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能源汽车有什么股份?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梳理
梳理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相关概念股如下。
1、整车板块:上汽集团、比亚迪、江淮汽车(600418)、长安汽车、宇通客车(600066)、广汽集团、中通客车(000957)等;
2、充换电基础设施板块:许继电气、国电南瑞、奥特迅、中恒电气、动力源、上海普天等;
3、锂电池板块:国轩高科、新宙邦、天赐材料、西部资源、沧州明珠、杉杉股份、天齐锂业、赣锋锂业、当升科技等;
4、零部件板块:均胜电子、信质电机、江特电机、天汽模、华域汽车、卧龙电气等;
5、服务代理板块:国机汽车、庞大集团、物产中大等。
2、新能源汽车概念股龙头有哪些
目前,A股中主要的新能源汽车概念股有:比亚迪、万向钱潮、松芝股份、宇通客车、上汽集团等。
充电桩设施匮乏一直是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瓶颈之一,因此,产业政策这方面也是大力支持。据悉,《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指南》、《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指导意见》等文件将于近期出台。有业内人士预测,如果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将超过500万辆。按照一辆车对应1个慢充、0.2个快充计算,预计截至2020年将会催生500万个慢充和100万个快充的市场规模。
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在于动力电池、驱动电机与电控系统,提升这些核心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是中国制造强国战略的核心所在。在环保及制造升级的政策推动下,市场人士预计新能源汽车中上游产业链将成为受益最快的子行业,相关标的有望迎来绝佳的成长性投资机会。
动力电池板块看好东源电器(16.29)以及未来规划打通电池上游产业链的ST路翔;电机电控方面,国内最有代表性的驱动系统供应商是上海电驱动和上海大郡,看好大洋电机(7.98)(一举收购电控龙头上海电驱动)和正海磁材(16.65)(收购电控专家上海大郡);充电设施相关概念股,看好布局全球充电站终端建设的能源互联网入口龙头特锐德(18.2),建议关注在充换电产品技术方面具备难以替代性的公司,如易事特(26.21)、奥特迅(19.49)、众业达(16.83)等。
3、我单位想购买一辆新能源汽车,请问如何判断是否为免征
一、自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对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
三、工业和信息化部根据《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确定免征车辆购置税的车辆,税务机关据此办理免税手续。
据此,通过合格证确定。具体来说,工业和信息化部在机动车合格证电子信息中增加“是否列入《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字段,对列入《目录》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上传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信息时,在“是否列入《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字段标注“是”,即免税标识。工业和信息化部对企业上传的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信息中的免税标识进行审核,并将通过审核的信息传送给国家税务总局。税务机关依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传送的车辆合格证电子信息中的免税标识,办理免税手续。
4、新能源汽车行业还能发展下去吗?会不会倒闭
您好,最近补贴过渡期间已经经过,目前部分厂商自掏腰包以维持之前的补贴后价格继续销售。在能源和环保的压力下,新能源汽车无疑将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未来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也会更加成熟,功能更加完备。目前来看,新能源汽车行业并不会因此倒闭。
5、为什么一些新能源车企有资质却不造车的?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造车资质很少,但造车新势力还是在不断的进入这个市场,这也催生了新的造车方式:代工或合资。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为了能早日造车,早日量产。但更令人疑惑的另一种情况却是:拿到造车资质的企业,直到现在还未能有所动作,甚至比代工造车的企业进度还缓慢。其实,国家早有规定,在下发造车资质后,如果因产能不达标等问题没有达到申报标准,那么生产资质将被收回。对于传统车企来说,造车不是难事,产能的目标很容易达到,但是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这却是最难的一部分。
在获得造车资质中的企业中长江汽车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存在,在第二顺位拿到造车资质后,频繁出现“停工”“欠薪”“无法造车”等消息,一度成为骗资质的造车企业。
前路茫茫无绝期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最早的一批“领路人”,知豆也作出了不小的贡献,在短小的车身上却能改变用户的日常交通出行,并且还带有新能源的光环,让知豆成为市场中的一抹新鲜色。
“资金”>“资质”
敏安汽车成立于2015年,位于江苏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注册资金为1.3亿美元,主要股东分别来自台湾、大陆、香港,包括展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淮安开发控股有限公司和实益(中国)有限公司,三者分别持股20.25%、20.25%和59.51%。其中,淮安开发控股公司为国资背景,展图是台湾敏实集团全资子公司,而实益则是敏实集团董事局主席秦荣华在香港注册的全资子公司。因此,敏安汽车的实际控制人是秦荣华。
6、新能源汽车是不是骗局
新能源汽车不是骗局,传统汽车排放大量含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含铅化合物、苯等有害物质的汽车尾气,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在能源和环保的压力下,新能源汽车无疑将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
(6)平安是否投资有新能源汽车扩展资料
能源安全、环境保护、建设汽车强国等是我国决定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根本原因。为此,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要求、“双积分”政策等相继出台。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三电”水平取得了长足进步。
实事求是地说,近两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上升,限行限购是一个主要因素。据了解,排队等待2018年北京市新能源汽车指标的人数已经超过号牌数量,来年的指标也基本消耗殆尽。随着大气污染治理力度不断加大,未来限行限购的城市或将越来越多,这将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
参考资料 微增长下新能源汽车仍是亮点-人民网
7、新能源汽车品牌会自己卖保险吗?
