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动新能源 > 新能源汽车销量市场

新能源汽车销量市场

发布时间:2020-10-13 16:16:35

1、解读:一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洗牌,市场或将迎来拐点

前言:2018年以来,连续两年“车市寒冬”,本以为会在2020年迎来“春天”,不曾想开年就遇上新型肺炎,这无疑让本就“寒冬”的车企“雪上加霜”。

2月13日下午,中汽协举办线上月度信息发布会。发布会数据显示,2020年1月新能源产销预计分别完成4万辆和4.4万辆,同比分别下降55.4%和54.4%。其中,乘用车产销预计完成3.5万辆和3.9万辆,同比分别下降56.3%和54.5%;商用车产销预计均完成0.5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7.4%和51.7%。

由于整体销量下滑明显,致使多家传统新能源车企销量出现较大幅度下滑,传统车企大多下滑幅度超50%以上,像比亚迪和北汽这样国内新能源汽车龙头也没能幸免。而令人意外的是广汽新能源凭借2019年的小基数,成为新能源车企中为数不多的逆势增长企业。

传统车企腹背受敌

比亚迪于2月10 日发布1月销量报告,数据显示比亚迪新能源汽车1月销量为7133辆,同比下滑75.12%。纯电动汽车销量为5144辆,同比下滑68.28%;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1876辆,同比下滑84.08%。

与此同时,北汽新能源的2020年开局表现同样不容乐观,北汽蓝谷最新披露数据显示,其子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1月产、销量分别完成1602辆、2006辆,同比分别增长1028.17%和下滑55.54%。

除此之外,长城汽车公布的1月产销数据显示,长城汽车旗下的纯电动品牌欧拉销量为1300辆,同比下降65.6%,其中欧拉iQ仅售出5辆,同比暴跌99.7%;吉利汽车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4762辆,同比下降47.2%;江淮汽车1月纯电动汽车销量为2170辆,同比下降64.1%。

造车新势力抗打击

与传统车企相比,造车新势力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战疫”展现出了蓬勃的生命力,没有出现过大的下滑,甚至优于整体市场表现。

据蔚来于2月10日公布的销售数据显示,其1月累计交付新车1598辆,同比下降11.5%。其中,ES6交付1493辆,ES8交付105辆。虽说销量有所下滑,但其降幅明显低于新能源市场整体跌幅。此外,中国汽车研究中心公布数据显示,2020年1月份小鹏G3单月销量为1073台。

特斯拉强势入局

值得一提的是,Teslarati报道称,特斯拉1月份生产了2625辆电动车(全部为Model3),这一产量在中国电动车行业排名第五位,同时名列造车新势力第一位。目前,特斯拉上海工厂尚处在规模化量产的早期,电动车新生产线尚未完全优化,预计未来生产效率能够大幅提升。

早在特斯拉上海工厂开工之前,特斯拉就曾表示,特斯拉上海工厂的Model 3产量每周可达到约3000辆,该工厂目前规划年产能为15万辆。与此同时,中国汽车研究中心公布数据显示,2020年1月份,特斯拉Model X 上险数为367辆。大规模的产量和稳定的销售数量,足以彰显特斯拉自入局中国以来“一车独大”的熊熊野心。

肺炎疫情影响持续

针对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大跌的现象,汽车分析师陈尧表示,“1月新能源市场下滑,除了补贴影响外,还有春节提前,1月工作日较少,一些单位提前放假的因素。”陈尧认为,4S店客流下降是主要原因,疫情自20日后才爆发,已近春节假期,对1月份影响较小,但预计会对后续发展造成较大影响。

除了直观的销量数据外,突如其来的疫情还对整个新能源产业链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由于新能源汽车涉及配套产业比较复杂,任何一环的短缺都会对整车生产造成影响。此次疫情对企业的复工生产、对物流运输、零部件供应以及采购等环节在短期内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这势必会对新能源汽车整个行业良性发展造成不利。

调整期或迎市场拐点

虽然在客观环境影响下,2020年将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极其困难的一年。但令人欣慰的是,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电池技术正在逐渐成熟。

