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维修 > 常州神霸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常州神霸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1-10-01 00:09:15

1、常州淹城春秋乐园的游乐项目有哪些?

1、九龙问鼎(高空飞翔)

一个磨练春秋侠士坚韧身心的挑战场,它将带你送上50米的高空宝鼎,尽情享受高度与动感飞翔,让你的勇气与恐惧交锋,体验紧张和刺激的快感。

2、昭关漂流(峡谷漂流)

在山洞峡谷中激流勇进,体验伍子胥亡楚奔吴,涉险过关的艰辛,曲折坎坷、惊心动魄!享受“国内人工第一漂”非凡的惊险和刺激!

3、极速飞龙(过山车)

卧式过山车,带给乘客历险般滑行体验,急转弯时强烈的旋风感受,重力加速作用下的高速俯冲,犹如蛟龙遨游广袤天空,在飞驰中领略赏心悦目的淹城美景,是新鲜刺激的疯狂项目!

4、霹雳风火轮(大摆锤)

坐上传说中春秋时期特有的攻城器——震撼人心的大摆锤,公转自转中体验惊心动魄的极限之旅!绝对让游客惊声尖叫,心惊肉跳!

5、铁血春秋(仿真乘骑)

大型动感特技4D室内过山车体验项目,逼真再现古战场战鼓雷鸣,千军万马的恢弘场景。戴上4D眼镜,乘坐360旋转战车,令观众在体验娱乐,感受震撼中领略春秋军事文化的神奇魅力。

2、AE86的真车价格大概多少钱

原来 大概26万 日元 后来停产后 由于漫画和电影的影响 被抄作为60万元以上了 一般靠拍卖买卖

3、昨晚逛常州百大看到新开了一家霸能手环专柜,这牌子怎么样啊?

逛了常州北大,看到新开了一家,霸能手环专柜,现在各大商场的牌子都不一样,你感觉这个牌子好有信赖,值得去买,那也就是买的放心,毕竟是专柜里面的东西比外面市面上的东西要好的多呢

4、照明灯具十大排名,照明灯具哪个品牌好?

在家庭内以及工作场所都离不开照明灯具,照明灯具也分很多种类和系列,不同场所采用的照明灯具各不相同,那么究竟哪些照明灯具的质量才是最好的呢?针对大家的需求,选用何种品牌的照明灯具才是最上档次的呢?这一系列的问题表达了人们非常迫切的想要知道照明灯具品牌的具体介绍,好了,下面小编就带着这些问题,具体为大家介绍照明灯具品牌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照明灯具十大品牌哪个好 照明灯具十大品牌排名

照明灯具十大品牌一:飞利浦PHILIPS

飞利浦是国际大品牌,相当知名,相信知道飞利浦这个品牌的朋友不在少数,飞利浦业务非常广,除了在灯具行业称霸群雄之外,在其他电子行业仍然占据了很大市场,飞利浦是全球100个最具价值品牌,世界知名品牌,值得信赖。


  照明灯具十大品牌二:欧普OPPLE

欧普是中国驰名商标,广东省著名商标,比起飞利浦来讲,欧普在销售网络上可能略有不及,但这并不影响欧普产品品质,中山市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是专业的照明产品生产企业,专业制作,专业品质,很受欢迎。

照明灯具十大品牌三:雷士照明

雷士照明是上市公司,企业实力十分雄厚,雷士照明是中国照明行业最具竞争力品牌之一;从成立到现在,雷士照明并没有花费太长时间就已经成为行业中的领先品牌,其发展速度引人惊叹。

  照明灯具十大品牌四:松下Panasonic

松下是日本品牌,在电子行业中,日本有不少的大品牌知名全球,松下于1918年创立于日本,是世界500强企业,世界品牌,大型的跨国公司,市场竞争力和产品竞争力都非常强。

  照明灯具十大品牌五:佛山照明FSL

佛山照明隶属于佛山电器照明股份有限公司,佛山照明位于广东,处于沿海,不仅发展条件好,而且市场潜力也非常大,从1958年创立到如今,佛山照明已经渡过了很多个春秋,几十年的经验已经让佛山照明懂得了如何做产品如何来经营。


照明灯具十大品牌六:欧司朗OSRAM

欧司朗始创于1906年德国,是世界两大光源制造商之一,算得上是照明行业中的庞然大物,全球最具创新能力的照明公司之一;欧司朗发展多年,早已形成完整的产品研发生产体系,年产量巨大。

  照明灯具十大品牌七:耐普NPU

常州耐普照明电器有限公司是多元化产业的国际集团企业,也是国内领先的照明解决方案提供商,在国内照明行业中拥有不弱的地位;欧普照明已经形成完善的营销体系和市场销售网络,它的产品覆盖了照明市场很大份额。

照明灯具十大品牌八:三雄.极光

三雄.极光是国内最具综合竞争实力的行业品牌之一,是广东省著名商标;三雄.极光成立于1991年,发展历史虽然不久,但现在已经具备开发多种产品的能力,户内、户外、装饰类照明、电工类照明等等各种产品都有研发。


