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州汽车配件厂要求二月八号复工合法吗
要看你们广州那边的政策了,有的企业是可以复工的呀,像我们这边的企业大多数都已经复工了呀
,如果其他人都已经上班了,你也去上班吧,你一个人就算是打官司你也打不赢的呀。
2、汽车配件质保期是多少时间?
60天
在开具购车发票那天起60天内或者行驶里程3000公里以内,发动机、变速器等主要汽车零件出现质量问题的,可以申请免费更换相应的部件。同样在60天内或者行驶里程3000公里以内,车辆出现转向系统失效、制动系统失效、车身开裂或燃油泄漏等质量问题时,也可以申请免费更换或者退货。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望采纳!
3、复工复产正当时 车企损失知多少
受疫情影响,全国、乃至全球的汽车产业都面临着“复工延迟”问题。复工复产的延迟,为汽车制造业带来的经济损失巨大。以北京奔驰为例,其日前在一则函上公开表示延迟复工一天日损4亿。
考虑到疫情对我国各地的影响程度不一,各汽车企业的营业收入体量也存在差异,“现在还不能预估出疫情为汽车行业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到底有多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人士日前表示。尽管如此,对遭遇“黑天鹅”事件的汽车制造业而言,预估出相关损失数字十分重要,而如何把损失降至最低,更为重要。
复工复产率不足一半
2020年的春节假期特别长,各企业的复工时间也是一再做延后调整。总体来看,可以把2月10日看作是车企复工复产的一个始点。而2月17日则是另一个复工节点,多数企业都从这天开始/部分开始复工。
根据中汽协2月13日公布的信息来看,2月10日前复工比例仅占4.4%;截至2月12日,该协会调研的183个整车生产基地中仅有59个基地开始复工复产,占比32.2%;而截至2月16日,尚有51.9%的整车企业生产基地仍不能复工。“即使已复工的厂家也不是全面复工,至于何时全面复工要到2月24日前后再看。”中汽协相关人士透露。
图片信息来自中汽协
与此同时,盖世汽车整理了包括整车和零部件在内的89家厂家/生产基地的复工情况,统计显示截止到2月17日尚未复工的有43家,占比接近50%,这意味着整车和零部件行业仍有超过半数的生产基地尚未复工,而大规模复工(一半以上企业复工)开始于2月17日(含当日)以后。这与中汽协统计的数据信息保持了一致。
其实,不止在汽车生产环节,与终端汽车市场距离最近的4S店复工时间也做了不少延迟。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日前对全国60家汽车经销商集团共计3997家4S店的复工情况做了调查,结果显示截止2月12日17时,综合复工率只有8.4%。
营收损失:北京奔驰日损4亿,整个汽车制造业或日损200亿!
此次突如其来的疫情将为汽车制造业带来多大的损失?目前尚无统一口径。
那么,北京奔驰日损4亿的结论如何而来?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北京奔驰实现整车销售28.2万辆,同比增长11.9%,总收入为778.07亿元,同比增加10.8%。2019年上半年有181天,北京奔驰的日均销量为1558辆,日均营业收为4.3亿元。
另据消息称东风汽车集团已经开始着手统计整个集团的营业收入损失,若以东风汽车集团公布的最新营收情况来算,其日均营收达15亿之多。
再放眼至全国汽车制造业,日均营收更是高达200多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汽车制造业的营业总收入为80846.7亿元,同比降低了1.8%;利润总额为5086.8亿元,同比降低15.9%。
然要计算整个汽车制造行业的总体经济损失则要复杂的多。不过从全国疫情信息图上能够直观地看到,受疫情较为严重的湖北(东风集团)、浙江(吉利汽车)、广东(广汽集团)等地,再加之北京(北汽集团)、上海(上汽集团)两地,五个汽车生产基地的五大汽车集团/公司的汽车营收占全国的比例达到了1/3。
其中,浙江地区,吉利汽车2019年的中期财报显示,其在报告期内实现营收475.59亿元,日均营收近3亿;广东地区,2019年上半年广汽集团连同合营/联营企业的总营收达到1686.85亿元,日均营收约10亿;北京地区,北汽集团2019年营业收入达到5012.3亿元,日均营收14亿元;上海地区,上汽集团2019 年度营业收入预计在万亿左右,日均营收超25亿元......