2月14日,高工锂电研究院院长高小兵公开表示,“动力电池目前除了价格还有些偏高外,在不考虑充电桩及充电体验的情况下,其性能可以满足基本需求。”

在高小兵看来,目前市场下滑,主要影响因素一是政策在退坡,产业链需不断调整产品及市场策略,“前几年行业发展太快,积累了一些问题,目前在调整期需要清理;二是整体车市不好,传统燃油车对新能源加大力度冲击。”

显然,产业调整是新能源行业当前情形下急需解决的痛点。而至于新能源汽车本身,已经具备了一定竞争力,这也意味着新能源市场的拐点或即将到来。(本文由《车评社》编辑部原创出品)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2019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下滑,自主品牌该何去何从?

伴随着2019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的下探,尤其是在合资品牌集中发力新能源汽车市场后,中国品牌还能不能扛得住,又该何去何从呢?小编觉得,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还是有很多天然优势的,同时,伴随着充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潜力还是非常大的,具体分析如下。

立足强有力的产品,走出属于自己的品牌向上之路

吉利推出领克品牌,同时也独立了新能源汽车事业部-吉利新能源,并发布了旗下首款纯电动轿车-吉利几何A;广汽新能源的布局则更加稳健,发布的首款纯电动汽车Aion S在刚刚过去的12月,累计销量已经突破了8000台,同时,去年下半年发布的广汽Aion LX续航里程更是达到了650公里,创下了自主品牌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最高纪录。北汽新能源旗下最畅销的车型也是从北汽EC系列转变为了北汽EU系列,都是品牌向上的最直接的体现。

相对于燃油车,技术门槛相对较低

对于国内自主品牌而言,想要在燃油汽车市场,超越合资品牌,难度还是非常大的。但是相对于燃油驱动系统的复杂程度,纯电动汽车或者插电混动汽车,整体的技术门槛相对于较低,三电技术的突破,很多也都是控制芯片技术的突破,电池储能技术的突破也是行业的难题。这也是为什么国内很多自主品牌选择新能源车型作为弯道超车的主要原因。当下,不管是插电混动市场,还是纯电市场,绝大多数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都是来自于自主品牌,绝大多数消费者已经开始接受并且认可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车型。例如,比亚迪、吉利新能源、广汽新能源等,市场口碑都是不错的。

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大力扶持

前几年,自主品牌的新能源业务,能够获得这么大的发展, 肯定是离不开地方和国家的大力扶持。虽然补贴会慢慢退坡,但可以预见的是,国家和地方肯定会在其他方面继续大力支持自主品牌,例如,新能源汽车创新类基金支持,各类建设项目审批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等。

小结

不论是前期的新能源技术和产品的布局,还是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扶持,自主新能源汽车品牌立足强有力的产品,走出属于自己的品牌向上之路,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自主品牌还是会有很强竞争力的。

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新能源汽车相关的行业资讯,欢迎点击右上角的关注,谢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销量下滑充电基础设施增加,2020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如何?

2020年1月11日,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2019年7月1号补贴退坡,大家都在关心今年还会不会退坡,我这里明确告诉大家,今年7月份不退坡。"

对于当下哀鸿遍野的汽车行业来说,苗部长这句话赢得了一片掌声,给了新能源汽车市场和股民一针强心剂,这也预示着在2020年国内新能源市场或将迎来新的转机。回顾过去的2019年国内新能源市场,用高开低走这四个字来表达,我觉得最为恰当。从最初的高歌猛进到退补后的连续六个月销量下滑,对于各大厂家来说体验堪比过山车。

2020年将会是竞争最激烈的一年

"2020年新能源汽车市场不会太理想,产销数据或将出现前低后高的现象,补贴退补的阵痛不会轻易过去,但竞争将会加剧,很多裸泳的品牌会浮出水面"。对于2020年新能源市场,多位业内人士均这样表示。

