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习惯性违章的成因?
"1. 一味地想走捷径。一些员工,特别是青年员工,观念新、脑子活,干工作也想“多、快、好、省”,但有时一味地想走捷径,置安全措施于不顾。
2. 对潜在危险熟视无睹。员工对违章作业所造成的""看得见""的危险往往比较警惕、重视,但对潜伏危险的习惯性违章往往掉以轻心。他们往往对已发生的危险比较警醒,对暂时没有发生危险恶果的习惯性违章却容易忽视。
3. 侥幸心理作祟。因为偶然违章没有造成什么恶果,就把潜在的危险抛之脑后,久而久之,养成了习惯性违章。
4. “艺高人胆大”。认为自己熟悉操作技术,有工作经验,理论上也有一套,操作知识也都知道,因而有关作业规定和程序对自己来说都是“不必要的”、“小菜一碟”,别人不敢违章,自己却敢。
5. 误认为“习惯性违章不算违章”。错误地认为,不良的作业习惯只是个人的工作习惯和“风格”,算不上是违章。
6. 认为不是检查,没人监督,执不执行规章无所谓。认为上级部门没来检查,不用“装样子”、“走形式”,工作现场没有领导监督,也无人会处罚,自己是单兵作业或与同事俩、仨人作业,不用按程序走也可以。
7. 粗枝大叶、不拘小节。认为对自己熟悉的工作环境和作业程序,只要把握主要的操作规程即可,没必要每次都顾及“细节”、“小事”。
8. 逞能冒险蛮干。认为不是特别高就不用使用梯子,低压电“打不死人”就带电作业。误认为按规章程序作业是无能胆小的表现,冒险蛮干方显“英雄本色”。不愿意“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喜欢“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9. 单位、班组安全管理不严。个别单位、班组只重生产,不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程序和规章制度。对暂时还没有造成恶果的习惯性违章行为姑息迁就,放松了对员工安全行为的严格要求和教育督导。发生事故后,不严格按规定进行处罚。"
2、什么是习惯性违章及习惯性违章三大特征是什么
习惯性违章,是指那些固守旧有的不良作业传统和工作习惯,违反安全工作制度的,长期反复发生的作业行为,习惯性违章是一种长期沿袭下来的违章行为,它实质上是一种违反安全生产工作客观规律的盲目的行为方式。
习惯性违章的三大特征是具有普遍性、反复性、顽固性。
(1)习惯性违章具有较强的顽固性。
(2)习惯性违章容易使人丧失应有的警惕性。
(3)习惯性违章具有一定的生存土壤和环境。
(4)习惯性违章是引发事故的必然因素。
指固有守旧不良作业传统的工作习惯,违反安全工作规程的行为,这是一种长期传下来的违章行为,不是在一代人身上偶尔出现,而是几代人身上反复发生,经常出现的违章行为。习惯性违章的三大特征是具有普遍性、反复性、顽固性。
习惯性违章是长期逐渐养成的、经常发生的、违反规章制度或操作规程 的作业行为,是人为失误造成的。它的特点是:经常地、反复地发生;涉及面广,有操作者 、指挥者和管理者;可能不导致严格后果,容易被人忽视,成为一种普遍倾向。

(2)习惯性违章的原因扩展资料:
一、职工个人预防习惯性违章
1、要明确预防习惯性违章工作的目的意义,自觉破除模糊意识,端正态度。
2、要重新学习本专业的安全规程;
3、要力戒在自己身上出现习惯性违章;
4、当别人制止自己的习惯性违章时,应虚心接受;
5、当发现习惯性违章行为时,应勇于制止或劝阻,使其消灭在萌芽状态;
6、要善于从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中予以借鉴,不断提高自己的防护能力;
二、预防习惯性违章要抓好五个“结合”:
预防习惯性违章要与安全风险抵押相结合;预防习惯性违章要与安全标准化作业相结合;预防习惯性违章要与企业“创一流”工作相结合;预防习惯性违章要与安全检查相结合;预防习惯性违章要与安全竞赛相结合;
三、对习惯性违章者的处罚原则及手段:
对于习惯性违章者要坚持重罚的原则。一些企业习惯性违章现象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教训就是处罚不严,失之于宽。事实证明,只有从严惩处,罚得使人心痛并彻底醒悟,才有可能铲除习惯性违章。对于习惯性违章者的处罚手段大致有以下几种:
1、让习惯性违章者抄写安全规程;
2、让习惯性违章者做检讨,写出保证书;
3、让习惯性违章者当义务安全员,纠正违章行为;
4、举办培训班,让习惯性违章者学习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5、对严重的习惯性违章者采取下岗待业措施;
6、利用宣传媒介对习惯性违章行为予以暴光;
3、习惯性违章有哪些危害
所谓习惯性违章,就是指那些固守旧有的不良作业传统和工作习惯,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行为,它是诱发安全生产事故的土壤和温床。笔者从事安全生产工作多年,就发生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来看,80%以上的事故是由违章引起的,且大部分又与习惯性违...7733
4、如何杜绝习惯性违章
所谓习惯性违章,就是指那些固守旧的不良作业传统和工作习惯,违反安全工作规程的行为,这是一种长期沿袭下来的违章行为,不是在一群人而是在几群人身上反复发生,是经常表现出来的违章行为。但很多人对其认识还是有一些模糊,没有真正意识到它的危害性. 每次稽查及到操作现场抽查结果来看,习惯性违章现象还时有发生. 它不仅危及电网的安全运行,还对人身伤亡构成极大的威胁. 因此,要有效地预防事故,就必须进行反习惯性违章,习惯性违章现象得到遏制,就抓住了关键点。
