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预计明年上市,大众全新电动车ID.4曝光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老牌车企也开始投身新能源汽车,近日,我们得到了一组大众ID.4的路试谍照,新车基于MEB纯电动平台下打造,定位紧凑级SUV,在国内市场方面,有可能将于今年10月在一汽-大众旗下开启投产,并有望在明年与海外同步上市开售。
外观方面,大众ID.4采用的是圆润动感的设计风格,电动车标志性的封闭式前进气格栅与修长的前大灯组,让它的前脸看上去很有整体感。尺寸方面,新车的长宽高分别为4612/1852/1640mm,轴距为2765mm。
动力方面,新车将搭载最大功率为150kW的电动机,匹配容量分别为58和77 kWh的电池组,续航里程将达到400公里与500公里。此外,大众ID.4还具备功率达125kW的快充能力,30分钟内即可将电量充至80%。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未来推4-5款纯电动汽车 大众集团与江淮汽车深化合作
6月11日,行车视线从官方获悉,大众集团与安徽省国资委、江淮汽车集团签署投资协议,进一步加速推进在华电动产品的布局。大众汽车集团CEO迪斯博士线上出席此次签约仪式并签署相关协议,工信部部长苗圩以及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长阿尔迈特共同出席线上签字仪式。签约各方计划在获得相关部门批准后,于2020年12月31日完成相关交易。
据悉,本次交易完成后,大众集团以及安徽省国资委分别持有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50%的股权。而江淮大众将发行的新股权,在认购完成后大众集团将持有江淮大众75%的股权,大众中国应认购江淮大众等价于45.17亿元注册资本的新股权。与此同时,大众将授予合资公司4-5款纯电动车型项目,帮助合资公司未来进一步深化新能源出行。
此外,合资公司工厂将于2025-2030年全负荷运转,目标年产能20-25万辆,2029年实现35-40万辆的年产能。目前,江淮大众已经上市了思皓E20X,未来4-5款纯电动车的推出,进一步会扩充该品牌的车型矩阵,从而应对即将到来的新能源浪潮。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大众汽车公布ID.4纯电动SUV预告图 10月即将国产,最晚年底上市
大众汽车近日正式发布了MEB平台首款纯电动SUV车型ID.4的预告图,这款车将会在近期正式发布。根据我们了解的信息,它将会在10月份在国内投产,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都会投相应的版本推出。至于上市时间,最晚会在今年年底。
从预告图可以看出,这款车会采用ID.系列统一的简洁风格外观造型。ID.的车头同样使用了贯穿式的LED灯组,和ID.3比较相似。而两侧的大灯也使用了简洁而有科技感的LED灯组。
作为一款纯电动车型,设计师已经不需要为进气格栅的设计发愁。该车车头中央是封闭式设计,仅仅在前包围两侧留下了较大的通风孔,一方面是疏导气流,另一方面也为刹车系统引入气流来降温。
作为一款纯电动车型,厂商必定会关注它的空气动力学属性。官方表示,ID.4的空气阻力系数为0.28,这对于一款SUV来说是比较优秀的水平了。
从侧面来看,ID.4的线条十分流畅,车身会提供双色的设计,看上去更加年轻活泼一些,毕竟电动车的车主目前仍以年轻消费者为主。这款车的腰线与侧面底部的线条搭配也十分流畅,多幅是的轮毂也很运动。
作为大众“ Transform 2025+”战略的一部分,大众汽车品牌将在2024年之前在电动汽车上投资110亿欧元。ID.4是大众汽车首款纯电动SUV,是基于新型模块化电动驱动器的第二款车型。该平台仅适用于纯电车型,并由于纯电驱动的紧凑设计而提供了非常宽敞的内部空间。由于0.28的低阻力系数和可扩展的电池系统,ID.4可以实现超过500公里的行驶距离(根据WLTP工况测试)。
