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年一季度欧洲市场电动汽车销量22.8万台 挪威份额已近七成
文 | 马锡泰
车东西5月19日消息,外媒INSIDE EVs日前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协会(ACEA)的数据发布了一份欧洲各个国家和地区2020年第一季度的关于电动汽车销量的报告。报告中指出,整个欧洲地区2020年第一季度电动汽车总销售量达到了22.8万辆,其中对电动汽车最为接受和认可的国家是挪威,仅挪威一家就贡献了欧洲地区插电式电动汽车市场份额的69.7%。
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协会(ACEA)提供的数据,去年(2019年)欧洲28个的国家电动汽车的平均市场份额为2.5%,今年的平均市场份额增长到6.74%,当前有15个国家或地区的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达到这一平均值。当然电动汽车市场份额排名靠前的几个国家会拉高这个平均值,但这从侧面反映出新能源汽车的被认可度已经在逐步提高。
文中所提及的电动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BEV)、插电混合动力汽车(PHEV)以及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V)。各型电动汽车的2020年第一季度的销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从各型电动汽车的销量增长情况,也能发现不同类型的电动汽车的被认可度是不同的。
一、欧洲电动汽车销量持续增长 份额已近10%
根据INSIDE EVs引用欧洲汽车制造协会(ACEA)发布的数据,欧洲地区,包括欧盟、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挪威、瑞士、冰岛)和英国的2020年第一季度的电动汽车总销量达22.8万辆,电动汽车的市场占有份额已经从2019年的3%增长到今年的7.47%。
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排名靠前的国家有挪威、冰岛、瑞典、芬兰和荷兰,市场份额分别为:挪威69.7%,冰岛47.2%,瑞典27.9%,芬兰16.1%,荷兰11.6%。值得指出的是,欧盟的电动汽车的平均市场份额为6.74%,而一年前的平均水平仅为2.5%。
挪威、冰岛、瑞典、芬兰和荷兰的市场份额均高于欧洲这28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平均市场份额。毫无疑问,这五个国家对拉高这28个国家或地区的平均市场份额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此外,欧洲仍然有15个国家的电动汽车市场份额超过5%。
▲欧洲各个国家或地区2019年与2020年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及排名
虽然有五个国家或者地区拉高了欧洲整体电动汽车市场份额的平均水平,但不能否认的是,电动汽车已经逐步的到人们的接受以及认可,电动汽车取代传统的燃油汽车是必然趋势。
二、疫情也挡不住电动热 欧洲28国电动汽车市场份额持续上涨
根据外媒INSIDE EVs引用的汽车制造协会(ACEA)发布的新车登记数据,2020年第一季度纯电动汽车(BEV),包含氢燃料电池汽车(FCV)在欧洲28国的总销量为130297辆,同比增长58.2%;插电混合动力电动汽车(PHEV)销量为97913辆,同比增长127%;电动汽车(包含纯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和插电混合动力汽车)在欧洲287国的总销量达22.8万辆,同比增长81.7%。
从数据上看,纯电动车型(包含氢燃料电池汽车)销量在欧洲28国汽车市场中占比不断增加。截至到今年为止,欧洲地区有16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纯电动市场份额超过2%,7个国家或地区的纯电动市场份额至少超过5%。
在欧洲地区中纯电动汽车市场份额排名靠前的国家或地区中,挪威以50.5%份额位居榜首,冰岛以32.3%份额占据第二位,从第三名开始的其余国家或地区均没能迈过10%的份额门槛。
▲欧洲各个国家或地区2019年与2020年纯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及排名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得出结论,插电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是最被大家所接受和认可的一型电动汽车,纯电动的认可度也正在逐步提高。
结语:电动汽车在欧持续火热
在全球新冠疫情肆虐的大背景之下,传统汽车行业遭遇寒冬,福特、大众传统老牌车企都要“抱团取暖”,电动汽车在欧洲汽车市场的销量不降反增。足以证明,电动汽车的“春天”来到了,汽车行业的电气化宏伟蓝图将进入高速发展期。另外,低碳环保的意识已经深入人心,观念的改变将进一步促进电动汽车全面普及。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盘点:2019年中国汽车保有量2.6亿 北京、成都、重庆保有量最多
新年伊始,随着2019年12月份乘用车销量最终曝出,整个2019年的车市也到了盘点期。虽然从大环境中看,2019年的车市不再像往年一样顺势增长,但整体产销量依旧可观,同时,虽然大部分车企都经历了销量下滑,但日德系车企依旧高歌猛进。
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每两户一台车
据统计,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全国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2.6亿辆,与2018年底相比,增加2122万辆,增长8.83%。按照三口之家计算,平均每两户居民就拥有一台汽车。
从数据统计上看,北京因为持续限购,整体保有量连续三年几乎没有增加。而成都的汽车保有量已经突破519万台,几乎追上了北京。看来汽车厂商盯住四川市场不无道理。
