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哪吒汽车质量怎样,跑长途行不行?出行充电方便吗?
1.有故障建抄议去正规的大型维修店检查一下具体的故障情况,找专业维修技术人员检修。
2.建议论按维修手册来操作维护比较好。定期给车主做保养,5000公里换一次机油也行。有些车辆会有提示。
4.也可以去相应的4S店的,或者是指定的大型专业的维修店进行服务,这样的话质量有保证,同时售后服务也会比较到位。
5.机油对于汽车来说确实很重要。机油能对发动机起到润滑减磨、辅助冷却降温、密封防漏、防锈防蚀、减震缓冲等作用。被誉为汽车的“血液”。同质量级别的机油5w30和5w40的主要区别就是:5W-30流动性相对较好,更有能力地降低油耗问题,使发动机更快更好地散热。高温状态之下,5W-40会有更好的油品稳定性。。
6.机油可以选择以下品牌可选择,壳牌、嘉实多、美孚。
2、驾驶新能源汽车遇车辆电池起火时以下做法正确的是什么?
1、 电池起火后,应及时切断供电电源,从容有序的疏散人员。
2、 将临近电池箱两侧的车窗打开,避免烟雾对车内人员造成伤害。
3、 快速用水去灭火,按照规范的灭火方式进行灭火。 (东莞凤岗2014年明阳电池厂发生火灾,员工用干粉灭火器是无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毕业的物理学博士李树军认为:由于电池内部自燃爆炸,此时用干粉灭火器就无法奏效,而最好的方法是用水去降温。)
4、 火被扑灭后,需等电池模块冷却后再进行处理搬出电池仓。
3、目前新能源汽车电池上常见用于导热散热降温的材料有哪些?
据我个人所知,主要有3种散热方案。
液冷散热
通过散热铝管与冷却液形成液冷散热系统,冷却液采用水与乙二醇混合物,其比例是各占50%,以S型迂回包裹整个电池组,在电子组之间增加导热硅胶片辅助热传递工作,硅胶片本身具备优秀的绝缘性能和压缩性能,能够对电池组与铝管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风冷散热
通过在电池组内部增加散热风扇与通风孔,增加电池内部的空气流动性,带走散发在空中的热量;而发热量较大的正负电极则采用导热硅胶片,通过硅胶片将热量传导到基板散热效果的金属外壳上。
对流散热
通过在电池组之间与电池底部散热铝板增加导热硅胶片,而电池组的侧面则通过空气散热,除了能起到很好的热量传导工作,还能在电池组之间形成很好的隔离减震作用,能够有效的避免电池之间的因摩擦震动导致的短路、磨损现象。
兰洋液态散热技术可以覆盖绝大多数的散热场景,包括消费电子市场(比如PC、手机、投影仪等移动便携设备)、商用领域(比如数据中心、5G基站等)以及其他大型散热场景(比如激光雷达、电网基站等)
4、乙醇汽油“失宠”,新能源车市“降温”,背后是谁在搅动?
3月份广东省能源局一份有关调整乙醇汽油推广节奏的通知,引起了众人的关注。通知显示,广东省将重新调整车用乙醇汽油推广节奏,2020年仅茂名和湛江市将继续推广封闭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其他城市“待条件成熟后视情推广”。
不仅是广东省,全国还有很多省份受某些因素影响,车用乙醇汽油推广明显滞后,甚至是推广“爽约”。目前全国仅东三省、河南、安徽和天津6省市全范围推广乙醇汽油,其他省份只是部分城市进行试点。
而早在2017年,相关15个部门曾联合印发了《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2020年,车用乙醇汽油要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实现全覆盖。一时间,乙醇汽油似乎成为了市场“宠儿”,风头一度盖过了传统汽油。
这一目标在2020年不仅没有实现,反而政策在悄然改变着。2019年年底,相关部门召开会议,将此前全面覆盖的推广计划调整为“鼓励但不强制”。广东省率先做出调整,于是就有了广东省调整乙醇汽油推广节奏的通知。
据专业人士表示,乙醇汽油的全面覆盖受制于原料供应的可持续性和市场需求,一旦供需不匹配,推广很容易受阻。而目前乙醇推广的最大问题则是原料供给趋紧。陈化粮库存消化速度超预期,燃料乙醇供应存在不确定性。
缺少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使得乙醇汽油市场热度大减,乙醇汽油“失宠”,“凉意”渐浓。这也是新兴燃油挑战传统汽油失败的表现。
同样新能源汽车,作为新兴汽车版块,随着国家补贴政策的“退坡”,也逐渐在走下坡路。2019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结束了疯狂增长模式,出现了新能源发展十年来的首次下滑。2019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全年累计销量达120.6万辆,同比下滑4%。
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继续下滑,1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下滑57.9%,2月份同比下滑69.5%。离开了国家补贴政策的扶持,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即将面临极大的挑战,能否挺过狂风暴雨的袭击?目前还不得而知。但从目前国内造车新势力悲惨的现况来看,新能源市场的淘汰赛已正式开启。而特斯拉的强势进入中国市场,又给国内新能源车企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而日前,为促进汽车消费,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将延长2年。而这项刺激政策的出台,势必将进一步刺激新能源汽车的消费,但是最终带动作用到底多大,依然有待观察。
写在最后
不管是乙醇汽油的推广,还是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离开了政策的支持,都会变的步履维艰。此外,原料供给问题是导致乙醇汽油能否顺利推广的最根本因素。而新能源汽车的普及除了政策因素之外,续航里程、充电时长、电池使用年限等自身问题是制约其发展的根源,这些问题不给予解决,难以促使大规模的消费者为其买单。
(本文由文武车道新媒体工作室原创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文武车道,本文作者:夏沐)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今年新能源车市骤然降温,明年冷风继续吹?