此外,东北地区、川渝地区虽说疫情不太严重,但两地工业复工复产也受到一定影响。尤其是一汽集团,由于受到湖北地区供应商停工停产的影响对其自身的复产也产生较大影响。据悉,一汽集团2019年的营业收入为6200亿元,日均合17亿元。
综合上述地区主要汽车制造业的复产复工时间以及日均营收来看,延迟复工为其带来的经济损失用“惨重”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不过,随着国家一系列复产复工保障性措施的出台,各地都在努力做到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两手抓、两不误。
正如一汽集团所表示的那样:“中国一汽将在第一季度努力增长产量,力争把疫情带来的影响降至最低。”想必,这也是当下大多数主流车企在一季度重点要做的一件事情。
“止损”策略:加大数字产品投放
日前,盖世汽车研究院为受到疫情影响的车企提供了一些建议:
短期来看,企业应当合理制定规划目标,“做减法”让自己顺利度过难关。比如,适当清理掉一部分的不良资产,砍掉一些存在巨大经营损失的业务。
为了应对长期可能风险,企业运营中应逐步实现资源协同利用和整合,减少突发及不可控因素带来的冲击;
加快数据链体系建设,帮助企业在及时获取市场及消费者动向,调整产品营销、产品开发以及供应链协调策略;
这次疫情也将成为传统汽车营销模式的转折点,数字化营销和生态体系将从“以消费者为本”为出发点成为今后车市新商业模式的发展先驱改变未来行业格局。
总体来看,疫情正在倒逼传统的汽车制造业把更多的业务拿到“线上”来做,这对制造业而言,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机遇。
延伸阅读:跨国车企损失知多少
根据德国《汽车新闻》2月9日报道,德国汽车公司和供应商在中国工厂因疫情而停产,短期内无法恢复生产。据相关统计显示,德国车企每年在中国创造1500亿欧的营业额(合人民币11353.95亿元),平均每日营业额6亿欧(合人民币45.4亿元),每日盈利6000万欧。保守预计,因工厂停产每日亏损7200万欧元(合人民币5.4亿元)。德国车企2月份将损失25亿欧元(合人民币188.9亿元)。据悉,德系品牌汽车三分之一的销量来自中国。
2月4日,现代集团宣布,因来自中国的零部件短缺,现代集团韩国境内暂停汽车生产。现代汽车工会发言人2月10日表示,位于中国的供应商已于当日在中国恢复生产,现代在韩国的工厂也将于2月11日-17日逐步恢复生产。分析师预计,如果现代工厂停产5天,将至少损失6000亿韩元(约合35.2亿元人民币),相当于每日损失7亿人民币。
据日本媒体《日经新闻》报道,因来自中国的零部件供应不足,日产位于九州的工厂面临停产。2月10日,日产汽车发言人表示,2月14日九州工厂的2条生产线将全部停产,2月17日,另一条主要生产出口车的生产线也将停产。此外,在其他非停工的工厂,上班时间也有所调整。此次停产将影响日产3000辆汽车的生产与交付工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不复工,对汽车产业影响有多大?上中下游:都撑不了多久!