确实,对于2020年新能源市场来说,确实存在了太多的不确定性。首先,从产品上来看,如果说之前国内新能源市场是我们中国品牌一家独大的话,那么现在已经进入到了百家争鸣的时代。仔细观察不难发现,2020年被很多合资和豪华品牌视为"新能源之年",将会推出多款新能源车型来抢占市场。比如,到2020年大众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新能源汽车矩阵将包括约10款车型;2020年为丰田EV的元年,两款纯电动SUV将在上半年先后投入市场。

除了这些传统豪强来抢占市场之外,更有来势汹汹的特斯拉。目前特斯拉上海工厂产能已达到日均280台,不断向3000台/周、15万台/年的一期规划产量靠近,后期项目全部建成后,设计产能将达50万台/年。当降至30万元以内后,特斯拉建立对相近价位车型的价格优势。对业界来说,这样一个对手无疑是"狼来了"。

除了竞争激励之外,对于新能源市场来说,"双积分"政策也同样影响着今年的新能源市场。一直以来,对于新能源市场来说,业内一直认为"双积分"政策被认为是补贴退坡后拉动新能源汽车增长的关键。因为按照预期,在"双积分"政策硬指标的强制要求下,企业不得不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从而带动市场销量。但从2019年的实施效果来看,"双积分"政策显然难当重任。

充电基础设施增加或成为未来新能源市场的推动力

充电桩是新能源汽车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其定位类似于加油站里的加油机。通过2019年销量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当前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主要来自纯电动用车,预计未来的主要增长量也会集中在纯电动专用车和乘用车。电动车产销量的不断增长增加了对充电设施的需求,包括充电桩数量的增加、相关技术的创新、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充电速度的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标志着充电基础设施重要性的日益增加。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新能源汽车热销排行榜?

基于EV Sales博客提供的数据,对2019年全球市场电动汽车(乘用车,包含纯电动车EV和插电式混动动力车PHEV)销量进行统计,结果如下:

1、特斯拉model 3

Model3不采用铝制车身,所以车身尺寸将缩水20%来抵消因重量增加而对续航的影响。Model3预计续航里程在320公里左右。

特斯拉的第四款车型Model3发布,续航346km,破百时间小于6秒。

2、北汽EU系列

北汽EU系列是北汽旗下的一款新能源汽车,沿用了绅宝D50的设计,并在前格栅、尾标等处增加了蓝色装饰条进行装饰。

动力方面,EU260搭载一台最大功率100kW的电动机,峰值扭矩260Nm,最高车速140km/h。官方数据显示,该车的续航里程可以超过260km,等速行驶状态下可以达到350km。

3、日产聆风

日产聆风为五门五座掀背轿车,由层叠式紧凑型锂离子电池驱动,在完全充电情况下可实现160公里以上的巡航里程。

采用200伏家用交流电,大约需要8小时可以将电池充满;而10分钟的快速充电,便可提供其行驶50公里的用电量,日产聆风将于2010年底于欧美以及日本市场上市,2011年进入中国市场

4、比亚迪元/S2EV

比亚迪元/S2EV是比亚迪e系列的第二款车型,同时也是e系列的首款SUV车型,带来专业UP、安全UP、优享UP、外型UP、智能UP“5UP全能”。比亚迪元/S2EV采用的是BYD高防护电池,特殊包装工艺,经受火烧、短路、撞击、高温、挤压、过充等极端测试点。

5、上海五菱宝骏/E系列

上海五菱宝骏/E系列主要为宝骏E100。宝骏E100是上汽通用五菱旗下宝骏品牌首款新能源汽车。宝骏E100车身长宽高尺寸分2488/1506/1670mm,轴距1600mm,转弯半径仅为3.7m,整备质量为840kg。

