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燃事件多发,新能源汽车为什么这么容易自燃?
起火多集中在电池部位。6月28日,在经历上海特斯拉自燃事件后的两个月,特斯拉汽车(北京)有限公司发布事故声明,表示没有发现系统缺陷,初步判断该个别事故由位于车辆前部的单个电池模组故障引起,并称电池包安全系统按照预期设计发生作用,车上人员有时间安全离开车辆。对这一调查结果,部分特斯拉车主表示“一些基本的信息并未获得”。而有专家也表示,“这个说法无法使人信服。”
特斯拉“不背锅”的表现有些缺乏诚意,其采取的措施也仅是向Model S和Model X的车辆推送有关充电和热管理系统的更新。
就在特斯拉发布“上海事故声明”的前一天,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发布了ES8电动汽车的召回计划,召回部分蔚来ES8电动汽车,共计4803辆。数据显示,ES8在2018年全年交付量为1.13万辆,可见召回数量占比不小。而受电池召回的影响,蔚来7月的交付量下降38%,仅837辆。
对于召回的原因,蔚来表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使用的动力电池包搭载了规格型号为NEV-P50的模组,模组内的电压采样线束存在走向不当的情况,可能被模组上盖板挤压,存在安全隐患。而从蔚来ES8连续发生的四起事件看,除了发生在西安的自燃事件与碰撞有关,发生在上海、河北的自燃车辆则属于召回范围。与特斯拉“避重就轻、不予理睬”相比,蔚来“有则改之”的态度一定程度上挽回了自主品牌的形象。不过,其他新能源发生的自燃鲜有召回。
2、上海一新能源车起火,现场触目惊心。
[汽车之家 新能源]? 近日,上海松江消防官方发布消息称,2020年07月27日10时13分,上海市松江区九亭镇淀浦河路399弄136号1楼停车库内有一辆新能源车发生火灾,市应急联动中心接报后立即派出指战员赴现场处置,及时扑灭火灾。目前,上海松江消防初步判断系车辆故障引发火灾,但具体原因及损失还在调查中。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汽车之家视频频道
『事故现场;来源于视频截图』
从新闻视频来看,事故车辆为奇瑞新能源eQ1;据周边居民介绍称,起初有人闻到烧焦的味道,邻居发现该车库门下有烟传出,随即车库里传来爆炸的声音;视频中的居民表示:“车库门下面有烟,后来就听到一声爆炸的声音,很快的”。
『事故现场;来源于视频截图』
从视频来看,该车疑似发生了“爆燃”,因为车库卷帘门、车库外的木头柱子、房屋玻璃均有不同程度受损。据物业工作人员介绍称,“当我们发现车库里冒烟后拨打了119火警电话,但打完119不到7分钟的时间,(车库门)就爆开了。”目前上海松江消防方面尚未给出事故起因,截至发稿,奇瑞新能源官方也尚未给出回复。(文/汽车之家 尤冬青)
3、北汽新能源汽车冒烟遇水又爆炸,新能源汽车着火怎么处理?
北汽新能源EX360在充电站发生冒烟情况,随后救援人员赶到灭火,期间遇水发生爆炸,车体损毁严重。新能源汽车着火怎么处理?
若是或是比较小,没有蔓延到电池仓,需要用泡沫、二氧化碳和干粉灭火机等灭火工具灭火,这在特斯拉的指导手册里有明确的提示。特斯拉汽车也发生过起火的事情,在新闻报道里有,很多时候看到的结果就是车体被完全烧毁,特斯拉表示会进行处理,但并未有后续报道,也就无法知道起火的具体原因了。
就灭火而言,若是火小,用二氧化碳或ABC干粉灭火器。火大的话,需要更多的水,如果水量太少,有毒气体就会大量渗出,北汽汽车出现的问题可能就是消防人员使用的水量不足导致了水进入电池仓盒,才发生了爆炸。
这个不是消防人员处置不当,而是没有足够的水,从而导致汽车爆炸的。电动汽车的燃烧是爆燃,速度很快,若是处理不及时,就会直接蔓延到整个车体,甚至将车全部烧毁。现在的电动车很多,但是,存在着很多的安全隐患,其中之一就是爆燃。
发生爆燃的时候,若是没有紧急措施处置,那就赶紧远离,因为电池燃烧会释放大量毒气,使人中毒。所以,远离爆燃的车辆,不要聚集,是保障安全的前提。
电动车是很多人喜欢的车辆,认为这样的车,科技感十足,还省钱,尤其是在充电桩上充电,可以很快充满电,比传统燃油车省钱。但是,电动车行业标准没有建立,各家厂商为了适应消费群体的需要,赶紧上马电动车,就存在着很多安全问题,不仅里程上跟标示有很大差距,安全隐患也不少。大家怎么看?
4、新能源汽车起火了,是用灭火器还是用水扑灭
根据专家的介绍,最好是使用水来灭火,因为电动汽车起火主要是因为里面的锂电池引起的,而锂电池起火主要是又是因为内部发热,所以使用水浇可以快速吸收电池的热量,减少热源产热,从源头上起到灭火作用。泡沫灭火器只是隔断空气进入,效果不是很好。
5、各类电动汽车起火事件都有哪些?
