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能源汽车热销排行榜?
基于EV Sales博客提供的数据,对2019年全球市场电动汽车(乘用车,包含纯电动车EV和插电式混动动力车PHEV)销量进行统计,结果如下:
1、特斯拉model 3
Model3不采用铝制车身,所以车身尺寸将缩水20%来抵消因重量增加而对续航的影响。Model3预计续航里程在320公里左右。
特斯拉的第四款车型Model3发布,续航346km,破百时间小于6秒。
2、北汽EU系列
北汽EU系列是北汽旗下的一款新能源汽车,沿用了绅宝D50的设计,并在前格栅、尾标等处增加了蓝色装饰条进行装饰。
动力方面,EU260搭载一台最大功率100kW的电动机,峰值扭矩260Nm,最高车速140km/h。官方数据显示,该车的续航里程可以超过260km,等速行驶状态下可以达到350km。
3、日产聆风
日产聆风为五门五座掀背轿车,由层叠式紧凑型锂离子电池驱动,在完全充电情况下可实现160公里以上的巡航里程。
采用200伏家用交流电,大约需要8小时可以将电池充满;而10分钟的快速充电,便可提供其行驶50公里的用电量,日产聆风将于2010年底于欧美以及日本市场上市,2011年进入中国市场
4、比亚迪元/S2EV
比亚迪元/S2EV是比亚迪e系列的第二款车型,同时也是e系列的首款SUV车型,带来专业UP、安全UP、优享UP、外型UP、智能UP“5UP全能”。比亚迪元/S2EV采用的是BYD高防护电池,特殊包装工艺,经受火烧、短路、撞击、高温、挤压、过充等极端测试点。
5、上海五菱宝骏/E系列
上海五菱宝骏/E系列主要为宝骏E100。宝骏E100是上汽通用五菱旗下宝骏品牌首款新能源汽车。宝骏E100车身长宽高尺寸分2488/1506/1670mm,轴距1600mm,转弯半径仅为3.7m,整备质量为840kg。
2、北汽新能源EC、EU、EX系列,谁的销量最高?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井喷式发展,而新能源汽修人员却面临严重缺失,这不仅将直接影响消费者的售后服务体验,更将制约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健康发展。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的汽车市场之一,新能源汽车产业也驶入快车道。2018年中国汽车销量出现28年来首次下降,即便在整体车市下行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仍保持着稳步增长的发展态势。
根据中汽协公布的最新产销数据,今年1-6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61.4万辆和61.7万辆,同比增长48.5%和49.6%。尽管产销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回落,但从整体车市来看,新能源汽车持续正增长的优势不断突显。
不过,相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井喷式发展,新能源汽修人员培养却处于较为滞后的状态。此前,据工信部统计,2017年中国新能源汽修人员为17万,预计到2020年这一人才需求将达到85万,缺口有68万,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维修领域将面临80%的人才空白。
3、新能源汽车被抽查的半数企业年销量不足500?
据报道近日,国家审计署对2016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报告直指新能源汽车推广存在的问题,报告称在被调查的66家企业中有30家年销量低于500辆。
据公告显示,至2017年2月底,审计抽查16家企业购买的35500辆新能源汽车中,有2200辆闲置未用一年以上,有17200辆年行驶里程不足3000公里,在抽查的13家汽车生产企业6801辆享受财政补贴的新能源汽车中,就有3511辆电动客车的补贴额超过单车售价的70%。
报告着重指出,某些汽车产销企业采用自产自购、供应电池回购整车等手段获取财政补贴高达16.72亿元。事实上,这一数字几乎达到了2015年-2016年间,8个省安排的省级配套资金(35.46亿元)的一半。
专家表示近年来在政策的大力助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国产新能源客车技术水平世界领先,已经销往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是在发展的同时相关部门还是应该加强对市场的监管。
4、2019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出炉,特斯拉制霸,中国车企表现强势
2019年对于中国新能源车市来讲,最终成绩单并不好看。受国内车市寒冬影响,首次出现了下跌。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共计120.6万辆,同比下滑4.0%。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97.2万辆,同比下降1.2%;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23.2万辆,同比下降14.5%;燃料电池汽车销量2737辆,同比增长79.2%。
但放眼全球市场,新能源汽车板块的整体趋势还是不错的。据EV Sales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销售新能源汽车约221万辆,同比增长10%。其中纯电动汽车占比新能源汽车整体销量的74%;插电式混合动力占比26%,市场份额从2.1%提升至2.5%。
从车企看,排名前五的车企新能源汽车销量均突破10万辆,特斯拉依然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一霸,以超过36万辆的销量稳居榜首。值得注意的是,紧随特斯拉之后的是三家中国车企,它们分别是比亚迪、北汽新能源、上汽集团。除此之外,吉利也超过了现代和丰田,排在第八名的位置。由此可见,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也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的制造国。
