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汽车电子控制和新能源汽车热管理哪个方
随着现代道路交通系统和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汽车的转向操纵性能和行驶稳定性的要求日益提高。作为改善汽车操纵性能最有效的一种主动底盘控制技术--四轮转向技术。于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汽车上得到应用,并伴随着现代汽车工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汽车的四轮转向(Four-wheel steering-4WS)是指汽车在转向时。后轮可相对于车身主动转向,使汽车的四个车轮都能起转向作用。以改善汽车的转向机动性、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安全性。
随着对4WS这一领域研究的不断进展,出现了多种不同结构形式、不同控制方案的实用4WS系统。按照控制和驱动后轮转向机构的方式不同,4WS系统可分为机械式、液压式、电控机械式、电控液压式和电控电动式等几种类型。本文介绍的是电控电动式4WS系统。
2.电控电动式4WS系统的发展概况
从20世纪初,日本政府颁发第1个关于四轮转向的专利证书开始,对于汽车四轮转向技术的研究一直伴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而进行着。1985年,日本的NISSAN在客车上应用了世界上第1例实用的4WS系统,开始了现代4WS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在技术相对成熟的4WS汽车中,大多数采用电控液压式4WS系统,主要用于前轮采用液压动力转向的4WS汽车中,这种4WS系统具有工作压力大、工作平稳可靠等优点。但由于液压动力系统在结构、系统布置、密封性、能耗、效率等方面的不足,尤其是在转向过程中存在着响应滞后的固有缺陷,使得电控液压式4WS系统在适应现代4WS汽车的转向灵敏性、准确性方面受到了束缚,不能满足汽车高速行驶稳定性的要求。1988年3月,日本铃木公司开发出电控电动式助力转向系统(EPS),首次装备在CERVO车上,有效地克服了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的缺点。在EPS技术的基础上,电控电动式4WS系统应运而生。1992年,在日本本田序曲的汽车上采用了电控电动式4WS系统。1993年,在日产全新的LAUREL车系上也开始采用电控电动式的4WS系统。电控电动式4WS系统结构简单、布置容易、控制效果好。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在汽车中的广泛应用,电控电动式4WS将是4WS汽车的发展趋势。
3.电控四轮转向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网页链接
2、1、纯电动汽车由哪些系统组成?三大件为哪三大件?
纯电动汽车充电站主要由配电系统、充电系统、电池调度系统和充电站监控系统组成,下面就为大家分别介绍。 1、充电站配电系统 配电系统为充电站的运行提供电源,它不仅提供充电所需电能,而且还要满足照明、控制设备的需要,包括变配电所有设备、配电监控系统等。 2、充电站充电系统 充电系统是整个充电站的核心部分,根据电能补给方式的不同,氛围地面单相充电和整车充电两种充电系统,通常情况下,充电站采用单箱充电方式为更换下来的电池进行充电。单箱充电方式有利于提高电池组的均衡性,延长电池使用寿命。在配电站外配备4台75KW打工了充电机在应急情况下为整车充电使用。 3、充电站电池调度系统 电池调度系统对所有的电池实时进行数量、质量和状态的额监控和管理,具备电池存储、电池更换、电池重新配组、电池组均衡、电池组实际容量测试、电池故障的应急处理等功能。电池更换是电池调度系统的核心。自动更换方式是动力电池快速更换的主要方式,由更换机械装置可控制系统组成的更换机器人完成。 4、充电站监控系统 充电监控系统是电动汽车充电站高效安全运行的保证,它实现对整个充电站的监控、调度和管理。 三大件为:1.新能源车的“油箱”:电池 2.决定动力的关键:电机 3.新能源汽车的“管家”:电控系统,望采纳!
3、汽车热管理系统该选哪个品牌?
选择安森美半导体比较好,我自己在这个行很好 ,经常和安森美打交道。他家供货的质量一直很高。我记得安森美半导体提供的热管理产品比较全面的, 从简单的温度传感器到精密的系统监控方案都可以提供。
4、龙口中宇热管理系统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龙口中宇热管理系统科技有限公司是2012-12-17在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注册成立的其他有限责任公司,注册地址位于山东省龙口市龙口经济开发区。
龙口中宇热管理系统科技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70681059032699W,企业法人王兆宇,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龙口中宇热管理系统科技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车辆热管理系统模块化设备生产、销售、研发及技术咨询服务;压缩机械、新能源汽车电动配件的设计、生产和销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在山东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19288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5000万以上 规模的企业中,共3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优秀。
通过网络企业信用查看龙口中宇热管理系统科技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5、广汽丰田C-HR EV电驱动技术及动力电池主动式风冷散热策略篇

