尼将会步入整车制造领域。然而,近期在接受外媒采访时,VISION-S项目负责人Izumi Kawanishi表示,索尼不会成为汽车制造商,而是致力于成为汽车产业变革的推动者。

Izumi Kawanishi还对记者表示,随着智能手机的推动,汽车正在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索尼希望通过VISION-S向业界展示该公司在汽车智能化方面的贡献,包括驾驶技术以及车机娱乐系统。

据官方表示,VISION-S将嵌入包括CMOS以及ToF在内的33个传感器,搭载超宽中控显示屏、360临场音效,合作厂商包括博世、黑莓、英伟达、高通等。此外,索尼也在致力于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该公司计划在2020年对该技术进行上路测试。

看点三:或将国产 宝马3系纯电动版谍照曝光

日前,有外媒在德国拍到了一组宝马3系纯电动版车型的路测谍照,即便新车带有伪装贴纸,但其车身上的“Electric Test Vehicle”标识以及新造型的后包围等细节均可以说明它的身份。此外,通过前后车门比例可以看出新车为长轴版车型,这也意味着宝马3系纯电动版车型很可能将国产。

通过谍照我们可以看到,相比燃油版车型,新车前中网发生了变化,其似乎采用了封闭式设计。此外,燃油版车型的后包围设有双边共两出的排气口,测试车上并未出现,这代表后包围或经过了重新设计。目前我们并未获得新车的动力、续航信息,但如果新车将国产,那么我们可以参考一下iX3的性能参数,因为iX3将在今年由华晨宝马进行国产。

iX3初期或将仅提供后轮驱动版本车型,该车将配备一台最大功率200kW,峰值扭矩400N·m的电机,动力电池组容量为74kWh,WLTP工况下的续航里程可达440km。由于iX3将于2020年开始在中国量产,所以我们预测3系纯电动版车型的投产时间应该也不会太晚。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6、最近宝能汽车有什么重大新闻?

据悉,宝能汽车在2021年将会推出对标特斯拉和蔚来的全新高端品牌,同时该品牌的首款电动车也将于年内发布并销售,目前新车即将结束严寒等耐久性测验,逐渐临近量产阶段。此外,宝能旗下的观致品牌将在2021年中陆续发布并上市5款车型,其中包括1款全新A+级轿车、2款增程式混动车以及新款观致5S、观致7两款SUV。据悉,观致的全新A+级轿车将会拥有极长的轴距,接近中型轿车丰田凯美瑞。另外,即将发布的2款增程式混动车将会基于宝能自研xEV平台打造,该平台延展性较高,可在此基础上开发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增程式电动汽车等多种车型。
近日,宝能系又有好消息传来,其旗下全新高端品牌首款纯电SUV车型在黑龙江和内蒙古多个极寒测试基地圆满完成了极寒测试和冬季标定,用硬核实力证明了自己的坚实品质。而此次冬季测试的成功,不仅标志着宝能系汽车距离量产再进一步,也意味着宝能系汽车生态布局已渐渐完善,跨界成效初显。

7、几何T最新消息曝光 最早将10月份上市 定位纯电动轿车

近日,行车视线从相关渠道获悉,几何T最早将在今年10月份正式上市。结合此前申报信息来看,新车依旧采用了品牌最新的年轻化设计语言,进一步提升了其辨识度。在动力系统上,新车采用的是纯电驱动,同时该车定位为一款纯电动轿车。

车头上,新车搭配有全新设计的进气格栅,内部还用诸多镀铬线条进行搭配,进一步提升了整体的视觉效果。在车头两侧,还有LED光源组成的头灯,在点亮后有着不错的辨识度。

车身尺寸方面,新车长宽高分别为4755、1802、1503mm,轴距为2700mm。来到车尾,新车搭配有大尺寸尾灯,内部还有LED光源进行加持。值得注意的是,新车还采用了具有装饰效果的尾部镀铬条,营造出较为运动的视觉效果。

在配置上,新车提供了不同样式的进气格栅、品牌标识、前保险杠等供消费者选择。在动力系统上,新车采用的是纯电驱动,电动机最大功率为150kW。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8、国产smart最新消息,纯电新车型或最快2022年在国内上市

继今年7月份,吉利控股集团与梅赛德斯-奔驰联合组建的smart全球合资公司——“智马达汽车有限公司(smart)”正式对外公布之后,近日,双方合作再传新消息。

日前,有网友收到一条来自smart品牌的短信,其大意是用户数据与车辆数据将被迁移至吉利与奔驰的合资公司——智马达汽车有限公司,并且我们从短信内容还可以明确了解到,智马达将承担smart将在全球范围内运营以及推动smart品牌转型升级。

