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机修理车间危险源的辨识有哪些
一、工作流程
准备工作(工具、材料)→电机车停放(指定地点、阻掩)→机车停电→检查
瓦斯(井下)→检修(质量标准)→验收→电机车试运行→填写记录→清理现场
二、危险源辩识
1、精神状态不佳或酒后上岗;
2、带电检修电机车;
3、维修或检修未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措施;
4、井下检修电机车时,未对瓦斯浓度检查;
5、起吊物件时,起吊物下站人;
6、拆卸零部件未按规定检查、安装。
三、预控措施
1、上岗前,吃好、喝好保持精神状态良好,严禁酒后上岗,班前会严格检查;
2、检修前,严格执行“手指口述”拔掉开关电源,进行确认;
3、维修工在井下检修电机车时,先对电机车周围环境进行瓦斯浓度检查;
4、起吊电机、减速箱、轮对、电源箱等时,先检查绳扣、倒链、起吊钩,必须完好可靠。所有人员离起吊电池组箱1米以上的距离。先起吊500mm,进行观察可靠后,方可继续起吊;
5、拆卸零部件时,现编号做好标记,放置在干净、安全的地方,安装时按相反的顺序安装;
6、机车检查时,检修质量必须符合〈〈煤矿机电设备检修质量标准〉〉,按规定进行试运转,发现不符合要求的部位须重新检修试验,直至合格为止。
四、作业标准
1、持证上岗,正确佩戴劳保用品;
2、准备工具器材时,工具器材状态良好;
3、起吊部件捆绑牢固;
4、停电机车电源;
5、检修机械部分(制动装置、撒砂装置、缓冲装置、齿轮箱装置、轮对装置)
检修电气部分(控制器、集电气、自动开关、脉冲调速器);
6、按质量标准验收,各部件完好,系统运转正常;
7、试运行正常;
8、认真填写记录;
9、清理现场时,工作场地清洁。
2、汽车4S店的重大危险源有哪些
重中之重是烤漆房。其次是备件库的油品。再者是洗车房,一定要注意穿胶鞋防治漏电。再者就是严格按照操作制度来维修作业。
3、汽车维修过程涉及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包括哪些
汽修维修过程中危险源 :
一、千斤顶
使用千斤顶顶车时支架必须牢固,顶起和放下车辆时用力轻以免车辆突然落下造成人员伤害。
1、使用千斤顶作业时,必须选择平坦、结实场地,用安全登按规定支撑点将车辆支撑稳固。
2、严禁单纯用千斤顶顶起车辆在车底作业。
二、举升机
举升机工作时,存在人员触电、伤害、高空等危险因素。
1. 设备接地良好,电线无破裸漏,合理操作。
2. 举升和下降举升时工作范围内不得站人,应两人配合工作,一人操作,一人观察。
3. 定期检查举升机液压管接头的坚固情况,工作室观察压力表的压力。
4. 举升车辆时要按照车辆规定的位置进行举升,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5. 车辆举升时,车辆上的松散件和维修工件应取下,防止跌落伤人。
三、砂轮机
砂轮机运行过程中容易溅起颗粒,造成人员伤害,同时砂轮机及电缆必须绝缘良好,否则会出现人员触电。
1. 工作时防护眼镜等防护用品需佩戴齐全,不能正面打磨。
2. 开机前检查砂轮是否出现裂痕和松动,及时更换砂轮机,砂轮防护罩齐全。
四、空气压缩机
空气机使用过程中皮带飞出容易造成人员伤害
定期检查更换皮带,定期检查皮带防护罩齐全有效,定期检查皮带轮固定螺母应紧固。
五、电瓶
充电时操作不当,易发生电瓶爆裂,电解液泄露事故
1. 电瓶充电时,保持通风良好,充电时打开电瓶盖。
2. 加液时佩戴防护眼镜,橡胶手套等防护用品。
六、切割机
使用过程中易发生飞溅物、切割片伤人,人员触电事故
切割机在切割物件时,物件必须夹紧。
在使用前必须检查能否正常使用,电源线有无破损,切割片是否紧固,有无破损。
七、台钻
操作不当造成机械伤人、飞溅伤人、钻头折断伤人。
1. 钻厂地垫安装牢固。 2. 禁带手套操作。 3. 工间必须固定加紧。
4、什么是危险源,危险源辨识,风险及风险评价?
