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特斯拉的超级充电站别的牌子的新能源汽车可以去充电吗?
不能,即使都用的同样的接口,但还是不能使用。但特斯拉可以用别的品牌的新能源充电桩,这霸王协议恐怕也只能特斯拉本尊出来解释了。
2、特斯拉或年产50万辆,为什么说此举是为了击垮中国本土新能源车企?
五十万辆真的算多吗?可能对于一些小国家来说这个数量将会导致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趋近于饱和,但是对中国这个世界最庞大的市场来说顶多算一朵小浪花。特斯拉为什么要选在这两年扩大产能呢?我认为主要有下面三个原因。
1.落户上海降低了大量的成本
在2018年7月的时候特斯拉和上海市临港集团签订了纯电动车项目的投资协议,进而开始了特斯拉国内产业链的布局。为什么我国那么多城市中特斯拉最终选择了上海呢?不止是因为上海是一个国际大都市拥有更多的机会,还因为上海给特斯拉的诸多的优惠条件。
土地、税收减免、各种资质审核绿色通道,资金支持、银行贷款等不止帮助特斯拉尽快的完成了落户,还帮助特斯拉节省了大量的资金;况且特斯拉在本土建厂也能节省下大量的关税及人力成本,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利益。
这样特斯拉就把自己新能源汽车的成本降下来了,产品有竞争力销量好,自然需要扩大产能。
2. 特斯拉自身发展的需要
其实早在2014年特斯拉就已经喊出了2020年年产能达到50万辆的口号,今年完成这个目标也不算意外。
特斯拉造汽车之所以不缺钱,除了获得大量的融资以外,股市也贡献了大量的资金。换句话说如果公司的股价崩盘了,特斯拉就有着资金链断裂的危险。
其实特斯拉这么多年一直有点搞“饥饿营销”的意味,这背后最大的原因还是产能上不去。虽说资本家们都喜欢听故事,但是讲这么多年的故事汽车的产能还是那样难免让人有别的想法。
一旦汽车的产能上去了,那么公司的资金也可以实现快速的流转。于此同时还能提振股民们的信心,所以说特斯拉提升产能也算是顺理成章。
3.国内企业给了特斯拉相当大的压力
特斯拉之所以选择在中国建厂不止是想降低成本,更看重的是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新能源汽车未来取代传统汽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特斯拉自然也想早早的在中国站稳脚跟,进而获得更大的发展。
随着这几年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崛起,特斯拉产品的优势已经在逐渐消失。短时间内特斯拉自然也没法推出多款全新的产品来抢占市场,那么提高产能就成了权宜之计。只要产能上去并且在中国有了庞大稳定的客户群体,那么特斯拉未来发展必将一帆风顺。
总的来说特斯拉就算是产能扩大到五十万辆,但是也完全没有可能击垮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可能性,更多的是公司发展到一定的时间点做出了扩张性选择。毕竟如果再不多生产点汽车,特斯拉的小日子就不好过喽。
3、特斯拉使用无钴电池,对国内新能源车企影响有多大?