2019年新能源汽车会不会首现负增长?
一直以来,中国新能源车市增长迅猛,而今年走势异常,与往年“前低后高”的路线截然不同,第一季增长109.7%,随后增速放缓至上半年的49.6%,而从7月起骤然降温。“五连降”让新能源车陷入前所未有的尴尬:全年是正增长还是负增长,关键一票取决于12月份的销量。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称“中汽协”)的数据显示,今年1~1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04.3万辆,同比增长1.3%,其中11月销量为9.5万辆,同比下降43.7%。中汽协秘书长助理许海东预计,新能源汽车销量最后一个月会有翘尾现象,预计销量将超过10万辆。
2018年12月的翘尾现象就极其凸出,销量高达22.5万辆。而近段新能源汽车断崖式跳水,即使12月翘尾,2019年新能源车市依然凶多吉少,全年负增长的概率远高于正增长的概率。
“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差不多持平,而新能源客车和专用车将呈现负增长。”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近日接受第一汽车频道记者采访时说道。
出乎意料的寒流
作为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的比亚迪,却在今年下半年领跌。
今年1~11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1.6万辆,同比增长7.6%,保持增长主要是吃上半年的“老本”。2019年上半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4.6万辆,同比增长96.5%,市场占有率从2018年的20%提升到2019年上半年的24%。然而,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从7月起扭头下滑,至今跌跌不休,11月销量为1.1万辆,断崖式下滑62.7%。
对此,比亚迪有关负责人近日接受第一汽车频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当前汽车行业整体市场需求依然疲弱,叠加燃油汽车价格体系变化的冲击及新能源汽车补贴大幅退坡的影响,新能源汽车行业销量不及预期,预计比亚迪集团新能源汽车业务盈利较去年同期也有一定幅度的下滑。上述负责人同时称,比亚迪虽经历阶段性的阵痛,但在变局中,从来都是危与机同生并存,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被寒流冲击的不仅是比亚迪,大多自主新能源汽车皆受到影响。北汽新能源今年1~11月销量为11.4万辆,同比下滑11.2%,其中11月销量为7005辆,同比下降62.6%。
补贴退坡以及传统燃油车降价清国五库存车,让新能源车市下半年承压,但并非所有车企的销量都缩水。上汽、广汽借新车发力实现逆势向上。上汽旗下的宝骏E系列、名爵 ZS EV皆有不错的表现,其中宝骏新能源11月销量为6929辆,同比增长34.4%。
广汽新能源也呈现上升趋势,今年1~11月累计销售3.5万辆,同比增长103.7%,随着Aion S(埃安S)和Aion LX(埃安LX)两款新车推出,销量继续上扬, Aion S 11月份销量为5538辆,进入新能源车市场前三。
不过,竞争加剧,新能源车不再是自主与自主之间的较量,销量前十由清一色自主包揽的局面已被打破。在11月的新能源销量榜单上,华晨宝马5系 PHEV以3397辆挤入前五,今年前11月的累计销量也进入了销量前十。合资车企在华纷纷加快新能源汽车步伐。崔东树指出,近期合资品牌新能源车实现较快增长,2019年11月合资新能源产量2.2万辆,占比达到30%,较2018年同期增长20个百分点。
此外,外资品牌特斯拉以及国内造车新势力也在加大火力。今年前11月,特斯拉Model 3累计销量为24589辆,排名新能源市场第11位。12月30日,国产特斯拉Model 3在上海超级工厂正式量产交付,为明年抢新单拉开序幕。
而作为造车新势力头部企业的蔚来、威马和小鹏,前11月分别交付17395、15355和12960辆,虽然面对重重考验拿到这样的销量已属不易,但因“生不逢时”被寒流袭击,导致各自未实现预期销量目标。
春天有多远?
