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车辆百科 > 疫情过后车辆

疫情过后车辆

发布时间:2021-03-09 14:00:28

1、疫情过后汽车行业有前途吗?

疫情过后汽车行业,从中长期来看疫情带来的影响不会很大。长期来看,汽车产业发展的大势也不会动摇,安全、效率、资源、成本依然是最根本的产业发展诉求。同时在技术层面,以“新兴出行模式、自动驾驶、数字化与电气化”为代表的 MADE 将成为重要技术发展方向,引领诸多新商业模式出现,并带来三电、自动驾驶、智能座舱和整车电子电气架构技术革新,推动汽车行业颠覆性变革。

2、疫情过后,汽车市场会像当年非典后那样,迎来爆发式增长吗?

新冠疫情,不光让全国人民过了一个特殊的新年,也给本就进入寒冬的汽车市场,带来了一场寒冷的“大雪”。2019年,各大车企销量增长放缓,许多汽车品牌销量更是负增长。按照各大品牌的计划,2020年开年后的小阳春,本来是各大汽车品牌打响新年开年红的好时机,却不料迎来了新冠疫情的当头一棒。

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全国人民深居简出,这对需要面对面接触的4S店汽车销售模式,无疑是巨大的打击。消费者不能到店看车、不能到店试驾,传统的购车流程也就无从谈起。这给许多本就备受经营压力的汽车经销商来说,也是压垮骆驼的一颗巨石。

经销商面临生存压力,处于汽车产业链上游的品牌厂家同样不好过,因为疫情重灾区的武汉,是国内主要的汽车产业链聚集地之一,包括东风汽车、神龙汽车在内的大型汽车集团总部,都位于湖北武汉,更别说处于汽车供应链上的零部件配套企业,更是成千上万家。受新冠疫情影响,这些汽车零部件厂家难以复工生产,对全国乃至全球的汽车产业都造成了影响,某些合资车在海外的工厂,都因为国内零部件工厂未能复工,导致零部件供应出现问题,整车生产线也被迫停工。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2018年以内的车市寒冬,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更是让许多车企、4S店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国内汽车市场形势不容乐观。不过从长期来看,受这次新冠疫情的影响,也许会给国内车市带来一波新的消费潮。

参考17年前的“非典”疫情,疫情过后,许多人明白了私家车的重要性,特别是特殊时期,公交地铁的停运,没有车的家庭,出行变成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独立密闭的乘车环境,对于家人的健康、安全也更有保障,因此“非典”过后,我国汽车市场迎来了长达十多年的爆发式增长。

虽然“非典”过后的时期,与现在的国际形势完全不同,“非典”过后的十多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期,老百姓经济水平得到了明显的增长。现在的国际环境、经济形势,却到了增长瓶颈,许多人的情况是能保住当前的工作就不错了,更别说寻求快速升职加薪的途径。经济增长的放缓,也会降低人们的收入预期,降低消费需求,这与“非典”后的时期完全不同。

虽然经济环境不如当年,但新冠疫情的刺激,对于汽车市场后期也有促进作用。最为明显的就是人们更加清晰的认识到私家车对于家庭的重要程度,在这样的特俗时期,没有车的家庭,他们的感受最为强烈。据最新的数据统计,中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仅为173辆,换算下来大约2-3个家庭拥有一辆汽车,也就是说超过一半的中国家庭,没有自己独立的私家车。经过这次疫情的影响,这些家庭的购车意愿也将大幅提升,这是我国汽车市场未来一大利好。

受经济环境的影响,这次疫情后汽车市场增长虽然不会像“非典”后那样强劲,但是只要有当年一半甚至三分之一的增长率,就足以让我国汽车市场,超越北美,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这对于一些国产汽车品牌,也是一大机会,如果把握住了这次机会,国内真有希望出现大众、丰田、PSA那样的全球顶尖车企,从目前来看,吉利、比亚迪可能是其中最有希望的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疫情过后,汽车市场会是何种局面

在奔赴一线的医务人员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疫情抗战也渐渐地有了好转,特别在疫情爆发期公交、出租车等停运,出行成了一个大问题,让很多无车家庭意识到汽车的重要性,在疫情过后很大几率将掀起一波购车热潮。在疫情过后,汽车市场果真会一片红火吗?

