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汽车维修制度中,维护分哪几级?各级的中心作业内容是什么?修理分哪几类?意义及送修标志是什么
您好!
按交通部规定,中国现行的汽车维护制度分为日常维护、一级维护、二级维护等。此外,还有季节性维护和走合期维护。一级维护中检查重点是发动机、变速器、制动系统、动力转向系统和差速器的油量,以及冷却系统、清洗系统和蓄电池的液面高低,不足时就要补充。二级维护是以检查和调整为中心,除执行一级维护作业外,还需要更换三滤 即:机油滤清器、燃油滤清器和空气滤清器 ,检查和调整发动机、制动系统和电气设备,进行轮胎换位等。这部分工作比较专业,一般都由专业维修工进行。二级维护是一次比较全面的检测,通过它暴露和解决存在的故障,确保汽车的各部件和整车性能处于正常状态,其对汽车的保养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按车辆作业范围可分为车辆大修、总成大修、车辆小修和零件修理。
送修标志如下
发动机:动力下降。烧机油,发动机异响
变速器(分动器)总成大修送修标志是壳体变形、破裂、轴承孔磨损逾限,变速齿轮及轴磨损严重或损坏,需要彻底修复。
车架总成大修送修标志
车架总成大修送修标志是车架断裂、锈蚀、弯曲变形逾限;大部分铆钉松动或铆钉孔磨损,必须拆卸其它总成后才能进行矫正、修理或重铆方能修复。
2、汽车维修中的一类、二类、三类维修有什么区别?
《汽车维修业开业条件》(1997版)将汽车维修企业分为三类
一类汽车维修企业:从事汽车大修和总成修理,亦可从事汽车维护、汽车小修和汽车专项修理;二类汽车维修企业:从事汽车一级、二级维护和汽车小修;三类专项维修业户:专门从事项目为车身修理,涂漆,篷布、座垫及内装饰修理,电器、仪表修理,蓄电池修理,散热器、油箱修理,轮胎修补,安装汽车门窗玻璃,空调器、暖风机修理,喷油泵、喷油器、化油器修理,曲轴修磨,气缸镗磨,车身清洁维护等专项修理或维护。
修订后的《汽车维修业开业条件》(2004版)保留了原标准的三种分类模式,但三种类型企业的内涵相对原定义有所改变。
1)取消了以从事汽车一、二级维护和小修为经营业务的原二类企业的定义,一类、二类企业均定义为整车维修企业,按规模及竣工检验设备条件不同区别为一类和二类整车维修企业;
2)确立了"车型(小型车、大中型客车、大型货车)"的定义,并将其与整车维修企业经营范围的承修车型相联系;
3)增加发动机、自动变速箱等较大汽车总成为专项维修项目,调整原专项维修项目的电器、仪表修理为电气系统维修等,使具备规定条件的三类专项维修业户可从事汽车某总成、某系统的维护与修理。
新分类既符合汽车维修行业的现状,与原标准的技术内容有较好的衔接,有利于新标准出台后的顺利实施;又适应行业管理部门对汽车维修行业调整与改革的发展要求。现在的标准中一类、二类企业的经营业务范围一致,三类业户的作业具有一定的深度,解决了目前汽车维修市场大量存在的超范围经营问题。
3、在汽车维护中,调整和更换分别是指的什么?
