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动新能源 > 电动汽车陈清泰

电动汽车陈清泰

发布时间:2020-11-04 06:41:07

1、丰田比亚迪合资公司成立,将生产电动车,特斯拉的亚洲对手来了?

2020年开年疫情重创汽车业,但这并没有推迟比亚迪(002594.SZ/01211.HK)与丰田汽车(NYSE:TM)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合资计划。这令本就竞争激烈的亚洲电动车市场再添变数,有观察者认为,如果丰田比亚迪合资顺利推进,特斯拉在亚洲或将迎来真正的本地对手。 

3月25日,比亚迪丰田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悄然注册成立,注册资本3.45亿元人民币。根据去年11月签订的协议,比亚迪和丰田各派出相关业务人员担任核心职务。 

合资公司董事长由丰田全球原动力总成内部公司总裁岸宏尚担任,法人和总经理由比亚迪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助理赵炳根担任。丰田中国董事长上田达郎、丰田汽车电动项目总负责人丰岛浩二、比亚迪高级副总裁兼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廉玉波等担任合资公司董事。 

该合资公司主营业务为:纯电动汽车及其衍生车辆以及纯电动汽车及其衍生车辆用零部件的设计、开发;纯电动汽车及其衍生车辆用零部件、组件及总成的进出口及销售、售后服务等。

具体来说,双方将合作开发轿车和SUV纯电动车型,以及这些产品所需要的动力电池。双方共同开发的新车型将使用丰田品牌,计划于2025年前投放中国市场。

作为全球销量第二的国际大车企——丰田为何看上在中国专注于做新能源车的比亚迪?而比亚迪缘何能相继受到戴姆勒(FWB:DAI)和丰田这样的国际大厂青睐?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告诉出行一客,在电动化领域,中国提前了十年。没有国外企业的经验做借鉴,没有国外的伙伴可找,没有国外现成的零部件可买,倒逼中国企业实现了开放条件下主要依靠自主创新的大转型。

不过,也有观察人士指出,相对于特斯拉在全球电动力市场的压倒性优势,无认中国本土还是整个亚洲汽车产业,都不得不自动对标。丰田与比亚迪合资之后生产的电动车,最直接的碰撞将是特斯拉在上海投产的新车型,亚洲电动车市场新的竞争好戏,由此或将真正上演。

丰田缺什么,以及它要什么 

在中国汽车行业股比限制的时代中,外资车企想要进入中国,只能与本土车企合作,一大批合资车企如雨后春笋般冒出。2018年4月,中国汽车行业合资股比政策开始松动。

政策之下,各方骚动。特斯拉(NASDAQ:TSLA)获得了在华独立建厂并销售的特权,宝马集团将在华合资公司的股比提高到了75%。国内自主品牌生存环境将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放开竞争对于有技术实力的车企来说,这是一次展现自己肌肉的好时机。 

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方寅亮告诉出行一客,面对汽车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冲击,面对未来技术的不确定性,合作研发成为了目前大车企之间规避风险、统一标准的主流。

大车企丰田也没能逃过上述规律。在电动化逐渐成为世界主流时,丰田掌门人丰田章男急了。作为第三代掌门人,丰田章男认为,“汽车行业正在进行一场百年一遇的大变革,电动化是这场变革的主体”,丰田切入纯电动已经晚了。 

没完全押准技术路线固然可怕,但是时代给了丰田后悔药,比亚迪就是这剂良药。

比亚迪掌门人王传福与丰田章男偏执的性格以及对于电动化的思考,让双方领导人有了灵魂上的契合。2019年4月丰田章男在清华大学做演讲时,王传福从深圳赶来会面。 

作为丰田混动汽车电池供应商,比亚迪一直在丰田的视野内。掌门人一旦认为是时候推动电动化了,这家古板的车企就展现了超高的效率。丰田在2019年先后与松下、宁德时代(300750.SZ)、比亚迪达成电池供应协议以及合作研发协议。

然而要想做好一款电动车,仅仅掌握电池是远远不够的。但如果丰田投入巨资,从头打造电动车研发平台,这个平台是否具有竞争力?在漫长的研发周期后,这个平台是否还先进?如何提速电动化战略,完成2025年的电动车销售目标?这一系列问题逼着丰田要展开合作。 

此时,比亚迪经多年研发而打造的e平台是打动丰田的一个必要条件。

所谓e平台就是一个硬件高度集成一体化的平台,其核心是“33111”。王传福在2018年北京车展闭门会上向出行一客详细解释了“33111”内核。 

第一个“3”指的是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和减速器3合1集成。第二个“3”指的是高压系统的DC-DC(注:在直流电路中将一个电压值的电能变为另一个电压值的电能的装置)、充电器和配电箱3合1。这些高度集成有利于降低车重、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后面三个“1”分别指1块将仪表、空调、音响、智能钥匙等十多项控制模块高度集成的面板;1块搭载了“DiLink系统”的智能自动旋转大屏;1块能量密度高、长续航、性能稳定的三元锂电池模组。

