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菱微型汽车维修速查手册的前言
为帮助微型车的使用维修人员,以科学、实用、简洁的方法,了解、掌握汽车使用和故障排除方法,更好地发挥汽车的使用性能,提高其工作可靠性能,我们特编写了本书。
本书从实用角度出发,突出重点,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本书详细介绍了上汽通用五菱微型汽车的整车特点、基本结构、使用与维护,以及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方法。重点介绍了电控燃油喷射发动机的结构、故障诊断、拆装及检修方法,底盘、电气设备和空调系统的结构原理及故障检测与排除方法。
书中配有大量维修技术数据和插图,通俗易懂。
本书由杨智勇、陈卫红任主编,王金胜、刘波任副主编,参加编写的还有侯伟、马钢、李国明、李立军、李成华、杜弘、李光林、边伟、方晓辉等。
本书可供上汽通用五菱微型汽车的用户、车辆管理人员及维修人员使用,也可供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2、汽车点火系统原理与故障检修实例的前言
汽车点火系统是汽油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发动机能否正常工作。熟悉点火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其故障检修方法,是从事汽车维修工作的技术人员和工人所必须的。
在汽车的发展过程中,汽油发动机点火系统从最开始的磁电机点火系统发展为传统的触点式蓄电池点火系统、晶体管辅助点火系统、无触点电子点火系统、电子点火控制系统。如今,电子点火控制系统已作为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的一部分,在汽车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书作者根据多年来所积累的汽车点火系统和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系统的维修实践经验,并参考了其他的汽车点火系统故障检修书籍,编写了《汽车点火系统原理与故障检修实例》一书。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传统触点式点火系统、无触点电子点火系统和电子点火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部件结构类型、电路结构特点及故障检修方法,使读者能在全面了解点火系统的基础上,熟悉各类点火系统的常见故障及故障的检修方法。
本书采用点火系统基本原理、结构类型、性能特点、电路分析、故障诊断、故障检修实 例的结构形式,使其更符合读者学习的思维习惯,有助于读者系统全面了解、掌握点火系统 的故障诊断方法和故障检修技术。
本书尽可能地采用通俗、简明的文字表达相关内容,并配以图形和图片,力求做到 图文并茂,以使读者容易理解书中的内容。
本书可供从事汽车维修工作的技术人员和工人学习,同时也可作为大学本科、高职、高 专、职业技校汽车专业学生的参考书。
本书由武汉科技大学麻友良教授任主编,孙林峰、喻美程任副主编,参加编写的有:朱 爱萍、马凯、宋春铃、席敏、罗明胜等。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参考了大量的书籍和相关的资料,在此向这些作者表示衷心 的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书中的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3、汽车空调原理及维修的前言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伴随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规模,无论是在校生数量还是院校的数量,都已接近高等教育总规模的半壁江山。因此,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承担着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提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特别是随着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现代制造业急需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
为了使高职高专机电类专业毕业生满足市场需求,具备企业所需的知识能力和专业素质,高职高专院校的机电类专业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努力建立培养企业生产第一线所需的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学体系和教材资源环境,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积极探讨机电类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大力推进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因此,组织编写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机电类专业规划教材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需要。
教材建设是高等学校建设的一项基本内容,高质量的教材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基本保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和造就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要求我们必须重视高等职业教育教材改革与建设,编写和出版具有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特色的教材。近年来,高职教材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出版的教材种类有所增加,但与高职发展需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其中部分教材还没有真正过渡到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的体系中来,高职特色反映也不够,极少数教材内容过于浅显,这些都对高职人才培养十分不利。因此,做好高职教材改革与建设工作刻不容缓。
北京大学出版社抓住这一时机,组织全国长期从事高职高专教学工作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骨干教师,编写了高职高专机电系列实用规划教材,对传统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有效的整合,注意了课程体系结构的调整,反映系列教材各门课程之间的渗透与衔接,内容合理分配;努力拓宽知识面,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突出技能培养和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精简了理论。

4、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的前言
本教程根据现代汽车的发展历程及整体结构特征,采用积木法进行编写,着重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力争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形象化,希望能帮助汽车维修人员找到学习的捷径,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许多人把汽车专业知识的学习想象得过难,其实不然,只要充满信心,并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坚持不懈,就会触类旁通。但现代汽车毕竟是高新技术的结晶,是多门学科的综合运用,因而学习要循序渐进。
积木法简单地说,就是化整为零和以零凑整。化整为零是研究积木本身的结构和特征;以零凑整研究的是积木运用的技巧和过程。有形积木无形线,用积木法来学习汽车专业知识只需把握三个问题与四条线,学习起来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化整为零要从三个问题入手:第一个问题是是什么的问题(即认识问题),要求了解和熟悉汽车相关系统及零部件的种类、形状、结构、作用及安装位置,特别是初学者要做到看到就能认识,提到就能想到,想到就能找到;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的问题(即分析问题),要求对相关系统的工作原理、工作流程、工作特征,进行全面的、连贯的、系统的掌握,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对提高者来说这是一个飞跃,是从汽车护士到汽车医师的飞跃;第三个问题是做什么的问题(即解决问题),要求能正确使用相关工具、量具、设备,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对汽车各系统及零部件进行检测诊断、拆卸装配和运行调试。
以零凑整要以四条线为基础把汽车各相关系统的零部件(积木)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台完整的现代汽车,也就是说把一块块积木按一定的规律放到该放的位置形成一个整体。第一条线是:力的传递路线,把从动力源到各运动主体之间的所有零部件(积木)按传递关系合理组合起来。第二条线是:电的流动路线,电学部分是当前从事汽车维护和修理人员最薄弱的环节,其实只要从电源开始顺着电的流动路线把回路上所有的零部件按先后关系连起来,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第三条线是:气的流动路线,发动机的进、排气系统关系到动力性能、经济性能、环保性能、可靠性能等。另外,气的流动路线还牵涉到气力(气压、真空)的传递,容易被人忽视,造成隐患。第四条线是:液体流动路线,在现代汽车上使用的液体主要有清洗液、冷却液、润滑油、制冷剂、制动液、变速器油(自动变速器油)、燃油、动力转向传动液和减振器液压油等,流动的方式有液力和液压两种,不管是哪种液体流动,只要按其流动路线把所牵涉的零部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成一整体来研究,就不难掌握。如果把这四条线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就是一台完好的车。
本教程在编写时注重实效,以点带面,考虑到读者层次和要求的不同,在每一章节前针对各层次读者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要求,供大家参考。
编者

5、汽车机械维修与保养的前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