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汽新能源汽车冒烟遇水爆炸,新能源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这几年新能源汽车,电动轿车成为时尚界新宠。不光价格合理,而且还省油,充充电就可以满世界的逛。充电是省钱了,可接二连三的事故也是要人害怕。8月20日,福建网友发视频,一辆疑似北汽新能源的电动轿车在充电站充电的时候,车辆突然出现冒烟,报警后救援人员赶到现场,用水灭火又发生了爆炸,整个车身损毁严重。
北汽新能源负责公关的工作人员对媒体表示,事故具体原因不详。北汽新能源汽车不是第一发生这样的事故了,面对这样的事故,新能源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电池原因
大部分新能源车型使用的是三元锂电池,如果电池充电满的情况下,容易产生结晶并且刺穿电池隔膜引发短路。而新能源车型的电池布局一般放在底盘当中,如果行驶到一些坑洼不平的路段或者是路上有碎片,一旦磕碰到电池就有机会发生自燃。
自燃方面
汽车在充电的时候容易发生自燃,可能本身有短路的地方,遇到充电会串联,导致汽车冒烟或是着火。有的车遇到水以后还会发生爆炸。
奉劝消费者理性购买,新能源汽车虽然各方面都实惠大众。但是也有本身的缺点。各种事故的发生,要人害怕,并且到现在为止,受害者维权难。很多起火原因厂家都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也没有解决的办法。这些电动车基本上是没有保险,出现任何事很难办理。
新能源车型的安全问题一直受到消费者的关注,而作为新能源车型的车主也可以时常为自己的爱车做检查,譬如每到5000公里就回到4s店检查电池的工作状况。叫师傅检查底盘有没有破损的痕迹。在充电的时候应该根据厂家的要求进行操作。这样都能有效的减少新能源车型的安全隐患。
2、每召回5辆就有1辆因电池问题,电池安全究竟如何才能保证?
去年国内汽车市场迎来近三十年来首次负增长,而新能源汽车则实现了逆势增长。这离不开国家各部委和地方政府积极行动,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机制,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
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日渐增加,召回逐渐成为消费者较为关心的话题。
与新能源汽车逆势增长截然相反,据国家质检总局的召回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乘用车市场累计被召回车辆达到275.29万辆,相比去年同期下降42.96%,而新能源汽车召回数量则呈现增长态势。
上半年召回近3万辆
较去年同期上涨近一成
今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汽车共累计发生了9起召回事件,涉及29976辆车,较去年同期上涨近一成。
其中,1月18日,特斯拉宣布召回1.41万辆Model S,位居新能源汽车召回榜首;同日,奇瑞瑞虎3xe纯电动汽车以约0.86万辆的召回量紧随其后;6月27日,因动力电池包存隐患,蔚来发起国内造车新势力的首例召回——召回0.48万辆ES8汽车,召回数量位于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单次召回量排名第三位。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召回数量已达到其面世以来交付数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电池问题成重灾区
今年上半年因为电池原因导致的新能源汽车召回案例已有三起,涉及召回车辆为6217辆。即所召回的每5辆车中,就有一辆是电池存在安全隐患的。
新能源汽车自燃起火,绝大部分原因是因为电池问题。根据官方机构统计,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起火事件至少发生40起。而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起火事件依然频发,其中因电池安全而引起的召回较2018年明显增多。
4月,上海徐汇一小区地下车库一辆特斯拉ModelS型汽车在静止停车状态底盘冒烟,这已经不是特斯拉第一次在静止状态下发生自燃。而备受关注的中国造车新势力蔚来,4至6月,旗下车型ES8连续出现三起冒烟、起火事故。
为此,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期针对起火车辆开展了现场调查等工作,受调查影响,蔚来汽车于6月27日主动发布了召回公告,对动力电池包搭载规格型号为NEV-P50模组的4803辆ES8采取免费更换改进动力电池包的召回措施,以便消除安全隐患。
6月17日,工信部发布了《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通知》,要求企业对新能源汽车开展自查,并表示将对存在未按要求开展排查、虚报瞒报、弄虚作假等问题的企业进行严厉处罚。
这是自去年9月份先后印发《关于开展新能源客车安全隐患专项排查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开展新能源乘用车、载货汽车安全隐患专项排查工作的通知》以来,工信部下发的第三份关于新能源汽车安全隐患排查的文件。
工信部的出手,也将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
电池安全究竟如何保证?