从e平台整体布局来看,其整合了电动车生产的所有关键零部件。对于丰田来说,一旦使用这样的平台将大大缩短自己的研发周期和产品推出周期。

比亚迪要什么

此次比亚迪与丰田的合作,其实代表了中国车企已经能有与国际车企掰手腕的技术实力。

在早年的合资时代,中国车企以大量市场来换取技术。在博弈中,有些车企学到了一些技术,成为了中国具有竞争力的车企,而有些车企则沦为外资车企的附庸。

当比亚迪将开放变成公司新战略之时,比亚迪还仅仅是一家供应商。例如,比亚迪向多家车企提供动力电池和核心电子元器件等。

简单的买卖关系不利于中国车企长期发展。比亚迪开放2.0模式出现:开放不等于一味的输出与讨好。车企要与合作伙伴形成技术对等的合作关系,即大家拿出核心技术,互相补短板,共同参与前沿技术研发。

这一点在2010年比亚迪与戴姆勒合作上就显露苗头。 

2010年,比亚迪与戴姆勒共同成立了深圳比亚迪戴姆勒新技术有限公司,双方各占50%的股权,并设立腾势平台。此后,双方多次向腾势注资,双方注资比例也保持一致。 

与戴姆勒的合作,让比亚迪学到了先进的整车制造技术、底盘调教技术。而与比亚迪的合作,让戴姆勒有了电动车制造的技术储备,尤其是在三电(电池、电驱、电机)的技术储备。为奔驰首款电动车EQC的诞生铺好了路。 

腾势在销量上的萎靡也让比亚迪明白,纵然有良好基因,没有足够的品牌力,车仍然是卖不动的。

因此,此次与丰田的合作也算是参照和吸取上述先例的经验与教训。

比亚迪在电动车领域的核心技术将帮助丰田迅速切入电动车。而对于比亚迪来说,与丰田的合作,不仅仅拿到了全球大车企的背书,以及丰田标所带来的品牌力,比亚迪国际合作事业部总经理舒酉星在接受出行一客采访时表示,丰田的可靠性、耐用性和稳健性是比亚迪需要学习的地方。

与时间赛跑,真正对手只有特斯拉 

公司虽然成立了,但留给比亚迪等车企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尤其是随着特斯拉在美国以外唯一的工厂落户上海,亚洲电动车市场的竞争将真实而残酷。

代表未来智能生活方式的手机产品已经经历了多次迭代,而未来社会中必不可少的汽车产品迭代速度远远落后。

传统整车企业依靠百年来的技术优势,一直过着舒服的日子。但是,再生能源和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倒逼汽车行业迎来新一轮革命。 

新技术的加入让造车也开始变得容易,百年内燃机技术独步天下的优势开始丧失。方寅亮表示,电动化为汽车生产技术做了减法,未来汽车不仅仅是工业品,更是消费品,谁能抓住消费需求,谁才能制胜。

此外,全球车市进入寒冬,世界车市引擎——中国也哑火。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汽车销量为2576.9万辆,同比下降8.2%。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0.6万辆,同比下降4.0%,十年来首现负增长。

不愿具名的咨询机构人士对出行一客分析称,由于国内新能源汽车购车补贴快速退坡,以纯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将面临巨大考验。目前存在不小的不可确定性。

市场不佳的情况下,国外大车企利用自身优势开始碾压中小车企。 

例如大众集团宣布向所有整车厂开放自己的纯电动汽车模块化平台MEB,福特公司成为首个使用MEB平台的车企。福特计划与2023年推出基于MEB平台的新型电动车。与此同时,双方还在自动驾驶技术研发领域形成联盟。 

一位在工信部相关智库工作的新能源领域专家对出行一客表示,在电芯前瞻研发水平上,像宝马、丰田这样的全球巨头在相关领域的技术储备极深。 

此外,戴姆勒与宝马集团共同投资10亿欧元,联手成立5家出行合资公司;合资11亿欧元,致力于小型等级车型的开发;集中开发资源,联手开发自动驾驶相关技术,包括共用可扩展的平台,以应对利润下降的行业局面。

瑞银证券汽车行业分析师沈微向出行一客指出,对于小车企来说加入一些成熟的研发平台,再通过造型或者电气设备的创意提高竞争力,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因此,面对欧美车企的咄咄逼人,如果中国车企不打造自己的平台,未来汽车行业的天平将继续倾向于欧美车企。 

奇点汽车联合创始人、CEO沈海寅也向出行一客表示,电动技术开放,车企自己做差异化产品是主流方向。如果手机行业不开放,就没有今天的安卓智能机。 

对于国内车企来说,国外传统大厂的结盟是未来国内车企能否换道超车成功的重要阻碍。一旦不能抢夺制高点,中国车企将会陷于泥潭。

目前国内车企都在打造属于自己的专属化电动车开发平台。吉利汽车与沃尔沃合作开发了全新纯电动车专属架构——PMA。长城汽车打造了ME平台。上汽集团也在打造电动车专属架构,并且还在专攻三电技术。