而从车型方面看,特斯拉翻盘之作Model 3销量一举突破30万辆大关,以绝对优势霸居榜首。紧随其后的是仅有的另一款年销量突破10万辆的新能源车型——北汽EU系列。除了北汽EU系列,同样来自中国车企的比亚迪元EV/S2 EV、宝骏E系列也进入了TOP10行列,分别排在第四名和第五名的位置。
还有比较值得关注的是宝马和现代。
宝马近年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力有目共睹,不过其主要重心几乎都放在插电混动车型上。宝马2019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接近13万辆,可以说是紧咬上汽集团,同时宝马5系新能源以及宝马i3也双双进入新能源热销车型TOP10行列,分别排在第六名和第十名的位置。
而现代则是2019年新能源汽车领域不容忽视的黑马,不但销量突破7万辆紧跟在吉利后面,还有销量突破4万辆的现代KONA新能源这样的热销爆款存在。
小结
纵观2019年全球新能源车市,大盘增长10%、插电混合动力汽车市场份额上升、特斯拉销量市值双飙升,充分说明了未来新能汽车领域的几个趋势。
首先是新能源汽车未来整体走向还是健康向上的,超过200万辆的销量体量还能有一成的增长量,充分说明其发展潜力。其次是作为过渡产品的插电混动车型还将持续存在很长时间,未来各国禁售燃油车后的主要替代品将会是它们。最后,纯电动汽车板块未来几年内还是很难有车企能超越特斯拉。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有哪些网站、渠道可以看到相关的行业数据及各大汽车品牌市场占有率?
——原标题:2019年9月中国汽车行业产销量现状分析 连续15个月同比下降、新能源汽车市场三连降1、中国汽车产销量连续15个月同比下降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9年9月,汽车进入传统“金九银十”销售旺季,与8月相比,呈现了明显回升,行业销量同比降幅也比上月有所收窄,但同比降幅依然较大。自2018年7月份以来,我国汽车产销量已连续15个月同比下降,其中新能源汽车也连续3个月下降,消费动能仍处于不足状态。
2019年9月,汽车销量同比降幅收窄。产销量分别完成220.9万辆和227.1万辆,比8月分别增长11%和16%,比2018年同期分别下降6.2%和5.2%,产量降幅比8月扩大5.7个百分点,销量同比降幅比8月缩小1.7个百分点。
2、乘用车市场压力仍然较大
2019年9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86.5万辆和193.1万辆,比8月分别增长10.1%和16.8%,比2018年同期分别下降7.9%和6.3%,产量降幅比8月扩大7.2个百分点,销量降幅缩小1.4个百分点。
与2017和2018年相比,2019年1-9月的月度产量较前两年均有所下降。其中2019年1-6月月度销量增长率均低于2017和2018年同期,7月-9月的月度销量增长率低于2017年同期,但是高于2018年同期。
在车型方面,乘用车的主要车型:轿车、MPV、SUV和交叉型乘用车销量较8月份均有所增长。其中MPV增长速度最快,环比增长29.4%,交叉型乘用车增长速度最慢,环比增长2.2%。但是与2018年相比,四个车型的销量均有所下降。其中MPV销量下降幅度最大,同比下降22.1%,SUV销量同比下降9.3%,轿车销量同比下降12%。
3、大众和东风日产包揽轿车销量前三名
在轿车市场上,2019年9月销量前三名的车型分别是上汽大众新朗逸、东风日产轩逸和一汽大众新宝来,销量分比为48654量、38069量和37946量。其中新朗逸9月销量同比增长9.2%,宝来9月销量同比增长102.6%,而轩逸销量却同比下降10.6%。由于大多数购车者主要看中品牌和空降,使得朗逸和轩逸一直在轿车市场销量中领先。
4、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下降
2019年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9万辆和8万辆,比2018年同期分别下降29.9%和34.2%。从车型来看,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产销环比增长,纯电动汽车产量小幅度增长,销量有所下降。
2019年1-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8.8万辆和87.2万辆,比2018年同期分别增长20.9%和20.8%,增速较1-8月有所下降。从车型来看,纯电动乘用车销量最多,占整个新能源汽车销量的70.7%,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占比20.2%。从产销情况来看,纯电动乘用车产销同比有所增长,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同比有所下降。
从具体车型上看,北汽新能源汽车2019年9月销量排名第一,销量为8710辆,同比增长110.5%;宝骏新能源以4315辆的销量排名第二,同比增长313.7%;广汽新能源AION
S销量4006辆,排名第三。在销量排名前十的车型中,有7款纯电动汽车,分别为:北汽EU系列、宝骏新能源、广汽ASION
S、比亚迪元EV、奇瑞eQ、蔚来ES6和比亚迪e2。此外比亚迪动Pro DM和比亚迪唐EM也包含纯电动车型。
新能源汽车连续三个月产销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国家补贴政策的缩水。“由于6月底补贴退坡带来的销售成本大幅上涨,叠加二手新能源车的扰动,产销各环节很难快速应对这样的成本变化。”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补贴退坡影响仍在持续。此外,限购城市新能源需求放缓,低线级市场新车需求相对低迷,导致新能源车销量加速滑坡。
根据今年3月公布的2019年新能源补贴政策,为期三个月的新能源补贴过渡期已于6月结束。此次补贴削减力度堪称近年来之最,从6月26日起不仅国家补贴标准降低了约50%,地方补贴也直接取消。此外,续航里程小于250公里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直接“断奶”。值得注意的是,在北京、上海等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市场,地补的标准一般能达到国补的50%,这也意味着自6月26日起,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享受的补贴最多减少了近70%的幅度。
