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常见的电动车,为什么在日本不常见?
电动车在我国的拥有量非常大,几乎可以说家家户户都有,电动车比起汽车更加的便捷灵活,很多汽车去不了的小巷,电动车却能穿梭自如。经济节能性也很好,充满电能骑行好几十公里,花费的电费也才一两块钱,所以很多进城务工的人都愿意选择电动车。但是在日本却不是这样,在日本很难见到电动车,这又是为什么呢
日本最出名的就是他们的汽车工业了,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在制造汽车之前,其实他们是从摩托车制造发展起来的,所以在日本,摩托车行业历史悠久,技术水平雄厚,有我们最为熟知的雅马哈,川崎、铃木、本田这四大著名摩托车品牌,几乎垄断了整个日本摩托车行业。他们产品质量非常好,很多都是用来摩托车职业赛车,所以日本的摩托车文化盛行,大多数人对摩托车有情感,全民摩托车文化也加速了日本的摩托车产业发展。
再者就是日本的电动车技术并不怎样,电动汽车这一块领域都是比较薄弱的,但并不是说日本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弱,只是他们更喜欢钻研燃油和混动技术。那么对于电动车来说,本身制造就很少,再加之消费者群体也少,所以既没市场又没有太过钻研技术,所以就造成了电动车存在量很少。相比起电动摩托车,大家更愿意去接受新能源汽车或者混动汽车,至少替代品的技术和市场都很成熟了。
最后就是日本民众对于经济节能性的要求,虽然日本是一个发达国家,但是民众从小就养成节约能源的习惯,电动车需要充电,但是骑行的距离不够,充电的费用和摩托车相比也差不太多,再者两者的销售价格差距也很小,所以性价比很低。日本民众从小都认为摩托车的安全性能很好,而电动车接受程度差,也造成日本本土存量小的原因。
2、纯电动汽车之外,日本已经开始在考虑氢能源的储存和运输了
雅斯顿原创文章 |默默
如果不是那场海啸引发的核泄漏,日本可能不会放弃纯电动车的计划。日本关闭全部核电站让所有车企意识到原本利用夜间剩余电力充电的梦想无法实现了。面对日益高涨的石化燃料价格以及日本国内越来越大的能源漏洞,日本开始寻找真正的可替代能源。这项能源或许暂时是不清洁的,暂时是高成本的,但一定是要有希望的,能真正掌握的。
不是日本没有考虑过天然气也不是说甲烷燃料电池的劣势太多,真正让日本放弃天然气的原因之一就在于这项能源的多数标准都不在日本手里。这意味着未来如果使用天然气类能源,仍将向海外支付大笔的专利费用。氢气不存在这种情况,目前日本掌握的相关氢能源的专利遥遥领先,国内氢能源规模在全球或许不是最大的,但实用率却是最高的。加之川崎重工以及千代田化工研发的CSS二氧化碳捕捉技术以及氢化物运输方法,都让日本的氢社会看起来十分明朗。
NEDO出台了氢能源白皮书,把氢能源定位国内发电的第三支柱,氢能源越发受到重视。日本国内的资源贫乏以及能源危机都让日本不得不注重超节能技术。如果在氢能源上走出一条道路,那么日本多年以来困扰的能源问题将彻底解决掉。至少看起来是这样的。
从目前来看,日本在氢能源发展的道路上缺少盟友,美国的页岩气,欧洲的天然气,日本想部署的氢能源似乎只集中在了美国和本国内,加上丰田新上市的氢燃料电池车日本国内给予了大幅补贴,这也让所有人都把氢能源看做岛国综合征。绝大多数专家都认为氢能源仅仅能在日本实现腾飞,在其他国家无法发展。的确,我也没看到日本有在除美国和本土以外发展氢能源的计划。
氢不仅仅作为一种能源,也作为一种能源介质存在。日本发展氢能源的目的很简单,主要通过购买或者合作开发一些利用效率不高的石化资源,甚至可以在西伯利亚购买剩余电能用来电解水制氢。在氢能源实施的过程中首当其冲的便是运输难题。
氢的天然密度低,通过何种方式才能达到高密度运输方式成为日本当前主要课题。在此课题之下,日本国内主要有高压氢气、液氢、有机物三种方式,当然此外还有利用管道运输氢气。氢气的不同运输方式根据距离、地点等实际情况的不同而不同。
1
高压氢气
这种运输方法一般适用于陆地制氢站或者氢基地短途的运输,一般采用20MPa的压力高压压缩,用传统运输车运输,目前的技术可以达到每辆车2300-3000立方米的运输量。具有低成本的优势,缺点是不利于长途运输。
川崎重工在《製油所水素の輸送等に関する技術開発と検討状況》指出目前可以根据容器材质、运输方式实现三种不同的压力运输,分别为14.7MPa-19.6MPa,19.6MPa以及超高压45MPa.
