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动新能源 >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效率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效率

发布时间:2020-09-27 22:12:19

1、无线充电的效率真的会比有线快吗?

无线充电对手机、电脑、相机等电子产品而言,只是个锦上添花的新功能,但对电动车产业,却有可能是启动整个市场的关键。但是就目前技术发展的水平而言,无线充电的效率要比有线充电更低。如果采用无线充电,那么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没有外露的连接器,从而彻底避免漏电、跑电等安全隐患。

而且采用无线充电,可以将电源和变压器隐蔽在地下,让汽车在停车处或街边特殊的充电点充电,所以无线充电非常方便。 无线充电的效率要比有线充电更低,但是在将来,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长足进步,很有可能将会在充电效率上对比有线充电更胜一筹。但是目前受限于无线充电的技术还不够先进,所以无线充电技术的充电效率要比有线充电的效率低一些。现阶段,无线充电更多是作为有线充电的补充以及辅助。

再者,目前阻碍无线感应式充电技术大规模运用的瓶颈主要是对于辐射的担忧,因为无线充电会产生强大的磁场。当人或动物位于电动车和充电装置之间时,有可能带来电磁伤害。

所以,确保无线充电系统的安全性也是一个关节点。不过就算无线充电在效率上来以后,也还会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无线充电很可能不支持边充电边玩手机。现在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手机的,而手机没电也是我们不能够忍受的,并且我们也比较喜欢边充电边玩手机,但是要是不能边充电边玩手机,估计大多数人又会因为这个原因,而再次放弃无线充电。

2、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是什么?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是什么,详细介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电磁感应式

电磁感应——初级线圈一定频率的交流电,通过电磁感应在次级线圈钟产生一定的电流,从而将能量从传输端转移到接收端。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是什么,详细介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无线电波式

基本原理——类似于早期使用的矿石收音机,主要有微波发射装置和微波接收装置组成,接收电路,可以捕捉到从墙壁弹回的无线电波能量,在随负载作出调整的同时保持稳定的直流电压。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是什么,详细介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磁场共振

原理——由能量发送装置,和能量接收装置组成,当两个装置调整到相同频率,或者说在一个特定的频率上共振,它们就可以交换彼此的能量。

3、无线充电技术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

相比较于国外众多厂商参与的盛况,国内研究无线充电技术的机构并不多,其中以中兴、比亚迪、重庆大学等为代表。其中中兴于2013年就开始研发无线充电技术,2014年推出了成熟具体的产品和方案。目前中兴的无线充电方案已经开始在部分城市正式投入使用。不同于中兴的广为人知,比亚迪据说在2005年就申请了非接触感应式充电器的专利,并在2014年卖给犹他大学的一辆纯电动巴士上配备了WAVE无线充电垫。至于科研机构的代表重庆大学,据说在2002年开始研究给汽车充电的“大功率无线电能充电传输装置”。
目前在国内,虽然无线充电技术没有国外成熟,但也已经开始在部分城市、地方投入运营使用,据了解北京已经在研究推广无线充电微循环公交车,并将于今年下半年在亦庄或是京郊区县已经有电动出租车的示范区域,开始进行无线充电的示范运行。
无线供电入选厦门市第八批“双百计划”,这也是无线充电高新技术项目首次进入福建和厦门,标志着无线供电产业已成为厦门高新产业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7.5万辆,2015年一季度达2.72万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速增长使得市场对充电桩的需求越来越大,解决充电难题已经刻不容缓。虽然已有车企和充电公司投入兴建充电桩,但市场远远未达到饱和程度。而且相比较于充电桩,无线充电的建设成本更低,据了解中兴的一套无线充电设施建设下来成本大概2万元左右,并且还不受场地限制等因素的影响。在巨大的市场蛋糕诱惑面前,无线充电此时不分一杯羹还待何时?也许步入商业化还需要时间,但机会永远是给有准备的人,此时切入并不晚。

4、纯电动车能用上无线充电技术吗?

提到无线充电技术,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智能手机上的无线充电功能。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无线充电技术也被视为未来的充电方式之一,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得到重用,反倒是在手机、鼠标、牙刷等消费领域火了一把。而这项看上去很“黑科技”,又十分便捷的无线充电技术,为什么至今没有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呢?

