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亿欧导读 ]?电动化进程,宝马不想继续掉队。
此前,欧盟委员会曾提出,要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将欧洲打造成全球第一个实现碳中和的地区。作为一家欧洲企业,宝马集团近期决定也将推出自己的碳中和计划。
3月13日,为了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宝马集团CEO齐普策表示:“2021年我们的目标是欧洲销售的车辆中25%为新能源车型;到2025年达到三分之一;到2030年达到一半。”
根据规划,宝马集团计划在2020年将其在欧洲注册新车的二氧化碳减排目标,较2019年进一步减少约20%。其中,三分之一的减排目标将通过进一步优化传统动力系统来实现,三分之二则通过电动车的销量增长。
到2023年,宝马集团计划将新能源产品线拓展至25款,其中一半为纯电动车型。
到2021年底,宝马集团将提供五款纯电动车。除了首辆新能源量产车i3,纯电动MINI SE车型也已于2019年底在英国牛津工厂投产;今年,BMW iX3将在中国沈阳投产;2021年,BMW iNEXT也将在德国丁格芬工厂生产,BMW i4在慕尼黑工厂生产。后三款车型将搭载第五代BMW eDrive电力驱动技术。
与此同时,宝马还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的投入。在据官方数据显示,2019年,宝马集团在电池及相关原材料采购层面累计投入超107.4亿欧元。其中,宝马与三星SDI签订了29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25.4亿元)的电池供应合同,有效期2021年至2031年;同时,宝马将与宁德时代的合同金额从2018年年中的40亿欧元提高至7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567.5亿元),有效期从2020年延长至2031年。
除了产品扩充外,宝马在电动化人才储备方面也有所布局。截止2019年底,宝马集团已对三分之一的员工进行了电动化的相关培训。根据规划,该公司还将继续广招技术人才和IT专家,充实软件开发、数字化、自动驾驶、电动汽车以及其国际生产网络等领域的人才储备。
2013年,宝马推出旗下首款纯电动版量产车i3,成为最早推出该类型该产品的豪华汽车品牌。该车也成为宝马目前为止的唯一一款纯电动车型。
在i3之外,宝马旗下还有多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截至2019年年底,宝马集团累计销售新能源汽车50万辆,在中国市场累计销量超过5万辆。
近年来,宝马的主要对手奔驰、奥迪也都推出旗下的纯电动车型,并发布了激进的电动化计划。随着更多竞争对手开始发力电动化,宝马对电动化的态度也变得更加积极。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宝马的新型车为什么大部分都是电动车?
共享车带动体验豪车,电动车则追随国际潮流。大众汽车的“尾气造假门事件”发生以来,世界各地的柴油车市场已然不再吃香新能源汽车自然怒刷存在感与活跃度,营销策略更是诱人,上海地区都是有赠送沪A牌的优惠政策,对于要上沪牌的买车一族来讲,电动汽车似乎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保护环境加上世界潮流,很IN !各大汽车品牌自然是加快电动汽车的研发,及时占据市场。
不创新的企业必然会淹死在变化的潮流之中。宝马是做飞机引擎起家的,电动出行的现代化方式对于宝马来讲,绝对是一个冲击,董事长克鲁格先生说:“当游戏规则发生变化,我们要做重写游戏规则的人。” 同时也表示,如果电动车市场需求加大,将大量生产电动汽车。由此可见宝马的重心即将转移到电动车的设计与研发上。到2017年底,宝马将在世界各地推出超过20万辆电动车。在对于车展的展望上,也提出计划在2020年大批量生产电动汽车,同年,也将推出首款宝马纯电动车型——X3(参数|图片),概念车(参数|图片)的提出也体现了宝马的反应速度以及决心。另一个计划则是2025年推出25款电动化车型,其中12款为纯电动车,续航可达700公里。
另外,劳斯莱斯和BMW
M也会推出电动车。当然,豪车加入电动车行列也非独宝马一家,来看看还有哪些大品牌开始出手了呢?
宝马一大劲敌——捷豹宣布,到2020年出售所有车型的电动版或混合版;奔驰也将于车展上发布首款真正采用F1混动技术的汽车——紧凑型城市EV概念车EQ。这些大品牌都会在法兰克福车展上出现,搓手期待!
