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汽修行业未来面临倒闭
由于汽修行业发展速度快,目前中国在汽修人才的培养上还存在很大的缺口,每年培养的人才远远跟不上社会的需求。相关实力数据:我国由2002年底的0.9万辆提高到2006年底4.3万辆。截止2006年底私家车保有量2333. 3万辆,比2002年末增长140. 8%年均增长24. 6%在私家车消费市场的推动下,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日的第三大汽车生产国、仅次于美国的第二汽车消费国。就行业的发展前景看,中国汽车行业已完成了向全球制造中心产业的升级,有相关权威数据表明中国汽车产业技工人数2010年将达到356.87万人,2015年将突破500万人大关,到2020年将达到776.23万人。平均年增长10%事实证明汽车行业的人才需求巨大,在这样的数据面前我相信每一个学习汽修专业的学员都会找到信心,只要用心学习专业技术过硬,好工作还能离我们有多远。(也可以用身边的例子来分析,家家户户都有车,现在车的发展就相当于90 年代们自行车,它成为一种代步工具,而车就是靠七分养,三分修,例如,更换机油三滤,你不做定期保养,车的性能肯定是受影响的,所以汽修行业人才是紧缺的)
2、未来几年中国哪些车企会倒闭
汽车的发展需要核心技术,并且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还需要营销经费,现在市场不好做了,很多车企也没利润,车企倒闭已经成为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车企倒闭很正常,现在盘点下可能倒闭的五家企业。
1、华泰
以前华泰很厉害,现在谁还记得啊,当初华泰和韩国现代合作,靠着特拉卡和圣达菲占据了SUV的市场,后来现代不投资了,平台开始不行了,发动机也搞不出来,问题很多,让消费者伤透了心,现在只能倒闭了。
2、观致
观致这车制造的很好看,在国外也获得了安全5星的碰撞,但它的问题是国产车却搞个合资的价格,价格太高,消费者根本不买账啊,叫好不叫座。倒闭是时间的问题啊!
3、永源汽车
永源汽车很多人都没听说过,就是UFO汽车,是一家浙江汽车企业,产品销量少,经销商网络少,车价也便宜,但没地方维修,问题也多,毛病也多,很难在世面上看到他们的车了啊!
4、黄海汽车
黄海汽车很多人可能见过他的一款SUV就是制造的像奔驰的车,外观内饰都是原原本本抄袭胜达的,车的小毛病非常多,市场也不认可,最重要的是售后维修困难,找配件也找不到,消费者完全不认可他们的车,大家都不认可他们的车啊。
5、野马
这个野马不是美国的野马,是中国的一家以农用车起步的企业,已经苟延残喘了30年了,没有资金和技术,车子质量差,口碑差,但车子便宜啊!外观也是抄袭,但口碑太差,很多人都觉得野马就要倒闭了啊!
3、汽车配件真的是越来越难做,而且最近几年感觉客流量没以前大了,我是应该要考虑转行了吗?
最近2年由于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生意确实不像过去那么好做了,但是这个问题是相对的,你的生意难做,别人也一样。所以我觉得你不要轻易转行,首先你做这个已经有些年代了,好歹也是业内人士,只要坚持下去还是 有饭吃的,汽车行业不是夕阳产业,反而是前途光明的,以后生活好了,谁家不要买车,你现在去做新的行业,先不说能否赚钱,你要先从徒弟做起,你能做到吗?你可以多渠道发展,比如线上淘宝售卖,线下跟汽修厂打好关系、总之360行,总能出状元,
4、汽配行业未来有前景吗
有的,因为汽车已经成为出行的大众选择方案。汽车保有量是非常大的。已经变成和吃饭差不多一样的重要程度了。虽然不会有大增长,但是市场还是非常巨大的。
5、为什么汽车行业会那么惨淡,而且多家汽车及零部件公司被列为困难企业?
事实上,汽车企业及汽车零部件企业效益不佳,裁员关厂已成为2019年的一大话题。
不久前,标致雪铁龙集团和东风集团的合资公司神龙汽车,被曝即将关闭位于武汉的第一工厂,而第二工厂整体打包出售,产能将转移至武汉第三工厂及成都工厂,同时计划裁员数千人,三年内从现有8000名员工减至4000人。神龙汽车2019年上半年亏损近25亿元,累计销量仅63027台,同比下滑60%。
7月末有媒体报道,汽车座椅、排气、内饰及电子制造商、世界第十大汽车零部件巨头——佛吉亚在中国市场将关闭7家效益不佳的工厂,以及裁员17%,从而降低运营成本。佛吉亚中国相关负责人回应表示,“我们没有关闭工厂,只是进行业务优化整合,调整或搬迁相关工厂。比如原来杭州两家工厂搬到了海宁,佛山工厂并入距其较近的广州工厂”。
汽车行业低迷,企业及配套产业遭殃,裁员关厂不可避免,就连长安福特、延锋安道拓等多家汽车企业都成为当地政府帮扶的困难企业了
6、2020年汽车配件行业前景如何?
