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如何协调各生产车间的生产进度?2、如何跟踪数据?
1、如何协调各生产车间的生产进度?生产进度控制的目的在于依据生产作业计划,检查回零部件的答投入和出产数量、出产时间和配套性,保证产品能准时装配出厂。供应链环境下的进度控制与传统生产模式的进度控制不同,因为许多产品是协作生产的和转包的业务,和传统的企业内部的进度控制比较来说,其控制的难度更大,必须建立一种有效的跟踪机制进行生产进度信息的跟踪和反馈。生产进度控制在供应链管理中有重要作用,因此必须研究解决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信息跟踪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
2、如何跟踪数据?
数据管理是利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对数据进行有效的收集、存储、处理和应用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充分有效地发挥数据的作用。实现数据有效管理的关键是数据组织。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据管理经历了人工管理、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三个发展阶段。在数据库系统中所建立的数据结构,更充分地描述了数据间的内在联系,便于数据修改、更新与扩充,同时保证了数据的独立性、可靠性、安全性与完整性,减少了数据冗余,故提高了数据共享程度及数据管理效率。
2、如何控制生产进度?
生产计划是关于企业生产运作系统总体方面的计划,是企业在计划期应达到的产品品种、质量、产量和产值等生产任务的计划和对产品生产进度的安排。它反映的并非某几个生产岗位或某一条生产线的生产活动,也并非产品生产的细节问题以及一些具体的机器设备、人力和其他生产资源的使用安排问题,而是指导企业计划期生产活动的纲领性方案。
一个优化的生产计划必须具备以下三个特征:
1)有利于充分利用销售机会,满足市场需求;
2)有利于充分利用盈利机会,实现生产成本最低化;
3)有利于充分利用生产资源,最大限度的减少生产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生产计划是指一方面为满足客户要求的三要素“交期、品质、成本”而计划;另一方面又使企业获得适当利益,而对生产的三要素“材料、人员、机器设备”的适切准备、分配及使用的计划。
[编辑本段]
生产计划的任务
1、要保证交货日期与生产量;
2、使企业维持同其生产能力相称的工作量(负荷)及适当开工率;
3、作为物料采购的基准依据;
4、将重要的产品或物料的库存量维持在适当水平;
5、对长期的增产计划,作人员与机械设备补充的安排。
[编辑本段]
生产计划的内容
1、生产什么东西—产品名称、零件名称;
例:生产汽配行业的一种凸轮,名称代号:kj908
2、生产多少—数量或重量;
因客人订单需要10000只,那实际生产应考虑到报废的产生,我们需要投产10500只,方能保证10000只的交货量。
3、在哪里生产—部门、单位;
因生产制造行业的特性,显然我们主要是在生产部门完成指标,细化是在生产的各个工序班组间加工,包括:铸造、锻压、车床、铣床、高频淬火、磨床、清洗等。
4、要求什么时候完成—期间、交期。
假如客人订单的交期要求在本月的20号,那么公司生产到完工应在20号之前完成,以确保客人能在时限内收货。
[编辑本段]
生产计划的用途
1、物料需求计划的依据;
2、产能需求计划的依据;
3、其他相关计划的制定依据。
[编辑本段]
生产计划的种类
按不同性质划分,生产计划有各种类型见下表:
划分种类 对象 期间 期别
大日程(长期)长期生产计划 产品群 2-3年 季
年度生产计划 产品群、 产品别 1年 月
中日程(中期)3-6月生产计划 产品别 季、半年 周、月
月份生产计划 产品别 零件别 月 日
小日程(短期) 周生产计划 产品别、零件别 周 日
日生产计划 产品别、 零件别 日 小时
[编辑本段]
生产计划应满足的条件
1、计划应是综合考虑各有关因素的结果;
2、必须是有能力基础的生产计划;
3、计划的粗细必须符合活动的内容;
4、计划的下达必须在必要的时期。
[编辑本段]
生产计划的标准
1.作业计划的标准
作业及加工的场所;
-------某某计划标准按照gb****** (当中的gb是指在中国境内生产的企业,*****是指行业名称);加工厂所可以是外协或本公司内生产,具体生产单位则是生产部。
作业及加工的种类、顺序;
例;种类是指某种产品需要涉及到加工而产生的多少道工序,比喻上述所说凸轮加工,顺序则是指按完成凸轮制造而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意思是将所有生产凸轮的工序进行排列。
标准工时等。
2.制程计划、余力计划的标准
作业及加工制程别的负荷基准。
作业及加工制程别的能力基准;
-----制程计划是指制作与生产的工作程序,余力计划是指企业自身的生产能力与现有的生产能力差,比喻:本身企业每天生产1000只,那么现在我在生产800只,那么说明企业所提供的资源最大可以再生产200只,当超过总产量1000只,说明企业的生产能力饱和,这时如在增加生产那么我们必须相应增加设备与人力及各方面资源了。
3.材料、零件计划的标准
零件构成表及零件表;
安排分区、供给分区;
批量大小、产出率。
4.日程计划的标准
加工及装配基准日程表;
批量。
5.拟定库存计划的标准
库存管理分区;
订购周期;
订购点、订购量;
安全库存、最高库存、最低库存。
上述计划标准,每逢变化时,应及时修正并予维持!