其中,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81万辆。截至2019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81万辆,占汽车总量的1.4609%,与2018年底相比,增加120万辆,增长46.05%。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310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1.19%。新能源汽车增量连续两年超过100万辆,呈快速增长趋势。
各车系市场占有率多有下滑
相比前两年国产车的高歌猛进,2019年国产车市场占有率略有下滑,从42.1%下降至39.2%。这主要是一些造车新势力被市场洗牌,一些老牌山寨车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造成的。国产主力品牌像吉利、长城、比亚迪、上汽等品牌依旧保持较高的增长势头。
但总体而言,2019年,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840.7万辆,同比下降15.8%,销量下降幅度还是蛮大的。但因为整体市场萎缩,因此依旧能够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9.2%,就市场占有率而言,仅仅比2018年下降2.9个百分点。
美系车方面,虽然凯迪拉克销量没有出现滑坡,但别克和雪佛兰两大支柱品牌在各自的领域都出现了疲软现象,这也让美系车整体市场占有率下滑至8.9%。
此外,韩系车和法系车持续下滑并不感到意外,即便是整体市场上扬的时期,这两大品系也已经不是自主品牌的对手。
日系德系车逆势增长
比较有意思的是,在市场大环境疲软的2019年,日系和德系居然都出现了正增长。这其中包括日系豪华品牌雷克萨斯整体的一车难求,也包括大众系、奥迪系的新车群狼战术带来的利好。同时宝马和奔驰也都在2019年破了自己的年产销记录。
值得一提的是,丰田自从采用了全新的TNGA设计架构后,几乎所有车型都成为了爆款。上到亚洲龙和凯美瑞,下到雷凌卡罗拉,就连换代的RAV4也都是出于排队购车的状态。
另一方面,南北大众一口气上了10款SUV,让消费者应接不暇。就连老牌劲旅大众途观都拱手交出了合资SUV头把交椅,而争抢他市场的不是别人,正式一汽大众的一伙新型SUV。
白希文总结
可以预见2020年对于各家车企来说,压力绝对更甚于2019年。能够维持现有市场规模就已经不易。预计造车新势力应该在2020年完成最后的洗牌,上百个品牌最终能留下5/6家就算是投资人烧高香了。
而传统车企方面,那些没有为研发做过打算的车企,也许会在2020年画上句号。日系品牌还将有爆款车型面世,比如全新一代汉兰达,以及两厢思域,都会成为一车难求的产品。
而自主品牌方面,整体市场占有率也许还会下滑,但以吉利、长城、上汽为首的头部品牌还将迎来新的增长。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为什么现在的电动汽车的市场如此暗淡?
近三年来,纯电动汽车的市场售额增速迅猛,尤其是过去的2018年,国内电动汽车的销售量突破260万,相对2017年销售量同比增幅80%,在这种增幅背景下,不少人开始关心2019年度纯电动汽车的市场增速将会朝哪个方向发展?
首先,是国家财政补贴带来的影响。由于节能减排的需要,国家在前几年对新能源汽车市场实施了大幅度的补贴政策,使电动汽车市场的销售量增速加快,但是到2019年,国内纯电动汽车的保有量已经达到了先前的预期,所以业内人士推测今年对纯电动汽车的补贴力度将有所降低,财政补贴下调,必然会拉低纯电动汽车市场销售量的增速。
其次,为了缓解财政补贴下调带来的收益损失,预计各大车企将同步上调纯电动汽车的售价。2019年刚刚去过的两个月,业内就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款车型二月份的售价要比一月份高出3000元。另外在上周,小鹏、蔚来、威马等新能源车企都宣布今年将在车型原有的售价基础上,上调8000至30000元不等,这一售价上调现象会直接向消费者施加压力,影响消费者的购车热情,进而降低纯电动汽车的销量。
最后,消费者的购车需求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本身在共享汽车的冲击下,消费者的购车需求已经不如之前那么迫切了,再加之补贴政策逐步降低,纯电动汽车售价突然上调,很多消费者都会再次斟酌原有的购车意愿。因此,购车需求的降低也会相应拉低纯电动汽车的市场销售量增速。
总的来说,在政府补贴减少、纯电动汽车售价上调、以及消费者购车需求发生变化的共同作用下,2019年纯电动汽车的销量会有一定的增长,但增速将远远比不上2018年度创下的纪录。
4、扬州市最近十年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
新能源汽车是巨大空间、高成长的稀缺行业:《中国制造2025》规划明确提出,将到2020年,我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年销量突破100万辆,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年销量300万辆。到2020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市场占有率80%,随着整车放量,产业链在未来6年内将迎来10倍的发展空间,可以说是巨大空间、高成长的稀缺行业。产销高增长、产能扩张,使新能源汽车主题具备景气确定性: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预计今年增长150~200%,销量达到20~25万辆,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明年增速保持50%以上,达到35~40万辆;截止今年7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9.89万辆,同比增长3倍,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同比增长近4倍,纯电动乘用车同比增长2倍,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同比增长85%,纯电动商用车同比增长7倍;新车型不断推向市场,各级别车型中的高性价比车型成为爆款;新能源客车、物流车经济性显著,充电易解决,交通部支持,需求爆发;新能源汽车主题具备中长期想象空间和后续催化剂:随着新能源汽车运营保有量的增加,消费者认知逐步提升,行业发展过程中逐步“去伪存真”,使得消费者购买意愿跨过了“无知无畏”阶段,来到了“成熟理性”阶段,意愿购买比例回升至43%;车价与续航及充电仍然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随着动力电池成本快速降低和补贴的持续,以及充电设施的普及,预计新能源汽车成本及价格降低,需求将受到有力支撑;参考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行业“鲶鱼”出现,性价比进一步提升,带动市场需求进一步提升,且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预计较美国至少大4倍、价格弹性更大,在充电便利性远不及美国的情况下销售放量,预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需求爆发将更快;新能源车2014年销量在商用车市场渗透率仅0.05%,客车销量渗透率仅3%左右,乘用车中仅为0.3%,年销量即便增长10倍,成长空间也仍然十分巨大;