1、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2、危险源辨识就是识别危险源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危险源辨识主要是对危险源的识别,对其性质加以判断,对可能造成的危害、影响进行提前进行预防,以确保生产的安全、稳定。
3、危险源风险及风险评价是指通过分析,我们区分了危险源和危险、有害因素的概念,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4、危险源就是危险有害因素的载体。标准要求进行危险源辨识,关键是其含有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其危险有害因素才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我们审核时总是要求被审核单位提供一个详细的危险源清单,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在具体的管理实际中,有时危险有害因素存在,但有时我们却很难找到那个载体。
5、叉车维修危险源辨识
叉车作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及危险源辨识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各车间各类叉车作业人员的安全操作,包括柴油车和电动车。 2 岗位安全作业职责
● 负责本岗位日常事故隐患自我排查治理,包括班前、班中、班后的排查和处置; ● 负责本岗位叉车装卸作业,在作业和故障排除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安全操作,正
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 负责本岗位叉车的充电或加油过程的安全作业,严格按规定进行安全操作; ● 负责本岗位叉车及其安全装置、工器具的日常保养,确保其安全功能完好有效,保
养过程按规定安全作业,本岗位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报修; ● 负责本岗位事故和紧急情况的报告和现场处置。 3 岗位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
4 劳动防护用品穿戴要求
4.1 作业人员应穿戴工作服、工作帽,长发应盘在工作帽内,袖口及衣服角应系扣。 4.2 作业人员不得穿拖鞋或其他不防滑的鞋类。 5 叉车作业安全要求
5.1叉车驾驶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厂内机动车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作业时应随身携带证书,证书由所在单位统一保管时,应随身携带证书复印件。
6、车辆维修厂有哪些危险因素和危险源
危险源 是指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
在车辆修理中,如:支撑吊起车辆的架子、电焊弧光铁屑、电源线路、油漆溶剂等等。
7、如何进行危险源辨识
进行危险源辨识的方法有:
1、按GB/T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进行辨识(其中类型):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心理性危险、危害因素;人的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其他危险、危害因素。
2、按照GB 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分类》进行辨识: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化学性爆炸(瓦斯爆炸、火药爆炸);物理性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
3、根据国内外同行事故资料及有关工作人员的经验进行辨识。
4、引发事故的四个基本要素: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管理缺陷。
(7)汽车维修企业风险源辨识点扩展资料:
危险因素的辨识是确定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及其大小的过程,通常两者通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危险因素的产生主要有两种情况:
1、能量、有害物质:能量就是做功的能力,它即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一切产生、供给能量的能源和能量的载体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能是危险、因害因素。有害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损伤人体的生理机能和正常的代谢功能,破坏设备和物品的效能,也是最根本的危害因素。
2、失控:故障(包括生产、控制、安全装置和辅助设施等)、人员失误、管理缺陷,或者是温度、风雨雷电、照明等环境因素都会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
8、汽车维修过程中有哪些危险源
汽修维修过程中危险源 :
一、千斤顶
使用千斤顶顶车时支架必须牢固,顶起和放下车辆时用力轻以免车辆突然落下造成人员伤害。
1、使用千斤顶作业时,必须选择平坦、结实场地,用安全登按规定支撑点将车辆支撑稳固。
2、严禁单纯用千斤顶顶起车辆在车底作业。
二、举升机
举升机工作时,存在人员触电、伤害、高空等危险因素。
1. 设备接地良好,电线无破裸漏,合理操作。
2. 举升和下降举升时工作范围内不得站人,应两人配合工作,一人操作,一人观察。
3. 定期检查举升机液压管接头的坚固情况,工作室观察压力表的压力。
4. 举升车辆时要按照车辆规定的位置进行举升,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5. 车辆举升时,车辆上的松散件和维修工件应取下,防止跌落伤人。
三、砂轮机
砂轮机运行过程中容易溅起颗粒,造成人员伤害,同时砂轮机及电缆必须绝缘良好,否则会出现人员触电。
1. 工作时防护眼镜等防护用品需佩戴齐全,不能正面打磨。
2. 开机前检查砂轮是否出现裂痕和松动,及时更换砂轮机,砂轮防护罩齐全。
四、空气压缩机
空气机使用过程中皮带飞出容易造成人员伤害
定期检查更换皮带,定期检查皮带防护罩齐全有效,定期检查皮带轮固定螺母应紧固。
五、电瓶
充电时操作不当,易发生电瓶爆裂,电解液泄露事故
1. 电瓶充电时,保持通风良好,充电时打开电瓶盖。
2. 加液时佩戴防护眼镜,橡胶手套等防护用品。
六、切割机
使用过程中易发生飞溅物、切割片伤人,人员触电事故
切割机在切割物件时,物件必须夹紧。
在使用前必须检查能否正常使用,电源线有无破损,切割片是否紧固,有无破损。
七、台钻
操作不当造成机械伤人、飞溅伤人、钻头折断伤人。
1. 钻厂地垫安装牢固。 2. 禁带手套操作。 3. 工间必须固定加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