3、交付第50万辆插电式电动汽车 宝马将推出更多电动车型
在刚刚过去的11月宝马成功创下历史新高的月度销售记录之后,宝马集团(包括宝马和迷你)刚刚交付了第50万辆插电式电动汽车,宝马330e。宝马将成为自2016年以来销量最高的插入式品牌。
官方表示,其下一个主要目标是在这个销量基础上实现翻倍,在2021年底之前总共售出100万辆插电式汽车,这意味着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再销售50万辆。
宝马也明确了未来电动汽车的发展目标,到2021年底,插电式汽车销量将占总销量的1/4,到2025年底,插电式汽车销量将占总销量的1/3,到2030年底,插电式汽车销量将达到总销量的1/2。目前,宝马旗下拥有12辆电动汽车,也是目前全球最重要的电动车供应商之一。未来,宝马将还会有12种车型扩充问世,包括BEV和PHEV车型等等。
宝马公司管理委员会主席奥利弗·齐普塞(Oliver Zipse)说:"半百万辆汽车是最好的证明。我们的电动汽车可以满足客户的需求。现在,我们正在大步前进,我们的目标是在两年内完成百万辆电动汽车在道路上行驶。这就是我们的目标,为有气候保护做出贡献。"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宝马有电动车类型的车吗?
你好,宝马汽车是有电动款式的。以下是新出的一款宝马i8跑车。
BMW i8,首款拥有紧凑型车辆耗油量和排放量的跑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最为显著的优势源于电动机和内燃发动机的完美同比,令车辆展现出最高效率和最佳的道路动态性能。全新BMW i8,前所未有的跑车,推动时代加速前行。
5、宝马i3纯电动汽车怎么样
虽然宝马i3目前的短板还是续航里程,但你不得不承认宝马确实是把增程式这项技术玩到了极致。另外,宝马i3的存在也绝对是一股清流,光是它的外观和内饰设计就能吸引到不少人的目光,车内的乘坐空间以及储物空间完全可以满足2-4个人基本出行需求。总的来说,如果你对电动车的品牌和性能要求比较高的话,宝马i3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6、286匹动力远超2.0T发动机!宝马电动车iX3国内亮相 预售47万起
日前,宝马新款纯电动车iX3如约在国内首发亮相,相比奔驰EQC和奥迪E-Tron车型,前两者已经在市场上开卖,而宝马iX3则着实慢了好几拍,才刚刚同国内消费者见面。
不过好饭不怕晚,与奔驰和奥迪不同的是,宝马显然更重视国内市场,最开始就选择将宝马iX3车型,在中国的华晨宝马工厂投产,同步供应全球市场。
并且国内消费者购买宝马iX3,为国内平价,不用像奥迪E-Tron一样,作为进口车,还需缴纳高额的进口税费。
在发布会上,宝马为iX3带来了两款车型,领先型、创新型。其预售价格分别为47、51万元。该车将会在今年年底上市。
俗话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国产的宝马iX3在出口海外,成为进口车后,其售价是比国内高还是低呢?
以罗马尼亚为例,当前宝马iX3已在该地区开启了预售,预售价格为为67592欧元(约合人民币55.4万元)。与国内相比,起售价格就高了8万多元。
不得不说,在定价方面,此次宝马对国内消费者展现出不错的诚意。
由于此前,宝马高管就成公开说过,宝马今后不会再基于全新的平台,来打造新款电动车。因此,这款对于宝马具有重要意义的电动车型,是基于燃油版宝马X3打造而来,二者在车身设计上,具有高度的相似性。
虽然车身的整体构造没有进行重新设计,但宝马iX3却搭载了宝马最新的第五代电驱系统(eDrive)。
驱动电机的最大功率达到了210kW(286马力),峰值扭矩400N·m,百公里加速仅为6.8秒。这样的动力水平,也是远超燃油版2.0T发动机的存在。
电池搭载来自宁德时代74kWh的三元锂电池,NEDC工况下续航里程为500km。虽然续航水平上,同国产品牌相比,并没有太过优秀。