在各家车企都在打造属于自己的电动化平台之时,如何说服对方共同开发并非易事。毕竟谁主导了底层架构,谁就决定未来电动车的标准。

除此之外,如何把一个个产品做到标准化、如何组建模块化的产品、如何构建标准化的平台体系,这是比亚迪在内的国内整车企业需要面临的挑战。 

“我不是预言家,我不知道未来会是啥样。”对于电动汽车的技术路线选择,丰田章男表示,中国市场瞬息万变,面对这最大的挑战,丰田通过各种技术路线共同发力,让消费者自己来选择。(责编/杨佩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全球汽车产业如何转型升级? 电动化是中美日欧的不二选择

全球汽车产业正处于深度转型期,绿色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发展进程加快,中国电动汽车发展也进入结构调整期,汽车市场正出现巨大变化。

在这个大背景下,分析与把握全球汽车市场和行业最新变革趋势,结合真实市场需求和宏观战略需求进一步思考和确认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研究中长期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讨应对当前及今后时期市场变化的行业政策和企业战略,是业界非常关注的重要议题。

在2020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国际论坛上,来自中国、英国、法国、美国和日本等全球主要国家的产业相关人士分享了在发展电动汽车、推动零排放交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最新政策、目标与启示,使我们更全面、深入、客观了解到全球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情况及最新变革趋势。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预计2030年我国电动车产销将超过1500万辆

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和特斯拉为代表的新创企业对未来汽车的定义和概念的创新,点燃了百年不遇的汽车革命。电动化只是引爆点。与汽车革命并行发展的是能源革命、新一代移动通信、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这些因素的相容对接,将使未来的汽车走向电动化、绿色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较大程度上改变世界、造福社会。

陈清泰表示,中国石油消费连年增长,而自产原油连年下降。2018年原油对外依存度突破了70%,已经超越了能源安全警戒线。但现在我国每千人保有汽车仅为185辆,未来较长一段时间仍处于增长期。“圆我国十四亿入口个人出行机动化之梦,现实的选择就是电动化。” 

从全球角度看,2010年中国率先把新能源汽车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此前后,美国加州政府开始推行汽车零排放积分政策。2016年欧洲多国政府提出限售传统燃油车时间表,2017年欧盟提出更加严格的汽车二氧化碳排放标准,倒逼汽车业转型。 

汽车动力技术的转型原本是技术进步和市场推动的正常过程,但诸多国家的政府却一反常态地一而再再而地三出手干预,竞成了这轮汽车动力技术变革的第一推动力。可以预期,到2025年前后电动车的性价比超过燃油车,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低于化石能源,市场将以强大的力量推动电动汽车发展和能源结构转型。

因此他认为,共享出行有望重构城市交通,多项研究表明,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的电动汽车将使共享出行的“人公里成本”下降40%左右;未来自动驾驶的共享汽车可以自行移动到出行需求点,实现无缝接驳;人、车,路实时共享交通信息,使出行效率提高。随着共享出行的发展,它将成为汽车制造企业最大的单一卖家。

但是要把电动汽车升级为“强大的移动智能平台”,成为电气化、电子化、互联网化、智能化,由软件定义的高科技产品,对于传统车企是巨大的挑战。造车新势力正是看到了这一发展趋势和新的机会而闯了进来。这已成我国有别于其它汽车生产国的一大特点,也是一大优势。“特斯拉是全球第一棵明星,不会没有后来者。”

陈清泰表示,有关方面预计2030年我国电动车产销将超过1500万辆,不同级别自动驾驶基本普及,保有辆达8000万辆。这个预测要变成现实,涉及能源结构的调整,智能电网的建设,交通基础设施的升级,新一代移动通信的支持,产业链的调整改造,标准法规的调整,以及就业岗位转移等,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工业革命。需要政府未雨绸缪,做好顶层设计,从开始就把汽车、能源、通信、交通、城市进行系统综合考虑,实现技术协同、规划协同、政策协同、法规协同,有序推进。其中打破壁垒、放开市场,加强跨学科、跨行业的协同创新至关重要。

从这个意义上说,制定一个经科学论证的顶层设计和时间表,给市场和社会应有的预期,是推进汽车革命走向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如果把握得好我们有可能成为一个赢家!”

