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质量管理体系当中《改进控制程序》应包括哪些内容?
1.0 目的
不断地提高生产效率,循序渐进地改善产品的质量,不断地提高顾客的满意度,不断地降低制造成本.合理的有效的利用资源。
2.0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与所有与质量有关的各项活动。
3.0 定义
3.1 持续改进:指现在已达到基本质量要求的基础上,以减少质量变差,减低成本和改善服务为主要目标的活动。
3.2 改善 ===== 对不合理的制造或组装工程进行合理的安排,重组,使工程易于组装。
===== 对流水线作业的瓶颈进行再分解组合,优化作业方式使各工程的作业时间比较平衡,以减少工程作业时间不平衡造成的时间浪费。
===== 对生产现场的空间进行重组以缩小使用空间,减少空间使用费用。
===== 对生产线高不良现象的改善,以减低生产成本。
===== 对顾客抱怨、返品、返工、返修及送货不及时等顾客不满意的改善。
===== 其他部门的各项不合理的工作进行改善。
4.0 参考文件
无
5.0 职责
5.1 各单位管理者要自始至终本着不断持续改善的思想观点进行现场管理。
5.2 各部门自行决定持续改善小组,定期对本部门进行持续改善活动。
5.3 持续改善小组的职责是对本部门进行持续改善,对改善项目进行审核。
6.0 程序
6.1 持续改进目标提出:
(1)根据总经理年度目标要求提出改善及提高的项目。
(2)根据部门长的要求提出改善的项目。
(3)根据各部门自行要求提出改善目标。
6.2 持续改善项目分析
(1)对现行生产线的生产编成进行分析,是否有作业不平衡的状况
(2)对各工程的不良状况进行分析,确认不良率是否太高
(3)作业过程中是否有难以组装的工程及部品。
(4)分析生产现场是否存在搬运过程太频繁及存料过多现象
(5)生产现场的报废、返工、返修太多。
(6)人员及材料是否有浪费。
(7)顾客抱怨、修理、退货等顾客忧虑的问题进行改善。
(8)使用空间的缩减
(9)计划外停机时间多
6.3 持续改善的技术
(1)利用QC七大手法进行分析及统计。
(2)设备效率的统计及合理安排
(3)作业及搬运时间合理的安排,统筹方法的运用。
(4)价值成本的核算
(5)IE改善手法.
6.4 持续改进的项目提出
(1)各单位的改善小组根据各种分析决定要进行改善的项目提出”持续改善计划书”。
(2)部门部长决定改善的项目,改善小组”持续改善计划书”提出。
6.5 持续改善项目的审核与批准
(1)改善小组对改善项目进行审核,该改善项目是否可行。
(2)改善小组应尽量做到要改善的项目进行多方认证,以确保改善的顺利进行。
(3)改善必须是在确保质量要求及顾客满意的前提下进行。
(4)改善内容牵涉到规格变更的要征得顾客的同意。
(5)改善内容牵涉到治工具、设备、作业标准、人员、作业方法等变更的参照相关要求实施。
(6)改善项目必须得到部门部长的批准。方可实施。
6.6 改善内容实施及结果确认
(1)根据持续改善计划时间实施具体的改善项目。
(2)具体实施时,确认改善的有效性,同时确认改善的目标是否有达到。
6.7 改善结果标准化
(1)将改善有效果的具体做法,汇总成标准维持改善效果。
(2)在现有的改善基础上提出新一轮的改善目标。
7.0 相关记录
改善报告
2、汽车质量改进与质量控制的关系是什么?
质量控制与质量改进都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
3、汽车改进的程序好还是原厂的好?
一般是来的,因为原厂车自是为了兼顾实用、耐用、经济等等因素来设计的,针对的是大众。各种车型都有大体指向人群与用途。每个好的改装玩家一定清楚知道自己的需求,
其实改装车不一定都是比原厂动力数据高很多的野兽。光是把马力数据往高了调而不管其他方面也不能叫做改装。改装车是为了个性化,满足改装玩家的个人需求而来的,说白了就是为了自己高兴。别人看忒丑,没关系啊,我看就是帅瞎眼。别人坐着说抖得屁股难受,嘿,我觉得路面反馈及时容易操控。其实不管原厂车还是改装车都讲究一个平衡,改装车有它更明确的指向,也可以说是车主的爱好
4、产品研发及改良控制程序有何建议怎么写?