照明灯具十大品牌九:阳光照明

阳光照明品牌隶属于浙江阳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是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大型企业、中国主要节能灯生产出口基地之一,企业规模大,产品科技含量高,有很大市场竞争力。

  照明灯具十大品牌十:华艺HY

华艺创立于1986年,已经二十多年的发展,华艺不仅是照明灯具十大品牌,而且 也是中国灯饰十大品牌,在行业中地位卓然,产品系列丰富,产品数量庞大,二十多年时间累计推出了三万余款尊贵灯饰。


通过小编对于照明灯具十大品牌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生产照明灯具的企业一般都拥有高科技技术力量,专注生产和研发,照明灯具的种类系列也非常的多,有专门的卧室照明灯具,还有客厅的,不同的地方,照明灯具的设计也相对不同,在采光以及照明度上各有偏重,大家在选购照明灯具的时候,可以参考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这些照明灯具品牌。

5、常州嬉戏谷好玩吗?主要是什么玩的?

理由1摩尔庄园,第一儿童品牌类社区的线下实景体验,摩尔嘉年华的线下常态化,线下体验版摩尔庄园,低幼儿童角色体验区“宝贝地盘”
理由2天幕飞天侏罗纪,技术领先沙特馆,4D穹幕全景影像,穹顶360度全景4D影像,除澳门外世界第二家,大陆第一家,更高级的沙特馆,内容原创,镇园之宝。
理由3激流勇进,堪比俄罗斯梦幻之旅最大规模的提升段风景历程,最大最先最高风景历程,最刺激的提升段观景,洲客等候区场景角色扮演。
理由4漂流河,河道角色扮演,梦幻飞车,河道两边真人角色扮演,角色表演船
理由5人来疯广场,英雄门,每年一度的假面音乐狂欢舞会,各种知名动漫形象的假面,区别威尼斯、诺丁山假面,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

6、最费钱的几个国产游戏,能玩下去的都是土豪,常州恶棍

最烧钱TOP1】 征途征途第一人:中原暴徒,游戏花费估计:4000W ,征途,号称中国最烧钱的网游,各种大款奇出,叫我排这个的时候还真是有点为难! 如楚魂V随风随行的紫15星套 纵横V玉帝的纵横家族,皇族天赐的一统十国,常州v恶棍的双15星! 但是我个认为花钱最多的应该是,中原暴徒,此人叱咤征途,有传言说2009的时候他已经花费2000万人民币,2010年4月20日征途嘟嘟记者采访,经中原暴徒本人证实,仅中原暴徒此号就花费2000多万,此人还接手过楚魂号,从其几乎完美的装备来看,和平时甘为美女挥金如土的气势,鲜花榜杭州太子小佣人和丹宝,仅仅创世春秋那一夜花雨,20多万朵花(时价5万rmb),现实中赠美女法拉利,曾经的捐献榜近80万锭白银,丹宝的半套15星,中原暴徒的“小号”求死勇士15星套装,其花费估计在4000万左右........
【最烧钱TOP2】传奇传奇第一人:(llllllll1)8L,经典名言:不要拿你的年薪,来挑战我的零花钱! 游戏花费估计:2000W ,玩过热血传奇的基本都知道,传奇的等级可以说是中国网游最难升的,然而传奇十区就出了一个猛人8L,据说花费2000万,升到了999级,逼的盛大改了等级限制,后来十二区也出了个疯狂人物(伊人风采)也是直升999级,8L看有人名气超过他了 ,果断去12区,建了一个名为霸世メ遇神杀神的号,几天时间直升999,还带了一群霸世开头的人,都练成几百级,碰到如此烧钱的人,伊人风采也是丝毫没有办法,所以传奇第一人8L当之无愧! 公元2010年12月32日,LLLLLLLL1同志于每天升15级的速度,终于达到999级,血量突破三百万大关,经过两年的刻苦修炼,决定正式出关,在法玛大陆掀起了一阵风波。
【最烧钱TOP3】天龙八部100以上的装备吧,一共14套装配,一套4个孔,打孔都不失败的话就是120*56=6720元宝打上石头的F,100%就得98*56=5488 ,现在只有6级宝石:一个48000,合成F要398,从六到九,那么一个9的就得48000*125=6000000 ,合成符要398*30=119409999,就得(6000000 +11940)*56=336668640,一共要用元宝大概是340000000,人民币就是8500000 ,自己领悟吧!
之前就爆出科长三年贪1700万玩游戏,结果游戏号拍出3952万天价”消息称,“白天,他是江苏常州某区户外广告管理科科长,晚上,他在游戏中是当之无愧的霸主,名叫‘常州恶棍’,三年来他利用职权贪污1700多万全部砸在游戏里,连林志颖和陈赫都不是他的对手。法院判决将账号拍卖,经过上百轮的竞价,竟拍出3952万天价。当然现在还在监狱里!可能我们看那些游戏觉得画质就那个样吧!但是为什么他们会充那么多钱,因为那是一个时代

7、东风旗下有那些品牌??