5、中国的新能源汽车 销量的数据是多少

工信部数据显示,中国2015年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37.90万辆,同比增长4倍。其中,纯电动乘用车生产14.28万辆,同比增长3倍,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生产6.36万辆,同比增长3倍;
工信部数据显示,中国2015年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37.90万辆,同比增长4倍。其中,纯电动乘用车生产14.28万辆,同比增长3倍,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生产6.36万辆,同比增长3倍;纯电动商用车生产14.79万辆,同比增长8倍,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生产2.46万辆,同比增长79%。2009年到2015年中国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49.7万辆,在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中占比超过30%。而2015年美国新能源汽车销售12.304万台,累计销售40万辆左右。无论是单年量还是累计量,中国均排名全球第一。
从全球范围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还处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的转化期,各国均制定了严厉的标准法规倒逼产业升级转型。在中国,史上最严的四阶段油耗法规已于2016年1月1日起实施;欧洲、美国、日本分别以每年4.4%、4.5%、3.9%加严油耗法规,倒逼汽车降低能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但是光有大棒是不够的,中、美、欧、日韩分别都制定了从顶层设计到落地推进的政策体系。中国2015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位居第一,归根结底最大的驱动力在于政策体系,本文就和大家一起梳理一下世界汽车强国的新能源汽车政策体系。鉴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涉及到能源安全和产业安全,各国都非常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各自从国家战略层面提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思路,可分为总体战略、供给端产品技术支持、需求端激励、产业配套保障四个层面。

6、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销量没有逆势而上,汽车市场还将继续冷下去吗?

2018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约为101.53万辆,同比增长83%,其中纯电动车乘用车销量约为75.89万辆,同比增长69%,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约为25.55万辆,同比增长138%,在汽车市场整体低迷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却逆势而上。从2009年国务院首次提出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启动国家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并给予补贴开始,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发展近十年。由于早期的新能源汽车优势较少,主要依靠国家政策驱动。

新能源汽车最大的弊端便是续航里程不足,早些年的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普遍在200km左右,而随着2018年补贴偏向更高续航里程、电池能量密度的车型之后,市场上的主流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普遍达到400km+,比如长安逸动EV460续航就达到了405km,少数车企续航里程可以做到500km+,比如蔚来ES6纪念版达到了综合工况续航达到了510km。

续航里程提升,关键在于电池能量密度有了很大的提升。在2017年纯电动汽车中,乘用车搭载的电池能量密度主要集中在90-120Wh/kg。而到了2018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中,电池能量密度占比最高的是140-150Wh/kg,达到了45%,整体提升了30-40Wh/kg。因此,电池核心技术的突破与续航里程的增加,使得新能源汽车的优势更加突出。

新能源现在之所以不被认可,主要还是因为这种车的成本太高,所以车价也让人无法接受,很多人即使是有心想要购买,但也只能是望而却步。在这种车型中,电池的成本是最高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使这种车的价格偏高,不过车电分离可以帮助这种车更好的推广,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车的成本。其实大家最在意的还是续航的问题,想要达到理想的续航,电池的构成是最关键的,要是电池的技术提升,快充技术也快速发展,再加上路权规范了,成本上也降低了。

7、2019年,新能源汽车市场,都有哪些大变化?

时间总是过得特别快,2019年就这么匆匆过去了,车企这会儿基本都在忙着盘点2019年的销量,估计过段时间就会一一公布,不过结合2019年市场的销量情况,其实已经可以做出一定的判断,氢云链也对新能源车市场做出了自己的总结,看看在这大变局的背后,谁才是大赢家吧!

新能源车消费愈发向上

在汽车消费的起步阶段,消费者对车的要求还仅限于代步,所以对车的要求不是很高,而且对价格异常敏感,正如我国汽车市场刚起步的时候,都是依靠一些10万元以内的车型保持增量,新能源车市场也不例外。

2018年,我国的新能源车冠军还是北汽新能源EC系列,全年销售了近10万辆,并带领北汽新能源拿下了纯电动车销量冠军,其它微型电动车,例如奇瑞小蚂蚁,江淮iEV等也有上佳表现,在整个新能源车销量中占了很大的比重。

到了2019年,新能源消费者逐渐向上,微型电动车市场份额大幅滑落,虽然还有很大的销量,但难以跟2018年相提并论,销量冠军也变成了北汽新能源的EU5,这是一款紧凑型轿车,补贴售价已经超过了10万元,同时还有搭载了达尔文系统的中控屏幕。此外,另一款畅销车型比亚迪元EV,定位于小型SUV,也比微型电动车要高出了一个级别,可见新能源消费市场在向上,至于2020年会不会上升到一个更高级别的车型,就一起期待一下吧!