2020年4月22日,广汽丰田首款基于丰田TNGA架构的电动汽车C-HR EV上市。此次上市的C-HR EV电动汽车共有5款车型,售价区间为22.58万元至24.98万元(扣除补贴后)。
广汽丰田C-HR EV采用与燃油版C-HR相同的外观及内饰设定,然而基于丰田TNGA架构的设计思路(跨车型、车系和驱动方式的分系统通用化、低成本化以及可回收需求设定),并不能单纯认作是“油改电”的产物。搭载1组能量密度131Wh/kg、适配主动式风冷散热+低温电加热控制策略、装载电量54.3度电的三元锂动力电池总成(松下提供方形三元锂电芯);集成1组前置最大输出功率150千瓦、最大输出扭矩300牛米的驱动电机;NEDC续航里程400公里的C-HR EV整车尺寸(长宽高4405/1795/1575mm、轴距2640mm)与燃油版几乎没有差别。

对比丰田版C-HR EV和广汽丰田版C-HR EV,两款由不同生产商制造的车型技术状态几乎一致。根据此前官方发布的相关预热稿件细节研读判定,由广汽丰田C-HR EV“标配”1组前置最大输出功率150千瓦驱动电机、由松下提供的方形三元锂电芯及主动风冷散热控制策略构成的动力电池总成。

通过对广汽丰田C-HR EV前部动力舱诸多分系统技术状态综合研判,依旧可以获得太多没有提及的技术设定。起码,目前可以确定的是,广汽丰田量产的C-HR EV采用“2合1”驱动电机总成(黄色箭头)、品质稳定的G92A0系列“2合1”电控系统总成、“半镶嵌”在车身焊接下端的主动式风冷散热动力电池总成(蓝色箭头)。

受疫情影响,或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不能原创实拍广汽丰田C-HR EV动力舱及动力电池诸多技术细节,新能源情报分析网就广汽丰田C-HR EV适配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策略进行“云评测”。
1、广汽丰田C-HR EV电驱动技术:

广汽丰田C-HR EV“标配”1组前置最大输出功率150千瓦驱动电机、由松下提供的方形三元锂电芯及主动风冷散热控制策略构成的动力电池总成。不过,出现在丰田制造的诸多HEV和PHEV车型上的电机控制+DCDC“2合1”电控系统总成,仍然出现在广汽丰田C-HR EV动力舱内,不够根据电机功率的提升,技术细节将会相应改进。
白色箭头:编号为G92A0-4XXXX的电机控制+DCDC的“2合1”电控系统总成
黄色箭头:疑似驱动电机及控制模组和OBC
红色箭头:驱动电机、OBC、DCDC等分系统共用的高温散热循环管路补液壶
蓝色箭头:电液一体化的制动总泵
绿色箭头:与电液一体化关联的ABS阀体
通过目测识别,丰田C-HR EV的电驱动系统依旧是在以往量产的HEV车型和PHEV车型基础上进行适应性配置而来。其中,从初代由日本制造的普锐斯(HEV),到在天津由一汽丰田制造的普锐斯(HEV)、卡罗拉双擎(HEV)和广汽丰田制造的雷凌双擎(HEV),2017年量产的卡罗拉双擎E+(PHEV)和雷凌双擎E+(PHEV),以及同时期量产的丰田凌志HEV众多车型,都在使用编号为G92A0-4XXXX的“2合1”电控系统总成(在丰田维修体系中标注为逆变器)。

