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维修 > 升程汽车维修保养中心

升程汽车维修保养中心

发布时间:2021-01-14 17:00:28

1、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图书1

<

2、求汽车维修专业英语

我有现成的你要吗?AAA——American Automobile Association——美国汽车协会;美国汽车联合会
AAAA——澳大利亚汽车后市场协会
AAAV——远征战斗车辆(现在称EFV)
AAC——数字音频解码技术
AAC——辅助空气控制阀
AANH——美国网络销售公司
AAP——Auto Aftermarket Parts——汽车售后部件
AAS——Adaptive Air Suspension——可调空气悬架(奥迪);主动式悬架
AASS——Adaptive Air Suspension System——可调空气悬架系统(奥迪)
AAT——Adaptive Airbage Technology——(德尔福)自适应安全气囊技术
AB——All Balanced——全面均衡(设计理念)(简称AB设计理念,该理念主要包括动力、空间、安全、操控和个性化5个方面)
ABA——制动摩擦片虚位自动调校补偿系统
ABC——Active Body Control——主动车身控制;动态车身控制;主动车身控制悬架系统
ABC+T——Automatic Brake and Traction Control——自动制动控制+牵引力辅助控制
ABD——自动制动差速器;差速制动系统
ABD——英国驾车者协会
ABI——英国保险联合会
ABS——Anti-lock Brake System或Anti-lock Braking System——防抱死制动系统
说明:没有ABS时,汽车紧急制动时,4个车轮会被完全抱死,这时只要有轻微的侧向力作用(比如倾斜的路面或者地上的一块小石头),汽车就会发生侧滑、甩尾,甚至完全调头。特别是在弯道上行驶时,由于前轮抱死,汽车将因车轮缺乏附着而丧失转向能力,沿着惯性方向向前直至停止。ABS的功能就在于通过控制制动油压的收放,达到对车轮抱死的控制。ABS系统可以使汽车在任何工况下对汽车的4个车轮通过4个独立的传感器进行检测,并对各个车轮独立控制,使4个车轮均处于最佳的制动状态,能够保障汽车在任何的路面上,特别是在雨水路面和冰雪路面上制动时,保证汽车的任何一个车轮都不抱死,避免汽车发生侧滑、甩尾及无法转向等,从而使汽车具有良好的的制动效能、稳定性和转向性,提高汽车的制动安全性。当进行制动时,安全在车轮上的车轮转速传感器立即能感知车轮是否抱死,并将信号传给电脑,电脑会马上降低被抱死车轮的制动力,车轮又继续转动,转动到一定程度,电脑又控制施加制动,这样不断重复,直至汽车完全停下来。通过“抱死——松开——抱死——松开”的循环工作,车辆始终处于临界抱死的间隙滚动状态。安装ABS后,汽车能显著改善制动性能,有效保证驾乘人员的安全。
ABS+EBD——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
ABV——进气压力控制阀
AC——Agile Chassis——敏捷底盘(采用DSR动态操控响应技术)
AC——Attention Control——(德国大众)防困倦系统
该系统可通过安装在驾驶室的摄像头对驾驶员眨眼间隔及次数进行监测,当发现驾驶员有入睡倾向时,便会提醒驾驶员注意,以消除困倦、防止事故的发生。
ACA——Air Cushion Assemblies——(德尔福)安全气囊气囊总成
ACA——Auto Color Award——汽车色彩奖
ACC——Active Cruise Control或Automatic Cruise Control或Adaptive Cruise Control——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智能式巡航定速系统;适应性车速控制系统;主动式定速控制系统