以上数据来源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6、在全球车市遇冷的当下,连续4年蝉联全球产销第一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是潜力犹在还是隐忧已现?
目前,我国新能源客车市场无论是从技术水平,还是市场规模在全球均处于领先的地位。从技术层面来看,新能源客车行业各种技术方案层出不穷,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创新最为活跃的市场,在技术上我国已处于市场的领先地位。从市场规模来看,我国已稳居全球新能源客车第一大市场。
但截至2019年7月,国内汽车产销已连续13个月呈现同比下滑。
一直逆势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如今也“在劫难逃”。产销增幅下滑、单月销量出现负增长、企业销量目标完成率普遍偏低……新能源汽车市场正经历近几年来罕见的波动。
焦虑与焦灼笼罩着中国车市,人们都在试图寻找一个问题的答案:“跌跌”不休何时休?在全球车市遇冷的当下,连续4年蝉联全球产销第一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是潜力犹在还是隐忧已现?
今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增幅同比出现“断崖式”下滑。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1.4万辆和61.7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48.5%和49.6%。而2018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销同比增长则分别为94.9%和111.5%。与此前“轻松实现”三位数增长有所不同的是,今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产销量同比增幅均回落至50%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上半年实际产销量以及年初中汽协预测的新能源汽车年度160万辆产销目标,上半年全行业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完成率不足40%。记者通过对几家主流新能源车企进行梳理发现,上半年销量目标完成率普遍集中在30%~40%之间,其中新能源汽车领头企业比亚迪和北汽新能源上半年销量目标完成率分别为34.8%和29.6%,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广汽新能源和奇瑞新能源上半年销量目标完成率均处于接近30%的水平。在此次统计的企业中,新能源汽车半年销量目标完成率表现相对较好的是吉利和江淮,分别为57.6%和48.8%。
上半年普遍偏低的销量目标完成率,使下半年的压力骤增。尽管按照此前的规律,下半年市场有出现“翘尾”的可能,但2019年下半年的不确定因素更多,行业和企业完成此前设定的全年目标,难度系数比往年更高。
进入到下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走低的状态仍在持续甚至加剧。7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6.9%和4.7%,是近两年来的首次负增长。种种迹象似乎都在印证着,尽管新能源汽车仍然是车市整体暗淡中难得的增长亮点,但亮度也逐渐暗淡。
事实上,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受到政府、政策眷顾的程度之高向来毋庸置疑。尽管,随着政策的调整,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波动被视为是正式“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的信号和开端,但市场对政策的依赖程度依然不低。政策这把“双刃剑”,造就了一个集潜力和隐忧于一身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换言之,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而言,一个潜力与隐忧并存的时代已至。
7、新能源汽车销量提不上去,充电桩数量竟成一大难题?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加速发展,而下游充电桩数量的不足,反映了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的不完善。
每个品牌与每个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的时间都不尽相同,且需要从两个方便来回答,快充和慢充。快充和慢充是相对概念,一般快充为大功率直流充电,半小时可以充满电池80%容量,慢充指交流充电,充电过程需6小时-8小时。电动汽车充电快慢与充电机功率、电池充电特性和温度等紧密相关。当前电池技术水平下,即使快充也需要30分钟充电到电池容量的80%,超过80%后,为保护电池安全,充电电流必须变小,充到100%的时间将较长。
我们在电动汽车上一般会发现两个不一样的充电口。为什么电动汽车会有两个充电口呢?因为它的充电模式有两种,直流充电模式和交流充电模式。直流和交流两种模式因为充电时间不同也被称为快充和慢充。当然有的电动汽车出于成本、电池容量等多种考量只有一种充电模式,所以就会只有一个充电口。
业内认为,随着各项标准出炉,电动车充电桩新国标发布进入倒计时阶段,同时,这将有利于充电桩设施在国内各试点城市大面积建设,从而使新能源车市场继续保持井喷态势。
据了解,《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一般要求》和《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主要是针对于充电桩的充电温度监控、机械锁与电子锁联动、过载和短路保护等。资料显示,充电桩国标的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主要包括交直流充电接口《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3项系列标准、充电系统通用要求《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一般要求》标准以及直流充电通信协议《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标准等5项。后两项标准日前通过了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织的专家技术审查,意味着充电桩接口新国标的各项标准已基本完成。