当然,这种将电机控制模组和DCDC进行“2合1”总成的分系统,会根据应对驱动模式、电机功率以及散热需求进行重新适配。随着丰田HEV车型发展与车系丰富,编号为G92A0-4XXXX的“2合1”电控系统总成内置的IGBT芯片反向导通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实现小型化和低损耗化、并使用双面液冷散热技术。

丰田为不同年代制造的HEV车型搭载的DCDC控制模组,一直采用单独的液冷散热系统。例如广汽丰田制造的雷凌双擎,1.8排量的汽油机与DCDC控制模组单独设定散热管路及散热器,为的是让标定功率点不同、散热温度点不同的2组“动力源”始终运行在预设的大环境。
2、广汽丰田C-HR EV动力电池主动式风冷散热策略:

丰田C-HR EV前部动力舱内各分系统技术状态细节特写-2。
黄色箭头:由伟巴斯特提供的PTC控制模组(伺服驾驶舱空调制热)
蓝色箭头:伺服PTC控制模组的散热循环管路补液壶
红色箭头:固定在防火墙的空调系统膨胀阀体
丰田及广汽丰田制造的C-HR EV的动力电池热管理技术(策略),使用有别于当下主流车型适配的以冷却液为传导介质,基于车载空调压缩机为制冷源+密封管路+空气(冷热交换介质)+风扇构成的主动式风冷散热的解决方案。当然,驾驶舱空调制热功能,由伟巴斯特提供的PTC控制模组+冷却液(热传导介质)构成。

上图为广汽丰田C-HR EV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策略流程图。
由于三元锂电池的特性所致,在高温工况长时间运行而得不到散热时,电芯将会受到不可逆的损伤。一旦电芯温度突破设定的极限(过冲、过放以及碰撞破裂)电极和电解液发生短路引发起火、燃烧或爆炸事故。因此,2020年在中国及全球范围量产的主流新能源车,都为动力电池标配了液态热管理系统。
丰田及广汽丰田量产的C-HR EV电动汽车,采用了有别于其他车型适配的动力电池液态热管理技术及控制策略。但是,C-HR EV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主动式风冷散热控制技术解决方案,却可以获得与动力电池液态热管理技术相类似的散热效果。
由车载电动压缩机作为唯一的制冷源,通过阀体和管路将驾驶舱制冷与电池制冷循环管路设定在一个即可单独运行又可同时运行的大循环架构下。

在动力电池总成壳体内,蒸发器与承载冷量的空调管路关联并进行“热量交换”。电芯产生的热量,通过围绕模组设定的封闭管路内的空气进行“冷量交换”并循环至驾驶舱内的冷凝器。以此往复,电芯产生的热量,在动力电池总成壳体内的风扇、管路、承载冷量的空气交互作用下,进行主动式风冷热管理。根据广汽丰田官方消息看,动力电池壳体内的“一进一出”的主风道,还具备承载侧向撞击的能力,提升“半悬置”的动力电池总成被动安全性。
对于动力电池低温预热功能的实现,没有依托空气管路进行加热空气的做法,而是额外在电芯和模组间铺设加热材料达到低温预热目的。
3、C-HR EV适配松下方形三元锂电池:

对于广汽丰田C-HR EV车型搭载的松下提供的三元锂电池系统更有意思。由日本松下制造的的圆柱形18650钴酸锂、18650型镍钴铝和21700型镍钴铝三元系电芯组成的动力电池总成,被用在特斯拉Model S、Model X以及特斯拉Model 3上。然而更早些的2000年代,松下制造的圆柱形18650型锂电池成为东芝制造的手提电脑的标准动力源。

从2012年-2020年,搭载松下圆柱形各系列三元锂电芯的特斯拉各型电动车,在全球范围发生近60宗因停放、行驶、碰撞和充电工况引发自燃、起火爆炸等事故(最近一宗事故在2020年4月的中国台湾省,特斯拉Model 3碰撞后驾驶员烧成焦炭)。
需要注意的是,搭载松下提供的圆柱形18650三元锂电芯的特斯拉各型电动车出现的爆炸事故,并不意味着18650或21700型电芯不安全,而是集4千-9千节圆柱电芯的动力电池本身存在安全隐患。特斯拉也一直在对BMS控制策略和电芯布置技术进行升级,以降低爆炸事故发生几率(上海制造的特斯拉Model 3选用更加安全、由宁德时代提供方形磷酸铁锂电芯)。