汽车维护工艺是利用生产工具按一定技术要求维护汽车的方法。按作业特点和版执行条件不同,汽车维护有如权下不同的作业方法:清洁、检查、补给、润滑、紧固、调整、更换等。
清洁主要是清洗车辆外部污垢,打扫驾驶室和车身内部,保持发动机、底盘各部位外表无污垢,保持燃油、机油、空气滤清器和蓄电池清洁,清理外胎嵌入物。
检查的主要内容是检视汽车各总成、机构的外表,检查各机件外部连接螺栓的紧度,检查电气、照明、信号、仪表设备的技术状况,检查轮胎气压及外胎损伤情况。
补给主要是检视燃油、润滑油、冷却液、制动液、蓄电池的电解液和空调装置的工质,视需要进行添加,按规定给气压不足的轮胎充气。
润滑是按照汽车润滑图表用规定牌号的润滑油(脂)定期进行润滑,各润滑油嘴和通气塞必须配齐并保持畅通。
紧固是对汽车各总成、机构外露部分的紧固点,按规定予以紧固,并配换失落或损坏的紧固件。
调整是按规定对汽车各总成、机构和电器设备等进行必要的调整,使其符合技术要求。
更换是按照需要或规定更换燃油滤清器、机油滤清器、空气滤清器,更换润滑油,给轮胎换位以及更换轮胎,配换损坏的电气元件及电线等。
4、汽车维护中,哪种维护是强制的
汽车维护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日常汽车维护
汽车日常维护由驾驶员在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执行。在出车前,您应环视汽车,看看灯光装置有没有损坏,车身有没有倾斜,有没有漏油、漏水等泄漏现象,检查轮胎的外表情况、检查车门、发动机舱盖、行李箱盖和玻璃的状况。
打开点火钥匙,检查各报警灯和指示灯的点亮情况,启动发动机,检查各报警灯是否正常熄灭;看看指示灯是否正常点亮;查看油量表的指示,必要时补充燃油。
二、定期维护
汽车定期维护是指隔一个固定的时间去做一次维护,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每星期的汽车维护
查找发动机各部附件的固定情况,查看发动机各结合面有没有漏油漏水的情况;检查调整皮带紧度,查看各部分的管路和导线固定情况,检查补充机油;检查补充冷却液;检查补充电解液,检查补充动力转向机油;清洁散热器外表;补充风挡玻璃清洗液等。清洗汽车外表;清洁车内各部位。
2、每月的汽车维护
在每月汽车保养时,应重复每星期的汽车保养项目,但所进行的检查工作应更细致。巡视汽车,检查灯泡及灯罩损坏情况,检查车体饰物的固定情况;检查倒车镜的固定情况;检查轮胎的磨损情况,出现接近轮胎的磨耗记号时应更换轮胎;检查轮胎有没有鼓包、异常磨损、老化和硬伤等情况;彻底清扫汽车内部,清理行李舱的多余物品,不要让车就成移动仓库;清洁水箱外表、机油散热器外表和空调散热器外表上的杂物;清洁汽车外表,去除车体上的油污并修补车体脱落漆的部位。
3、每半年的维护
每半年进行的汽车保养,一般安排在春科两季进行。
清洗发动机外表,清洗时注意对电气部分的防水处理,避免用高压、高温的水枪冲洗发动机,可以用毛刷清洗剂清洗发动机外表。
清洁或更换发动机“三滤”和机油,用压缩空气吹去空气滤清器的灰尘,视情更换燃油滤清器并添洗管路接头的滤网,结合更换机油更换机油滤清器。检查蓄电池接线柱部分有没有腐蚀的现象,用热水冲洗蓄电池外表,清除蓄电池接线柱上的腐蚀物,测量调整蓄电池的电解液密度。
检查补充冷却液,清洁水箱外表,检查轮缘磨损情况,对轮胎实施换位。检查轮毂轴承预紧情况,如有间隙应调整中央鼓式手制动器的蹄片;检查调整脚制踏板的自由行程;检查车轮制动器蹄片磨损情况,如果达到磨耗记号应更换制动蹄片,检查调整车轮制动器的蹄片间隙,检查补充制动液。检查底盘重要螺栓或螺母的紧定情况,特别是转向系统的重要螺栓和螺母,发现松动或缺损情况,应补充拧紧。
检查底盘各部分管路情况,查看有没有泄漏情况,检查紧固所有金属连接杆件,并检查橡胶轴套有没有损坏的情况;对底盘所有润滑点进行补脂润滑。彻底清洗汽车的内、外部,并对脱漆和破损部位进行修补。检查修理汽车灯光,检查维护制冷、取暖装置;清洁音响系统等。
4、每年的汽车维护
虽然每半年的汽车保养已经很全面,但还是应该对汽车每年进行一次比较深入的检查,每年的汽车保养是和每第二个半年的汽车保养一并进行的,即在半年汽车保养项目中再加上以下内容:检查调整汽油发动机的点火正时情况,点火正时的检查与调整,最好到修理厂进行。国内轿车仍有部分发动机装有普通气门,应检查调整气门间隙,对于装用液力挺柱的发动机,则没有此项。清洁发动机舱盖、车门和行李箱的铰链机构的油污,重新调整并润滑上述机构。
5、汽车维修中的一类二类三类维修有什么区别
《汽车维修业开业条件》(1997版)将汽车维修企业分为三类
一类汽车维修企业:从事汽车大修和总成修理,亦可从事汽车维护、汽车小修和汽车专项修理;二类汽车维修企业:从事汽车一级、二级维护和汽车小修;三类专项维修业户:专门从事项目为车身修理,涂漆,篷布、座垫及内装饰修理,电器、仪表修理,蓄电池修理,散热器、油箱修理,轮胎修补,安装汽车门窗玻璃,空调器、暖风机修理,喷油泵、喷油器、化油器修理,曲轴修磨,气缸镗磨,车身清洁维护等专项修理或维护。
修订后的《汽车维修业开业条件》(2004版)保留了原标准的三种分类模式,但三种类型企业的内涵相对原定义有所改变。
1)取消了以从事汽车一、二级维护和小修为经营业务的原二类企业的定义,一类、二类企业均定义为整车维修企业,按规模及竣工检验设备条件不同区别为一类和二类整车维修企业;
2)确立了"车型(小型车、大中型客车、大型货车)"的定义,并将其与整车维修企业经营范围的承修车型相联系;
3)增加发动机、自动变速箱等较大汽车总成为专项维修项目,调整原专项维修项目的电器、仪表修理为电气系统维修等,使具备规定条件的三类专项维修业户可从事汽车某总成、某系统的维护与修理。
新分类既符合汽车维修行业的现状,与原标准的技术内容有较好的衔接,有利于新标准出台后的顺利实施;又适应行业管理部门对汽车维修行业调整与改革的发展要求。现在的标准中一类、二类企业的经营业务范围一致,三类业户的作业具有一定的深度,解决了目前汽车维修市场大量存在的超范围经营问题。
6、汽车维修质量保证期从什么时候算起
机动车维修质量保证期,从维修竣工出厂之日起计算。
7、汽车维修中的一类二类三类有什么区别吗?