但是对于豪华车来说,续航从来都不是最重要的,车标的品牌价值,也足以弥补续航上短板。
在充电方面,宝马明显有不错的技术积累。iX3车型,直流充电情况下,最高可以达到100kW的充电功率,45分钟就可将电池从0充至80%。
在交流慢充的情况下,仅需7.5小时,就可将其完全充满。
当前,无论各大车企愿不愿意接受电动车时代的到来,但是市场的选择已经走到了这一步。各个品牌转型电动化时代,也是板上钉钉的事。不过国内的豪华车BBA三巨头,相爱相杀的局面还没有改变。
如今,随着宝马iX3、奔驰EQC、奥迪E-Tron车型,在国内市场聚齐,谁能在接下来的电动车之争中,取得领先优势,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在电动汽车这个市场,宝马比谁都想赢
在豪华品牌新能源汽车领域,宝马无疑一开始就走在了最前列。
特别是在电动化方面,早在2011年2月,宝马集团便在德国发布了旗下全新子品牌宝马i,这也是宝马在新能源领域的初步尝试,2014年该品牌分别推出了定位小型车的宝马i3以及定位跑车的宝马i8。因此i系列也被称为宝马电动化转型的方向标。
可惜的是,虽然截止去年底,其累计新能源车销量已经超过50万辆,但无论是在性能上还是在消费者的关注度上和后起之秀特斯拉都相差甚远。
2020年6月11日,宝马官方宣布,最后一辆宝马i8于德国莱比锡工厂下线,该车也正式宣告停产。此外,有消息称宝马i3也将在2024年停产。随着宝马i8和i3相继退出市场,宝马在新能源战略上的“投石问路”时代已经过去。
所以无论是之后将在慕尼黑工厂量产并定位于宝马i3和宝马i8之间的四门轿跑纯电动车型宝马i4,还是将在2021年宝马集团推出代表新一代科技水平的先锋车型宝马iNEXT,都将是宝马集团在电动化方面快马加鞭追赶的开始。
但在眼下,这款不仅将在中国市场生产首发出售,还将出口到全球汽车市场的宝马品牌旗下首款纯电动车型宝马iX3才是证明其有没有实力能够制造出一款能够得到大范围消费者认可的关键。
豪华品牌新能源为啥不吃香?
近年来,豪华品牌加快了在纯电动汽车市场的布局,特别是看到特斯拉作为豪华电动汽车的领头羊,在全球市场让一众豪华品牌望尘莫及的表现。数据显示,仅中国市场,今年8月特斯拉Model 3车型销量为11,811辆,1~8个月特斯拉在中国共销售近7.1万辆Model 3,成为中国市场销量最大的纯电汽车。
所以有百年造车积淀的奔驰、宝马、奥迪等豪华汽车品牌,为应对汽车产业面临的巨大变革也转身加快了电动化转型之路,特别是在中国市场。
其实从中国豪华品牌的前景来看,无疑是美好的。
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中国豪华车市场份额为13.7%同比提升了3.1%。但与豪华品牌燃油车在市场上的高歌猛进不同,这些豪华品牌在新能源尤其是电动车领域却不在状态。
作为最先投放中国市场的豪华品牌纯电新能源车型,在2019年11月8日上市的奔驰EQC据乘联会数据显示,自2019年11月初上市以来,历时9个月,其销量仅为1,211辆。
与早其10天上市的奔驰EQC不同的是,奥迪e-tron则是海外生产的进口车型,车身尺寸达到中大型,续航里程更长但售价也高于奔驰EQC近20%。但纯进口身份的奥迪e-tron也未受消费者青睐。截至今年6月份,奥迪e-tron总销量仅859辆。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样的原因主要是当燃油车还是汽车行业主流的时候,相较于造车新势力们,原本具有研发、制造和品牌等优势的传统豪华车企们在电动车领域就没有办法放下“品牌包袱”。
特别是站在消费者角度,这些豪华品牌的电动化车型,不过是在燃油车的优秀性能上锦上添花,而在巨大的续航与能量补充速度短板方面,没有实质性解决方案。反观新造车势力,研发思维完全不同,在续航等方面他们都直面消费痛点。
所以,宝马iX3是不是能够抛除沉重包袱和因循保守的产品呢?