近年来,补贴政策将整车续航里程、电池能量密度作为重要的指标,目的是想要实现与传统汽车性能的比肩,但这也导致一些企业片面追求超高能量比,或加大电池包使用。与此同时,为缩短充电时间,又追求采用大功率的快充技术,这不仅使得成本提高,同时也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电池安全问题是电动车最大的安全隐患的来源之一,所以对于国内厂商来说,是否可以在电池领域能够进一步的去深耕,在电池的安全管理以及成本的控制、安全设计方面进一步加强,而非片面追求高性能指标,才能够保证消费者的出行需求和使用安全。
在安全性方面,有个例子不得不提,即日产聆风。不久前,日产汽车副社长坂本秀行刚刚抛出一组亮眼的数字:截至2019年5月,日产聆风全球累计销量达41.5万辆,若以每辆车搭载192-288个电芯来计算,这些车共计搭载电芯的数量超过8000万个。而这款全球累计销量最高的纯电动车型,在销售的九年时间里,还未发生过一起电池起火事故。
实际上,日产能够达到上述成绩很大程度在于产品战略的“保守”。与很多国产车型相比较,无论是聆风还是轩逸·纯电续航里程都偏低。虽然日产聆风的电池包比其对外宣布的要大,且续航里程也能够更高一些,但其选择是的“锁住”部分电池,保证电池永远处于可控,且不会过充、过放状态,这也是其提高安全性的法宝之一。
3、新能源汽车存在哪些安全隐患
?
4、如何看待造车新势力中的安全问题?
存在问题是必然的,安全问题是一个不容小觑的问题,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出现的安全问题一定要收集资料,及时处理。
新能源车型虽然销量越来越高,但是受到消费者的质疑声也不绝于耳。想要购买新能源车型的消费者总会担心这种车型可靠性不如燃油车型强。新能源汽车也有它的安全隐患。
最近发生多起的新能源车自燃事件给新能源车企敲响了警钟。同时也让想要购买新能源车型的消费者望而却步。有的新能源车型在充电的过程中发生燃烧,而有的车型则是发生碰撞或者是涉水之后引发燃烧事故。从车辆本身的设计上面去分析,首当其冲的就是电池安全问题,电池的常见的安全隐患几种,第一种电池充电的安全隐患,电池一旦过充的话对于车辆来说就会引发车辆出现自燃的情况出现,现在车辆的电池采用的是三元锂电池,由于电池内部的金属钴元素稳定性较差,一旦电量充太满,容易使其电极产生结晶,产生大量余热大部分新能源车型使用的是三元锂电池,如果电池充电充电满的情况下,容易产生结晶并且刺穿电池隔膜引发短路。而新能源车型的电池布局一般放在底盘当中,如果行驶到一些坑洼不平的路段或者是路上有碎片,一旦磕碰到电池就有机会发生自燃。
新能源车型的安全问题一直受到消费者的关注,而作为新能源车型的车主也可以时常为自己的爱车做检查,譬如每到5000公里就回到4s店检查电池的工作状况。叫师傅检查底盘有没有破损的痕迹。在充电的时候应该根据厂家的要求进行操作。这样都能有效的减少新能源车型的安全隐患。
5、如何消除充电桩安全隐患,让电动汽车用户及消费者无后顾之忧?
引发的事故刺激着用户和公众的神经,也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疑问:充电桩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应该如何消除充电桩安全隐患,不再拖新能源汽车的“后腿”,让电动汽车用户及消费者无后顾之忧?通过调查,笔者的感受颇深,也萌生了一些想法。
首先,消除充电桩的安全隐患,应当从设计和生产环节抓起。应当说,不管是谁来设计、生产充电桩,电气产品的安全都必须牢牢放在首位。如今,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有关部门都在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大批量的电动汽车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作为标配的充电桩,其数量也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充电桩的安全质量问题,与广大新能源汽车用户及消费者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无论是设计者、生产者、运营者等相关各方,都没有丝毫理由不予以高度重视其安全性能。
其次,针对现存的问题,监管机构应督促相关企业、运营商尽快检查整改,保证使用安全。眼下,随着电动汽车日渐普及,作为其配套基础设施的充电桩,在进入停车场、社区等公共场所的同时,却令人心生畏惧。如果像广东质检院首次公布的监测结果那样,不仅数据触目惊心,而且比例如此之高的安全隐患,对消费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绝不能听之任之,撒手不管。因此,为“裸奔”的不合格充电桩套上“安全笼头”已是时不我待。监管部门应当切实发挥监督作用,敦促生产厂家和运营商彻底消除安全隐患,万万不能让充电桩变成“夺命桩”。
第三,在规章制度建设上下大气力,从源头进行监管,消除安全隐患的苗头。据了解,目前充电桩产品尚不在国家3C强制认证目录内,相关标准都是推荐性的,以自愿为主。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些充电桩生产厂家很有可能为了追逐利益和节约成本而降低产品标准,从而导致有安全隐患的充电桩产品流向社会。再加上充电桩运营商如果疏忽大意,如果不认真执行相关运营维护规范,做好安全维护,也会使充电桩的安全性能大打折扣。因此,为了保障广大新能源汽车用户及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在严控生产源头和运营环节外,还必须修订完善相关规章制度,靠制度对各个环节加强监管,给充电桩加上“防火墙”。
6、新能源汽车安全隐患都有哪些?
新能源汽车安全隐患应该是有。受热达到高温会有可能爆炸。这是最大的安全隐患。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