单纯从消费者角度出发,部分家庭的用车需求大于以往是正常的,尤其是无车家庭,疫情中各种出行不方便的时期,坐公交、打出租也担心卫生问题,心有余悸,买一台车代步何乐而不为;再一个,被疫情打坏原本购车计划的消费者,在疫情过后也会继续购车。

这么看来,疫情过后的汽车市场不难掀起一波购车热潮。

网友们最关心的问题来了,疫情过后的汽车价格是怎样的?不同品牌或许会呈现出不同的现象。

第一,更多无车家庭感觉汽车的重要性后,掀起的“购车热”会像是药店里的口罩,短期内汽车经销商可能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预测部分车企或许将会抬高售价。

事实上,由于中国汽车产业供应链产量恢复迟缓,已经影响到了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无论是欧美车企,还是日韩车企,都因为受制于来自中国的汽车零部件短缺,出现了大面积的停工、延缓复工现象,部分品牌涨价或者订不到车也就明白其中的原因了。

第二,车企以及经销商受疫情和停工影响,一个多月基本都只出不进,资金压力大,店内现车没有销售渠道,也就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工作人员也在等疫情过后的“购车热”回血,为了尽快清理压在手中的车,汽车价格将会普遍下跌。

从朋友圈也能知道,不少经销商搞起了网上车市、网上4S店等等,也是想通过各个渠道达成交易。

至于整体的汽车销量,同比、环比下当然会受到一定影响,首先经济的不景气就让不少消费者暂时搁浅了购车计划,其次购车欲望不强的消费者可能也会将购车延期,所以在近几个月汽车销量相比以往呈现下降趋势。

疫情后汽车销量分布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现象,如果疫情过后购车的消费群体大多数是无车家庭的情况下,中低端车型市场将会出现一个好的销量表现,而且一些热门车型仍然可以保持销量排行榜名列前茅的位置。

A级车中的轩逸、卡罗拉、朗逸等,B级车中的凯美瑞、雅阁、君威等,SUV车型中热门的哈弗H6、本田CRV以及长安CS75等等的热门车型,都会成为消费者所热衷的对象。

中高端车型或许不会成为本次购车热潮的主力军,但是出现较为诱人的优惠幅度后,一些持币消费者或许就按捺不住了。

换个角度来说,在抗击疫情的一个多月,不少企业、个体工商户出现亏损,消费者被“锁”在家里没有经济收入,汽车行业本身也不算景气,如果此时汽车价格再出现上涨,那汽车市场一系列的“恶性循环”也在所难免。要知道,价格可是销量的关键因素,消费者也不是那么好惹的。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疫情过后,车市会不会报复性反弹?

车市会不会报复性反弹,是当前坊间热议的话题。
笔者觉得,所谓“报复性反弹”实际上是个伪命题,也就是根本不存在报复性反弹这回事,如果有所谓的“反弹”,那只是车市购买力的集中释放。
有人说,2003年非典疫情过后国内车市出现了报复性反弹,其实这种认识是流于表面的。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2003年车市井喷的背景——
“2001年,我国汽车产量为234.2万辆,其中轿车产量仅为69.5万辆,轿车在全部汽车产量中所占的比例不到30%。
2002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第一年,国内汽车产销开始出现“井喷”行情。当年汽车产量一举超过300万辆大关,达到325.1万辆,增长38.8%。轿车产量更是增长了52.84%,首次突破百万辆大关,达到106.24万辆,轿车比重达到32.7%。
2003年,这一“井喷”行情得以持续。当年生产各类汽车444.37万辆,销量439.08万辆,分别增长35.2%和34.21%。其中轿车的增长更是令人吃惊:产量达到201.89万辆,销量达到197.16万辆,分别增长了83.25%和75.28%。”
由以上援引的当年的产销量数据可以看出,2002年,即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第一年,国内汽车消费开始井喷,当年汽车产量同比增长38.8%,随后,2003年国内汽车产量继续高速增长,同比增长35.2%。由此可见,2003年的国内车市增速,总体上延续了自2002年开始的高速增长势头,只是在乘用车(即数据中的“轿车”,当时的乘用车主要就是轿车,那时SUV和MPV车型很少)销量方面,2003年在2002年基础上增速进一步扩大,同比增速达到惊人的75.28%。但笔者以为,当年轿车的增速主要是由经济高速增长、中国入世后关税降低车价下探、国内家用汽车购买力爆发式形成所决定的。
数据还显示,2003年,即使在非典疫情期间,乘用车销量的同比增速也同样不低。
因此,2003年中国乘用车市场的井喷,并不是非典疫情之后的反弹,而只是当时购买力的正常释放。
再回过来讨论“新冠疫情后车市会否出现报复性反弹”这一话题,我们的答案就很明确了。因为车市根本不存在报复性消费这一说法,所以也就不会有什么报复性反弹。
毕竟汽车属于大宗消费品,通常,任何人在制定购车计划时都会反复权衡最终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购买决策,这样的购车计划不会轻易拍板,也不会轻易取消。2020这次新冠疫情会导致不少购车计划延后实施,因此,疫情后购买力会有一个集中释放的过程。
从当前来看,2020年新冠疫情比2003年非典疫情给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已经大的多的多,2020新冠疫情对中国车市的购买力也造成了不容低估的影响 。
总体来看,2020中国车市的走势,最终还是会由消费者购买力、市场环境、国家汽车消费相关政策以及宏观经济走势来决定。当然,不排除一些在疫情中体会到“无车之痛”的群体,可能会加速从无车到有车的进程,这一群体的消费方向主要集中在入门级车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疫情过后,汽车能否在这些方面升级,成为人们最关注的问题