高压氢气在任何行业中几乎通用。高压氢气可以为家庭燃料电池供应氢气,在氢燃料电池车普及阶段可以为加氢站提供氢气通过压缩机压入蓄压器中,为FCV提供燃料,此外还可以在半导体、液晶、冶炼、发电中应用。
2
液化氢气运输
液化氢气适用于大规模长途运输氢气。将氢气在-253℃的温度下液化,体积可以缩小800倍以上,相比较陆上高压运输效率提升12倍以上,是目前效率最高的一种方式。由于维持-253℃高温花费成本较高,同时不利于长期储存,所以这项技术原本是航空技术研发,但目前日本企业加大了实用化进度。
可运输的小型液氢灌通常都采用了双层真空式的设计,与我们常见的热水瓶内胆相似。此外加入一些反射涂层,防止外部热量进入。液化氢通常会通过集装箱运输,当然也存在液化氢移动工作站的方式运输。
岩谷产业利用的是断热膨胀理论生产纯度可以达到99.9999%的液化氢,因为氢气的液化在-253℃左右,可以不断的去除其他杂质。至于将温度控制在-253℃,岩谷产业利用的是热胀冷缩的基本原理。这种常见的原理与夏天自行车轮胎发热相似,轮胎内空气温度升高压力增大,而外界空气温度较低使轮胎内压力又会变小。岩谷产业选择了氮气这种在-190℃左右液化的气体,通过液氮膨胀压缩氢气,利用其它一系列的设备达到-253℃的目的。
液氮的制造成本颇高,目前正围绕这种技术实用化不断研发,而且由于超高压的液氢对容器要求十分严格。通常金属在-253℃以下强度下降,液氢也面临着泄露量过大的问题。目前川崎重工在远程液氢运输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采用了液氢运输船的方式运输在澳大利亚开采褐煤生产的氢气。运输船采用了可以容纳2500立方米液氢的极低温蓄压式设备,并且氢灌的泄漏量也控制在0.09%左右。
3
有机物运输
有机物运输氢气主要是氢气合成和逃逸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特殊的催化剂。目前千代田化工已经在进行此类的实验。通过氢气与有机物反应,体积可以缩小500倍以上,但由于目前多采用芳香族有机物,这种苯、萘以及甲苯、十氢化萘极其稳定而且剧毒,催化剂则成了重中之重。有机物运输方便,对设备要求不高,运输效率比传统陆上高压运输至少提高5倍以上,这种技术也受到了日本企业的关注。
目前关于有机物的合成主要集中在苯和环己烷、萘和十氢化萘、甲基环己烷和甲苯之间进行。不同反应之间也有不同利弊,有些是固体有些在常温常压下呈现液体。主要运输方式为在氢生产地与甲苯发生化学反应,然后以有机物的方式进行运输,最后脱氢。其中催化剂可以循环利用,如果考虑到反应的放热和吸热,也可以充分利用到家庭供暖中使用。
在使用有机物以外,HyGrid也曾考虑将氢气转化为氨等化学燃料运输。氨气可以直接电解产生氢气,但日本企业考虑的重点并不是此处,他们认为氨气的运输比起氢气更加方便。在海外合作开发能源可以将剩余热量以及剩余电力通过水和氮气之间的反应产生氧气和氨进行储存。制备氨之后利用运输船的方式运输到国内,通过电解等更重方式产生氢气。
可以说目前运输氢气的方法,日本国内均有实用化的案例和企业。就目前的几种氢气运输方法而言,国内大力研发的有机物、氨以及液化氢技术主要针对国外能源利用开发。这大概反映出了日本在石化燃料方面面临的巨大压力。无论是氢气的运输还是氢气的制造,日本目前最主要的问题还在于降低氢燃料的成本。
图 |来源于网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日本的电动车为什么很少不像中国这么普及
你说的“电动车”是“电动自行车”吧?
