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动新能源 > 中国新能源汽车普及困难

中国新能源汽车普及困难

发布时间:2020-10-06 05:41:32

1、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什么困难,为什么还没有普及

新能源汽车发展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但不限于:
1、电池技术问题,续航里程不足;
2、使用者的观念问题,毕竟燃油车已经深入人心;
3、充电设施不完善,只有少数区域有涉及;
4、资金政策问题,前期投入大;

2、电动车以及其他新能源汽车在普及的道路上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普及新能源主要是从环境保护和人来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提出的,但是这个转变太难了,这涉及到一些列的附属行业的转型,比如发动机行业,中石油中石化等等行业的转型,需要从流水线,设计人员,材料供应,研究院,等等都要转型,而且汽车总装厂也要转型,一套流水线转型下来估计几千万也挡不住,这样巨大的成本投入风险太大了,而且现在所有的汽车厂都没有太大的动静,都不想当第一个吃螃蟹扎了嘴的人
再从新能源来说,汽油成为汽车的主要能源是有原因的,因为现有的一些新能源来看,都没有汽油的混合气热值高,切能量释放稳定,好控制,价格低廉等等的优势,所以如果采用新能源,只是提高了环保性,却放弃了那么多的优势,这是汽车厂从效益角度来说不希望的,汽车厂的效益主要体现在金钱上,而不是对环境的贡献上
现在如果哪个厂先大批量推行性能源汽车,那肯定卖不出去,想想,动力不行,超车难,爬坡难,加油找不到站,维修没几个人懂,而且所有的厂都明白,仅靠他一家对环境作出的贡献太小了,所以大的趋势还在污染,呵呵,这些都决定了新能源汽车暂时不会从一家汽车厂开始,更不可能所有汽车厂同时开始,所以,暂时不会开始,呵呵,而现在的环境虽然在日益恶劣,但是人们也在一点点适应和接受,我想,真正决定全球普及新能源时,可能已经到了《2012》的前一天了...但愿不是啊 呵呵 这里最大的困难,就是人的思想! 当有一天人的素质极大提高的时候,或许会有个转变。

3、请问大家,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发展过程中为什么会存在产业体系不够完善的原因?谢谢大家回答!

你这个问题太宏观了,从产业体系纵向看,新能源汽车由汽车制造产业和汽车能源支持产业组成,这个能源支持(本人自己理解,请供参考)主要是在充电站建设这块,如果电站没有普及,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普及就会很困难,同样,没有加油站,现在的传统汽车也发展不起来。
就汽车制造产业来说,新能源车的续航里程是很关键的指标,现在不少厂商号称自己能跑300公里,有的说是500,其实实际情况,一般是160左右,好的180。这里面的决定因素是电池的蓄电量技术,锂电池的技术瓶颈一直在争议当中,不少行业内人士认为,5年我国会有较大突破,实际如何,谁都不清楚,这要看研发的速度和进步情况,因此,连中间环节的核心部件不完善,诸如此类的技术问题还很多,很多,产业不完善,当然能理解。

4、新能源汽车在如今得到大力推广但仍然还未占据主力,那么它在未来的普及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

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也可以称为增程式电动汽车,随着近日理想制造ONE的发布再次引发了热议。那么这种动力组合是否能成为未来国家补贴退出后新能源汽车的新的突围方向呢?

笔者的观点是:美好的理论、尴尬的现实、成功的关键依赖他人。之前讲了第一、二点(《行路难多歧路 增程式电动汽车前景展望(一)》、《行路难多歧路 增程式电动汽车前景展望(二)》),今天我们最后再谈谈这第三点。

三、成功的关键依赖他人

话题回到近期增程式的热点理想制造ONE这个车身上。这个车的争议非常大,但无论如何,就目前来看增程式所面临的问题,诸如轻量化困难、高速巡航能耗显著增高、增程器对NVH的影响等等,从这个车上面也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答。

