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董明珠的十亿造车梦怎么样了?
据最新资料显示,银隆新能源所面临的问题还包括厂区大面积停工,欠薪员工出走、扩张过快等。如今,关于新能源车企不被看好的新闻此起彼伏。而自带流量IP的董明珠女士因为频频提出“中国制造”,却没有在自家企业得到任何建树,更是被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现已成为网红的“董小姐”面对这些质疑,好像并没有做出正面回应。

在董明珠入股之前,珠海银隆新能源不过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其从2009年成立到现在发展仅8年时间。成立之初以锂电池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主,但当时该公司并不具备核心的生产技术,一眼可见瓶颈。直到2010年,珠海银隆新能源花了5750万美元(约4亿人民币),收购美国奥钛53.3%的股份,这才使得珠海银隆新能源逐步有了一定的技术实力。
据《证券日报》记者查证,珠海银隆新能源引以为傲的钛酸锂电池,却是国外相对落后的电池种类。其不仅体积大、储能密度低,同时制造成本还远高于主流的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电池,早已被美日等国家淘汰,而被银隆收购的美股上市公司美国奥钛出现了35年未盈利的情况。

之所以会使用钛酸锂电池,是因为珠海银隆纯电动客车使用的钛酸锂电池可满足公交公司的车辆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国内90%的公交车每一个往返运行里程平均在30公里左右,只有10%的线路超过30公里,装载钛酸锂电池的纯电动公交车完成一次充电后,就可满足公交车一个往返的行驶里程。
然而现实不遂人意,从今年国家新能源补贴政策调整可以看出,国家开始重点鼓励长续航里程纯电动车、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的发展。而珠海银隆新能源客车搭载的却是能量密度相对较低的钛酸锂电池,其依赖钛酸锂电池储能密度在58wh/kg-91wh/kg之间,其虽然在电池寿命长及充电速度快占据优势,但是却因储能密度低而难以达到国家新能源客车补贴的技术要求。因此在新能源车补贴下滑大背景下,珠海银隆新能源受到很大的冲击。

不仅在寻求补贴方面没有优势,因钛酸锂电池储能续航不足,导致银隆新能源生产的广通汽车销量受阻。
精明强干的董明珠可能没有想到,自己没有被市场击败,却被国家政策给了一个下马威。而且国家政策是目前所有新能源车企的风向标,车企不跟着走,只能被淘汰。在这个时候,董明珠没有把握住机会,了解好政策动向,可能想再创一个类似的“格力奇迹”已经落后了一步。
2、董明珠的造车计划,到底进展到哪一步了?
不过董明珠并没有放弃,同时她还拉着万达老总王健林一同加入了新能源汽车的造车计划当中来,可结果却并不理想,迫于无奈,董明珠只好暂时放弃发展新能源汽车。后来董明珠发现生产出来的新能源汽车由于没有虚标续航里程,以至于国家对此并不进行贴补,这对于董明珠的打击可是很大的。
之前格力电器并未拥有海立股份的股票,对于增持海立股份的原因,格力电器称,“旨在扩充其产业链结构和整合产业优质资源,借助上海国际化地位的人才、信息和创新优势,由此打造产业链更加齐全的国际化企业。”
其实,在新能源汽车刚刚兴起的时候,国家就一直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格力电器表示,举牌主要是对海立股份未来发展的信心以及对公司价值的认同。另外,在未来12个月内,格力电器不排除进一步增持海立股份的可能性。
据说,董明珠对新能源汽车的前景还是很看好的,就拿董明珠造车2年砸了百亿来说,董明珠似乎有意将新能源汽车发展起来。
对于董明珠的这一行为,其格力集团都表示不赞同,因为大部分人都认为造车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同时建立各种汽车生产线也是需要时间的,这一点,从贾跃亭生产FF91上就能看出,新能源汽车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发展起来的。
上海市国资委是海立股份实际控制人,上海电气总公司持有海立股份20.22%的股票,为控股股东。刚刚过去的8月份,海立股份拟易主曾引起市场关注。海立股份控股股东上海电气拟以公开征集受让方方式,协议转让所持上市公司1.75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20.22%,预计转让价格超过18.45亿元。
但不到10天时间,海立股份上述股权转让事项又因故终止,上海电气总公司认为“前述协议转让公司股份的条件尚不成熟”。
终止转让控制权之后,海立股份8月28日召开了投资者说明会,并在8月29日复牌,值得注意的一个细节是,海立股份在8月28日的投资者说明会上表示,“截至电气总公司公告终止前,公司未收到受让意向方意向文件。”
巧合的是,复牌当日起,格力电器就开始从二级市场连续“买买买”,海立股份称未收到受让意向方意向文件,格力电器却快速买股
3、董明珠造车梦仍未断绝,格力真的能开创新型汽车企业吗?
据中国证券网消息,23日,格力电器与威马汽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表示将在智能制造、车家智能互联等智能化相关领域,以及整车制造相关、高端设备输出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并共探渠道方面合作的可能。
威马汽车CEO沈晖发微博表示:“将牵手格力,共同探索出行与家居智能化场景的无限可能。”现场图片显示,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威马汽车董事长沈晖等共同出席。