“师傅,像是这段时间疫情影响,差不多一周多的时间能不能把车修好呢?也不是什么大的问题,就是换个保险杠和灯组,外加一点钣金和喷漆。”
“至少要两周,我甚至不能给你保证时间,你看那边。”4S店的保险定损接待员指着另外一边修理车间的停车场给葫芦侠看。“这段时间物流停了,所有车都修不到,我刚刚还在挨个给车主打电话说还在等配件,我们这边所有配件都是从成都仓库发过来的。”
“那我开回成都修可以么,反正你们4S店都是一家的”葫芦侠一度还抱着一丝侥幸的心态。
“修不到,仓库没和4S店在一起,所有配件都发不到,不是我们XX的问题,XX(另外一家经销商名称)那边也修不到,物流没复工,其它环节都停了”。
这是疫情期间葫芦侠在遭遇电瓶车闯红灯导致车祸后的画面,在万般无奈中,幸好4S店还在营业,本来还以为略有安慰,结果却是这样。毕竟在以往,这种程度的修理一般不超过3-5天就全部完成了。
事实上,这样的一环停滞,导致其它环节被迫停滞的剧本,并不只是发生在4S店的维保流程中,在2月份疫情笼罩之下,从供应商到主机厂,从零配件到经销商,车市一环扣一环的大背景下,所有人其实都在企盼“复工”二字。
因为真的撑不了太久,也等不了太久。
所有人都知道主机厂很困难
在之前,已经有一个让全网都知晓的新闻,北京奔驰向天津市政府以及天津市武清区政府发出了申请函,请求政府特批其位于天津市武清区的19家零配件供应企业复工。
在这申请书中,北京奔驰直接说明了汽车产业上下游之间的高度关联,尤其是产业之间的关联,其直接说道:“公司目前仅有一天安全库存,一旦停限产超过一天,都将导致北京奔驰停产。如果北京奔驰不能在2月10日复工,经济损失每天将超过4亿元人民币,这将为京津冀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损失”。
当然,导致安全库存如此紧张的原因,除了供应商企业没有全面复工之外,也包含了开篇葫芦侠提到的物流不通,因为疫情原因,北京奔驰的供应商们甚至都不能将成品库存运往北京奔驰,更加剧了影响。
其实,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中国这个制造业大国的“暂停”,甚至还影响到了工厂并不在中国本土的主机厂们。
根据报道,通用汽车在上周五确认,由于中国制造业停产且并未复工导致的供应问题,下周韩国的一家装配厂的生产计划将停产两天。而位于密歇根州弗林特的美工会联合会也警告称,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造成某些零部件的短缺,可能会导致通用汽车三家工厂的生产中断。包括生产重型皮卡的弗林特组装厂、生产轻型皮卡的印第安纳州韦恩堡组装厂以及生产大型SUV车型的德克萨斯州阿灵顿组装厂。
此外,日产汽车也已从2月14日起暂停九州工厂的两条生产线。菲亚特克莱斯勒上周五也表示,由于缺乏来自中国的零部件,它将暂停在塞尔维亚的装配厂的运营,这是汽车制造商首次因为新冠疫情而不得不关闭欧洲的工厂。
经销商们也还在煎熬中
而与主机厂们一样因为疫情导致的“未复工”而煎熬的,其实还有经销商们,除了经销商的售后环节因为没有物流而“干瞪眼”之外,其最核心的经济收入来源之一的销售业务,也无限趋于停滞。
以葫芦侠在4S店修车时的现场来看,虽然所在门店是该城市最大的品牌店,但是和以往该品牌络绎不绝的人流比起来,除了售后还有人之外,前面的展厅部分完全是“空无一人”,不止没有前来看车的消费者,连销售人员也一个没有。
事实上,这也不难理解,疫情当前,都不用说复工,光是城市对小区实施“封闭式管理”这一项,就直接断绝了大部分的潜在人员流动。
没有人,没有复工,影响是立竿见影的。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月14日16时,协会监测调研的65家汽车经销商集团共计4222家4S店,综合复工率仅为8.55%。根据经销商对2020年全年的销量预测,如果2月底能够全面复工,预测全年汽车市场降幅为16.5%;如果全面复工延迟至3月底,全年汽车销量降幅预计将扩大至29.7%。
而更致命的是,此前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已经指出,汽车经销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大部分公司资产负债率在60%以上,此次疫情让不少企业面临资金断流的风险。随着疫情缓解逐步复工后,企业开工效率短期仍会较低,距离正常经营仍需一段时间。
大家都在企盼供应商的复工
当然,从刚才的两段来看,似乎这一次疫情会导致车企和经销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格外的困难,甚至真的需要像传说中那样“勒紧裤腰带”。
不过,截止2月19日,一切都开始好转,包括疫情本身以及相应的政策都开始了调整。
具体来说,首先是人员流动开始了,因为疫情新增趋势的日渐衰弱,使得管制开始解禁,比如一些景点重新开始迎客,交通管制逐步放开,复工申请已经批复通过的企业逐步增多,这一切的一切都说明一件事,春天来了,万物开始复苏。
而对于汽车行业来说,上游的供应商复工,是最核心的一环。有了零部件,自然也就有了整车;有了整车,也有了重新来看车的客户,经销商们自然也就活了过来。当然,复工会让人们重新获得应有的收入,重新获得消费能力,加之本次疫情中私家车的优势体现的淋漓尽致,则更有可能刺激一波车市的销量。
一切的一切,都会变好。而事实上,供应商们也确实是在积极行动着,以零部件的巨头企业博世为例,从2月10日起,博世在中国的大部分企业就已经陆续开工,位于湖北的企业则根据当地政府要求在2月14日开工。
虽然开工的条件很苛刻,但是他们做到了,只是受制于原材料和人数的问题,比如铜线等依然供应不足,以及不少员工被“封印”在住地无法外出等原因导致无法满负荷运转,但是,相信随着一切好转,中国,这个制造业大国,又会重现往日巨大的生机与活力。
毕竟以前就有人说过了,“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东北地区什么时候全面复工?