5、能否迎头赶上?合资品牌痛失纯电汽车市场
我们都知道,合资品牌在中国汽车市场占据了相当高的比重。以今年1-4月的销量为例,乘用车的总销量为443.3万辆,自主品牌的销量仅占38%,为168.9万辆。也就是说,每100辆乘用车中,有62辆为合资品牌汽车。像我们耳熟能详的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上汽通用等合资车企,销量均占据前位。
需要指出的是,乘用车市场长期被合资品牌所霸占,是中国汽车市场特色,长期以来就是如此。不过近年来,随着自主品牌,如吉利汽车、长安汽车、长城汽车等品牌的追进,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徘徊在40%左右。尽管自主品牌的快速发展威胁到了合资品牌的市场地位,但是有着较高降价空间的合资品牌凭借价格优势保市场,依旧在乘用车市场占据相对优势。根据4月份的销量数据来看,大众品牌(含一汽-大众、上汽大众)的市场份额占到了18.3%;日系车(含东风日产、东风本田、一汽丰田、广汽本田)市场份额总计达到了19.9%。
然而,合资品牌在纯电动汽车市场的表现,却令人大跌眼镜。
以今年一季度纯电动汽车销量排名前十的生产厂家来看(总计所占的市场份额超过了83%),除了特斯拉表现极为抢眼之外(1-3月,特斯拉国产和进口车销量总计为1.86万辆),其余的席位几乎全部被自主品牌所占据。
简列几组数据来看一看,一季度,比亚迪纯电动车销量1.27万辆,广汽新能源7319辆,北汽新能源6738辆,奇瑞新能源3886辆,蔚来汽车3721辆,长城汽车3470辆,小鹏汽车2359辆。在纯电动汽车销量前十的厂家中,仅一家合资车企上汽通用五菱,前3月的销量达到了6677辆,而这背后还有一定的当地政府因素,在此先不赘述。
以此不难看出,合资品牌纯电动汽车在当下的细分市场中,称不上是主流。
分析背后的原因,最重要的一点是合资品牌在纯电动车型的导入上比较迟,可以认为错失了我国纯电动汽车市场的爆发期。以大众品牌为例,目前旗下在华所推出的纯电动车型仅有朗逸纯电、高尔夫纯电、宝来纯电,不仅推出的时间晚,且最初版本的续航里程偏低,不到300公里,再加上并无太大的价格优势,所以合资品牌与我国2018-2019年的电动汽车快速发展期算是擦肩而过。
当然,合资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并不是毫无建树。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我国的插电混动市场中,除了比亚迪、吉利和造车新势力理想汽车之外,今年一季度销量前十的插电混动生产厂家主要还是以合资品牌为主。从数据来看,华晨宝马一季度的插电混动车型销量为4187辆;上汽大众为3116辆;一汽丰田为1368辆;长安福特为942辆;北京现代为819辆;广汽丰田为728辆。
考虑到我国的补贴政策方向,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两种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的市场导向比较明显。我们从各自的销量及占比能略窥一二。以最新的数据来看,1-4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的销量总计为18.4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的销量为13.5万辆,占比达到了73.37%;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销量仅为4.9万辆,占比不到30%。
新能源汽车是大势所趋,在我国的发展势头比较迅猛,每月的销量大概处于10万辆级别(今年前三个月的销量除外,主要是受到了疫情影响)。从销量数据来看,2019年全年的销量为120.6万辆,占到了汽车总销量2576.9万辆的4.68%。虽然每卖出100辆汽车中,仅有不到5辆是新能源,但是按照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规划来看,市场前景是十分可观的。按照2019年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来看,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将达到25%左右。如果这一目标实现,五年后,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规模或将达到年销600-700万辆。
所以,要想在中国汽车市场占据绝对优势,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合资品牌汽车的必修课。
当前,大众汽车、丰田汽车、通用汽车等都在跨马加鞭布局纯电动车型,初步可以判定的是,未来的电动汽车市场将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一足是传统的自主品牌造车企业,如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吉利汽车等;一足是造车新势力企业,如蔚来汽车、威马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等;再就是快速追赶的合资品牌车企。
而根据笔者的预测,未来的电动汽车市场,很有可能还是被合资品牌所抢占。这背后的理由依据:技术含量、价格/残值优势、以及消费者消费惯性等因素。另外,从4月的纯电动汽车市场来看,已经呈现出了一个微弱的苗头:高尔夫纯电销量较为可观。(作者:张小莎)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6、目前在国内销售的纯电动汽车品牌有哪些?