毫无疑问,新冠肺炎疫情对于国内汽车销售行业的影响非常大,让本就不景气的车市更是雪上加霜。根据中国乘用车协会发布了最新一期新车销量报告显示,2020年2月1日-16日(上半月),中国乘用车厂家零售日均销量为2249辆,与去年同期的29090辆相比,同比大跌92%,跌幅创历史最高纪录。

新冠疫情在改变消费行为的同时,也在改变消费者的用车需求。与疫情发生前相比,消费者更加重视汽车健康方面的功能配置。而这一变化也给许多车企提供了新的研发思路,酝酿着在这些方面进行升级。

达到拦截病毒级别的空气净化功能

一直以来,汽车的创新性的改变更多在于外观和动力操控等方面,很少会根据用车环境进行相应的改变,不过近年来这一趋势却有改变。

前几年,北方的空气质量问题严重,甚至多个城市还有严重的雾霾现象。但当时汽车的空调系统大多只有简单的加热和制冷功能,无法过滤空气中有害颗粒,所以雾霾天开车出行就是毫无保护地暴露在外面,对于身体健康伤害巨大。不少汽车厂商立刻做出调整,给汽车安装带有PM2.5过滤的空调系统。

某种程度上,这次疫情也可能像雾霾一样影响汽车的功能设计。根据目前披露的资料,新冠病毒只要依附在物体表面,而且温度适宜,最多可存活一周。极高的存活率,大大增加了病毒的传播性。曾经有效拦截雾霾的空调过滤系统在病毒面前并没有太大的作用,因为大部分车载空气过滤系统只能实现PM2.5级别的有效过滤,对体积远小于PM2.5颗粒的病毒并无法有效拦截。

如何实现空气过滤功能的升级,达到病毒拦截级别的效果,成为汽车研发的新思路。

有效监管车主健康的智能车机系统

随着车机系统的快速普及,汽车也越来越智能化,可以自定义车内氛围灯、自定义驾驶模式、语音识别等。不过目前这些智能化大都体现在车辆驾驶相关的功能上,但与驾驶者深度融合的个性化功能方面并没有实现突破,比如驾驶者的健康问题。

即使没有当下的疫情肆虐,智能车机系统监管驾驶者健康状况的功能也很实用。现代人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亚健康,而且日常生活中感冒等不利于安全驾驶的不佳健康状况也经常出现,还有部分人可能患有心脏疾病等可能突发对驾驶安全构成加大威胁的疾病,所以说这项功能还是非常具有实际意义的。

如果真的实现这个功能,汽车就可以采集驾驶者健康状况,判断可能发生的危险,直接干预车辆行驶状态以确保行车安全,甚至还能帮驾驶者最及时的治疗帮助等。

汽车材质用料的全面升级,不仅仅环保更要抗菌

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现在汽车越来越重视采用环保材质。采用了环保材质内饰,不仅极大的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而且还能能有效去除车内异味,保护消费者身心健康。

说回这次疫情带来的影响,就是很多有车人士都在考虑如何对汽车内饰做一个全面的除菌工作?这个问题也给车企带来启发,也许汽车内饰材料可能不止需要使用环保材质,更需要具有抑菌灭菌抗菌功能。