加州能源委员会委员Patricia Monahan:电气化是加州实现2045年碳中和的必由之路

过去30年,美国加州政府一直在推动电气化。1990年,第一台电动车在这里推出,同时也是第一个通过零排放相关政策的地区。 

当前,加州政府在电气化交通等方面都制定了全新的目标。2025年,希望能够实现更多的电动汽车销售,同时将建设200座加氢站,支持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目标在2045年实现100%的清洁电力,2030年达到60%。到本世纪中期,希望把燃油车排放降到最低,目标在2045年实现碳排放为负数,而不是正数的增长。

在过去十年,电动汽车的发展使得加州温室气体排放已经降低了一半,这是最好的解决方案,电气化是我们实现上述目标的必由之路。 

加州能源委员会一直是在资助学校,实现校车电气化转型,现在共有200辆电动校车。 清洁交通方面,加州能源委员会每年都会投入8.29亿美金,首先确保有足够的机会让消费者和企业能以非常低的成本获得电动车。到2029年,加州设定的目标是所有公交出行系统用到的车辆都是零排放的,“我们还与29个州一起,对一些不合理的制度进行游说,希望美国政府能够作出改变。”

加州的电动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了8%,超过了2%的平均水平,且部分地区电动汽车的保有量甚至超过15%。Patricia Monahan认为,若要进一步推动市场发展,就需要有更多的基础设施。 

日本经产省制造产业局汽车产业及下一代技术室室长吉村直泰:到2030年,日本电动汽车销量将占新车销量的50-70%

日本在汽车产业转型方面,也有“四化”,简称为CASE:网联化、自动化、服务化和电动化。 

吉村直泰首先介绍了网联汽车和移动出行服务的内涵,也就是车联网服务。车联网的进展是最快的,根据相关研究,到2025年,智能网联汽车将成为电动汽车的主流,随着5G时代的到来,网联汽车能够实现车与万物数据的互联互通,车联网能够促进各行各业数据服务的催生,只有出行服务本身搭载了汽车这个商业产品的时候,才能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很多车企都在开发不同等级的自动驾驶技术,吉村直泰认为,从社会层面上来推动自动驾驶技术落地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它本身的造价非常高昂,推广成本也非常高,因此包括火车、公交车、出租车及网约车等在内的公共商业用车,才是自动驾驶汽车最适宜推广的车型。今年日本计划推出一个利用自动驾驶技术的移动出行服务示范项目。

关于四化中的服务化,日本将着力于打造出行与社会的整套生态系统,其中有四个支柱:第一大支柱是出行服务,将以此为能源基础设施,利用纯电动汽车打造车与家的互动,以及车与电网的互动等;第二大支柱是将出行服务打造为一种解决城市交通痼疾的解决方案;第三大支柱是用出行服务打造数据采集物联网终端,通过智能互联汽车收集到的大数据,进一步优化信息管理系统,打造更好的出行服务。

推广电动汽车存在很多阻碍,为了实施电动汽车社会化落地,日本提出了三个解决方案:第一,与电力系统进行整合;第二,对车队运行进行整合;第三,着力于打造电池生态系统。 

为了促进移动出行作为能源基础设施的转型,日本制定了向零排放转型的长期目标和战略规划,坚定执行《巴黎协定》各项目标,长期目标是到2050年实现每个车辆的温室气体排放,能在《巴黎协定》执行之前的标准上进一步降低80%。

到2030年的政策目标,对不同类型的电动汽车做了整合和比较,设定了各自的参数,其中不同类型的电动汽车,包括油电混动在内的整个下一代电动汽车,预计在2030年占到新车销售的50%—70%,其中油电混动占到30%—40%。

日本将推动各项政策和激励措施来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性。为实现2030年真正零碳排放目标,对于各项技术也采取了比较兼容并包的政策,预计到2025年,实现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电动汽车至少占市场份额的20%。

法国汽车产业联盟主席Luc Chatel:2040年法国将停售化石燃料汽车

对整个汽车产业而言,推广电动汽车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从2020年起,汽车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需要从120克/公里下降到90克/公里,这个是欧洲排放法规的新标准。 

法国也已经通过了新的机动车管理法案。到2040年,法国将停止销售碳基化石燃料的汽车,另外法国的各大城市也正在成为政府有力的监管机构,比如巴黎2024年会全面禁止汽车使用柴油,2030年全面禁止使用汽油。

法国各大汽车行业制造商竞相大规模投资,推出更加清洁、更加环保的电动车型。2019年,法国电动车共有100多种车型,2020年将达到228种,2021年达到315种。要实现这一目标,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欧洲的市场份额必须达到50%。就是说在1900万辆的汽车市场规模下,电动汽车需要达到600万—700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需要达到400万—500万辆。

预计到2050年,法国汽车市场结构将会是纯电动汽车占66%、混合动力汽车占17%、氢燃料电池车占到17%。 

Luc Chatel表示,传统汽车产业正在面临一个关键时期,需要进行转型。未来的主要市场将会是以电动车为主导的汽车产业市场,需要全行业参与,也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

英国内阁第26届联合国气候大会小组政策主题副主任Simon Sharpe:产业转型速度取决于政策

零排放交通已经变成了势不可挡的趋势,但是转型的进展到底会多快,今年英国其实有一个特殊的角色要扮演,因为我们将会成为联合国气候变化相关谈判的主宾国和主持国 。

我觉得转型的速度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政策,我们早些时候汽车发展的一些历史。汽车的发展比马车的发展更慢,后续是得益于政府的政策支持还有鼓励,才让汽车得到长足的发展。