含钴电池的性能当然比三元锂电池好,比磷酸铁锂电池也更好,特斯拉作为行业的“颠覆者”或者说搅局者,而特斯拉这个消息一放出来,对股市的影响可不小,锂电池板块开盘大涨到涨停,而钴业则跌停。当然也有人说这是特斯拉放出的烟雾弹,因为钴在国际上的价格一直很高,借这个机会拉低钴的价格。
根据路透社2月18日报道称,特斯拉正在与宁德时代进行深入谈判,商讨在上海超级工厂的电动车中使用无钴电池方面事宜。如果能达成,磷酸铁锂电池将首次被纳入特斯拉生产线,有望降低相关车型的生产成本。很多人则在私底下表示如果特斯拉也用磷酸铁电池,这是自降身价,有悖于明星产品的定位。
车企的日子其实都不好过,就算是特斯拉也一样,不过开辟了上海工厂后,特斯拉进一步零部件本土化,让产品成本进一步下降才是目的,而前段时间爆发的芯片减配问题表明特斯拉对中国市场跟美国市场确实是有很大的不同,那么在中国市场不使用钴电池也就说的过去了。
特斯拉的对手是国内的新能源车企和众多的造车新势力,model 3闯进30万元内厮杀,已经对一些车企带来了很大压力,如果特斯拉进一步降低成本后,对比亚迪和蔚来等企业带来的压力会更大。比亚迪本身的磷酸铁锂电池有着价格优势,虽然品牌影响力不如特斯拉,但是比亚迪混动做得强大,汉这款车型亮相已经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刀片电池技术可以达到更多续航和更低的价格,对特斯拉而言当然也是强大对手。
蔚来的车每一款定位都很清晰,高端豪华品质已经初步得到市场认可,接下来它只要稳打稳扎就能巩固自己的市场地位。
在固态电池还没有达到量产装配条件下,各车企也在憋着劲发力,特斯拉一直在布局自己的电池业务,收购的超级电容公司和有核心技术的干电池公司,也是在为自己生产电池作准备。
不论特斯拉用不用钴电池,它已经走在了一条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的路上,对于国内的车企和造车新势力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干货技术和竞争力,否则狼来了就不是一句口号。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特斯拉实现“边拖车边充电”,新能源车主羡慕:国产电动能行吗?
特斯拉实现“边拖车,边充电”,新能源车主羡慕了:国产电动也能行吗?
有车一族想必都经历过这样一件事,那就是车子开的时间久了性能越来越不好,突然在某一天行驶的时候,车子就在半路上趴窝了,这时只能求助拖车公司前来解救。大部分的拖车方式都是在前面有一辆车子牵引着,然后拉动后面的车子继续前行,到达一个可以维修的地方。不过大部分的拖车都是针对燃油车,新能源汽车拖车我们却没有见过,到底它行不行呢?
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都是以纯电动为主的,如果用牵引方式拖车的话,会严重影响到车子的电机。不仅如此这个说法也是有明确规定的,很多车子的说明书上都明确表示了,电动车不能够用牵引的方式进行拖车,如果一意孤行那么会引起车辆的自燃。
对于这一点广大车主们都是深信不疑,然而一辆特斯拉车主的做法却刷新了大家的观念,这位特斯拉车主在前往川藏线的时候,车子在半道上耗尽了电,于是车主便找了一个大货车拖拽着车子前行,而且还在这个过程里给车子充了十几度的电。明明特斯拉能够做到,为什么车企们还要明令禁止呢?难道就它特殊吗?
经过内行的仔细分析,我们才了解到其实并不是特斯拉高级,而是任何的电动车都能做到,我们的国产比亚迪一样也可以。特斯拉实现“边拖车,边充电”,新能源车主羡慕了:国产电动也能行吗?在拖拽之前可以将车子的高压系统调至正常,然后将车子挂上前进挡,这一番操作完成之后便可以拖动着车子前行了。不过这时车子内必须要有一定的电量,这样才能在拖拽的时候不至于太费力。
而在拖拽的过程里,车主一定不能够松开加速踏板,这样才可以增加它的充电效率。只有满足了以上这几个要求,才能既不损伤车子的电机,也能够让车子迅速的回电。网友们看到这个方式不禁也来了兴趣,有网友表示滴滴公司推出了出租车顺风车等,不如也推出一个拖车援救,在应急的情况下只需要打开手机,然后等待拖车前来就可以了。
小编觉得网友们的说法也有一定的道理,如此大的商机不知道哪位投资人能够心动并且付诸于行动呢?当然小编在这里要劝诫各位新能源车主,以上的这类方法需要足够的经验以及标准的操作,如果您对此并不熟悉的话就不要尝试了,以免损伤车子的性能。不知道对于以上的问题有何看法?您觉得这个方法是否正确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30万元预算,新能源车型首选只能特斯拉?