1.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北汽新能源公司”)是由世界500强企业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发起并控股,联合北京工业发展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北京电子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共同设立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平台,是目前国内纯电动汽车市场占有率最大、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企业。目前,北汽新能源公司已形成辐射全国的产业布局,并与美国Atieva公司、德国西门子、韩国SK等著名企业开展了成功的合作,大大增强了技术实力和研发实力。
2.江淮汽车:
江淮的新能源汽车研究始于2002年,并在2009年提出“纯电动”为主攻方向后取得快速发展,至今累计推广电动车超5000辆。江淮汽车是国内纯电动轿车投放市场比较早的企业。数据显示,2013年以前,中国投放到市场上的纯电动轿车,江淮汽车占近50%,到现在已经发展了4年多,公司不断使用迭代开发的技术,每年市场投放都有一定的批量。
3.上海荣威汽车:
作为国内最早推出新能源汽车战略的企业,上汽集团乘用车在自主掌握新能源核心技术的同时,还致力于对新能源全产业链的扶持与打造,目前上汽集团乘用车的新能源产业整体战略布局已基本成型。“中国最完备新能源体系”的构建,以及在新能源产品及新能源市场化、产业化方面的初步成功,显示了上汽集团乘用车在新能源产业链的前瞻布局的卓越成效。
4.东风日产启辰:
在新能源汽车推动方面,东风日产将坚定不移地发展启辰品牌新能源汽车,并承诺加大研发投入和营销力量的倾斜,以尽快推进新能源汽车规模量产,并致力于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的领导品牌,推动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普及。作为东风日产的合资自主品牌,启辰自从诞生开始,便取得了不俗的销量。
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IT,汽车和新能源三大产业群的高新技术民营企业。目前,比亚迪在全国范围内,已在广东、北京、陕西、上海等地共建有九大生产基地,总面积将近700万平方米,并在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印度、台湾、香港等地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现员工总数已超过15万人。
7、2019年中国新能源车市:全年或现负增长
没有想像中的金九银十,可能也不会迎来往年显著的翘尾效应,数年来涨势迅猛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在2019年甚至有负增长之虞。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9年1-1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09.3万辆和104.3万辆,同比增幅仅有3.6%和1.3%。而11月的销量还有没超过10万辆,同比跌幅超过四成,已连续5个月同比下降。如果12月仍然不能止住颓势,全年销量负增长几成定局。7月份成为一道分水岭。2019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依旧保持快速增长,6月份销量涨幅甚至一度超过80%。7月开始形势急转直下,同比降幅逐步扩大,从3.8%、21.7%、34.8%到10月份已呈腰斩之势,达到46.0%,11月份才略微收窄(见图表1、2)。从2010年新能源汽车被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来,销量几乎一路走高,即便是近几年国内汽车行业进入微增长时代,到2018年甚至迎来了当时28年来的首度新车销量下滑,新能源汽车也一直是相对低迷的整体车市中的一抹亮色。它为何会在2019年出现前所未有的“五连降”?当前的市场形势是在哪些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市场格局正发生怎样的变化?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亮点?
“坚持一下,抓紧吧,下半年怕是没这样的日子了。”在2019年年中时,记者采访到一名国内知名新能源汽车品牌4S店的负责人,他连续忙了数日,指着电脑上的一堆信息表对记者说,“这些、还有这些车,都是这几天处理完的,这是已经卖出去的。”之后忙不过来便不再多言。而到年底,当记者再次来到这家店,店内没有顾客,记者被告知这位负责人已经离职,而店内仅有工作人员,看起来似乎也没有年底的忙碌状态,“今年差不多就这样了,我们也不打算再进车了。”
2019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先“火”后“冰”,进入下半年以后的“五连降”已经成为整个行业关注的焦点。这家4S店的表现仅仅是一个不全面的缩影。
“新能源汽车销量下滑的核心原因是受市场化脱钩的影响,导致整个市场需求处于疲软状态。”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当前这种下行状态对我们是一场严峻的挑战,我们之前对补贴下降带来如此严重的影响估计不足,认为下滑只是出现一下就结束了。
具体分析来看,当前新能源车市的这种局面是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形成的。
第一是多个政策效力的叠加影响。
1.头号政策因素当属国家补贴退坡幅度之大前所未有,而地方则转为补贴基础设施。
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高级经济师徐长明曾判断,2019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或达不到2018年水平。过去的五年在政策驱动下,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处于单边持续高速增长阶段。而随着补贴大幅退坡,新能源汽车将进入波动式发展阶段。
2019年3月26日,四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新一轮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从总体上看,2019年补贴新政在2018年的基础上继续加大退坡力度,主要车型的平均退坡幅度在50%左右,并取消了地方对销售车辆的补贴,改为补贴充电、加氢等基础设施。例如,纯电动乘用车按续驶里程的分档补贴由2018年的五档简化为两档,整体退坡幅度平均为50%,且对续航低于250公里的车型不再给与补贴。新能源客车的补贴上限也降幅过半,退坡幅度最大的快充类纯电动客车从2100/kW·h降至900kW·h。新能源专用车补贴更是在2018年降幅达4成的情况下,2019年的退坡幅度仍达到46%-59%。
此外,2019年补贴退坡虽然也为企业留出了过渡时间,但由2018年的4个月已经缩短至3个月,以3月25日和6月25日两个截点将全年的补贴标准截为三段,一款纯电动乘用车享受的补贴额度在第一个截点前后相差3万元不等,在第二个截点前后又相差2万元左右。
因此,为抓住过渡期最后的政策红利,众多车企开始疯狂打折促销清库存,而许多消费者的购车需求也在短短两三个月里集中提前释放,共同推动了6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猛增八成,也给下半年的市场带来巨大压力。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许海东曾表示,虽然很多车企表态在补贴新政落地后,不会让消费者的利益受损。但事实上在新政实施后,不少车型落地价格提升,导致很多潜在购买者持币观望。补贴新政的发布也让购买门槛有所提高。
按照之前国家规划好的排放标准升级时间表,从2019年7月1日起,国内开始正式实施国家第六阶段排放新规,即从7月1日开始,国五排放标准的新车停止上牌登记。有些城市甚至采取了提前实施的措施。
但一份由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在2019年4月下旬公布的《2018年汽车经销商生存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经销商新车销售几乎无利润可言,而库存预警又连续17个月居高不下,其中“国五”车型压库严重。对于经销商而言,大幅降价促销成为快速清理库存车的必然选择,市场上在5、6月份甚至出现“买一辆送一辆”的打折法。
