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动新能源 > 碳纤维公司新能源汽车

碳纤维公司新能源汽车

发布时间:2020-10-14 16:55:27

1、如何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轻量化

众所周知,目前中国正在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但是限于充电设施不完善、电池续航里程短、电动车售价偏高等问题,制约着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及普及。未来更好的推广新能源汽车,除了要加快充电桩等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之外,有效降低新能源汽车整车成本、提高整车续航能力,已成为当下新能源车生产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而实现新能源汽车的轻量化,最佳的方式就是合理使用碳纤维材料。实验表明,采用碳纤维材料替代现有的钢制车身,可以有效降低60%以上的重量,续驶里程相应的提高20%以上。中国正在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所以碳纤维材料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其实碳纤维材料除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前景广阔之外,在传统汽车方面更有着宽泛的应用。碳纤维车身及金属平台的混合车身结构对于传统汽车车身结构而言,可以做到模块化、集成化,大大减少零件种类,减少工装投入,缩短开发周期。
总而言之,无论从性能还是环保角度出发,汽车轻量化都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而采用碳纤维材料是汽车轻量化的必由之路。

2、市场上有专门做碳纤维新能源电动汽车配件的代工厂吗

严格来说是碳纤维复合材料,这种材料密度比铝还要小,强度比普通钢材要大,目前市场上碳纤维用在汽车上面的主要是内饰方面吧,用作结构件的话,貌似只有一些高端豪车上才会使用到,国内做碳纤维结构件的厂家好像挺少的,前一段时间看新闻上说江苏首条碳纤维新能源汽车零件在威盛诞生,不知道是不是无锡的那家,你可以搜搜无锡威盛碳纤维,问问呢。

3、“贵族”用料碳纤维,在汽车应用上为何叫好不叫座?

如果有一种材料能给汽车诸多好处和优势,你会不会选择:

一是大幅减重:与钢结构相比,可减重40%-50%,与铝结构相比,可减重20%-30%;

二是高比强度、比刚度:比强度是钢的七八倍,是铝的三四倍,比刚度是钢和铝的二三倍;

三是安全性提高:高强抗冲击性和极佳的能量吸收能力——比金属材料高四五倍,可以非常好地改善汽车的安全性能;

四是抗拉强度提高:钢和铝的疲劳强度一般为抗拉强度的30%-50%,而他则达70%-80%,优异的抗疲劳性、耐腐蚀性能可延长车身寿命;

五是吸振能力提高:吸振能力和振动阻尼性能较高,轻合金需要9S才能停止振动,他只需要2S;

六是零件数量大幅减少:结构整体成型,可大幅减少零件和紧固件的数量;

七是经济性改善:可提高燃油效率,减少排放,提高续航里程等。

它的名字,叫碳纤维复合材料。这种极轻的轻量化材料,并不是一种新出现的材料。他早期应用集中体现在航空航天领域,从1975年开始首先应用在军用飞机上,从1980年代开始应用在民用飞机上,一架Boeing787飞机的结构用量超过50%。

随着汽车行业越来越迫切的轻量化需求,碳纤维开始在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逐步得到尝试和应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领域最早应用在高端跑车和豪华汽车车型上。自宝马率先将碳纤维复合材料大量应用于i3和i8等量产车型以来,全球汽车设计和制造业掀起一阵碳纤维复合材料研究和应用探讨的热潮。

作为世界第一大汽车产销大国,中国汽车同仁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研发一直波澜不惊。时至今日,真正的量产化应用尚乏善可陈。除了造车新势力前途汽车在其首发车型K50大量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车身外覆盖件外,几乎没有哪家整车企业将这种非常先进的材料用于量产车型。

那么,到底是什么限制碳纤维复合材料量产化应用的前途?

