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动车可以实现车电分离,只换电不充电吗
可以的,现在这两种增加电能的方式都在使用,因为换电池的方式对电池规格统一要求很高,国内厂家很多,统一难度比较大,主要还是以充电为主,但最终肯定是要过渡到换电模式的,包括新能源电动汽车也一样。
2、电池租赁、换电等车电分离的消费方式真的是一手好牌吗?
任何一种商业模式的出现背后肯定是有其一定道理的。如新能源汽车电池租赁、车电分离、换电等消费模式的出现,背后的原因也是显而易见的,就是厂家在想尽一切办法试图打消用户对于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使用寿命,续航里程焦虑等,同时降低购车门槛,促进新能源汽车的销量。现阶段,换电站的建设基本都是新能源品牌的单点行为。不论是电池租赁、换电还是车电分离,现阶段都会遇到的一些发展瓶颈,最终导致无法普及。
换电技术并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出台,导致不同的新能源车型底盘和电池型号都不同,所以,目前来看,换电还是无法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更多的只是新能源主机厂自身的行为。同时,换电中心的建设成本要远远大于充电站的建设。同时,换电中心也会存在动力电池仓储的成本,整体运营成本也会大幅增加。所以,现阶段,一些换电中心为了降低综合运营成本,也在摸索充换储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即一个换电中心,可以具有三重功能:充电、换电和储能,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仓储动力电池的价值,同时也让用户多一个充电的选择。
根据国内某知名咨询机构的调研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用户并不太接受换电的这种模式,主要原因还是担忧会换到不好的动力电池,同时,对于换电存在的安全隐患也会有一定的担忧。蔚来为了打消用户疑虑,采用了车电分离的方式(但电池产权还是归属用户),效果也并没有很好。
根据某运营公司给出的数据显示,答案貌似是否定的。某运营公司共有公交车、出租车、物流车2500辆,还有800多根快充桩、两座换电站;据该运营公司统计,对于可换电的出租车来说,虽然换电能节省时间,但平时在站内,大部分驾驶员还是更倾向于充电,只有紧急用车的情况下才会选择换电。
3、北汽新能源启动车电价值分离商业模式有何意义?
北汽集团麾下的北汽新能源7月5日在北京正式发布面向私人市场的车电价值分离商业模式。这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共享经济领域探索更高维度共享形式和内涵的举动,与燃油车相比,车电价值分离商业模式极具成本优势。
在车电价值分离商业模式下,消费者购买纯电动整车后,电池产权将由电池管理公司回购,消费者以租赁方式获得电池使用权。
据介绍,新模式将实现对私人市场的电池梯次利用,深入挖掘电池全生命周期的价值,促进能源的可循环使用。新模式采用统一的电池管理方案,更有利于电池回收和后续价值开发。全部电池将由换电站统一管理、定期保养,从而达到延缓电池衰减、增强安全可靠性的效果。
与此同时,北汽新能源将对其所掌握的换电技术面向全产业链实现开放共享。。
对于各界关注的换电站,北汽新能源也将面向社会实现开放共享。在此商业模式下,建设一座换电站只需4小时,设备占地面积仅为67.5平方米,不足5个车位面积,每日最高能服务私家车300辆。
北汽新能源公司总经理郑刚表示,启动车电价值分离模式是北汽“开放共享战略”推进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
业内认为,车电价值分离商业模式的启航,意味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开放共享取得阶段性成果。该模式不但可促进纯电动车的推广、加速绿色出行方式的普及,同时也为世界交通出行的转型升级提供中国方案,推动纯电动汽车真正代替燃油车,成为民众出行的优先选项。
4、如何理解对私车电价值分离模式是有利社会发展的新模式?
车电价值分离模式,是一种能为社会带来巨大正向效应的绿色出行解决内方案。
1) 提高能容源利用率:新模式将实现对私市场的电池梯次利用,深入挖掘电池全生命周期的价值,促进能源的可循环使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 创造商业价值:采用统一的电池管理方案,更有利于电池回收和后续价值开发,创造更多商业价值;
3) 节约国家能源:新模式下,换电站替换电池作为储能单元,储存波谷电能,节约国家能源;
4) 节约土地财政资源:换电站建设比燃油车加油站建设成本更低,可有效节约土地和财政资源。
5) 提升出行体验:随着对私车电价值分离模式的推广,未来,消费者在纯电动汽车的购买、使用和退出的全生命周期中,都将获得更加经济划算、便捷安全的出行体验。
6) 创造产业价值:新的商业模式也必将推动纯电动汽车的普及推广,促进电池包的标准化,进一步提高电池充电安全性,带动上下游价值链伙伴创造新的价值增长点。
5、前有蔚来,后有北汽新能源,为啥都要向消费者推“车电分离”?