8、新能源以后发展好吗?
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好,会成为未来的汽车革命趋势,能源这个词语从来没有冷清过。现在很多地方都已经有新能源汽车了。街上的新能源绿牌也逐渐增多。基于能源结构安全和环境保护压力, 发展节能环保的新能源汽车已成为迫切需求。
9、传统造车企业的2018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达成情况如何?
1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销量突破百万,未来补贴退坡回归市场主导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前11月的销量突破百万大关
在前瞻最新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整体销量中,中国新能源汽车2018年前11个月累计销量逾100万辆,达到102.98万辆,同比增长68%。这意味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在前11月的销量就已突破百万大关。
中国新能源汽车增幅迅猛
与传统燃油车市场的遇冷不同,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出欣欣向荣的增长态势。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1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7.3万辆和16.9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36.9%和37.6%。在累计方面,2018年1-1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05.4万辆和103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63.6%和68%。
其中,2018年11月,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5万辆和13.8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3.6%和30.3%。累计方面,2018年1-11月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0.7万辆和79.1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0.3%和55.7%。
2018年11月,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8万辆和3.1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21.7%和82.5。累计方面,2018年1-11月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4.7万辆和23.9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30.3%和127.6%。
2018年1-1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统计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对于新能源汽车今年的表现,这得益于2018年国家实施的新能源车的政策针对性强,指标设置相对科学合理,推动产品升级效果突出,销量表现也是好于预期。
2018年年销量或突破120万大关 预计2019年销量有望达160万
受政策激励影响,近年来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从近几年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律来看,第四季度是销量的爆发期。2018年年10月新能源汽车销量首次突破10万辆大关,11月更是持续稳定增长,前11个月销量突破百万辆大关。预计2018年年12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仍将大概率地保持高速增长。
此前有传言称,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将退坡40%,网传新补贴政策将于今年12月出台,且不设过渡期,2019年年初正式实施。有业内人士表示,无论此传言是真是假,车企都会在年底清库存,进行新能源汽车的促销。因此,在促销活动的基础上,今年年末新能源汽车销量还会保持增长。但也有专家认为,从目前情况来看,虽然新能源汽车补贴逐渐退坡,但销量仍会保持增长,原因在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消费需求正在增加。
中国新能源车与燃油车双积分政策实施效果凸显,车企为了降低传统燃油车油耗而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2018年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良好,业内对于今年新能源汽车年销量的预测也在逐渐增加,11月乘联会预测今年新能源汽车年销量会顺利突破90万辆,但在11月就提前完成了预测销量。预计2018年全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总销量预计将超过120万辆,而预测到了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总销量将有望达到160万辆左右。
当下,我国汽车产业正处于变革的关口,新能源汽车成为转型的主要发展路线。我国新能源汽车此前的发展主要依靠政策的激励,但随着补贴的退坡,新能源汽车市场或将逐渐回归市场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