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动新能源 > 新能源汽车投资亿元

新能源汽车投资亿元

发布时间:2020-11-01 02:49:42

1、投资15.15亿元/年产能6万台 野马将新建山东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据悉,野马汽车位于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朱刘镇比德文产业园内的新能源基地建设项目近日获批。该产业园投入使用后,预计每年可生产六万台新能源汽车。

野马汽车对该产业园投资了近15.15亿元,预计首台新能源车最快将于八月份正式下线。野马汽车在该产业园现有产房内新增或改造了生产设备共413套,同时对公共基础设施进行了更新升级。生产基地项目完工后将拥有冲压车间、焊装车间、涂装车间以及总装车间。

据悉,野马汽车官方表示,在今年年内,野马将推出EC60、斯派卡EV以及一款全新的A00级两厢轿车,丰富自身的产品体系。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一汽丰田正在天津筹建一座年产能达2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工厂,预计总投资近85亿元。

一汽丰田正在天津筹建一座年产能达2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工厂,预计总投资近85亿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排排网调查:如何看待新能源汽车的投资前景?

目前国家在新能源汽车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国人购买新能源汽车可得到国家补贴和地方补贴,可见国家对这块的重视成度。传统的汽车因为起步晚加上国策不鼓励让汽车技术大大落后国际水平,现在中国的新能源电动车在技术和发展上并不逊于先进的工业化国家,比亚迪的大巴出口多个国家,包括美日西欧。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在未来会同智能手机一样处于领头羊可喜局面,华为、小米、OpOp等手机都能驰骋国际市场,引起大众排队抢购。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在未来的世界上处于领先的局面,但在使用传统内燃机技术如氢气汽车我们还是稍微落后日、美、欧国家的。
首先我国以及大部分国家都已经制定了全面取消燃油车的时间表。只是这个过程还比较艰辛,毕竟很多配套设施比如充电桩没有普及...还有续航里程都是消费者最为关心的。毕竟石油能源终会消耗殆尽,而新能源汽车使用的电力为清洁能源,且随着环境压力的不断增大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已经是不可逆转!
其实现在总体来说,电气化、互联化和智能化已经在今年开始爆发了,国家已经出台了政策,2025年将停售燃油车,所以说起来也就七八年的时间了。无论氢燃料电池技术,还是纯电技术,这两个方面都发展很快,问题其实是基础设施与动力电池成本,降低还要时间,而从技术运用来讲已经没什么障碍了;

自动驾驶、智能互联这方面也发展很快,到全面停售燃油车的同时,估计全面互联和L5级自动驾驶车也就可以商业运营了。其他方面是共享汽车已经落地,往后会更加普及,年轻人再也不用考虑买什么车来炫富,在什么地方停车了。

大家可以想象,世界其他国家都提出了这一要求,向新能源发展提出了可行计划,对于环保,对于人的生命,对于大气污染,都有很好的作用!汽油车将逐步走出历史舞台。这是不争的事实。只是时间的长短而已,在现阶段的发展来看,在大街小巷都出现了新能源汽车,只不过在人们的认识当中,还不是很完善,还不是很方便。各方面方配套设施不齐全的表现,比如充电问题,比如充一次电能行多少公里?

比如充电时间的长短,这些因素都影响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既要发展新能源汽车,只要配套设施跟上去了。就完全可可以用新能源汽车代替汽油车旅行天下了。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只能短距离行驶,再城市使用,到城市周边。但是如果要泡比较长的路,开新能源汽车去旅行。
可能,当前还是存在大问题。当然问题是存在,这些问题,也阻挡不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毕竟这是全球性的发展方向。对中国来说也要向世界看齐,根据我的观察,可能要不了多久,技术和配套设施都齐全了。也就是开新能源汽车游览天下的时候了。

4、恒大集团成立两家新能源汽车子公司,涉足多项汽车业务

日前,我们从相关渠道获悉,地产巨头恒大中国集团于7月10日于广东省建立子公司,其一个主要业务是电动汽车相关技术研发,另一家名为恒大新能源汽车(广西)有限公司的子公司于7月8日由同一家母公司注册,其业务范围与广东的类似。