市场骤然降温的同时,新玩家不断涌入,加剧市场的残酷度。
临近岁末,除了传统车企以及造车新势力,还有第三方也加入抢“蛋糕”。12月27日,广汽与蔚来合创公司广汽蔚来在广州发布独立品牌“HYCAN 合创”首款量产车型HYCAN 007。
HYCAN 007飞梭三体屏,采用无实体按钮的设计理念,将按键控制集成在车机屏上,并创新性地为仪表区、导航与多媒体区和操作控制区三屏之间提供了“飞屏”、“分屏”等多种交互新玩法。HYCAN 007通过HYCAN、广汽和蔚来三方来交付,进行服务资源链合,这款由传统车企与造车新势力合创的新能源车,以新的打法来争夺市场。广汽蔚来用户中心副总裁严建荣接受第一汽车频道记者采访时谈到,现在新能源车市调整是暂时的,他对新能源汽车未来前景依然看好。虽然新能源汽车有不少流向B端,但假如注重产品创新和用户体验,还是可以逐渐撬动个人市场的。
除了合体进攻新能源市场,广汽和蔚来也各自在行动。12月28日,陷入困境的蔚来于深圳举行NIO Day2019上推出第三款量产车EC6、新款ES8和100度电池包等。而广汽近日也动作频频,与上汽牵手在新能源、智能化、网联化、轻量化等领域探讨联合开发核心技术,以及计划加强在汽车共享、出行服务、车电分离等新商业模式方面的研究与合作等。紧接着,广汽打造的南方(韶关)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试验检测中心正式动工。
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车企都在抢新契机。受政府激励政策、公共充电网络改善、技术成熟成本下降、车型更加丰富等因素影响,全球新能源汽车被认为未来呈井喷状发展态势。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日前发布的产业蓝皮书指出,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空间巨大,预计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将达到600万辆,相比2018年约增长2倍。而前不久工信部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指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动力电池、驱动电力、车载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左右。
看好新能源车的前景,大众、丰田、通用、福特、本田、宝马等全球车企巨头纷纷腾挪出资金冲刺新能源汽车,而中国正成为新能源车的主战场。
汽车分析师孙木子接受第一汽车频道记者采访时表示,预计2020年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还会继续下滑,但明年全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将会好转。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体量仅在100万辆,上升空间很大。市场陷入低迷,主要是供给方面存在问题,除了特斯拉之外,国内其他品牌新能源车竞争力还不强,大众、丰田等传统跨国车企此前在新能源车市“不卖力”,但这些巨头明年都将在中国车市投放不少有竞争力的新能源车,明年4月北京车展新能源汽车将会扎堆展示并将迅速投产,随着好产品增多,会刺激2020年新能源汽车消费。
孙木子还谈到,从中央到地方的政策都在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例如,北京市最近在清理外地牌照,而外地牌汽车约100万辆,这不仅缓解交通拥堵问题,还将给新车腾挪出空间,但会利好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指标有可能从现在一年6万个增加到10万~12万个,而北京一旦对新能源汽车有所松绑,对其他限购城市也将起到示范作用。
对于造车新势力,孙木子认为其在新能源车市站住脚需要时间,要解决产品、生产线、融资难等问题以及控制好花钱的节奏,短时间内难以与传统车企抗衡,例如蔚来目前现金流压力很大,未来不排除被传统主机厂收购的可能性。
中汽协已将2019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由160万辆下调至140万辆。不过,从现状看,欲与去年125.6万辆的销量持平都有难度。新能源专家吴辉近日接受第一汽车频道记者采访时称,今年差不多已定局,能和去年持平就算不错,但明年会有比较不错的市场,数量上可能离目标200万辆就算有差距,应该也不会差太多。
工商联汽车商会会长、新能源汽车分会会长李金勇预计,2020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有望达到150万~180万辆,明年是最后的补贴期限,年底一定有年翘尾效应,可能增加15万到20万辆销量。
业内普遍认为,2020年的新能源车市会回暖。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