当然,如何能做到保证汽车内饰用料即能做到环保又能抗菌抗病毒,这是一个技术难题,目前还没有低成本有的解决方案。不过据了解,已经有一些厂家和零部件供应商已经着手开发相应的技术了,相信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个功能也终会出现。

写在最后

疫情终将过去,但疫情带给人类的思考也无法停止。笔者这些天经常被不断涌现的舍己救人和互相关爱的事迹而感动,不过作为汽车小编,我今天还是聚焦从技术层面聊下这场疫情可能给汽车行业带来的技术影响。

事实上,汽车行业也一直在沿着更加健康更加智能的道路上疾驰,希望在这些方面早日实现技术突破进步。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6、疫情过后,二手车行业将会如何?

受新冠病毒的影响,2020年这个春节,几乎让全国人都在“蹲守”中度过,相信多数人已经在家蹲守了接近一个月,直到今天很多行业还没有进行实质性的复工复产,尤其是连续两年降温的新车市场,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9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72.1万辆和2576.9万辆,同比分别下降7.5%和8.2%,除日系车小幅度增长外,其余品牌均程下降趋势,春节前后爆发的新冠病毒让本已经十分艰难的新车市场更是雪上加霜。

二手车市场,相比新车市场,未来如何?

这次疫情的爆发,公共交通的感染风险性,公共交通工具停运后种种不便的影响,让大量前期刚需的观望者决心倍增,疫情过后,势必会决定购买私家车。其中,经过疫情洗礼,一些原本观望新车市场的刚需用户,因为“钱包”的缩水,也会转投二手车市场。

对于一部分前期无买车意向的用户群体,经过这次疫情,人民对于公共交通感染风险更高一些的认知,更加对公共交通进行排斥,这种排斥已经不再购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让自己交通便捷的阶段了,而是更多的考虑要拥有一辆自己的车,让自己的生命更安全。

所以接下来3-5万、5-8万价位的二手车将会爆发一个小幅的交易增长,甚至会迎来小幅度涨价。这个时期,商家最大的问题可能不是卖车,而是收车问题。疫情也会缩减人们换车的概率,尤其是这个价位的原车主,本打算明年换个好点的车,因为疫情带来的损失,原车主打消购买新车淘汰现有车辆的念想后必然会减少车源的流通,商家的收车问题,也会迎面而来。

市场规律向来是有得必有失,有利也有弊,同3-8万家庭用车的潜在的爆发相比,20-30万价位车型,就不太理想了,首先这个价位车型的经营者商家,银行贷款压力比较大,虽然疫情加剧了一些原车主不得不“卖车还债”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20-30万价位的车源,但是作为接盘消费者,疫情带来的损失,使得购买这个价位车型的消费者也会大大的减少。说通俗一点就是,本来想换个奥迪A6,宝马5系,奔驰E以及同等级车型的消费者,因为这次的疫情,都拿本来购车的预算去填补疫情造成的损失去了,换车计划还是暂缓一下吧。

所以二手车行业接下来会产生,中低端车型的畅销,但是车源紧张,而中高端车型车源充足,但是销售不乐观的局面,而且这一局面将会持续一段时间。

疫情过后,对于二手车检测行业的影响

二手车交易量的增长,势必会带动检测行业的回暖,这是不争的事实,尤其增长群体中多为家庭首辆车的刚需用户,这个群体对汽车知识的空白,更是会增加二手车检测服务的需求。

疫情期间,最深入人心的一句话就是“远离人群,不要扎堆”二手车市场车辆迁出过户,无疑是个人群密集的地方,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次的疫情其严重,让人们短期内人就对人群密集的地方会敬而远之。这个时期,“淘车”服务,将会是人们高需求的一项服务,这项服务不仅仅包含了,找车寻车,而且将会扩大至提档、过户,分期、运输物流,后期质保、延长保修等等系列服务。

人们的需求欲望提升,也将会对二手车检测行业从业者进行一次大洗牌。一些业务能力、服务能力跟不上的个人和小微机构将会被淘汰。留下来的将会重新组局二手车检测行业服务新标准。这个时期,行业内从业者应该提升自己创新能力,服务标准,加强对服务标准的宣传和落实。

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二手车检车行业一直都是不温不火,经历这次的困难,躲不开,被逼着改变和升华,也许将会迎来更大的发展。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疫情过后,对车市将造成什么影响,销量能否迎来“反弹”?

