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动新能源 > 新能源汽车补贴骗补

新能源汽车补贴骗补

发布时间:2020-10-23 11:07:09

1、国家新能源汽车300多亿补贴是怎样被骗的

 2015年,国家和地方针对新能源车的补贴300多亿元,但由于我国的新能源补贴政策粗放,缺乏完善的监管措施,使得部分新能源汽车厂家利用国家补贴政策漏洞,大肆“骗补”,俨然形成了一条隐秘的产业链。
据了解,大量骗补企业以电池为载体,生产了大量低质量新能源汽车,自产自购,不上牌、不上路,只是为市场烧了一把虚火。
如何堵住骗补漏洞?记者掌握的信息显示,在严查严打骗补行为的同时,管理部门正在研究新的新能源车推广方式,“采取新能源汽车积分和传统能源汽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挂钩”即是考虑之一。http://nev.ofweek.com/2016-02/ART-71011-8440-29062679.html

2、新能源汽车骗补名单上有谁

经过大半年的调查,从这次大会上财政部官员的口中也可以得知,新能源核查工作已经完成,新能源骗补名单可能已经初步拟定。虽然工信部等部委尚未公布这份名
单中都有哪些企业,甚至曾强调“财政部和部内有关司局未接向媒体透露过核查及处理情况”,但根据核查新能源骗补以来业内各企业的异常反应,以及媒体的相关
报道,我们不妨大胆猜测下都有谁“中招”了。

在今年上半年的新能源骗补企业核查中,央视曾曝光过苏州一家名叫吉姆西的客车制造厂,该企业2015年上半年电动车产量不过25辆,但其于年底爆发性增
长,仅12月份即获得机动车合格证2905个,以3686辆的全年总产量收官。然而经过本刊记者前往苏州的实地调查发现,该企业生产车间简陋,产量极低,
并且部分汽车并没有完工,就已经安上了正式的车牌,骗补暴露无遗,因此名单中少不了这家企业。

而在这次的曝光中,和吉姆西合格证及产量特别异常的企业不在少数,涉嫌企业包括:陕汽通家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力帆乘用车有限公司、江苏陆地方舟新能源电动汽车有限公司、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国宏汽车有限公司、江苏奥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芜湖宝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金华青年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等十余家汽车公司。


这些公司都有一个共性,其2015年12月单月的产量均已超过全年产量的50%,且年产量均在1000辆以上。业内分析他们本希望能赶在2013—
2015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最后时机,狠狠地地捞上一笔,然而却四部委和媒体扰乱了阵脚。被央视点过名的这十家车企嫌疑最大,最有可能直接登上骗补黑
名单。网站里有说http://nev.ofweek.com/2016-08/ART-71011-8440-30029187.html

3、新能源汽车骗补问题如何处理?

工信部部长谈新能源汽车骗补,将采取两方面措施,完善政策加强监管,研究新能源汽车积分制度。

一是建议加快研究补贴后续政策,在重建监管体系基础上、深入研究后实施新能源汽车积分交易制度,促使燃油汽车企业承担新能源汽车发展成本。这项制度如实施后缺乏严格的监管措施,将会从现在的‘骗补’变为‘骗分’,为此必须在未来两年先建立严格的监管体系,这样,在政策实施后既能从根本上杜绝‘骗补’等类似情况的发生,又确保财政补贴政策退出后,新能源扶持力度不会断档,早日实现产业发展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的转变。

二是积极研究提高车辆使用率的政策措施,保障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同时,加快提高新能源汽车使用次数和效率,保证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通过系统梳理“骗补”相关内容,分析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剖析产生“骗补”的深层面原因,建议从严厉打击“骗补”行为、完善财税支持政策、引导地方由购置补贴转为支持使用、加强监管、完善后续政策等方面,完善新能源汽车政策。

4、新能源汽车补贴额度降低,行业将有何影响?

作为一名本科在读的新能源学生。表达一下个人对这件事的拙见。

除了大名鼎鼎的特斯拉之外,我第一次亲眼见到新能源汽车是高一升高二的时候,家乡多了一批蓝色的出租车,是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从那时候开始关注新能源汽车。

2015年—2016年越来越多的新能源出租车出现在我的生活视野,那时不少的哥都换了新车,原因是政府补贴力度很大

一辆BYD电动车约30万,那个时候山西省几乎还没有私人购买新能源发电车的事例。

政府给购买比亚迪电动车的用户给予地方补贴。按照中央财政给予补助的计算,地方按1:1补贴,加上出租车司机的优惠政策,比亚迪出租车到手价格最多可减少12万元左右。

中央大力的补贴政策下,到2018年为止,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市场约售出125.6万辆新能源电动汽车。

不过,大力的"补贴"确实迅速提升了一个新兴行业在大众眼中的地位。冲量之后,这个”打折卡“也要停售了。

2019年3月26日,我国中央政府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与国家发改委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

新政调整如下:

分析补贴下降随之而来的行业影响

个人观点出发,减少补贴,并不代表国家对新能源汽车降低了关注。而是对新能源行业的购车为主的补贴形式转向了对设施的投资和建设。

1.加大对城市新能源公交车的投资

目的:建设新能源城市,减少燃气燃油车的排放。

2.完善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

根据四部委联合印发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到2020年,新增集中式充换电站超过1.2万座,分散式充电桩超过480万个,以满足全国500 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

但截至2018年11月,全国共有充电桩72.8万台,完成率仅为15%,缺口达407.2万台。


今年春运也有不少人选择用新能源汽车出行,而服务区的充电设备却不尽如人意。很多人的预计行驶时间被拖延5-6个小时,大部分都是浪费在等待充电站的无用时间上。

相信这些补贴会落实到完善汽车充电站、充电桩等等的基础建设上。

3.行业将进入"真刀真枪"的竞争阶段

"政府补贴、不限购、不限号、电比油便宜"的几大优势让整个电车行业有乐观的销售业绩。随着市场的完善,补贴政策阶梯性的退出"舞台",势必会引起整个行业更大的竞争。

不仅仅要面临国内的市场压力,还有来自国外的各个新能源动力车的品牌。

价格回温是一定的,更多品牌的车将进入不仅仅是拼价格的时期,消费者也会越多的关注车的性能、电池构造等等。

4. 价格回温后促进硬件升级

行业竞争第一阶段是价格,第二阶段就是硬件的对比。补贴减少,汽车价格的回温,那么资金结构的转移也会增大到电池技术的研发上。至少方向是研发续航里程更为强悍的电池结构,整个行业在不久的将来也许会面临配件的进一步升级。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谢谢。

5、工信部官员如何看新能源骗补?

距离新能源骗补风波的爆发已经过去了近两年,如今的新能源市场似乎已经回归了平静。在最近一次接受媒体采访中,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苗圩再次提及新能源骗补问题。

他表示:“在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确实也出现了少量企业钻政策的空子进行骗补,我们在去年已经对五家汽车制造企业进行了查处并处理。同时,我们已经修改完善了补贴政策规定。”

对于新能源市场目前整体的发展情况,苗圩表示:“骗补毕竟是少部分企业非法的行为,大部分企业还是好的。”

会上,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也表示:“骗补这个事过去了,政府部门加大监管,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个事已经解决掉了。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汽车头条APP采访时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目前极少有新能源骗补的问题出现,中国新能源市场可以说已经走出了骗补的风波。”

而在两年前,当新能源行业的骗补行为被曝光之时,业内人士谈及此事的语气并没有这么轻松。

2016年初,国家信息中心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就曾公开表示:“高达7万辆的‘数据黑洞’背后,很可能是车企假售之后将电池拆分倒卖获利的骗补行为。”

在骗补一事刚刚初显苗头的的时候,包括行业专家都表现出一股不安的情绪。“出现骗补,这是政策制定之初始料未及的。”在2016年中国电动车百人会论坛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表示。

而对于骗补一事,从一开始苗圩便表明了强硬打压的态度。“不管有多少辆,发现一起绝对要处置一起。这些企业不像别的,它跑不了,国家财政的补贴也没有全部到位,没补的这些钱一定扣下来不给它,已经补的这些钱一定要扣回来,并且还要依法进行处置,直至取消这些企业的资质。”2016年3月21日,苗圩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称。

果然,在国务院牵头调查下,经过9个月的摸底大调查,9月8日,涉嫌新能源骗补企业的名单终于浮出水面。其中,苏州吉姆西、苏州金龙、深圳五洲龙、奇瑞万达贵州客车、河南少林客车这5家企业在列,骗补总金额已经超过10亿元。

有消息表示,除了被“点名通报”的这5家企业外,还有其他15家企业也涉嫌骗补但尚未公布。据悉,吉利、力帆、天津比亚迪、江淮、日产、宇通、中通等主流汽车企业也在被查处名单当中。

与此同时,在新能源车辆闲置方面也是触目惊心,关联方闲置涉及33家车企,共30414辆,涉及补贴金额达到16.96亿元。

骗补名单的出炉一石激起千层浪,整个新能源领域甚至汽车产业都处在了风雨飘摇的危机时刻。新能源汽车还要不要发展?政府当如何救场?新能源行业的下一步又将如何发展?

财政部经建司宋秋玲在2016年8月21日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夏季论坛上表示:“新能源补贴会持续,但要进行调整”。

在政府追查骗补企业近一年时间后,新能源市场补贴新政终于在2016年12月30日正式出炉,工信部、财政部、科技部、发改委四部委会发布了“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该补贴政策于2017年1月1日起实施。

相比于原本的补贴政策,2016年12月30日出台的新能源补贴新政在整车能耗、续驶里程、电池性能、安全要求等方面提高了准入门槛;设置了中央和地方补贴上限;细化新能源货车和专用车补贴方案,补贴标准按电池电量分档累退。