现在在向新能源汽车转型过程中,政策依然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力的激励措施能够加速市场的增长。另外,政策也会影响创新和研发的投入。

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速度超过预期。彭博社早前预测,2017年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是43%,但现在来看,这个数字已经远超43%。

英国希望汽车行业转型升级的速度翻倍。“我们希望在2040年实现汽车零排放的目标。没有所谓的混合动力汽车,没有所谓的燃油车,全部实现纯电动车,这就需要把具体行动细节化。

随着政策和补贴的落地,相信消费者会越来越有信心,相信电动汽车的明天会更好,比燃油车更好。英国电动汽车销量排名世界第六,去年增长了50%,占所有新车销售的6%,同时充电基础设施也在不断扩张,而且成本也在逐步下降。

Simon Sharpe认为,产业转型不能孤军奋战,只有国际间的合作才能推动技术进一步往前发展。同时也要实现标准的统一化,这样才能让有相关政策的国家形成合力,实现更好的导向作用。在转型扩展期,可以加强反馈,使小规模行动产生更大影响,进一步影响政策、融资、投资走向,最终影响技术的发展。 

相信在中国、欧盟的相关激励措施强强联合的作用下,2030年就能看见大量的电动汽车行驶在路上。

西班牙工业、贸易和旅游部工业和中小企业部秘书长Raul Blanco:西班牙力争2040年实现零排放

西班牙是欧洲第二大汽车生产国、欧洲第四大汽车零部件生产国。在未来的电动交通发展中,西班牙希望成为欧洲的代表,生产出更多低排放车辆。

据Raul Blanco介绍,西班牙致力于在2040年,也就是提前10年先于欧盟实现零排放目标。到2030年,希望有500万辆电动汽车在西班牙上路,这意味着欧盟整体汽车保有量的10%将被电动车所替换。基于此,未来4年西班牙将投入10亿欧元,用于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一句“口误”掀起电动车市场希望涟漪

本报记者 付鸿烈

“这里我也宣布一下,大家很担心,去年月1号退坡,今年7月1号还会退坡,大家放心,今年7月1号不会再进一步地退坡。”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2020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说道。此消息一出,便引发了汽车行业的普遍关注。

自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后,新能源车型产销量已经连续6个月同比下滑。车企生存压力显著增大,而消费者也掉转头向传统燃油车阵营。由此,行业内外对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前景的质疑声愈来愈强。

2020年,是大多数汽车企业要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进行较量的一年。多款新能源产品将于今年入市进行竞争。若今年补贴果真不再退坡,那么无疑为国内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打了一剂强心针。

多重政策利好露出 国家电动化战略坚决

本届百人会论坛上,相关部委都表明了国家对电动化的改革决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林念修表示,发改委将开展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清理规范工作,修订《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投资项目管理。

在管理规定逐渐完善,补贴奖励政策继续跟进的基础上,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表示:“经过研究探讨,交通运输部规划进一步扩大推广领域,在城市公交、出租汽车、物流配送三个传统应用领域基础上,加上港口、机场、汽车租赁和邮政快递领域的推广,并提出了全新目标:到2020年,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新能源汽车将达到60万辆。”可见,2020年国家对发展汽车电动化的决心不减,战略布局将进一步深入,但是,这也仅仅是未来交通架构的起始点。

电动化仅是中国汽车变革的开端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在本届百人会上就表示,“电动化是汽车变革的引爆点,同时,将与汽车变革并行发展的是能源变革、新一代移动通信、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

支撑汽车变革的是新能源和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与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迫切需求,汽车必须由“信息孤岛”转化成“超级移动智能终端”。陈清泰认为,“电动车+互联网+自动驾驶与共享出行搭配,为再造城市交通体系展现了新的前景,并有望重构城市交通。”

根据多项研究表明,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的电动汽车将使共享出行的“人公里成本”下降40%左右;未来自动驾驶的共享汽车可以自行移动到出行需求点,实现无缝接驳。人、车、路实时共享交通信息,使出行效率提高。为此,汽车变革必须与能源革命、信息革命、交通变革和智慧城市很好地融合与对接。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新能源车市有救了!今年补贴不会大退,两年后迎爆发时刻

车东西

文?| Bear

1月10日-1月12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0”如期举行,今年百人会的论坛围绕当前汽车产业的“形势”、“转型”与“创新”三大话题点展开探讨。车东西作为特邀合作新媒体,深度参与本次论坛报道。

论坛首日,各路专家、学者以及产业大咖主要围绕5G车联网、自动驾驶等产业创新话题进行了讨论,揭示了5G车联网普及所面临的难题,并讨论了困扰产业已久的L3级自动驾驶落地的时间节点。

随着论坛进入第二天,议题由创新方向的智能网联与自动驾驶,切换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当下面临的难题,以及对应的解决方案与倡议。