说明:目前的巡航定速系统可让驾驶员轻松地驾驶车辆行驶在路况良好的高速公路上。不过,交通流量的频繁变化往往让驾驶员丧失使用巡航定速的机会。
为了让驾驶员能够在路况变化多端、交通繁忙的高速公路上也能够舒适而有效地驾驶车辆,VOLVO汽车公司成功开发了“智能巡航定速系统”。该系统可不间断地监测与前方车辆之间所保持的距离,并自动调整车速以便与之保持适当的安全距离。
驾驶员在设置所需要的最大车速并选定与前方车辆的最小时间间隔之后,便可激活巡航。后一项参数可以在1~3 s的范围内变动。例如,如果选定的时间间隔为2 s,这就意味着对于车速为100 km/h的汽车来说,安全距离约为56 m。安全距离随车速而变,当车速降为70 km/h时,安全距离就随着降至约39 m。该系统还会把进入车道内实施超车的车辆考虑在内。凡是安装了自动变速器的汽车,智能巡航定速系统就能自动地根据交通状况的变化而改变车速,直至车辆完全停稳为止。
所采用的技术:车的前端安装了一台雷达传感器,可不间断地监测与前方车辆之间所保持的距离。该系统是依靠不间断地调整发动机的功率并在必要时激活制动系统来保持与前方车辆之间的恒定时间间隔。设计该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减轻驾驶车辆时所感受到的压力。制动系统在必要时就会提供一定限度的制动力,因而可在行驶过程中避免不必要的激烈制动现象。
ACC——距离控制装置仪
ACC——部件总成来访组织
ACCCA——Active Computer Controlled Camber Adjustment——(奔驰)主动电脑控制倾角调校
ACD——主动中央差速器
ACD——丹麦汽车样本俱乐部
ACE——主动过弯加强装置(该系统能够在转弯时抵抗车身倾斜);主动转弯控制系统;主动转弯加强系统
ACE——欧洲商用车编辑协会
ACE——Air-Cooled Engine——风冷发动机
ACEA——欧洲汽车工业协会;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是1991年5月取代CCMC(欧洲共同市场汽车制造协会)成立的组织。ACEA组织每2年修订一次该组织汽车润滑油规格,其部分标准与API通用);欧洲汽车生产生联合会
ACH——Analysis of Competitive Hypotheses——竞争假设分析
ACIS——进气增压系统
ACM——主动式发动机底座;主动式发动机支承架
ACP——A/C Pressure——空调压力
ACPS——A/C Pressure Sensor——空调压力传感器
ACR——(天合(TRW)公司的)主动控制张紧器(安全带)
ACS——自动离合器
ACSR— automatic child seat recognition system——儿童座椅自动识别系统
ACT——Airbag Cover Technologies——安全气囊盖的技术
A-CVT——Dry Type Compound Belt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干式复合带无级自动变速器
ADAC——德国汽车协会
ADAMS——Automatic Dynamic Analysis of Mechanical Systems——机械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
ADB-X——(宝马)智能限滑差速系统;自动差速制动系统
ADC——主动差速器控制系统
ADC——车距自动控制系统
ADC——(奔驰)电子空气控制悬挂系统
ADC——Airmatic Dual Control——(奔驰)双控制模式主动气压悬架;可选择悬架模式的主动悬架控制系统
ADC+F2S——(德国大众)车距控制系统
说明:该系统是在ADC(车距自动控制系统)基础上的一次升级,增加了F2S(Follow to Stop)功能,当监测到前方车辆距离太近时,系统便会自动实施制动操作,直到车辆完全停止,危险解除。
ADM——Automatically Dipping Mirror——自动防目眩后视镜(在夜间开车时后方车辆远光灯透过后视镜反射到眼睛里,会严重影响到开车视线,传统的方法是通过手动调节后视镜的角度来达到防眩的目的,而自动防目眩后视镜可根据后方来光反射的刺眼程度,通过后视镜内的电解液的电子回路,调整镜面的反射率,从而达到防眩的目的,大大增加了夜间行车的安全性)
ADM——Automotive Dealership Marketing——汽车品牌专卖店
ADM——Add-Drop Multiplexer——电分插复用器
ADR——危险物品道路国际运输欧洲协定
ADRW——环形变电阻焊接法
ADS——Adjuster Damping Control Suspension System——自适应阻尼控制悬架系统
ADS——Adaptive Damping System——可调式减振系统;自适应阻尼系统
说明:ADS是英文Adaptive Damping System的缩写,意思是可调式减振系统或自适应阻尼系统。此套系统可依据个人喜好、路面状况及使用条件,由驾驶员来调整减振器的软硬度,以适合不同的需求。例如驾驶者想享受驾驭的乐趣时,可选择较硬的模式享受跑车式的驾驶乐趣,当然您也可以选择较软的模式,享受舒适的乘坐感觉。ADS系统由变化减振器的阻尼力来达到较硬模式有较大的阻尼减振作用;较软的模式则提供较低的阻尼力,达到较柔和的乘坐感。先进的可调式减振系统采用电子式无级可调减振系统,可根据不同的路况以及操作条件主动自动地调整最适合的减振阻尼力。但此套系统由于价格较昂贵,通常只在高级豪华轿车上才会配备,可调式交振系统除可提高舒适性外,还有助于行车操控安全。
ADT——Articulated Dump Truck——铰接式自卸车
AEB——Automatic Emergency Brake——紧急制动辅助系统
说明:该系统通过传感器检测前方障碍物,当判断有可能出现危险时,便会向驾驶员发出警告,并弥补制动不足,防止发生危险。
AEI——国际汽车工程
AF——普通冷却液
AF3—— Asia Formula 3——亚洲三级方程式F3锦标赛
AFC——碱性燃料电池
AFL——Adaptive Forward Lighting/——自适应性前向照明系统;主动照明技术;方向可变式前照灯
AFOS——Asina Festival of Speed——亚洲赛车节
说明:亚洲赛车节创建于1997年,是国际汽联注册许可的洲际专业赛事,目前包括以下4项大型赛事:亚洲三级方程式F3锦标赛1 600 cc(1.6 L)和2 000 cc(2.0 L)两项洲际锦标赛传统赛事;亚洲宝马方程式锦标赛;亚洲保时捷卡雷拉杯锦标赛、亚洲房车锦标赛;赛事在亚洲范围内巡回举行,每年都在马来西亚、泰国、韩国、日本、菲律宾等国家举办分站比赛。从当年3月起到11月结束,到2003年已经举办了6届。
AFR——Air Fuel Ratio——空燃比
AFS——Active Front Steering——动态前轮转向系统;主动前轮转向系统;可变传动比转向系统;(德尔夫)主动前轮动力转向系统
说明:该系统可以根据驾驶者的转向幅度和行驶状态,相应地改变前轮的转动角度。在中低速度的驾驶情况下,转向盘和前轮的转向比增大,转向反应较为线性和轻便,以减少驾驶者的劳累,增加驾驶舒适性,这在市区行驶、泊车或者调头时便能表现出其优点。在高速行驶时,转向反应相对沉重和迟缓,以增加车辆直线行驶的稳定性。AFS与动态稳定控制系统DSC(Dynamic Stability Control)共同工作,监测车辆偏航率并相应改变转向角度。这样,一来减少了DSC系统干涉驾驶的机会,二来也提供了适当的安全控制。
AFS——Adaptive Front Lighting System——自适应前照灯系统;方向可变型前照灯;车大灯上装有与转向机构连接的自动对焦系统;可变式前灯;智能化前车灯系统
说明:在使用近光时,该系统可使前灯的光束方向根据转向盘的操纵角度和车速进行自动调节,提高了夜间行车时在弯道等情况下的可视性。AFS由转向盘角度传感器和ABS的车速传感器控制前灯的照射方向。当车速达到30 km/h时,系统开始运行,在车速低于5 km/h时就会停止。当转向盘操纵角度在12°以上时开始运行,当转向盘操纵角度在9°以下时停止。右转弯时,右前灯的光束最大可在15°范围内调节,左前灯不变;相反,左转弯时,左前灯的光束最大可在5°范围内调节,右前灯不变。
AFS——美国飞轮系统公司
AFSS——Active front Steering System——前轮主动转向装置
AFV——代用燃料汽车
AH——Active Headrest——调节保护头枕
AH——Active Hood——主动发动机罩
说明:AH技术就是指当发生人-车碰撞时,发动机罩能够立即自动升起,使行人头部接触到可变形的(减缓撞击力)柔性表面。同时,主动发动机罩还能防止行人撞向挡风玻璃的底部区域(参见图示)