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是,碳纤维高昂的价格。一公斤钢多少钱?大约6-8元。一公斤碳纤维复合材料多少钱?大约200元。30倍的价差,在当下降本增效的大趋势下足以吓到汽车采购和制造商。

在汽车材料的发展变革中,性能和成本介于钢材料和碳纤维材料之间的铝合金,成为当下比较折中的选择。诺贝丽斯中国区董事总经理、诺贝丽斯负责亚洲汽车业务的副总裁刘清,在其代表的铝合金轻量化技术路线代言说,一种先进的材料一定要考量市场和客户的需求。言外之意是,太先进的脱离需求的产品不一定有市场,合适最好。

以碳纤维为创业和事业的苏州华特时代碳纤维有限公司总经理熊飞博士却不这样认为,不能面向制造、面向人机工程的设计,才是导致当前碳纤维复合材料汽车部件生产成本居高、最终动摇整车企业量产化应用信心的根本所在。

他举例,虽然碳纤维价格较高,但在碳纤维部件的最终成本构成中,材料成本仅占25%,另外的75%是工艺成本,工艺成本是材料成本是3倍,相当一部分是由不合理的设计引起的。

例如,传统的钢制引擎盖,通常包括内板和外板,两者之间有加强版、铰链、撑杆和锁扣等,同时还含有NVH和隔热设施,这种设计对于钢部件的生产方式而言,几乎不存在任何问题。

但如果将其套用在碳纤维复合材料上,就会带来工艺的复杂性和可制造性的挑战,增加不必要的工艺步骤和生产难度,引发应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固有优势不能发挥出来,还放大了其生产效率低下的缺点,产品的一次性合格率也明显降低,最终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市场局面难以打开。

业内人士认为,包括碳纤维复合材料、铝合金等在内任何一种新技术、新材料都不可能十全十美,都有其局限性,将合适的材料用到合适的地方,再用合适的工艺来做。只有遵循材料固有属性的设计,才具备工艺可制造性,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材料的固有优势,从而以最佳的结构、最好的性能、最高的效率和最低的成本实现替代应用。

碳纤维复合材料要在新能源汽车的批量应用,一是要考虑碳纤维材料本身的成本、性能和工艺,二是要在汽车零部件的批量应用,要从生产制造、产品成本、全生命周期等方面综合考虑,三是要让更多厂家认识、认知、认可、认同这种先进材料,众人拾“材”火焰高,只有更多的使用,碳纤维的价值才有黄金价值,才能摊薄其高贵的成本,获得“叫好又叫座”的复合价值和美好前途。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碳纤维电动汽车和其它汽车有何不同

碳纤维电动车比其他的车要更轻盈,更好的适合电动车的发动机。
碳纤维比铝轻30%,比铁轻50%。而且,由于碳纤维具有很强的抗撕裂性,当它被织成格状结构,再融入树脂后,其强度要超过铁。

5、新能源汽车电机用碳纤维转子套吗

48v12ah电机350w价格2300左右行程30公里
48v20ah电机350---450w价格2550行程50--65公里
48v20ah电机500w价格2650动力足行程40公里
60v20ah电机800w价格3300元左右
三挡变速
60公里

6、江苏翔迈碳纤维技术有限公司怎么样?

江苏翔迈碳纤维技术有限公司是2018-07-10在江苏省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地址位于盐城市响水县小尖镇科技园。

江苏翔迈碳纤维技术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20921MA1WUMGU9Q,企业法人孟建平,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江苏翔迈碳纤维技术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碳纤维技术研发、推广;新能源汽车及相关技术的技术研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汽车及配件、机械设备及配件、拖拉机、五金、日用品、摩托车配件批发、零售;机械设备、模具、工装夹具、汽车配件、碳素制品加工;汽车配件、模具、金属制品研发、设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江苏翔迈碳纤维技术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7、山东旻朔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怎么样?