▲论坛现场

话题聚焦落地,论坛也进入了重头戏。

今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万钢、工信部部长苗圩、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大众汽车集团(中国)CEO冯思翰,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传福以及来自西班牙、法国、英国、日本、美国加州等国家地区的政府相关部门的负责人齐聚一堂,就电动汽车的未来发展趋势、政策方向、产业建议进行了激烈讨论。

全国政协副主席万钢在主旨发言中指出,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的退坡幅度超过了70%,给产业带来了巨大压力,建议在2020年底前,稳定现有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不再调整补贴产品的技术指标,让企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补贴推出后,新能源汽车产品的规划与研发中。

工信部部长苗圩则在随后的演讲中回应了万钢的呼吁,表示2020年7月1日,新能源汽车补贴将不会进一步退坡,这一消息犹如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打了一剂强心针,现场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不过在工信部之后的回应中,这一说法被解读为“新能源汽车补贴不会大幅退坡”。

除了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补贴政策进行讨论,今日的论坛还围绕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节点与趋势,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与能源、城市交通、共享出行等产业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以下是今日论坛的干货内容:

一、新能源汽车补贴不再大幅退坡!三位大咖提出倡议

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的召开,意味着又是新的一年来临,按照往常的规律,新的一年将会有新的补贴政策,而新的补贴政策必定会比上一年有一定程度的减少。

但今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恐怕很难再次经受补贴退坡的打击,自去年7月,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出台后,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跌入寒冬,销量同比“五连跌”。

在今日的论坛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万钢指出,在2019年7月—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五连跌”,11月份产销分别是11万辆和9.5万辆。由于汽车产业进入深度调整期,新能源汽车退坡政策的影响还未过去,因此12月份可能有所增长,但不会太多,总的全年可能有所持平。

▲全国政协副主席 万钢

在这样的形势下,万钢认为,应该积极稳定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预期。

首先,2019年中央与地方财政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补贴退坡幅度已经超过了70%,一年的时间,产业很难适应这么大的调整。因此,万钢认为不应再制定新的补贴政策,也不适合对现有的技术产品做出新的指标要求,应该让企业把时间与精力投入到补贴退坡后的产品与技术的研发当中。

其次,新能源汽车购置税的实行期限应当延长至2025年,优化双积分管理政策,给予产业与市场充足的信心。

最后,服务于民用车辆的充电服务企业,应该享受民用电价,鼓励充电服务企业加大力度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随后,工信部部长苗圩在演讲中回应了万钢的建议,并指出,2020年7月1日,新能源汽车补贴不会进一步退坡。不过在工信部之后的回应中,这一说法被解读为“新能源汽车补贴不会大幅退坡”。

▲工信部部长苗圩

有意思的是,除了万钢、苗圩两位政府部门相关负责人对新能源汽车补贴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捷豹路虎全球副总裁于钧瑞也在演讲中提到了对中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建议。

他认为,在保留适当金额的补贴与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之外,还应当调整补贴发放的环节,让消费者也能从新能源汽车补贴中有获得感,刺激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

▲捷豹路虎全球副总裁于钧瑞

此外,他还表示,为增加充电的便利性,不光应该为充电桩公司提供补贴政策,对于个人安装充电桩的车主,也应该给予一定的补贴。

最后,于钧瑞指出,对于中国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而言,新能源汽车不限行的政策对消费者而言,也十分具有吸引力。

二、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两年后爆发 整车厂给出电动汽车发展规划

强调补贴只是为了维持住当前市场的良好态势,帮助整车厂度过新能源汽车的高成本期,并不意味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要一直依赖补贴。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董扬认为,近半年来,中国电动汽车销量的下滑,主要是由于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幅度过大,超过了厂商的承受范围,甚至已经使得部分整车厂生产新能源汽车的毛利率变成了负值。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董扬

他指出,在这样的前提下,整车厂很难有动力大规模生产新能源汽车,不过当新能源汽车成本下降,不再需要补贴作为支撑时,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就会迎来大规模爆发。

董扬预计,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大规模爆发的时间节点将会在两年后到来,但目前还无法预测这一规模会达到什么程度。

不少整车厂也坚信新能源汽车终将迎来大规模爆发,在今日的论坛上,不少整车厂给出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规划。

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宝林表示,目前,长安汽车已经在新能源汽车研发上投入30亿元,掌握了整车集成、三电核心技术共计384项,推出了CS75 PHEV以及逸动EV460等20余款新能源车型。

▲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宝林

与此同时,长安汽车还打造了一个新能源车型的数字化虚拟设计平台、两个电池平台以及三个电驱平台,提升了长安汽车在电池管理系统、电驱一体化集成以及数字化虚拟设计方案等方面的实力。

张宝林还表示,在2020年,长安汽车将推出E-PRO、E-STAR、E-ROCK、E-LIFE四款新能源车型。到2025年,长安汽车还将陆续推出25款新能源汽车,其中覆盖了氢燃料电池汽车、插电混动汽车以及纯电动汽车。