各类电动汽车起火事件都有:
1、2017年6月11日凌晨3时左右,山东省日照市一辆特斯拉撞击护栏后发生火灾。
2、2019年4月21日晚8时许,上海徐汇区裕德路泰德花苑小区地下车库内,一辆特斯拉轿车突然冒出白烟。
3、2019年4月24日,武汉一辆比亚迪E5起火。
4、2019年5月16日和6月14日,蔚来ES8分别在上海、武汉市再次出现自燃事件。
(5)2018新能源汽车火灾扩展资料:
2019年8月18日,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发布《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大数据安全监管成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今年5月以来,在发生起火事故的新能源汽车(已查明着火时的车辆状态)中,41%的车辆处在行驶状态、40%的车辆处在静置状态、19%的车辆处在充电状态。
《报告》显示,今年5月以来,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发现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79起,涉及车辆96辆。其中,47辆事故车辆接入国家监管平台,28起事故在发生前10天内国家监管平台已进行预警提醒。
79起安全事故中,65%的事故车辆为乘用车、28%的事故车辆为专用车、7%的事故车辆为客车。从动力电池类型看,86%的事故车辆使用三元锂离子电池、7%的事故车辆使用磷酸铁锂电池、7%的事故车辆电池类型不确定。
在已查明着火原因的车辆中,58%的车辆起火源于电池问题,19%的车辆起火源于碰撞问题,还有部分车辆的起火原因源于浸水、零部件故障、使用问题等原因。
6、如果你维修的 新能源纯电动汽车在维修工位上车辆前舱发生火灾你如何处理?
您好,使用干粉灭火器这样比较安全,如果是在充电的汽车的情况一定需要先把电源给断掉。希望对你有帮助
7、新能源电动汽车着火怎么办?
新能源汽车着火了就只能让它烧了,不能靠近灭火那样太危险了。
8、电动汽车最近很火,但是起火事件也不少哦,感觉不安全,这种新能源汽车怎样做才防火安全啊?
全球每年都有汽车自燃事故发生。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国内共发生29起约40辆新能源汽车起火事故,其中,纯电动汽车是起火事故高发的车辆类型,占比高达79%;其次是油电混合动力占比10%,插电式混合动力7%,最后未披露动力类型的占4%。那么,新能源汽车如何做好防火阻燃呢?
新能源汽车区别于燃油车的地方在于以电作为驱动动力来源。因此用电安全显得尤为重要。一旦发生电路短路或高压击穿,就会导致零部件停止工作,轻则导致汽车抛锚、整车漏电,重则可能会引起汽车自燃。新能源汽车在材料的选择上除了绝缘耐压、防腐蚀,还需要考虑阻燃性。
目前,世界各国没有统一的车用电压标准,各大新能源汽车企业采用的电压各有不同。类似比亚迪这样的车企采用低、中、高多个电压平台的新能源车,高压电压可达690V,而瞬间脉冲可达800V以上。因此,如果不采用阻燃材料,一旦电压击穿或遇高温,可导致整车漏电或自燃等事故。因此,阻燃材料成为了电池模组的包壳首选。塑料壳体具有较好的成本优势以及综合性能,是目前发展动力电池壳体的主要发展材料。在对动力电池提出了明确的阻燃要求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如中航锂电、博世、雷天等,开始采用阻燃塑料做电池壳体。
充电设施的标准目前也尚不完全一致。由于不同电动汽车的电压平台不同,再加上接口、通讯协议等技术因素的不同,这直接导致了桩与桩之间不能互联互通,而且车桩不匹配的问题非常突出。充电设施包括充电桩、高压线、高压接插件和充电枪等高压部件。其重要性与车内的动力电池一样,都需要考虑充电的阻燃性、安全性等方面。根据目前国内发布的充电设施的标准和要求,我们对充电桩和充电枪外壳、插座插头以及内部的高压线束的阻燃材料进行了整理,并列举了目前充电设施的产品,对相应的材料性能特点进行分析。
电器连接件如继电器、高压接插件等都需要添加阻燃材料,这是基本要求。接插件金属端子需要插拔次数多,还要求寿命要长,以免老化断裂耐热。目前常见的材料主要有PBT、PA等材料。
我国在高聚物(各种塑料包括工程塑料)的阻燃中,主要是以用量少、阻燃效率高且适应性广的添加型溴系阻燃剂为主。溴系中多溴二苯醚(PBD PO)在燃烧时会产生有毒致癌的多溴代苯并烷(PBDD)和多溴代苯并呋喃(PBDF),而且卤素阻燃剂在燃烧时生成大量的烟和有毒且具腐蚀性的气体,可导致单纯由火所不能引起的电路系统开关和其它金属物件的腐蚀及对人体呼吸道和其它器官造成危害的严重缺点。
目前我国也在针对汽车内饰件制定新的防火标准,意见稿已经发出来,在保留GB8410的基础上,增加了垂直燃烧、氧指数、烟密度等几个指标。增加烟密度指标是一个很大的进步,火灾发生时,人多数是被烟气窒息而死。但是,国标仍没有考虑烟气毒性。
人们日益重视环保、安全、健康问题,各国也把环保型阻燃材料作为重点开发和研究对象。国家标准也会愈加完善和严格,随之而来的是,车用的阻燃材料往环保与多元化方向发展。