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违章知识 > 不安全行为一定是违章行为

不安全行为一定是违章行为

发布时间:2021-01-01 01:23:03

1、请回答图中出现几项违章,日常工作如何杜绝不安全行为?

三项违章:左手不应放工作台、没带口罩、没带护目镜

2、什么是不安全行为,违章指挥,违章操作

?

3、培训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

1、学习评估:测定受训者的学习收获程度(知识、技能、态度、行为方式等专方面)。主要采取考试、属现场问答、模拟测试、写心得体会的评估方式等。

2、行为评估:主要考察受训者知识运用程度(培训后,其态度、行为方式的变化和改进情况)。 我们一般通过行为观察、每月考核(主管评价)及员工关键事件盘点等来予以验证。若对于工作心态、管理方式类的培训,我们一般在培训结束时会布置行为转变行动计划表,到时看其行动计划表的实际完成情况等。

3、反应评估:评估受训者的满意程度(对讲师、课程、培训组织等)。 每次培训后都会做一个培训满意度的反馈调查,主要以现场发放调查表的形式来完成,调查表事先精心设计,主要涵盖总体评价、培训课程、讲师授课、培训组织、合理化建议等几个核心的调查内容。当然,这并不是唯一手段,我们还会通过现场观察培训氛围、培训纪律反馈、员工抽样访谈等方式进行补充调查。

4、什么叫电力行业违章行为

电力行业违章行为指的是在电力工程设计、施工、生产过程中,不遵守国家、行业颁发的各项规定、制度和反事故措施,违反保证安全的各项规定、制度及措施的一切不安全行为。

有下列违章行为之一的,为严重性违章: 

1、无票作业(包括无票工作和操作;搭票工作;消票后不重新办理工作票继续作业;填写了倒闸操作票但未带操作票到现场等。规程规定可以不用办理工作票和操作票的情况除外)。 

2、作业时制订了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而未按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执行的。

3、电力检查和接地不按照规定执行。在安装地线或推地线闸门之前,或在电源侧不进行电检查,在非电源侧不进行电检查。

4、未使用相应电压等级的验电器验电,或使用非接触式方法进行验电。

5、过载使用起重设备或超速、超俯角、仰角情况下强行起吊,在带电设备附近进行起吊作业,安全距离不够且无监护。

(4)不安全行为一定是违章行为扩展资料

风险评估与隐患治理

电力企业、重点用户要建立重大活动电力供应和使用过程中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重大活动前,对影响电力安全保障的重点设备、场所、环节开展评估,有针对性地做好风险识别、分级、监视、控制工作,保证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