主要要写总结类的文字吧,写自己的收获吧
5、汽车零配件厂品质改善提案
1、目的
提倡以员工为中心的提案改善范畴,引导和鼓励员工积极主动地提出并实施任何有利于公司经营品质,提高管理能力的革新建议、改进意见和发明创造等改善提案;并对公司全员提案改善成果所达成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作业效率,减少工时并降低成本的效应进行宣传、表彰和奖励为目标,进而形成企业全员参与、全员改善、持续改善的文化氖围,塑造常常思考如何改善的职场风范,特制定提案改善活动实施方案。
本实施方案制定了以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作业效率、减少工时、降低成本、产品设计创新、过程方法改进、管理创新为主要内容的提案改善活动推进的有关事项。
2、改善活动执行标准
2、1提案改善活动工作流程
按公司2012年2月2日发布关于合肥常青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工作改善管理流程》文件内容执行。
2、2提案评分与奖励标准
按公司20l2年2月2日发布《关于合肥常青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工作改善管理流程》文件的随文附件l、2、3内容执行。
3、提案改善活动考核与评价指标
改善提案活动考核与评价指标:是考核各分公司评审小组及公司改善提案督组导组,以及企业改善提案活动推进部门与班组的工作绩效,而不是直接考核基层普通员工的,因此适用于各分公司所有车间及部室与班组。
考核与评价指标:
(1)参与率=参与改善人的数/部门总人数×lOO%
(2)人均改善数量=采纳改善的数量/部门总人数多部门共同完成的改善或提案,评价改善指标时,改善或提案数量按“l/参与部门数”计算。
4、提案改善有效性识别
有效精益生产(www.chinatpm.net)改善提案范畴,并纳入案改善活动工作流程。主要有:(1)提高产品质量的改善;(2)降低成本方面的改善;(3)节省人力(工时)、提高工效方面的改善;(4)工艺方法(包括装配)的改善;(5)预防工作失误、破损或不合格品发生的改善;(6)设备、夹具、工具的改进;(7)运输保管方面的改善;(8)职业健康安全、环境保护方面的改善;(9)节省资源、能源和废料的利用方面的改善;(10)管理流程、效率、方法等方面的改善;(11)新产品开发、新产品适应性开发、零部件设计开发、零部件设计改进;(12)试验方法或测量方法的改进;(i3)机器设备维修保养方面的改善。
改善和改善提案如属于下列内容则视为无效,将不予受理:(1)超出劳动保护范围,要求改善待遇;(2)与曾被提出或被采用过的改善内容相同;(3)更改产品件材质的;(4)无具体内容或单纯提出希望;(5)实施改善的成本大于改善获得的利益;(6)简单的6s等活动;(7)原本岗位职责应进行的工作;(8)众所周知的事实,理所应当遵循的原则;(9)与专利法抵触;与事实不符的。
5、推进提案改善活动方案
(1)完善机制,制定切合实际的管理办法
改善提案以高度的制度化、规范化区别于合理化建议。
(2)开展全员培训,掌握实施提案改善活动的意义和实施流程以各分公司评审组为单位,制定适合本单位的培训方式,对所属进行培训,通过讲解改善提案的起源和先进企业的实施效果、改善提案与合理化建议的区别,学习公司《关于合肥常青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工作改善管理流程,树立“本职工作=日常工作+改善”概念与意识;深入到班组进行改善活动开展的实际性操作培训,学习怎样填写《工作改善提案表》。
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开设宣传栏,张贴改善提案有关内容,制做黑板报宣传改善提案的意义、流程、评审办法和奖励标准等,使改善提案活动深入到员工当中。
(3)跟踪指导,解决员工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虽然经过培训,理解了改善提案的基本做法,但实际操作起来还是存在不少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各评审组结合以往案例来启迪员工的思维,以标准化的格式来强化大家的意识,以奖励来刺激大家的积极性。
有时基层员工有参与改善活动愿望与行动,但其提案的文字、图形等表达可能产生困难,因此,各评审小组可适时指派有经验的部室人员对基层员工进行一对一辅导,协助完成将其改善提案的设想进行文字化、图样化与效益计算等工作,形成满足流程要求格式化可供实施、进入评审程序文件,提交评审并综合给予验证。