日本也有“电动自行车”,但那绝对是和国内的“电动车”是两码事,那个是真的“自行车”,电动部分只是提供辅助动力,给上桥上坡“加把力”,前进主要还是靠踩。
究其原因,如果外部动力到一定程度,按照日本的法律,那是属于“机动车”了(中国的电动车属于“非机动车”),车体结构强度等等和自行车完全不同,关键是骑行必须要有驾照带安全头盔,从这点来说,中国的“电动车”在日本是不允许上路的,这里多说一句,在中国街头常常可以看到的“平衡车”也不允许上路。
解释下,“不允许上路”是指不允许在道路上行驶,在公司厂房,在自己家院子里随意。
如果是“电动汽车”日本也在推广和中国差不多,“油电混合动力汽车”比中国做的更好。
4、日本中小企业为什么发力中国纯电动车市场?
据7月31日报道,瞄准纯电动汽车(EV)在中国的普及,日本的中小企业正加速扩大中国业务。在排放规定和燃效标准愈发严格的中国,以当地企业为中心,各车企纷纷推出纯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存在的续航距离等技术课题还比较多,想解决这些问题的需求强烈。拥有高技术实力的日本中小企业将挑战开拓中国市场。
开发赛车用零部件的日本大阪的繁原制作所2017年接到了中国10家汽车相关企业关于设计和试制纯电动汽车用变速箱的业务委托。繁原制作所从事制造对精度要求很高的赛车用零部件,其设计和加工能力被中国相关企业看好。
纯电动汽车用变速箱受到中国企业关注的契机是该公司参加的纯电动汽车比赛。变速箱是调节发动机的动力,并高效传递给车轮的部件。对靠马达驱动的纯电动汽车来说并非必需品,不过“配备的话能削减马达和电池尺寸,燃效也能改善10%以上”(繁原社长)。对存在续航距离课题的小型车和商用车也有效。
试制1台变速箱的销售额仅几百万日元左右。繁原社长打算“为相关技术申请专利,从而进行授权销售”,计划将其培养成新的收益源。该公司还在开发纯电动汽车专用的新变速机构。
日本埼玉县羽生市从事铝铸件业务的田岛轻金属2017年内将与中国当地企业成立合资公司。计划2019年10月在辽宁省建设工厂。该公司擅长将熔化的金属注入砂模制造零部件的“砂模铸造”技术,打算承接纯电动汽车零部件试制品制造订单。
安装纯电动汽车用电池和马达的壳体需要实现符合车辆设计的形状、密封性及散热性,每辆车要制作200多个试制品。电池封装企业等要求实现适合多品种少量生产和精密加工的铝铸件的呼声很高。不过,据说能在中国当地提供精密“模具”的企业很少。
进驻中国市场的日本中小企业已经出现了扩大了业务的事例。田中贵金属工业正面向汽车供应电装部件开关使用的贵金属。从2016年底开始从浙江省的工厂供货部件,从2018年开始将把产量翻番。
被称为车载继电器的电装部件的开关需要具备在温度变化和振动等使用环境恶劣的车内也能长期使用的耐久性。纯电动汽车的电装部件也会增加,因此将扩大面向当地零部件企业等的供货。
2016年中国纯电动汽车销量达到24万辆,规模占全球市场的半壁江山。中国政府作为环保政策的一环对环保车推行优惠政策,为销量扩大提供了支撑。另外,2018年还将强制要求车企销售一定数量的纯电动车等环保车。电池和马达等相关零部件的需求也在大幅增长。
另外中国还将强化乘用车的燃效限制,预计到2020年将采取和发达国家同等程度的严格标准。受政府一系列动作的影响,纯电动车的销售今后仍会继续增长。据东京的调查公司富士经济预测,到2025年纯电动车在中国的销量将达到86.8万辆,增至2016年的3倍以上。负责向整车供应零部件的当地厂家正在崛起,但也面临着许多技术和质量上的难题。以10年为单位来使用的汽车相关零部件在性能上的要求非常严格,涉足门槛较高。
另一方面,对于日本各零部件厂商来说,许多企业都在陆续涉足中国纯电动车市场,因此不受既有交易关系的羁绊,可以自由开拓。这也是吸引力之一。
5、据说爱玛电动车是日本独资的?反正就是和日本有关系,请问是不是真的?那为什么又是天津爱玛有限责任公司
垃圾爱玛,付款前各种忽悠,付款后就不认帐。投诉官方客服tmd连省级经营商公司叫什么都不知道。全TMD的骗子奸商,谁买谁上当。坑爹周杰伦!
