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动新能源 > 德国新能源汽车

德国新能源汽车

发布时间:2020-08-04 19:18:44

1、进口新能源汽车那个品牌好

2、德系三巨头德国产能下滑9% 汽车产业整体“向东”发展

德系车企一方面在德国关闭工厂,产能持续下降,同时在中国不断增加投资,建立工厂、扩大产能。在一增一减的发展形势中,更加凸显出汽车行业整体“向东”的趋势。

作者?| 王一萍?????编辑?|王鑫

●?●?● 

1月7日,一份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数据显示,2019年中,包括大众、宝马和戴姆勒在内的德国汽车制造商在德国整体产能为466万辆汽车,相比去年下降了近47万辆。

相关统计显示,2019年全球汽车生产总量为7880万辆,同比下降了5%。在整体环境的影响下,中国、德国等多个汽车市场整体产能出现下降。但对于德国而言,三大汽车巨头本地产能下降已达到二十余年来的最低水平。

从全球市场中看,德系车企一方面在德国关闭工厂,产能持续下降,另一方面,这些跨国汽车制造商近几年在中国不断增加投资,建立工厂、扩大产能。在车市寒冬背景下,德国车企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常见现象。

在德系车企一增一减的发展形势中,更加凸显出汽车行业整体“向东”发展的趋势。2019年,汽车产业向东发展。这时,汽车行业应该了解德系车企现象背后的发展规律,同时思考如何把握新的市场发展模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1

 

德系三巨头2019年德国产能下滑9%

据最新调查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德国汽车生产数量仅为466万辆,同比下降9%,是近二十年以来德国汽车年生产量的最低值。按照该产能计算,德国汽车在全球市场份额中仅为5.9%,这一数值在1997年时曾达到11.8%。

德国汽车产能下降仅仅是德系车企面临的问题之一,与此同时,德国2019年汽车出口量仅为350万辆左右,相比去年大跌13%。在此趋势下,2020年德国汽车年产量或将继续下降,跌至450万辆。

除了德国汽车产能不断下降,中国乃至全球汽车产量在2019年都以下滑收尾。相关研究人员认为,全球汽车制造业疲软是导致成德国汽车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而汽车产量的下降也使德国在全球失去原有的领先位置,这对于德国而言是非常致命的。

据了解,从2015年以来,在“尾气门”事件的影响下,德国汽车工业发展面临众多挑战。尤其在近两年中,戴姆勒、大众等汽车企业纷纷采取裁员、关闭工厂等计划,削减成本,从而投资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等新兴产业发展。

相关资料显示,在2019年中,戴姆勒(Daimler AG)已宣布推迟一项扩大匈牙利工厂产能的计划,而零部件巨头大陆集团也开始谈判裁员,汽车供应商艾森曼申请破产。在一定程度上,德国企业的系列举动都将影响汽车产业乃至整个制造业的发展。

2

 

德系车企将生产重点移至中国

对于德国车企而言,虽然其在当地产能不断下降,但在销量方面依然实现稳定增长,仅在2019年中,德国汽车市场增长了5%,新车注册量达360万辆,创近十年新高。产能减少,销量增加,这代表着德国车企的发展还在保持向上态势。

据数据统计显示,目前中国汽车产量占全球汽车产量的30%,这意味着每4辆在售汽车产品中,至少有一辆是在中国生产。在此基础上,中国在全球汽车市场中的地位不断增加。

众所周知,虽然德系车企在德国纷纷关闭工厂,降低产能,但另一方面也在中国增加工厂建设,落实本土化发展。在销量上,截至11月份,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销量超过280万辆,奔驰、宝马、奥迪三大豪华品牌累计销量超过200万辆。

从传统布局上看,德系车企在中国进行了大量的工厂建设,以满足中国汽车市场的需求,目前仅一汽-大众2019年产量突破200万辆,在中国建立五大生产基地;宝马在中国拥有铁西工厂和大东工厂两大整车厂……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不断发展,德国车企除了投资扩建原有工厂外,还不断与中国汽车企业合作,建立新的合作项目,将发展重点逐步移向中国。资料显示,在2019年中,宝马和长城拟在中国新建电动汽车工厂,预计2022年完工,年产能达到16万辆;另外,根据吉利与戴姆勒签订的合作协议,全新一代纯电动smart将在中国的全新工厂进行生产。

跨国车企在中国建立新工厂,表面上是顺应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但从深层次上来看,跨国车企的一系列举动表明了其对中国市场的决心,未来的汽车发展也不再是以“故乡”为中心,更多是“市场在哪,产业在哪”。

3

 

跨国车企为何倾向中国市场?