其实车电分离并不是新鲜事物,特斯拉为了解决电能补充的问题,也提出过换电的理念,但由于成本过高且效率太低没有普及使用,无疾而终。
随后举起这个大旗的是造车新势力的代表—蔚来汽车,在ES8(参数|图片)的发布会上,为了解决“里程焦虑”,蔚来提出了五种充电解决方案。分别是专属充电桩、全自动三分钟换电站、移动充电车、超级充电网、代客充电服务。其中,换电模式是蔚来汽车整个电能服务体系中最受关注的一种创新模式,业界对此围绕成本、技术、收费等方面的疑惑较多。
租用电车和换电方案都不影响拿补贴,因为在销售产品时,电池和车是一体的。蔚来不是要把充电和换电对立,只是给用户更多的选择,如果选择换电服务就得同意电池能够周转。用户一旦用了就知道这不是一个问题,因为整个电池体系里面不可能有坏电池。换电被低估的好处就是电池更安全,只要回转,服务体系就会做一次完整检测。
而在谈到推广车电分离的背景时,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营销公司总经理李一秀谈到,用户买的电动车大约50%的成本来自于电池。客户在使用电动汽车3-5年后,电池大概使用的价值空间为20-30%。使用退出后,这块电池的回购价值大约为10%。事实上,用户花了100%的钱,却仅仅使用了电池价值的大约30%。而占据整车成本近半的电池,70%的电池成本被浪费,没有得到体现。这个角度来讲,如果车电价值分离或者改变电池使用模式,就可以把购车成本进行大幅度的降低,至少是能够看到的最直观的一部分
6、车电分离、电池分箱模式真的能成为新能源汽车充电的好方法吗?
7月31日下午,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在杭州主持召开“电动汽车换电模式座谈会”。以伯坦科技为代表的车电分离生态构建者,以时空、奥动为代表的换电站建设运营方,以北汽、蔚来、奇瑞、康迪为代表的换电汽车企业都发表了领队换电模式的看法和建议。
充电还是换电?或者是充换结合?在解决里程恐惧和能源补给方式上,电动车或许迎来新机遇。
里程恐惧和充电难一直被视为阻碍电动车普及的两大因素。近几年随着主流电动车续航里程不断提升,今年已有多款上市车型续航里程超500公里,几款600公里车型也已经蓄势待发,里程恐惧逐渐淡化。
相比续航里程,充电难一直没有太大改观。
从旁观者角度来看,这种模式存在着以下几个挑战。
一是改变底盘结构,需要从车型的设计研发阶段介入,甚至很大一部分研发设计工作交给伯坦,整车厂能否接受存疑。
二是车型整个三电系统都由伯坦提供,车厂完全没有控制权,加上车厂销售的车辆只有车身不含电池,后期的运营也不在手中,一定会让车厂非常谨慎。
以上两点决定了规模大、技术雄厚、比较强势的整车厂商很难采用这种模式。这种模式要想大规模推广,要么等待电动车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要么重新调整与整车厂合作方的话语权配比。
一个新的利好是电动车补贴逐年退坡,还有一年多就完全取消,电池成本将全部由消费者承担,用户对续航里程的期望值一旦被拔高就很难再回落,换电模式将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
说车电分离、电池分箱模式完全取代充电模式有些夸张,但未来,多种模式共存一定是个相对长期的状况,最后由市场来选择最合适的一种或者多种方式组合。
充电柜在对电池充电时,会收集电池的编号、电压、电量、温度等数据上传伯坦科技自己开发的云端系统,算法系统会根据每块电池的状态不同对电池充电方式进行调整,对电池包内单个电芯单独充放电优化,以解决目前电池包内单个电芯性能缺失影响整个电池包性能的问题,以达到延长电池寿命的目的。实际运行数据显示,电池充电的单包充电优化策略可提高电池寿命30-40%。
换电站采用里程计费方式向换电车辆收取换电服务费,根据换电站资产的权属方及运营主体的不同,服务费收取费率略有差异,典型情境下,费率标准为0.4元/公里。该费率已经充分覆盖换电站的建造成本,周转电池的折旧,同时还考虑了未来车配电池寿命用尽后需要更新电池的成本,因此对于运营车辆的车主来说可以实现无忧用电。
7、推广新能源车车电分离的消费方式靠谱吗?