这种降价力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不少消费者的购车选择,即从打算购买新能源汽车转向购买超低价格的国五传统燃油车。而有的消费者面对这种情形更加迷茫,继续观望。
“新能源汽车其实也受国六标准的制约,很多企业受到国六标准的冲击,导致传统产品跟不上,老产品又必须清库,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崔东树认为,国六标准的实施推动了行业的快速清退的过程,一些合资企业特别是不少自主品牌车企受到严重影响。插电式混动车型在10月份出现同比下降44%的情况,也是受到这一政策的后续影响。
3.第三个政策因素则与正在实施的“双积分”政策相关。一些业内专家指出,当前正在实施的“双积分”政策没有发挥预期的巨大“威力”。
发布于2017年9月的《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双积分”政策),被业内视为补贴退出后鼓励车企继续生产新能源车的接档政策,意在通过积分交易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推广。该政策对年产量或进口量达到3万辆以上的企业提出了明确的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2019年度、2020年度,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分别为10%、12%。徐长明曾表示,新能源汽车未来如何波动式发展,取决于双积分政策所发挥的作用。如果不严格执行,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未来发展将充满疑问。
从目前来看,虽然“双积分”政策的促进作用已经开始显现,但无论是当前表现出来的积分交易价格,还是在倒逼车企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投入、推动扩张市场份额的力度上,业内一些专家都认为略显不足。2018年,新能源汽车双积分交易金额超7亿元人民币,每分仅850元,预计2019年年末将上升到2000元以上。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明确指出:“现在的‘双积分’政策效率是不高的,应该研究调整‘双积分’政策的实施方案,通过‘双积分’政策来保障实现电动车占比逐年上升的目标。”
2019年是“双积分”政策实施的元年,工信部已经两度调整,并拿出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目前“双积分”政策还在调整完善之中。据了解,本次修改意在引导节能汽车的多元化发展,给车企的新能源积分考核和来源要求提供更为宽松的环境,以求对行业发展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第二,从消费市场来看,2019年主要有三重因素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力和信心。
1.近年来宏观经济的持续下行已经影响了整个国内汽车市场。
国内一些经济学家指出,对汽车等行业而言,当前面临的一个严峻形势就是国内消费受到了严重挤压,居民的家庭资产负债出现严重问题,打击了居民的消费信心和能力。在购车补贴大幅退坡的叠加影响下,2019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难以像往年一样独善其身。北汽集团营销业务委员会产品与商业模式创新中心市场研究部部长赵新智也分析认为,因为很多家庭是第二辆车用户,随着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下降,导致购买力不足。
2.从2018年下半年到2019年,频发的新能源汽车起火等安全事件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普通消费者的购买信心。
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发布的《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大数据安全监管成果报告》显示,从5月到8月,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共发现79起安全事故,涉及车辆96辆。在已查明起火原因的车辆中,41%的车辆处于行驶状态、40%的车辆处于静止状态、19%的车辆处于充电状态。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绝大部分事故车辆使用的是三元锂电池,占比达86%。
近三年的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持续提升对续航里程和能量密度的要求,一年一个台阶快速升级。为了达到补贴的标准,车企多采取高能量密度电池,但验证工作严重不足。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产品续航里程已有大幅提高,但随之带来的安全隐患也逐渐显现。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数据显示,目前已要求召回33281辆新能源汽车。另据了解,因动力电池问题而召回的车辆占比近两成。
3.目前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纯电动车型的保值率状况堪忧,而保值率恰恰是消费者购车时重点考量的因素之一。
中国汽车金融暨保值率研究委员会发布的2019年度中国汽车保值率报告显示,多数目前在市场上热卖的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1年的保值率就已经低于50%,续航能力在300公里以下的更是仅有两、三成。即便是表现最好的特斯拉MODEL X,1年保值率仅为67.46%,其次分别为特斯拉MODEL S与蔚来ES8,它们的保值率分别是65.32%与51.28%。
“新能源汽车销售量下滑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残值率低,而且还需要专业人士对其动力电池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估才能定价。即便是电池使用状况还可以,但是二手车买家不认账,新能源二手车的价格也提不起来。”崔东树表示,这种情况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经销商不好出手,回收的时候会把价格压得很低,车主不接受便会私下交易,对二手车市场和新能源二手车的流通都十分不利。
以上三点因素,加上政策的变动及不确定性,让更多消费者暂停购买计划,处于观察和观望状态。
第三,从供给端看,一些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生产动力转弱,减少了对市场的产品供应。
国内一家整车厂销售负责人甚至表示,“从单车成本而言,目前是卖一辆亏一辆,有的已经暂时停卖了。”在2019年3月25日之前,有的纯电动乘用车单车补贴可拿到7.5万元,到6月26日前已经降到4.5万元,之后继续降到2.5万元。崔东树分析指出,这个调整期给企业带来的巨大压力是难以承受的,也导致了现在艰难的困局。
据赵新智透露,相对于2018年,新能源乘用车的补贴退坡幅度达60%-80%。这加大了企业的成本压力,因此必须对低价车限产、提价。
市场格局演变:传统自主车企份额跌破9成
历经数年发展,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正打破原来的局面,各参与方、各种产品的市场份额和力量对比也正在变化之中。
在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外资品牌的较量中,传统自主车企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绝对优势正受到冲击。
“2019年可能是近年来传统自主品牌车型占比首次低于90%的一年。”近日,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2019年会长、中海同创集团董事长李金勇在2019中国车商高峰论坛上表示,目前国内合资品牌纯电动车型已经逐渐进入市场,造车新势力的产品占比达到9%,也逐步成为市场重要参与力量。