北汽集团总经理张夕勇则指出,北汽将向“高”“新”“特”三个方向持续突破。

▲北汽集团总经理张夕勇

“高”指的是持续提升技术力,2019年,北汽与宁德时代开发了全球首款CTP无模组电池技术,与华为构建了1873戴维森创新实验室,将华为的ICT技术与新能源汽车进行深度融合。

“新”指的是北汽集团创新的场景化的销售模式,先是推出了国民小车EC系列,随后又承接了北京市出租车与网约车市场的改造业务。前不久,北汽还成为了北京冬奥会的合作伙伴,借此机会,北汽将推出超低温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无线充电以及高压快速充电等产品技术。

“特”指的则是北汽选择的特别的换电模式,目前,北汽的换电模式已在北京、厦门、兰州、广州等15座城市落地,投放换电车辆超过1.6万辆,累计建成配套换电站187座。此外,北汽还开发了车电分离模式,投入消费市场后,预计可降低消费者40%的购车成本。

除了传统整车厂给出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规划,造车新势力也在本次论坛上给出了未来的规划。

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从销量情况、安全测试以及销售渠道布局等方面,介绍了小鹏汽车在2019年取得的成绩,同时也给出了新款车型小鹏P7的交付规划。

▲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 何小鹏

他表示,小鹏汽车去年交付了15000台,并且绝大多数都交付给了个人消费者,这表明小鹏汽车在C端市场非常受消费者的欢迎。并且,92%的消费者选择了带有智能网联与自动驾驶的版本,没有选择最低配车型,这是车主对于小鹏技术力的认可。

与此同时,小鹏G3在2019年C-NCAP碰撞测试中拿到了五星安全,并且在所有车型中排名第一。

在线下渠道铺设方面,小鹏共开设了151家线下门店,覆盖了全国51个城市。拥有这些门店,今年第二季度,小鹏P7就将从这些门店中交付给车主。

三、五国专家分享电动化实践经验

1、日本:从电动化到四化 打造整套生态系统

▲日本经济贸易产业部制造产业局汽车产业及下一代技术室室长 吉村直泰

日本经济贸易产业部制造产业局汽车产业及下一代技术室室长吉村直泰在现场介绍道,日本正在通过各种政策与激励措施来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预计到2030年,日本电动汽车(包括氢燃料电池汽车)销量将占到新车销量的50-70%,并在2050年减少80%的碳排放。

在大力发展电动汽车的基础上,日本还致力于打造出行服务与社会的整套生态系统,以充分利用汽车“四化”(CASE,指网联化、自动化、服务化、电动化)带来的经济效应。

这套生态系统拥有三大支柱,首先是将出行服务与能源网络结合,实现车与电网的互联互通。

其次是利用自动驾驶赋予出行服务便利性,通过高效的自动驾驶,还能够减少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

最后是利用网联化将智能汽车收集到的大数据,赋能城市管理,以大数据系统驱动更好的出行服务。

2、英国:转型速度翻倍 2040年实现零碳排放

▲英国内阁第二十六届联合国气候大会小组政策主题副主任Simon Sharpe

英国内阁第二十六届联合国气候大会小组政策主题副主任Simon Sharpe表示,当前气候变化的速度不断加快,而汽车产业当下的转型速度还不够快。

“英国(相关部门)希望将其汽车产业的转型速度翻一倍,在2040年就实现零碳排放的目标。”Simon Sharpe说道,“届时,我们的街道上不会有混合动力汽车,不会有燃油车,只有纯电动汽车。”

他表示,目前来看,英国有希望实现这一目标。2019年,英国电动汽车销量排名世界第六,同比增长50%,电动汽车销量占到新车销量的6%。

3、西班牙:纯电、混动、氢能源同时布局

▲西班牙工业、贸易和旅游部工业和中小企业部秘书长Raul Blanco

西班牙工业、贸易和旅游部工业和中小企业部秘书长Raul Blanco表示,西班牙非常重视新能源汽车,并且目前已经有数款车型准备投放市场。

他指出,在2020年,西班牙的汽车生产商将会公布8款新车型,其中包括四款混动车型以及四款纯电车型。此外,西班牙还建设了一个国家氢能中心,用于进行氢能源汽车相关的研究。

Raul Blanco还指出,西班牙将会在未来4年的时间里投入10亿欧元,用于汽车产业的新能源转型。

4、法国:已拥有100多款电动车型

▲法国汽车产业联盟主席Luc Chatel

法国汽车产业联盟主席Luc Chatel略带炫耀地说道,世界第一款电动车就诞生于1898年的法国,而现在,法国的电动汽车产业也非常领先。

他表示,法国在2019年拥有100多款电动车型,到2020年底,法国将会拥有228款电动车型,而到2021年,法国电动车型的种类将达到315种。

到2050年,法国计划完全淘汰燃油车,届时,法国汽车市场的结构将会是66%的纯电动车型,17%的混动车型以及17%的氢燃料电池汽车。

5、(美国)加州:电动汽车保有比例达8%,远超平均水平

▲加州能源委员会委员Patricia Monahan

加州能源委员会委员Patricia Monahan介绍道,加州的电动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了8%,超过了2%的平均水平,且部分地区电动汽车的保有量甚至超过15%。

与此同时,加州还拥有包括特斯拉在内的17家电动汽车生产商,这一数量还在不断攀升。

此外,加州能源委员会还资助当地的学校将校车替换成电动大巴,现在已经有200辆小车被替换成了电动大巴。

四、智能汽车带动智慧城市、共享出行发展

在5G车联网、自动驾驶技术逐渐成熟的今天,产业与市场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汽车?