车电分离的优点有如下两点
一是,消除了顾虑。早期换电模式,电池是一并购买专的,更换电池就会导致所有权更属迭,导致消费者从心理上不认同,而采用租赁模式后,租赁期间用户只有使用权,从心理上消除更换电池的顾虑。
二是,降低了成本。电池无需一次性购买,仅需要每月付租金,大幅降低了资金使用成本。以ES8车电分离销售方案为例,全款购车电车租用方案车价会减少10万元,每月仅付1280元。
车电分离目前存在的难点或问题有如下三点
一,换电标准如何统一。不同车企、同一企业不同车型的电池规格不一样,无法做到通用性,制约换电模式的普及。
二,电池安全责任归属。这一两年来,新能源汽车发生多起电池燃烧爆炸事件,在换电模式下电池安全责任归属,是一个令人头疼的事情。
三,换电站成本高,数量少。公开资料显示,一座换电站基本运营成本为680万元起,实际运营成本可能更高,这考验着车企的资金压力。
8、车电分离的销售模式真的会是以后的趋势吗?
首先应该明确的是,为什么会提出车电分离的销售模式。那是因为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纯电动车的“后补贴”时代已经到来,2020年取消新能源补贴几乎成为业内共识,这意味着车企的生产成本无法显著降低。而换电模式由于消费者前期仅需支付不含电池的车价,因此在购车成本上有显著优势,可以刺激购车欲望。
但是车电分离的销售模式真的会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吗?其实并不一定。原因则要从换电存在的瓶颈说起。
一方面,换电成本太高。首先要建设换电站,这前期的投入是非常大的,需要引入大量的资本,且投资的回收期长;而且存量电池拿不到补贴,成本也比较高。另一方面,不同的主机厂电池包无法统一,很难形成规模效应,如果换电站仅服务某一特定的汽车品牌,那么换电就没有意义了。
而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换电也并不会更省事。一方面,换电需要将车开到换电站,这中间的时间成本过高;另一方面,大家会担心换到坏的电池,好不容易开车到换电站,结果换到坏电池,严重影响续航里程,大家会有何感想?因此,车电分离的模式在目前的实际可操作性并不强,不一定能够成为未来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大势。
9、车电价值分离模式是什么?
车电价值分离是指,在换电模式基础上,客户购买整车后,由电池管理公司版回购电池产权,客户以租权赁方式获得电池使用权,实现车电价值分离,进而降低客户初始购车成本,为纯电动汽车消费者,特别是不便安装充电桩和要求快速完成补电的消费者,带来更快捷、更经济、更安全的出行体验。
10、如何看待新能源汽车的车电分离销售模式?
我觉得这也是一种挺好的销售模式,不过也需要他们的技术水平很高才行。对于纯电动汽车车电分离的销售模式,我觉得是很合理的。众所周知,一辆纯电动汽车上成本最贵的就是电池组,大概占整车成本的40%左右。在电动汽车使用3~5年后随着电池损耗,其使用的价值空间为20%~30%,即便是最后卖掉车辆,这块电池的回购价值约仅为10%。也就是用户实际使用电池的价值大约只有30-40%,60%左右的电池成本被浪费了。所以如果能够把电池浪费的成本转嫁到车企身上,对于车主来说自然是最好的,这就是车电分离的销售模式能够实现的契机。
对于目前的新能源汽车来说,销量受限的很大一个因素就在于汽车电池。与燃油车型不同的是,新能源汽车无法避免电池容量衰减的问题,一般来说电池在使用3-5年之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容量衰减,这也导致新能源汽车的保值率比较低的原因。
首先,针对新能源汽车的车主来说,这样的销售模式可以降低购车成本和买车的压力。在购车时减去电池的成本,花费就比较少了。这样的销售模式还可以间接的促进新能源汽车二手市场的发展,形成市场化和规模化。
而后,这种销售模式还可以大大的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打消用户的安全顾虑。之前出现的一些汽车电池自燃事件让很多消费者失去了信心,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用户自己缺乏相关的知识和技术,无法对电池进行有效的保养和维护。
综上来看,车电分离的销售模式无论是对于车企还是对于车主,都是非常好的一个措施,但目前最大的难题就是车企布局换电服务站的成本太高,而且想要做到高覆盖率比较困难,这就需要有大量的社会企业加入才能尽快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