截止2019年9月5日,东风旗下品牌如下:

1、东风风神

东风风神是东风汽车公司旗下的自主乘用车品牌。由东风乘用车公司负责研发、生产,于2009年3月26日正式发布。2012年9月19日,东风风神旗下车型正式悬挂全新正圆双飞燕品牌标识。

2、东风启辰

启辰品牌于2010年9月8日成立。秉承“品智生活 趣动由我”的全新品牌口号,东风启辰以“共创价值,共谋福祉”为企业使命,全面贯彻顾客至上的服务理念,致力于打造成为值得消费者信赖的高价值汽车品牌。

3、神龙

神龙汽车有限公司,1992年5月18日成立。2002年10月25日,由中国东风汽车公司与法国雪铁龙公司的合资合作提升为与法国PSA标致雪铁龙集团的合资合作,合资企业的中文名称不变(以下简称“神龙公司”)。

4、东风雷诺

东风雷诺是东风汽车和法国雷诺汽车的合资品牌,于2013年12月5日,东风和雷诺组建东风雷诺的合资项目获得了发改委的批准,双方于12月16日举行合资公司的签约仪式。该合资公司总投资金额为77.6亿元(约合13亿美元),其中东风汽车持有55%的股份,雷诺则持有45%。

5、东风风行

东风风行,是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的子品牌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是东风汽车公司在南方重要的载货汽车和轻型乘用汽车生产基地,国家大型一档企业。 

8、日韩动力电池辛酸入华路:六年挣扎,将正面PK宁德时代

车东西

文 | Bear

导语:借着电动汽车的行业大潮,动力电池产业迅速崛起,全球已形成中、日、韩三国企业争霸,松下、LG、宁德时代等巨头分庭抗礼的行业格局。

表面的平静背后,新一轮巨变正在酝酿之中——固态电池即将掀起新一轮技术变革浪潮、动力电池白名单去除后日韩企业重回中国市场、全球车企与零部件巨头们也纷纷涉足电池产业,一场大变局即将上演。

为此,车东西特推出《动力电池大变局》系列报道,详解全球动力电池产业的风云变幻,本文为系列报道之一。

“2025年车载动力电池市场规模将会是2018年的7倍。”今年年中,全球动力电池巨头松下,对动力电池市场的宏大前景给出了自己的预判。

根据天风证券预测,2020年,全球动力电池市场规模将达到1637亿元;到2025年,动力电池市场规模将会爬升至5000亿元;如果从长期来看,到2030年,全球动力电池市场规模很可能会上升至1.3万亿元的高位。

与此同时,根据天风证券数据粗略推算,国内动力电池市场规模将在2020年-2030年间接近5000亿元,数千亿级别的中国动力电池市场使得众多巨头趋之若鹜。

一边是以宁德时代、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动力电池公司。2016年-2019年,四年时间里,中国动力电池产业高速增长,国内公司市场布局与技术力逐渐增强。

另一边,则是以松下、三星SDI、LG化学为代表的日韩动力电池大军。曾被“动力电池白名单”拒之门外的日韩巨头们,在叱咤海外市场,砍下众多车企订单的同时,也在暗地里摩拳擦掌,准备着中国市场补贴退坡后杀回中国市场的计划。

据了解,以松下、LG化学为代表的日韩动力电池势力,自2017年起加大了中国市场的布局,大部分项目将在2020年-2021年投产或实现产能释放,日韩动力电池巨头的准星已经瞄准了国内新能源汽车补贴完全退出的节点。

与此同时,2019年6月,工信部提前宣布废除《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与四批企业目录名单,国内动力电池市场正式失去保护伞,日韩动力电池巨头重返中国市场的脚步正在加速。

▲工信部宣布废除《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

自动力电池浪潮兴起以来,日韩动力电池企业几乎引领了每一波技术的变迁,借助技术先行的优势,松下、LG化学、三星SDI等日韩动力电池企业已经成长为产业巨头。巨头返华,势必会对中国动力电池市场形成冲击。

但中国动力电池产业经历了2016年-2019年的黄金四年,技术、规模、市场也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车企与国内动力电池厂商的绑定关系也在逐渐成型,日韩动力电池企业真的能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席卷中国市场吗?

中、日、韩三方动力电池势力谁更强势?

中国动力电池市场将走向何方?

