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亿欧导读 ]?电动化进程,宝马不想继续掉队。
此前,欧盟委员会曾提出,要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将欧洲打造成全球第一个实现碳中和的地区。作为一家欧洲企业,宝马集团近期决定也将推出自己的碳中和计划。
3月13日,为了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宝马集团CEO齐普策表示:“2021年我们的目标是欧洲销售的车辆中25%为新能源车型;到2025年达到三分之一;到2030年达到一半。”
根据规划,宝马集团计划在2020年将其在欧洲注册新车的二氧化碳减排目标,较2019年进一步减少约20%。其中,三分之一的减排目标将通过进一步优化传统动力系统来实现,三分之二则通过电动车的销量增长。
到2023年,宝马集团计划将新能源产品线拓展至25款,其中一半为纯电动车型。
到2021年底,宝马集团将提供五款纯电动车。除了首辆新能源量产车i3,纯电动MINI SE车型也已于2019年底在英国牛津工厂投产;今年,BMW iX3将在中国沈阳投产;2021年,BMW iNEXT也将在德国丁格芬工厂生产,BMW i4在慕尼黑工厂生产。后三款车型将搭载第五代BMW eDrive电力驱动技术。
与此同时,宝马还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的投入。在据官方数据显示,2019年,宝马集团在电池及相关原材料采购层面累计投入超107.4亿欧元。其中,宝马与三星SDI签订了29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25.4亿元)的电池供应合同,有效期2021年至2031年;同时,宝马将与宁德时代的合同金额从2018年年中的40亿欧元提高至7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567.5亿元),有效期从2020年延长至2031年。
除了产品扩充外,宝马在电动化人才储备方面也有所布局。截止2019年底,宝马集团已对三分之一的员工进行了电动化的相关培训。根据规划,该公司还将继续广招技术人才和IT专家,充实软件开发、数字化、自动驾驶、电动汽车以及其国际生产网络等领域的人才储备。
2013年,宝马推出旗下首款纯电动版量产车i3,成为最早推出该类型该产品的豪华汽车品牌。该车也成为宝马目前为止的唯一一款纯电动车型。
在i3之外,宝马旗下还有多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截至2019年年底,宝马集团累计销售新能源汽车50万辆,在中国市场累计销量超过5万辆。
近年来,宝马的主要对手奔驰、奥迪也都推出旗下的纯电动车型,并发布了激进的电动化计划。随着更多竞争对手开始发力电动化,宝马对电动化的态度也变得更加积极。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日产重启:18个月内发12款新车,2023年前推8款电动车
(文/彭科峰)5月28日,日产汽车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2019年度(2019年3月-2020年3月)财报结果。官方统计显示,2019财年,日产汽车最终销售了493万辆新车,较上一财年减少10.6%,自2018年以来两连跌。
分区域来看,在日本市场,日产的销量为53.4万辆,减少10.3%;北美市场销量为162万辆,减少14.6%。中国市场销量为154.7万辆,同比减少1.1%。在欧洲市场,日产的销量为52.1万辆,较上一年减少19.1%。
内田诚介绍,2019财年,日产的销售额为98789亿日元,利润连续第5年下滑,最终为-6712亿日元,时隔11年出现赤字。
本次发布会期间,内田诚也发布了有关日产汽车的未来规划。他表示,在今后18个月内,将推出12个新车型,以强化竞争力。
此外,日产汽车也将加速推进汽车电气化进程。到2023年之前,日产将推出超过8种电动车车型,并扩大E-power在全球B级、C级车的市场。
内田诚表示,2023年前,日产汽车计划日本市场的电动化率达到60%、中国市场达到23%、欧洲市场达到50%。致力于到2023年,可以年销售100万台以上的搭载电动化技术的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大众将年产100万辆电动车的目标提前至2023年
