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动汽车在中国究竟是什么样的存在?
电动汽车历史由来已久,最早的汽车就是电池驱动,90年代初也曾兴起过电动汽车热。这次的电动汽车热潮,很大程度上是由中国驱动。
在中国政府出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中,投资1000亿到电动车产业链的研发,而算上各级地方政府、各级企业和投资机构的投资,在中国,电动汽车相关产业的投资规模有希望上万亿,这对整个行业是一个非常大的促进。像福特为代表的大的汽车厂商,它们的新能源汽车战略相对比较稳健。中国的战略是直接瞄准电动汽车,这也就是电动汽车行业现在火热的原因之一。
为什么政府如此看重电动汽车行业呢?
中国的传统汽车工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大概有几十年的时间。如果以正常的思路发展,中国想赶超发达国家非常困难。而在电动汽车方面,中国落后的距离可能只有十几年,在这方面赶超的难度要小得多。所以,我们的发展战略就是蛙跳式“弯道超车”,在未来的汽车制造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电动汽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技术很多,而且有很多技术是与传统的汽车不一样的,所以很大程度上是从零开始。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电池了。电动汽车的电源有很多种,可以是锂电池,燃料电池,铅酸电池,超级电容等等,我们国家在这些方面都是比较落后的。国外一般是以锂电池为主,而我国除了锂电池,还将燃料电池看作是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燃料电池的优势很明显,但是现在还相当不成熟,应用在汽车上,难度更大。
2、目前中国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动力单元主要采用锂离子电池,其优缺点是什么
新能源汽车的优点有:
1、新能源汽车环保
新能源汽车采用的主要是非燃油动力装置,不需要燃烧汽油、柴油等,而是采用清洁能源,比如:电力、太阳能、氢气等。这样,就减少了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2、新能源汽车不用限号出行
因为环境污染严重,为了减轻环境压力,很多城市都采用汽车限号的方式,限制私家车的出行。但是,新能源汽车几乎是零污染、零排放,所以也就不在限号范围内,更方便出行。
3、效率高。
一般新能源汽车采用新技术,新结构,使它的效率更高。
新能源汽车的缺点有:
1、充电难、充电慢
因为现在新能源汽车暂未普及,因此很多城市或地区都缺少供新能源汽车充电的充电桩,所以给汽车充电不太方便。除此之外,新能源汽车动力装置系统并不是很成熟,充电比较慢,一般需要数小时,这就不太方便。
2、续航里程较短。对于采用电力的新能源汽车来说,汽车电池的蓄电量有限,所以汽车持续行驶的里程也会受限,一般不能进行较长距离的行驶。
3、售后服务还不成熟
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行业的“新星”,各方面都还在摸索、改善中,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售后维修,尚没有很多熟练的维修人员,不能及时维修,这就给车主带来很大不便。
3、请问比亚迪电动汽车的电池是采用什么技术
比亚迪自主研发的铁电池技术,其实就是磷酸铁锂电池,很少有电动车全是自制研发的,像特斯拉纯电动车电池也是用上千颗松下NCR 18650 3100mah电池。拼成的,其实就是松下笔记本里的电池而已。比亚迪是电池起家的,有这技术。
上海神力、万向都生产的。
4、特斯拉电动汽车,锂电池能坚挺多久
1、特斯拉属于高端电动汽车,它这个锂电池一般都可以用到8年不会有问题,因为它的保修售后就是8年,出问题也不用害怕。现在技术手段高,锂电池的使用寿命很长。
2、按锂电售后的原理来推断,锂电循环800次以内,保容量80%。2000次以内保50%,这样算的旗,他的电池充一次电能跑500公里,一年365天,一个星期充一次电,也就是1年60次充放,2000次充放相当于他可以用30多年,电池不出问题的话,保养的好,30年后,它充一次电也可以跑250公里,不跑长途也足够了。
“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1912年锂金属电池最早由Gilbert N. Lewis提出并研究。20世纪70年代时,M. S. Whittingham提出并开始研究锂离子电池。
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使用,对环境要求非常高。所以,锂电池长期没有得到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锂电池已经成为了主流。
锂电池大致可分为两类:
锂金属电池和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不含有金属态的锂,并且是可以充电的。可充电电池的第五代产品锂金属电池在1996年诞生,其安全性、比容量、自放电率和性能价格比均优于锂离子电池。由于其自身的高技术要求限制,现在只有少数几个国家的公司在生产这种锂金属电池。
参考链接:网络-锂电池
特斯拉官网-售后-时限承诺及续航
5、电动汽车的中国技术标准有哪些
可以在 AutoCTO.com上找找
电动车(EV)、混动车(HEV)的各种核心技术,如电池、电机、逆变器、可充电电池、充电器等 日本很厉害,尤其是电池基础技术!