电网企业发现重点用户存在安全隐患,应及时告知用户并提出整改建议。电力安全保障实施阶段前无法完成整改的,重点用户应当制定防范措施,做好应急准备。

5、哪些心理因素会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

 作业中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指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而这些违章行为又分为有意违章和无意违章。究其原因又有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等。这里列举不安全行为的心理因素。这些心理因素大体可分为下列几种:1、侥幸心理。其表现特征是:碰运气,认为操作违章不一定会发生事故;往往认为动机是好的,不会受到责备;自信心很强,相信自己有能力避免事故发生;别人不一定能发现。由侥幸心理导致的事故是很常见的。人们产生侥幸心理的原因,一是错误的经验。例如某种违章作业 从未发生过事故,或多年未发生过,人们心理的危险感觉就会减弱,从而导致错误的认识,违章也未必出事故;二是认识上的错误。事故的发生是存在着小概率随机规律的,即事故不是经常发生的,发生了也不一定会造成伤害,即便伤害也不一定很重。因此容易容忍不安全行为的存在。但久而久之,随着不安全行为形成习惯,则必然会导致事故的发生。所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必须从第一次违章起,就要坚决予以纠正,决不允许形成不安全的行为习惯。2、冒险心理。其表现特征是:争强好胜,喜欢逞能,私下爱与人打赌;有违章行为而没造成事故的经历;为争取时间,不按规程作业;企图挽回某种影响等。有冒险行为的人,一般只顾眼前一时得失,自以为能一举成名,而不顾客观效果,盲目行动,蛮干且不听劝阻,把冒险当作英雄行为。这种心理尤以青年职工为盛,应引起特别注意。4、贪便宜、走捷径心理。其表现特征是:把必要的安全规定、安全措施、安全设备认为是其实现目标的障碍。这种贪便宜、走捷径的心理是人类长期生活中养成的一种心理习惯。例如为了图凉快不戴安全帽;为了省时间而擅闯危险区;为了多生产而拆掉安全装置;为了尽快动火不开动火证等。这种心理造成的事故举不胜举。5、逆反心理。其表现特征是:不接受正确的、善意的规劝和批评,坚持其错误行为。逆反心理是指,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某些人的言行在好胜心、好奇心、求知欲、思想偏见、对抗情绪之类的意识作用下,产生一种与常态行为相反的对抗心理反映。例如,要求工人按操作规程操作,他自恃技术颇佳,偏不按规程办;要他在不了解机器性能及注意事项的情况下不要动手,而在好奇心驱使下偏要去动去摸等。6、凑兴心理。凑兴心理是人在社会群体生活中产生的一种人际关系的反映,从凑兴中获得满足和温暖,从凑兴中给予同伴友爱和力量,通过凑兴行为发泄剩余精力,他有增进人们团结的积极作用,但也常导致一些无节制的不理智行为。例如,某风钻工休息时开玩笑,拿一根有6个大气压的风管往另一个人的屁股里塞,造成悲惨的人身事故。诸如上班凑热闹、乱动设备信号、工作时间嬉笑等,都是发生事故的隐患。由凑兴而违章的情况多发生在青年工人身上,他们精力旺盛、生性好动,加之缺乏安全知识和经验,常有些意想不到的违章行为。因此经常以生动的方式加强对青年工人的安全规章制度教育,以控制无节制的凑兴行为。7、从众心理。这也是人们在适应群体生活中产生的一种反映,不从众则感到有一种精神压力。由于从众心理,不安全行为或行动很容易被他人效仿。如果有些人在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并未发生事故,那么同班组的其他人也就跟着不按规程操作。否则就有可能被别人说技术不行或胆小鬼。这种从众心理严重地威胁着安全生产。因此,要大力提倡和扶植班组内遵章守纪的正气,在违章行为刚刚产生之时就予以坚决纠正,以防止从众违章行为的发生和蔓延。8、自私心理。这种心理与人的品德、责任感、修养、法制观念有关。它是以自我为核心,只要我方便而不顾他人,不过后果。例如,某矿工偷走挂在溜井旁的安全照明灯,致使另一工人掉进井内死亡。这是影响安全生产的极重要因素。因此,要对职工进行道德、理想、遵章守纪等安全文明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

