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购买汽车后,出现质量问题如何进行维权
1、试试申请调解
当消费者与汽车厂家或经销商发生难以解决的争议时,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向各省市县的消协、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等第三方社会中介机构,请求出面调解。可以拨打当地的消费者投诉电话12315来咨询具体实施程序。
2、如果调解失败,就有必要考虑申诉程序。消费者可以向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质量技术监督局)或工商、交通等行政部门进行申诉。质量技术监督局对于申诉案件将依据相关质量申诉处理有关规定执行。可以拨打当地的12365产品申投诉电话咨询具体情况。
3、通过仲裁和诉讼解决
当争议双方不愿通过协商、调解解决,或者协商、调解无法达成一致的,可以根据协议申请仲裁,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相对而言,仲裁和诉讼判决对当事方具有强制约束力,双方必须遵守,这也是解决双方争议的最终手段。不过,仲裁与诉讼程序牵扯到诸多复杂的过程,而且会消耗较多的时间与精力。
4、借助媒体传播力量
对于汽车质量问题,还可以向媒体寻求帮助,借助舆论传播的力量来达到解决争议的效果。华律网汽车为出现汽车质量后有争议和问题的消费者开设了汽车质量投诉平台。在这里,消费者可以向我们说明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同时我们也会对您的情况作出回应。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章 消费者的权利:
第十条 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
第十一条 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

(1)汽车维修假一赔三扩展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投诉要求:
1、在本市行政区域内;
2、有明确的被诉方;
3、有具体的投诉请求,事实和理由;
4、投诉人应当是消费者争议的利害关系人;
5、未超出投诉期限(消费者知道或者应该知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在一年内的);
6、属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管辖范围;
7、消费者投诉时应当说出自己的姓名、地址、电话号码或其他联系方式和被申诉方的名称、地址和电话号码。
8、消费者最重要的是收集好所有有利凭证;
不予受理:
1、经营者之间的购销方面的纠纷;
2、消费者个人私下交易产生的纠纷;
3、未按商品使用说明安装、使用、保管、自行拆动,而导致商品损坏或人身危害的;
4、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非用于生活消费的,但农民购买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除外;
5、商品或服务系无偿所得或受赠送的,但为促销所提供的赠品、免费服务除外;
6、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 已经知道其存在瑕疵,而又以该瑕疵提出申诉的;
7、商品超过规定保修期或保证期限,被诉方已不再负有违约责任的;
8、消费者购买的商品超过投诉期限的(消费者知道或者应该知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超过一年的);
9、法院、仲裁机构或其他行政机关已经受理或处理的;
10、不符合法律规定的。
2、交通事故修车费如何认定?
发生交通事故后,对于受损车辆的修理费,可以由保险公司对事故车辆进行定损,以保险公司的定损结果作为修理和赔偿的依据;如果对保险公司的定损有异议的,也可以由交警部门委托物价部门对车辆修理费进行估价,并按物价部门的估价结论进行赔偿。
如果对赔偿问题双方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赔偿。
3、如何应对汽车维修潜规则
大件别乱动
发动机、变速箱这类结构比较复杂的大件在组装过程中都有严格的参数规定,甚至有些品牌的重要部件是在绝对无尘的冷环境下组装的。只要车主按照厂商规定对汽车进行保养,不经常暴力驾驶、恶意伤车,一般情况下行驶到一定里程数都是不会出现故障的。

如果真的发生了故障也不要惊慌,选择靠谱的4S店或者可信的修理厂,让一位自己可以信得过的师傅帮你修理车辆。修车的时候不要贪图安逸选择休息,在车间密切关注着修理过程,有什么问题就要及时指出,既明白了自己的爱车哪里发生了问题、怎么进行的修复,也保证了修车过程中不会对爱车造成二次伤害。
2.配件要可靠
修车时一定要选择有品质保障的配件,很多修理厂甚至4S店都会把拆车件清洗一番,然后以次充好,甚至直接使用不合格的零部件,这就给车子留下了隐患。所以修车时在车间还可以注意零部件的更换问题,保证修车师傅能够把车真正修好。
如果对于修车厂或者4S店不够信任,而且问题相对较小,不影响短期驾驶,还可以根据自己所需要的零件,选择在可信的官网、电商或者实体店进行采购,需要注意的是有一些4S店会拒绝这样的服务。
3.小题勿大作
车辆长时间使用有轻微的异响或抖动都属于正常现象,不需要太过介意。一些车原厂装配时就存在工艺问题,修理也无法解决;而且绝大部分的车使用时间长了以后,都会存在橡胶部件老化的问题,只需针对性处理,不需要进行大修。
很多黑心4S店或者修车厂为了利润,都会在修车过程中故意埋下一些隐患,这种黑心商家需要特别注意。
4、我在4S店修车 修完后发现给我换的配件不是原厂配件怎么办
可以要求求费的3倍赔偿。
4S店是汽车生产商给予授权的商业机构,理应代表厂家,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如果在维修中,4S店使用非汽车厂家指定品牌的配件,就是消费欺诈。
如果4S店提供不出原始修理记录,消费者可认定4S店存在商品或消费服务欺诈,根据消法规定,可要求4S店购买商品价款或接受服务费用的3倍赔偿。