山东旻朔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是2017-09-20在山东省烟台市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烟台高新区蓝海路2号软通大厦。

山东旻朔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70600MA3EKKA61U,企业法人宋树君,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山东旻朔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销售、租赁;汽车零部件及配件、照明灯具、机电设备与零部件、广告牌与灯箱、碳纤维车身、纳火材料的研发、制造及销售;新能源汽车、照明灯具、碳纤维车身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货物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代理机动车辆保险。(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山东旻朔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8、国内做碳纤维的企业都有哪些

1. 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
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专门从事高性能碳纤维及制品研发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
2005年建成了国内第一条GQ3522百吨级高性能碳纤维生产线。2008年建成国内第一条GQ3522千吨级产业化生产线并连续稳定运行。2010年突破GQ4522碳纤维核心技术,实现了工业化生产,产能1100吨/年。2013年6月突破QZ5526碳纤维核心技术。
产品现已广泛应用在文体休闲、工业机械、医疗器材、新能源、交通运输、建筑工程等领域。
2. 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
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隶属于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中国复合材料集团有限公司。公
司拥有全套自主研发的国际主流工艺干喷湿纺SYT49的高性能碳纤维原丝生产线和碳化生产线,中复神鹰成为我国唯一,也是世界上第三个攻克干喷湿纺工艺难题的企业。
现有碳纤维原丝生产能力一万吨,碳丝生产能力4000吨;其中SYT49级别的原丝产能5500吨,碳丝产能2200吨。
3. 吉林市神舟炭纤维有限责任公司
吉林市神舟炭纤维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70年,是吉林炭素有限公司的子公司。
四十多年来一直从事碳纤维及其制品的科研与生产工作,公司主要生产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平纹碳布、斜纹碳布、碳粉、短切纤维、碳毡等系列产品。
4. 江城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
以碳纤维技术为主的国有控股企业,企业坐落于环境优美的吉林省吉林市,主要产品为1K、3K、12K碳丝及复合材料加工。
5. 兰州蓝星纤维有限公司
兰州蓝星纤维有限公司隶属于“财富五百强”的**企业中国化工集团,成立于2008年,目前碳纤维产能3100吨/年。
原丝技术来源于2007年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全资收购的英国老牌碳纤维生产企业,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及与世界同步水平的工艺技术,以大丝束低成本碳纤维为特色。
产品广泛用于预浸布,塑料改性,缠绕气瓶等行业。该公司碳纤维产品广泛用于预浸布,塑料改性,缠绕气瓶等行业。
6. 河南永煤碳纤维有限公司
河南永煤碳纤维有限公司是河南煤化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09年12月,是以高性能碳纤维及碳复材料为主的高新材料研发及生产企业。
拥有年产500吨T300宇航级高性能碳纤维生产线、年产100吨T700级宇航级高端碳纤维生产线。公司致力于打造国内最大高性能碳纤维研发和生产基地。
7. 四川省新万兴碳纤维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四川省新万兴碳纤维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化生产复合材料的高科技民营企业,公司位于夹江县经济技术开发区。
公司以研究、开发和生产高性能树脂基体、各种预浸料、先进民用复合材料为己任,致力打造西部地区乃至全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高科技复合材料企业。
8. 大连兴科碳纤维有限公司
生产的碳纤维已经通过了SGS环保认证,关键生产设备均为自有专利技术及专利技术成果,主要设备主要靠自己能力设计制造。
企业年设计生产碳纤维360吨,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并已获国家认定,是目前国内唯一实现碳纤维产业化的生产企业。
9. 吉林碳谷碳纤维有限公司
吉林碳谷碳纤维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12月24日,是吉林奇峰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