12月27日,大众汽车宣布,将之前的2025年年产电动车100万辆的目标从2025年提前至2023年。而2025年的新目标为150万辆。大众汽车品牌管理董事会成员、负责电动出行的Thomas Ulbrich表示,2020年是大众汽车转型的关键一年。大众汽车品牌ID.家族的首款车型ID.3会正式上市交付,后续车型也将加入,大众汽车品牌的电气化攻势将开始走向市场。
解读:大众的调整是非常激进的。
要知道,在经过产能地狱之后,2019年特斯拉弗里蒙特工厂的产能也不过36万辆。而大众目前才只有两个刚刚投产的电动车工厂,德国茨维考工厂和上海安亭工厂。
茨维考的工厂于11月4日开始投产,按照大众的规划,从2021年起,产能将会达到33万。11月8日,上海安亭工厂落成,计划年产能30万辆。两家中国工厂,安亭工厂和佛山工厂的量产时间都定在了2020年。
按照大众的规划,2022年将在全球范围内落成8座MEB工厂,其中1座在美国田纳西州,2座在中国,5座在欧洲。
8座工厂中,仅中国两家工厂加上茨维考工厂的目标产能就超过了90万。从工厂建设的角度,100万的年产能目标,似乎不是问题。
最大的问题可能是电池的供应,特别是在欧洲。
大众和Northvolt合建的动力电池工厂要在2023年底/2024年初才能开始生产,而欧洲本土的电池供应严重依赖亚洲企业在欧洲建设的动力电池工厂。
虽然大众和LG化学、SK创新、三星SDI、宁德时代都建立了供应关系,但是这些企业在欧洲的产能多数都处于在建状态。未来,还需要产能爬坡,并且欧洲其他整车厂的需求也很旺盛。大众在欧洲的电池供应有相当大的挑战。
在中国,电池供应则要成熟的多,这可能也是大众短期内把2/3的产能安排在中国的原因。
从车型上来看,基于MEB平台,大众短期内仅有ID.3,规模投放市场要到2020年夏季,2020年还会有ID. CROZZ投入生产。但是,ID.3 的市场反响不甚乐观。截至到目前,仅有3.7万名客户预定了ID.3并支付了预定金。这和Model 3发布之后几十万的预定量有较大差距。
并且大众最近的ID. 3在生产中还遇到了软件问题,首批车辆将不能通过OTA解决问题,生产不得不推迟,大众表示会在问题解决后会追上原计划,明年仍然维持在茨维考生产10万辆ID. 3的计划。
目标虽然很宏大,但大众在造电动车上仍然是“新手”。
自2013年以来,大众共生产了25万辆电动汽车(包括混动车)。其中2018年,大众生产了5万辆电动车;2019年,大众生产了超过7万辆电动汽车。
就像Thomas Ulbrich说的,2020年是大众电动化的关键一年,大众开始规模地向市场投放电动化产品。这是大众从一个电动车造车“新手”转向“大师”的关键一年。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再翻一番,通用2023年在华推20款新能源车,它的目的何在?
通用20多年在电气化领域的经验及市场的认可当沃尔沃、捷豹路虎等品牌纷纷宣布停售燃油车计划时间表的激进式电气化发展策略时,没人会对通用的电气化发展产生怀疑。早在1996年,通用汽车就推出业内首款量产电动车EV1,确立了其在电气化领域的先发优势。其后,通用汽车又相继推出了多款电动车产品,其中包括有2010年推出的增程式混合动力车—雪佛兰VOLT沃蓝达、2016年推出的雪佛兰BOLT纯电动车。
得益于众多车型的积累,通用汽车电动车产品的累计纯电动行驶里程正在显著增长。据统计,截至到上月,通用汽车全球范围内所有电动车的累计电动行驶里程已经超过50亿公里。而在中国市场,截至到今年5月底,通用旗下的新能源车累计纯电动行驶里程也已经超过7500万公里,并有望在下个季度突破1亿公里。
其中,2010年上市的第一代雪佛兰VOLT沃蓝达,至今已有8年历程,但其依然保持着出色的的性能表现与耐久的电池寿命。有位2012款沃蓝达车主的行驶里程已经超过64万公里,而车辆的续航能力并未受到影响。
从这一系列的表现来看,通用汽车有足够的自信立足于未来新能源汽车领域中。而作为电动汽车最关键的电池,通用汽车很早就有了属于自己的电池研发能力。并且在中国,通用汽车也在华布局了电池的研发中心及生产线。
通用全球第二大电池实验室
在本次发布会上,除了揭晓“通用汽车在华‘零排放’发展路径”,同时也终于揭开了通用汽车中国电池实验室,以及上汽通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发展中心的面纱。
据悉,通用汽车中国前瞻科研技术中心的电池实验室是公司全球电池实验体系中的重要成员。并且,它也是通用全球范围内第二大的电池实验室,主要是开展电池系统的研发和测试两大方面。