按照之前公布的计划,全新Smart纯电动车型将由奔驰全球设计部门负责设计,吉利控股全球研发中心负责工程研发,并在中国全新工厂内进行生产,将于2022年开始投放市场并销往全球。

而根据近日,Smart全球销售副总裁Daniel Lescow在推特上发文透露,Smart全新车型将采用吉利SEA浩瀚架构打造而来。Smart全新车型的内部代号为HX11,虽然官方定位为小型纯电动SUV,但仍是Smart有史以来最大尺寸的车型。

动力方面,新车将搭载一台后置电机,最大功率200kw,或将有双电机四驱车型。除此以外,Daniel Lescow还表示,新车即将于2022年在中国地区完成国产上市。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9、最近听到很多关于电动汽车新能源的消息,感觉挺有意思的,有没有了解的人来说一说??

电动汽车新能源是现在的热门话题,但凡喜欢汽车的就没有不关注的。电动汽车的优势在政策上,不仅有国家和地方双重补贴、免缴购置税等,而且在出行上部分城市也有新能源汽车免受限号的政策。国家是相当鼓励电动汽车新能源的发展的。在环保上来说,电动汽车摆脱了对石油的依赖,有机会缓解石油危机,也减轻了对空气的污染。最重要的是电动汽车的性能并不输给传统石油汽车,就拿极星(Polestar)来说,他们家旗下的两款车无论是外观设计还是续航能力都相当不错。最近极星艺术空间在北京开业了,喜欢电动汽车的可以去体验一下,感受一下全新的零售购车体验。在那里还有很多对电动汽车有研究的小伙伴,可以互相交流最新的资讯呢。

10、电动汽车发展趋势? 如何解决电瓶寿命和高额的电瓶问题?

原标题: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 产品升级+成本管控成为车企逐胜关键

中国新能源汽车“后补贴时代” 倒逼企业升级

2019年进入下半年,新能源汽车告别巨额补贴,正式进入“后补贴时代”。对于后补贴时代的到来,业内有声音称,这对新能源车企来说或是一场“生死劫”,新能源汽车行业将迎来新一轮洗牌。

就行业内热议的“生死劫”“新一轮洗牌”以及“如何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过渡”等话题,近日,《中国经营报》记者分别采访了宝马、奔驰、奥迪、北汽新能源、长城汽车)(欧拉)、北京现代、威马、蔚来等多家车企。

采访中,上述车企直言,后补贴时代,会给车企带来更大的压力,但同时也会倒逼企业升级,从长远来看是利好。

威马汽车方面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补贴的退坡将促使新能源汽车市场从‘政策导向’向‘市场导向’‘产品导向’的转变。”所见略同,北汽新能源公关总监王刘芳认为,“补贴退坡未来对市场不失为一种正本清源的举措,对强者而言也是一个机会。”而宝马方面表示,“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不应仅仅依靠政府的激励,更要凭借产品的质量和服务。”

不过虽然有利好,但据太平洋证券分析称,“新能源汽车将经历阵痛,行业向有技术、有产品、有资金实力的公司集中。”

中国新能源汽车迎来“阵痛”期

过去几年,得益于补贴政策,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迅速发展。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不足1万辆,201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进入爆发式增长期,2015年国内销售新能源整车33.1万辆;而到了2018年,销售新能源整车达到了125.6万辆,三年时间销量增长了4倍。截止至2019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61.7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49.6%。

2011-2019年H1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但随着补贴政策逐年退坡,尤其2019年下半年,国家补贴大幅缩水,地方补贴全面退出,新能源汽车行业迎来“阵痛期”。

在这种市场环境下,对于补贴的退坡,有些企业表现出“恋恋不舍”,有些企业则选择“壮士断腕”。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自主品牌、合资品牌、造车新势力三股力量,如何看待补贴退坡带来的影响,是忧还是喜?

“补贴退坡对整个行业的冲击是比较大的。对制造型企业而言,短期内市场将承受巨大压力,新能源市场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北京现代方面回复记者称。

北京现代方面表示,“财政补贴对于新能源汽车只是催化剂,不是市场的根本(动力)。随着补贴退坡,不具备竞争力的新能源车企将被淘汰出局。因此,车企还是应该扎扎实实做好产品,提升产品竞争力,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打铁还需自身硬,未来,企业能否生存,主要还是看车企的技术实力、产品竞争力和规模优势。”

毋庸置疑,补贴退坡会加剧车企的压力,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补贴退坡是可预见的,不少企业较早做了准备。北汽新能源党委副书记、新闻发言人连庆锋告诉记者,“补贴退坡确实会带来压力,我们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化解?首先每年补贴都在退,每年我们都在有效应对,每年退坡比例都不小,只不过今年比例稍微大一点,超过大家的预期。”

