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在国家提倡新能源汽车,为什么现在不建议大家购买
其实怎么说呢,也不能说不建议购买吧,只是要看个人需求了。如果只是日常代步的话,新能源汽车还是不错的选择的,毕竟价格相对来说便宜也环保;如果经常需要远途出行的话,那确实不建议购买,毕竟现在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续航还没达到那个技术。所以,综合来说,还是看个人需求,以及经济方便的考虑了。
2、为什么不用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不能兴起的原因第一是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比同级别的车要高!第二是现在国家对应的配套设施不齐全,在加上本身的续航里程有限,电池目前是火力发电也不环保
3、为什么新能源汽车不叫嚣了?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汽车等,最常见的是纯电动汽车。现如今,传统燃油车依然是汽车产业的主力,这个状况也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继英、法、德等欧洲国家相继出台政策,定下禁售燃油车时间表之后,中国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前段时间也放出了制定相关时间表的信息。再者,近几年来无论是美国电动车企业,还是国内的汽车厂商,都在互联网掀起了一股又一股的电动车浪潮。无人驾驶、高性能、智能互联等“高大上”的科技,让消费者仿佛看到了科幻片中高科技的未来。然而,新能源汽车在2016年和2017年确实很火,在2018年却卖不动了,究其原因,给大家简单分析一下,相信也是当前新能源汽车所面临的情况。
第一,概念混淆
很多人认为新能源汽车指的是纯电动汽车,原因是因为市场上很多的公交都是纯电动,一些广告宣传也说是纯电动,例如比亚迪秦和荣威RX5,甚至宝马都推出了纯电动,以至于消费者普遍认为纯电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等同,最后的结果就是把纯电动汽车的问题都认为是新能源问题。
第二,充电问题
安装充电桩要经过物业同意,然后即便是供电局让你装,物业还不一定同意的,这个要搞定小区的物业。另外充电需要私家车位,大多数的车主朋友们,是没有私家车位的,新能源车不一定适合所有人的,车位那么紧张,然后新能源车又要充电,这个位置就更加难找了。尤其是在老小区的朋友,地面有个停车位就不容易了。虽然也有用插板直接充电,但是在安全性方面不容乐观,甚至一些小区为了安全就不让外接电源,车买了,充不了电也是很无奈的,这也是很多人考虑的问题。第三,充电桩通用性
充电卡很多不通用这也就算了,充电接口还不一样,插上去还不能用,这个其实是非常麻烦的,难道每天还要去搜有没有适合自己的车的充电桩?买私家车最大的好处就是机动性强,说走就走,想去哪去哪,但新能源汽车在这方面做的并不好。
第四,充电速度
现在的充电时间一般为6到8个小时,这相对于传统汽车的加油是很慢的,虽然新一代锂离子电池已经问世了,30分钟就可以行驶500公里,但是最大的问题就是太贵了,就算在汽车工业上应用也只是一些高端汽车才能使用。第五,续航里程问题
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问题是买车的时候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一般情况下续航里程够日常的代步需要,如果不出市区都够使用,但是对于长途就表现出了他的劣势,例如中高端的腾势500它的续航里程(综合工况)为451公里,高端的捷豹I-PACE量产版,续航里程为500公里,而这些数据都是在实验室获得,实际情况还要根据路况,甚至和空调都有一定的关系,也就是说续航里程不长。在做自驾游攻略时,需要提前查好有充电桩的位置,计算好里程数,充电时间。相反,一辆汽油车就没有这么麻烦,只要不是太偏远的地方,加油站很容易找到,加满一箱油的时间短,也不会耽误行程。第六,电池的不稳定性
这也是一个常识问题,冬天的电池和夏天的电池即使一样,但是两者输出的电量也不一样,也就是说纯电动汽车冬天和夏天的续航里程也不一样,这个对于普通的消费者怎么控制?新能源车电池会变差,再一个就是说车子好像我们用到后面,动力会不会差一点?新能源车子动力是不太会变差,但是它这个电池会变差。目前主流的基本上是三元锂电池,或者说是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锂电池这个体积小容量大,外界影响比较少,然后寿命就不如磷酸铁锂电池了,电池性能会逐渐衰退。
说到最后,我们买汽车也就是图个方便,但如果在充电和续航方面做不好的话,那么相信会有很多人不愿意购买新能源汽车,对此,你认为新能源汽车值不得购买?