恒大新能源汽车技术(广东)有限公司是一家由恒大新能源汽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控股的新兴公司,注册资本为5亿元人民币(71451025美元)。据悉,其业务范围包括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的研发、汽车零部件生产、整车销售、汽车零部件的批发和零售以及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的咨询和转让服务。

据报道,恒大集团于5月22日庆祝了其电动驱动系统生产基地在浙江省湖州市南台湖新区的首次开挖。新基地占地面积450亩(300000平方米),投资额达人民币150亿元(21.44亿美元),将包括研发中心,专注于“三合一”电力驱动系统,电动机和自动驾驶技术以及电动机和电池的集成以及相应的制造车间。预计每年将生产500000个电力驱动系统,年产值120亿欧元(17.15亿美元)。

通过一系列的并购行动,恒大集团已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涉及整车、电动机和ECU、动力电池、汽车销售和智能充电等的制造。

去年11月,恒大集团宣布与60家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其中包括博世,麦格纳,Continental AG,ZF集团,蒂森克虏伯股份公司,捷太格特和巴斯夫等知名公司。此外,恒大集团的子公司恒大新能源汽车集团于去年9月与五家欧洲汽车工程公司签署了开发15种电动车型的合同,合作伙伴包括:德国的FEV集团,EDAG和IVA集团,以及奥地利的麦格纳斯泰尔和李斯特公司。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恒大再投250亿造车,首款新能源车今年上半年亮相

要说在造车新势力里谁最财大气粗,那肯定绕不过恒大新能源。2019年在许家印的率领下,恒大干劲十足,通过巨资收购,恒大新能源几乎覆盖了一条完整的汽车产业链。

3月22日,恒大集团内负责运营大健康产业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附属公司——恒大健康发布盈利预警公告,预计2019年度净亏损49亿元,较2018年度进一步扩大。

亏损皆因造车"烧钱"

恒大健康表示,公司亏损主要是由于拓展新能源汽车业务,该业务目前还处于投入阶段,需购买固定资产及设备,研发等相关费用及利息支出增加。恒大健康预计,集团控股公司预计在2019年净亏损20亿元,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净亏损或在32亿元,公司的健康管理业务于同期预计净盈利约为3亿元。

自宣布进入造车领域以来,恒大给我们的印象就是"买买买"!许家印曾用15个字概括了恒大造车的战略:"买买买、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在2019年,新能源造车新势力中,干劲最足的就属恒大了,一系列大手笔操作,包括入股国能、与科尼赛克成立合资公司、买地、投资上下游公司等等,眼看许老板心中全球最大的汽车集团已经打造了一条完整产业链。

能买的核心技术都买了!

目前,新能源汽车与地产、文旅、健康并列为恒大集团四大业务板块。看上什么买什么,就是恒大进军新能源汽车的第一步。那么恒大在2019年都完成了哪些壮举呢?

恒大先后入股广汇集团,与瑞典汽车NEVS、超跑公司柯尼塞格达成合作,获得汽车销售渠道及整车研发制造能力。继而大力押注轮毂电机技术,入主动力电池企业。

另外,恒大还在广州、南通、沈阳三地买下地块,建立整车、电池、电机研发和生产基地。短短一年的时间里,恒大就覆盖了整车研发制造、经销渠道、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产业链。而恒大第一款新能源汽车国能93已经在6月29日,于天津下线。

经过上半年一系列的买买买过后,目前恒大新能源也达到了可以比肩国内一些造车新势力的实力了。不得不说,打不过就充钱的道理还真是哪里都通用,成立不到半年的恒大新能源就能发布新车,虽说新车看上去不是那么酷炫,但这个速度可是众多难产的造车新势力都羡慕嫉妒恨的,果然是壕无人性的恒大新能源。

去年11月12日,中国恒大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在"恒大新能源汽车集团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峰会"上表示。"我们把能买的核心技术,能买的企业都买了,在造车方面'一无所有'的恒大要走一条不寻常的路,也就是换道超车"。

又有250亿投资安排上了!