本文试图从中日韩动力电池主要玩家近些年来经历的发展与变迁,来解答上述问题。

一、日韩四巨头加大中国市场布局?“三国杀”局面再现

当下,国内动力电池市场如临大敌。

如果按原计划不变,国内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从2020年开始,就将完全退出市场。

整个产业将由“政策主导”转向“市场主导”,简而言之,此前被政策保护的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将无差别地暴露在外资企业的“火力”中。

从下游的新能源整车产业,到上游的动力电池与各个核心零部件产业,无一幸免。

工信部曾经面向动力电池产业出台《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并配套了四批符合条件的企业名单(俗称“动力电池白名单”)。但随着2019年6月,工信部废止这批文件,白名单失效,曾经被“动力电池白名单”拒之门外的日韩动力电池企业正在加大中国市场布局,松下、LG化学、三星SDI、SKI集团等日韩动力电池企业,早已为角逐中国市场做好了准备。

1、日系动力电池企业:松下

日系动力电池企业松下是所有外资动力电池企业中,受“动力电池白名单”影响最小的企业,也是在中国业务布局最快的外资动力电池企业。

▲松下总部

早期,松下一度是特斯拉的独家供应商,加上特斯拉新能源车型出货量大,松下生产的动力电池绝大多数供应给了特斯拉。

2013年,松下与特斯拉签订扩大动力电池供应量协议后,自身产能吃紧,已有生产线全面运转为特斯拉供应18650三元锂电池。第二年,松下投资27亿元,兴建大连工厂,年产能5GWh,主要用于给松下的国外合作伙伴供应方形动力电池。

在松下的客户清单中,中国整车企业的数量与订单量均较少,“动力电池白名单”的限制对于松下影响有限。

但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松下开始加大中国动力电池业务布局。

2017年5月,松下与捷星新能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苏州政府合资,建造了苏州动力电池工厂。2017年下半年,工厂已投入生产,年产能18650电池1亿只。

2018年9月,松下与联动天翼合资,双方共同出资200亿元,计划在江苏江阴分期建成总产能30GWh的动力电池工厂,项目包括了锂离子电池和模组,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储能系统的研发和制造。

2018年12月,外媒曝出松下将向已投产的大连工厂投资“数亿美元”,将大连工厂的产能从5GWh提升到12GWh。

一系列动作背后,松下在中国动力电池市场的影响力得到了极大的强化。

2、韩系动力电池企业:LG化学、三星SDI、SKI集团

韩系动力电池企业拓展中国市场的过程相对来说坎坷得多,其中既有政策倾向因素,也有地缘政治因素。

与所有外资动力电池公司一样,韩系动力电池企业LG化学、三星SDI、SKI集团,均未进入2016年工信部发布的符合《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目录。

继续使用上述三家公司的动力电池,整车厂就将失去巨额新能源汽车补贴,盈利能力大幅下降。与此同时,2016年韩国不顾我国政府警告悍然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国内反韩情绪高涨。

在双重因素的作用下,原本已经展开合作的国内整车厂纷纷取消了韩系动力电池企业的订单。

LG化学此前在2014年已经建成了南京动力电池工厂,每年可为5万辆纯电动车配套动力电池,但失去在华订单后,2017年,LG化学只能被迫将工厂设备与相关知识产权出售给吉利旗下的衡远新能源。

无独有偶,三星SDI与SKI的在华业务也于2017年前后受挫,前者停建了西安动力电池工厂的二期工程,后者与北京电控、北汽集团合资成立的BESK直接停产。

▲三星西安动力电池工厂

在之后近一年的时间里,韩系动力电池企业偃旗息鼓,几乎退出了中国市场。

但随着补贴退坡,市场环境转好,LG化学、三星SDI与SKI集团已经重新开始了中国动力电池市场的布局。

2018年7月,LG化学电池项目签约落户南京,项目包括动力电池、储能电池与小型电池三类生产线,工厂规划电极、电芯生产线共23条,动力电池生产线占16条。

该项目于2018年10月开工,2019年底,一期工程已经竣工投产,年产能10GWh。

LG化学称,该工厂将在2023年完全释放产能,预计总产能可达32GWh。

随着LG化学回到中国市场,三星SDI与SKI也加紧了中国动力电池市场的布局。

2018年7月,SKI宣布在江苏常州建造拥有7.5GWh的动力电池工厂,同年10月,SKI宣布追加投资25亿元,为动力电池工厂配套隔膜生产线。

2018年底,三星SDI重启了已经暂停两年的西安动力电池工厂二期项目。

韩国动力电池企业,正在一点点重新拾起在中国市场的布局,产能规模已经接近50GWh。

当下国内动力电池市场,有些许像2014年前后,国内掀起新能源热潮,日韩动力电池集体进入中国市场所形成的“三国杀”局面。

但今时不同往日,国内整车厂基本已经完成了与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等大型动力电池供应企业绑定。

动力电池产品与整车需要进行复杂的定制、匹配、验证工作,时间、人力、资金等生产要素缺一不可,整车企业是否愿意抛弃成熟的供应链,劳心费神去选择一家“看似高级”的外资动力电池供应商,还需要打上一个问号。

更何况车市寒冬之中,众多整车企业都在寻求降本增效,重新适配一家全新供应商的动力电池所需耗费的成本值得三思。

在这样的前提下,日韩动力电池企业的回归,真的会对国内动力电池市场形成巨大冲击吗?

二、日韩动力电池全球制霸?四年前何故折戟中国市场?

