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果在电动汽车上装一节核电池,可以用多少年
可以50年的
2、在不久的将来,核能电动汽车能否像现在的汽车一样普及,有没有科学理论和依据
激发核能的装置很庞大,所以核动力的“交通工具”只有大型潜艇和航空母舰,估计要有极大的科技进步,才能到应用在汽车的境界。另外,核燃料的放射性特征决定了它不会得到广泛应用。
3、如果把这么无敌的核电池用在新能源汽车上会怎样
只能说目前还没有能应用在汽车上的核动力电池
反应堆式的 裂变的没法弄那么小 聚变的更不用想了 安全呢?
比较靠谱的也就是同位素电池 几乎无污染 安全且体积不大 可是功率呢?太小太小 也就用在起搏器上还行。就算皮卡那么大个车后面全装上 才几十伏
孤陋寡闻的见解
4、核电池的应用
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在医学上,这种体积小重量轻的长寿命的核电池已经广泛应用于心脏起搏器,全世界已经有成千上万的心脏病患者植入了核电池驱动的心脏起搏器,挽救了他们的生命,使他们能够重新享受人生的幸福。心脏起搏器的电源体积非常小,比1节2号电池还小,重量仅100多克,若用放射源为238Pu,150mg即可保证心脏起搏器在体内连续工作10年以上。如换用产生同样功率的化学电池,要保证同样的使用寿命,其重量几乎与成人的体重一样。核电池保证患者不必再为更换埋在体内已经不能再工作的化学电池而冒着生命危险,忍受极大痛苦,反复进行开胸手术。
心脏搏动调节装置
人造心脏的放射性同位素动力源用的燃料是钚-238。
航天领域的应用
卫星
在太空中邀游的卫星,它对电源的要求特别严格,既要重量轻、体积小,能经受强烈的振动,而且还要求使用寿命长。因此,国外在70年代初期相继发射的几个木星探测器上,都装有用氧化钚和钼制做的高性能核电池。后来发射的火星探测器,也装有类似的核电池。在气象卫星雨云号上也安装了放射性同位素电池。这种气象卫星环绕地球周围的轨道飞行,可以用来拍摄云图,或者对大气层和地球表面的地形进行勘察和调查。
在探查木星的卫星——先驱号上面装置了四个30瓦的放射性同位素电池。
1976年,火星的卫星飞船“海盗号”在火星表面成功地进行了无人着陆,在这个卫星船上也安置了两个35瓦的放射性同位素电池。
航海、航空导航等领域的应用
水下监听器和海底电缆的中继站
在深海里,太阳能电池派不上用场,其他如燃料电池和化学电池的使用寿命又太短,因此已将核电池用作水下监听器和海底电缆的中继站的电源,用来监听敌潜水艇的活动和通讯。
阿波罗飞船
1969年7月21日,人类第一次成功地登上月球,使用的是阿波罗11号飞船。在阿波罗11号飞船上,安装了两个放射性同位素装置,其热功率为15瓦,用的燃料为钚-238。但是,阿波罗11号上的放射性同位素装置是供飞船在月面上过夜时取暖用的,也就是说它仅仅用于提供热源。所以,该装置又叫做ALRH(Apolo Lunar RI Heater)装置,意思是阿波罗在月球上用的放射性同位素发热器。
但是,在后来发射的用于探索月面的阿波罗宇宙飞船上,安装的放射性同位素装置全部是为了发电用的。这就是SNAP-27A装置。它用的燃料是钚-238,设计的电输出功率为63.5瓦,整个装置重量为31千克,设计寿命为一年。主要是用于阿波罗月面探查的一系列科学实验。
在阿波罗12号飞船上首次装载的放射性同位素电池——SNAP-27A装置,其寿命远远超过设计时考虑的一年,并能连续供给70瓦以上的电力,完全符合预期的设计要求。由于这一实验获得成功.后来在1970年发射的阿波罗14号以及随后的阿彼罗15号、16号、17号等飞船上都相继安装了SNAP-27A装置。
美国“好奇号”火星车
“好奇”号重量超过900公斤,是2004年登陆火星的“勇气”号和“机遇”号重量的约5倍,其着陆过程将首次使用一种被称作“天空起重机”的辅助设备助降。由于难度高、风险大,美国航天局称之为“恐怖7分钟”。
“好奇”号的动力由一台多任务放射性同位素热电发生器提供,其本质上是一块核电池。该系统主要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个装填钚-238二氧化物的热源和一组固体热电偶,可以将钚-238产生的热能转化为电力。这一系统设计使用寿命为14年,也高于太阳能电池板。该系统足以为“好奇”号同时运转的诸多仪器提供充足能量。
中国“嫦娥三号”月球车
随“嫦娥三号”登月的我国首辆月球车,也将装载核动力装置。这将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将核动力 应用于太空探测的国家。
在微型电动机械中的应用
微型电动机械(MEMS)是一个飞速发展的领域,从汽车安全气囊的触发感应器到环境监控系统的药品释放,微型电动机械已经应用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有希望生产大量不同的具有创新意义的设备。但这些设备受到缺乏随机电源的限制,目前正在研究的解决方法包括燃料电池、矿物燃料以及化学电池都有其局限性,最大的问题就是体积太大。Cornell大学和Wisconsin Madison大学在早期研发的核电池装置基本上就是由一小量63Ni放置在一个普通的PN 结所组成。63Ni所放射出来的粒子把二极管的原子电离,得到分离的空穴和电子对而产生电流。在此基础上,又研发了改进的核电池能作为小型机械发电机的电源。
在电动汽车上的应用
电动汽车是环保型汽车发展的一个方向,电动汽车所用的电池多为化学电池,体积庞大,增加了自身的负载,且也同样存在充电后使用时间短和寿命短的问题。当前,世界上有部分科学家大胆地提出在电动汽车上使用核电池的设想。随着深海等领域用核电池的成熟,核电池必将在汽车这一能源大户中得到应用。
因此,可以预计在21世纪科学家们将会在电动汽车上应用一种长期工作不需维修、高效大功率、小体积、低成本的核电池。
5、新能源汽车为什么不用同位素放射电池?