据悉,这款纯电动SUV在早期将配备后轮驱动,随后将推出四轮驱动版本。高压电池位于车身底部,平衡了车轴载荷分配并创造最佳的低重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大众汽车GTX标识将专属纯电动车,并为全轮驱动车型
大众汽车将不会在其即将推出的新款全电动车型上使用其汽油和柴油系列的相同的标识,而是将为即将推出的电动汽车使用GTX, GTX中的X与这些车型是否为全轮驱动有关,这也解释了大众为什么在ID.4跨界车上首次采用这一命名,而高尔夫掀背车ID.3依旧沿用原名称。
外媒表示,将来某个时候可能会推出全轮驱动的ID.3车型,但目前大众将重点关注ID.4 GTX,以及随后推出的更时尚的类似轿跑车的车型ID.5,该车也会将推出GTX版本。
大众汽车技术主席表示,通过电气化大众看到了紧凑型运动车的其他可能性。在ID系列车型中也会发布运动型车,但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直到2024年,ID.3更受欢迎的版本可能才会首次亮相。大众高尔夫eR1或许揭示了未来大众汽车的发展方向,高尔夫eR1是一款功能强大的全轮驱动技术展示车型,并配备有旅行车的车身套件。
ID.4和ID.5的热门版本也值得期待,官方对这两款车型评价很高,透露了将要推出四轮驱动的性能版本。相关负责人驾驶了一辆ID.4 GTX零件测试车,表示这款车型相应非常出色,很好调教,无论是驾驶感受还是操纵力上都很优秀。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电动汽车品牌有哪些 十大电动汽车品牌
1.Tesla
Tesla,全球第一家采用锂离子电池的电动车公司,美国著名的纯电动车制造商,拓速乐汽车销售(北京)有限公司
2.比亚迪BYD
比亚迪BYD,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引领者,高新技术企业,拥有IT和汽车两大产业群的大型跨国集团,上市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3.TOYOTA丰田
TOYOTA丰田,世界500强,始创于1867年日本,全球较大的汽车公司,大型跨国公司,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4.NISSAN日产
NISSAN日产,始创于1914年日本,日本三大汽车制造商之一,第一家开始制造汽车零件的制造商,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5.BMW宝马
BMW宝马,始于1916年德国,世界著名汽车品牌,以生产豪华汽车/摩托车和高性能发动机闻名,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
6. Volkswagen大众
Volkswagen大众,始创于1937年德国,世界500强企业,欧洲领先的汽车公司,大型跨国集团公司,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7.Chevrolet雪佛兰
Chevrolet雪佛兰,轿车十大品牌,创立于1911年美国,1918年被通用汽车并购,率先推出独立前悬挂系统的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8. Mercedes-Benz奔驰
Mercedes-Benz奔驰,创于1926年德国,世界五百强企业,世界著名豪华汽车品牌,世界历史悠久的汽车品牌,戴姆勒股份公司
9.LEXUS雷克萨斯
LEXUS雷克萨斯,创于1983年,丰田旗下高端豪华车品牌,全美豪华车销量较大的品牌,全球较大的汽车工业公司,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10.北京汽车
北京汽车,北汽集团乘用车整车资源聚合和业务发展的平台,行业影响力品牌,电动汽车十大品牌,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这电动汽车十大品牌企业为代表的电动汽车行业领域,不断改善了我国电动汽车的发展环境及营造了电动汽车发展的良好氛围。
6、全新大众ID系列电动车,会是下一个值得期待的菜吗?