AH:主动发动机罩

AHC——Active Hydropneumatic——(奔驰)主动悬架装置调节系统;悬架高度调节系统
AHC——Active Height Control——自适应高度控制悬架系统;悬架高度调节系统
AHL——Adaptive Head Lights——主动式转向前照灯;弯道随动控制式前照灯
AHM——挂车模块
AHP——Analysis of Hierarchy Process——层次分析法
说明:AHP方法是T.L satty等人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新的建模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处理难以完全定量解决的复杂问题。其基本思路是: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逐层进行分析,通过若干因素对同一个目标的不同影响,确定各因素在目标集中的比重,将决策者的主观判断用量化的形式来表达。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最终选择比重最大的系统决策方案。AHP方法建模的基本步骤是:(1)分析研究系统的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2)根据标度法构造判断矩阵;(3)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4)层次总排序及一直性检验;(5)最佳方案决策。
AHP——踵点(驾驶员驾车时脚后根接触底板处)
AHRS——Active Head Restraint System——主动头部支承系统
AHS——Automated Highway System——自动高速公路系统
AHSS——先进高强度钢
AI——人工智能
AI——Analyzed Intelligence——分析性情报
AI——Adaptive Inflation——(德尔福)自适应气体发生器
AICA——意大利汽车维修设备制造协会
AICC——Aotonomous Intelligent Cruise Control——自主智能巡航控制
AICS——人工智能、解密算法搜寻技术
AID——自动事故探测系统
AIP——Air Independent Propulsion System——不依赖空气的辅助推进系统
AIRCEPT——Assistant Inner Ring Interceptor——(柴油机)辅助内环拦截器
AIRR——有源集成式整流器调节器
AIS——Air Injection System——空气喷射系统
AIS——通用船载自动识别系统
AJAC——加拿大汽车新闻协会
ALC——Active Light Control ——主动车灯控制系统
ALC——声音水平控制
ALCL——Assembly Line Communication Link——自我诊断接头
ALDL——Assembly Line Data Link——自我诊断接头
ALR——带固定儿童安全座椅的自动锁紧装置
ALS——Active Lighting System——(奔驰)主动照明系统(该系统能够随着道路的峰回路转调整前照灯的方向)
ALS——Automatic Leveling System——自动车身水平系统
说明:ALS是Automatic Leveling System的缩写,意思是自动车身水平系统。因车载质量的变化而使车尾高度民主降低或升高时,此系统会自动将车尾调整至原来的高度。该系统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完全独立的套件,只负责车尾高度的调整工作;另一种即是整合于悬架控制系统中。此系统的大致作用方式如下:当车辆后座因坐人或行李箱放有重物体而使车尾下沉时,位于后悬架下控制臂上的高度或位置传感器便会将这种状况告知电脑,在电脑确认这种状况一段时间后,认为此车尾高度的改变确实来自车重的增加,而非路面状况的暂态影响,便会启动空气压缩机将空气灌入后减震器中,使后减震器重新将车尾顶起,直至车高恢复至原有车身正常的车姿;相反的,若车尾车重降低使车尾高度升高,则ALS会将减震器内的部分高压气排出,使车身保持标准高度,此种调整除可以保持车身具有一定的舒适乘坐姿势外,又可以维持一定的操作安全性能。
ALT——交流电动
ALV——Autonomous Land Vehicles——自动陆地车辆
AM——After Market——售后市场
AM——灵捷制造
AMC——美国汽车公司

AMDC——Air Matic Dual Control——双功能空气悬架系统
AMP——After Market Parts——售后市场部件
AMT——Automated Manual Transmission或Automated Mechanical Transmission——自动手动变速器;自动机械式变速器;自动操纵式机械换档变速器