国内汽车行业在2018年经历了20多年来销量首次下滑的危机,又在2019年经历了国六提前实施,而倒逼各大品牌大幅降价清库存,及销量再次下滑的尴尬,本寄希望于在2020年国内车市能迎来转机。却不曾想到,突如其来的一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使得国内车市更是雪上加霜。

纵然各大汽车厂商现在的处境已很“难”,但面对疫情,却表现的非常积极,除捐款、捐物之外,一些厂商从农历的大年初二就开始加班加点生产救援物资。同时很多出行公司也成立了专项车队为疫情地区社区居民免费服务。除此之外,全国人民都在以不同的方式为战胜疫情而贡献着力量,以至于钟南山院士也说道:“劲头上来了,很多东西都能解决,大家全国帮忙,武汉是能够过关的”。

此次肺炎疫情对全国各个行业的发展都或多或少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当然对国内汽车行业的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据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在2019年中国乘用车市场太难了的背景下,这次肺炎疫情的冲击对车市属于雪上加霜,导致刚刚回暖的车市又有一定影响。”

首先,受疫情影响,全国春节假期延长至2月3日。假期的延长意味着各大厂商无法正常生产,势必造成产量不足。同时由于销量的严重下滑,自2018年以来大部分厂家都在降库存。2018年厂家库存降低15万,19年降低22万。2020年2月份本是需要补充库存的,但目前来看,各大厂商短期内很难按计划恢复生产。2月之后,很多经销商可能面临着热销车型的短缺。

其次,此次疫情的爆发地为湖北武汉市,而武汉市则是中国四大乘用车基地之一,汇集了美、日、法、英、国产五大车系,成为全国汽车产业布局车系最齐全的城市。同时2019年湖北汽车生产达到224万台,占全国的8.8%。而武汉作为“重灾区”,对湖北汽车的生产势必造成很大的影响。

虽然疫情对汽车产量短期内的增长造成了一定的抑制影响,但疫情之后,汽车销量或将迎来“大爆发”。在疫情期,由于公交出行和网约车出行都有被交叉感染的风险,而且很多地区公交都暂时停运,这时候私家车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当然私家车还可以创造相对安全可控的出行环境,这样势必刺激无车一族的购车热情,而且这部分消费人群还是占了不少的比例的。

而且受疫情的影响,这段时间大部分消费者都选择在家隔离。等疫情之后,消费者的购车需求或将集中释放,这也将导致汽车销量或在疫情后出现短暂的“大爆发”。

此外,受疫情的影响,消费者或许对车辆的消毒及过滤等方面的安全性的要求更高,这或将成为未来车辆上的新卖点。就如雾霾催生了很多汽车上都配备了PM2.5过滤功能一样,此次疫情或将再度提升车企对于车内空气质量的重视。

(本文由文武车道新媒体工作室原创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文武车道,本文作者:夏沐)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8、疫情过后,买车有哪些小建议?

疫情目前已经控制住,全国也开始逐渐有序复工了,未来1-2个月内,应该还是继续避免人群大规模聚集,每天挤公交地铁上班的朋友,大家买车的欲望应该更加强烈,疫情之后,会对大家买车有什么影响,什么时候最适合入手,来,我们聊个5毛钱的。

短期:供大于求

1-2月份,经销商积累了大量库存,为了缓解库存压力,保证资金链正常运转,所以这第一批的库存都会被快速脱手回笼资金,应该会有不错的打折力度。

中期:供不应求

等第一批库存车卖出,经销商资金回笼,之前被疫情期间压制的购车需求会突然爆发,同时,4-5月份,由于公共交通潜在的传染风险依旧存在,进一步刺激大家的购车热情,疫情过后,会有大量的购车用户涌进4S店。

需求暴涨的另一端,是产能萎缩,疫情期间,各主机厂有相当一段时间基本都在停工状态,恢复也是逐渐的,更极端的武汉地区,目前仍未完全解封,而作为汽车制造又是武汉的重要支柱,通用发动机工厂、别克整车工厂、东风集团:东风本田、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东风雷诺、东风风神……都在武汉。除武汉之外,其它地方车企在疫情期间的生产影响也不小。

另外,由于汽车整车产业链上下游特别长,一台车上万个零件,但只要一个零部件供给出现问题,生产线就会卡克,所以短期内汽车产量供应无法回到正常水准。到时候就会出现经销商库存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那些打折的车型优惠降低,平价提车的可能会增加4S店捆绑礼包,金融保险,甚至加价。

