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哪些心理因素会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
作业中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指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而这些违章行为又分为有意违章和无意违章。究其原因又有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等。这里列举不安全行为的心理因素。这些心理因素大体可分为下列几种:1、侥幸心理。其表现特征是:碰运气,认为操作违章不一定会发生事故;往往认为动机是好的,不会受到责备;自信心很强,相信自己有能力避免事故发生;别人不一定能发现。由侥幸心理导致的事故是很常见的。人们产生侥幸心理的原因,一是错误的经验。例如某种违章作业 从未发生过事故,或多年未发生过,人们心理的危险感觉就会减弱,从而导致错误的认识,违章也未必出事故;二是认识上的错误。事故的发生是存在着小概率随机规律的,即事故不是经常发生的,发生了也不一定会造成伤害,即便伤害也不一定很重。因此容易容忍不安全行为的存在。但久而久之,随着不安全行为形成习惯,则必然会导致事故的发生。所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必须从第一次违章起,就要坚决予以纠正,决不允许形成不安全的行为习惯。2、冒险心理。其表现特征是:争强好胜,喜欢逞能,私下爱与人打赌;有违章行为而没造成事故的经历;为争取时间,不按规程作业;企图挽回某种影响等。有冒险行为的人,一般只顾眼前一时得失,自以为能一举成名,而不顾客观效果,盲目行动,蛮干且不听劝阻,把冒险当作英雄行为。这种心理尤以青年职工为盛,应引起特别注意。4、贪便宜、走捷径心理。其表现特征是:把必要的安全规定、安全措施、安全设备认为是其实现目标的障碍。这种贪便宜、走捷径的心理是人类长期生活中养成的一种心理习惯。例如为了图凉快不戴安全帽;为了省时间而擅闯危险区;为了多生产而拆掉安全装置;为了尽快动火不开动火证等。这种心理造成的事故举不胜举。5、逆反心理。其表现特征是:不接受正确的、善意的规劝和批评,坚持其错误行为。逆反心理是指,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某些人的言行在好胜心、好奇心、求知欲、思想偏见、对抗情绪之类的意识作用下,产生一种与常态行为相反的对抗心理反映。例如,要求工人按操作规程操作,他自恃技术颇佳,偏不按规程办;要他在不了解机器性能及注意事项的情况下不要动手,而在好奇心驱使下偏要去动去摸等。6、凑兴心理。凑兴心理是人在社会群体生活中产生的一种人际关系的反映,从凑兴中获得满足和温暖,从凑兴中给予同伴友爱和力量,通过凑兴行为发泄剩余精力,他有增进人们团结的积极作用,但也常导致一些无节制的不理智行为。例如,某风钻工休息时开玩笑,拿一根有6个大气压的风管往另一个人的屁股里塞,造成悲惨的人身事故。诸如上班凑热闹、乱动设备信号、工作时间嬉笑等,都是发生事故的隐患。由凑兴而违章的情况多发生在青年工人身上,他们精力旺盛、生性好动,加之缺乏安全知识和经验,常有些意想不到的违章行为。因此经常以生动的方式加强对青年工人的安全规章制度教育,以控制无节制的凑兴行为。7、从众心理。这也是人们在适应群体生活中产生的一种反映,不从众则感到有一种精神压力。由于从众心理,不安全行为或行动很容易被他人效仿。如果有些人在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并未发生事故,那么同班组的其他人也就跟着不按规程操作。否则就有可能被别人说技术不行或胆小鬼。这种从众心理严重地威胁着安全生产。因此,要大力提倡和扶植班组内遵章守纪的正气,在违章行为刚刚产生之时就予以坚决纠正,以防止从众违章行为的发生和蔓延。8、自私心理。这种心理与人的品德、责任感、修养、法制观念有关。它是以自我为核心,只要我方便而不顾他人,不过后果。例如,某矿工偷走挂在溜井旁的安全照明灯,致使另一工人掉进井内死亡。这是影响安全生产的极重要因素。因此,要对职工进行道德、理想、遵章守纪等安全文明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
2、什么是三违心理要不得?
三违”的主体是人,人的错误思想认识,是导致不安全行为的主要根源。笔者在对重煤集团打通一矿近几年来员工违章现象的调查了解中发现,由于员工个体的文化层次、社会阅历、家庭状况、思想素质等各不相同,造成“三违”的主观原因也是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十六种。
——侥幸心理。有些员工自认为“不至于那么巧合”,出事故的人“运气”不好,只要“运气”顺,即使“三违”也会平安无事。
——麻痹心理。从主观看,安全意识淡薄,缺乏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从客观上看总是生产条件比较好,安全生产周期也比较长。因而造成工作马虎凑合,对质量和安全大意稀松,满不在乎。
---习惯心理。对自己的工作习惯缺乏科学的鉴别,认为“按规程啥也干不成”,“说的弦呼,听的平常,煤矿就这样”。
——马虎心理。部分员工在工作中一贯马马虎虎,粗枝大叶,作业时注意力不集中,应付了事,结果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故。
——蛮干心理。摆不正安全与生产、与效益的关系,只想着要产量、要进尺,不顾作业场所有没有安全隐患。
——取巧心理。为了达到目的,投机取巧,我行我素,不充分估计行为的恶果,冒险违章违纪,扒矿车、坐皮带等。
——盲目心理。主要表现在新工人和部分文化程度较低的老工人身上,由于缺乏安全知识或文化技术素质低,作业中糊里糊涂违章,糊里糊涂出事。
——疲倦心理。员工因长年累月地高强度劳动或身体健康原因,导致精力透支,最终对工作完全处于应付状态,使安全缺乏可靠性
3、违章行为的人心里包括哪些想法?
那违章的人呢,主要是存在着侥幸心理,觉得自己违章没什么不会出问题,而且有一种占便宜的心理。
4、什么心理状态导致违法行为的发生?
一般的人,心理状态都是平和的,你有些不甘心,总觉得社会对自己不公专平,心态已经失衡属了的人,才会产生违法犯罪行为,总觉得对自己的现实状态不满意,希望有所改变,但是缺少正常的渠道,所以才产生心里委屈,造成犯罪行为,也有的人是贪念太重,什么都想得到,但是正常的手法手段你还得不到,所以就会采用违法犯罪的行为去获得,但是,俗话说得好,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不要有侥幸的心理,遵纪守法才是正道
5、简述导致您满分的主要违法行为是什么?是什么心理状态导致违法行为的发生
侥幸心理是最普遍的违法行为的心理基础,但不是唯一的
对自身防护能力的过分依赖是有意违法行为的另一个重要心理因素,
两者共同构成违章行为的心理基础。
6、简述导致您满分的主要违法行为是什么?是什么心理状态导致违法行为的发生。
有可能是因为冲动,很多时候人做出违法的行为都是因为一时的冲动,之后就会后悔,然而已经于事无补,如果在做这些事情之前可以给自己一分钟的时间考虑,那一定可以避免违法事情的发生,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