【导读】对于全国复工时间,想必大家大家是非常关注的,人口数量聚集的北上版广深地域权是更受关心的,现阶段而言,施工工地的动工时间都是和公司开工的时间一致,当然,实际还是应以政府部门的最新消息通知为标准,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东北地区全面复工的有关内容,下面我们就具体来看看吧。
1、东北地区有明确复工时间规定的是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
2、黑龙江规定一般民生工程、经济类建设工程4月初复工。
3、吉林、辽宁、内蒙古三省已发布复工指南,省内工程已陆续开始复工。
以上就是关于东北地区全面复工的有关内容,在这特殊时期,具体的复工时间,还是要根据全国复工政策进行实施,在保证社会稳定、个人安全情况下开展企业复工工作,并做好防护工作。
6、复工日期不确定,湖北汽车产业何去何从?
如今已是2月中旬,非湖北省疫情整体企稳,很多人将视线聚焦到疫区中心,荆楚大地的一举一动备受世人关注。此前,湖北省规定各行各业于2月14日起复工,春节已经过去了,湖北汽车产业能否如期开工?目前来看,可能不是很乐观。
全省交通依然处于封锁状态
关于这一点,车叔有亲身经历,自1月23日武汉开启“封城”后,湖北省内大大小小的城市也陆续进入“封城”状态,至今也没传来解封消息。
要知道,武汉封城之日为1月23日,也就是农历腊月二十九,这个时候主机厂、零部件供应商员工绝大多数都放假返乡了,家乡不在武汉的,目前无法抵达办公地点。对于外来返汉返工人员,武汉市发布了相关通知:到达工作所在地后,需进行14天隔离,无感染后方可返工。这也意味着外来人员即使在14日前返回,也无法准时到岗。
有媒体采访,一名老家仙桃的神龙汽车员工表示:“有些岗位是可以在家办公,但在工厂制造岗位上工作的员工就无法在家办公。如果在疫情还没被控制的情况下工厂开工,疫情恐怕会更严重。”
车叔顺便提一下,湖北是汽车大省,全省共有汽车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1482家,而武汉是全省汽车工业核心地带。东风汽车集团总部坐落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旗下子公司在十堰、襄阳等均设有生产基地,这些子公司包括不仅限于东风乘用车、东风新能源、东风本田、东风雷诺、东风风神、神龙汽车。公开数据显示,平均每天有五千多辆汽车在武汉下线,汽车产业贡献了武汉市2成以上的GDP,是当地不折不扣的支柱产业。
说到这儿,车叔不禁想到一则近期的行业新闻。日前北京奔驰紧急向天津市政府发函,称由于供应商停产,导致企业每天亏损4亿元,请求及时复产,此信息一度引起较大争议。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过,此次疫情湖北人、湖北的企业才是最大的受害者,湖北人不是加害者,湖北为打赢这场“战疫”付出的代价是极为惨重的。
湖北各企业普遍无明确复工时间
湖北汽车产业“按下暂停键”,是为了大局着想,长远考虑,当然复工是早晚的问题。日前,本田汽车官方明确表示,武汉东风本田工厂按计划暂停运营至2月13日,但考虑到疫情态势,不得不延长暂停运营日期,并确认员工的安全、零部件的供应情况等,预计到2月17日以后恢复生产,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法系合资公司去年就过得艰难,在这个节骨眼上干脆继续停产,消化库存。神龙汽车总部位于武汉,由于销量不佳,去年就有不少工人选择继续歇工,或者一口气拿到全部遣散费离职,现在何时复工也没准信。
东风自主品牌方面,有东风风神人士之前称,原本部署好的2-3月工作,现因为疫情已全部打乱。工厂复工按14号计划,但可能性不大,员工返汉涉及多个省市的管理政策,生产涉及大量供应商及二级供应商,不太可控。话说得比较含糊,但大家也明白,最近几天复工应该比较艰难。而且,湖北市场是东风风神的销量主要来源,这次损失不小。
事实上,除了主机厂,湖北汽车产业供应链企业同样受影响很大,同时也推迟主机厂的复工时间。坐落于武汉的汽车供应链企业便超过百/家,包括博世、格特拉克、德尔福、法雷奥、万向等规模以上的零部件配件企业。襄阳轴承方面表示,公司初定2月14日开工,但能否如期复工尚存在不确定性。还有公司表示,出于安全考虑,将不早于2月28日开工。
车叔结语
湖北汽车产业到底何时“开春”,目前武汉市内企业复工需要政府审批。一些业内人士分析,鉴于疫情严峻,湖北的工厂最早也需等到四月阳春,才能全面开工。还有一些人持不同意见,从乐观的角度看,月底疫情有望进入收尾阶段,3月初前后开工不是不可能。漫长的停工对于汽车产业的伤害不言而喻,我们只能期待疫情早日结束。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东风系复工时间充满不确定 湖北汽车业要挺住!