反习惯性违章要在认识上要突出一个”强”字,管理上突出一个”严”字。
首先是强化安全观念。人在习惯性违章行为中总是主观原因导致的, 反习惯性违章应以人为本、标本兼治。要广泛宣传动员,让员工真正认识习惯性违章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以及开展反习惯性违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这个不能简单地把它理解为一个阶段或一个时期的宣传教育任务,而应当将其作为长期任务来规划、布置和组织实施.抓好安全思想教育培训,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技术素质.一方面通过培训提高职工业务水平,强化他们行为的规范性,确保其胜任岗位工作需要.职工的业务素质,决定了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性。另一方面通过教育,加强他们对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绝大部分的规章制度是用血的教训证明的,应培养他们尊章守纪的好习惯.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使员工的意识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方向转变。
其次是严格安全管理。要以安全规程及操作规程为依据,制定出预防习惯性违章的细则,如奖惩措施等, 并坚决贯彻执行。要克服安全工作说得多,做得少;布置得多,检查落实得少;口头上重视,行为上忽视;空闲时重要,忙起来不要;检查时按章操作,检查后违章操作;讲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我行我素等形式主义的做法。要坚持安全检查制度。这是预防和纠正习惯性违章的一项基本措施.检查那些安全观念不强,缺乏执行安全规程自觉性的职工,最容易发生习惯性违章行为。同时在监督过程中应多看、多查、多说,那些发现违章行为不制止、不纠正、不处罚、对习惯性违章行为视而不见、见而不管、管而不严的行为,就是习惯性违章不能从根本上遏制的关键。要严格执行奖惩制度。尽管有些部门在执行着反习惯性违章的奖惩制度,但由于奖得不重,罚得不深,或奖罚不明,因而习惯性违章周而复出,屡禁不绝.另外对因习惯性违章作业而造成的人身和设备事故,要本着”四不放过”的原则,充分进行调查分析,查清事故原因、性质,还要看事故的责任者和相关班组是否已经吸取教训,并认真整改,绝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5、如何杜绝“习惯性违章”
所谓习惯性违章,就是指那些固守旧的不良作业传统和工作习惯,违反安全工作规程的行为,这是一种长期沿袭下来的违章行为,不是在一群人而是在几群人身上反复发生,是经常表现出来的违章行为。但很多人对其认识还是有一些模糊,没有真正意识到它的危害性. 每次稽查及到操作现场抽查结果来看,习惯性违章现象还时有发生. 它不仅危及电网的安全运行,还对人身伤亡构成极大的威胁. 因此,要有效地预防事故,就必须进行反习惯性违章,习惯性违章现象得到遏制,就抓住了关键点。反习惯性违章要在认识上要突出一个”强”字,管理上突出一个”严”字。首先是强化安全观念。人在习惯性违章行为中总是主观原因导致的, 反习惯性违章应以人为本、标本兼治。要广泛宣传动员,让员工真正认识习惯性违章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以及开展反习惯性违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这个不能简单地把它理解为一个阶段或一个时期的宣传教育任务,而应当将其作为长期任务来规划、布置和组织实施.抓好安全思想教育培训,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技术素质.一方面通过培训提高职工业务水平,强化他们行为的规范性,确保其胜任岗位工作需要.职工的业务素质,决定了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性。另一方面通过教育,加强他们对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绝大部分的规章制度是用血的教训证明的,应培养他们尊章守纪的好习惯.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使员工的意识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方向转变。其次是严格安全管理。要以安全规程及操作规程为依据,制定出预防习惯性违章的细则,如奖惩措施等, 并坚决贯彻执行。要克服安全工作说得多,做得少;布置得多,检查落实得少;口头上重视,行为上忽视;空闲时重要,忙起来不要;检查时按章操作,检查后违章操作;讲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我行我素等形式主义的做法。要坚持安全检查制度。这是预防和纠正习惯性违章的一项基本措施.检查那些安全观念不强,缺乏执行安全规程自觉性的职工,最容易发生习惯性违章行为。同时在监督过程中应多看、多查、多说,那些发现违章行为不制止、不纠正、不处罚、对习惯性违章行为视而不见、见而不管、管而不严的行为,就是习惯性违章不能从根本上遏制的关键。要严格执行奖惩制度。尽管有些部门在执行着反习惯性违章的奖惩制度,但由于奖得不重,罚得不深,或奖罚不明,因而习惯性违章周而复出,屡禁不绝.另外对因习惯性违章作业而造成的人身和设备事故,要本着”四不放过”的原则,充分进行调查分析,查清事故原因、性质,还要看事故的责任者和相关班组是否已经吸取教训,并认真整改,绝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6、安全生产发中产生习惯性违章的原因有哪些