[编辑本段]
生产计划指标
制定生产计划指标是生产计划的重要内容。为了有效的和全面的指导企业生产计划期的生产活动,生产计划应建立包括产品品种、产品质量、产品产量和产品产值的四类指标为主要内容的生产指标体系。
1、产品品种指标
产品品种指标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规定生产产品的名称、型号、规格和种类。它不仅反映企业对社会需求的满足能力,还反映了企业的专业化水平和管理水平。
产品品种指标的确定首先要考虑市场需求和企业实力,按产品品种系列平衡法来确定。
2、产品质量指标
产品质量指标是衡量企业经济状况和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产品质量受若干个质量控制参数控制。对质量参数的统一规定形成了质量技术标准,包括国际标准、国家标准、部颁标准、企业标准、企业内部标准等。
3、产品产量指标
产品产量指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的实物数量。以实物量计算的产品产量,反映企业生产的发展水平,是制定和检查产量完成情况,分析各种产品质检比例关系和进行产品平衡分配,计算实物量生产指数的依据。
确定产品产品指标主要采用盈亏平衡法、线性规划法等。
4、产品产值指标
产品产值指标是用货币表示的产量指标,能综合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成果,以便进行不同行业间比较。根据具体内容和作用不同分为工业总产值、工业商品产值和工业增加值三种形式。
[编辑本段]
主生产计划
生产计划是工厂管理内部运作的核心。一个优秀的工厂,其内部管理应该是围绕着生产计划来进行的。生产计划有月度计划、周计划、日计划。不过随着MRP的使用,“主生产计划”成为控制工厂内部运做的核心了。
主生产计划(Master Proction Schele,简称MPS)
一、MPS意义
主生产计划是按时间分段方法,去计划企业将生产的最终产品的数量和交货期。主生产计划是一种先期生产计划,它给出了特定的项目或产品在每个计划周期的生产数量。一个有效的主生产计划是生产对客户需求的一种承诺,它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协调生产与市场,实现生产计划大纲中所表达的企业经营目标。主生产计划在计划管理中起“龙头”模块作用,它决定了后续的所有计划及制造行为的目标。在短期内作为物料需求计划、零件生产计划、订货优先级和短期能力需求计划的依据。在长期内作为估计本厂生产能力、仓储能力、技术人员、资金等资源需求的依据。
二、MPS编制原则
主生产计划是根据企业的能力确定要做的事情,通过均衡地安排生产实现生产规划的目标,使企业在客户服务水平、库存周转率和生产率方面都能得到提高,并及时更新、保持计划的切实可行和有效性。主生产计划中不能有超越可用物料和可能能力的项目。在编制主生产计划时,应遵循这样一些基本原则。
? *最少项目原则:用最少的项目数进行主生产计划的安排。如果MPS中的项目数过多,就会使预测和管理都变得困难。因此,要根据不同的制造环境,选取产品结构不同的级,进行主生产计划的编制。使得在产品结构这一级的制造和装配过程中,产品(或)部件选型的数目最少,以改进管理评审与控制。
? *独立具体原则:要列出实际的、具体的可构造项目,而不是一些项目组或计划清单项目。这些产品可分解成可识别的零件或组件。MPS应该列出实际的要采购或制造的项目,而不是计划清单项目。
? *关键项目原则:列出对生产能力、财务指标或关键材料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对生产能力有重大影响的项目,是指那些对生产和装配过程起重大影响的项目。如一些大批量项目,造成生产能力的瓶颈环节的项目或通过关键工作中心的项目。对财务指标而言,指的是与公司的利润效益最为关键的项目。如制造费用高,含有贵重部件,昂贵原材料,高费用的生产工艺或有特殊要求的部件项目。也包括那些作为公司主要利润来源的,相对不贵的项目。而对于关键材料而言,是指那些提前期很长或供应厂商有限的项目。
? *全面代表原则:计划的项目应尽可能全面代表企业的生产产品。MPS应覆盖被该MPS驱动的MRP程序中尽可能多数组件,反映关于制造设施,特别是瓶颈资源或关键工作中心尽可能多的信息。
? *适当裕量原则:留有适当余地,并考虑预防性维修设备的时间。可把预防性维修作为一个项目安排在MPS中,也可以按预防性维修的时间,减少工作中心的能力。
? *适当稳定原则:在有效的期限内应保持适当稳定。主生产计划制订后在有效的期限内应保持适当稳定,那种只按照主观愿望随意改动的做法,将会引起系统原有合理的正常的优先级计划的破坏,削弱系统的计划能力。
三、主生产计划的对象
主生产计划的计划对象主要是把生产规划中的产品系列具体化以后的出厂产品,通称最终项目,所谓“最终项目”通常是独立需求件,对它的需求不依赖于对其他物料的需求而独立存在。但是由于计划范围和销售环境不同,作为计划对象的最终项目其含义也不完全相同。
[编辑本段]
编制生产计划的步骤
生产计划的编制必须遵循四个步骤
(1)收集资料,分项研究。编制生产计划所需的资源信息和生产信息。