要正视日韩动力电池企业重回中国,是否会对国内动力电池市场形成巨大冲击,还需要正确认识日韩动力电池企业的深厚底蕴以及强大实力。

得益于消费电子时代的产业红利,日韩动力电池产业从一开始就占据了先机。

以日系电池厂为例,锂电池的产业化应用方案最先由索尼开发成功。上世纪,日本三大电池厂索尼、松下、三洋几乎覆盖了整个日本的消费电子产业,同时也大量出口,并且业务范围从消费电子朝储能、汽车动力电池等领域扩展。

在发展过程中,曾经的18650圆形锂电池产业化推广者索尼,由于误判了锂电池在消费电子领域之外的潜力,错失动力电池与储能浪潮,随后又将自身的锂电池业务出售给了村田,黯然退出电池市场。

而三洋则因代工厂产能过剩,自身创新不足,集团各项业务逐渐被分割收购。其中负责汽车动力电池业务的三样电机,就在2009年被松下收购。

日本本土残酷的淘汰制中,松下成为了三家公司唯一一家幸存下来的企业,通过早期对动力电池的摸索,以及吸收三洋电机后,动力电池业务的发展壮大,逐渐成为日系动力电池企业的代表。

在技术方面,松下在继承18650圆柱形锂电池方案的同时,还开发了新的21700圆柱形锂电池技术路线,实现动力电池单体容量上升35%,能量密度上升20%,系统成本下降9%,系统重量下降10%,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

▲松下21700圆柱形锂电 

此外,松下发力NCA体系正极材料,将单体电芯能量密度做到了340Wh/kg,搭载松下NCA21700的特斯拉Model 3,目前动力电池组综合能量密度也达到了153Wh/kg。此外,松下还在与信越化学共同开发硅基负极体系,进一步拉升了NCA21700圆柱形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

要知道,松下从2017年开始,就为特斯拉批量供应NCA21700圆柱形动力电池,而国内同代的NCM811动力电池则是在2019年,由宁德时代实现量产,单体能量密度为304Wh/kg。

这意味着,不仅在动力电池电芯的单体能量上,松下领先于国内的动力电池技术;在量产时间上,松下也比国内同代产品早两年。两年时间,足够松下优化NCA21700圆柱形动力电池技术路线,实现低成本稳定量产。

在产能铺设方面,松下在中、美、日三地建有8座工厂,预计2020年产能将会持续释放,达到52GWh。

而在合作伙伴方面,松下圆柱形动力电池几乎独供特斯拉,而在大连工厂生产的方形电池则主要配套给北美与欧洲的车企。目前,松下的合作伙伴包括了特斯拉、福特、大众、丰田、奔驰等知名车企,配套车型在2018年达到了58款。

虽然2018年松下出货量略逊于国内最大的动力电池公司宁德时代,但在技术路线、产能建设与合作客户等方面,松下不仅不落后,反而在各方面都有所领先。

相对于日本动力电池产业的激烈竞争,韩国动力电池产业相对来说温和许多。

目前,韩国主流的三大动力电池公司LG化学、三星SDI、SKI从不同的领域切入到了动力电池产业,各自技术路线与布局情况也存在一定差异。但整体而言,互相侵蚀市场份额的情况并不严重。

LG化学是现阶段全球出货量最大的软包动力电池供应商,2000年启动动力电池研发项目,并于2008年左右与现代起亚合作,正式开启商用化进程。

▲LG化学软包电 

在技术方面,LG化学拥有丰富的化学材料开发经验。在研发动力电池的早期,LG化学在就建立了隔膜与电解液技术的技术壁垒,并基于自身的技术培养了一批优质供应商,巩固了LG化学在动力电池产业的地位。

此外,LG化学作为最早布局软包动力电池的企业之一,覆盖了大部分软包电池的核心专利,2019年,LG化学软包电池在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16%,且有持续增长的趋势。

在产能铺设方面,LG化学在中、韩、美、欧建有4座工厂,目前产能已经超过23GWh,该公司预计,到2021年,其产能将会扩张至110GWh。

庞大的产能与先进的动力电池量产技术,是的LG化学拥有消化全球顶尖电动汽车企业订单的能力。2019年年底,特斯拉宣布中国工厂Model 3生产线投入量产,其二供首先选择了LG化学,而非中国动力电池公司。

除此之外,LG化学还合作了现代、通用、福特、戴姆勒、大众等主流欧美韩车企,主要配套车型12款,配套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超过200Wh/kg。据东吴证券统计,2018年,LG化学动力电池出货量7.4GWh,2019年,LG化学动力电池出货量超过10GWh。

三星SDI主推方形动力电池,与LG化学几乎是同一时期进入动力电池市场。2008年,三星SDI与汽车Tier 1博世合资,成立动力电池公司SB Limotive,开始给宝马供应动力电池。

▲博世与三星SDI合资成立SB Limotive

2015年,三星SDI收购了麦格纳的动力电池组子公司MSBS(Magna Steyr Battery Systems GmbH & Co OG),加快了全球化布局的进程,先后在中国、美国与匈牙利建造了三座动力电池工厂,产能也上升至22GWh,与LG化学非常接近。