补贴退坡固然会带来压力,但挤出水分后,对部分实力较强的车企,也意味着更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福田汽车方面认为,补贴退坡将倒逼企业升级。福田汽车品牌副总裁李健表示
“没有补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就不发展了?
并非如此。补贴取消后,会倒逼产品升级、技术升级、服务升级,推进整个产业趋于市场化,推动企业聚焦如何给用户创造价值。”

与上述车企一致,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传播管理总部副总监杜凡对补贴退坡亦持有积极的态度。他表示,“随着新能源补贴政策退坡,甚至完全退出历史舞台,未来的目标消费群体与当前的目标消费群体,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必然有所不同。补贴退坡之后,用户体验很关键,这将倒逼车企针对用户需求研发相应车型。”

补贴退坡不是深渊,在威马汽车看来,补贴的退坡将促使新能源汽车市场从“政策导向”向“市场导向”“产品导向”转变,能够更好促进产业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新能源汽车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最终实现中国汽车工业的换道超车。相反的,过长的政策周期会影响企业提升自身造血能力。

如何渡劫?——产品升级+成本管控

“潮水退去,才能看出谁在裸泳。”随着后补贴时代的带来,一场“肉搏”之战在所难免。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实现从“政策扶持”到“消费驱动”的自然过渡是当前车企逐胜新能源赛道的关键。

记者从采访中了解到,新能源补贴政策退坡前后,大部分车企就在做“升级”这件事。而到了后补贴时代,多家车企更是把“产品升级”作为决胜的法宝。

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首屈一指的企业,北汽新能源为了应对后补贴时代的到来,摒弃了过去低端化拼“性价比”的产品策略,推出了高端品牌ARCFOX。北汽新能源不止一次公开表达,ARCFOX品牌承载了北汽新能源产品、品牌向上的任务和使命。

如何实现产品向上?记者关注到,无论是北汽新能源还是造车新势力都在发力智能网联战略。据悉,北汽新能源方面制定了全面新能源发展战略和网联战略。

与北汽新能源不同,北京现代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发力较晚一些。不过,得利于韩国现代的支持,记者了解到,北京现代将加大在新能源领域的产品投放力度,2019年下半年,将投放昂希诺纯电动、领动插电混动、菲斯塔纯电动三款新能源车型。

就如何应对补贴退坡,北京现代方面表示,“企业从现在开始就需要按照‘零补贴’标准研发产品,才能够抢占市场先机,赢得未来市场空间。”

与传统车企相比,新势力造车企业面临的生存压力或许更大。面对补贴退坡的“大劫”,威马汽车方面告诉记者,“自产品规划之初,就做好了没有补贴的准备,对标的就是传统燃油车。

谈起“产品升级”,威马汽车集团公关部高级总监石凯峰表示,“在整个产品力提升环节当中,智能电动汽车最为重要的两个拳头是‘新能源’与‘智能化’。”

据悉,对于电动汽车的智能化,威马汽车目前有两个发展发向,分别是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并将通过“AI+硬件+软件+服务”的分步实施路径实现,让汽车更聪明地理解人的需求。

而就“产品升级”的理解,奇点汽车副总裁范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着重强调了,在新能源汽车屡屡发生自燃事故的前提下,要注重产品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做好产品的差异化竞争。

除了产品升级,记者还关注到,“降本”也是众多车企正在做的事情。多家受访企业告诉记者,在预见到补贴会逐步退坡时,为了保证“断奶”之后,车价不会出现大幅度的波动,企业就开始着力在降低成本上下功夫。

记者从连庆锋处了解到,为了应对补贴退坡,北汽新能源每年都会采取一些措施降低成本,其中包含规模成本、技术成本、管理成本。据悉,就规模成本这一项,北汽新能源从过去5万辆、10万辆的产能,到今年20万辆的产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而在技术降本方面,北汽新能源主要靠研发团队,目前北汽新能源做的电池平台化和模块化工作,以及现在开发的大规模降本电池技术,很快会得到应用。

“成本管控”也是日产(中国)较为认同的应对补贴退坡的策略。杜凡分析称,关于成本管控的路径,一方面,车企可以与供应商等产业链相关方一起把成本压下来;另一方面,也可以寻找新的成本管控出路。

在实施“产品升级”还是“成本管控”之外,还有车企提出,要改变以往依靠“政策扶持”的心态。而对于后补贴时代,有业内人士表示,尽管现在处于退坡的“阵痛期”,不过只要扛住了,活下来,就能获得巨大的蛋糕。


与电动汽车的最新新闻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