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话销售的开场白
其实营销很多东西是相通的,借鉴参考一下吧, 需要悟性和灵活运用
电话营销六种经典开场白 据说入读哈佛大学要过三关:第一关,学习成绩要达标;第二关,身体素质、道德素质要达标;第三关,也是最难的一关,就是在开学的那一天,学校的教务主任将会拿把椅子坐在校门口,手里端杯茶或者拿张报纸,对想进入校门的新生提出最后一个问题:“请在30秒内给我一个惊喜!”报到新生如果做不到,即使前两项合格,也将无缘哈佛大学。
“30秒内给出一个惊喜”考察的就是一个人所具备的急智,生活中时常需要这种智慧,作为电话销售人员更需要这种瞬时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电话销售人员所能利用的资源非常有限,仅仅只能通过一部电话在有限的时间内来解决所有问题,不像面对面销售,业务人员可以调动很多工具达到销售的目的。
在电话被接通后约30秒内,这时候的开场白是否成功将直接关系到谈话能否继续,如果罗罗嗦嗦不着边际,最后被“扫地出门”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在30秒内抓住对方注意力”成为每一名电话销售人员的一项基本修炼,那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本节将提供六种方法供电话销售人员参考。
一、请求帮忙法
如:
电话销售人员:您好,李经理,我是××,××公司的,有件事情想麻烦一下您!或有件事想请您帮忙!
客 户: 请说!
一般情况下,在刚开始就请求对方帮忙时,对方是不好意思断然拒绝的。电话销售人员会有100%的机会与接线人继续交谈。
二、第三者介绍法
如:
电话销售人员:您好,是李经理吗?
客 户: 是的。
电话销售人员:我是××的朋友,我叫××,是他介绍我认识您的,前几天我们刚通了一个电话,在电话中他说您是一个非常和蔼可亲的人,他一直非常敬佩您的才能。在打电话给您之前,他务必叮嘱我要向您问好。
客 户: 客气了。
电话销售人员:实际上我和××既是朋友关系又是客户关系,一年前他使用了我们的产品之后,公司业绩提高了20%,在验证效果之后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您,所以他让我今天务必给您电话 。
通过“第三者”这个“桥梁”过渡后,更容易打开话题。因为有“朋友介绍”这种关系之后,就会无形的解除客户的不安全感和警惕性,很容易与客户建立信任关系,但如果技巧使用不当,将很容易造成以下结果:
三、牛群效应法
在大草原上,成群的牛群一起向前奔跑时,它们一定是很有规律地向一个方向跑,而不是向各个方向乱成一片。
把自然界的这种现象运用到人类的市场行为中,就产生了所谓“牛群效应法”,它是指通过提出“与对方公司属于同行业的几家大公司”已经采取了某种行动,从而引导对方采取同样行动的方法。
如:
电话销售人员:您好,王先生,我是××公司的××,我们是专业从事电话销售培训的,我打电话给您的原因是因为目前国内的很多IT公司如戴尔、用友、金蝶等都是采用电话销售的方式来销售自己的产品的,我想请教一下贵公司在销售产品的时候有没有用到电话销售呢?……
电话销售人员在介绍自己产品的时候,告诉客户同行业的前几个大企业都在使用自己产品的时候,这时“牛群效应”开始发挥作用。通过同行业前几个大企业已经使用自己产品的事实,来刺激客户的购买欲望。
四、激起兴趣法
这种方法在开场白中运用得最多、最普遍,使用起来也比较方便、自然。激起对方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和发掘,话题的切入点是很容易找到的,具体参看以下案例。
如:
约翰·沙维祺是美国百万圆桌协会的终身会员,是畅销书《高感度行销》的作者,他曾被美国牛津大学授予“最伟大的寿险业务员”称号。一次他打电话给一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强森先生的开场白如下:
约翰·沙维祺:“哲学家培根曾经对做学问的人有一句妙语,他把做学问的人在运用材料上比喻成三种动物。第一种人好比蜘蛛,他的研究材料不是从外面找来的,而是由肚里吐出来的,这种人叫蜘蛛式的学问家;第二种人好比蚂蚁,堆积材料,但不会使用,这种人叫蚂蚁式的学问家;第三种人好比蜜蜂,采百花之精华,精心酿造,这种人叫蜜蜂式的学问家。教授先生,按培根的这种比喻,您觉得您属于那种学问家呢?”