一、理由一:国内乘用车需求复苏提供零部件盈利好转的基本土壤
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深度监测及营销渠道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20-2021年认为国内乘用车将景气逐步向上,核心三大支撑点:1)未来10年中国乘用车消费远没到零增长时代,“经济韧性+全面放开二胎+个性化消费”推动下销量同比增速中枢或 3%,销量峰值或出现在3000万辆。2)购置税补贴带来的透支效应经过 2018-2019 年调整已反应充分,且从微观交强险数据可见 2019 年 11-12 月份传统车同比销量已结束近 2年负增长实现持续转正。3)全国依然有 18 个省/市汽车千人保有量低于平均值 144 辆,且以三四五线城市为主,未来汽车消费潜力依然较大。基于以上,预计 2020-2021年乘用车需求有望逐步回升至2018年水平(复合增速 4%)。
2020-2021年国内乘用车需求有望逐步回升至2018年水平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1、未来10年国内乘用车需求仍有增长,中枢或3%
中国正处于第二消费观念到第三消费观念的转换,消费潜力依然强劲。消费模式的变迁是长周期的。中国目前主力消费人群 70s 和 80s 为主,90s 和 00s 在未来十年的消费能力将日益上升。70/80s 类似于日本婴儿潮一代和新人类一代,主导了第二消费社会,主张“别人家有的,我家也要有”,“越大越好”的消费主张。而出生环境更加优越的 90/00s 类似于日本婴儿潮一代的二代,通过个人性消费来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提倡“过渡消费”的第三消费观念在中国未来十年将会愈加显著。
中国乘用车未来销量展望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上一轮购置税补贴带来的透支效应已经充分反应
乘用车作为可选消费品,与宏观经济及房地产均直接相关,从 2006-2019 年三者整体周期轮回是同步的,一轮周期长度约 3-4 年。2008 年,2012 年,2015 年均是乘用车历史上周期交替的时间点。2005-2008 年受宏观经济高增长带来乘用车首次购车需求爆发。2009-2012 年受 4 万亿财政政策+汽车下乡政策+购置税补贴政策导致 2009-2010 年透支了 2011-2012 年需求引起了周期性变化。2013-2015 年乘用车需求随着宏观经济自然周期变化而变化,但 2015 年周期下行因 10 月份开始新一轮购置税补贴政策而戛然而止。2016-2019 年因新一轮购置税补贴导致 2016-2017 年严重透支了 2018-2019 年需求叠加2015年周期下行尚未反应的调整,导致这轮乘用车需求下行长度和深度历史之最。
乘用车-房地产-GDP三者2006-2019年同比关系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月度数据上,我们将乘用车 2008-2019 年大致分为了两大段,前段 2008-2013 年,后段 2014-2019 年,可以更加细致观察乘用车每轮周期变化的详情。两段比较而言,我们发现:1)随着国内乘用车从成长期向成熟期切换,汽车相关补贴政策对需求带动边际效应逐步递减。2)每一轮补贴政策均会透支未来需求,正常会影响 1-1.5 年。3)若忽略 2015 年短期下行将 2014-2019 年的乘用车看成一个完整大周期,前期 2014-2016 年可看作景气上行期,2017-2019 年可看作景气下行期。
2014-2019年乘用车销量走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剔除新能源汽车,全国传统车上险销量 11 月同比+0.02%,12 月份同比+3.2%,结束了长达近 2 年的持续负增长。而且三四五线城市受购置税补贴退出影响更大,从而导致 2017-2019 三年占比逐步降低了 10%。数据测算基本原则:按照各个地级市的人均 GDP 标准“一线城市为北上广深,二线城市为省会城市加上人均 GDP 超 10 万的城市,三线人均 GDP范围为 5.9 万-10 万,四线人均 GDP 范围是 3.5 万-5.9 万,五线人均 GDP 范围是小于 3.5万”,将全国共 311 个地级市,划分为五档:一线(4 个市),二线(46 个市),三线(56个市),四线(100 个市),五线(125 个市)。
传统车上险销量于2019年11月份同比转正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7-2019 年三四五线城市销量占比下降约 10%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理由二:新能源有望带来业绩及全球产业链地位双升
1、下游新能源高景气度为零部件提供新增盈利点