而且由于该车属于性能取向的中大型SUV,车身庞大而沉重,到来的巨大行驶负荷结合240kW的驱动峰值功率,总让人觉得这个车有些奇怪。当然这不是李想自己的问题,而是业界的普遍问题。为了更好的覆盖成本,很多厂家都大力推出高利润率的高性能大型电动汽车,虽然从商业上看是顺理成章的,但结合起节能环保的口号就显得有些违和了。

那么增程式真的就前路渺茫吗?我个人认为应该是有希望,但这个希望并不是增程式方案自身所能决定的。

目前来看,增程式在我国最大的机遇就是国家政策层面对于它很可能即将到来的支持。今年5月,发改委发布了《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把插电混动归入了燃油车汽车门类,而把增程式混动归入了电动汽车门类。随后更是各途径的小道消息不断,似乎出现了对于增程式汽车的重大利好。

众所周知,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仍然是政策性导向,如果从增程式得到了国家层面的强力推动,那么真的可能出现一个明显的爆发。同时日产Note e-POWER市场上的优异表现,并乘势推出了第二款增程式汽车Serena。而 10月2日马自达集团发布的通告中也明确了将增程模式作为其电气化的主力。这无疑又增加了增程式支持者们的信心。

但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新能源补贴的逐步退出,除了在极少数限牌限行地区的政策支持外,未来整个新能源汽车领域都面临着政策导向与市场需求的强烈博弈压力,增程式则更面对着传统汽车与其他主流新能源汽车的双重压力。而石油价格的持续走低和美国现政府在新能源政策上的摇摆,也更让人对近一阶段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走向产生了一定担忧。

面对压力,增程式汽车要想脱颖而出就如同俗话说到“打铁还需自身硬”,必然要从技术上去克服现有的主要问题。

那么增程式最标志性的自然是增程器,而我认为真正的新能源属性的增程器是燃料电池,增程式模式真正的战场也必然是燃料电池汽车领域。高效近乎无污染的燃料电池,由于原理上的根本性改变,除了能效与排放上的绝对优势外,在NVH方面相较于内燃机来说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

燃料电池与电池或电容系统充当的能量缓冲调节机构的结合,从理论上看真可谓为新能源动力的最佳组合,具有极为突出的相互助力作用,将得到1+1远大于2的收益。

5、新能源汽车发展难度是啥?

一是充电基础设施仍然是发展的短板。我国现在车桩比只有3.5:1,随着新能源汽车数量的持续增长,充电基础设施结构性供给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整体规模仍显滞后。2020年规划建设公共充电桩数量约50万个,但是与同期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规模仍然不匹配。另一方面,充电设施的布局也不够合理,公共充电桩的使用率还不到15%,可持续的商业发展模式还没有形成,存在着运营企业盈利困难和消费者充电价格偏高的双向矛盾。

二是政策体系仍需要完善。在货币化支持政策逐步退出的情况下,使用通行便利等后续接替的政策需要提前研究,抓紧布局。国家部委之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支持政策的衔接还不够充分。不同形式的地方保护主义仍然存在,部分城市设置地方目录,导致消费者选择车型空间大大的压缩,造成了市场的割裂,抑制了发展的活力。

三是核心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突破。从动力电池来看,高端产品与国外的差距不大,但产业整体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在先进技术研发、产品的一致性保障以及国际化发展方面,与跨国企业相比,仍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从整车来看,真正意义上新一代纯电驱动的平台大多还没有纳入企业的研发计划,已有的平台大多是利用原来燃油车进行的改装性平台。燃料电池汽车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还在拉大,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还亟待完善。

四是后市场流通服务体系还有待健全。在售后服务方面,不同品牌新能源汽车的质保内容参差不齐,电池以旧换新的政策也不相同,售后服务配套体系滞后,对培育消费市场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新能源汽车二手车市场评估标准的缺失,流通体系的不健全,车辆保值率低,影响新车市场的长远发展。

此外,虽然双积分办法已经发布,但是部分企业还面临着较大的达标压力。以2016年为例,123家汽车整车企业当中,有42家没有达到燃料消耗量标准的要求。其中,也有产销规模较大的企业,不少企业在新能源汽车产品规划布局方面,距离2019年和2020年积分比例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6、新能源全面普及面临哪些困难?