虽然都说新能源汽车是大势所趋,所有传统的造车企业几乎都行动起来了,但是真正落到消费者这里,新能源车型似乎也没有太多选择。就以30万的纯电车为例,左思右想,似乎也只有特斯拉的Model 3可选,实际真的是这样吗?Model 3就是唯一的选择?
随着特斯拉Model 3的国产上市,以及补贴下来后,29.91万就能买到众望所归的电动车,至今应该还有很多人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吧。如果抛开品牌的光环,就产品而言,30万可以买到续航445km,最大功率175km,最大扭矩375牛米,0-100km/h加速5.6s。配置水平相对一般的电动车真的值吗?
那么Model的最大亮点是什么?当然是Autopilot,即便这台车开起来也有不错的驾驶乐趣,但是驾驶辅助的便捷性一定会让你忍不住启动它,然后让电子系统接管驾驶,自己主要负责盯着,从而省力地从A点到B点。此外,似乎就没有什么太大的亮点了,比如大空间,大屏幕,大天窗这些亮点在这个时代似乎也都不值一提了。
实际上,我们买车当然不可能忽略品牌所的带来的价值,甚至售前售后的服务,充电桩的普及等,都是值得考虑的因素。同时,在许多细节上,其实也能体现出特斯拉的人性化,所以其实整部车给人的体验还是充满新鲜感的,而且还具备很好的实用性。
或者可以说,Model 3是一个不会错的选择。但是,总有人会反其道而行之,大家都买的东西,他一定不会考虑。那么,错了Model 3以外,30万的纯电车还有什么选择?
Polestar 2
源自沃尔沃的高端品牌Polestar至今其实还有很多人未曾听闻,特别是圈外人,关于这个品牌的背景,大家感兴趣可以去扒一扒。但即便不了解,你也一定会被Polestar 2的外观所吸引,一看上去就知道这肯定是高端车型,整体车身比例和 Model 3有点像,或者说Polestar 2就是为了对标Model 3而生的。
虽然Polestar 2还未正式上市,但早就公布了29.80-41.80万的指导价,并开始接受订单。在动力方面,该车搭载了前后双电机四驱纯电驱动系统,综合最大功率达408Ps,峰值扭矩为660N·m,0-100km/h加速时间4.7s。动力电池为一块由324颗电池组成的78kWh(中规版为72kWh)容量的电池组,车辆在WLTP工况下的综合续航里程可以达到500km。
相比起Model 3,其实Polestar 2并没有太明显的优势,最值得关注的当然是源自沃尔沃的安全理念,包括上面提到的驾驶辅助系统,其实沃尔沃的技术也很值得认可。此外,个人认为Polestar 2的内外设计相比起Model 3的极简风格会更具精致感,更能给人一种豪车的感觉。
广汽新能源Aion LX
如果你觉得30万买的豪车并不会给你带来太多你想要的体验,你更关注车型的硬核卖点,那来自广汽新能源的Aion LX一定会让你满意。而本次推荐的Aion LX主要是80和80D Max车型,前者拥有650km的超长续航,后者拥有3.9s的极致加速,其售价分别为27.96万和34.96万。
论品牌,Aion LX当然和以上两款豪车不在一个维度上,但是翻开配置表,你会发现这款非豪华品牌车型的配置比豪华品牌要豪华得多。比如刚刚说到的80D Max几乎把30万该有的所有配置都给足了,包括一系列的驾驶辅助系统。而且Aion LX还是一款SUV,其次它的内外设计也是非常高级的,并没有因为自己不是豪华品牌而忽略一些设计设计。
当然,就算设计与性能都很到位,但是30万预算对于太多人来说都难以抵住豪华品牌的诱惑,即便不买新能源车,在BBA中都已经可以买到最主流的那几款车型了。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
?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6、国产特斯拉出口欧洲,威马自燃宣布召回,新能源车企的不同“命”
10月最后一周。本周车坛大小事不断,但究其共性,大多都与新能源汽车有关。其中,国产特斯拉正式出口欧洲,威马发生30天内第三起自燃起火事件,两家新能源车企采取不同的“重生”路径......跟随马拉车市一起进入一周车市,快速回顾本周车事。
国产特斯拉正式整车出口欧洲
10月26日,“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中国制造整车出口欧洲仪式”在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举行。在该仪式上,特斯拉宣布国产Model 3已通过进入欧洲市场的全部认证要求,正式出口欧洲。