从2010年到2015年之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几乎是传统自主车企的天下。但从2016年开始,跨国车企巨头明显加快了向电动化转型的步伐,向中国市场投放新能源汽车产品的规划力度也明显加大。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情报所主任、总工程师黄永和观察到,从2013年到2015年,虽然很多合资企业包括跨国公司都发布了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战略,但车型上市还比较少。但从2018年开始,在市场上的合资品牌新能源车型明显增多。2019年1-10月,合资品牌产品占比已经超过了10%。他担忧的是,根据市场调查,在不少“80后”、“90后”年轻人的意识中,已经把特斯拉和BBA并列为豪车品牌了,这可能会影响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特别针对年轻一代的细分市场。“应该对我们的市场冲击比较大。”
从各类细分市场看,插电式混动车型销量到2019年11月已经同比下滑超过40%。而在纯电动乘用车市场中,A0和A00级车型的下滑尤其明显。
这两款车型一直是近年来纯电动乘用车销量的主力。在2017年,A0和A00级车型总销量一度占据纯电动乘用车7成以上的市场份额,然而到了2018年开始收缩,特别是A00级产品的市场份额少了接近20个百分点。2019年,A00级车型的市场占有率降幅扩大,目前仅占不到三成。值得注意的是,在2019年,A级纯电动乘用车的占比明显提升,已占据当前纯电动乘用车销量的半壁江山。
业内专家分析指出,这种市场格局的演变正是近三年国家补贴政策不断调整的结果。崔东树指出,另一个因素是一批分时租赁企业倒下,其产品被大量退租并流向市场,大量低价处理。A00级电动车一直是分时租赁场景的主要运营车辆,“因此A00级车增长压力巨大,市场表现低迷。”
进口车、出行市场承包年度亮点
尽管新能源汽车整体市场下滑,但在一些细分领域仍然不乏亮点。
第一是新能源车型进口量增长迅猛,成为进口车市场的亮点。
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1-10月,新能源汽车总进口量约4.9万辆,同比增长191.7%。其中,特斯拉总进口量约3.33万辆,同比增长了184.1%,成为进口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力品牌。
第二是出行市场特别是出租车、网约车市场,但这种市场表现是否可以称之为亮点,业内争议不小。
上汽通用总经理王永清曾在2019年广州车展上透露,2019年1-9月,全国卖给私人用户的电动车仅十余万辆,其余的70多万辆全部投放给B端的出行市场。不少行业人士在看到这一信息后纷纷表达了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质疑与担忧,他们认为,这没有反映出私人用户的真实需求,对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前景更加悲观。而1-10月的新能源汽车上牌数据则显示,过半数纯电动乘用车是营运车辆及由单位购买的非营运车辆。
出行市场特别是网约车、出租车已经成为消化新能源汽车产品的主要渠道。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不失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一个亮点。崔东树透露,目前纳入监控范围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为201万辆左右,其中出租车、网约车、公务租赁用车占47%,而私人用车占了53%。
从运营的里程来看,用于网约车、出租车的车辆的运营里程占60%、55%左右。“网约车市场的良好发展态势带动了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大幅提升,目前新能源汽车在网约车市场的渗透率达到了10%以上,出租车则达到了6%左右,主要车型包括北汽EU系列、帝豪EV系列、比亚迪e5、e6等,网约车、出租车是新能源汽车真正推广的活名片。”
因此,崔东树分析指出,新能源汽车主要卖给了出行公司应当是一个亮点而非问题。因为这恰好说明出行市场对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接受,特别是运营用户对其认可,电耗比油耗更有优势,如果网约车运营而没有达到合理的经营情况,用户是绝对不会愿意使用的。这本就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亮点。
当前,新加入的网约车必须是纯电动车型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城市的选择。在司机收入方面,新能源网约车在一二线城市已经开始占据优势。新能源汽车在网约车市场的大量使用应当被视为到目前为止一个较为成功的案例。
专家观点:2020年新能源汽车市场预判
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不会有大幅提升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许海东
在2019年的最后一个月,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有可能会因为多重因素出现翘尾迹象,但是即便出现年末的销量小幅上扬,也无法直接带动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大幅提升。下半年新能源车市出现的“五连降”会让政府、车企、消费者等多方重新审视新能源汽车市场。预计政府会推出更利好新能源汽车发展和销量提升的政策,车企也将根据市场调整生产节奏与产品布局,而消费者也将更为理性。因此,进入到2020年后,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不会有太大提升,仍将会处于一个调整期。
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出现26%的正向增长
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
预计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具有挑战性的目标是200万辆,中性判断约为160万辆。按照工信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中提出的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到25%的目标,预计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700万辆以上。按照2019年近130万辆的销量计算,2020年到2025年复合增速将超过33%。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左右,这个目标对企业的引领作用很大,会推动企业加速发展新能源汽车。
预计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80万-200万辆
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2019年会长李金勇
2020将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的起步年。未来B端市场将继续坚挺,出租车、网约车电动化成为必然趋势。限购城市市场有望出现新能源汽车的增量(北京增加4万-10万辆)。未来随着积分价值提升,电池成本下降,A00级纯电动乘用车市场将回暖,非限购城市销量增加。随着特斯拉国产、部分造车新势力车型上市,推动新能源汽车高端用户扩大,预计增加10万辆以上。2020年作为新能源汽车补贴最后的盛宴,最后一个年尾效应显现,有望增加20万辆销量。
2020年仍是调整期,实现微增长
北汽集团营销业务委员会产品与商业模式创新中心市场研究部部长赵新智
2019年和2020年是市场的调整期,预计2019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在110万辆左右,其中纯电动汽车80万辆。明年有望微增长,纯电动汽车约有6%的增幅增加到85万辆。未来市场会进入一个增长期,2021—2023年增速约为17%-20%。到2023年以后预计可达200万辆以上。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8、新能源纯电动汽车的发展趋势?