在2019年中,随着中外合资的股比开放和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大众、宝马等主流车企寻找到新的发展思路。在它们看来,未来的汽车产业将发生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汽车规模论将不再适用于车企。

对于未来的发展变革,汽车企业将更加倾向于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等方面,而中国市场将是车企变革路上的关键。

根据相关预测,2020年亚洲新兴经济体增速有望达到6%,较2019年有所提升。尤其对于中国市场,经济增长将带动汽车消费。同时,从中国汽车产业内部来看,中国企业研发投入加大,创新能力增强,在这样的发展环境中,汽车智能网联技术得到迅速更新换代。

另外,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最大的汽车消费群体是90后,未来这一主体将占市场份额的30%以上。年轻消费群体的需求是车企新的发展方向,而他们对汽车品质、设计、配置等拥有不同需求,也将为汽车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多机会。这也将是跨国车企在中国发展的优势。

从德国到中国的本土化发展,与其说德系车企向东选择中国市场,不如说中国的优势引导了汽车企业的发展方向。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德国车企纷纷联手国内新能源企业,加快整合产业链!

上个月,德国大众集团宣布入股国轩高科,成为第一大股东,占股26.47%。这也成为首家海外集团控股电池厂。这也意味着未来大众将会加快国内新能源业务发展。近日同为德系汽车车企宝马也宣布与国网电动汽车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主要发展充电技术研究和创新、充电服务产品合作和推广、推动新能源车用新能源电力三大方面。
宝马此番合作最大的开拓充电网络的建设,方便宝马新能源车主的使用,提升用户体验。与特斯拉的充电网络相比,宝马的数量还是规模均落后于前者,要想发展新能源汽车,首先要有较为完善的充电网络和基础设施。据消息称,除了铺设充电桩,宝马与国网电动汽车公司还将一起制定大功率充电技术标准、即插即充技术和车-桩-网互动技术研究。官方称未来电动车能做到10-20分钟内完成一次充电。
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受到疫情的影响,以及国家政策因素影响下,发展缓和了一段时间。随着疫情的缓和以及国家补贴政策的出台、特斯拉国产的刺激,近期新能源领域似乎又要火热起来。外资车企,特别是在国内的合资品牌,纷纷与国内新能源企业联手布局发展。这也说大多数企业和投资机构都看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要想在国内新能源市场分一杯羹,除了产品外,本地化的产业链整合也是十分重要。预计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产业链企业、电池厂与车企合作。国内新能源汽车又会成为市场的风口?拭目以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锂电池或断供/德国电动车产量将超中国/小鹏将布局出行领域

001 /?受疫情影响 全球锂电池供应面临断供风险

锂离子电池行业的专业信息提供商 Benchmark Minonal Intelligence 发布的报告显示,因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整个锂离子电池的供应链物流放缓,已危及到全球各地的生产和使用。澳大利亚作为锂的主要生产国,已经要求采矿和勘探公司协会的成员严格注意洲际旅行限制。在南美洲,智利实施了全国禁令、圣地亚哥部分地区处于隔离状态、阿根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隔离措施。在非洲,由于南非的边境和港口关闭,加上原材料钴的生产国刚果实施隔离政策,钴的供应面临中断。

002 / 产量超越中国 德国将于 2021 年生产 170 万辆电动车

据麦肯锡发布的 《2020 年电动车指数报告》 指出,到 2024 年,德国车企在全球电动车产量的占比将从 2019 年的 18% 增至 29%。公开数据显示,2019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 124.2 万辆,同期德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约为 50 万辆。单看产量数据目前德国与中国差距较大,但从销量增长速率方面来看,德国市场的新能源汽车需求越来越旺盛。2019 年德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50%,相比之下,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下降 3.98%。从市场需求刺激生产的角度出发,麦肯锡预测最快 2021 年,德国就将以 170 万辆的电动车产量规模超越中国。

003 / 美国先行体验 特斯拉将推出信号灯识别和自动泊车功能

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在推特透露,公司计划未来几周内,在美国推出交通信号灯和停车标志自动检测功能,最快将在今年第三季度正式上线,并在全球范围内使用。

004 / 布局网约车 小鹏成立出行科技公司

广州小鹏智慧出行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全资子公司-楚雄小鹏智慧出行科技有限公司。资料显示,新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网约车客运服务、汽车导航系统安装、汽车生产技术研究、汽车、二手车、充电桩销售以及汽车租赁等。

005 / 入局新能源汽车 美的集团控股将收购合康新能

美的集团发布公告称,拟通过下属子公司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以协议方式收购北京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权。本次收购总价为 7.43 亿元,交易完成后美的暖通将合计控制合康新能 23.73% 的表决权。此举被业内视为美的集团“二进宫”造车领域。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2019德国的二手车城有没有被新能源汽车冲击?