(4)汽车维修假一赔三扩展资料
《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第十三条规定:
修理者应当建立并执行修理记录存档制度。书面修理记录应当一式两份,一份存档,一份提供给消费者。
修理记录内容应当包括送修时间、行驶里程、送修问题、检查结果、修理项目、更换的零部件名称和编号、材料费、工时和工时费、拖运费、提供备用车的信息或者交通费用补偿金额、交车时间、修理者和消费者签名或盖章等。
第十五条规定:用于家用汽车产品修理的零部件应当是生产者提供或者认可的合格零部件,且其质量不低于家用汽车产品生产装配线上的产品。
5、买车哪些情况退一赔三
“退一赔三”就是指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有欺诈行为的,按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不足500元的,为500元,法律另有规定除外。
根据新车三包法律法规,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消费者可选择更换或退货,销售者应当负责更换或退货。
1、因严重安全性能故障累计进行了2次修理,严重安全性能故障仍未排除或者又出现新的严重安全性能故障的;
2、转向系统、制动系统、悬架系统、前/后桥、车身的同一主要零件因其质量问题,累计更换2次后,仍不能正常使用的;
3、发动机、变速器累计更换2次后,或者发动机、变速器的同一主要零件因其质量问题,累计更换2次后,仍不能正常使用的,发动机、变速器与其主要零件更换次数不重复计算。
如果我们在4s店购车时,4s店对车辆的实际情况有所隐瞒,把二手车当新车卖或把维修过的车辆当新车卖时,消费者可以要求退一赔三。
退一赔三的过程比较复杂,首先就是我们手头上需要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在交易中4s店故意隐瞒了自己,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例如,车辆如果是二手车,则消费者需要提供车辆过户情况等可以证明车辆为二手车的证据才行。
在购物时,关于退一赔三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购买商品或服务是为了满足“生活消费需要”。比如有人购买汽车主要用来进行“黑车”运营,这种情况就不是“生活消费需要”,因而不能主张加倍赔偿。但也有例外,如农民购买、使用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也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保护。二是,消费品的价格没有限制。小到针线、铅笔,大到汽车、名表,只要购买的商品或服务是为了满足自身生活消费需要,就可以适用。最后是欺诈的定义。欺诈主要指的是以次充好、以劣充优,故意告知虚假情况、作引人误解的宣传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消费者做出购买的错误意思表示的行为。
买车也不是件小事,一定要在购买之前做足功课。
6、花15万维修发现配件一半没换,4s店的行为是否可以定义为敲诈?
4S店的行为可以定义为欺诈,并不能定义为敲诈。
整个事件发生的经过
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强降雨天气,导致道路上的积水特别的严重,所以,男子驾驶的奔驰汽车也被水浸泡了,因此,男子将被水浸泡过的汽车拿到奔驰4S店去修理。

一般情况下,汽车都会上买保险的,尤其是豪车,因此,男子驾驶的奔驰车经过保险公司和4S店共同的定损之后,4S店当时出了一份汽车需要更换的零部件的清单,清单上写了有41个地方的零部件需要更换。
然后维修费用是14万多元,在加上工时费,总共需要支付15万多元,因为汽车是买过保险的,那么,这笔维修费用是保险公司出的。
后来,奔驰车修理好了,男子就来把车开走了,开了几天之后,发现车子不对劲,经过男子的仔细检查发现当时单子上开出来要更换的零件,并没有更换。