能源安全+温室效应+大气污染三重因素驱动下,全球禁止销售燃油车成为未来大趋势。预计全球新能源汽车 EV+PHV 2025 年销量规模 1588 万辆,复合增速 36%。假设前提:1)欧洲,2020-2022 年新车上市明显增加,且 EV+PHV 发展更加得到政府重视,且油价及环境压力下,企业和消费者更有动力购买 EV+PHV,而 HV 的增速相对缓慢。2)中国,2020-2022 年新车上市明显增加,且 EV+PHV 发展更加得到政府重视,双积分推动+电池成本快速下降,企业和消费者接受 EV+PHV 逐步增强,而 HV 的增速相对缓慢。3)美国,油价及环境等压力相对较少,政府对 EV 推动力度相对较小,EV+PHV+HV 发展偏均匀化,市场的选择力量偏强。4)日本,EV 的重视程度增加,但PHV+HV 的重视依然很强,2020 年以后 EV 新车上市增加,增速加快。5)世界其他地区,政府的推动力量较小,更多来自于市场选择。预测结果:1)全球 EV 2025 年销量1192 万辆,复合增速 37.5%。2)全球 PHV 2025 年销量 396 万辆,复合增速 36%。
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预测(万辆)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自 1983 年中国上海大众第一辆桑塔纳下线以来,乘用车消费市场经历了 36 年的征程。总结历史和展望未来,我们认为乘用车消费市场变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2000-2010 年):从无到有,代步工具的定位,轿车市场的兴起。第二个阶段(2011-2016 年):从有到更好,社会地位的象征,SUV 市场的兴起。第三个阶段(2017—未来):从更好到环保,新能源市场的兴起。以 2019 年数据为基数,假设前提:1)未来 5-10 年国内整体乘用车需求仍然有增长,中枢或 3%。2)轿车/SUV 因渗透率已经较高,未来 5-10 年增速将放缓,新能源将成为核心增长点。整体预测结论:预计国内乘用车产销规模到 2025 年在 2500 万辆左右,其中轿车销量逐步回落至 1084 万辆左右,SUV 销量逐步稳定在 925 万辆左右,新能源乘用车有望逐步提升至 500 万辆左右(复合增速近 30%)。
新能源汽车将取代 SUV 成为乘用车新的增长点(单位:万辆)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理由三:5G 商用加速智能网联推进带来新增市场空间
智能与网联相伴相生,两者将共同推进人类通往自动驾驶的长远未来。实现自动驾驶理论上存在两种技术路径:
1)车辆本身实现高度智能化能应变各种的环境条件。2)车与车、车与交通的联网,通过智慧交通规划实现无人驾驶。ADAS 和 V2X 分别是实现这两种技术路径的基础所在,这两者也是我们通常所讨论的汽车新四化的智能/网联。
提高效率+提高安全是无人驾驶对于整个社会提供的价值所在。智能和网联是真正实现汽车变成移动数据终端的两大推手,所创造整个市场空间(硬件+大数据)是万亿级别。国内 ADAS 行业规模 2019 年超过 150 亿元,2021 年超过 400亿元。全球 ADAS 行业规模 2025 年超过 2000 亿元。
7、现在汽车配件行业前景如何
这属于汽车后市场这一块,汽车后市场将迎来高速发展,汽车配件占39%: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监测中心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年汽车产量1841.8876万辆,同比增长0.84%;累计销量1853.3426万辆,同比增长2.7%。经历过2010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再次井喷后,国际国内汽车品牌都视中国汽车市场为一块肥到流油的大肉,纷纷启动了新一轮梦想版图。
事实上,无论是国际汽车品牌的中期规划,还是国内汽车集团的五年战略规划,都无独有偶的迎合了政府的十二五规划轨迹。一汽、上汽、东风、长安、广汽、北汽六大国有汽车集团2015年的总产销目标已经超过2800万辆;江淮汽车、奇瑞汽车、吉利汽车、比亚迪汽车、长城汽车、华晨汽车六大自主品牌汽车2015年的总产销目标约为1200万辆。以此预估,2015年中国汽车销量将达到4000万辆。
8、2019汽车行业何去何从
根据中国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全年有-3%的增长,这是整个汽车行业的数据,也是从90年到现在首次出现负增长的情况,的确让我们有些措手不及。从历年的数据可以看到,汽车销量在不断的递增,但是今年会有一个小的调整,未来可能会有更大的、不太乐观的调整。
对于车市行情来说,如果说2018年是行情好坏分割线,那么2019年将是生死分割线:一是消费信心会比2018年更差,二是汽车产能过剩只会更厉害,三是渠道会不断收缩。如上三种情况,会导致整个行业更加混乱,甚至会出现厂商倒闭、整合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