据悉,本次出口车辆为国产Model 3标准续航升级版,与供应中国市场的车型保持一致,出口国家包括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士等十余个欧洲国家。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1月,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曾表示,特斯拉在中国建立超级工厂是为了满足中国的本地需求,而不是向其他市场出口。
然而由于产能和成本的优势,使得特斯拉最终还是选择了将国产Model 3出口到欧洲。此前,特斯拉曾预计今年上海工厂的年产能将增加至20万辆。
根据乘联会数据,特斯拉9月在中国的销量为11329辆。以此估算,特斯拉Model 3的年销量约在15万辆左右,这也意味着上海工厂产能除供中国市场销售外仍有富余。
马曰: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国在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上连续五年居世界第一。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在全球疫情影响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依然创下了亮眼的出口成绩。而对于特斯拉而言,选择出口国产Model 3某种程度上也可视为其对上海超级工厂的产能,以及中国市场销量充分权衡后的态度转变。
两家新能源车企的不同“命”
拜腾变盛腾,造车重启?
10月29日,据未来汽车日报报道,一家名为南京盛腾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在拜腾汽车南京总部举行了揭牌仪式。据悉,此举标志着已于今年7月1日起暂停中国地区业务运营的拜腾汽车,迎来了“重生”的契机,造车大计或将重启。
图源:未来汽车日报
作为中国最早的一批新造车公司之一,拜腾汽车成立于2016年。该公司首款量产车型M-Byte在屡次跳票之后,至今尚未实现量产上市。在经历了数次欠薪、停产风波之后,拜腾汽车于今年6月29日宣布,从7月1日起停工停产,预计时间为6个月。
据媒体报道,拜腾汽车待岗员工现有400余人。针对拜腾汽车待岗员工(包括8月起离职的员工),公司尚未按照承诺支付4月、5月和6月三个月的薪资;其中,待岗员工近3个月的最低生活补贴尚未到账,6月、7月、8月的社保和公积金公司也并未按正常月份缴纳,而是通过过期补缴方式,这影响了员工的正常使用(看病就医)。
此外,今年10月1日拜腾汽车举办了最近一次的“All Hands Meeting”全员大会。据知情人士透露,此次会议主要是宣布将有新股东加入新成立的盛腾,公司将努力把盛腾和拜腾两边的员工合并到一起。公司管理层提到何时解决欠薪问题时,仅表示等公司有钱了会分批发放拖欠的工资,但是并未给出发放时间。
长江汽车早已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多名员工收到解除劳动合同关系
本周,有媒体报道,根据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的破产文书显示,自主车企杭州长江汽车有限公司已于今年8月24日被法院裁定受理破产清算一案。
图源:网络
据媒体报道,长江汽车拖欠员工工资长达12个月之久,工资何时发放至今没有准确消息。此外,自今年8月24日被杭州余杭区人民法院裁定进入破产程序后,长江汽车据称每周发放一次关于“居家等待”的通知,而在几日前,众多员工收到了公司的“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和“解除劳动合同关系协议书”。
资料显示,杭州长江汽车有限公司前身为杭州长江客车有限公司,该公司是国内为数不多电车生产厂家之一。此外,长江汽车也是最早一批获得发改委批文和工信部审核的双证造车企业,也是仅次于北汽新能源后第二家拿到双资质的车企。
作为有着不俗“先天优势”的新能源车企,最终也落得个破产清算的结局,着实令人唏嘘。
马曰:从拜腾的摇身一变成为盛腾,到长江汽车的最终倒下,呈现出了国内新能源车企的不同命运。然而无论是可能重启的盛腾,还是长江汽车,他们的困局都无可避免地影响到了公司员工的生计问题。不难预计,在这场新能源车企洗牌的淘汰赛中,或许还有不少新能源车企员工正在遭受欠薪的待遇。
威马汽车又自燃,30天内第三起
次日宣布召回,电芯供应商却表示不背锅
10月27日晚,一辆 威马EX5在北京海淀区发生起火爆炸,前机舱和前排座椅被完全烧毁,整车面临着报废的局面。消息一出立刻引发热议,因为这已是一个月内威马汽车发生的第三起自燃起火事件。前两次分别发生在10月5日和10月13日。