(2)拟定优化计划方案统筹安排。初步确定各项生产计划指标,包括产量指标的优选和确定、质量指标的确定、产品品种的合理搭配、产品出产进度的合理安排。
(3)编制计划草案做好生产计划的平衡工作。主要是生产指标与生产能力的平衡;测算企业主要生产设备和生产面积对生产任务的保证程度;生产任务与劳动力、物资供应、能源、生产技术准备能力之间的平衡;生产指标与资金、成本、利润等指标之间的平衡。
(4)讨论修正与定稿报批通过综合平衡,对计划做适当调整,正确制定各项生产指标。报请总经理或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同时,生产计划的编制要注意全局性,效益性,平衡性,群众性,应变性
3、生产调度与生产进度控制的区别和联系
生产调度是生产指挥者对当日生产过程的具体安排和实时的调整,对生产内过程发出的是容指令性的命令。
生产进度控制是结合实际情况对某个阶段或某一天整体的生产安排是指导性的工作安排。生产调度要体现生产进度控制的指导思想,生产进度控制通过生产调度的具体工作得以实现。
4、生产进度控制的概术
生产进度控制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投入进度控制、工序进度控制和出产进度控制。其内基本过程主容要包括:分配作业、测定差距、处理差距、提出报告等。
生产进度控制贯穿整个生产过程,从生产技术准备开始到产成品入库为止的全部生产活动都与生产进度有关。习惯上人们将生产进度等同于出产进度,这是因为客户关心的是能否按时得到成品,所以企业也就把注意力放在产成品的完工进度上,即出产进度。
5、控制生产进度计划的措施有哪些
控制进度计划的措施:
一、以库存应万变
一般来说,库存不仅是原材料或成品,在大多数情况下它是以在制品的状态存在的。在制品主要是指从企业采购进来原材料、零部件到投人生产、再把生产出来的产品放入仓库内这一系列过程中所有环节的毛坯和零部件的总称。
二、维护保养
设备故障是造成许多企业欠产的最主要原因,也是生产进度控制中普遍采用的一项措施。然而,大多数企业认为设备发生故障的概率是随机的、不可预料的,往往因为生产任务忙而不重视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反而把注意力放在故障发生后的抢修上,其实这是很不明智的做法。生产主管在控制生产进度的过程中应把重点放在维护保养设备上,以降低设备故障率、缩短设备修理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三、合理安排作业时间
损失的时间是无法追回的,如果企业想把损失的时间补回来,一般来说,只能通过加班的途径来实现,但是不得不给作业人员支付加班工资。然而,如果设备是三班运转,就不存在加班的可能,也可以避免损失。所以,在平时的生产作业过程中,生产主管要学会合理安排作业人员的作业时间。
四、培养多能工
多能工的培养是生产主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课题之一,这是由于:
①当操作关键设备的作业人员缺勤时,派其他作业人员顶替这个岗位,可以避免生产停止或造成产量减少的状况。
②在品种多、数量少或按订单来安排生产的情况下,要频繁地变动流水线的编程,这要求作业人员具备多能化的技艺以适应变化机种的需要。
③适应生产计划的变更。企业为适应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往往会根据客户的某种要求而改变生产计划,这就要求作业人员的多技能化。
6、如何控制生产进度
正确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生产进度控制的内容。生产进度控制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投入进度控制、工序进度控制和出产进度控制。
7、生产进度控制的重点有哪些?
计划落实执行情况;器设备运行情况;原材料供应保障;不合格及报废率情况;临时任务或特急订单插入情况;各道工序进程;员工工作情绪等
室长,不用谢,,多给点分我
8、生产进度控制的职能
在做理论上的论述时,常常使用生产控制系统的概念,但是在实内际的生产活动中容,从生产系统的组织结构上很难发现控制系统。生产管理人员也往往意识不到控制系统的存在,然而,控制系统确实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进度控制的功能还是十分强大的,只是许许多多的控制职能分散在几个管理部门。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一方面,企业认识到生产进度的重要性,派专人处理这方面的事务;另一方面,反映了对控制理论的认识不足,在实际操作上暴露出系统性差的特点。
9、生产进度控制步骤与进度落后时应采取的措施
增加人力及设备;增加瓶颈工序的人力与设备,招聘临时工;② 延长工作时间;如双班制或三班制;③ 改进工艺流程;④ 外发加工(即托外加工),⑤ 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