合资车企纷纷加入战场

2018年,在我国销售的合资新能源车型还不是很多,比较出名的有帕萨特 PHEV和宝马530Le等,销量也不错,但是因为车型太多,在总体销量中,占比还是比较小。

2019年,越来越多的合资车企推出了新能源车型,例如丰田的卡罗拉/雷凌双擎E+,福特领界EV和别克微蓝等,在全年销量变动不大的情况下,合资品牌的新能源车销量占比正在逐渐提高,自主品牌需要警惕。

续航里程再次增 

2018年,大部分纯电动车型的综合续航里程都在300公里左右,400公里都不多见,500公里似乎只有特斯拉。2019年伊始,我们就看到了很多车企发布续航长达400公里的车型,例如荣威Ei5和北汽新能源EX5等。

随后,广汽新能源Aion S和几何A等几款车型上市,又把国产电动车带进了500公里俱乐部,到了年末,广汽新能源Aion LX和爱驰U5上市,完成了对600公里的跨越,甚至超过了特斯拉MODEL X。以至于到了年末,要是一辆新车续航不到400公里,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一辆新车,再仔细想想,其实续航500公里的车型,价格也不是很贵嘛!

而在2020年,有一些即将发布的车型都已经开始预告,自己的综合续航可以达到700公里了呢!

综合以上三点,其实我们可以得到一些结论,未来车企推出的新能源车要想卖得好,就必须往上面三个方向走,定位要高,品牌形象要好,续航一定要长。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8、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最高的地方在哪里?

2019年整体乘用车市场并不景气,虽然全年累计销量突破了两千万,达到了2097.7万辆,但同比还是出现了-3%的负增长。几乎举国上下都在推新能源汽车的同时,小编其实一直有一个疑问,目前全国不同省直辖市的乘用车销量当中,新能源车型和燃油车的销量占比情况都怎么样的呢?销量排名前十的省直辖市当中,又是哪个地方新能源车型销量占比最高呢?下面,小编就基于终端交强险数据,给大家做一个分析。

下图是2019年31个省直辖市乘用车销量排名,从图中,我们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到,广东省可谓是一枝独秀,全年累计销量达到了244万,大幅领先排名第二的江苏省,后者全年销量为160万。排名后八位的省直辖市分别是山东,浙江,河南,河北,四川,海南,湖北,安徽。那么销量排名前十的省直辖市中,又是哪个省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是最高的呢?

下图,我们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广东省不仅整体乘用车销量是最高的,新能源车型的销量占比也是最高的,全年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到了27.9万,占比高达11%。排名第二的则是浙江省,新能源车型累计销量11.7万,占比8%。排名第三的则是湖北省,新能源车型累计销量4.27万,占比6%。当然,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新能源车型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混动和油电混动车型。

大家可能比较好奇,这三个省份,最畅销的新能源车型都有那几款呢?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做一个盘点。下图,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广东,浙江和湖北最畅销的三款新能源车型。广东省是比亚迪e5,北汽EU5和雷凌油电混动;浙江省则是卡罗拉油电混动,北汽EU5和荣威ei6;湖北省则是东风风神A60,卡罗拉油电混动和吉利帝豪EV。

小结

广东省不仅仅是乘用车销量大省,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以及占比也是全国最高的,足以见得广东人民相对全国其他地方而言,整体收入水平以及对于新事物的接受程度,普遍都是高于全国其他省直辖市的。同时,浙江和湖北人民对于新能源车型相对也是比较青睐的。同时,从这个三个省份最畅销的车型可以看出,大家对于油电混动车型还是比较认可的,雷凌和卡罗拉的两款油电混动车型均入围当地销量TOP3,同时,地产车在当地也是油市场的,如广东的比亚迪,湖北的东风风神等,吉利新能源旗下的车型居然没有入围浙江新能源销量TOP3是有点让人意外的。