AMT————
ANDC——Automotive News Data Center——汽车新闻数据中心
ANFAC——西班牙全国汽车制造商协会
ANL——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美国Argonne国家实验室
ANN——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神经网络;人工神经网络
ANS——Audi Navigation System——奥迪增强型卫星导航系统
AO——Alternative Outcomes——结果选择分析
AON——All Optical Network——全光网络
AP——Assisted/Automatic Parking——停车辅助系统
说明:该系统共有两种模式,在车速为30km/h以下的状态行驶时,启动停车辅助系统,便会转换到车位搜索模式,帮助寻找可停车的场所。找到后只要切换到停车系统,车辆就会自动切换到倒档,此时只需脚踩加速踏板而无须手柄操作,即可以5km/h以下的车速自动倒入停车位。
APC——角度位置控制
APC——美国塑料协会
APCS——Air Pollution Control System——大气污染控制系统
APDSI——日本汽车部件流通领域研究所
APEAL——汽车性能、运行和设计调研
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APF——Active Power Filter——有源电力滤波器
API——美国石油协会
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接口
APS——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
APTS——(荷兰)城市快速公共交通系统
APU——Assist Power Unit——(燃料电池)辅助动力装置
APU——辅助电源
APU——Air Processing Unit——(制动系统的)空气处理单元
AQS——车内空气自动调节系统
AQS——Air Quality System——空气质量感知模块
AR——Auto-Regression Spectrum——自回归谱分析
ARA——Automotive Resources Asia——亚洲汽车资源公司
ARES——先进往复式发动机系统
ARPA——(美国)先进技术研究规划局
ARS——(宝马)主动防倾系统;主动摇摆稳定系统
ARS——Active Rear Steering——动态后轮转向系统;主动后轮转向系统;可变传动比转向系统
ART——Automotive Retailing Today——每日汽车零售
ARTS——(美洲虎)电子科技安全系统;自适应安全系统;适应性抑制技术系统
说明:ARTS应用了多组传感器、微型电脑,随时探测车内成员在车内空间的相对位置,并将所有数据传输塞ARTS控制电脑,精密地描绘出乘客在车舱内的三维空间位置。在车身受到撞击时,ARTS将根据这些资料来决定是否需要,以及何种程度来启动安全防护装置,例如安全气囊的充气、安全带自动紧束装置的动作等,同时有效消除了因安全气囊膨胀所衍生出的意外,真正为乘客提供保护。
AS——Active Steering——主动式转向系统
AS——Active Space——(依维柯)主动空间驾驶室
AS——Air Scarf——(奔驰)空气围巾(空气围巾是奔驰全球首创的,它可以通过头枕提供流动的热空气,这是考虑到打开车顶有冷空气袭来时而设计的)
AS——Air Suspensions——空气悬架
ASC——(三菱)主动式稳定控制装置;自动稳定控制系统
ASC——主动转向控制系统
ASCL——Adaptive Shift Control Logic——模糊控制档位适应系统
ASC+T——Automatic Stability and Traction Control System——自动稳定控制和牵引力辅助控制系统(宝马);自动稳定控制系统
ASD——Automatic Locking Sliping Differential——自动锁止差速器
ASE——(宝马)高级安全电子控制装置
ASEAN——东南亚国家联合会
ASF——Aluminum Space Frame——全铝车身结构;全铝车身框架结构
ASG——顺序式半自动变速器
ASI——(德尔福)先进安全内饰系统
ASK——音频系统控制器
ASL——Automatic Shift Lock——自动排档锁定装置
说明:ASL是配置于自动档车型的安全装置,是防止车辆暴冲的防范措施。该系统可以保证在车辆着车后,驾驶员必须在踩制动的情形下,才能将档位由P位换到D位或R位,防止车辆在未踩制动的情形下直接换入前进或倒车档位时,可能造成的车辆突然行进或者因驾驶员应对不及而引发的意外事故。ASL和经常提到的排档锁不同,ASL设置于整个排档系统里面,而自动变速器的排档锁是从外加装与排档上,其主要功能是通过限制换档来达到防止车辆被盗的目的。
ASL——自动音量调整功能
ASM——Acceleration Simulation Mode——加速模拟工况法
ASME——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
ASP——牵引力控制系统
ASPS——Anti-Submarining Protection System——防潜滑保护系统;防潜保护系统
说明:ASPS是Anti-Submarining Protection System的缩写,含义是防潜滑保护系统,这套系统实际上是将位于座椅下面的钣件设计成后端下陷式的辅助安全设计,其作用是当车辆突然制动时,防止车内乘员向前滑动发生危险。ASPS最重要的功能在于,当车辆承受前面撞击时,该系统可以配合安全带的使用,将乘客限制在座椅上并且产生下沉的力量使乘客不会向前滑动,以此降低由于人体前移而造成头部、胸部、腿部与仪表板或是转向盘撞击所造成的伤害。该系统是与安全带以及辅助安全气囊相互配合达到安全的效果,如果乘客没有使用安全带,则ASPS系统是无法发挥作用的,所以乘车应该养成系安全带的良好习惯。