这一番问话,使对方谈兴浓厚,最终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五、巧借“东风”法
三国时,诸葛亮能在赤壁一战中,一把火烧掉曹操几十万的大军,借的就是东风。如果电话销售人员能够敏锐发现身边的“东风”,并将之借用,往往能起到“四两拔千斤”的效果。
如:
冰冰是国内一家大型旅行公司G的电话销售人员,她的工作是向客户推荐一张旅行服务卡,如果客户使用该卡去住酒店、乘坐飞机时,可获得折扣优惠。这张卡是免费的,她的任务是让客户充分认识到这张卡能给对方带来哪些好处,然后去使用它,这样就可以产生业绩。刚好她手里有一份从成都机场拿来的客户资料,看一下她是怎样切入话题的。
电话销售人员:您好,请问是李经理吗?
客户:是的,什么事?
电话销售人员:您好,李经理,这里是四川航空公司客户服务部,我叫冰冰,今天给您打电话最主要是感谢您对我们川航一直以来的支持,谢谢您!
客户:这没什么!
电话销售人员:为答谢老顾客对我们公司一直以来的支持,公司特赠送一份礼品表示感谢,这礼品是一张优惠卡,它可以使您在以后的旅行中不管是住酒店还是坐飞机都有机会享受优惠折扣,这张卡是川航和G公司共同推出的,由G公司统一发行,在此,请问李经理您的详细地址是……?我们会尽快给您邮寄过来的。
客户:四川省,成都市……
六、老客户回访
老客户就像老朋友,一说出口就会产生一种很亲切的感觉,对方基本上不会拒绝。
如:
电话销售人员:王总您好,我是G旅行公司的小舒,您曾经在半年前使用过我们的会员卡预订酒店,今天是特意打电话过来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一贯支持,另外有件事情想麻烦一下王总,根据我们系统显示您最近三个月都没有使用它,我想请问一下,是卡丢失了,还是我们的服务有哪些方面做的不到位?
王总: 上一次不小心丢了。
从事销售的人都知道,开发一个新客户花的时间要比维护一个老客户的时间多3倍。
据权威调查机构调查的结果显示,在正常情况下顾客的流失率将会在30%左右,为了减少顾客的流失率我们要时常采取客户回访方式与客户建立关系,从而激起客户重复购买的欲望。
通常在做客户回访时电话销售人员可以采取交叉销售,给顾客介绍更多的产品,供客户选择。电话销售人员在客户回访时要注意一下几点:
1.在回访时首先要向老客户表示感谢;
2.咨询老客户使用产品之后的效果;
3.咨询老客户现在没再次使用产品的原因;
4.如在上次的交易中有不愉快的地方,一定要道歉;
5.让老客户提一些建议。
本节中曾提到过“激起兴趣”是应用较多的一种方法,除上面提到的几种方法外,还有一些方法:
①提及对方现在最关心的事情
“李总您好,听您同事提到,您目前最头疼的事情是公司现在很难招到合适的人,是吗?”
② 赞美对方
“同事们都说应该找您,您在这方面是专家。”
“我相信贵公司能够发展这么快,与您的人格魅力是分不开的。”
③ 提及他的竞争对手
“我们刚与××公司(目标客户的竞争对手)合作过,他们认为我们的服务非常好,所以我今天决定给你们一个电话。”
④ 引起他的担心和忧虑
“不断有客户提到,公司的销售人员很容易流失这一现象,这实在是一件令人担心的事情。”
“不少的客户提到他们的客户服务人员经常接到一些骚扰电话,很不好应对,不知王经理是如何处理这种事情呢?”