碳谷公司主要从事1K、3K、6K、12K、24K、48K等聚丙烯基碳纤维原丝及其相关制品的生产。其产品生产工艺属于自主研发技术,采用三元法水相悬浮聚合两步法生产碳纤维聚合物,以二甲基乙酰胺为溶剂湿法生产碳纤维原丝。其特点是工艺流程短、质量稳定、产量高、是国内首家独创。
10. 沈阳中恒新材料有限公司
公司主要从事碳纤维原丝、碳丝及其制品、特种纤维及相关复合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工程技术开发及新材料产业项目投资业务。
以碳纤维为核心,建立其拥有完整产业链的企业集团,实现向碳纤维下游产业的延伸,致力将公司打造成国内规模最大、产品性能最好、产业链最完整的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碳纤维生产龙头企业。
11. 德州晶华宝利来碳纤维布制造有限公司
晶华宝利来碳纤维布制造有限公司位于山东省德州市经济开发区蔚为壮观的晶华工业园, 公司生产各种规格的碳纤维布、复合预浸布、单向玻璃纤维布、环氧布及建筑补强加固用碳纤维片材。
碳纤维预浸布(CARBON FIBER PREPREG)是一种现代的、高科技含量的、填补了国内空白的产品,被广泛用于体育器材加工和制造领域,如钓鱼杆、高尔夫。
12. 吉林奇峰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吉林奇峰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知名的聚丙烯腈基纤维生产企业。
采用二甲基乙酰胺湿法二步法纺丝技术,生产及销售聚丙烯腈基腈纶纤维和碳纤维原丝,其中三元法水相悬浮聚合两步法生产碳纤维原丝获国家发明专利。
目前公司主要产品包括腈纶短纤维、腈纶丝束、腈纶毛条、碳纤维原丝四大系列170多个品种,其中40多项新产品添补了国内空白并打入国际市场。
13. 吉林市吉研高科技纤维有限责任公司
吉林市吉研高科技纤维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恒天集团下属子公司,为吉林省高新技术企业和吉林省高科技技术企业。
公司以碳纤维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为核心业务,拥有全国最大、年产160吨聚丙烯基腈基碳纤维生产线,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为我国重要的新型纤维材料开发与生产基地之一。
公司的主导产品为PAN基碳纤维、PAN基碳纤维布、粘胶基碳纤维,并能生产短切碳纤维、碳纤维粉、碳纤维绳等后部制品。
14. 山东江山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江山纤维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山东平原经济开发区桃园大道, 作为国内高科技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制品的先导企业,江山公司前身是成立于2003年的德州市鑫硕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和成立于2009年德州方时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生产的“鑫硕”牌碳纤维补强布、补强板享誉国内外,成为国内最大的生产商之一。
15. 江苏天鸟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天鸟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 是江苏省民营高科技企业,国内惟一产业化生产飞机碳刹车预制件的企业,国内最大的碳/碳复合材料预制体生产企业。
主要从事碳纤维、芳纶纤维、石英纤维等特种高科技纤维的应用研究及开发,是专业生产高性能碳纤维织物、芳纶纤维织物、飞机碳刹车预制件、高性能碳/碳复合材料新型预制件的高新技术企业。
16. 嘉兴中宝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主要从事研究开发生产各种规格预浸料,各种树脂以及工业、民用复合材料制品等工作。
2002 年公司引进欧洲最先进预浸料生产线,具有年生产碳纤维、芳纶、玻璃纤维及其织物预浸料300万平方米的能力。
公司生产的复合材料制品出口全世界,并广泛应用于纺织、汽车和医疗器械等行业。
17. 威海光威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威海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碳纤维、碳纤维机织物、碳纤维预浸料、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及碳纤维核心生产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拥有碳纤维全产业链,主要产品包括各型碳纤维、碳纤维机织物、碳纤维预浸料、玻璃纤维预浸料、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及碳纤维核心生产设备(具备碳纤维、碳纤维复合材料生产设备设计制造及生产线建设能力)等。
18. 江苏恒神纤维材料有限公司
江苏恒神纤维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8月,公司是专业从事碳纤维、增强增韧树脂及其先进复合材料研发、制造、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从碳纤维、织物、树脂、预浸料到复合材料制品的完整产业链。
公司建有省级PAN基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恒神国际技术有限公司等研发平台,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新能源、工程车辆、船舶与海洋工程、建筑补强、体育用品等领域。


与碳纤维公司新能源汽车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