然而与松下结成联盟的丰田,并未引入成熟且成本更低的圆柱形电芯及动力电池系统,而是采用方形硬壳三元里电芯,并自行生产动力电池总成、适配独具特色的基于空调系统的主动式风冷散热策略。
采用更大单体的硬壳三元锂电芯,意味着电芯及模组数量更少,电极触电、高压线缆以及附属支持系统更少。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广汽丰田C-HR EV电动汽车适配的主动式风冷散热解决方案,空气作为冷热交换的唯一载体替代了冷却液,从根本上杜绝了动力电池内部管路破裂冷却液泄露的安全隐患。从根本上避免了装载近万余节圆柱电芯带来的电池系统技术缺陷与整车层面的安全隐患。
笔者有话说:
此次广汽丰田推出的基于丰田同步输出电驱动及动力电池热管理策略解决方案的C-HR EV,体现了这一品牌对中国新能市场发展认可的态度。
在广汽丰田现有的销售体系中,HEV、PHEV车型和技术方案,全部来自丰田的普锐斯HEV和普锐斯PHEV车型。对于EV车型的缺失,广汽丰田直接将广汽集团下属的广汽新能源AION S车型以“不换标”的形式直接拿来销售。这就出现了在广汽丰田4S店中出现了悬挂丰田标识和广汽标识的两种新能源车共同存续的状态。甚至,完全相同的广汽丰田IA5与广汽新能源AION S,以3-4万元差价同时销售状态。现在,C-HR EV车型的推出,结束了丰田在中国市场缺失采用丰田技术的EV车型的空白。
2000年代以进口散件国内组装形式量产的普锐斯(HEV+镍氢电池);2010年代核心分系统国产化的雷凌双擎(HEV+镍氢电池)和雷凌双擎E+(PHEV+外置风冷三元锂电池);2020年代全部国产化的C-HRV EV(EV+内置主动风冷三元锂电池)电驱动技术并未进行质的升级,而是逐步进行性能提升。

2020年量产、或在2017年确定诸多技术参数的广汽丰田C-HR EV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设定为131Wh/kg,明显不是为了获得财政补贴。比能量密度131Wh/kg,与主动式风冷散热技术(无冷却液)及热管理策略,以及动力电池外壳体的保护措施,构成了广汽丰田C-HR EV主被动安全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使用燃油版车身焊接存在一些技术不足(动力电池下壳体裸露在车身焊接之外)。
对于广汽丰田C-HR EV电动汽车实际的充放电效率和续航里程表现,将会在后续持续报道。
文/新能源情报分析网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6、汽车也有免疫系统? 纯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浅析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逐渐普及,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逐渐接触新能源汽车。但是对于大多数普通消费者来说,燃油车型的机构原理尚不能完全了解,更何况产品技术含量更高的新能源汽车了。因此,有必要通过通俗易懂的文字来介绍一下新能源汽车的相关内容。本次,我们就简单介绍一下纯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系统,这样对纯电动汽车的“免疫系统”进行分析,希望可以对大家了解新能源汽车提供帮助。

什么是纯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系统?
汽车的热管理系统是调节汽车座舱环境、汽车零部件工作环境的重要系统,其通过制冷、制热和热量内部传导综合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简单的说,就好像是人们发烧了需要使用退烧贴;而当寒冷难耐时,需要使用暖宝宝类似的道理。而纯电动汽车复杂的结构无法通过人为操作来进行干预,因此其自身的“免疫系统”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纯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系统相比普通燃油车型则更加复杂,这是由于纯电动汽车拥有电池、控制器以及电动机等更多需要进行热控制的部件。纯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系统不仅包括了空调系统,而是根据热管理需求分别增加了电池包环境、功率电子器件以及电机散热等不同的部分。
纯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的主要组成和功能
纯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系统通过最大限度地利用电池能量辅助进行驾驶,通过小心地将车辆中的热能重新用于车辆内部的空调、电池,热管理可以节省电池能量以延长车辆的行驶里程,其优势在极端的冷热温度下尤其显着。而纯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系统根据不同车型主要包括了高压电池管理系统(BMS)、电池冷却板、电池冷却器、高电压PTC电加热器以及热泵系统等主要部件。