⑤ 提到你曾寄过的信
“前几天曾寄过一封重要的信/邮件给您……”
“我寄给您的信,相信您一定看过了吧!……”
⑥ 畅销品
“我公司产品刚推出一个月时间,就有1万个客户注册了……”
“有很多客户主动打电话过来办理手续……”
⑦用具体的数字
“如果我们的服务能让您的销售业绩提高30%,您一定有兴趣听,是吗?”
“如果我们的服务可以为贵公司每年节约20万元开支, 我相信您一定会感兴趣,是吗?”
请参考!!
2、业务员的幽默开场白
1、金钱话题:几乎所有的人都对钱感兴趣,省钱和赚钱的方法很容易引起客户的兴趣。如:
“张经理,我是来告诉你贵公司节省一半电费的方法。”
“王厂长,我们的机器比你目前的机器速度快、耗电少、更精确,能降低你的生产成本。”
“陈厂长,你愿意每年在毛巾生产上节约5万元吗?”
2、真诚的赞美:每个人都喜欢听到好听话,客户也不例外。因此,赞美就成为接近顾客的好方法。
赞美准顾客必须要找出别人可能忽略的特点,而让准顾客知道你的话是真诚的。赞美的话若不真诚,就成为拍马屁,这样效果当然不会好。赞美比拍马屁难,它要先经过思索,不但要有诚意,而且要选定既定的目标与诚意。“王总,您这房子真漂亮。”这句话听起来像拍马屁。“王总,您这房子的大厅设计得真别致。”这句话就是赞美了。
3、利用好奇心
现代心理学表明,好奇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动机之一。美国杰克逊州立大学刘安彦教授说“探索与好奇,似乎是一般人的天性,对于神秘奥妙的事物,往往是大家所熟悉关心的注目对象。”一位推销员对顾客说:“老李,您知道世界上最懒的东西是什么吗?”顾客感到迷惑,但也很好奇。这位推销员继续说,“就是您藏起来不用的钱。它们本来可以购买我们的空调,让您度过一个凉爽的夏天。”
4、提及有影响的第三人
告诉顾客,是第三者(顾客的亲友)要你来找他的。这是一种迂回战术,因为每个人都有“不看僧面看佛面”的心理,所以,大多数人对亲友介绍来的推销员都很客气。如:
“何先生,您的好友张安平先生要我来找您,他认为您可能对我们的印刷机械感兴趣,因为,这些产品为他的公司带来很多好处与方便。”
5、举著名的公司或人为例
人们的购买行为常常受到其他人的影响,推销员若能把握顾客这层心理,好好地利用,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李厂长,××公司的张总采纳了我们的建议后,公司的营业状况大有起色。”
举著名的公司或人为例,可以壮自己的声势,特别是,如果您举的例子,正好是顾客所景仰或性质相同的企业时,效果就更会显著。
3、跑业务打电话时,怎么样用开场白?请教一下怎么样?
我送你一个小小的秘笈,那就是当与对方话时在自报家门时,开场白一定要控制在30秒之内,否则对方绝对因你的话题无吸引而断电话,为什么呢?这是每个人在接收语音信息时的”忍耐度“所致,这是有科学数据的。你有无发现为什么电台每则广告时间普遍为都设定为15秒、30秒呢?就是这个道理了。越发达的国家(地区)人们承受的“忍耐度”愈短;信息多、生活节奏急促是这个数据变化的原因所在。
所以开场白一定要简明扼要说明意图、尽快打动对方,只有这样才有下文可言,朋友我建议到书店逛一逛,这方面的书籍很多。窃以为每个人的情况不尽相同,不能一本通书读到老,更没有绝对方法,这是我的经验之谈。台湾有位亿万富翁起家时是做保险的,当初也是连打电话给客户时也不知说什么,后来经过他自己的勤学苦练,每天坚持给客户电话不下400多个,慢慢总结出自己的套路,成就了自己后来的大业,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当然一些技巧也要多加留意,例如事前要准备足功课,尽量了解对方的底细;打电话时一定要站起身来打,为什么?因为这是同人的生理有直接关系,如站起来说话“丹田气”十足,对方听到你的话音后会倍感你自信十足,有自信人的定会是人见人爱、车见车载,我的朋友你说对吗?
4、第一次给客户打电话的开场白应该怎么说?