网传10月27日威马EX5自燃图片
针对起火事件,威马汽车官方微博于次日早上证实了这一消息。同日,威马汽车发布声明,称已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决定召回1282辆2020款威马汽车产品,召回原因是电芯供应商在生产过程中混入了杂质,导致动力电池产生异常析锂,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电芯短路,引发动力电池热失控并产生起火风险。
而对于威马汽车所指的电芯供应商,有媒体报道是中兴高能。针对有关报道,中兴高能在官微公布说明称,在福建省邵武市发生的两起威马汽车起火事件中,涉事车辆搭载的是确实是中兴高能的电池,但27日威马汽车起火爆炸车辆搭载的并非高能技术电池。
据了解,目前,威马汽车主要电池供应商包括宁德时代、塔菲尔、中兴高能以及瑞浦能源。根据相关数据,2020年前三季度威马汽车共生产1.57万台汽车,其中宁德时代9692台(占61%)、塔菲尔3313台(占21%)、中兴高能2257(占14%)、瑞浦能源532台(占4%)。
马曰:从威马汽车的召回声明中不难看出,27日的起火事件是其召回的主要导火索之一。然而作为威马的电芯供应商之一的中兴高能却表示27日的起火车辆并非使用的是该司电池。看来,威马的这个召回数量和原因,“表态”成分占比大一些,并未覆盖所有的隐患车辆。而真实待召回的车辆,可能还不止1282辆。
七家汽车生产企业发布召回
涉及缺陷汽车共计15790辆
包含威马汽车在内,本周共计有7家车企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据马拉车市统计,本周召回的缺陷乘用车共计15790辆。而7家车企分别为,阿斯顿马丁拉共达(中国)、东风汽车、威马汽车、法拉利汽车国际贸易(上海)、丰田汽车(中国)、克莱斯勒(中国)以及日产(中国)。
除了威马汽车的1282辆之外,其他车企召回情况具体如下:
10月28日
1.?阿斯顿马丁拉共达(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宣布召回2017年5月23日至2018年6月29日期间生产的部分进口2017-2019年款阿斯顿马丁DB11和Vantage系列汽车,共计3辆。
召回原因为,前排座椅安全气囊的固定螺母可能未被拧紧至规定扭矩,可能导致车辆发生碰撞事故时座椅安全气囊无法在正确的位置打开,不能起到座椅安全气囊应达到的保护效果,存在安全隐患。
解决办法为,检查所涉及车辆的前排座椅安全气囊固定螺母的拧紧状态,如果发现固定螺母未被正确拧紧则拧紧到规定扭矩,以确保座椅安全气囊的正确固定,消除安全隐患。
2.?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宣布召回2019年1月7日至2020年5月20日生产的部分2019款东风启辰T90汽车,共计4425辆。
召回原因为,车辆由于后制动软管与轮罩护板干涉,长期使用后可能因软管磨损产生制动液渗漏,导致刹车距离变长,存在安全隐患。
解决办法为,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将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免费更换改善的后制动软管(左右两侧),以消除安全隐患。
3.?法拉利汽车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宣布召回2017年6月20日至2019年5月28日期间生产的部分进口812 Superfast系列汽车,共计107辆。
召回原因为,车辆后窗的不正确粘合可能导致后窗至后罩盖的粘合力减小,造成后窗玻璃可能从车辆处完全分离,从而增加乘员受到伤害的风险或道路相随车辆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存在安全隐患。
解决办法为,法拉利汽车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将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免费更换新的后窗,以消除安全隐患。
4.?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宣布召回2020年2月10日至2020年7月13日期间生产的进口雷克萨斯LM300h汽车,共计1713辆。