你好,朋友,很开心为你提供我知道的信息。当前,我国正在贯彻“资源节约型,环境回友好型”答的发展战略,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实施重点扶持政策。目前国家财政扶持节能减排,促进了新能源产业加速发展,并且已成为新一轮汽车促销的亮点。随着油价不断攀升,能源与环保问题日益突出,新能源汽车无疑会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因此,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定然是未来的稀缺人才。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是国家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紧缺人才专业。
新能源汽车专业毕业生就业途径比较广。新能源汽车专业毕业生可以通过竞聘,做新能源汽车公司的技术人员;也可以到4S店做新能源汽车的维修技师;还可以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就业。
只要我提供的信息能给朋友你带来一点点帮助,我都觉得开心。
9、1月纯电动品牌上牌量 比亚迪总量最多 国产Model 3单车型夺冠
受农历新年假期和新冠疫情的影响,我国1月份的汽车市场表现受到很大影响,纯电动汽车也未能幸免。
据交强险上牌量数据统计,2020年1月纯电动汽车上牌量为31415辆,其中自主纯电动车仍占了绝对比重,上牌量达24856辆,占比79.1%;合资纯电动车上牌量为2634辆,占比8.4%;进口纯电动车上牌量为1320辆,特斯拉独资在华建厂生产的国产版Model 3上牌量为2605辆。
由于整体车市低迷,各品牌1月份销量也有较大幅度下滑,只有12个品牌的纯电动车上牌量超过1000辆,这些品牌加起来的总上牌量达到25340辆,占1月纯电动车总上牌量的80.7%。但即使卖得最好的12个品牌中也没有一个上牌量能过万辆,最高的比亚迪也只有4535辆。
在12个纯电动车型上牌量过千辆的品牌中,自主品牌10个,仍占据绝对地位。虽然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外资品牌在插电式混合动力领域表现较好,上牌量已经超过自主品牌。但在纯电动市场,即便拥有强势的特斯拉,外资品牌的占比依然很小。
同时,在1月份上牌量过千辆的品牌中,还有3家新创车企,分别是蔚来、小鹏和哪吒。新创品牌最开始如过江之鲫,但经过几年的发展,最早的鱼龙混杂的局面已经不复存在,第一梯队的几个品牌开始逐渐脱颖而出了。
在所有目前已有产品上市的新创品牌中,除理想是增程式车型外,其他品牌推出的都是纯电动产品。而从市场表现来看,新创品牌的表现已经是泾渭分明。
蔚来一枝独秀成为第一梯队。作为国内新创品牌的头把交椅,无论从知名度、产品力、口碑还是市场表现一直都名列前茅。虽然蔚来的产品是新创品牌中价格最高的,但它仍然能保持上牌量第一的位置。蔚来也是目前自主品牌中最有希望能与特斯拉一较高下的电动汽车品牌。
第二梯队是威马、小鹏和哪吒,这三个品牌从产品定位来看,所处的市场空间更加拥挤,与之竞争是比亚迪、北汽新能源、广汽新能源、吉利新能源等传统汽车大厂。不过,从目前这三个品牌的市场表现来看,虽然短期之内不可能超越几个大厂,但产品基本已经进入主流市场,也具有比较稳定的销量。
第二梯队以下的新创品牌的表现就比较惨淡了,每月的交付量仅在百余台上下,甚至排在末尾的品牌经常每个月的上牌量仅为个位数。对于这些品牌来说,未来如果还想独立发展难度非常之大。
从知名度和产品力来说,它们和头部几家企业差距过大,后期很难获得资本和市场的青睐。如果还想有所发展,可以考虑并入一些大型汽车集团作为子品牌。当然,如果有足够技术实力的企业,也可以考虑通过技术共享的方式获得大型车企(特别是国际车企)的合作,以确保能存活下去。
在单一车型上牌量方面,2020年1月共10款纯电动车的上牌量超过千辆,这10个车型的总上牌量达到15449辆,占1月份纯电动车总上牌量的49.2%,基本上这10款车占纯电动市场的半壁江山。
国产的特斯拉Model 3虽然从2019年12月才开启交付,在2020年1月的上牌量中就已经拔得头筹,不得不说该车的吸引力确实强大。相信以Model 3目前的火爆态势,该车很有可能成为今年中国市场中单一纯电动车交付量最多的车型。
而从10款上牌量过千辆的车型来看,排在前5位的只有宝骏E100是一款微型电动汽车,剩下的4款全部是中高端车型,凸显目前纯电动汽车市场的消费升级趋势已愈加明显,未来市场中高端产品将成为主角。
值得注意的是,有3款新创车企的产品进入了上牌量前10位的排行中,但这主要是因为新创车企推出的车型较少,像小鹏和哪吒目前都只有一款车型在售,销售火力比较集中。而像北汽新能源、比亚迪、广汽新能源这些传统企业,虽然前10位排行也只有一款产品上榜,但这几家还分别有数款车型在售,只是上牌量在1月份没有达到千辆,不过论总量的话,比亚迪、北汽新能源、广汽新能源这些企业仍颇具实力。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10、有哪些网站、渠道可以看到相关的行业数据及各大汽车品牌市场占有率?