威马是“神马”?
外界观点不一,有人认为威马汽车是新能源汽车界的“黑马”,二者算强强联合;也有不少网友不由地联系起此前董明珠投资银隆掉进“窟窿”,为其“造车梦”忧心忡忡。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一些家电厂商开始涉足智能汽车行业,企图通过车家互联布局智能家居。然而业内人士认为,移动和家庭两个场景本身发展并不是很成熟,只是战略方向,至于能否创造出新的应用场景,还需家电企业和车企双方共同探索。同时,随着资金、技术、配套及补贴政策的收紧,国内新能源汽车整体增速也开始出现放缓现象。

家电产业观察家刘步尘表示:“目前,格力集团15%股权转让尚未尘埃落定,此时格力电器进行大的战略性投资决策,肯定是不合适的,因此格力电器虽具资金实力,也不可做出这样的决策。”
银隆“窟窿”还未完
业内认为
此次不涉及资本合作
家电产业观察家丁少将告诉记者:“董明珠个人,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非常看好的。格力与威马之间不涉及资本的合作,具体在业务上的操盘,对于董明珠来说,是其可控范围之内。因为资本层面需要通过董事会,而此前格力电器投资珠海银隆方案并未获得股东大会的通过。”

2016年,格力电器发布公告称,拟作价130亿元收购珠海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100%股权。董明珠曾直言银隆就是“窟窿”。
据悉,此次合作,格力电器与威马汽车将基于出行与家居两大场景,深度融合智能化技术,探索“AI+物联网”,并带动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产业链向智能化转型,推动人工智能相关产业的发展。
4、董明珠投资银隆失败,但她真的不后悔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吗?
12月12日,在2018央视财经论坛暨中国上市公司峰会上,对于银隆变窟窿这个说法,董明珠说,“真的就是窟窿”。她认为,一个企业要想做好,企业家想的应该更多的是付出,而不是获得,不仅要对投资者负责,也要对社会负责。她说,“加入银隆过去一年很辛苦,但是觉得值得,因为通过这个历练,这个挑战,未来会更好。”

言辞间,董明珠对于格力电器没有收购成珠海银隆还有遗憾。她认为,格力电器有电机、有汽车空调等,可以与新能源汽车有完美的结合。阴错阳差,没有收购成珠海银隆,她当时还想,这对银隆的打击有多大。但后来“进入银隆之后才知道窟窿有多大”。对于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董明珠说坚决不后悔。
年前格力电器(000651.SZ)董事长董明珠和小米董事长雷军在电视屏幕上的一场10亿赌约已经临近尾声。

12月2日,董明珠在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中表示,格力今年营收将达到2000亿,10亿赌局目前来看格力已经基本胜出。她同时称,赌局本身没有什么意义,因为格力是实体企业,而小米则是做互联网经济的,属于轻资产。

这场更多玩笑性质的赌约被看做是实体经济与互联网经济较量的缩影。五年间身为赌约主角的两家企业也变化颇多。宣称五年内不上市的小米已在港股上市。而格力则从空调产业一举布局到手机、智能装备、芯片等多个领域。其间董明珠还以个人身份成为新能源企业银隆新能源的二股东。变化背后,格力更大的目标是要在2023年实现6000亿的营收目标。
5、董明珠在洛阳投资150亿
不止150亿,新闻说是300个亿 具体进展不清楚
6、董明珠生产什么品牌车,什么价位
董明珠花了30亿投资汽车界银隆新能源,目前首款广通电动汽车SUV曝光。这款董明珠投资的电动汽车, 价格只需13万左右。
7、董明珠为什么认为发展新能源要有不计成本的投入?
12月22日,“2017CCTV中国创业榜样”颁奖典礼在京召开,商业领袖董明珠、曹德旺、宗庆后、尹同跃、袁仁国、刘永好、王建宙、宋志平、马蔚华、王小川、白云峰等,顶级投资人阎焱、靳海涛、汪潮涌、徐井宏、孙东升、施安平、毛大庆、郑刚、李竹等将为2017年CCTV中国创业榜样现场颁奖,凤凰网财经全程报道。