与此同时,工信部还设立了国家新能源汽车监管平台,加强新能源产业的监督检查;对涉及骗补的企业以及协同骗补的人员进行法律追责。

“对于出现的个别企业法律意识淡薄、铤而走险骗取国家财政补贴的资金,去年我们对这些企业已经依法进行了处罚。”2月17日,苗圩在新闻通气会之中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跟财政部等有关部门一起来研究调整补贴的政策,提高企业和产品进入的门槛,完善补贴资金的申报程序,同时加强对新能源汽车销售使用环节的在线监管,用这些办法来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2017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举行之前,苗圩对再次新能源汽车骗补问题明确表态:“对骗补行为零容忍,对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决心坚定不移。”

正当新的补贴措施逐步推进,新能源市场逐渐走稳的时候,蟹岛的一把大火又将新能源骗补问题“抬上了桌面”。

5月1日,北京朝阳区东苇路蟹岛度假村停车场上目测有80辆左右的新能源电动大巴突然起火。由于这是自2009年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以来国内发生的最大规模的新能源火灾事故,迅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官方表示火灾发生前后,蟹岛西侧桩群没有车辆充电行为,而后北京市公安局消防局也给出初步解释称堆积的杨柳絮快速燃烧波及停车场。

不过由于新能源汽车起火、自燃事件时有发生,舆论还是将其与骗补一事联系起来,认为火灾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为了拿到新能源补贴而忽视了电池质量,导致此次火灾的发生。此事在舆论发酵后便没了下文。

而新能源终端销售市场似乎并没有受到蟹岛火灾事件的影响。进入第三季度,随着补贴退坡对新能源市场的影响减弱,新能源市场的产销增速有所提升,有逐渐走出骗补阴影的势头。

最新的销量数据显示,2017年前9月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分别为42.4万辆和39.8万辆,同比增长分别为40.2%和37.7%。

“三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又恢复到正常发展的阶段,1-9月份累计产销量比去年同期都增长了30%以上,现在我们月产销规模接近8万辆,如果不出大的意外,我们估计今年到年底有可能还会比去年大概有30%左右的产销量增长幅度。”苗圩表示。

两年时间过去,新能源骗补已经成为一个历史性词汇了吗?骗补在未来究竟是否会杜绝?

随着四部委在新能源骗补问题上毫不姑息地“严打”以及后续补救措施的不断推出,在苗圩看来,目前国内的新能源市场已经趋近理性。

“9月28日,我们刚刚公布了双积分管理办法,这就是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下一步,我们还要密切关注这个产业的发展,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扶持这个产业发展。”苗圩表示。

6、比"骗补"更恶劣 "新能源汽车"原始股赠送,到底在忽悠谁

楼主你好,首先原始股权企业必须是工商局可查询,并且是有企业提供的原始股认购协议书的,合同内容包含了每年的利息是多少,一般是8%以上15%以内
合同里企业还需要承诺多久的时间可以完成上市,一般是1~4年不等,通常情况下企业会尽可能的把时间写的长一些但普遍是2年
另外企业还会在合同里规定如果在承诺时间里没有上市的话,企业可以原价回购,你当初多少买的就多少退给你并且要支付你第一条里的利息。
此认购协议必须是该企业的法人签字盖企业公章!(重点)
简单来说原始股一旦上市可以获得很不错的收益,退一万步说没有上市也可以当做高额利息的一次稳定投资,是比较有保障的。
但是市面上散户是很难接触到真正的原始股的,原始股多为企业内部认购或者是被投资公司抢走了,然后再把原始股的利益吃掉很多甚至恶意抬高价格再卖给散户,这样的原始股是没有利润的甚至可以说是危险的。

7、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是什么?

“具体补贴标准为:对本省企业生产销售以及省外企业在贵州省区域内推广应用的符合有关安全性、动力性、维护保障等要求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按中央财政补助标准的50%给予跟进补助。中央财政和本省财政补助总额不超过车辆销售价格的60%。除中央补助外,本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所需补助资金按属地原则..

8、新能源汽车企业违法骗补怎么投诉

可以向企业注册所在地新能源汽车推广牵头部门投诉举报。

《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
二、落实推广应用主体责任
(三)国家有关部门将加强推广应用监督检查。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建立国家新能源汽车监管平台,并通过该平台对新能源车辆(私人购买乘用车可视情况适当放宽)推广应用等情况进行日常监管。此外,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新能源汽车推广核查制度,定期不定期组织第三方机构或省级有关部门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信息核查、抽查。

三、建立惩罚机制

(一)对违规谋补和以虚报、冒领等手段骗补的企业,追回违反规定谋取、骗取的有关资金,没收违法所得,并按《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对相关企业和人员予以罚款等处罚,涉嫌犯罪的交由司法机关查处。同时,依情节严重程度,采取暂停或取消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取消补贴资金申请资格等处理处罚措施。对不配合推广信息核查,以及相关部门核查抽查认定虚假销售、产品配置和技术状态与《公告》《目录》不一致、上传数据与实际不符、车辆获得补贴后闲置等行为,将视情节严重程度,采取扣减补贴资金、取消补贴资金申请资格、暂停或取消车辆生产企业或产品《公告》等处罚措施。对在应用中存在安全隐患、发生安全事故的产品,视事故性质、严重程度等采取停止生产、责令立即改正、暂停补贴资金申请资格等处理处罚措施。


与新能源汽车补贴骗补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