但受产生影响的也不是所有品牌,如果这个品牌产能不够,你完全可以换另外一个,除非是一直特别热销而且价格坚挺的车型再遇上产能不足才有可能加价。

这个时间段会比较短,只要产生恢复正常,大家延缓购车的劲儿过了之后,整个汽车市场会进入一个长久的疲软期。

长期:经济疲软,销量下降

从经济角度来看,今年一开场新型冠状病毒全球传播、接着日、俄和OPEC的石油大战,然后美股一个月内4次熔断,再加上十年一次的经济下行周期,全球经济环境不好已成定局。对国内而言,汽车市场已经趋于饱和,销量增长率持续下降,再加上新冠肺炎会对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将会持续,所以今年国内汽车市场整体依旧不容乐观。

也正因为汽车整体市场大环境不容乐观,今天可能会有大量国家/地方政策促进汽车消费,增加经济活力。

目前,中汽协已经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出台政策激发市场潜力,这些就跟我们普通人购车息息相关了,可以提前看看心里有个底,这些政策包括:

1、限购地区适当增加号牌配合;

2、解禁新能源汽车限购;

3、将个人购车支出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

4、调整小排量汽车购置税率,出台汽车下乡促进消费政策;

5、实施“国三”排放车辆购置税减免;

6、加大汽车金融支持;

7、提高整车出口增值税退税税率,促进整车出口;

8、促进二手车流通和消费;

3月1日,疫情后首个城市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出台,广东佛山市提出鼓励“国六”标准排量汽车消费,新车车主每辆给予2000元补助;车主换新车每辆补助3000元;集体采购数量以及单价符合要求,每辆车给予5000元补助。该政策将在3月1日正式实施,有效期一年。

从长期来看,今年经济形势下行,从国家政策到企业策略,再到各个4S店的优惠、保养等,购买汽车的成本长远看是一定会下降的。

回头再看看油价,以前破六就觉得赚大发了,这几天,92的都卖到4开头,个别地方甚至3开头,养车成本也在下降,估计这场石油大战至少还得持续个大半年,对于持币待购车的群体而言,又是好事儿一桩。

一边是产能下降,供不应求;另一边是经济下行,政策救市。汽车作为一个大宗交易商品,对于很多家庭而言,购买是要经过深思熟虑才能下定决心和选择,而一辆车的价格动辄十几万至上百万,政策的改变对拥有一辆车的成本影响不容小看,买车,是个技术活儿,希望以上信息能对大家购车有一定参考作用。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9、疫情过后汽车行业如何发展?来看看专家的分析!

汽车市场目前还是处于颓势

据乘联会公布的实际销量统计数据,18年全国乘用车的零售销量为2235.1万辆,同比往年降低了5.8%。

根据乘联会数据,1月乘用车零售同比-2%,同比降幅已经收窄至12%,零售端降幅收窄。

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发表声明,面对零售将近10%的增速,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并不是很高兴,他表示,16年2月份创造的业绩达到了历史新低,需求量以爆发式增加的现象还不明显,因此今年2月份的同比增速是在去年销售额“盘位”较低的情况下取得的。

乘用车市场增速放缓的情况并不是首次,早在2015年,中国车市就出现过“爆冷”的现象,国家紧急出台购置税减半的政策来拯救当年的中国车市,最终公众在政府下发购置税减半的政策刺激下,车市终于开始了预期的增加。

专家预测下半年中国汽车行业有望复苏

下半年的经济形势同比往年更是不乐观,目前可以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内需、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大体都处于“休息”状态,再加上如今政府还没有针对车市来出台具体的强势刺激政策。尤其是中低收入人群收入情况,假如他们收入能够稳定增多,本轮汽车消费刺激政策与个税改革政策相叠加。财通证券发表声明,认为2019年汽车行业景气度有望回升到往年的景象,出台汽车消费的刺激性政策也正要提升回升力度。报复性消费的重点群体是那些消费能力在疫情中并未受到严重损失的民众,仅仅是因为疫情还未完全结束,而无法大量消费的人群。根据中汽协的数据宣称,今年1月份,全国汽车产销量同比往年降幅均超10%,结合2018年新车销售量有2.8%的回落,通过本次数据不难推断2019年车市即将面临最为严峻的形势。 现在疫情在部分欧美国家开始爆发,我国外外向型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受到巨大影响。随着海外疫情的加重,外向型出口企业面临着3个月到半年的停工,员工收入大幅度下降,这也将会影响到汽车消费。