ASR——英文:Acceleration Slip Regulation或Anti-spin Regulation或Acceleration Skid Control System或Acceleration Stability Retainer;德文:Antiebs Schlupfregel System——加速驱动防滑控制系统;防滑调节系统;驱动防滑系统
说明:ASR是当今最新一代的驱动防滑控制系统,,顾名思义就是防止驱动轮加速打滑的控制系统,其目的就是要防止车辆尤其是大功率的汽车在起步、加速时驱动轮打滑的现象,以维持车辆行驶方向的稳定性,保持好的操控性及最适当的驱动力,保证行车安全。该系统通过发动机管理系统和ABS系统的共同作用,而使驱动轮的牵引力更为合理。当汽车在不良路面,特别是在光滑(冰雪和泥泞)路面上加速起步时,或在光滑路面上紧急收油时,往往会造成驱动车轮的打滑,而造成汽车起步不均匀或汽车行驶时的侧滑及转向失控等情况,ASR驱动防滑系统则通过ABS传感器判断驱动轮是否发生打滑,如果发生打滑的情况,ASR驱动防滑系统将通过发动机管理系统首先调整喷油量和点火特性,降低发动机转矩输出,同时通过ABS系统的执行元件对打滑车轮进行制动,使驱动轮的牵引力控制在最佳区域,从而提高了汽车在光滑路面上加速时的方向稳定性和行驶稳定性,避免轮胎的不均匀磨损,以及提高汽车的舒适性。此外,ASR还可以防止车辆在滑溜路面高速转弯时,汽车后部出现侧滑现象。总之,ASR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发动机的驱动力矩,保证车辆起动、转向和加速过程中的稳定性能。此外,还能减小车轮磨损和燃油消耗。
ASR——Acceleration Stability Retaine——加速稳定保持系统
ASR——预处理分离系统
ASS——Adaptive Seat System——座椅调节系统;全功能座椅系统
说明:ASS是Adaptive Seat System的英文缩写,意思是座椅调节系统,或称全功能座椅系统。该系统是在座椅中设计10组气囊藏于座椅里面,分别位于座垫的下方、前方、两侧、腰部、腰际等,当车辆起动后,每个气囊就会因每个驾驶者身材与姿势而作不同的充气,达到最佳的人体支撑,这一套系统没4 min还会解读一次,可依据驾驶者的乘坐姿势再进行充气调整,使驾驶者随时都保持着最舒适的驾驶姿势,减少驾车的疲劳,增进行行安全。
AST——Active Side Sticks——单杆驾驶(图 商用汽车 2004-06 P64)
ASTM——美国材料试验学会
ASV——Advanced Safety Vehicle——先进安全汽车;高级安全车辆技术
AT——Automatic Transmission——自动变速器
ATC——(三菱)主动式牵引控制系统
ATCS——先进的车辆控制系统
ATCS——Asian Touring Car Series——亚洲房车锦标赛
ATD——Active Torque Dynamic——主动扭矩动态系统
ATD——Anthropomorphic Test Device——碰撞试验假人(又称拟人试验装置)
ATDS——Active Torque Dynamic System——主动扭矩动态系统
ATEC——Allison Transmission Electronic Control——阿里森(Allison)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系统
ATF——Automatic Transmission Fluid——自动变速器油
ATIS——Advanced Transportation Information System——先进的交通信息系统;先进的情报信息传输系统
ATMS——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
ATN——复合式实时滤波技术
ATP-ZEV——先进技术部分零排放汽车
A-TRC——Active——主动牵引力控制系统
ATTESA——高级全循迹工程系统
AU——聚酯型聚氨酯橡胶
AUC——自动空调循环装置
AUM——无线电模块
AV——Adaptive Venting——(德尔福)自适应爆燃气体排出装置
AVCS——主动气门控制系统;可变气门正时机构
AVL——卫星定位回报系统;自动车辆定位系统
AVS——自适应空气悬架系统
AVSA——美国陆军协会
AVT——Active Valvetrain Technology——(Lotus)主动气门机构技术(采用该技术后发动机的凸轮轴就可以彻底淘汰了,气门的运动通过高速运动的液压作动器来控制,可以无级地改变气门正时和升程。采用该技术的车可望2008年面世)
AWD——All Wheel Drive——全时四轮驱动系统;全轮驱动系统
AWL——(宝马)安全气囊指示灯
AYC——Active Yawing Control——主动式转向角度控制系统;主动车身横摆控制系统;主动防偏移控制系统

3、单体泵使用保养注意事项?

单体泵是用于产生喷油器(或喷射器)的喷射压力的装置。对于采用单体泵式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发动机来说,有几个气缸,就有几个单体泵,单体泵是第二代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按照高压产生装置的不同,可将燃油喷射系统分为分配泵、直列泵、泵喷嘴和单体泵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柴油机单体泵供油系统是柴油机的最新技术之一,采用单体泵供油系统后,不但可以提升柴油机的动力性能和经济性能指标,而且柴油机的排放指标可以达到欧Ⅲ甚至更高的排放标准。

柴油机的单体泵该如何保养
机器就像人一样会经常生病,如果机器没有得到适当的保养也会导致某些部位的损坏,从而导致整个机器不能正常的运作。下面我们看一下柴油发电机单体泵的使用保养要点。

1、单体泵燃油系统的组成。燃油从油箱1出来,经过柴油泵3进入柴油滤清器5过滤后,进入铸造在箱体内的低压燃油室内。低压油路的压力有0.3MPa和0.5MPa两套系统。

2、低压油路的维修与保养。

(1)低压油路压力检测。低压油路中压力的稳定对柴油机的功率输出是至关重要的。在柴油机出现功率不足时,应首先检查(测量)由限压阀11控制的低压油路的压力。而喷油器漏油的主要原因就是低压油路压力不足导致喷油器偶件穴蚀造成的。所以应确保低压油路的压力并及时更换或清洁柴油滤。低压油路压力测量。低压油路压力极限值:0.3MPa。由于单体泵系统对燃油的预压要求较高,因此需要检测燃油系统的压力。如测得的压力低于上述规定数值时,就必须对输油泵和回油单向阀进行检查。

(2)输油泵流量检查。输油泵的作用不仅是为喷油泵供油,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对燃油系统冷却,因此输油泵的供油量远远大于喷油泵的需要。维持,该机选用无膜片的转子式输油泵,供油量在供油压力0.5MPa时为12L/min。为确认供油量,在回油管(回油单项阀后的油管)处,发动机最高空转运转时,应有至少8L/min的回油量。如果会油量低于此数值,就必须更换输油泵。

(3)回油单向阀检查。回油单向阀的作用是在低压油路建立一个满足喷油泵瞬间供油量要求最低保障压力,如果检测出的压力低于上述数值,在确认输油泵没有问题的前提下,就需要更换此回油单向阀。注意:单体泵低压油路压力较高,传统的供油系统回油单向阀可能不能满足建压需要,因此,必须使用专用的单体泵燃油系统回油单向阀。

(4)调速器的维修与保养。调速器的作用是当柴油机的负荷改变时,自动地改变喷油泵的供油量,从而维持柴油机的稳定运转。BFM1013发动机有机械调速系统(见图4)或EMR电控调速系统;另外还有MVS电控单体泵系统。