4、为什么一些新能源车企有资质却不造车的?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造车资质很少,但造车新势力还是在不断的进入这个市场,这也催生了新的造车方式:代工或合资。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为了能早日造车,早日量产。但更令人疑惑的另一种情况却是:拿到造车资质的企业,直到现在还未能有所动作,甚至比代工造车的企业进度还缓慢。其实,国家早有规定,在下发造车资质后,如果因产能不达标等问题没有达到申报标准,那么生产资质将被收回。对于传统车企来说,造车不是难事,产能的目标很容易达到,但是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这却是最难的一部分。
在获得造车资质中的企业中长江汽车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存在,在第二顺位拿到造车资质后,频繁出现“停工”“欠薪”“无法造车”等消息,一度成为骗资质的造车企业。
前路茫茫无绝期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最早的一批“领路人”,知豆也作出了不小的贡献,在短小的车身上却能改变用户的日常交通出行,并且还带有新能源的光环,让知豆成为市场中的一抹新鲜色。
“资金”>“资质”
敏安汽车成立于2015年,位于江苏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注册资金为1.3亿美元,主要股东分别来自台湾、大陆、香港,包括展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淮安开发控股有限公司和实益(中国)有限公司,三者分别持股20.25%、20.25%和59.51%。其中,淮安开发控股公司为国资背景,展图是台湾敏实集团全资子公司,而实益则是敏实集团董事局主席秦荣华在香港注册的全资子公司。因此,敏安汽车的实际控制人是秦荣华。
5、燃油车不再获批资质,辣么,新能源汽车产
不需要,传统车企本来就具有完整的整车生产资质,按照相关规定,只有单独成立了新能源项目公司的企业,才需要另外申请资质,比如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在众多传统车企中,比亚迪、力帆、长安、吉利等均在生产新能源汽车
6、为什么说新能源汽车“叫停”很有必要?
长江日报记者消息,近日,工信部公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并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规定》建立了“叫停”制度。明确了生产企业发现新能源汽车产品存在安全等严重问题的,应当立即停止相关产品的生产、销售,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这几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飞速增长,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和消费国。这一产业快速发展,主要是由于我国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刺激带动。但一些毫无制造经验的公司,或者一些原先生产农用车、低档车的公司也改做新能源汽车,出现大量鱼目混珠的情况。
不少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管控能力不足,产品安全隐患和风险也相应增加。2011年以来,我国发生了31起电动汽车安全事故,其中2015年和2016年上半年分别达到9起、8起,加强安全管理刻不容缓。从这方面来讲,建立新能源车“叫停”制度,强化新能源汽车产品安全要求,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共利益的迫切需要。
如果新能源车安全事故频发,质量不高,那么市场的认可度不会高。2015年,新能源汽车品牌形象、质量和感知价值水平都低于燃油汽车,用户抱怨率达34.5%,是燃油汽车的2.4倍。民众的购买欲不高,使产销严重失衡,从而造成产能过剩和高库存等问题。工信部对新能源车建立“叫停制度”,对存有安全隐患的新能源车进行叫停,这种优胜劣汰是必然的选择。
日前,工信部、财政部、科技部、发改委四部委明确2017年新能源汽车补贴额度比2016年降低20%,地方财政补贴不得超过中央单车补贴额的50%,直至2020年补贴完全取消。随着补贴的逐渐减少直至取消新能源车企补助,使之前依靠补贴赚钱的企业已无钱可赚甚至还会出现严重亏损,从而更难保证产品质量。因而,建立新能源汽车“叫停制度”,可以更好地为新能源车质量把关。
我国一些行业喜欢盲目跟风,国家用补贴鼓励和发展新能源汽车发展没有错,但错在一些地方把国家的好政策理解错了。新能源车“叫停制度”,使一些管理不严,品牌形象不佳的新能源车企很难再有生存的空间了。
7、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要国家批复吗
成本要比汽车低,主要是资源不够。现有的交通辅助设施,工业体系都是以汽车为主导的,电动汽车上路所需的辅助设施不够,开发电动汽车的产业链没有形成,说白了好的厂吃饱了,不需要再投入,不好的都黄了,没人给你做产品。
8、新能源汽车会被取消吗
你好,根据你这个情况的话,这个根本不可能的呀,目前国家是大力扶持新能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