不差钱的恒大底气十足,曾经公开表示要"在3-5年内成为世界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

据悉,恒大未来产品线将覆盖中端、中高端、高端等等,涉及轿车、SUV、MPV等各领域。旗下新能源汽车品牌恒驰的首款车将命名为恒驰1,新车计划于2020年上半年亮相,并于2021年量产。

在我们担忧恒大健康亏损之际,未来两年人家又安排了250亿资金的投资。据悉,为了抢占规模和效率,据悉其计划3年投资450亿人民币(2019年投资200亿,2020年投资150亿,2021年投资100亿),规划在中国、瑞典及"一带一路"的相关国家,建设10大整车生产基地,并建设相应配套的核心技术的零配件生产基地(如电池、动力总成等)。

据了解,恒大新能源已在全球聘请15位设计师同步研发15款车,未来10-15年内将实现年产500万辆汽车,而为了将许家印的"十五字战略"贯彻到底,恒大在新能源汽车业务的投资还将持续进行。

至于亏损,想必进军新能源造车的恒大也早已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目前特斯拉和蔚来依旧处于亏损中,可见造车确实投资大、周期长,就像人们说的类似"烧钱的无底洞"。

小编语

比起不断陷入"资金荒"的蔚来、威马等造车新势力,背靠恒大集团的恒大新能源确实令人羡慕。虽然由于新能源投资巨大,导致恒大健康在2019年的亏损进一步扩大,但是背后的恒大集团在2019年依旧取得了很好的业绩。俗话说"背靠大树好乘凉",对于一年地产业务拥有6010.6亿元销售业绩的恒大来说,一点小小的亏损完全能够扛得住。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6、北汽新能源年产能再增12万辆,旗舰轿车即将投产

今年是北汽新能源开创卫蓝之旅2.0时代的第一年,根据规划,北汽新能源将在接下来的十年中,丰富电动化与智能网联化深度融合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打造3个以上电动汽车专属平台,开发10余款新能源汽车产品系列,40余款全新产品,这些产品离不开产能的支撑。

网上车市获悉,北汽新能源北京高端智能生态工厂规划12万辆年产能,一期建成后年产5万辆新能源乘用车,2022年将投产价格区间为19-26万元的全新旗舰轿车。据北汽集团副总经理蒋自力此前表示,北汽新能源高端智能工厂项目工作正有序进行。

北汽新能源产品线包括EX(SUV)、EU(轿车)、EC(跨界车)和LITE(微型车)四大系列,在新能源车市场下行的2019年,EU系列占整体销量近80%,稳居新能源车销量榜首。不得不提到的是,北汽新能源中、高端产品销量占比提升至90%,品牌溢价能力得以提升,向上发展取得较大突破,这也为北汽新能源品牌、产品高端化打下基础。

北汽新能源高端智能生态工厂项目,实际上是采育工厂搬迁至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重建并扩大生产规模。该生产基地主要生产代号为C71KB的新能源乘用车和A级轿车。据环评文件显示,C71KB定位主流B级轿车,车长近5m,是BEIJING汽车未来的旗舰产品。

从目前来看,北京新能源拥有北京采育、青岛莱西、河北黄骅、江苏常州四大生产基地。其中,北京采育基地为试生产基地,此次高端智能工厂项目即由采育基地改扩建而来;青岛莱西基地定位为经济型新能源乘用车生产基地;黄骅基地规划定位为经济型纯电动汽车生产基地;江苏常州基地规划定位为中高端新能源乘用车生产基地。

此外,北汽新能源还投资4.6976亿元对黄骅生产基地产能进行扩充,根据规划该项目将于今年10月份投入运行。此次产能扩充项目完成后,该基地将具备15万辆的新能源车生产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加上镇江基地(生产ARCFOX品牌车型),北汽新能源总体规划产能将超过100万辆/年。不过北京高端智能生产工厂项目和ARCFOX品牌有所不同,ARCFOX品牌尽管定位高端,但是由北汽与麦格纳合资创立,生产基地位于江苏省镇江市,而此次高端生态工厂完全由北汽新能源自主把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大众助力一汽集团新能源布局,2025年新能源占比40%恐成真?