董明珠在谈及新能源产业时表示,从我们选择战略来讲选择新能源产业是一个最好的选择,新能源是未来得发展方向。她认为,新能源的汽车发展,在汽车行业是颠覆性的,颠覆了制造业汽车行业一直是跟随性,这是她的梦想。

董明珠表示,格力收购新能源企业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收购成功,但是她仍然看好这个产业,所以她以个人名义投资了新能源产业,我相信未来新能源会越来越好,这主要来源于几个方面:一个要有建设自己的研发队伍,一定要用心的去投入,不惜成本的投入,而不是想到回报;第二一定要打造出我们中国制造的品牌来。
董明珠还表示,2017是一个格力快速发展的一个时期,不仅把空调做好,最重要的是进入了智能装备的领域。现在已经很自豪的说格力已经有自己的数控机床,培养了一支自己的研发队伍。
她还表示,永远以格力为自豪。
8、获得王健林5亿投资的董明珠汽车,发展的如何了?
董明珠汽车现在正在有条不紊的持续发展着,而且会越来越好,会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一个辉煌。
车是董明珠的心结,有一种节奏是不能一直放下的。董建华“汽车梦”计划的第一步,是从收购珠海银龙新能源汽车开始。然而,这一切似乎都不顺利。不得不说,理想和现实之间还有很大的差别。自8月宣布银龙收购计划以来,11月的收购计划被格力内部股东大会否决,11月底,新修改的收购计划被银龙股东否决后,董明珠的收购计划正式宣告失败。董明珠是那种执着、更难、更坚强的人。

对董大姐来说,有些事情她知道自己做不到,这是支撑她到现在的动力。董明珠是那种执着、更难、更坚强的人。格力收购银龙失败后,董明洙没有放弃自己的车梦,而是选择放弃格力,直接投资于银龙,从而消除了所有烦人的障碍,使她更加灵活。从这个角度看,董明珠的“用车计划”显然也打动了王健林对万达集团的“心”。

近日,首富王健林宣布,愿意投资5亿元“投资”董明珠的汽车梦,再加上董明珠本人私人投资10亿元。她进入银龙新能源后的第一辆车是五环梅花皮卡。在东南亚也有皮卡销售,占其汽车市场总份额的三分之一。因此,董明珠的目标是,抢占中国制造的电动皮卡,占据东南亚汽车市场三分之一的销售份额。董明珠小姐将在国外市场打造属于自己的世界,成为新能源格力的下一个全球品牌。

我不得不佩服董明珠新的全球战略眼光,以及超人的智慧和胆识。我相信董明珠小姐的新能源汽车能够像格力一样响彻全球。
9、王健林投资5个亿给董明珠造车,如今真的打了水漂吗?
现在和前几年相比较,国内经济提高的速度真的是令人感到惊讶。国人们的腰包鼓了起来,通常情况下都是会选择购买一辆比较适合自己心仪的小汽车,而且现在汽车行业发展的非常给力,尤其是很多明星大腕强势加入汽车行业,为这个行业做出了一大笔贡献,董明珠就是其中之一。

董明珠想要进军国内汽车领域也是由来已久,王健林更是投资5个亿,帮助董明珠实现了她的造车梦。但是有些车友却表示,好好的格力空调你不去造,非要造什么国产汽车,30亿人民币就这样打了水漂,而且也的确是有很多人不太看好董明珠这个国产汽车。
在很久之前,董明珠就是比表现出了对现在国产汽车的一些不满。作为一名女强人来说,这是绝对不可以容忍的事情,她对于格力空调的严格要求已经延伸到了国产汽车的领域,现在想想董明珠恐怕是在很久很久之前,就已经是有进军国内汽车领域的想法了,只是一直没有机会实现而已。
现在有了好友王健林的支持,董明珠也是底气十足,前前后后花费了30亿人民币,终于是造出了自己的第1款车型。而且也是眼光独到,第1款车型就是新能源汽车,虽然销量上反响平平,不过确实是已经营造出了声势。
很多人都是被它的外观给吸引住了,尤其是它的梅花状车标,更是特别的标新立异。但是其他方面确实是有些差强人意,和其他国产的新能源汽车比较,并没有什么明显的优势,因此有车友调侃,花了30亿人民币就做了一个车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