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国,日本和欧洲电动汽车政策对比,哪些值得借鉴
根据网上材料简单说一说吧:
美国零排放积分交易政策是较为成功的市场化引导奖励机制;日本通过各方机制的协调联动对电动汽车产业进行了全社会的激励支持,使得日本的政策和市场衔接较好;欧洲各国的市场化引导主要靠:减排计划倒逼市场,耳聪加速电动汽车的推广和应用。
我国可以借鉴哪些经验:
1、借鉴欧洲国家在道路使用权,停车场优惠等社会资源方面的使用类政策,进一步加强电动汽车的使用便利性。
2、要加快制定从环保角度出发的激励政策,在积极推进中国完成巴黎协定承诺的同事,为电动汽车发展助力。
3、是尽快启用“双积分”交易机制,加速推进市场化引导。
4、学习日本从企业的研发应用入手,对本国企业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研发进行补贴,提高本国企业的产品竞争力。
2、日本中小企业为什么发力中国纯电动车市场?
据7月31日报道,瞄准纯电动汽车(EV)在中国的普及,日本的中小企业正加速扩大中国业务。在排放规定和燃效标准愈发严格的中国,以当地企业为中心,各车企纷纷推出纯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存在的续航距离等技术课题还比较多,想解决这些问题的需求强烈。拥有高技术实力的日本中小企业将挑战开拓中国市场。
开发赛车用零部件的日本大阪的繁原制作所2017年接到了中国10家汽车相关企业关于设计和试制纯电动汽车用变速箱的业务委托。繁原制作所从事制造对精度要求很高的赛车用零部件,其设计和加工能力被中国相关企业看好。
纯电动汽车用变速箱受到中国企业关注的契机是该公司参加的纯电动汽车比赛。变速箱是调节发动机的动力,并高效传递给车轮的部件。对靠马达驱动的纯电动汽车来说并非必需品,不过“配备的话能削减马达和电池尺寸,燃效也能改善10%以上”(繁原社长)。对存在续航距离课题的小型车和商用车也有效。
试制1台变速箱的销售额仅几百万日元左右。繁原社长打算“为相关技术申请专利,从而进行授权销售”,计划将其培养成新的收益源。该公司还在开发纯电动汽车专用的新变速机构。
日本埼玉县羽生市从事铝铸件业务的田岛轻金属2017年内将与中国当地企业成立合资公司。计划2019年10月在辽宁省建设工厂。该公司擅长将熔化的金属注入砂模制造零部件的“砂模铸造”技术,打算承接纯电动汽车零部件试制品制造订单。
安装纯电动汽车用电池和马达的壳体需要实现符合车辆设计的形状、密封性及散热性,每辆车要制作200多个试制品。电池封装企业等要求实现适合多品种少量生产和精密加工的铝铸件的呼声很高。不过,据说能在中国当地提供精密“模具”的企业很少。
进驻中国市场的日本中小企业已经出现了扩大了业务的事例。田中贵金属工业正面向汽车供应电装部件开关使用的贵金属。从2016年底开始从浙江省的工厂供货部件,从2018年开始将把产量翻番。
被称为车载继电器的电装部件的开关需要具备在温度变化和振动等使用环境恶劣的车内也能长期使用的耐久性。纯电动汽车的电装部件也会增加,因此将扩大面向当地零部件企业等的供货。
2016年中国纯电动汽车销量达到24万辆,规模占全球市场的半壁江山。中国政府作为环保政策的一环对环保车推行优惠政策,为销量扩大提供了支撑。另外,2018年还将强制要求车企销售一定数量的纯电动车等环保车。电池和马达等相关零部件的需求也在大幅增长。
另外中国还将强化乘用车的燃效限制,预计到2020年将采取和发达国家同等程度的严格标准。受政府一系列动作的影响,纯电动车的销售今后仍会继续增长。据东京的调查公司富士经济预测,到2025年纯电动车在中国的销量将达到86.8万辆,增至2016年的3倍以上。负责向整车供应零部件的当地厂家正在崛起,但也面临着许多技术和质量上的难题。以10年为单位来使用的汽车相关零部件在性能上的要求非常严格,涉足门槛较高。
另一方面,对于日本各零部件厂商来说,许多企业都在陆续涉足中国纯电动车市场,因此不受既有交易关系的羁绊,可以自由开拓。这也是吸引力之一。
3、电动汽车品牌有哪些 十大电动汽车品牌
1.Tesla
Tesla,全球第一家采用锂离子电池的电动车公司,美国著名的纯电动车制造商,拓速乐汽车销售(北京)有限公司
2.比亚迪BYD
比亚迪BYD,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引领者,高新技术企业,拥有IT和汽车两大产业群的大型跨国集团,上市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3.TOYOTA丰田
TOYOTA丰田,世界500强,始创于1867年日本,全球较大的汽车公司,大型跨国公司,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4.NISSAN日产