进入6月底,到了车企们准备递交上半年销量考试卷的时候。虽然现在销量数字还没有最终出炉,但是车企自己心中都有本帐,好与坏均已了然于胸。

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战疫”导致众车企不能复产,工人不能复工,运输渠道封闭。人们不出门,4S店也被迫开始云卖车,第一季度汽车整体销量跌进近5年来的最低点,很多4S店销量“挂零”,一大批4S店退出,甚至倒闭,汽车市场哀嚎一片。

继6月19日阿贵看车推出《特别策划之上汽集团:危机沉浮,机大于危!》后,本期推出《一汽集团:哀鸿遍野中的坚守》,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个位于长春的“共和国长子”2020年活得怎么样?

成效突显?逆势增长,营收盈利均表现突出

自徐留平2017年8月履新一汽集团董事长开始算起,其组合拳般的雷霆改革已接近三年。2019年改革成果初显,笔者认为,这或许是一汽集团在时隔五年之后公布营收利润的直接原因,毕竟终于可以拿得出手了。

2019年一汽集团共销售整车346.4万辆,同比增长1.3%,增幅高出行业近10个百分点;营业收入6200亿元,同比增长4.4%,首次突破6000亿元大关;净利润440.5亿元,同比增长2.2%……虽说离一汽集团2014年最高净利607亿元还有很远的差距,但因自主板块表现亮眼,这多少也让徐留平缓了一口气。

从具体来看,除了已消声的天津一汽夏利和一汽吉林外,其他主流子公司中一汽奔腾、一汽红旗、一汽-大众(含大众、奥迪、捷达)、一汽丰田均实现了正增长,仅一汽马自达不给力,下跌了16%。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自主品牌表现尤为抢眼:奔腾年销超12万,增幅达33.4%;红旗首次突破10万年销量,同比增幅高达200%,成为佳谈。

然而,2019年已成为了过去,2020年在不确定中也过去一半。据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5月一汽集团累计销量达111.5万辆,同比增长7.1%,而这个数据是在一季度生产整车556948辆,销售整车607675辆,分别同比下降了27.6%和22.6%的情况下取得的。在刚刚过去的5月份,解放品牌实现整车销售超5万辆;奔腾品牌和马自达品牌合计销量18226辆,同比增长27%;而红旗更是取得了15100辆,同比增长达133%……这一切显得特别亮眼!

尤其是红旗堪称今年车市的“奇葩”,哪怕是在下滑最严重的2月,其依然销售了3752辆,实现同比增长32.5%,1-5月累计销量达54600辆,同比增长了116%。随着有国产版劳斯莱斯之称的红旗H9等新车的上市,红旗今年要完成20万辆的目标也还是有机会的。

可以说,在这种态势下,一汽集团居然还能逆势增长,实属难得。然而2020年,作为其实现“831”战略目标(到2025年,经过八年的奋斗,实现经济规模、价值创造、人均收入等三个翻一番)的关键之年,也是落实“3341”行动计划的开局之年,太多的不确定性让一汽集团更显无奈与任重道远!

革新图存?解除三大障碍以图整体上市

在哀鸿遍野中一汽集团还能坚守,这已经十分难得了。那如果说一汽集团最大的心病是什么,那一定是集团的整体上市。

为实现整体上市,一汽集团近年来大大加速了对资产的整合进程,特别是在2019年12月,一汽集团先后对一汽轿车、一汽夏利、一汽吉林进行重组、股权变更等。

其中,一汽轿车重大资产重组,商用车、乘用车板块分拆上市。2019年12月10日,一汽轿车宣布重大资产置换等多项议案获股东大会通过。资产置换完毕后,一汽轿车主业变更为商用车整车制造和汽车金融业务,一汽解放置入一汽轿车后,一汽商用车整车业务实现A股上市:一汽轿车成为一汽解放商用车的上市平台,大大增强了上市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而作为上市公司的一汽轿车避免了主要业务与一汽其他单位从事的主要业务的同业竞争。