浆料、电极浆料涂布、极片辊压、极片冲切、叠片、正负极耳焊接、电芯封装、注入电解液、电池活化、真空排气封口等一系列电池诞生步骤都在这个电池实验室中完成,并且这里还有各种电池检测实验,如火烧、挤压、碰撞等等测试。
通用汽车中国公司电气化总工程师Jennifer Goforth说到:“在我们研发的单体电池正式使用前,我们至少要用3—5年时间在实验室进行测试和验证,以便充分了解电池的各项性能与单体电池的化学成分,从而对电池包的安全性、可靠性、耐久性等各项数据充分掌握”。 同时她也表示:“中国研发团队的研究成果,不仅用于中国市场,还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
5、大众汽车电动计划更新 :2023年前要生产100万台电动车 提速2年
车东西
编 |?James
车东西1月2日消息,据外媒InsideEVs报道,日前,大众汽车宣布大幅提高纯电动车的销量预期,将此前预计2025年生产100万台纯电动车的目标提前到2023年完成。而到2025年,大众汽车预计每年将生产150万辆基于MEB平台的纯电动车。
根据目前大众汽车的生产计划,首批基于MEB平台的ID.3车型预计将于2020年夏季正式上市。大众ID.3于2019年9月法兰克福车展期间发布,动力基于大众汽车MEB纯电平台(模块化电驱动平台),WLTP续航里程可以达到330到550公里。
在价格方面,基础版的价格不到30,000欧元(约合23.5万元人民币)。
截至目前,大众ID.3车型的预订量已经超过37000辆,并且都已经支付订金。目前ID.3纯电车型的预定量已经高于大众原计划的30000辆,但在去年9月法兰克福车展之后,ID.3的预定量仅增加了7000辆。
▲大众的MEB电池模块。大众可以通过不同数量的电池组合适应不同的车身大小。
此外,大众集团也宣布了未来几年在电动车领域的计划。“大众集团已经按计划加快了电动‘攻势’。在接下来的几年中,集团希望能够成为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领导者,并计划在2024年之前向投入330亿欧元研发资金,其中对大众汽车品牌投入110亿欧元。根据最新计划,到2023年底将达到生产100万辆电动汽车的战略目标,比之前的预期提前了两年。到2025年,大众汽车预计将年产150万辆电动汽车。”
结语:提前实现目标,大众信心满满
目前,大众在电动化转型过程中可谓信心满满,即将在今年夏季上市的ID.系列车型也必将成为汽车市场关注的焦点。2020年,电动车市场的竞争将愈加激烈,而现在的大众经过多年技术积累,可谓波澜不惊,稳稳向前。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6、2023款大众帕萨特将瞄准高端市场,并推出纯电动版车型
大众汽车集团董事长赫伯特·迪斯表示,大众CC此类的车型越来越受到欢迎,计划从2023年开始,以四门轿车和小汽车的车身样式生产广受好评的ID Vizzion电动概念车,不再继续使用帕萨特于2015年推出的现款车型。
全新帕萨特将于2023年推出,它将与斯柯达Superb共享平台、动力传动系统和电气架构。此外,作为其产能大规模扩张的一部分,右舵驾驶车型将在斯柯达即将建立的新绿地工厂里生产。
推进新款帕萨特的生产,也将终结大众一直以来提供两种不同版本的中型车的战略。
目前,帕萨特欧洲版本基于MQB平台打造,而在美国和中国渠道销售的帕萨特仍然基于旧的PQ46平台,该平台可追溯到2005年推出的第六代车型。
但是,从2023年起,所有的帕萨特车型都将基于MQB平台的升级版打造,能够提供前轮驱动和四轮驱动。该平台不仅能够打造轻混、插混以及汽柴油动力的车型,还能够生产纯电动系统的车型。
至于大众将继续使用传统四门轿车车型还是采用Superb的五门后掀式设计,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新款帕萨特将会有更大的空间,因为它的轴距更长、轮距更宽。
帕萨特于1973年首次投入生产,在最近突破了3000万辆的销售,使其成为继高尔夫之后销量第二高的大众汽车车型。
尽管收获了巨大的成功,但是仍然有人对新款帕萨特的销售前景而感到担忧,特别是在第八代车型表现非常优秀的情况下。
第九代帕萨特将具备L3级自动驾驶技术以及5G连接功能,与现代化接轨,也许等到2023年全新帕萨特上市,我们会看到它更多的突破。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