在技术方面,三星SDI坚定NCM三元锂电池路线,并从NCM523逐渐向NCM622、NCM811演进,其单体能量密度已经从2016年的130Wh/kg上升至2019年的250Wh/kg。

在合作车企方面,三星SDI的合作对象主要是宝马,其余核心客户包括大众、马恒达、Lucid?Motors,供货车型达到30+款。

SKI的技术路线与三星SDI类似,该公司从2017年开始加大动力电池的布局力度,但目前整体规模仍然较小。据光大证券数据,SKI集团2018年动力电池产能仅3.9GWh,与国内二线动力电池厂接近,配套客户也较少,主要是现代、北汽、戴姆勒等公司的二供。

整体来看,日韩动力电池企业在技术力、产品力、产能等方面竞争力都非常强。

那么,日韩动力电池企业能够凭借这些硬实力颠覆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吗?答案是不一定。

早在2016年之前,日韩动力电池企业就曾尝试在华布局。

2014年,松下与LG化学的动力电池工厂先后落地中国大连、南京,在随后的两年时间里,三星SDI工厂落地中国西安,SKI与北京电控、北汽集团成立合资公司BESK生产动力电池。

那么,日韩动力电池企业第一波布局的结果如何?答案是惨败。

日韩动力电池企业入华时间较晚,布局最早的LG化学在2014年才建成南京工厂。

2016年前,日韩动力电池尚未与整车厂完成大规模的车型配套,出货量较低。高工锂电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近8成的动力电池出货量由前十名包揽,而前十名完全是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日韩动力电池企业的市场份额小于2%。

在日韩动力电池企业即将展开在中国的布局的时候,2015年底,工信部出台《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并在2016年连发四份符合条件的企业名单(俗称“动力电池白名单”)。

出于保护国内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目的,“动力电池白名单”中并不包含日韩动力电池企业,这也意味着日韩动力电池企业的产品无法享受国内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日韩动力电池被拒之门外。

此外,地缘政治的摩擦也成为了韩系动力电池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2016年,韩国政府部署萨德反导系统,极大地威胁到了周边安全,激起了国内的反韩情绪,当时三星SDI的电池也发生过爆炸事故,这一轮节奏使得韩系动力电池企业在国内举步维艰。

前一轮日韩动力电池的入华路,走得相当艰难。

三、中国动力电池的“黄金四年”

市场接受度低迷、政策保护以及地缘政治的摩擦,使得日韩动力电池企业的第一轮入华布局遭受重创,同时也错过了2016年-2019年中国新能源市场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这一轮黄金期内,中国动力电池产业迎来了高速增长。

从玩家情况来看,中国动力电池产业的集中化趋势越发明显,企业数量从2016年的200+家缩减至2019年的60+家。

▲近年来国内动力电池产业企业数量变化情况

产业内逐渐形成了以宁德时代、比亚迪为第一梯队,国轩高科、比克电池、天津力神灯企业为第二梯队的产业格局。与此同时,第一梯队的市场份额,尤其是宁德时代的市场份额还在持续扩张,相反地,第二梯队的市场空间与玩家规模都有进一步收缩的趋势。

整个产业正在从野蛮生长期走向成熟期。

从技术的演进来看,中国动力电池产业的技术路线从早期的磷酸铁锂路线,切换到了NCM三元锂路线,并且在四年内完成了从NCM523、NCM622到NCM811的技术迭代。

伴随技术的迭代,中国国产动力电池电芯的能量密度也从磷酸铁锂时代的140Wh/kg增长至NCM811三元锂电池的304Wh/kg,宁德时代也成为全球首家量产NCM811三元锂电池的公司。

在市场方面,由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高速增长,动力电池市场也水涨船高。

▲近年来国内动力电池产业关键指标变化情况

2016年,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为28.3GWh,2018年,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达到56.9GWh,对比2016年增长超过100%。

产量则从2016年的30.8GWh,增长至2018年的70.6GWh;产能从2016年的90GWh,增长至2018年的260GWh。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国内动力电池市场近几年出现了大幅增长,但从产能与装车量差距的扩大,也反映出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出现产能结构性过剩的现象。

另一个体现出国内动力电池市场高速发展的现象是,除了布局国内市场,部分有竞争力的动力电池企业开始收到国外车企订单,布局海外市场。其中,比较典型的有宁德时代、国轩高科、比克电池、孚能科技、亿纬锂能、欣旺达等动力电池企业。

据了解,宁德时代是国内最早与国外车企接触的动力电池公司。2012年,宁德时代与宝马达成合作,为其供应动力电池,2018年宁德时代与宝马正式签订40亿欧元(约合311亿元人民币)订单,成为宝马的全球动力电池供应商。

宁德时代与宝马的成功合作案例为其带来了一系列国际车企,其中不乏大众、通用、日产、本田、戴姆勒等知名车企。

除此之外,宁德时代还在德国规划了一个100GWh的动力电池工厂,预计2026年产能完全释放。一旦这一工厂落成,将会超越松下与特斯拉合资的内华达超级工厂(35GWh产能),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工厂。