首先,您应该直截了抄当,吐字清晰的介绍自己。然后,说明打电话的意图。注意首次沟通应称呼“您”更显尊重。其三,用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多的信息,并且不让对方感到反感。有必要的话可以先做些功课,例如你的客户喜欢什么,爱好什么,或者有没有需要帮助的,投其所好。注意遵守法律,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合法的发展客户。
开场白要注意尽量显的自然,不要紧张,会让对方也紧张,并且显得不自在。这样不利于后续沟通。开场白最好吸引人,让客户一次就记住你,后续接触才会顺利。当然,最重要的是你推销的产品是客户所需要的。需求才是一切沟通的前提,也是你要达到的目的。客户需要你才会愿意和你接触。
希望以上回答可以帮到你,谢谢。
5、作为一句电话业务员怎么说开场白
hello!你好,然后直接介绍自己和打电话的目的,不要绕弯子,浪费人家的时间!!
6、业务员拨打电话的开场白
一般copy是前台接电话,小工厂的话谁都有可能接电话。
前台每天都接很多电话,没有一个心情好的,你不需要什么轻松不轻松,她肯定会拒绝你的,你要隔天再打,一直打,一个星期左右就是业务的开始,你可以说,美女,你都拒绝我七次了,该给我个机会谈谈吧,这样说,她如果不是当天心情非常差,一般都会和你聊聊,你要乘机叫她给你负责采购办公用品的电话,如果是小公司,很可能是前台负责。
7、业务员的电话开场白
一般是前台接电话,小工厂的话谁都有可能接电话。
前台每天都接很多电话,没有一个心情内好的,你容不需要什么轻松不轻松,她肯定会拒绝你的,你要隔天再打,一直打,一个星期左右就是业务的开始,你可以说,美女,你都拒绝我七次了,该给我个机会谈谈吧,这样说,她如果不是当天心情非常差,一般都会和你聊聊,你要乘机叫她给你负责采购办公用品的电话,如果是小公司,很可能是前台负责。
8、电话销售话术开场白
电话销售已经成为了现代比较流行的销售方式,拿起电话每个人都会,但是如何通过电话与对方良好的沟通,并达成销售意向,可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了。
成功的电话销售开场白,销售员要在30秒钟内清楚地让客户知道下列三件事:
1、我是谁,我代表哪家公司?
2、我打电话给客户的目的是什么?
3、我公司的产品对客户有什么用途?
开场白最好用最简短精炼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意图,因为没人会有耐心听一个陌生人在那发表长篇大论,而且客户关心的是这个电话是干什么的,能够给他带来什么,没有用处的电话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浪费时间。例如:您好,张总,我是早上果业有限公司XXX,我们公司主要是做各种高档水果、干果产品配送,还有各种干果、红酒、茶油礼盒。我们的产品您可以作为员工福利、节日礼品发放,还能提供给您的客户,维护好您的客户关系。注:不要总是问客户是否有兴趣,要帮助客户决定,引导客户的思维;面对客户的拒绝不要立刻退缩,放弃,最主要是约客户面谈。
9、电话销售员怎么说开场白,实用点的...
房产电话销售开场白参考:
1,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非常重要。例如当电话接通后你说“您好我是某某售楼部的某某某。”一定要在开场白中很热情地表示友善的问候和自我介绍这是开场白当中的第一个因素自我介绍。
2,相关产品的介绍
如果碰到有意向的客户要对自己销售的产品做一个简明扼要的说明这等于建立一座与客户沟通的桥梁。第二个电话就不能直入主题了如果开门见山地直接进入话题显得很唐突也不利于建立起融洽的关系。所以最好先关心一下客户。
(9)汽车配件业务员打电话的开场白扩展资料:
1、客户资料的确认(即:核实对方的姓名等相关内容)
2、介绍公司和自己
3、说明打电话的原因
其次,和客户的交流中文字的内容占15%、声音55%、精神面貌面部表情肢体动作30%。电话销售是一种信息的传递,是情绪的转移,信息:产品、公司、自己、客户;情绪:对客户的服务的情绪、对自己的工作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