你好,新能源汽车的全面普及是大势所趋,当然现在还不是很完善,关于充电桩和维修这一块还甚是缺乏,所以新能源的就业前景也是非常广阔的。望采纳谢谢。

7、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什么困难,为什么还没有普及?

据善林金融大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摇号已经供不应求,只是目前来说新能源汽车占比不高,很多人不了解。充电不方便是一个阻碍发展的原因,但是在北京等一线城市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也已经在普及的过程中了。

8、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困境与出路在哪

走到今天居然还有人说‘共享单车失败’,失败乃成功之母……

关于贾跃亭,直到今天还说贾是诚信之心????
黑平井一夫、黑乔布斯、黑安倍、黑特姨(英国首相)、黑川普等,我们可以解释为他们为外国人……
X国新能源汽车开始60多家,搞得轰轰烈烈,好像世界NO.1,好像全世界围着X国转似的,再看看今天,仅存活了3家,凄凄凉凉,而且背后都能看到外国汽车技术的踪影,比如吉利,依靠的是沃尔沃的技术,投资了德国汽车巨头戴姆勒,有两点需要跟小白解释,第一技术在沃尔沃手中而不在吉利手中,所以话语权在沃尔沃手中,第二吉利仅是戴姆勒大股东,戴姆勒再强与吉利无关,吉利仅仅能因为戴姆勒业绩的好坏而影响投资盈亏而已,但目前戴姆勒正在转型中,至少数年内吉利的投资是亏损的(距离转型成功需要几年时间,经历几次失败目前都是未知数,可以参考微软索尼等转型成功的企业)…… …… …… …… 不要以为大股东有什么了不起的,别的不清楚,那阿里巴巴总该清楚,当年的大股东是软银(现在也是),二股东是雅虎,但阿里巴巴成功后,谁才是最大的获利者?是马云等公司经营管理人员,而非孙正义等投资商…… 所以吉利收购戴姆勒对于业绩上没有好处,但可以通过戴姆勒提高吉利在国内的名气短期内扩大销量(长期是福是祸还两说,毕竟吉利不等于戴姆勒,说穿了,这是吉利的一场豪赌,老百姓的话叫‘赔本赚吆喝’,关键是戴姆勒的名声能给吉利带来多大的好处)…… …… …… ……
…………………………………………………………………………………………………………