《汽车维修业开业条件》(1997版)将汽车维修企业分为三类
一类汽车维修企业:从事汽车大修和总成修理,亦可从事汽车维护、汽车小修和汽车专项修理;二类汽车维修企业:从事汽车一级、二级维护和汽车小修;三类专项维修业户:专门从事项目为车身修理,涂漆,篷布、座垫及内装饰修理,电器、仪表修理,蓄电池修理,散热器、油箱修理,轮胎修补,安装汽车门窗玻璃,空调器、暖风机修理,喷油泵、喷油器、化油器修理,曲轴修磨,气缸镗磨,车身清洁维护等专项修理或维护。
修订后的《汽车维修业开业条件》(2004版)保留了原标准的三种分类模式,但三种类型企业的内涵相对原定义有所改变。
1)取消了以从事汽车一、二级维护和小修为经营业务的原二类企业的定义,一类、二类企业均定义为整车维修企业,按规模及竣工检验设备条件不同区别为一类和二类整车维修企业;
2)确立了"车型(小型车、大中型客车、大型货车)"的定义,并将其与整车维修企业经营范围的承修车型相联系;
3)增加发动机、自动变速箱等较大汽车总成为专项维修项目,调整原专项维修项目的电器、仪表修理为电气系统维修等,使具备规定条件的三类专项维修业户可从事汽车某总成、某系统的维护与修理。
新分类既符合汽车维修行业的现状,与原标准的技术内容有较好的衔接,有利于新标准出台后的顺利实施;又适应行业管理部门对汽车维修行业调整与改革的发展要求。现在的标准中一类、二类企业的经营业务范围一致,三类业户的作业具有一定的深度,解决了目前汽车维修市场大量存在的超范围经营问题。
8、汽车维修协议中的修理时间是如何规定的
汽车维修费通常分为换件价+工时价+辅料-残值。
工时是按车辆类型及换件项目确定,其中包括拆装、敲补、电工喷漆。
辅料一般包括机油、加冻加氟及一些螺丝类杂品。
残值是指已经无法使用的部件,然后都是交付修理厂自行处理。
9、为什么要对汽车进行强制维护
汽车维护是指汽车经过一定的行驶里程或时间间隔后,根据汽车维护技术标准、使用说明书,按照规定的工艺流程、作业范围、作业项目、技术要求所进行的预防性维护作业。汽车维护的目的是使汽车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和车容,减少汽车故障及抛锚,保证行车安全,控制污染物排放,延长使用寿命,充分发挥汽车应有的功能和性能。
随着汽车技术和质量水平的提高,汽车维护的重要性愈显突出。根据交通部《汽车运输和汽车技术管理规定》,汽车维护制度按“预防为主,强制维护”的原则,定期进行。汽车维修的重点一转移到维护工作上,通过有效维护,逐渐减少修理工作量。保持车容整洁,及时发现、消除故障和隐患,防止汽车早期损坏是汽车维护的基本要求。汽车维护作业的内容是依照汽车技术状况变化规律来安排的,除执行规定的基本作业项目外,还应针对汽车存在缺陷进行必要的修理作业。实践证明,定期按维护间隔、项目及技术要求对汽车进行强制维护,就能及时发现和消除故障隐患,“防患于未然”的同时,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故障发生率,防止运行早期损坏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