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新能源汽车相关的行业资讯,欢迎点击右上角的关注,谢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9、新能源车销量哪家强?2020年上半年全球市场排行

【EV视界报道】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第二季度末的交付高峰,推动全球新能源乘用车6月销量达到了近23万辆,尽管同比下降22%,但却创造了过去18个月来的第三高水平和今年的最佳月度成绩,这为下半年的市场复苏奠定了扭转局面的基调。 

全球汽车市场的状况依旧没有复苏好转迹象,今年上半年累计销量下降28%,明显高于新能源汽车16%的同比降幅。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升至2.9%,高于去年上半年2.5%的水平。 

从车型分布看,6月,纯电动汽车(BEV)市场份额下降了31%,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EV)则恢复正增长,销量回升了14%,二者市场占比相对保持稳定在68%和32%。

特斯拉成为今年上半年的最大赢家。得益于中国市场的巨大贡献,特斯拉Model 3位居销量排行榜首,达到142346辆,领先排名第二位的雷诺Zoe三倍之多,不过这款法国掀背车的销量也首次突破了五位数,增至37154辆。

日产聆风和大众e-Golf分列第四和第五位,上半年销量分别为23867辆和21165辆。

比亚迪秦EV超越宝马5系插电式混合动力升至第5位,也是唯一一款进入前五的中国电动车型。

在销量前20名车型中,只有3款是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大众帕萨特PHEV上升一位至第10名,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中国市场。

广汽新能源Aion S排名第11位,交付14516辆,比去年同期提升了5位。

宝骏E系列和特斯拉Model Y这两款新车取代了丰田普锐斯PHEV和沃尔沃XC60 PHEV。

起亚Niro EV攀升至第16位,归功于6月份创纪录交付3015辆,而特斯拉Model X则受益于季度末交车高潮,跃升了4个位置,来到第15位。 

展望下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冠疫情和经济危机的严重性,新能源汽车市场预计能够比整体汽车市场更好地度过风暴,提升市场份额。

在6月份,特斯拉Model Y凭借7500辆的交付量闯进单月销量前三,下半年预计Model Y将继续晋升,预计可能在9月登上领奖台,成为特斯拉的又一销量助推剂。

从全球各大车企上半年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规模看,第二季度末大批交车推动特斯拉销量达到了179050辆的高点,创出三项纪录。大众汽车共交付62414辆,登上亚军位置。

失去了银牌的宝马受到了排名第四的比亚迪紧追不舍,两家制造商之间的销量只差1401辆,。

最大的惊喜是沃尔沃,这家瑞典汽车制造商共交付36594辆,跃升至第7位,与去年的第16位形成鲜明对比。

排名上升的汽车制造商还有梅赛德斯奔驰,在一个月内上升了两个位置来到第11位,销量达到创纪录的8784辆。

在缺席4年之后,由于销量创出4516辆新高,福特汽车重新进入前20名榜单。

以下是全球各细分市场领先新能源车型:

微型车-上汽宝骏E系列(13673辆),去年的优胜者再次名列前茅。

小型车-雷诺Zoe(37154辆),销量几乎是标致208 EV的3倍,正在重复冠军人气。

紧凑型车-日产聆风(23867辆),大众e-Golf和ID.3,可能是其最大威胁。

中型车-特斯拉Model 3(142346辆),独步全球,无人能及。

全尺寸车-宝马5系差点混合动力(20586辆),像去年一样,销量是Model S的2倍。

SUV-现代Kona EV(19286辆),起亚Niro EV兄弟紧随其后。

越野车-三菱欧蓝德PHEV(18531辆),以往的常胜将军将被特斯拉Model Y取代。

豪华SUV-奥迪e-tron(17592辆),今年特斯拉Model X的最强对手。

MPV-雪佛兰Bolt(11496辆),销量增长有点慢。

LCV-雷诺Kangoo EV(4177辆),今年必须密切注意韩国现代Porter EV和起亚Bongo EV,以及中国电动货车的挑战。

跑车-宝马i8(557辆),永恒的超跑冠军。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与新能源汽车销量市场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