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燃事件多发,新能源汽车为什么这么容易自燃?
起火多集中在电池部位。6月28日,在经历上海特斯拉自燃事件后的两个月,特斯拉汽车(北京)有限公司发布事故声明,表示没有发现系统缺陷,初步判断该个别事故由位于车辆前部的单个电池模组故障引起,并称电池包安全系统按照预期设计发生作用,车上人员有时间安全离开车辆。对这一调查结果,部分特斯拉车主表示“一些基本的信息并未获得”。而有专家也表示,“这个说法无法使人信服。”
特斯拉“不背锅”的表现有些缺乏诚意,其采取的措施也仅是向Model S和Model X的车辆推送有关充电和热管理系统的更新。

就在特斯拉发布“上海事故声明”的前一天,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发布了ES8电动汽车的召回计划,召回部分蔚来ES8电动汽车,共计4803辆。数据显示,ES8在2018年全年交付量为1.13万辆,可见召回数量占比不小。而受电池召回的影响,蔚来7月的交付量下降38%,仅837辆。
对于召回的原因,蔚来表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使用的动力电池包搭载了规格型号为NEV-P50的模组,模组内的电压采样线束存在走向不当的情况,可能被模组上盖板挤压,存在安全隐患。而从蔚来ES8连续发生的四起事件看,除了发生在西安的自燃事件与碰撞有关,发生在上海、河北的自燃车辆则属于召回范围。与特斯拉“避重就轻、不予理睬”相比,蔚来“有则改之”的态度一定程度上挽回了自主品牌的形象。不过,其他新能源发生的自燃鲜有召回。
2、新能源汽车π3自燃,新能源汽车的安全如何保障?
新能源车自燃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对于整车续航里程、电池能量密度的过于追求,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截至2019年5月,日产聆风(参数|询价)全球累计销量达41.5万辆,还未发生过一起电池起火事故,很大原因就在于其产品战略的“保守”。实际上,多个数据源都显示,燃油车起火情况比例高于新能源车,但由于对新事物的不了解,使得人们更关注其发展。为了促进新能源市场健康向上,国家也推动制定了多项相关政策法规。

新能源车召回主要原因在三电系统今年6月,工信部发布关于新能源汽车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各车企开展新能源汽车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并如实上报相关情况,否则将暂停或取消企业及产品公告,并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中剔除等处罚手段。
在随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按车辆类型统计,乘用车和物流车起火事故占比最高,分别为79.8%和15.5%;按火灾原因统计,有电池或电芯故障、外部撞击和用户私自改装、泡水、充电桩故障、违规操作等5类;按动力类型统计,起火时车辆处于停止状态的占56%、充电当中的占37.3%、行驶中的占6.7%。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质量发展局副局长王赟松则透露了另一组数据,截至2019年4月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共收到新能源汽车缺陷线索427例,涉及38家生产者的61个车型。其中电池衰减问题和充电故障占比分别为55%和15%,居投诉量前两位。
事故频发直接导致了相对密集的车辆召回。与燃油车不同,因三电系统引发的召回占总量的50%,其中设计原因占40%,制造原因占60%。与普遍认知不太相同的是,在新能源车中,因为动力电池原因召回的占比较小,仅三次,涉及车企分别为江淮汽车(4248辆)、蔚来汽车(4803辆)、南京金龙(25辆)。虽然占比较小,但动力电池引发的自燃,依然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关注度和忧虑。
片面追求续航和能量密度或是自燃最大诱因“着火可能起因很多,包括充放电内阻发热、枝晶、BMS失灵等等。”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近日在首届中国国际电动汽车安全技术创新大会上称,短期内纯电动车面临五大焦虑,即里程、安全、充电、价格,以及后续电池处理。而安全焦虑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过度对长续航里程的追求。一般来说,里程越长需要装载的电池越多,引发燃烧的可能性也会越大。
3、新能源电动汽车会着火吗?
可以肯定的是汽油车的起火效率是要超过新能源汽车的,我们以比较有名气的版特斯拉为例在2018年我们国家拥有的权特斯拉是4.5万台,而发生自燃的概率约为万分之一点一。而汽油车在的起火数据自能从几年前来看,在前几年的时候新能源汽车比较少,从上海整体的车辆自燃事故来看,在10年的时候,上海汽油车就自燃概率达到了万分只三点一六,这样的数据在现在燃油车技术增大的同时也有着一点上涨。数据显示,以2018年为例全国有51起新能源汽车起火事件,跟生产上百万的新能源汽车相对,只占非常小的比重。
4、谁该为新能源汽车“自燃”一个说法
今年发生的几起新能源乘用车“自燃”事件,尽管不是普遍现象,但我们却没有看到政府相关监管部门给出一个权威的说法,而在事实没有澄清之前,几乎所
有厂家均宣称与“电池”无关。值得注意的是,6月14日比亚迪唐自燃事件的官方鉴定结果还未可知。而作为上半年以来国产新能源乘用车第五起“自燃”事件
——江淮IEV5着火的具体原因,事情目前还未对外公布。
“自燃”的原因可能多种多样,但人们头脑中的第一反应便问,这是不是电池问题所引发?一位熟悉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业内人士对“自燃”的原因作了这
样的分析:一是新能源汽车的自燃因子相比传统汽车更高,因为所谓的新能源汽车无非是提高了整车用电比例,电能不仅让汽车相关电器工作,还能驱动汽车前行,
也就是新能源汽车的电气化程度更高,这就加大了汽车的电气复杂度,其包含的危险系数自然更高,这是新能源汽车的自身属性问题;二是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的大力
支持无疑使得整个新能源产业处于风口之上,稍有不当就会引来众多关注;三是目前的新能源汽车设计并不科学、完善,当前绝大部分新能源汽车的设计都是一种所
谓的改装,其设计理念只能满足基本要求为主,即功能性,而非设计性。当人为操作不当、或者自然因素的巧合之下,发生问题的几率就会大很多。
诚如专家所言,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产生的热量大,如果设计不当,非常容易引发着火。在林言看来,电池就新能源汽车而言相当于是一个人的“心
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对涉事厂家来说,承认电池有问题,就是承认“心脏”有问题,如此利害攸关的事情,厂家怎能轻易低头认错呢?在公开的信息
中,我们未能发现比亚迪对事故的说明。对于另外的三起事故,比亚迪和上汽都坚称电池不是起火的原因,因此无需对事故承担责任。事实上到底是什么原因,目前
仍无法确认。
吊诡的是,至少从去年到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已屡屡发生“自燃”事件,可无一例外这些生产厂家都不约而同地予以否认。
5、请问新能源汽车行使时间长,电池温度高了会自燃吗?
电动汽车发生自燃事故,其最根本的原因之一为电池热失控。
电池热失控定义:指电池内部出现放热连锁反应引起电池温升速率急剧变化的过热现象。电池的热失控在宏观上主要表现为冒烟、起火燃烧以及爆炸。
电池热失控的诱因:机械电气诱因(碰撞、针刺、挤压、电解液泄漏)、电化学诱因(内短路、过充电、过放电、浸水(电解水反应))、热诱因(电池包内接触电阻变大引起局部热集中、电池包温度过高(环境着火)、温控效果达不到要求)。D60EV电池包在开发过程中,通过电池相关安全测试标准(如GB/T 31485, GB/T 31467.3),可大幅减少甚至避免热失控事故的发生。