首先不同于奔驰、奥迪开始积极研发纯电平台,宝马明确表示,不会做纯电专属平台,而是要搞三合一集成战术。而这也是由于目前新能源市场对插混和纯电市场的需求尚不明确,宝马集团为了避免投入大、需求小的尴尬局面。
但在一些行业专家看来,这个规划和思路“让宝马很安全”,但不可避免被批评为保守、过于谨慎。
“宝马集团必须掌握灵活制造的技术,才能兼顾电动汽车和燃油汽车的开发和生产。”对于宝马的选择,宝马集团CEO齐普策这样说道。
当然,除了市场需求方面的考虑,采用如此战略还有降低成本的考虑,多动力车型出自同平台就为共线生产实现了可能性,而共线生产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减少宝马iX3的生产成本,从而进一步下探价格,形成竞争力。
兼容平台、共线生产对降本增效的作用也很明显。宝马汽车工程主管乌多·亨勒曾算过一笔账,为电动车建设一个全新工厂将花费大约10亿欧元,如果对现有工厂进行改造来生产电动汽车,仅需要300万欧元。
对于2019年,息税前利润达74.11亿欧元,同比下降26.1%,净利润同比下滑28.9%,降至50.22亿欧元。此外,去年卖出超过14.6万辆新能源车,电动汽车的比例不断增加拉高了制造成本的宝马集团而言,一系列开源节流措施或将成为主导未来产品开发的关键之举。
所以这么看来,宝马iX3的到来除了是补充目前宝马在中国市场的产品矩阵之外,也仅是宝马集团把新能源竞赛当作持久战的开端。
在中国市场的胜算?
造车历史悠久,品牌认可度高,中国市场打造的庞大渠道和服务体系,新能源产品的出行生态,宝马认为iX3有乘风破浪的机会。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宝马认为,此后将作为华晨宝马首款面向全球出口的全球车型,iX3在生产的标准和产品的品质方面的全新高度将是作为为其最有力的支撑。
自2009年以来,华晨宝马累计在华投资超过640亿元。在沈阳建设了大东和铁西两座整车工厂和一座动力总成工厂,合并产能达52万辆/年,是宝马集团在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之一。两座整车工厂均可实现新能源车型与传统动力车型的共线灵活生产。未来几年,华晨宝马还将对两座整车工厂进行改扩建,以实现更多新能源车型的生产。
研发配套方面,2017年华晨宝马先后启用了新研发中心和动力电池中心,研发重点聚焦于新能源汽车,在中国本地实现从设计概念到量产交付的全流程开发。动力电池中心除了生产电池系统之外,还覆盖了研发、质量、实验室、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等功能。
今年以来,频频发生的新能源车自燃事故,也再一次将电动汽车的电池安全问题推到风口浪尖,这甚至成为困扰主机厂和消费者的焦点问题。因为这一问题,特斯拉降低了车辆日常可用电量,蔚来斥巨资召回,宁德时代甚至被传放弃811电池技术路线,股价受波动大跌。
据高工产业研究院统计(GGII),今年上半年以来,国内新能源车已发生了约20起自燃事件。作为未来产业大趋势而备受关注的纯电动新能源车,电池安全等问题目前也成为了汽车品牌最为重视的话题之一。
不过宝马iX3仍采用宁德时代811电芯,不同的是,整个电池包设计、组装、能量管理、绝缘、安全测试等等,整套工程技术都来自宝马集团内部研发。同时该动力电池包由华晨宝马动力电池中心二期生产,这也是宝马集团在德国以外首个拥有完整电池装备能力的电池中心,也是宝马全球生产网络中首个投产第五代动力电池的工厂。
作为首款搭载宝马第五代动力电池的车型,宝马iX3的电池包总容量为80kWh(有效容量为74kWh),NEDC工况下的续航里程为500km。宝马iX3的电池包内部共有10个模组、188个电芯,采用了可拓展的标准化模块系统,支持不同的电芯规格、数量,可满足不同车型和不同续航里程的需求。
毫无疑问,无论从建立研发中心、产品投放提速还是在中国市场寻找合作伙伴等等,宝马在中国新能源市场的野心昭然若揭。
另外,在中国市场,宝马新能源汽车其也已有一定市场基础,据数据统计,其累计销量已经超过7.5万辆,上半年在华销量同比增长49%,其中5系PHEV车型交付了10,650辆。所以随着iX3以及此后的产品相继推出,宝马有望扩大这一优势。
作为目标是2021年新能源车型销量达到百万辆,2023年全球提供25款新能源车型,2030年新能源产品累计销量实现700万辆的宝马,绝不会甘于自己在新能源市场中发生“起了个大早,干了个晚集”的事情发生,但是又不可避免的必须放下身价与特斯拉等新造车势力正面迎战,这也就意味宝马未来的对手早已不再是奔驰或者奥迪了。
文/匹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8、我买汽车的两个条件:一、纯电动;二、支持快充。 经济实惠用哪个牌子的车最好?