尤其是一汽夏利重组方案获董事会通过,进一步解除了与一汽轿车的同业竞争……

事实上,从2018年着手剥离一汽华利、一汽夏利等不良资产开始,至此,一汽集团已完成不良资产的全部剥离。也正是通过一系列的重组,一汽集团已初步完成了整体上市最后一公里的准备。笔者大胆地预测,通过这种化被动为主动的革新,一汽集团整体上市极有可能在2020年年度内完成。

风口突围?大众会助力一汽“飞”起来?

众所周知,作为国家第一批863新能源项目的牵头单位之一,一汽集团成立了电动车项目组。2017年9月,原一汽技术中心电动车部及原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新能源汽车分公司合并成立了一汽新能源开发院,具备全链条的三电系统开发和验证能力。

在2019年7月2日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徐留平表示将把“电动化、智能网联化、共享化、生态化”作为汽车发展的方向和突破口,并预测新能源产品占乘用车比例将在2025年达到40%,2030年达到60%以上。

这些年,一汽集团先后加强了与外部企业的合作,与滴滴、拜腾、百度、新特、博郡等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标志性事件是2018年7月一汽与拜腾汽车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加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布局。然而。事实上一汽集团却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鲜有作为。

好在大众与一汽深化了合作,在国内引入MEB平台布局电动化车型,今年年底两大工厂基于MEB平台打造的ID车型将在国内投产,这对一汽来说是现在乃至未来五到十年最大的利好。更重要的是今年3月17日,大众CEO强调电动化进程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将按计划推进战略落地。基于双方的意愿,一汽-大众电动车平台投资将超过300亿元,国产地点选择在广东佛山,计划产能30万辆,首款电动车型ASUVe。

这对于起了个大早,赶了个大晚的一汽集团新能源汽车布局来说,无疑是救命稻草,否则一汽集团2025年新能源产品占乘用车比例达40%将变成一句空话。毕竟就目前而言,一汽集团新能源车确实没什么拿得出台面的产品。

写在最后

毫无疑问,一汽集团的目标可谓是野心勃勃,在没有受到特殊“战疫”影响的时候,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但在影响尚不明确与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下的当今市场下,一汽集团要完成既定的战略与目标,可谓是挑战大于机遇。可以肯定,一汽集团要走的路注定是任重道远,挑战重重。

未来,一汽集团将上演什么的故事,我们也将继续关注!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8、投资超170亿,上汽大众新能源工厂首款车型ID.4 X正式投产

今日(10月27日), 上汽大众ID.4 X正式在旗下位于安亭的新能源汽车工厂举行了投产仪式。同时该车也是这座专为MEB平台车型生产而建设的新能源工厂的首款量产车型。ID.4 X的正式投产不仅代表着上汽大众又将新增一款全新新能源车型,更是为上汽大众的新能源战略开启了全新的篇章。

全新MEB平台首款车型

近年来,其实关于上汽大众ID.家族的消息一直都没有断过。ID.家族的车型都是由专为电动车设计的全新MEB平台打造而来,整车上下无论是设计还是技术都是崭新的。ID.4 X的前脸设计不再是人们印象中的“大众脸”了,上扬的大灯由贯穿式的灯带连接着,为这封闭式的前脸添上了前卫科幻的色彩。得益于MEB平台创新平板式的电池模组布局方式,ID.4 X的整个轴距更长,前后悬更短,从而使车内的空间更宽敞。并且由于电池分布,使车身前后的重量近乎50:50的分配,驾控起来更平稳。

在纯电动车最重要的续航方面,MEB平台车型电池组拥有强大的拓展能力,可实现550km以上的超长续航能力。说实话,这样的续航水平大多是在造车新势力中才能见到的,主流的合资品牌中几乎是没有的,可以说上汽大众是真的下了决心在搞新能源的。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下线的这台ID.4 X也正是上汽大众成立36年来累计下线的第2300万零一辆整车,用一个特殊的数字记录下了这一重要时刻。