出路在哪里?这种问题谁知道,我们是凡人,又不是‘神’……
特斯拉也好,X国新能源汽车也罢,完全靠的是人际关系好,领先世界的新‘概念’,都是些不好好研究汽车,专门走’旁门左道‘的公司,这样的公司若能发展起来,若能长久,那才是’灾难‘……
…………………………………………………………………………………………………………
办企业要踏踏实实走正道,看看MAC、微软、GOOGLE、丰田、索尼等企业,辉煌时期也好,艰难时期也罢,最终总能走上‘正确的道路’,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的搞科研,搞创新,开发出一个又一个领先于世界的产品或黑科技,一次次改变世界的未来…… 这才是‘良心企业’…… 这才是值得尊敬的企业……
整天搞论文、搞概念、做宣传、玩营销策略等…… 最核心的东西就是不肯搞,这是在经商?还是在投机????贾布斯的灭亡之路就是从‘七大生态圈’开始的,现在华为芯片又提出‘十’(把自己当‘架构’了吗?你是芯片,看看人家高通、INTEL等芯片公司,比如高通的骁龙845(定位多准,每一个被世界认可的产品都有自己的准确定位,而不是什么领域都涉及,别说十个方向,一万个方向又有毛用?比如索尼的IMX系列CMOS,苹果A处理器,三星小屏OLED面板,LG大屏OLED面板),在吹什么‘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之前,先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还记得微软转型失败时的战略是什么吗?“移动为先,云为先”(全面溃败,Windows phone也是节节败退),接下来微软成功的战略是‘一切以云为先’…… 微软的示例绝非特例,古今中外因贪多而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日本的全面战败(日本产品要横扫全球市场高中低所有领域,对于老人感觉那是日本最繁华的时代,但实际上却是日本70年里最失败的时代,表面的繁荣昌盛掩盖不住创新与研发的不顺科技的落后,最终日本企业在高中低所有领域全球市场全方面战败),而与日企形成鲜明对比,甚至讽刺的是美国乔布斯率领的MAC公司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崛起的,本来一提到‘工匠精神’大家就会想到日本,但那个20世纪80时代90年代,日本人早把‘工匠精神’抛诸脑后(被虚假的繁荣冲昏了头脑,自大、傲慢、无知、看不清现实),而乔布斯却在这种环境下将MAC公司打造成全球‘工匠精神’的代表企业(‘工匠精神’由美国取代了日本),在此基础上乔布斯开创了‘智能手机时代’),光伏企业倒闭潮、共享单车失败,新能源汽车弯道超车失败(新能源汽车现在是指谁?日本汽车?美国汽车?还是德国汽车?不仅仅是新能源,自动驾驶也一样,美日遥遥领先,别看日企每次反应都很慢,但实际在创新上却是世界一流的,日企反应慢是‘求稳’,小心谨慎的表现…… 实际上无论是新能源还是混动都有家企业领先于世界,那就是‘丰田’,自动驾驶技术目前GOOGLE最先进,问题是GOOGLE并非汽车企业(最先进的技术未必最适合汽车行业,因为GOOGLE不懂汽车,汽车才是根本,新能源也好自动驾驶也好只是辅助(如虎添翼),不要本末倒置))…… ……

9、“环保”新能源汽车普及难在哪?还有什么方式能促进环保?

新能源汽车无污染,环保,用车成本低等特点,在买车的时候也是多了一种选择,新能源汽车已经逐渐走入我们的生活。作为环保的新能源汽车普及难在哪?还有什么方式能促进环保?新能源汽车普及难有充电、续航、配套设施、车辆成本价格高、保值率等几个方面的因素引起。还有什么方式能促进环保?
1、续航里程以及配套设施和充电速度
受电池技术限制新能源汽车电池会因为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导致电池在低温环境下面,电池内部电极活性低,充放电性能将有所下降,因此续航里程将出现一定的下降。出现续航衰减的情况。以配套设施和充电速度为例,我国的充电桩和充电站的发展跟不上车辆的发展的速度,加上对于配套设施上面会面临着不及时的维护等,驾驶新能源汽车外出的时候,会面临充电难的情况出现其次对于配套设施而言,不具备区域连贯性。一旦出了城市,就很难找到合适的充换电站。再者从充电速度的角度上面去看,充电并不能像加油那样,加满了就走,而充电需要时间等待,这一方面也导致用车体验下降,产生普及难的一个因素。
2、成本价格
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车辆的成本价格高,以纯电动汽车电池为例,在人为损坏或者出保的情况下面,更换电池的价格达到40%左右,这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来说也是一种普及也是有所影响的。
3、保值率
新能源汽车由于保有量不大以及电池行业评估标准等方面的因素,导致车辆的保值率普遍低,以长期的发展趋势来看,车辆的保值率确实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瓶颈。总的来说,随着环保政策的日趋严厉,新能源充电汽车势必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趋势,新能源电动汽车市场需求较大,行业发展前景较好,而从阻碍发展上面来看,电池的品质、稳定性都有待提高;另一方面,成本价格高、充电时间长、续航里程短,都是阻碍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步伐。而促进车辆环保,以发展清洁能源,燃料电池、天然气等方式来进行。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与中国新能源汽车普及困难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