2020年的疫情,让武汉这座城市按下了“暂停”键,同样暂停的还有湖北的汽车行业。要知道,武汉是全球汽车工厂最密集的区域之一。
在武汉市的经济技术开发区,这里被称为“中国车都”,因为这里聚集了中国知名汽车集团东风汽车,以及它庞大的下属公司,这其中包括东风乘用车、东风新能源、东风本田、东风雷诺、东风风神、神龙等整车企业。该地区其整车产销规模达200万辆,平均每天就有五千多辆汽车在武汉下线。2018年,武汉市累计生产乘用车整车170万辆,汽车产业总产值达3200亿元。
而根据2018年统计数据,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贡献了武汉市四分之一的GDP,而汽车产业贡献了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80%的GDP,也就是说,汽车产业贡献了武汉市GDP的20%以上,成为武汉市GDP占比最大的单一行业。然而,在这场疫情面前,这里的一切都按下了“暂停”键。
近日,根据有关安排和规定,不少企业和单位以及陆续复工,非必要性岗位也选择了在家办公,共同减少疫情所带来的影响。在汽车行业,诸如特斯拉、小鹏等车企也迎来春节假期后的首个工作日。然而,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湖北武汉,汽车制造业的复工却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近期,日本本田公司表示,在湖北省武汉市的汽车制造工厂继续停产,预计到2月17日以后恢复生产。本田副社长仓石诚司在记者会上称:“将确认员工的安全、零部件的供应情况等,为17日那周能够复工做好准备。”
而大本营在武汉的东风自主品牌东风风神,复工时间也充满不确定性。据东风风神有关人士透露:“东风风神受到的影响较大,2、3月工作已经部署好了,现在需要全部打乱,工厂复工按14号计划,但完成度还有风险,员工返汉涉及多个省市的管理政策,生产涉及大量供应商及二级供应商,不太可控。其次,湖北是我们的大本营,是销量的最大来源,肯定存在损失”。
而这些,并不只是个例,而是整个武汉汽车行业都存在共同难题。事实上,除了整车制造企业外,湖北省的汽车供应链企业同样受影响非常大,也进一步延迟了开工时间。据襄阳轴承称,公司将初步计划定于2月14日开工,但是否能如期复工尚存在不确定性。还有公司表示,将不早于2月28日开工。
聚集在湖北省内的各大零部件生产商,除了要供应湖北内的汽车制造厂商外,也供应全国甚至整个国际汽车市场。据了解,湖北省内仅武汉一地的汽车供应链企业便超过百家,包括博世、格特拉克、德尔福、法雷奥、万向等规模以上的零部件配件企业。而不少供应企业称,短期内尚有库存,但如果迟迟不开工,后面的供应就要出问题了。供应一旦不足,那么汽车制造商也不得不将停工。
结语
湖北武汉汽车制造业的困局,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而是整个行业都面临的挑战,武汉能否度过难过,事关2020年整个汽车行业的走向。虽然遭受疫情影响较轻的车企可以暂时从武汉车企手中抢走市场份额,但枪响以后,没有赢家。2020年的汽车行业何去何从,我们也将持续关注。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