4、维修后的摩托车发动机出现过热,看老师傅顺藤摸瓜解决它

关注【指尖摩托】,品读摩托车保养、维修新鲜资讯!
作者:阮天林
一辆本田CB125T款双缸摩托车如图所示行驶52000多公里,因一次意外事故,发动机右曲轴箱盖被撞坏,由于没有进口配件更换,只得用国产CB125T款右曲轴箱盖代替。
更换时,顺便将曲轴箱内的润滑油全部放光,加入SG级=SAE-15W/40摩托车专用润滑油,启动摩托车,稍作暖车,上路试车,发动机工作一切正常,交予用户使用。但3天不到,用户来维修站反映,发动机右缸有过热现象,故障原因不明。
按照维修经验,单独一个缸存在过热故障,应该是汽缸、活塞及环存在异常磨损,或是更换的零件有质量问题,或是通往这个缸的润滑油路出现了堵塞。先打开缸盖罩壳,启动发动机,观察在缸盖上的凸轮轴两端机油来油情况,未发现右缸凸轮轴衬套端机油偏少的迹象。
?
无奈之下,只有分解发动机,拆下汽缸体,检查右缸和活塞,确实存在异常磨损现象,更换已磨损的活塞及环,用金相砂纸沾适量机油对右缸套内壁作轻磨处理,又更换了曲轴箱内的润滑油,经过约5公里的试车,感觉在热车时动力下降较明显,停车后用手指迅速触碰汽缸体右缸侧散热片部分,确实比左缸热很多。
再次打开汽缸盖检查,右缸与活塞又出现拉缸现象。卸下左、右缸活塞,检查右缸连杆大头间隙确实比左缸大一些,有可能是右缸润滑油道出了问题?
本田CB125T双缸发动机的润滑系统采用压力飞溅混合湿式油底壳的形式。油泵采用摆线转子式,选用齿数较多的7:8的转子泵,通过增多齿数减少磨损出油油压的脉动率。
其机油泵泵出的机油共分四路如图2所示,一路由曲轴箱专用油道直接输送到变速器主副轴齿轮组,润滑变速齿轮;第二路由专用润滑油道输送到左缸曲轴箱输油盘,再转入曲轴左缸连杆大头及气缸;第三路由润滑油道输送到气缸盖上端,润滑凸轮轴左右轴颈及凸轮轴升程部分;第四路,由右曲轴箱盖油道,经装在曲轴右端口的弹性油道,直接进入右缸连杆大头,润滑冷却右缸气缸、活塞。
带着疑问,用聚光手电筒对准右箱盖加油螺纹口照看,曲轴右端口油道弹性弹簧没有掉落。接着打开右曲轴箱盖,对其润滑油道作详细检查,发现右箱盖Φ5mm油孔铸件边缘上有一小砂孔如图3所示。
原来应该流到右缸曲轴端的润滑油,因右盖Φ5mm油孔铸件边缘上的这一小砂孔,使部分润滑油回流到曲轴箱内,致使曲轴右端的润滑油量急剧减少。
分解曲轴箱,更换曲轴连杆总成,更换汽缸体总成和右缸活塞及环,精心复装所拆零部件。
由于没有现成的右曲轴箱盖更换,只得用A、B粘合剂按2:1比例调合,沾在清洗干净的右箱盖Φ5mm油孔铸件边缘的小砂孔上,待48小时A、B粘合剂胶液完全固化后,装上右曲轴箱侧,启动发动机,上路试车10多公里,发动机右缸过热现象消失,摩托车加速性能正常,确认原车右缸过热故障被彻底排除。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你是大一新生吧 先了解一下吧 发动机的分类
发动机按照它不同的特点有很多种分类方法。
 1. 按燃料分
可分为柴油机、汽油机和天然气机等