6、哪些心理因素会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求答案

作业中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指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而这些违章行为又分为有意违章和无意违章。究其原因又有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等。这里列举不安全行为的心理因素。这些心理因素大体可分为下列几种:
1、侥幸心理。其表现特征是:碰运气,认为操作违章不一定会发生事故;往往认为动机是好的,不会受到责备;自信心很强,相信自己有能力避免事故发生;别人不一定能发现。
由侥幸心理导致的事故是很常见的。人们产生侥幸心理的原因,一是错误的经验。例如某种违章作业 从未发生过事故,或多年未发生过,人们心理的危险感觉就会减弱,从而导致错误的认识,违章也未必出事故;二是认识上的错误。事故的发生是存在着小概率随机规律的,即事故不是经常发生的,发生了也不一定会造成伤害,即便伤害也不一定很重。因此容易容忍不安全行为的存在。但久而久之,随着不安全行为形成习惯,则必然会导致事故的发生。所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必须从第一次违章起,就要坚决予以纠正,决不允许形成不安全的行为习惯。
2、冒险心理。其表现特征是:争强好胜,喜欢逞能,私下爱与人打赌;有违章行为而没造成事故的经历;为争取时间,不按规程作业;企图挽回某种影响等。有冒险行为的人,一般只顾眼前一时得失,自以为能一举成名,而不顾客观效果,盲目行动,蛮干且不听劝阻,把冒险当作英雄行为。这种心理尤以青年职工为盛,应引起特别注意。
4、贪便宜、走捷径心理。其表现特征是:把必要的安全规定、安全措施、安全设备认为是其实现目标的障碍。这种贪便宜、走捷径的心理是人类长期生活中养成的一种心理习惯。例如为了图凉快不戴安全帽;为了省时间而擅闯危险区;为了多生产而拆掉安全装置;为了尽快动火不开动火证等。这种心理造成的事故举不胜举。
5、逆反心理。其表现特征是:不接受正确的、善意的规劝和批评,坚持其错误行为。逆反心理是指,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某些人的言行在好胜心、好奇心、求知欲、思想偏见、对抗情绪之类的意识作用下,产生一种与常态行为相反的对抗心理反映。例如,要求工人按操作规程操作,他自恃技术颇佳,偏不按规程办;要他在不了解机器性能及注意事项的情况下不要动手,而在好奇心驱使下偏要去动去摸等。
6、凑兴心理。凑兴心理是人在社会群体生活中产生的一种人际关系的反映,从凑兴中获得满足和温暖,从凑兴中给予同伴友爱和力量,通过凑兴行为发泄剩余精力,他有增进人们团结的积极作用,但也常导致一些无节制的不理智行为。例如,某风钻工休息时开玩笑,拿一根有6个大气压的风管往另一个人的屁股里塞,造成悲惨的人身事故。诸如上班凑热闹、乱动设备信号、工作时间嬉笑等,都是发生事故的隐患。由凑兴而违章的情况多发生在青年工人身上,他们精力旺盛、生性好动,加之缺乏安全知识和经验,常有些意想不到的违章行为。因此经常以生动的方式加强对青年工人的安全规章制度教育,以控制无节制的凑兴行为。
7、从众心理。这也是人们在适应群体生活中产生的一种反映,不从众则感到有一种精神压力。由于从众心理,不安全行为或行动很容易被他人效仿。如果有些人在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并未发生事故,那么同班组的其他人也就跟着不按规程操作。否则就有可能被别人说技术不行或胆小鬼。这种从众心理严重地威胁着安全生产。因此,要大力提倡和扶植班组内遵章守纪的正气,在违章行为刚刚产生之时就予以坚决纠正,以防止从众违章行为的发生和蔓延。
8、自私心理。这种心理与人的品德、责任感、修养、法制观念有关。它是以自我为核心,只要我方便而不顾他人,不过后果。例如,某矿工偷走挂在溜井旁的安全照明灯,致使另一工人掉进井内死亡。这是影响安全生产的极重要因素。因此,要对职工进行道德、理想、遵章守纪等安全文明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

7、为什么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

安全生产是我们工作的基石,更是我们生活的保障。

不对一个家庭、一个企业还专是一个人,都是一个最沉重属、最敏锐、最值得人深思的话题。不仅关系到工作不可忽视,不重视安全,必然要为此付出残重的代价。

必须时刻注重家庭的幸福、一个企业持久发展、磅礴壮大,而且与我们每个人的利益都息息相关。安全意安全,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只有安全了,家庭才有幸福,企业才有效益。

安全生产是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国家财产,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保证,也是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进一步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条件。因此,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7)不安全行为一定是违章行为扩展资料:

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是安全生产最根本、最深刻的内涵,是安全生产本质的核心。它充分揭示了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的导向性和目的性,它是我们党和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本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在安全生产领域的鲜明体现。

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0次集体学习时所强调的“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

8、什么是三违心理要不得?

三违”的主体是人,人的错误思想认识,是导致不安全行为的主要根源。笔者在对重煤集团打通一矿近几年来员工违章现象的调查了解中发现,由于员工个体的文化层次、社会阅历、家庭状况、思想素质等各不相同,造成“三违”的主观原因也是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十六种。

——侥幸心理。有些员工自认为“不至于那么巧合”,出事故的人“运气”不好,只要“运气”顺,即使“三违”也会平安无事。

——麻痹心理。从主观看,安全意识淡薄,缺乏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从客观上看总是生产条件比较好,安全生产周期也比较长。因而造成工作马虎凑合,对质量和安全大意稀松,满不在乎。