除了宁德时代,2018年以来,国轩高科、比克电池、孚能科技、亿纬锂能、欣旺达也陆续收到了海外车企的配套订单。

举例来说,国轩高科在2019年2月与博世达成合作协议,为其提供锂离子电池、模组和电池包(零件、产品)等,除此之外,还与印度汽车集团塔塔合作,计划为其乘用车与商用车提供动力电池。

孚能科技则在2018年12月获得了戴姆勒超百亿欧元的动力电池订单,根据协议,孚能科技将从2021起至2027年这7年间,向戴姆勒提供合计140GWh的电池。

从产业格局变化、技术突破、市场增长以及出口布局来看,日韩动力电池企业缺席的2016年-2019年,成为了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黄金四年。

四、中日韩动力电池再PK?到底谁更强?

那么,一边是高速发展了四年的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另一边是布局海外,持续在技术和产能上取得突破的日韩动力电池企业,中、日、韩三方动力电池势力将在中国市场再度聚首,究竟谁的竞争力更强?

车东西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了中日韩动力电池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指标对比。

▲中韩动力电池核心竞争指标对比

从技术力上来说,目前日系动力电池企业松下依然保持着领先的地位,该公司与特斯拉合作研发的NCA21700圆柱型动力电池电芯能量密度可达340Wh/kg。

这款电芯的能量密度目前领先于宁德时代的NCM811动力电池(304Wh/kg)以及LG化学的动力电池产品(253Wh/kg)。

此外,在动力电池成本方面,根据研究机构瑞银此前公布的信息,松下的动力电池成本已经下降到了773元/kWh,LG化学动力电池成本在1031元/kWh左右,宁德时代动力电池成本在1042元/kWh。经过推算比亚迪动力电池成本在整车的占比以及比亚迪唐EV带电量可得出,比亚迪动力电池成本大约在1100元/kWh。

成本上来看,松下的优势也不小。

不过从出货量、合作客户、产能以及配套车型等方面来看,宁德时代作为行业龙头,对比松下与LG化学依然有着一定程度上的优势。

2018年,宁德时代出货量23.5GWh,全球排名第一,松下则紧随其后,出货量20.7GWh,排名第二。

合作客户方面,宁德时代在全球范围内合作了15家主要车企,松下的合作车企数量为12家,LG化学合作车企数量为9家。

配套车型方面,松下2018年配套车型58款,2019年预计为70+款,主要客户仍然是特斯拉。LG化学自2017年加大动力电池业务投入以来,一直在快速拓展欧美地区的车企,目前有主要的9家合作车企,主要配套车型12款。

宁德时代的配套车型数据中计入了商用车型,因此表中宁德时代配套车型的数量大幅超过松下与LG化学,达到了1000+款。

据车东西预估,今年,宁德时代的配套车型还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国内合资车企的动力电池供应商基本选择了宁德时代,而今年合资车企将会有多款电动车型上市。

分阵营总结,日系动力电池企业松下目前在技术上的优势较大,后续进入中国市场开拓业务时,较低的成本与较高的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将为其提供很强的竞争力。

但目前松下对于产能建设与客户渠道的拓宽较为保守,东吴证券预期,松下未来数年内的增长有可能会落后于宁德时代与LG化学。

韩系动力电池企业LG化学目前从产品力与合作车企来看亮点不多,但该公司计划在2020年-2021年将产能提升到110GWh。同时,LG化学还在快速扩展与车企的合作业务。如果能够协调好产能扩展的速度与业务扩展的速度,LG化学将可能成为2020年-2025年增长速度最快的动力电池企业之一。

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与电芯成本虽然不如松下,但合作车企数量众多,并且与大众、宝马等国际知名车企达成了动力电池供应协议,同时还在德国规划了100GWh的动力电池工厂,随着动力电池量产规模的扩大,其产品成本的下降速度也会加快。不出意外,宁德时代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会保持高增长,同时其海外业务的比例会不断扩大。

五、日韩动力电池加速到来?国内二线厂商生存空间受压缩

日韩动力电池企业重回中国的布局十分迅速,产品力与技术力直逼甚至超出国内顶尖水平,但经过“黄金四年”的发展,国内动力电池产业已经有领先的企业能够站出来与日韩动力电池企业对抗。

那么重回文章开篇的三大问题:

1、日韩动力电池企业真的能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席卷中国市场吗?

2、中、日、韩三方动力电池势力谁更强势?