 2. 按实现循环的行程数分
a) 四冲程发动机:活塞移动四个行程或曲轴转两圈气缸内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b) 二冲程发动机:活塞移动两个行程或曲轴转一圈气缸内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3. 按冷却方式分
a) 水冷式发动机:以水为冷却介质
b) 风冷式发动机:以空气作为冷却介质(适合缺水地区使用,如沙漠国家)
 4. 按点火方式分
a) 压燃式发动机:利用气缸内空气被压缩后产生的高温,使燃油自燃。如柴油机。
b) 点燃式发动机:利用火花塞发出的电火花强制点燃燃料,使燃料强行着火燃烧。如汽油机、煤气机。
 5. 按可燃混合气形成的方法分
a) 外部形成混合气的发动机:燃料和空气在外先混合然后进入气缸。如使用化油器的汽油机。
b) 内部形成混合气的内燃机:燃料在临近压缩终了时才喷入气缸,在气缸内与空气混合。如柴油机。
 6. 按进气方式分
a) 自然吸气式发动机:空气靠活塞的抽吸作用进入气缸内。
b) 增压式发动机:为增大功率,在发动机上装有增压器,使进入气缸的气体预先经过压气机压缩后再进入气缸。
 7. 按气缸数目分
a) 单缸发动机
b) 多缸发动机:按气缸的排列型式又可分为
 i. 直列立式发动机:所有气缸中心线在同一垂直平面内。
 ii. 直列卧式发动机:所有气缸中心线在同一水平平面内。
 iii. V型发动机:气缸中心线分别在两个平面内,且两平面相交呈V型。
 iv. 对置式发动机:V型夹角为180°时又称为对置式。
 v. 其它:还有H型,X型、星型等,但在车辆上应用很少. 比较汽油机与柴油机
发动机按所使用的燃料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
汽油与柴油相比较,汽油的沸点低、容易气化,而柴油的自燃温度低。
柴油机采用压缩空气的办法提高空气温度,使空气温度超过柴油的自燃测试,这时再喷入柴油、柴油喷雾和空气混合的同时自己点火燃烧。德国人狄塞尔想出了这个办法并取得了专利权,所以柴油机又叫狄塞尔发动机。
与汽油机相比,柴油机的优点是柴油价格便宜,经济性好,并且它没有点火系统,所以故障较少。
但柴油机由于工作压力大,要求各有关零件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和刚度,所以柴油机比较笨重,体积较大;柴油机的喷油泵与喷嘴制造精度要求高,所以成本较高;另外,柴油机工作粗暴,振动噪声大;柴油不易蒸发,冬季冷车时起动困难。
所以,现在的轿车中主要装备汽油机。 发动机的基本名词术语 1. 活塞止点与行程: a) 活塞在气缸内作往复运动的两个极端位置称为止点。活塞离曲轴放置中心最远位置称为上止点,离曲轴放置中心的位置称为下止点。
b) 上下止点之间的距离称为活塞的行程。曲轴转动半圈,相当于活塞移动一个行程。 2. 排量 a) 活塞在气缸内作往复运动,气缸内的容积不断变化。当活塞位于上止点位置时,活塞顶部与气缸盖内表面所形成的空间称为燃烧室。这个空间容积称为燃烧室容积。
b) 活塞从上止点移动到下止点所通过的空间容积称为气缸排量,如果发动机有若干个气缸,所有气缸工作容积之和称为发动机排量。
c) 当活塞在下止点位置时,活塞顶上部的全部气缸容积称为气缸总容积。 3. 压缩比 a) 气缸总容积与燃烧室容积的比值称为压缩比。压缩比表示了活塞从下止点移动到上止点时,气体在气缸内被压缩的程度。
b) 压缩比越大,气体在气缸内受压缩的程度越大,压缩终点气体的压力和温度越高,功率越大,但压缩比太高容易出现爆震。
c) 压缩比是发动机的一个重要结构参数。由于燃料性质不同,不同类型的发动机对压缩比有不同的要求。柴油机要求较大的压缩比,一般在12-29之间,而汽油机的压缩比较小,在6-11之间。选用高标号的汽油可以部分地提高压缩比。 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原理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由进气、压缩、燃烧膨胀、排气四个行程组成。 一. 进气行程 此时,活塞被曲轴带动由上止点向下上止点移动,同时,进气门开启,排气门关闭。当活塞由上止点向下止点移动时,活塞上方的容积增大,气缸内的气体压力下降,形成一定的真空度。由于进气门开启,气缸与进气管相通,混合气被吸入气缸。当活塞移动到下止点时,气缸内充满了新鲜混合气以及上一个工作循环未排出的废气。 二. 压缩行程 活塞由下止点移动到上止点,进排气门关闭。曲轴在飞轮等惯性力的作用下带动旋转,通过连杆推动活塞向上移动,气缸内气体容积逐渐减小,气体被压缩,气缸内的混合气压力与温度随着升高。 三. 燃烧膨胀行程 此时,进排气门同时关闭,火花塞点火,混合气剧烈燃烧,气缸内的温度、压力急剧上升,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向下移动,通过连杆带动曲轴旋转。在发动机工作的四个行程中,只有这个在行程才实现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所以,这个行程又称为作功行程。 四. 排气行程 此时,排气门打开,活塞从下止点移动到上止点,废气随着活塞的上行,被排出气缸。由于排气系统有阻力,且燃烧室也占有一定的容积,所以在排气终了地,不可能将废气排净,这部分留下来的废气称为残余废气。残余废气不仅影响充气,对燃烧也有不良影响。排气行程结束时,活塞又回到了上止点。也就完成了一个工作循环。随后,曲轴依靠飞轮转动的惯性作用仍继续旋转,开始下一个循环。如此周而复始,发动机就不断地运转起来。 空燃比空燃比A/F(A:air-空气,F:fuel-燃料)表示空气和燃料的混合比。空燃比是发动机运转时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对尾气排放、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都有很大的影响。 理论空燃比:即将燃料完全燃烧所需要的最少空气量和燃料量之比。燃料的组成成分对理论空燃比的影响不大,汽油的理论空燃比大体约为14.8,也就是说,燃烧1g汽油需要14.8g的空气。 一般常说的汽油机混合气过浓过稀,其标准就是理论空燃比。空燃比小于理论空燃比时,混合气中的汽油含量高,称作过浓;空燃比大于理论空燃比时,混合气中的空气含量高,称为过稀。 混合气略微过浓时,即空燃比为13.5-14时汽油的燃烧最好,火焰温度也最高。因为燃料多一些可使空 气中的氧气全部燃烧。而从经济性的角度来讲,混合气稀一些时,即空燃比为16时油耗最小。因为这时空气较多,燃料可以充分燃烧。从发动机功率上讲,混合气较浓时,火焰温度高,燃烧速度快,当空燃比界于12-13之间时,发动机功率最大。多气门发动机