因此,男子就将车开到4S店要求讨要一个说法,但4S店给出的答复是他们都是严格按照要求来的,还指责男子是在没事找事。
男子一气之下,就把4S店告上了法院,在经过机构的检查之后,发现4S店确实有部分零件是没有更换的,因此,4S店不仅要把男子的车给修好,还得赔偿男子三倍的损失。

4S店的这种行为,是在欺诈消费者,也是对消费者的不负责任,把没有完全修好的车交给车主开,万一发现意外呢,出了事故的时候,谁负责呢?
而且4S店用差的零部件来代替新的,这种行为也很令消费者寒心,而且男子驾驶的这辆奔驰车价值一百多万,维修费用这么贵也是应该的,但4S店收了那么多的钱,却没有好好的修理,确实不应该。
7、法院:欺诈退一赔三 特斯拉:不服提起上诉

近日,天津特斯拉车主韩潮在历经一年多的维权后,在其个人微博上宣布,“我胜诉了,退一赔三!”
据了解,2019年6月1日韩先生在特斯拉官网上,以37.97万元的价格购买了一辆Model S P85官方认证二手车。经与销售方确认所有官方认证二手车都经过全面原厂检测,不存在重大事故、水泡、火烧和结构性损伤等。

2019年6月5日完成交车,其后在2019年6月5日至8月24日,韩潮所购二手车在用车期间频频发生故障,期间前往服务中心进行维修至少7次。更是险些造成更大事故。

根据车主描述,在“2019年8月24日晚,我驾驶此车辆行驶在高速上,车速大概在120左右,突然车发出嘭的一声,刹车,电门完全瘫痪,一并跳出五个故障码。”
后续该车主通过第三方检测机构鉴定得出结论为该车C柱以及后翼子板有切割焊接,为事故车辆。

但特斯拉拒绝车主的原价换车/退车请求;一怒之下,韩先生决定起诉特斯拉公司,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此事。
法院判决
据韩潮公布的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显示,特斯拉公司构成欺诈,一审被判退一赔三。撤销韩先生与特斯拉汽车销售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的《二手车订购协议》。合同撤销后,特斯拉应退还37.97万元购车款,并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赔偿113.91万元。
判决书中法院认为,涉案车辆的维修确实涉及到大面积切割、焊接等,这种修理方式和程度必然对消费者的购车意愿产生重要影响,而特斯拉公司仅仅告知韩先生“车辆不存在结构性损伤”,尚不足以达到应有的信息披露程度。不论从积极的作为还是消极的不作为来说,特斯拉公司都符合欺诈的客观要件。

关于特斯拉公司是否具备欺诈故意的问题,综合本案事实可知,特斯拉公司对涉案车辆所发生的事故以及维修情况是知晓或者应当知晓的,其具备欺诈的主观条件。综上,特斯拉公司构成欺诈。
特斯拉回应
据媒体报道,特斯拉公司辩称,在原车主使用车辆期间,车辆在2019年1月8日在行驶变道时发生极为轻微的碰撞剐蹭事故。根据现场照片、定损协议书、事故认定书以及维修单等证据,可以证明事故只伤及车身左后部叶子板及后保险杠边缘及轮毂表面,完全没有伤及车辆安全结构,不构成重大事故或者结构性损伤;特斯拉公司对该事故也不知情,不存在欺诈的故意。
同时特斯拉公司认为,涉案车辆不存在重大事故,也不存在因更换叶子板而产生结构性损伤,特斯拉公司在销售车辆时未实施任何欺诈行为,向韩先生交付的车辆完全符合“没有重大事故以及火烧泡水”的销售承诺,韩先生的诉讼请求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应当全部予以驳回。