3、中国动力电池市场将走向何方?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想必已经十分清晰,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宁德时代在技术、产能以及合作车企方面并没有完全落于下风。甚至得益于国内的环境,宁德时代比松下、LG化学获得了更好的客户资源,这一点从近些年宁德时代蝉联动力电池出货量第一就能看出。

此外,诸如亿纬锂能、孚能科技等国内动力电池厂也获得了戴姆勒等国际知名车企的大订单,借助与知名车企的合作,这些二线动力电池企业并非没有翻身的机会,国内排名靠前的动力电池企业完全有可能抵御日韩动力电池企业的入侵。

第二个问题目前来看也有了答案,日系技术力确实占优,但发展速度却是中韩更快。简单来说,日系动力电池企业松下技术与成本占优,但目前合作伙伴较少,过于依赖特斯拉,此次特斯拉国产后选择LG化学作为二供,松下的地位立刻就受到了挑战。

韩系有竞争力的玩家目前较多,LG化学实力最强,优势体现在产业链布局深入,牵手车企多,且产能扩张较快。但新能源车市增长动力终究有限,LG化学在20201年前规划达到110GWh产能,很容易陷入产能过剩的局面。

而国内宁德时代产品技术较有竞争力,且绑定车企较多。但相对而言,其电芯成本较高,后续还需采取降本增效的措施,使自身产品在与日韩动力电池企业的同类产品竞争时更具优势。

第三个问题,中国动力电池市场将走向何方?根据文章分析与车东西与业内人士的交流,目前也可以得出三个趋势:

1、国内二线动力电池企业生存空间被压缩,产品、成本、产能等硬性指标被日韩动力电池厂超越,很可能会失去当前的合作车企,二线动力电池厂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2、车企与日韩动力电池企业定制、匹配、测试动力电池仍需一定时间,这个时间周期大概会持续1-2年。即是说,日韩动力电池大规模进入国内市场将会在2021年左右,在此之前都是国内动力电池公司寻求产品力突破、成本下降、提升产能的时间窗口。

3、日韩动力电池企业的优质产品进入国内,不会对国内动力电池市场造成致命打击,相反会促进动力电池产业整体产品力的提升,从而提升国内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以及使用寿命。

因此,从全局来看,日韩动力电池企业对国内动力电池产业仍然存在不小的威胁。但经过四年的发展,国内电池企业已经掌握了核心技术,产品力足以与国际一线电池厂匹敌,因此并不需要担心日韩动力电池企业入华会掀翻国内动力电池产业的“小船”。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部与尾部的动力电池企业可能会在这轮变革中被迫出局,需要抓紧日韩动力电池入华前的窗口期,抓紧与头部车企形成绑定,保证自身不被淘汰。

结语:日韩动力电池返华?再现“三国杀”

日韩动力电池企业重回中国,已经从此前的预测到迹象,再到如今已成现实,并且随着政策的开放,日韩动力电池企业回到中国的速度只会越来越快,松下、LG化学、三星SDI、SKI等企业的动力电池工厂大多已在中国落地,并处于产能爬坡阶段。

但现象背后的事实往往没有那么“危言耸听”,日韩动力电池的到来很大可能不会对国内动力电池产业造成过强的冲击。目前来看,国内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有实力和松下、LG等公司同台竞技。此外,一些二线动力电池企业也在通过与国外车企合作,寻求突围的机会。

不过客观来说,日韩动力电池企业入华也确实会加速国内动力电池产业洗牌的进程,使得国内动力电池产业更快向成熟期过渡,实现产品力的提升。

当日韩动力电池企业真正开始在国内大规模量产销售动力电池,产业很可能会再现2016年前,动力电池“三国杀”的局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9、女演员白鹿 是常州哪里人

就是常州人。

白鹿出生于江苏常州的一个工薪家庭,她从十三四岁时起开始看韩剧,并因此喜欢上韩流,之后萌生了去韩国做练习生的想法。2012年,白鹿在妈妈的陪同下前往上海参加韩国SM公司的海外练习生选秀,但最终落选。在选秀的梦想结束之后,白鹿开始做模特。



(9)常州神霸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扩展资料:

演艺经历

2016年7月,白鹿参与陆虎单曲《留言》MV的拍摄,在MV中与王栎鑫共同回归校园演绎一对恋人 ;随后,白鹿正式签约欢娱影视 ;9月,她正式投入神话史诗剧《朝歌》的拍摄,在剧中饰演武艺高强、性格泼辣的女将军邓婵玉。

2017年,白鹿出演由李慧珠执导的古装电视剧《凤囚凰》,在剧中一人分饰两角,饰演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将军霍璇以及心狠手辣、工于心计的王室小妾乐蕴;6月,她与侯明昊领衔主演剧版《西游记女儿国》,饰演貌美大方却蛮横霸道的捉妖师无双 。

2017年8月,白鹿与张逸杰合作主演由于正编剧的次元爱情轻喜剧《大王不容易》,在剧中饰演刁蛮俏厨娘妲喜,同时,她还为该剧演唱了主题曲《小的听令》;同年,白鹿与许凯搭档主演古装仙侠剧《招摇》,在剧中饰演霸道女魔头路招摇。

2018年,主演都市爱情偶像剧《世界欠我一个初恋》,在剧中饰演明朗进取、干练聪颖的职场少女邢运 ;同年12月,白鹿凭借《凤囚凰》获得“年度戏剧潜力艺人”奖项。



与常州神霸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