这个是2011-2018的90起的分布统计,机率上看不算太大。自己多注意点,持续升温的话考虑更换吧。
6、一年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过程电池爆炸自燃是厂家责任还是车主的责任?
当然是厂家责任,因为保质期是三年。
7、3个月新能源车自燃79起,多半是电池原因,为什么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安全隐患如此之大?
因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电池技术还不完善,有58%的车辆起火源于电池问题,而在这些自燃的车型中,大部分都是采用三元锂电池,少部分车型采用的是其他类型电池。但是不管是什么类型的电池,超过一半的自燃车型起火主要原因都是因为电池,而新能源车的动力来源就是电池组,是必不可少的,也就等于说是新能源车的三大件之一。所以也可以认为,新能源车三大件之一的电池组安全性依然有待考量。率最高。更重要的是,这79起自燃事故,都是在3个月内发生的。

为何锂电池汽车这么容易发生自燃现象,因为机械电气问题,如碰撞、穿刺、浸水、引燃等。碰撞会导致锂电池内部结构损坏或外壳破损,严重情况下会导致锂电池的电极暴露在空气中;穿刺会导致隔膜破损,导致内部短路;浸水后若水进入电池,会与锂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电化学和产品质量问题,比如过充过放、过热、内部短路。过充过放容易造成膨胀鼓包、电极析锂刺破隔膜等;过热可能由于热管理失效引起,短时间内电池释放大量热量导致热失控;内部短路则是由于内部结构破损引起。厂商和消费者的问题。如厂商为了减少成本,降低生产安全要求,偷工减料,防护措施不到位,或是为了追求补贴,缩短电池产品测试验证时间,技术验证周期偏短导致了技术验证不足、工程解决方案不成熟。而消费者私自改装,使用和保养不当,也会增加电池着火风险。

在事故发生的后几天,制造新能源汽车中的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向市场监督局申请了召回全部该公司出品的蔚来ES8电动汽车,并发表声明向购买了公司品牌的车主道歉,
8、新能源汽车在太阳底下暴晒发生了自燃现象该找谁去理赔?
车子买了自然险那就直接找保险公司就可以了。没买的话,那你得花好些功夫去维权了
9、为什么新能源汽车起火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