6、为什么日本几乎没有电动车,而中国却随处可见
因为中国电动汽车国家有补贴。
在电池技术没有突破的情况下,发展电动汽车都是骗子。
7、大家感觉电动汽车有前途吗?还是日本的氢燃料汽车有前途?
关于新能源汽车,一直以来,业内普遍就有两种看法:纯电动车(BEV)和氢燃料池车(FCEV),这两种车很有点意思,一方的优点则是另一方的缺点,那么相对比的话,谁更有前景呢?
从目前来看,以中国为首的电动汽车发展迅猛,在全球大力倡导新能源的趋势下,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我国从汽车大国转变为汽车强国的一大机遇。我国现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动汽车市场,除了国内的自主企业和初创车企纷纷加入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制造,国外的汽车巨头在本土转型发展电动汽车的同时,也开始布局中国市场。
同时,以提倡氢能源为主的美国、日本、韩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氢能技术也已经进入了系统实施阶段,尤其是日本。根据日本新能源及产业开发机构最新制定的目标,日本的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续航里程有望延长到目前的1.5倍,到2040年,日本的氢燃料电池车型的保有量有望从现在的2000辆增加到300~600万辆。此外,包括英国政府在内的很多国家也开始制定了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计划,英国计划在2030年前使氢燃料电池车保有量达到160万辆,并在2050年之前使其市场占有率达到30%~50%。
由于氢的能量密度相当高,比汽油高出两倍还多,所以氢燃料电池车的续航里程相当给力,比如丰田的Mirai续航里程可以达到700公里,而此前丰田发布的Fine-Comfort Ride概念车,续航里程更是高达一千公里,这是纯电动车目前无法企及的。
另外,纯电动车一般快充30分钟可充满80%的电量,虽然未来还有提升空间,但是受限于物理定律,能达到什么水平还很难预料,而氢燃料电池车加氢就快多了,三五分钟就能加满,效率和传统燃油车没什么区别。
不仅如此,氢燃料电池车的氢在燃烧之后只会产生水,而且燃料电池没有回收的问题,可以说是环保车的终极形态。纯电动车依赖于充电,而这个电能的来源是有区别的,是传统的火电,还是其它形式?除此之外,纯电动车的废旧电池的回收也是个大问题。所以在环保方面,氢燃料电池车也有明显优势。
但是在生产和技术成本上,由于氢燃料电池车的技术和结构十分复杂,因此,目前生产一辆廉价的氢燃料电池车还是非常遥远的事情,而相比之下,纯电动车的造价就便宜多了,而且未来随着电池价格的走低,其生产成本还会进一步降低。
从目前技术发展和实用化水平看,纯电动汽车虽然性能上不占优势,但是实用性和普及性上是领先于氢燃料电池车的,但今后谁能真正领先新能源汽车领域,还要看最终技术进步和实用化的最终比拼结果,如同手机和共享单车的普及过程类似。
8、郁闷!为什么马路上开的大部分是日本技术的电动车?!
兄弟啊,电动车全国产的,没有日本的,在这种不是太成熟的产品里,我们中国制造是优势的,国外不太敢生产销售,他们认为不太成熟.所以,几乎100%是国产的,傍日本的,假日本品牌,倒是有.如"广本"牌电动车,好象广州本田汽车一样,其实不是的.如果你对成熟不成熟有不同看法,那么,电池的寿命是多少?平均1年不到,而商家的承诺保修是1-2年,甚至有3年的,而汽车发动机的寿命一般在50万公里以上,而商家的承诺保修,一般就是5万公里,个别10万公里,对比一下,就知道什么叫成熟,什么叫不成熟.
9、想买电动车,哪些牌子是日本产的,或者日本控股的,不能买了日本货呀.
雅迪!! 不买日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