召回原因为,车辆的后组合灯线束由于防水处理不够完善,下雨或洗车时水分可能会进入线束连接器内部,引起接线端子短路。车辆在检测到线路异常后,ABS等警告灯会点亮,紧急制动时车轮可能抱死,极端情况下可能增加车辆碰撞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解决办法为,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将为所有召回范围内车辆免费更换改善后的后组合灯分线束,以消除安全隐患。
10月30日
5.?克莱斯勒(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宣布自2020年10月30日起,召回2019年2月1日至2020年3月10日期间生产的部分进口牧马人汽车,共计7288辆。
召回原因为,车辆由于电子转向柱锁(ESL)的线束布置不恰当,线束可能会接触转向柱管并磨损。在特定情况下可能导致失去转向助力或车辆动力,会增加车辆发生无预警碰撞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解决办法为,克莱斯勒(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将为召回范围内车辆免费检查电子转向柱锁(ESL)线束是否有磨损,安装夹子或维修磨损的电线并安装夹子,以固定转向柱锁(ESL)线束,消除安全隐患。
6.?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宣布召回生产日期在2019年3月5日至2020年3月5日期间的939辆进口英菲尼迪QX60车辆以及33辆英菲尼迪Q70L。
召回原因为,部分进口英菲尼迪QX60因供应商作业原因造成CVT油管装反,走向不符合标准,导致油管产生应力。随着车辆的使用CVT油管可能会出现破损,极端情况下车辆行驶中CVT油液有可能飞溅到排气歧管上,有起火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部分进口英菲尼迪Q70L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面差等外观问题对车辆的前大灯总成进行了调整,但未对前大灯灯光参数进行校对,造成前大灯灯光参数可能不满足国家相关强制性标准的要求,存在安全隐患。
解决办法为,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将通过东风英菲尼迪汽车有限公司为召回范围内的QX60检查CVT油管走向,若错误则免费更换新油管;为召回范围内的Q70L免费校对前大灯灯光参数,以消除安全隐患。
马曰:整个10月,无论是召回所涉及到的车企数量、缺陷产品数量,还是召回原因种类,都较之9月有着明显的大幅提升。但从整年度来看,2020年的缺陷汽车召回数量,依然呈现出自2017年后的逐年下滑趋势。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最严限行来临!上海新能源车销量暴增
车叔获悉,从2020年11月2日起,外地牌照机动车在每个工作日的早7点到晚8点都是不能上上海市区高架的,而且在明年五一之后,高峰期的内环地面也不能走,可以说是上海有史以来最严的限行政策。
这个政策导致上海近期新能源汽车市场极其火爆,有一位特斯拉的销售称:最近特斯拉每天的销售量都超过了80台,而平时正常情况下每天大概就是10-20台。经车叔了解,不仅仅是特斯拉销量异常火爆,同时蔚来、理想等造车新势力也享受到了政策所带来的红利。看来特斯拉年销量50万台的小目标很快就能实现了,马斯克做梦都能笑醒吧。
可能有人不懂上海限行与新能源汽车销量暴涨的关系,车叔详细的讲一下。此前上海对于外地牌照的限制还不是很严格,除了工作日上下班早晚高峰之外,日常通勤还是没问题的,但是这次限行对于外地牌照的影响就很大,所以如果还想在上海工作生活的话,就必须有上海牌照,不过燃油车的牌照获取方式只有拍卖,成交价基本在9万元左右,而上海的新能源牌照买车就送,所以上海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一下就被引爆了。
但是也不是想买就能买,还得满足图中的6个条件,这之中比较难的就是第六项,因为安装充电桩必须先提交物业盖章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安全登记证明》才行。
虽然安装充电桩比较麻烦,不过据车叔所知,蔚来的“能量无忧”套餐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上海的小伙伴可以在评论区分享一下经验。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