同位素放射电池的输出功率低,难以驱动车辆加速,而且放射性物质容易产生污染,目前还无法达到商业化。
6、新能源汽车所使用的电池,为什么不进行统一标准化呢?
新能源汽车环保是不争的事实,对于新能源电动汽车来说,核心的就是电池了,电池相关于燃油车的发动机可以为车辆提供一切的动力来源,但是对于动力电池来说,虽然都是采用锂电池,但是目前车辆上面却是标准不一,为什么现在的新能源汽车所使用的电池,不进行统一标准化呢?
动力电池根据种类来说主要分为,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根据三元锂电池而言的话,有方形和单节的圆柱体电池组。通过两类电池的材料和特征来说的话,三元锂电池的三元材料会在200℃时发生分解,并在高温作用下极易发生燃烧或爆炸的现象,而磷酸锂电池的分解温度在800℃,更不容易着火,安全性相对较高。成本方面由于磷酸铁锂电池不含有贵重金属材料,因此原材料成本就可以被压缩的非常低廉。
而三元锂电池是以镍钴锰酸锂做为正极材料,石墨作为负极材料的锂电池,因此成本会比磷酸铁锂电池贵很多。首先对于这种情况说,主要还是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暂未推行标准化,另外对于电动汽车来说的话,市场应用和保有量上面保有量还是非常少的,并且对于这样的新生事物而言的话,还没有稳定的独立盈利模式。
国内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在早期源于成本问题,大多采用磷酸铁锂电池作为能量来源,当然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未来,三元锂电池解决掉安全和成本问题之后,将彻底取代目前磷酸铁锂的市场地位,随着动力电池产业逐步成熟,最终市场上动力电池规格也会像常规格的电池一样,形成特定的行业标准。
7、为什么不用核电池做汽车动力
一个反应堆体积过大
8、汽车能用核能吗
引用@shaxi的话:前些日子说开发了一款核能电池,是靠氢的同位素,好像是氚或者是氘,我觉得等技术成熟了,就能用在汽车上了。核电池貌似功率小,长期低功率运行的东西适合,汽车需要的功率太高了。核电池供应不上……而且如果车长时间不开的话,核电池靠的是自然衰变,停不下来,电就浪费了,装那么大的蓄电池存着也不可能……有那技术,直接上电动汽车不就完了……
9、为什么新能源车还不火?
对于当下新能源车型为什么还无法走进寻常消费者的家庭?此前笔者也写过多篇文章阐述过这一现状,对于笔者而言,目前新能源车型发展步履维艰的最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消费者本身上,你让消费者瞬间转换思维,这本来就不现实,消费者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这始终是最关键的原因。
但是对于新能源车型的问题,在2017第三届中国新能源汽车领袖峰会上,专家给出了权威的解释,我们不妨看一下专家的分析。
没有好车型
说白了就是没有能真正打动消费者的产品,这一点也的确如此,至少我们知道特斯拉很酷,但是碍于政策和价格的原因,能买到手的人还是很少,但是当我们提及电动车的领导品牌时,我们习惯性的就想起了特斯拉,这说明这个品牌在消费者的心中已经形成了共同的认知,该品牌的电动车的确就是王牌。
目前大多数车企为了完成目标,表面上积极发展新能源车型,其实不过还是用到了“套娃”的思想,甚至连套娃都算不上,直接把发动机拆了换上了电池,有点良心的车企会加上一个小蓝标告诉大家这是新能源车型。但是对于这种糊弄蒙事的做法,消费者看在眼里,你电动车做的都毫无新意,又怎么能让我们产生消费欲望?
电池成问题
新能源车型刚起步没多久,可能目前还没有形成一波电池质量问题的小高峰,但是现在电动车的电池问题始终都是一个莫大的隐患,因为电动车电池技术的不完善,会导致汽车续航能力不行,甚至是电池的使用寿命缩短。电池是电动车的核心,也是为车辆提供动力的源泉,如果电池出了问题,那么电动车又怎么能够热卖?
虽然现在新电池技术已经研发出来,但是离真正的使用还有一段时间,消费者没必要去等待一项还不完善的技术,所以电动车发展的核心还是电池电池问题解决不了,电动车就发展不了。
充电桩是难题
的确,充电桩就如同加油站,现在全国加油站很多,但是充电桩却依旧很少,虽然每年充电桩的数据正在不断增加,但是密度呢?实际上呢?在北京也许隔一段路就一个充电桩,但是在偏远的地方充电桩我们从哪寻找?建充电桩费钱又费力,更重要的是规划,只有合理的规划,才能解决电动车的续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