眼看着国内限行、限购的城市越来越多,选车购车也就越来越不容易。尤其是像北京这种有着“大城市病”的地方,出行需求不是一般的旺盛,新能源车和政策的强势补位,让很多人重新有了选择的权利。新能源车既环保又享受国家补贴,落地费用跟传统燃油车相差不大,并且有免摇号的政策,因此新能源车深受不少消费者的青睐。但也有不少消费者调侃“省的钱又都交了保险”,what?
新能源车和传统燃油车保险不一样?经过“汽扯扒谈”一番了解之后,还真是另有玄机。
投保保费要按补贴前价格计算
对于新能源车的保费问题,“汽扯扒谈”分别咨询了太平洋、平安、人保等几家主流的保险公司,得到了近乎完全一致的答复:“与汽油车标准一致,按指导价投保”。如此计算的话,新能源车由于补贴之前的价格都要高一些,因此算出来的保险价格势必水涨船高。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北汽EX360中配,指导价19.29万元,补贴后售价只有8.89万元,相当于在一年的保费上就相差2000元。
光投完了保,还只开了个头,一旦出了事故,赔付金额可并不是按照投保金额来算了。据了解,小事故是与燃油车一样的赔付标准,而大事故才会按照发票上的金额进行赔付(走大票),且还要加进去一套复杂的折旧率算法。看到这,是不是发现里面的玄机还真不少?
险种选择是否有所区别?
很多人对新能源车的保险存在理解误区,首先就是涉水险,不是不能买,而是买了也没用!我们都知道它又称作“发动机特别损失险”,因为电动车没有这个部件,所以除非销售想要坑你,否则是不会推荐你买的。那现在有没有电池险呢?答案是否定的,不过目前厂家都有很长时间的电池质保,出了问题找厂家就行。
所以“汽扯扒谈”建议大家,投保就按照普通燃油车的标准即可,除了交强险之外,购买必须的三者、不计免赔、车损、车上人员就已经足以应付90%的情况了。此外,自燃险最好也上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保险新政即将出台,专为新能源车打造
随着我国新能源车政策利好,新能源车的销量也实现了飞跃,在2017年全年乘用车增长只有1.4%的情况下,新能源车却实现了53%的增长水平,随着我国自主新能源车质量的提高和充电设施的完善,预计这一态势也会在今年得到延续。因此,一些不知名的保险公司正是看到了潜在的市场,并采用低价的方式吸引车主购买,有些甚至直接就能按照补贴后标准收费。至于真正发生事故之后的索赔是否到位,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面对新能源车日渐增长的保有量,新能源车专属保险的改革势在必行,其中最大的矛盾就是价格的计算方式,由于新能源车的造价成本问题,补贴前的价格都会很高,且与消费者实际入手价格相去甚远,这样的计算方式显然存在着缺陷。此外,赔付的额度、方式也有待进一步研究,由于新能源车型在结构和动力上总成上的特殊性,风险自然也不是一致的。
近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也召开了2018年第一次商业车险示范条款研究工作组例会,主要讨论了新能源保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其中指出相对于传统燃油车来说,动力电池显然要更加脆弱,危险性更高,且维修费用更高;电机、充电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的几率出同样不可忽视,相应的赔付标准以及风险系数需要一定时间进行调查;新能源车后市场不够完善,关键零部件没有业内统一的标准,同样影响赔付额度的量化。
显然,继续共用燃油车的保险体系显然不再合适,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连同汽车行业也将“新能源专属保险”进一步提上了日程,尽管目前还没有可靠的新政内容透露出来,但据称具体的细则最快将于8月底对外公布。届时,新能源保险市场将更加规范,消费者也不必再为保险“白扔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