而纯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系统解决方案涵盖了整个系统范围,从控制策略到智能组件,通过在运行过程中灵活分配动力总成组件产生的热量来管理两个极端温度。通过允许所有组件在最佳温度下运行,纯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决方案缩短了充电时间并延长了电池寿命。

高压电池管理系统(BMS)相比于传统燃油汽车的电池管理系统更加复杂,该系统作为核心组件集成到了纯电动汽车的电池组当中。根据收集到的系统数据,该系统可将热能从电池冷却回路传递到车辆的制冷回路,以保持最佳的电池温度。该系统具有模块化的结构,其主要包括了电池管理控制器(BMC)、电池监控电路(CSC) 以及高压传感器等设备。

电池冷却板则可用于纯电动汽车电池组的直接冷却,其可分为直接冷却(制冷剂冷却)和间接冷却(水冷冷却)。其可以根据电池进行设计匹配,以达到电池工作高效和寿命延长。而双回路电池冷却器内腔为双介质制冷剂和冷却液,其适用于纯电动汽车电池组的冷却,可使电池温度维持在高效率区域并保证电池使用寿命的最优化。

纯电动汽车并没有热源,因此需要使用标准输出功率为4-5kW的高电压PTC电加热器为车内提供快速且足够的热量。而纯电动汽车的余热又不足以完全进行车厢加热,因此需要热泵系统进行加热。
编辑点评:
其实,纯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系统还是非常复杂的,本文只是对该系统进行了简要的介绍。而相关控制原理更是相当的复杂,但是作为普通消费者,只需要知道纯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就是车辆自身的免疫系统就够了。因为高度智能化的纯电动汽车已经逐步融入到大家的生活当中,大家的用车生活将会变得更加便捷、轻松。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未来汽车热管理的关键技术包括哪些?
发动机热管理技术被列为美国21世纪商用车计划的关键技术之一,对提高整车性能潜力巨大。随着计算机技术及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发展,采用电子驱动及控制的冷却水泵、风扇、节温器等部件,可以通过传感器和计算机芯片根据实际的发动机温度控制运行,提供最佳的冷却介质流量,实现发动机冷却系统控制智能化,降低了能耗,提高了效率。
除了发挥最大的原油效益以外,还要精确地控制散热,宇通工作人员同时还给发动机加装了“风扇智能控制系统”。这个“风扇智能控制系统”就是在发动机散热的过程中,需要它转的时候它就转,需要它高速的时候它就高速,不需要的时候它就停止。这个原因是风扇在一般的情况下,高速运转的时候,会消耗10千瓦左右的能量,这个会占发动机10%左右的功率。如果能够合理地控制风扇的运转,就会节约一部分能源,这个变频空调的理论。一方面让它在合适的温度下运转;另一方面让风扇在不需要的时候不转,来保证发动机不冷也不热的状态。
8、什么是新能源汽车的能量管理系统?
能量管理系统(EMS—Energy Management system)在电动汽车中非常重要。如图1所示,能量管理系统具有从电动汽车各子系统采集运行数据,控制完成电池的充电、显示蓄电池的荷电状态(SOC)、预测剩余行驶里程、监控电池的状态、调节车内温度、调节车灯亮度以及回收再生制动能量为蓄电池充电等功能。

9、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热管理系统,有多少个电子水泵和Chiller
道路很曲折,前途很光明,目前国内的几个大厂,真正盈利的不多,但是这个东西其实利润很高,但是没有汽车电子背景的话,操作起来很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