---习惯心理。对自己的工作习惯缺乏科学的鉴别,认为“按规程啥也干不成”,“说的弦呼,听的平常,煤矿就这样”。

——马虎心理。部分员工在工作中一贯马马虎虎,粗枝大叶,作业时注意力不集中,应付了事,结果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故。

——蛮干心理。摆不正安全与生产、与效益的关系,只想着要产量、要进尺,不顾作业场所有没有安全隐患。

——取巧心理。为了达到目的,投机取巧,我行我素,不充分估计行为的恶果,冒险违章违纪,扒矿车、坐皮带等。

——盲目心理。主要表现在新工人和部分文化程度较低的老工人身上,由于缺乏安全知识或文化技术素质低,作业中糊里糊涂违章,糊里糊涂出事。

——疲倦心理。员工因长年累月地高强度劳动或身体健康原因,导致精力透支,最终对工作完全处于应付状态,使安全缺乏可靠性

9、哪些心理因素会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麻烦告诉我

在工作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是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究其原因有社会、环境、生理和心理因素等等。现在将我们和平中的不良心理因素做一些简单举例。 常见不安全行为、心理及事故易发者性格 1.麻痹心理 其表现是:由于是长期从事的工作,所以习以为常,并不感到有什么危险;或是某些工作做过多次,因此满不在乎,没有注意反常现象,而还照常操作;责任心不强,得过且过,在这种心理支配下,沿用旧习惯的作业方式,凭经验行事。放松对危险的警惕,最终会酿成灾祸。 2.侥幸心理 其表现是:碰运气,认为操作违章不一定会发生事故;往往认为“动机是好的”,不会受到责备;自信心很强,相信自己有能力避免事故的发生;别人不一定会发现。正所谓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因此,必须从第一次违章起,就要坚决予以纠正,决不允许形成不安全的行为习惯。 3.冒险心理 其表现是:争强好胜,喜欢逞能;有违章行为而没有造成事故的经历;为争取时间,不按规程作业等等。有此行为的人,一般只顾眼前得失,自以为能一举成名,而不顾客观效果,盲目行动,蛮干且不听劝阻,把冒险作为当作是英雄行为。这种心理尤其以青年职工为盛,应引起特别注意。 4.逆反心理 其表现是:不接受正确、善意的规劝和批评,坚持其错误行为。如公司要求工人按规程操作,他自持技术好,偏不按规程操作;要他在不了解设备性能及注意事项的情况下不要动手,但在好奇心驱使下偏要去动去摸。这种行为极易造成设备损坏,甚至产生人身伤亡。 5.省事心理 其表现是:把必要的安全规定,安全措施、安全设备认为是实现其某种目标或是完成某项任务的障碍。如为了图凉快而不戴安全帽;为了方便不准确穿戴各种防护用品而被划伤的。这种心理因素造成的事故不胜枚举。 6.凑兴心理 其表现是:这类人工作之余精力旺盛,想通过凑兴来发泄。这种行为时常导致一些无节制的不理智行为。如乱动设备信号,工作时间打闹等等。都是发生事故的隐患。由于这些人员精力旺盛,加之缺乏安全意识,常有些想不到的违章行为发生。针对这种行为心理,经常以生动的方式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制度教育,以控制无节制的凑兴行为发生。 以上的这些不良心理因素,让员工们引以为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像此种种不良的心理因素导致各种大小事故还很多。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干部职工在工作中必须遵守各种安全规章制度,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不违章指挥,不违章操作,不违反劳动纪律,杜绝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减少对公司和个人不必要的损失和伤害。

10、哪些心理因素会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

这些心来理因素大体可自分为下列几种: 1、侥幸心理。其表现特征是:碰运气,认为操作违章不一定会发生事故;往往认为动机是好的,不会受到责备;自信心很强,相信自己有能力避免事故发生;

2、冒险心理。其表现特征是:争强好胜,喜欢逞能,私下爱与人打赌;有违章行为而没造成事故的经历;为争取时间,不按规程作业;企图挽回某种影响等。有冒险行为的人,一般只顾眼前一时得失,自以为能一举成名,而不顾客观效果,盲目行动,蛮干且不听劝阻


与不安全行为一定是违章行为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