AutoCTO汽车学院总结,发展电动汽车必须解决好4个方面的关键技术:电池技术、电机驱动及其控制技术、电动汽车整车技术以及能量管理技术。
电池是电动汽车的动力源泉,也是一直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因素。电动汽车用电池的主要性能指标是比能量(E)、能量密度(Ed)、比功率(P)、循环寿命(L)和成本(C)等。要使电动汽车能与燃油汽车相竞争,关键就是要开发出比能量高、比功率大、使用寿命长的高效电池。
电动机与驱动系统是电动汽车的关键部件,要使电动汽车有良好的使用性能,驱动电机应具有调速范围宽、转速高、启动转矩大、体积小、质量小、效率高且有动态制动强和能量回馈等特性。电动汽车用电动机主要有直流电动机(DCM)、感应电动机(IM)、永磁无刷电动机(PMBLM)和开关磁阻电动机(SRM)4类。
能量管理系统是电动汽车的智能核心。一辆设计优良的电动汽车,除了有良好的机械性能、电驱动性能、选择适当的能量源(即电池)外,还应该有一套协调各个功能部分工作的能量管理系统,它的作用是检测单个电池或电池组的荷电状态,并根据各种传感信息,包括力、加减速命令、行驶路况、蓄电池工况、环境温度等,合理地调配和使用有限的车载能量;它还能够根据电池组的使用情况和充放电历史选择最佳充电方式,以尽可能延长电池的寿命。
6、技术无敌,刀片电池是国产电动汽车的重大成果
说起中国的汽车工业,人们更多的是遗憾。在传统的燃油汽车时代,中国国产汽车工业几乎没有什么话语权,汽车的“三大件”底盘、发动机、变速箱面对国外同行有非常大的差距。因此,人们把电动汽车时代的到来,看作中国汽车工业实现超越的最大机会,所幸的是,经过多年的发展,国产厂商们还是取得了不小成就的,比亚迪的刀片电池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针刺测试像是技术擂台,刀片电池完胜
其实比亚迪的刀片电池的消息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最近它重新引起关注,除了3月29日举行的正式发布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不久前的针刺测试。针刺测试是目前业内公认的动力电池安全性能测试中最为严苛的一种,简单来说,就是以钢针刺穿充满电的动力电池,观察其反应,不起火、不爆炸的才是高安全性的好电池,该测试极为严格,说是技术擂台一点也不为过。
但比亚迪是目前这个擂台上唯一的选手。针刺测试模拟的是最为极端的使用状况,对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要求极高,因此其他厂商从来没有公开进行过。测试结果表明,刀片电池不但完全没有冒烟、起火的现象,连外壳的温度也只有60摄氏度,表现出了惊人的安全性能,在这个领域,比亚迪可以说是独孤求败。
技术致胜,比亚迪一己之力扭转市场格局
磷酸铁锂电池,是很多汽车厂商又爱又恨的角色,因为它的优缺点都十分明显,优点在于低成本、长寿命、高安全性能,这些特征在越来越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十分重要;缺点在于它的能量密度比起三元锂电池有明显差距,这也是众多厂商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比亚迪的刀片电池便是基于磷酸铁锂电池技术开发,可以说是一种超级磷酸铁锂电池。普通的磷酸铁锂电池已经被三元锂电池挤进了市场的墙角,但刀片电池却受到了市场的热烈欢迎,因为它在传统的磷酸铁锂电池基础上实现了重大突破。一方面,比亚迪通过无模组技术,大幅减少了零部件数量,大大节省了电池包内部空间,从而使其体积能量密度有了50%以上的提高;另一方面,比亚迪通过独有的“陶瓷电池”技术,全面使用耐高温和高绝缘性的陶瓷涂层,对磷酸铁锂电池的高安全性进行了大幅提升,扬长避短后的刀片电池,已经没有任何短板,比亚迪以一己之力,赋予磷酸铁锂电池新的能量,改变了市场格局。
十几年发展,刀片电池是国产电动汽车的重大成果
相比于传统的燃油汽车时代,电动化时代的国产汽车由于起点较高,布局较早,在技术上的被动局面有不小的改观,但仍然没有取得优势地位,刀片电池在技术上已经站上了行业的最高峰,这是比亚迪20多年正向研发的技术结晶,也是国产电动汽车厂家十几年发展取得的重大成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从目前的技术上看纯电动汽车未来会不会普及?
虽然电动汽车的诞生比燃油车还早,但在过去的一百年多年间,它的发展速度却完全跟不上燃油车。
以电动汽车三大件(电池、电驱、电控)为例。 抛开一些强势企业和末流企业,现在主流电动车型的电池容量(锂电池)在20-30kwh之间,续航里程150-250km之间,而且大多数电池都存在电池衰减问题(特别是冬天)。
很显然,这并不能解决续航里程焦虑的问题。 事实上电池技术还处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阶段,比如国内主推锂电池,日本、美国青睐燃料电池。各种研究机构也不时爆出高能量密度电池(比如铝空气电池)。
单以国内来说,2016年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提到,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比能量目标是2020年350Wh/kg, 2025年400Wh/kg, 2030年500Wh/kg。很显然在未来十年电池技术会迎来高涨期。
至于电驱技术,它的问题要比电池小一些。虽然各类电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但基本没有特别明显的短板,不会特别影响我们选择电动汽车还是燃油车。
以永磁电动机为例,它的应用较广泛,如起亚K5混动、荣威E50、腾势、北汽EU260、特斯拉Model 3等。而且由于电机输出特性的原因,它的起步加速能力比燃油车还要好。
而电控技术,至少对国内来说,还是明显的短板。虽然在电机控制器的集成方面进步明显,但是关键的电子器件,如IGBT模块等,主要还要依靠外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