全新环保工厂,只为MEB平台车型而 

为了入局新能源,建造一个新能源汽车工厂。在造车新势力中很常见,因为人家没有啊,自己不建就只能找别人代工生产。但是对于上汽大众来说,即使不专设工厂,旗下也绝对有充足的工厂自食其力。然而上汽大众并非只为造几辆车走走过场,而是想在新能源界依然成为龙头。

上汽大众的MEB平台专属工厂总体投资超过了170亿元,采用了大众集团最先进的数字化、自动化以及节能环保生产技术。新工厂规划年产30万辆整车,不仅包括未来的ID.家族的其余产品,更由于MEB平台的灵活模块化设计,未来还会有其余大众、奥迪、以及斯柯达等全新纯电动车型由此诞生。

这座专造纯电动车的新工厂除了各种高新技术,在环保方面也很有建树,这也与其生产新能源汽车的本质十分相符。该工厂遵循了大众汽车集团的goTOzero理念,运用了高达28项环保节能新技术,实现了能源、水、二氧化碳、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废弃物等5项关键环境指标下降20%,单车二氧化碳排放减少60%。更是成为了大众集团在全球范围内的绿色环保标杆工厂。环保工厂造新能源车,怎么看怎么靠谱。

《车壹圈》观点

在全国排名前十的《车壹圈》看来,在新能源的浪潮中,自主品牌已经先行迈出了脚步,而在众多合资品牌之中,上汽大众不仅转型速度够快,其投入力度更是行业前列。这足以证明上汽大众电动化的转型决心,同时ID.4 X的投产以及新能源工厂的投入使用也为上汽大众实现2025战略目标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9、北汽新能源年产能大幅提升38.8% 将生产EU系列

网上车市日前获悉,北汽新能源投资4.6976亿元对黄骅生产基地产能进行扩充,该项目预计将于今年10月份投入运行。此次产能扩充项目完成后,将具备15万辆的新能源车生产能力,这也使得北汽新能源现有年产能从18万辆提升到25万辆,整体提升38.8%。

该基地目前具备12万辆卡车以及8万辆乘用车生产能力,乘用车主要生产EU换电版,该车售价12.9万元,采用的是租用电池模式,续航300公里,2分46秒可完成电池换电。

实际上,北汽新能源黄骅基地原本是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北汽有限),在2011年建设年产20万辆整车的生产基地(卡车12万辆/年、乘用车8万辆/年)。随后在2015年,北汽集团重组收购北汽有限,12万辆卡车项目暂停建设。

2018年9月份,北汽集团调整战略发展规划,将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黄骅分公司资产整体转入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黄骅分公司。

从2019年实际情况来看,北汽新能源(黄骅)产业基地生产的两款新能源汽车,主要满足城市物流运输需求及出租车、网约车(如滴滴)市场需求,整车产量目标为4万台,其中,EU300换电版占3万台,407EV电动物流车1万台。该基地新能源车产能扩充项目完成后,释放出新的产能,有望生产EX等其他系列车型。

北汽新能源目前拥有北京采育、青岛莱西、河北黄骅、江苏常州四大生产基地。其中,北京采育基地为试生产基地,主要生产动力零部件以及动力总成产品;青岛莱西基地定位为经济型新能源乘用车生产基地(EX3、EU5等);黄骅基地规划定位为经济型纯电动汽车生产基地(EU换电版);江苏常州基地规划定位为中高端新能源乘用车生产基地(EX360等)。

此外,北汽新能源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高端智能生态工厂,一期规划总投资额25亿元,总产能12万辆,分期实施,一期规划产能5万辆,该项目已经在建设中。

根据北汽新能源此前发布的“2029计划”,未来十年中,北汽新能源将丰富电动化与智能网联化深度融合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打造3个以上电动汽车专属平台,开发10余款新能源汽车产品系列,共40余款全新产品。加上北汽新能源总保有量近50万辆,连续7年纯电动车销量第一,扩充产能也在情理之中。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与新能源汽车投资亿元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