中国汽车行业已经向新能源汽车发展

除了宏观经济角度决定,中国汽车存有量也是车市消费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据世界银行统计,截至2018底全国汽车存有量达2.4亿辆,同比增加10.51%,其中广东的苏州汽车保有量超300万辆,上海接近300万辆,很多人会用2003非典之后消费市场的爆发来预测目前车市。

通过10多年的井喷式增长,一二线城市汽车存有量趋于饱和,在目前城市限购及道路交通条件下,汽车销量增速已大幅收窄。根据地方政府的数据表明,2018年,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25.6万辆,但这一条政策并未触及地方政府防控汽车总量无休止增长的底线,全国新能源汽车存有量为261万辆,占整体汽车的1.09%。

新能源汽车已成未来趋势

全部问题全部都集中爆发出来,车市的增长目前已处于低位,从全年数值来看,增速对照去年同期维持在3%左右。新能源迎来利好是业内的共识,至于其中的原因,汽车流通政府发表声明,12月份汽车市场销售额趋势表现良好,比上月有着明显的提升,一方面受到顾客年底习惯性购车拉动;另一方面海南、广州、北京多地“国六”排放标准落实政策的安排,包括北京、广州等多地政府推出的稳定汽车消费的政策,释放了部分销售额。特斯拉在国际上的口碑积累效应,新基建的加快,尤其是充电网络结构的加快,可以有效的进行新能源汽车的普及。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10、疫情过后,汽车行业会受到哪些影响?我们这样预测

此时此刻,有车君与大家一起心系武汉。

共战疫情,万众一心。

今年的春节本该是如往年一样喜庆热闹,但是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肆虐着我们的生命健康,也带走了本该属于我们的新年气氛。

在这里呼吁大家为了你我的生命健康,请支持拒食野味,禁绝野味交易。

01

援助武汉,车企在行动

在经历了车市寒冬后车企们也是走在抗疫一线,为支援疫情出钱出力。多家车企向武汉捐赠了物资或提供了帮助,市面上的主流车企,分别都捐了多少呢?以下图表来源网络。

那么疫情的突然来袭,又会对车市有什么大体上的影响呢?我们来细品下。

02

上半年销量上升下半年下滑

不知道大家是否记得2002年11月至2003年3月的SARS事件,当时疫情过后市民对于公共出行方式产生了排斥与恐惧,减少了对公共出行的依赖,更多会选择私家车方式出行。没购车的少数家庭会选择立即购车,毕竟担心被传染的心理肯定存在。

另外参考乘联会给出的销量数据,尤其在2003年,销量同比增幅达到了70%。但是这个“影响”因素要长期来看,凑巧那时候中国内地车市刚刚兴起,增长潜伏大,在产量输出有限的情况下,终端销售基本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可见“非典”时期成就了一个“非典型”的汽车市场,或许在2020年,疫情突袭的当下,今年2月份会释放一些家庭新购或增购私家车的用户出来,让2月车市销量得到提升。

03

对汽车配置的影响

相信大家在春节期间都一罩难求,短时间内一个平日在药房随手可及的过滤医用品(口罩)成为了炽手可热的抢手货。

受疫情的影响,消费者或对车辆的消毒及过滤等方面的需求性更高,而PM2.5过滤功能设备相信也会成为一个热门配置。因为在相对密封的车内,你不知道所呼吸的空气是否干净,车内的乘客就是“人肉”净化器。面对这种情况,车辆的PM2.5过滤功能是唯一可以净化空气的一道屏障。

而适当投入研发汽车相关的消毒和过滤设备,或许也能成为车企新的卖点。

04

对汽车消费者的影响

由于疫情影响,春节假期延长,这可能会导致生产厂商人力不足,造成无法正常生产,势必造成产量不足,对于库存量少的热销车型来说,短期内或许会出现加价的情况,如果你是对买车还心存犹豫的刚需消费者,建议继续坐观。

写在最后

虽然2003与2020年迥然不同,也不能同日而语。但如果上半年如上述一样提前释放销量,下半年车市可能会加速下滑。从新购再到换购时代,汽车消费不断在升级,随着总体经济的回暖,未来几年很可能是中高档汽车的销量高峰。最后想说的是风雨同行,共克时艰,武汉加油!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与疫情过后车辆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