住房与建设部部长王蒙徽指出,智能化的电动车才是当下产业与市场所需求的电动车。

▲住房与建设部部长 王蒙徽

他认为,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不仅为汽车产业带来了变革,也对出行方式、城市布局、道路设施、城市治理等方面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

他指出,部分地方已经在建设智能电动车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具体来看,目前主要进行了四个方面的探索。

1、探索城市智能基础设施建设,目前7座试点城市已经在部分城市道路进行了智能化改造,部署了智能路侧感知设备、边缘计算设备、高精度定位设备等,与此同时,数字平台也在建设之中。

2、探索智能汽车与智能交通的应用场景,虽然智能汽车目前还没有达到能够规模化应用的程度,但已经能够在限定的范围内为用户提供体验的机会,而智能交通则能够通过该地区的智能信号灯、人行横道、公交站台等基础设施,减少车祸发生的概率。

3、探索多元主体建设,目前已经形成了由地方政府主导,多部门协同合作,咨询机构、整车企业、通信企业、设备厂商多方协作,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模式。

4、探索技术创新方向,智能汽车不光能够促进智慧城市发展,智慧城市也反过来为智能汽车提供了测试的场景,大量的车载设备、5G技术、自动给你讲爱是系统都能在测试的过程中逐步完善。

通过上述四种探索,智慧城市的雏形正在逐渐出现。

陈清泰也认为,智能汽车有望重塑当下的城市交通体系,对构建智慧城市有正向作用。

他指出,电动车+互联网+自动驾驶与共享出行搭配是城市交通体系新的前景,拥有电动化与智能网联加持的电动汽车将使共享出行的成本下降40%左右。

更长远来看,未来的自动驾驶共享汽车可以自行移动到出行需求点,实现无缝接驳;人车路实时同步交通信息,出行效率也能得到提高。

五、新能源汽车将成高效储能设备 充电桩成接入口

今天的论坛还还探讨了汽车与智慧城市、共享出行等产业的关系。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指出,电动汽车规模化发展需要强大的清洁电力的保障;而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则有赖于消纳与存储间歇性电动的储电能力。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

电动汽车与电网将会通过能源互联网的衔接产生协同互补效应,未来电动汽车数量庞大,总体有强大的储放电能力,可以为可再生能源的充分发展提供保障。

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李冶也指出,通过智能化有序充电等创新技术,将电网与电动汽车紧密结合,实现车网之间良性互动,利用电网低谷电力减少电网增容投入,可提升对风电、水电等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

▲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 李冶

他还指出,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产业的关键接入口就是充电桩。截止至2019年底,我国充电基础设施达到120万个,较去年年底增加了50万个。其中,公共充电桩50万个,专用充电桩70万个。

未来能源互联网技术成熟时,如此大基数的充电设备将能够迅速帮助能源互联网实现规模化铺设。

日本经济贸易产业部制造产业局汽车产业及下一代技术室室长吉村直泰表示,日本也在打造以新能源汽车为基础的,出行与能源的生态系统。

▲日本经济贸易产业部制造产业局汽车产业及下一代技术室室长吉村直泰

即通过出行产业,广泛投放电动汽车,通过电动汽车能够进行充放电的储能性质,实现车与电网、车与家庭用电的互动。

吉村直泰指出,将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产业相结合,能够有效降低综合成本,并且提升充电的便利性,还能够赋予电动汽车额外的价值。

他给出了三个解决方案:一是将普通乘用车作为电力的储能设备,在用电高峰时向电网与家庭输电,在用电低谷时进行充电;二是利用长途运输的重型车队,作为长距离的电力运输设备;三是通过电池生态系统,实现类似换电的模式。

结语:电动汽车产业2020年将进入恢复期

本届百人会最重要的一个消息,已经在会上被提前释放。工信部部长苗圩在现场直白地说道,2020年7月1日,新能源汽车补贴将不会进一步退坡。

尽管在此后工信部的回应中,这一说法被解读为“新能源汽车补贴不会大幅退坡”,但可以看出今年国家政策还会继续引导电动汽车产业发展。随着整车厂电动汽车生产成本降低,盈利能力增强,市场对于电动汽车接受度的提高,电动汽车产业有望在2020年进入恢复期。

到2022年后,电动汽车成本降低到整车厂有一定盈利空间的时候,电动汽车产业就会迎来大规模爆发。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与电动汽车陈清泰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