● 无线充电技术的原理及特点

目前最贴近我们生活的就是支持无线充电的智能手机,而它的原理与汽车无线充电的基本原理都是一致的,主要采用电磁感应和磁场共振方式传递电能,而这两种方式其实各有优缺点。

以电磁感应式的无线充电系统为例,它由两个线圈组成,一个是发射线圈,通过产生震荡磁场让另一个接收线圈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下产生交流电,从而达到充电的目的。如今不少支持无线充电功能的手机正是电磁感应式,这种感应式充电的优势在于能量转化率高。不过,对于无线充电系统而言,充电效率与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的距离、位置偏差等有着直接的关系,一旦两个线圈位置稍有偏差,就会严重影响无线充电效率,且只能实现一对一充电。

所以这项技术应用在汽车上就带来不少问题,车辆的无线充电系统通常是在地上固定一个“充电垫”,也就是发射线圈,而接收线圈则安装在可移动车辆的底部,当驾驶者需要进行无线充电时,只有精准倒车进入指定位置之后才能无线充电。那么,如何保证车辆每次停车都能停到准确的位置呢?

正因为如此,很多车企将无线充电技术和泊车系统结合了起来。比如丰田,为了保证电磁感应式的无线充电效率,丰田开发了一套泊车辅助系统,驾驶者可以通过中控显示屏看到充电垫的位置,从而提升停车的效率。宝马也为实现无线充电功能推出过一套泊车辅助系统,驾驶者根据中控显示屏的俯视图上的停车辅助线进行倒车,当到达充电垫的精确位置时,系统会自动发出停车指示。

考虑到磁感应式的无线充电对位置的高要求,有不少企业转而采取另一种主流方式——磁场共振技术。磁场共振的原理是让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具有相同的共振频率,通过频率共振进行能量转换,这种方式不仅对线圈的位置要求不高,而且还能一对多充电。

在这样的技术优势下,磁场共振技术为实现动态无线充电的设计提供了条件,即通过在道路下面铺设的无线充电系统,实现车辆边行驶边充电。比如韩国早在2013年铺设了一条12公里长的无线充电车道,也是世界上第一条无线充电公交车道。而作为全球领先的无线运营商,高通也推出过磁场共振式的无线充电系统,这种Halo充电板可以在50mm-200mm的距离内完成对车辆的感应充电,理想条件下充电功率范围从3.7kW到22kW不等。

相比传统的充电方式,无线充电系统确实可以极大提升了充电便利性,做到即停即充,而且无线充电设备对于空间需求更低。此外,依靠磁场共振式无线充电,理论上可以做到边走边充,甚至有望解决纯电动车的里程焦虑。然而,看起来如此美好的无线充电,为啥发展不起来?

● 无线充电解决不了充电痛点

无线充电发展不起来最关键的一点是解决不了现阶段用户的充电痛点,目前来看,市面上装备无线充电技术的车型多为豪华品牌的插电混合动力车型,究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这类电池的容量小。毕竟如今的无线充电方式的充电功率都很低,不管是电磁感应式还是磁场共振式。以宝马530Le 9.4kWh的电池组为例,其无线充电功率约为3.2kW,而要充满电还至少需要3个小时。

一般来说,主流的无线充电系统输出功率不超过10kW,这与普通的交流慢充桩相差无几。如果再算上能量转换过程中的损耗,那么实际的输出功率比传统的有线慢充更低。

● 无线充电抗干扰能力差、成本巨大

无线充电除了充电功率不占优势,而且其抗干扰能力也较差。无论是无线电信号还是其他电磁信号干扰都可能让充电停止,而且在充电过程中,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不能有障碍物,不然也可能让充电停止。所以,要想避免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无线充电设备最佳的安装位置是在相对密闭的空间,但这样一来不利于无线充电设备大面积推广。

无线充电设备的高成本也是一个难啃的骨头,因为安装无线充电设备除了需要挖地、埋暗线,还要算上造价不菲的无线充电设备。据悉,一套无线充电设备的造价是普通立体慢充桩的5-6倍。如果日后埋在地下的发射器出了问题,后期维护也非常麻烦,维护成本也更高昂。至于动态无线充电,建设一条铺满无线充电设备的道路的成本更是难以想象的。