据了解,为了快速推动电动化转型,三大德国车企都明确地宣布了在某一时间点需要达到的电气化汽车销量目标。迪斯在法兰克福车展期间直言,对于消费者而言,电动汽车是最佳选择,大众汽车集团将一如既往地坚持电动化战略;康林松宣告,电动出行将是梅赛德斯-奔驰的核心业务。

6、为什么德国 美国 汽车长不做新能源车

新能源这个概念是外国人提出的,首先做出来的也是外国人。你看看特斯拉电动车。我买的a8。混合动力车。太阳能车。谁说那些国家不做新能源了?告诉你,这两百年来,中国一直在跟风,没有创新。

7、德国大陆汽车在新能源方面的发展现状

没日本好!

8、未来的新能源如何?德国与法国为此也是下了血本

欧洲的蓝图: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目前新能源汽车也是不断的占据现在汽车市场的份额,新能源汽车也成为了未来汽车市场的大势所趋。而我国的新能源是走在世界的前列,我国的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也在德国建造了电池工厂。而近日,有外媒报道,德国与法国已经制定了一套关于电池工厂的蓝图。 目前两国也是计划在欧洲共同的推动一项总投资高达5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83亿元)的新能源电池项目,总产能也约为48gwh。
宁德时代锂电池的领头羊:不仅如此德国的经济与能源部也是发布了声明,很大的程度上展现出了欧盟的各国计划与亚洲竞争对手一较高下的决心。他们还认为特斯拉目前在电动车的领域已是占据北美地区的主导地位,远远的超过其他竞争对手。 不过在锂电池方面来看的话,我国的锂电池的“领头羊”宁德时代已然已经占据了全球电池市场的主导地位。这个也是法国和德国作为汽车生产大国想要和我国在这方面一决高下的一个原因。
欧洲的壮志雄心:而且随着全球气候不断变暖的问题,目前欧洲各国政府也都是打算收紧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并且一定程度上去限制生产及再回收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对于这一个行动也是十分的有可能对这些来自亚洲的电池产品推广造成一定的阻碍。 值得一提的是. 德国经济与能源部长peter Altmaier也是早在去年的时候就已经放出豪言:欧洲的电池电芯可不是中国产的便宜货能够媲美的。对于这个言论还是有着许多的网友表示不服气的。
目前的情况:近日也有外媒报道称,德国也在呼吁欧洲的电池制造商们和汽车制造商们成立一个企业的联盟,以便于满足电动汽车电池预期增长的需求,则也算是真正的与目前占据电池主导地位的亚洲电池生产商展开竞争。 . 还有外媒报道,根据目前的情况,到2025年的时候德国的电动车销量或将达到700万辆的程度,欧盟的电池电芯市场的市值也将高达250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9万亿元)的高度,而对于这个报道,具体情况还得看之后欧洲方面的表现,不过按照现在的趋势来看,亚洲的优势还是更大的,毕竟领先的优势还是十分的巨大。宁德时代不断发展:而作为中国的最大的电池厂商之一,我们的宁德时代也是不断的在发展进步中,在接下宝马的高价电池大单后,也是在欧洲建立起了的第一家的海外电池工厂,地址也是选在了德国的图林根州。 而宁德时代就目前的形式表示,他们也是正在就向巴斯夫公司提供更多原材料进行谈判,而且该公司计划投资4亿欧元(4.57亿美元)在欧洲建造电池的生产工厂。
大家认为这次欧洲推50亿欧元电池的项目吗,是否能够在未来的欧洲占据主导地位呢?
"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9、大众呼吁德国加大新能源补贴以应对疫情

德国《明镜周刊》4月15日报道,大众呼吁德国政府加大新能源汽车购车补贴力度,以帮助车企度过疫情中销量下滑的难关。

知情人士透露,大众正在游说德国政府,希望政府采取更积极有力的措施推动汽车产业发展,加大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补贴,从而促进电动车和混合动力等车型的销量。

大众认为,仅仅重启工厂生产远远不能挽回疫情对车业造成的损伤。

“想要德国国民经济重新焕发活力,需要政策对国民经济给予更广泛的促进激励措施,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促进汽车市场”。

大众表示,德国政府需要提高新能源汽车购车补贴,根据二氧化碳排放量来指定补贴金额。大众指出,为了更好的完成欧盟汽车二氧化碳减排目标,德国政府应该给予对应的政策支持和倾斜。新车二氧化碳排放量越低,新车补贴金额应越高。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与德国新能源汽车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