NISSAN日产,始创于1914年日本,日本三大汽车制造商之一,第一家开始制造汽车零件的制造商,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5.BMW宝马
BMW宝马,始于1916年德国,世界著名汽车品牌,以生产豪华汽车/摩托车和高性能发动机闻名,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
6. Volkswagen大众
Volkswagen大众,始创于1937年德国,世界500强企业,欧洲领先的汽车公司,大型跨国集团公司,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7.Chevrolet雪佛兰
Chevrolet雪佛兰,轿车十大品牌,创立于1911年美国,1918年被通用汽车并购,率先推出独立前悬挂系统的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8. Mercedes-Benz奔驰
Mercedes-Benz奔驰,创于1926年德国,世界五百强企业,世界著名豪华汽车品牌,世界历史悠久的汽车品牌,戴姆勒股份公司
9.LEXUS雷克萨斯
LEXUS雷克萨斯,创于1983年,丰田旗下高端豪华车品牌,全美豪华车销量较大的品牌,全球较大的汽车工业公司,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10.北京汽车
北京汽车,北汽集团乘用车整车资源聚合和业务发展的平台,行业影响力品牌,电动汽车十大品牌,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这电动汽车十大品牌企业为代表的电动汽车行业领域,不断改善了我国电动汽车的发展环境及营造了电动汽车发展的良好氛围。
4、日媒称中国电动汽车竞争力全球第一?
日媒称,在纯电动汽车(EV)的国际竞争力调查中,日本从第一位宝座跌落,而中国跃居首位。这是德国日前的一项调查结果。中国正在推动纯电动汽车的普及,销量实际上在世界范围属于最多。
中国计划最快自2018年起出台要求企业销售一定比例新能源汽车的规定,但日本企业具有优势的混合动力车并未包含在新能源汽车之中。中国似乎打算以纯电动汽车政策为“武器”,颠覆日本企业在汽车产业的优势地位。
据日媒7月12日报道,德国咨询机构罗兰贝格和汽车研究机构fka共同实施的各国电动汽车(不仅是纯电动汽车,还包含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竞争力调查结果显示,在今年第一季度发布的结果中,日本排在第一位,但第二季度中国跃居第一位。第二位是美国,第三位是德国,日本则并未进入前三。
报道称,排名根据技术、产业和市场等三个因素进行判断,日本在技术和产业方面居第三位,但中国在产业方面居第一位,在市场方面也居第二位。对于这项调查,以往日本的媒体也进行过报道,但从第一位跌落的此次似乎没有进行积极报道。观察统计数据发现,面对中国,日本在规模上被逆转的局面显而易见。日本的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乘用车销量自2012年以来徘徊在3万辆左右,但中国从2012年的约1.2万辆增加至2016年的约33万辆。
报道称,针对中国的这种势头,日本有意见认为日本在电池等纯电动汽车不可或缺的技术方面实力雄厚,无需担心。在电池领域,美国特斯拉与松下加深了关系,日产汽车与NEC携手合作。如果没有日本的技术和企业,全球的纯电动汽车产业可能就无法形成。尽管如此,日本想法太过乐观可能也很危险。因为有过日本企业在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领域失败的前车之鉴。
5、日本的电动车为什么很少不像中国这么普及
你说的“电动车”是“电动自行车”吧?
日本也有“电动自行车”,但那绝对是和国内的“电动车”是两码事,那个是真的“自行车”,电动部分只是提供辅助动力,给上桥上坡“加把力”,前进主要还是靠踩。
究其原因,如果外部动力到一定程度,按照日本的法律,那是属于“机动车”了(中国的电动车属于“非机动车”),车体结构强度等等和自行车完全不同,关键是骑行必须要有驾照带安全头盔,从这点来说,中国的“电动车”在日本是不允许上路的,这里多说一句,在中国街头常常可以看到的“平衡车”也不允许上路。
解释下,“不允许上路”是指不允许在道路上行驶,在公司厂房,在自己家院子里随意。
如果是“电动汽车”日本也在推广和中国差不多,“油电混合动力汽车”比中国做的更好。
6、为什么日本几乎没有电动车,而中国却随处可见
因为中国电动汽车国家有补贴。
在电池技术没有突破的情况下,发展电动汽车都是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