所谓习惯性违章,是指那些固守旧有的不良作业传统和工作习惯,违反安全工作规程的、长期反复发生的作业行为。习惯性违章是一种长期沿袭下来的违章行为,它实质上是一种违反安全生产工作客观规律的盲目的行为方式。
1、习惯性违章的主观原因
(1)侥幸心理。有些职工自认为控制力强,对作业环境和条件变化能够掌握,偶尔几次违章都没有出过事,就把潜在的危险抛之脑后。一旦环境、设备、人员发生变化,就很可能引发事故。这类情形在工作时间不长的青年员工中较多见。
(2)麻痹心理。在单位安全生产形势较为稳定的情况下,有些职工的安全思想和警惕性就会不自觉地松懈下来,在操作中很容易产生轻视心理,不严格按规程办事,时间一长就养成习惯性违章。
(3)取巧心理。有的职工脑子活,为了抢时间赶工作进度,图省时省劲,投机取巧,简化操作过程、减少施工工序等,置安全措施于不顾。
(4)马虎心理。有些职工认为自己熟悉工作环境和作业程序,只要把握主要的操作规程即可,作业时粗枝大叶、不拘小节,他们往往对“看得见”的危险比较警觉,对暂时没有发生危险恶果的潜伏危险掉以轻心。
(5)逞能心理。一些职工熟悉岗位技能、有工作经验,理论上有一套,操作知识也都知道,产生骄傲自满思想,认为有关作业规定和程序对自己来说都是不必要的“小菜一碟”,别人不敢违章,自己“技高胆大”,违章操作才显“英雄本色”,结果造成事故。
(6)蛮干心理。有些职工有一定的技能能力,但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把遵章守制当成是刻板,随意“创新”工作方法,不充分估计行为的恶果,这种违章一旦发生事故就有可能是大事故。
(7)无知心理。一些新职工和部分文化程度较低的职工,平时不注意加强学习,对每项工作程序应该遵守的规章制度不了解或一知半解,工作起来凭本能、热情,作业中糊里糊涂违章,糊里糊涂出事,根本不知道错在哪里。
(8)麻木心理。个别职工因长期、反复从事同一工作,生产热情减退,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应付了事,安全处于被动状态。发现安全工器具有问题也不及时更换或修理,使安全设备缺乏可靠性;发现他人违章也不制止,认为就算发生不幸也轮不到我头上,久而久之就有可能发生事故。
(9)从众心理。一些职工安全知识不全面、安全意识不强,看到其他职工违章操作“既省力,又没出事”,还没被追究和处理,遂削弱了正确的安全思想,把违章当成经验,盲目地学习、运用,渐渐地,错误的操作方法代替了正确的方法,形成习惯性违章。
(10)奉上心理。一些职工原则性不强,对上级的话惟命是从,明明知道是错的,总想着是领导让我干的,就算出了事也有上面顶着,查不到我,结果发生了本不该发生的事故。
(11)唯心心理。极少数职工受消极思想影响,抱着“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的错误心理,靠惯性作业,凭经验操作,不注意安全随意工作,往往造成事故。
2、习惯性违章的客观原因
(1)岗位培训不到位。企业没有完善的培训计划定期对职工进行知识更新和技术培训,主要表现为:新职工无证上岗或设备结构、工艺技术更新改造后,职工对新工艺操作规程不了解,在不知情的状态下违章。另外,企业虽然开展了许多与安全相关的理论培训、思想教育、技术培训,但由于培训过于程式化,效果不理想。职工只是被动接受,往往认识问题不全面、不充分、不理性,反映在工作中,就是摆不正安全与生产、质量、进度、效益的关系,常会产生“安全就是不出事故”的单纯认识,因而也不能真正认识到习惯性违章的危害和反习惯性违章的重要性。
(2)作业环境不安全。以我矿生产为例,生产战线长、设备工艺复杂、安全管理难度大,并受多种自然条件及生产设施老化腐蚀影响,易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灾害。有的设备结构、工艺技术设计时考虑不充分,不符合人体的生理特征,按正规的操作极不方便或容易损坏零部件,从而引起习惯性违章操作。此外,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部分工艺、设备、流程已不能满足当前生产需要,为了保持正常生产仍在“带病上阵”或“超龄服役”,一些设备上存在的问题迫使职工违章操作。
(3)管理制度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工作任务布置不合理,不考虑作业现场的实际状况安排任务,在现场强行要求职工冒险违章蛮干;干部不能以身作则,带头违章违纪,给职工的安全观念造成错误引导;个别单位、班组不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程序和规章制度,对暂时还没有造成恶果的习惯性违章行为姑息迁就,放松了对职工安全行为的严格要求和教育督导,最终导致事故发生。
(4)受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职工参与社会生活的程度在不断增加,容易导致思想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行为走样;此外,在与同事、朋友、亲属发生一些矛盾及生活中遇到重大变故,也会使职工思想情绪波动,在特定的条件和环境下导致行为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