● 写在最后

综上所述,目前无线充电技术应用在部分高端的插电混动车型上是合适的,即便充电效率低,也不会影响正常的驾驶需求。但对于续航长、电池容量大的纯电动车型而言,现阶段无线充电确实没什么存在感,毕竟传统的有线快充不是更“香”吗。当然,也许有一天,无线充电技术可以突破性地提升充电效率和速度,甚至解决用户的充电痛点,那么到时无线充电技术才有可能真正普及开来。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主要是利用什么技术,什么和什么之间进行能量传输后,转化?

你好,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主要是利用了电磁感应定律中的互感。也类似于变压器,从初级线圈输入,然后在次级线圈上产生感应电流。主要是靠电与电之间的能量传输,然后将电转换成词实在感应出电。

6、如果无线充电发展起来,那电动汽车会大幅度发展起来吗?

其实现在受手机无线充电技术的启发,有的新能源汽车也配备上了无线充电技术,并且实现了量产,但是终究是少数,主要是道路还不支持无线充电,这才是尴尬的地方。无线充电技术能够摆脱对于线路的依赖,并且安全性能方面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而且能够让车主更加的便捷充电,所以会慢慢的成为以后的主流充电模式。

毕竟现在的传统充电桩对于用户来说还是比较繁琐的,而且由于现在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充电配套设施的布局并不完善,使得很多新能源车主根本无法给自己的爱车及时补充电量,所以对于充电技术变革的呼声也越来越大,恰好无线充电技术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

但是由于现在无线充电配套设施的建造成本比较的高,所以对于新能源汽车车主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而对于车企和国家来说,这方面的成本似乎更好。举个简单例子,目前充电桩的铺设已经是够艰难了,可以想象对于无线电充电路面的架设了吧。而且由于无线充电技术的转化效率非常的低,对于新能源汽车车主来说,需要更加漫长的时间等待才能充满自己的电池电量。这也是目前来说无线充电技术并未得到普及的重要原因,目前只能说这个东西可以实现,但是量产还需要时间。

只要在以后无线充电技术能够更加的成熟,使得充电效率变得更快,并且能够实现边跑边冲的充电功能,那么相信在以后无线充电技术肯定会成为新能源汽车的首选配置技术。所以未来发展前景非常的广阔,想想以后只要在路上跑就能充电,而不必到处找充电桩、抢充电桩,是不是觉得纯电动汽车值得买了呢?但是还是那句话,等真实现了再说吧。

7、汽车无线充电的原理详解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通过埋于地面下的供电导轨以高频交变磁场的形式将电能传输给运行在地而上一定范围内的车辆接收端电能拾取机构,进而给车载储能设备供电。

当开始充电时,电力发射器PTx通过其线圈产生交变电流,从而根据法拉第定律产生交变磁场。该磁场又由电力接收器PRx内的线圈拾取并由功率转换器转换回可用于对电池充电的直流电流。

磁场的一个关键特征是它可以穿过任何非金属非铁质材料,如塑料、玻璃、水、木材和空气。换句话说,电力发射器PTx和电力接收器PRx之间不需要电线和连接器,从而实现了无线充电功能。

(7)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效率扩展资料:

应用

沃尔沃在其经典车型C30上加装一个无线感应充电装置,让司机给汽车补充能量时只需要将车开到固定位置,而不接触充电电缆。

该装置由电池、充电感应器、交直流转换器和控制系统组成,以地面充电板作为媒介给电池“喂食”交流电,大约20分钟就可以充满电,如果用家用的照明电,则一般要6-8小时才可以充满。

8、无线充电最多支持多大功率

手机qi无线充电功率不抄大於10w;只要是充电类器件无线充电都可以应用到,但电动汽车电池电压和容量比手机电池大多,肯定功率要大很多倍才可以有效果,还要考虑大功率电磁波对周边环境产生干扰,和电磁波幅射对周边人员身体损害等!所以无线充电电动汽车是可的,但暂时没有。


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效率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