(4)及时评审,公开评审奖励结果及活动开展情况,提高员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各改善评审组、督导组应及时对改善提案进行评审和奖励,让积极参与改善提案活动的员工及时拿到体现他们劳动的奖金,鼓励其再接再励,同时鞭策那些不积极参与的员工。
公开评审及奖励情况,让积极参与的员工产生自豪感,让消极对待的员工产生压力,让没评上的员工知道没评上的原因,同时体现评审的公平公正,提高了员工的参与度,使改善提案活动得以持续进行。
6、促进提案改善活动向纵深发展
(I)转变观念是提前
改善提案活动强调的是这样一种观念:每一件工作,都有很大的改进余地,改善是无止境的,要通过“改善一一维持——进一步改善”的循环。
改善提案与以往的合理化建议有着明显的区别,改善提案活动要求提出者自主实施,而合理化建议活动则往往是提出建议由他人实施。
因此开展到位的宣传教育、培训、跟踪全过程、定时的评审奖励,让大家从心里认同改善提案活动,从思想接受改善提案活动,从行动上支持改善提案活动。
(2)评审标准化是基础
一套完善的提案评审标准和奖励制度是开展改善提案活动的基础,评审标准体现评审的流程,评审等级和奖励金额的依据,提案改善前后的对比,改善人付出的努力程度,改善活动所取得的效果等等。
因此,在改善活动进程中、各评审组与督导组应及时掌握活动状况,听取活动参与人员的意见,不断完善评审标准,做到评审过程有依有据,公平公证,透明度强。
(3)及时评审奖励是动力
奖励很重要,及时评审改善提案,给予提案人奖励,将改善提案活动广泛、持久地开展,可以提高员工的自我改善能力,养成改善习惯,培训员工的问题意识和改善提高意识,使改善自主化、全员化;使员工在共同生产、共同参与改善的过程中会产生成就感,增强归属感及被尊重感,提高其改善、创新积极性,发挥个人的创造力。通过全员参与精益生产与持续改善,达到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真正做到为公司开源节流等目的。
(4)全员参与是关键
提案改善活动应大力动员、教导员工参与提案活动,积极调动起员工参与提案活动的积极性,形成浓厚氛围,可以群策群力,只有全员的参与和支持,才能体现活动的普遍性,才能集广大员工的智慧,才能持续改进和不继深入。
营造一种良好的改善气氛,让员工从中体验到成就感。各分公司可通过组织开展“提案件数竞赛”,张贴提案件数优胜榜与员工改善效果事迹、召开优秀提案展示报告会、制作提案改善园地等一系列措施,提高员工对改善活动参与地积极性,加强部门协作,增强企业凝聚力,把改善活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6、朱兰质量改进程序包括哪些要点
朱兰三部曲:
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 朱兰理论的核心:
管理就是不断改进工作。朱兰提出质量不尽要满足明确的需求,也要满足潜在的需求。 质量三元论:
1) 质量计划--为建立有能力满足质量标准化的工作程序,质量计划是必要的。 2) 质量控制--为了掌握何时采取必要措施纠正质量问题就必须实施质量控制。 3) 质量改进--质量改进有助于发现更好的管理工作方式。 朱兰理论的七个环节: 1.突破的取态
2.突出关键的少数项目 3.寻求知识上的突破 4.进行分析
5.决定如何克服变革的抗拒 6.进行变革 7,建立监督系统
质量环quality loop(质量螺旋即quality spira): 朱兰博土提出,为了获得产品的合用性,需要进行一系列工作活动。也就是说,产品质量是在市场调查、开发、设计、计划、采购、生产、控制、检验、销售、服务、反馈等全过程中形成的,同时又在这个全过程的不断循环中螺旋式提高,所以也称为质量进展螺旋。 国际标准 ISO8402已经为质量环定义:
从识别需要到评价这些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各个阶段中,影响质量的相互作用活动的概念模式。 “80/20原则”:
朱兰博土尖锐地提出了质量责任的权重比例问题。他依据大量的实际调查和统计分析认为,在所发生的质量问题中,追究其原因,只有20%来自基层操作人员,而恰恰有80%的质量问题是由于领导责任所引起的。在国际标准IS0900O中,与领导责任相关的要素所占的重要地位,在客观上证实了朱兰博士的“8020原则”所反映的普遍规律。
7、质量体系中纠正和预防措施持续改进控制程序应该包含哪些内容
应包括:目的、copy范围、解释(定义)、责任(职责)、内容、参考文件等六大内容.
目的:需明确说明建立程序的目的
范围:需写明适用的范围,如是全公司还是只是个别部门或????
解释:此处可说明何为纠正、预防措施等
责任:明确各部门/人员责任,便于各项内容的实施
内容:此处可明确具体的流程或要求
参考文件:为满足以上几点,可能会参照其它相关文件、标准或表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