1886年1月29日,德国人卡尔·本茨将自己研制的四冲单缸燃油发动机装上了一辆三轮的车子并获得专利权,世界从这一天开始才真正有了汽车。可以说,是发动机创造了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如图)是由气缸1、活塞2、连杆3、曲轴4等主要机件组成,每一个气缸至少有两个气门,一个进气门(蓝色)和一个排气门(橙色)。
气门装置是发动机配气机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发动机工作起非常重要的作用。燃油发动机的工作运转由进气,压缩,作功和排气四个工作过程组成。要使发动机连续运转就必须使这四个工作过程周而复始,顺序定时地循环工作。
其中的两个工作过程,进气和排气过程,需要依靠发动机的配气机构准确地按照各气缸的工作顺序输送可燃混合气(汽油发动机)或新鲜空气(柴油发动机),以及排出燃烧后的废气。另外的两个工作过程,压缩和作功过程,则必须隔绝气缸燃烧室与外界进排气通道,不让气体外泄以保证发动机正常地工作。负责上述工作的机件就是配气机构中的气门。它好比人的呼吸器官,吸进呼出,缺它不可。
随着技术的发展,汽车发动机的转速已经越来越高,现代轿车发动机的转速一般可达每分钟5500转以上,完成四个工作过程只需0.005秒时间,传统的两气门已经不能胜任在这么短促的时间内完成换气工作,限制了发动机性能的提高。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只能是扩大气体出入的空间。换句话就是用空间换取时间。多气门技术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直至80年代推广多气门技术才使发动机的整体质量有了一次质的飞跃。
多气门发动机是指每一个气缸的气门数目超过两个,即两个进气门和一个排气门的三气门式;两个进气门和两个排气门的四气门式;三个进气门和两个排气门的五气门式。
目前轿车上的多气门发动机多是四气门式的。四缸发动机有16个气门,6气缸发动机有24个气门,8气缸发动机就有32个气门。例如日本凌志LS400型轿车的发动机 就是8缸32个气门。增加了气门数目就要增加相应的配气机构装置,构造比较复杂,一般由两支顶置式凸轮轴来控制排列在气缸燃烧室中心线两侧的气门。气门布置在气缸燃烧室中心两侧倾斜的位置上,是为了尽量扩大气门头的直径,加大气流通过面积,改善换气性能,形成一个火花塞位于中央的紧凑型燃烧室,有利于混合气的迅速燃烧。
有人提出疑问,既然气门多好,为什么见不到一缸6气门以上的发动机?热力学有一个叫“帘区”的概念,指气门的园周乘以气门的升程,即气门开启的空间。“帘区”越大说明气门开启的空间越大,进气量也就越大。以奥迪100型轿车的发动机为例,它的四气门“帘区”值比两气门的“帘区”值,在进气状态时要大一半,在排气状态时要大百分之七十。当然,每一个事物都有它的一定适用范围,并不是说气门越多“帘区”值就越大,据专家计算当每个气缸的气门增加到六个时,“帘区”值反而会下降了,而且气门越多机构越复杂,成本就越大。因此,目前轿车的多气门燃油发动机的每个气缸的气门数目都是三至五个,其中又以四个气门最为普遍。
以汽油发动机为例,多气门发动机与传统的两气门发动机比较,前者能吸进更多的空气来混合燃油燃烧作功,节省燃油,更快地排出废气,排放污染少,能提高发动机的功率和降低噪音的优点,符合优化环境和节省能源的发展方向,所以多气门技术能迅速推广开来。
当年多气门燃油发动机开始兴起的时候,有些人认为它有一个技术上的缺陷低速运转不畅顺,德国著名的波尔舍汽车公司就持有这样的看法。随着技术上的不断改进,多气门燃气发动机的这种技术缺陷也逐步克服了。近几年波尔舍汽车公司的944S2型轿车装用了四缸四气门发动机,现在,全世界几乎所有的中高级轿车都装备多气门燃油发动机。 涡轮增压器
参加竞赛的跑车或方程式赛车一般在发动机上装有涡轮增压器,以使汽车迸发出更大的功率。发动机是靠燃料在气缸内燃烧作功来产生功率的,输入的燃料量受到吸入气缸内空气量的限制,所产生的功率也会受到限制,如果发动机的运行性能已处于最佳状态,再增加输出功率只能通过压缩更多的空气进入气缸来增加燃料量,提高燃烧作功能力。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涡轮增压器是唯一能使发动机在工作效率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输出功率的机械装置。
构造
涡轮增压器是由涡轮室和增压器组成的机器,涡轮室进气口与排气歧管相连,排气口接在排气管上;增压器进气口与空气滤清器管道相连,排气口接在进气歧管上。涡轮和叶轮分别装在涡轮室和增压器内,二者同轴刚性联接。
原理
涡轮增压器实际上是一种空气压缩机,通过压缩空气来增加进气量。它是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惯性冲力来推动涡轮室内的涡轮,涡轮又带动同轴的叶轮,叶轮压送由空气滤清器管道送来的空气,使之增压进入气缸。当发动机转速增快,废气排出速度与涡轮转速也同步增快,叶轮就压缩更多的空气进入气缸,空气的压力和密度增大可以燃烧更多的燃料,相应增加燃料量和调整一下发动机的转速,就可以增加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了。
技术
涡轮增压器安装在发动机的进排气歧管上,处在高温,高压和高速运转的工作状况下,其工作环境非常恶劣,工作要求又比较苛刻,因此对制造的材料和加工技术都要求很高。其中制造难度最高的是支承涡轮轴运转的“浮式轴承”,它工作转速可达10万转/分以上,加上环境温度可达六、七百度以上,决非一般轴承所能承受,由于轴承与机体内壁间有油液做冷却,又称“全浮式轴承”。
缺点
另外涡轮增压器虽然有协助发动机增力的作用,但也有它的缺点,其中最明显的是,“滞后响应”,即由于叶轮的惯性作用对油门骤时变化反应迟缓,即使经过改良后的反应时间也要1.7秒,使发动机延迟增加或减少输出功率。这对于要突然加速或超车的汽车而言,瞬间会有点提不上劲的感觉。
改进
但是涡轮增压器毕竟是无本生利的事情,它是利用发动机的废气工作的,这些废气的能量如果不加以利用也会白白地浪费掉。因此,自从涡轮增压器面世以来,人们就经常对它进行技术改造,例如提高加工精度,尽量减少涡轮与涡轮室内壁的间隙,以便提高废气能量利用率;采用新型材料陶瓷,利用陶瓷的耐热高,刚度强,重量轻的优点,可以将涡轮增压器做得更加紧凑,体积更少,而且能减少涡轮的“滞后响应”时间。
在最近30年时间里,涡轮增压器已经普及到许多类型的汽车上,它弥补了一些自然吸气式发动机的先天不足,会发动机在不改变气缸工作容积的情况下可以提高输出功率10%以上,因此许多汽车制造公司都采用这种增压技术来改进发动机的输出功率,藉以实现轿车的高性能化。


与升程汽车维修保养中心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