——原标题:2019年9月中国汽车行业产销量现状分析 连续15个月同比下降、新能源汽车市场三连降1、中国汽车产销量连续15个月同比下降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9年9月,汽车进入传统“金九银十”销售旺季,与8月相比,呈现了明显回升,行业销量同比降幅也比上月有所收窄,但同比降幅依然较大。自2018年7月份以来,我国汽车产销量已连续15个月同比下降,其中新能源汽车也连续3个月下降,消费动能仍处于不足状态。
2019年9月,汽车销量同比降幅收窄。产销量分别完成220.9万辆和227.1万辆,比8月分别增长11%和16%,比2018年同期分别下降6.2%和5.2%,产量降幅比8月扩大5.7个百分点,销量同比降幅比8月缩小1.7个百分点。
2、乘用车市场压力仍然较大
2019年9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86.5万辆和193.1万辆,比8月分别增长10.1%和16.8%,比2018年同期分别下降7.9%和6.3%,产量降幅比8月扩大7.2个百分点,销量降幅缩小1.4个百分点。
与2017和2018年相比,2019年1-9月的月度产量较前两年均有所下降。其中2019年1-6月月度销量增长率均低于2017和2018年同期,7月-9月的月度销量增长率低于2017年同期,但是高于2018年同期。
在车型方面,乘用车的主要车型:轿车、MPV、SUV和交叉型乘用车销量较8月份均有所增长。其中MPV增长速度最快,环比增长29.4%,交叉型乘用车增长速度最慢,环比增长2.2%。但是与2018年相比,四个车型的销量均有所下降。其中MPV销量下降幅度最大,同比下降22.1%,SUV销量同比下降9.3%,轿车销量同比下降12%。
3、大众和东风日产包揽轿车销量前三名
在轿车市场上,2019年9月销量前三名的车型分别是上汽大众新朗逸、东风日产轩逸和一汽大众新宝来,销量分比为48654量、38069量和37946量。其中新朗逸9月销量同比增长9.2%,宝来9月销量同比增长102.6%,而轩逸销量却同比下降10.6%。由于大多数购车者主要看中品牌和空降,使得朗逸和轩逸一直在轿车市场销量中领先。
4、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下降
2019年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9万辆和8万辆,比2018年同期分别下降29.9%和34.2%。从车型来看,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产销环比增长,纯电动汽车产量小幅度增长,销量有所下降。
2019年1-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8.8万辆和87.2万辆,比2018年同期分别增长20.9%和20.8%,增速较1-8月有所下降。从车型来看,纯电动乘用车销量最多,占整个新能源汽车销量的70.7%,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占比20.2%。从产销情况来看,纯电动乘用车产销同比有所增长,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同比有所下降。
从具体车型上看,北汽新能源汽车2019年9月销量排名第一,销量为8710辆,同比增长110.5%;宝骏新能源以4315辆的销量排名第二,同比增长313.7%;广汽新能源AION
S销量4006辆,排名第三。在销量排名前十的车型中,有7款纯电动汽车,分别为:北汽EU系列、宝骏新能源、广汽ASION
S、比亚迪元EV、奇瑞eQ、蔚来ES6和比亚迪e2。此外比亚迪动Pro DM和比亚迪唐EM也包含纯电动车型。
新能源汽车连续三个月产销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国家补贴政策的缩水。“由于6月底补贴退坡带来的销售成本大幅上涨,叠加二手新能源车的扰动,产销各环节很难快速应对这样的成本变化。”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补贴退坡影响仍在持续。此外,限购城市新能源需求放缓,低线级市场新车需求相对低迷,导致新能源车销量加速滑坡。
根据今年3月公布的2019年新能源补贴政策,为期三个月的新能源补贴过渡期已于6月结束。此次补贴削减力度堪称近年来之最,从6月26日起不仅国家补贴标准降低了约50%,地方补贴也直接取消。此外,续航里程小于250公里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直接“断奶”。值得注意的是,在北京、上海等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市场,地补的标准一般能达到国补的50%,这也意味着自6月26日起,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享受的补贴最多减少了近70%的幅度。
以上数据来源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