对此,特斯拉中国官方回应媒体表示:充分尊重法院基于当前信息做出的判断,也会充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但此次事件中的车辆工艺与传统车型有很大差异,我们认为一审中的车辆评估报告并未完整准确地反映车辆真实状况。因此,特斯拉将依法提起上诉。
据了解,在该事件中,涉事车辆前后一共有过三次鉴定,最终法院综合后得出了退一赔三的结论。
比起新车,二手车似乎性价比更高,但毕竟二手车经过了别人的驾驶使用,很多情况我们不得而知,除了质量水平难以判断,维保记录不明确,而且公里数什么的也不好掌握,一旦遇到此类情况就真的是入坑了。于是人们就把目光瞄向了官方认证二手车,以为有了官方二字的加持总会靠谱很多吧,其实有时候真的不一定。
除了特斯拉,还有不少车企同样有官方认证二手车业务,而特斯拉贩卖事故车的事件也敲响警钟,既然要打出官方的名号,就需要对此负责。同时,对于消费者而言,购买二手车,即便是"官方认证",也需要擦亮眼睛,不可盲目信任,韩先生就是最好的例子,但他肯定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最重要的是,又有多少人原意像韩先生一样,为了维权而花费大量时间精力?
而且据了解,关于特斯拉此类维权事件,这不是首例,也有其他车主对此进行了维权等事宜。
评中评说:
特斯拉可以说算是一家年轻的车企,近年来不管是销量还是热度,都盖过了很多传统车企,甚至已经成为了市值最高的车企,如此看来,特斯拉应该值得信任?但事实上,特斯拉多次被曝出产品做工差,质量存在问题。特斯拉国产至今,关于它的负面新闻几乎没有断过,从闹得纷纷扬扬的“降价门”到前阵子的“天窗脱落事件”,再到如今的“欺诈门”,特斯拉官方对这些事件的态度始终很强硬,不免让消费者寒了心。
现在国内新势力和老牌自主企业在新能源领域纷纷起势,特斯拉如果继续这样我行我素,已经不是质量问题,更多是态度问题,假以时日,终会被市场所反噬。
针对退一赔三的判决,特斯拉已经提起上诉,我们也静待二审的结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8、男子4S店花百万买到事故车,经理称拒退车赔2万,是否违反消费者权益?
其实这种问题在没有看到细节之前,没有确定性的答案。事故车分很多种,比如大修、小修、中修。有些修理是伤筋动骨的,有些修理纯属小碰小擦,举个例子,一小条划痕,也是需要修理的,如果是这种,消费者要求4s退一赔三,到法院被支持的可能性很小,顶多判点修车费。

原因是权利义务明显不对等。但是题中这种情况,可能不是小修小补,因为既然4s店愿意赔偿2万元,说明维修费至少也在2万元左右。2万元的维修费不少,说明事故比较严重,跟小修小补挨不上边。所以,认定4s店成立欺诈,要求退一赔三是有可能的。另外,在这类案件中,认定欺诈,合同是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
当然违反,这是消费欺诈,假一赔三不需要经理“透露原因”,直接起诉。4s店觉得卖豪车就有资本店大欺客,但是这年头老百姓也是懂法而且相信互联网加媒体的,看他能一直头铁。关键这个案例如此清晰,不知道他们怎么想的。这可是砸招牌的事情。出了这么严重的欺诈问题,不赶紧装失误息事宁人,反而这么傲慢,是觉得网络时代和法治社会都拿他们无可奈何了?这么膨胀?能买百万豪车的车主本身就不差钱,这回买车都能赚300万!我酸了,虽然过程会有点麻烦。

看起来4S店原本是有信心欺骗成功消费者的,不然很难想象4S点会在退一赔三的结果上还继续欺诈。两万就想把消费者打发了,这样的商家不让他赔三对不起他。预计4S店会在消费者起诉后联系撤诉,或者起诉后不服判决。为了三倍赔偿和以前可能存在的欺诈行为及受害消费者,这个官司值得一打。消费者并没有第一时间就打官司,先找的4S店,本来也许退车或者换车就能解决问题。给机会不中用的典型。
只有消费者拿起法律武器才能教会某些商家信用第一。从南京到北京买的不如卖的精。谁买车会想那么多呢?看来什么地方都有空子,不多想不行。

如果买了运损车,不能上牌,那退车行不行?消费者的损失是不是弥补了?从温州特斯拉判例上看,不行,要退一赔一。所以从实际上看,消费者在此类纠纷中不但不会损失财产,还可以赚到一笔。所以走诉讼比调解更合算。如果本案中,消费者能够证明,销售在合同签订过程中,曾承诺或变相承诺了可以上牌,那就可以参考温州案提出赔偿要求。

但如果主客观要件在认定上都有瑕疵,比如运损情况已经告知,上牌也没有被驳回,那这种情况就可以走调解程序,在这个过程中,车辆是否还能够正常交易流通,因运损而导致的折价损失到底有多少,就会成为争议的焦点。总结一下,就是车辆买卖行为的欺诈,主观上要证明卖方有故意欺瞒行为,客观上要给买方造成了高于合同预期的损失,去过客观要件认定上有瑕疵,那么走调解优先于诉讼。否则诉讼就是最优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