推荐几个比较不错的纯电动汽车品牌。
第一个品牌:比亚迪。对于比亚迪我们似乎不用过多介绍,因为听到比亚迪这个名字就会知道,它在纯电动汽车领域乃至新能源车领域已经是名声在外了。最近三年又是连续摘得新能源车世销量冠军,产品口碑和认可度都相当高。
第二个品牌:特斯拉。同样不必过多介绍 。特斯拉成立于2003年,总部设在了美国加州的硅谷地带。其创始人是硅谷工程师、资深车迷马丁·艾伯哈德,而投资人是SpaceX,Paypal的创始人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或译为艾龙·马斯科)。特斯拉汽车公司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锂离子电池的电动车公司。其推出的首部电动车为Roadster。
第三个品牌:宝马。宝马不仅专注于传统能源车,对于新能源车也同样在行。目前,宝马集团已经成为全球电动出行的先行者。今年第一季度,宝马集团新能源车型在全球和中国市场均取得大幅增长。全球宝马集团新能源车型交付超过26,858辆,再次奠定了宝马集团在全球豪华新能源车市场的领导地位。
第四个品牌:腾势。腾势成立于2012年,由比亚迪以及戴姆勒中国双方拟按照50:50的股比,共同设立的专注于高端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的合资企业,DENZA腾势为其首款车型。在品牌建立的四年时间时,首款新能源汽车DENZA腾势也在市场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做为一款定位于豪华新能源车型的品牌,DENZA腾势瞄准着C级轿车用户群体,提供豪华乘坐体验的同时,在纯电动技术端也保持着目前国内顶级的制造水平。目前最新款的DENZA腾势500续航里程已经达到451公里(NEDC测试标准下)。
9、宝马也推出了电动汽车,但为什么没有特斯拉的口碑好?
为什么宝马在纯电动汽车领域始终无法力压特斯拉成为领军者?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有不同的答案。
在2017年的法兰克福车展上,宝马发布了旗下的i Vision Dynamics(参数|图片)概念车。无论是车型尺寸,还是性能参数,这款i Vision Dynamics概念车都表现出了对特斯拉的浓浓敌意。一时之间火药味十足,不少媒体纷纷开始猜测这款概念车量产后,将会对特斯拉的市场份额造成怎样的冲击。时隔半年,这款概念车终于被官方确认定名为:宝马i4,并将在不久之后于德国慕尼黑正式投产。
无论宝马i3本身产品性能的短板,还是特斯拉花样百出的营销手段,在当前的电动市场里,宝马的确在很多方面都要比特斯拉略逊一筹。更重要的是,一直以来宝马都缺少一款真正能够威胁到特斯拉主力产品线的车型。根据EV Sales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中国市场的优异表现,以及美国和欧洲等市场的持续推进,2017年全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已经超过了122.3万辆。
这个数据同比去年增长了58%,并且让新能源汽车在全球汽车销量之中的占比超过了1%。在这愈发庞大的电动军团之中,宝马i3(参数|图片)的销量仅有31410辆,相比特斯拉Model S(参数|图片)或是Model X(参数|图片),差距都还很大。如果要比电动汽车技术,宝马从来就没怕过。无论是曲高和寡的混合动力i8(参数|图片),还是身负众望的纯电动i3,都向全球展示出了宝马对未来材料和未来技术的理解以及运用。
但是,如果单纯以销量来论输赢,你会发现大多数豪华品牌受众在选择电动汽车时仍然会倾向于特斯拉。ife模块+Dirve模块的模块化座舱设计、富含科技并且坚持环保理念的内饰材料、首款量产化的CFRP(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车身带来的极致轻量化概念。i3可以说是一款“浑身上下都是宝”的天之骄子,按照常理,这样的同学就算没当上班长,起码能够混个学习委员。可奇怪的是,宝马偏偏忽略了纯电动汽车产品中消费者最看重一个要素:续航里程。特斯拉有极具科技含量的模块化设计吗?
没有;特斯拉有环保材料的内饰吗?没有;特斯拉有CFRP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吗?也没有。但是特斯拉恰好切中了电动汽车消费者最看重的续航里程。要知道在最初的时候,宝马i3的价格超过了Model S的一半,但是续航里程却只有可怜的150公里,还不支持快速充电。随后在2016年,宝马终于给i3进行了全方位的升级,让它的续航里程达到了250公里。但可惜的是,此时的特斯拉早已经抵达500公里的续航大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