在去年九月的巴黎国际车展前夕,大众品牌旗下首个电动车系列的首款车型——大众ID.3正式亮相。
随着新车的登场,在排放门之后大众集团所提出的新能源技术发展路线,也正式宣告落地。
其动力由一台安装在后轴上的电动机和主减速器构成一个紧凑的动力系统,而为之提供动力的电池采用高扁平的电池组,尽可能多的压缩在车辆地板的位置。其基本型号的车型搭载了45千瓦时容量的电池组,一次充电的续航里程为330公里。
而中里程版的车型则采用58千瓦时的电池组,将续航里程提升到了420公里。顶级车型搭载的77千瓦时电池组,其续航里程则达到550公里。在使用100千瓦的快充模式时,其可以在半小时内完成290公里的续航里程补充。
作为大众品牌纯电动车战略下的首款车型,大众ID.3在整体的定位上所带来的突破并不小。
大众家族化的设计理念在运用到纯电动车上时,那种精致而简约的设计手法与纯电动车所要表达的科技感,未来感的呼应是非常到位的。
在C柱的区域,大众ID.3更为巧妙的在高尔夫家族化的C柱设计上进行了一定的演化,使之呈现出一种既源自于大众家族的传统,又巧妙的游离于这种传统之外的设计。
一些在传统的车型上被奉为必备选项的细节已经彻底不见了踪影,比如说,内饰不再去强化副仪表板的厚重设计来提炼包裹感,而整个内饰仪表板的设计也大量用轻薄和简约的特征来构成。
当然,还有明亮的配色为大众ID.3的内饰带来了一种专属于新能源车的清新感。
这于是也就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大众ID.3的热度会持续不下。虽说性能的突破并不大,但是在玩设计的这件事上,大众是从来不输的。
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得益于大众在几年前密集的以ID.系列概念车的发布所积累的设计经验。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回头专门用一个系列来详细阐述。
原计划在日内瓦国际车展发布的大众ID.4,最终因为日内瓦车展的取消变成了线上曝光。
在3月初,大众正式发布了一组大众ID.4的官方图片,和ID.4正式亮相时的节奏一样,此次发布的大众ID.4的照片也涂上了大众ID.家族的数码纹图案,从视觉上打破了部分形体的延续感。
在定位方面,全新的大众ID.4定位于紧凑型SUV。
这里插一句题外话,随着跨界风潮的一步步演变,SUV的概念已经不再以强化越野能力为主的概念,而是把越野车的部分造型,作为一种形体的设计语言在某一类车型上展示出来的设计手法。
所以,聊到这里也就大可不必纠结于一辆纯电动车怎么去纵情广阔天地了。
所以,在大众ID.4上也就可以很明显的看到一个类似于单厢车的上装形象——A柱尽可能多的前移,同时抬高引擎盖两侧的前肩高度,尽可能多的把引擎盖的线条和A柱的线条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饱满的上装形象。
从某些角度来看,这种设计手法也同样可以适用于MPV。
得益于SUV大轮胎所带来的视觉张力以及更高大的车身所解放的内部空间,所以在车顶线条的设计上,大众ID.4从B柱开始就进行了俯冲,同时下窗框线条在C柱位置进行了一个上挑,将尾部的后挡风玻璃的区域实现了纵向的压缩。
如果说大众ID.3是在高尔夫的基础上做了加高处理而得来的答案的话,那么这辆大众ID.4就是在探岳的基础上做的Coupe化压缩而给出的结果。
不过不管怎么样,大众ID.3和ID.4都是殊途同归——让新能源车既保留了传统设计的一面,又和传统动力车型截然不同。
而除了传统SUV的车身形式之外,未来大众ID.4还将会推出一款小溜背的Coupe版上装,同样是看齐了探岳的产品布局。
不过考虑到更大的车身,在保证同样续航里程的前提下,大众ID.4的电池容量会更高,而直流快充的设备也将会在125千瓦到150千瓦之间。
而初期登场的车型在驱动方式上也和大众ID.3保持一致,提供了紧凑型的后轮驱动布局。在未来则会在前桥也提供相应的驱动系统,继而实现电动全时四驱的结构。
那么问题就来了,在新能源时代到来的当下,已经在传统车领域占据着冠军地位的大众,会不会又成为一个首选项呢?
我觉得这必然会是个大概率的事件。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